高考化学创新型考试题型解读(DOC)
新高考化学题类型总结归纳
新高考化学题类型总结归纳近年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化学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化学考试,下面对新高考化学题类型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在新高考中,选择题主要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
针对选择题,同学们需要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于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解答选择题时,需要注意审题,仔细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化学考试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在新高考中,填空题主要涉及到对化学概念、化学计算等知识点的掌握。
同学们需要熟悉各种计算公式和方法,能够准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做填空题时,要注意填写单位,并且保持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综合和复杂的题型。
在新高考中,解答题主要通过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题时,同学们需要合理组织答案,给出具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实验题实验题是新高考中新增的一种题型。
实验题主要通过对给定实验现象或者实验数据的分析,要求同学们进行相关化学计算或者解释。
在解答实验题时,同学们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化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时,还需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新高考化学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题四种类型。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题目的理解和审题能力,避免在解答过程中出现错误。
通过科学有效的复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在新高考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新高考)(解析版)
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能使馏分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而不会残留在冷凝管中,D正确;
答案选A。
9.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A. 负极反应为
B. 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 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g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a极上CH3COOˉ转化为CO2和H+,C元素被氧化,所以a极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则b极为正极。
D.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丁装置铁为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价铁离子,铜为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得到铜,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为实验题,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电解的原理进行解题,掌握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注意水解的知识点。
6.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 A(结构简式如下)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其酸性水解的产物均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C. 苯环上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6种
D.1mol该分子最多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酯基、羰基、醚键等官能团。
【详解】A.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适用省份四川、广西、贵州、西藏命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底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
试题承续往年命题风格,体现教育领域改革新要求,衔接高中课程标准,保持稳中有进。
加强试题创新,丰富情境来源,突出对学科基础、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进一步增强考查的有效性,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同时发挥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作用。
选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一、创新情境,增强开放,突出社会责任引领试题素材情境取材广泛,围绕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材料、生命、环境、能源与信息等领域,通过对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如第7题考查化学生产与生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食品添加剂;第8题以中药藿香蓟的有效成分为素材,展现了我国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
二、深化基础,注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高中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
本卷的基础试题数量有所增加,深入考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元素性质与周期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主干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从而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如第8题考查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含碳碳双键物质的性质的推断,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酯的化学性质;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把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融合起来;第10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22.4L/mol适用条件;pH定义式及计算,盐类水解规律理解及应用;第11题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推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的判断。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卷(全国新高考Ⅰ卷)一、单选题1.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冷水贮存白磷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答案】D【解析】白磷着火点比较低,为防止其自燃,通常将其贮存在冷水中,A 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2SO 反应,可用于干燥2SO ,B 项正确;蒸发皿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C 项正确;金属钾燃烧生成的22K O 、2KO 等产物均能和2CO 反应并放出2O ,2O 又能促进金属钾的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佥属钾的燃烧,可直接用于燥的沙土盖灭,D 项错误。
2.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谷物发酵酿造食醋 B.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 C.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消毒 D.大气中2NO 参与酸雨形成【答案】B【解析】谷物发酵酿造食醋过程中32CH CH OH 转化为3CH COOH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项不符合题意;小苏打用作食品膨松剂利用的是3NaHCO 受热分解会放出2CO 的性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 项符合题意;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消毒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2NO 形成酸雨时发生反应2233NO H O 2HNO NO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不符合题意。
3.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 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Z 可与X 形成淡黄色化合物22Z X ,Y 、W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W>X>Y>Z B.简单离子的还原性:Y>X>W C.简单离子的半径:W>X>Y>Z D.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W 【答案】C【解析】根据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可知其相对大小顺序为:F>O>Cl> Na ,A 项错误;根据非金属性:F>O>Cl ,可知简单离子的还原性:2Cl F O --->>,B 项错误;根据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知简单离子半径:2F Cl O Na ---+>>>,C 项正确;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F<HCl ,D 项错误。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比苯乙烯更难降解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4.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Ag +2H++N O3- Ag++NO2↑+H2OB.工业废水中的Pb2+用FeS去除:Pb2++S2-PbS↓C.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SO2吸收塔:Br2+SO2+2H2O2Br-+S O42-+4H+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Mn O4-+5C2O42-+16H+2Mn2++10CO2↑+8H2O5.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Y3[ZW6X6]2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W、X、Y属于不同族的短周期元素。
W的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和Y的第一电离能都比左右相邻元素的高。
Z的M层未成对电子数为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W、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点最高B.在X的简单氢化物中X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3C.Y的氢氧化物难溶于NaCl溶液, 可以溶于NH4Cl溶液D.Y3[ZW6X6]2中WX-提供电子对与Z3+形成配位键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2021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
2021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2021年高考是一次创新卷高考,化学选择题是其中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2021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正文)第一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某一物质的摩尔质量。
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元素的原子量计算每个元素在分子中的贡献,然后将各元素的质量相加得到物质的摩尔质量。
对于此题而言,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的该物质,确定其分子式和元素组成。
2. 查找元素的原子量表,得到每个元素的原子量。
3. 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其在分子中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元素在分子中的质量。
4. 将各元素的质量相加,得到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xxx g/mol。
第二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反应条件和化学方程式,确定产物的种类和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的摩尔比,这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得到。
然后,我们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和反应的摩尔比,计算出反应物消耗和产生产物的摩尔数。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摩尔数和产物的摩尔质量,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的理论产量为xxx mol。
第三题:xxx解析:这一题要求我们根据离子反应式和溶液浓度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离子反应式确定各离子的系数。
然后,根据溶液浓度和离子的系数,计算出各离子的浓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离子的浓度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得到。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xxx。
第四题:xxx解析:在这一题中,要求我们根据物质的表征方法和给定的数据,判断物质的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确定物质的表征方法。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表征方法、化学式和相关性质的定义,判断物质的性质。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物质的性质为xxx。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合集五篇]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合集五篇]第一篇: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
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一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01.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02.关系式法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
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DOC)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化学:08高考实验创新题型总结及例析(热门)
08高考实验创新题型总结及例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试题注重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实验题恰好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好题型之一。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化学实验题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学生往往在基本实验操作、分析与表达方面失分较多,只有那些动手做过实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学生,才能正确描述实验的现象,正确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试的分数也会较高。
本文拟在实验复习教学中结合创新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题型一:实验原理创新 中学教材中,十一种气体的制备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实验有:三种单质:H 2、O 2、Cl 2;两种氢化物;HCl 、NH 3;五种氧化物:CO 2、SO 2、NO 2、NO ;两种有机物:C 2H 4、C 2H 2。
(记住:三、二、四、二)。
复习时,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经典的制备方法外,还应对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进行替换拓展和创新。
选择反应原理的原则是;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实验操作简便安全、产物便于分离与收集。
制备气体 反应原理装置类型 O 2 2H 2O 2 2H 2O+O 2↑ 固+固→气 2Na 2O 2+2H 2O =4NaOH+O 2↑ 固+液→气 H 2 2H 2O 2H 2↑+O 2↑ 电解槽 NaH+H 2O=NaOH+H 2↑固+液→气 Cl 2 2KMnO 4+16HCl(浓)=2MnCl 2+5C12↑+2KCl+8H 2O 固+液→气 HCl 在浓硫酸中加入浓盐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液+液→气 NH 3 NH 3·H 2O(浓) NH 3↑+H 2O 固+液→气 NH 3·H 2O+CaO=NH 3↑+Ca(OH)2 固+液→气 CO 2CaCO 3+2HNO 3=Ca(NO 3)2+H 2O+CO 2↑ 固+液→气 Na 2CO 3+H 2SO 4= Na 2SO 4+H 2O+CO 2↑固+液→气SO 2 Cu+2H 2SO 4(浓) CuSO 4+2H 2O+SO 2↑ 固+液→气例1 化学研究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发现,N 2的制取有下列不同方案: A 方案:加热条件下NH 3还原CuO 制得纯净的N 2和活性铜粉 B 方案;加热NaNO 2和NH 4Cl 的浓溶液制得N 2C 方案:将空气缓慢地通过灼热的铜粉制得较纯的N 2现实验室有供选择的如下几种仪器来制取N 2 (1)若按A 方案制N 2时需要的氨气用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制取,则宜采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编号)作NH 3的发生器,该发生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DOC)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跨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专题高考创新题型应对策略(一)
2020/1/29
•(6)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
•到大气中的CO2、N2O、CH4、氟利昂等气体大量增加,加之一 些森 林火灾和人为的乱砍滥伐造成吸收CO2等温室气体的大片森林 不断 消失,CO2等温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那样盖在大气层中,吸收地 面辐 射到太空中的能量,从而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2020/1/29
• 探究点二: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 问题, 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设问对象,要求考生运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和 评 价,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考生只要理解好常见的有关 名 词术语的含义,关注近期重要环境事件,这类试题将较易作答。
2020/1/29
• 探究点四:化学与技术
•高考化学试题与化工技术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这 类试 题在以往的上海、广东、江苏高考中涉及较多。中学化学中 应引 起重视的化学工业有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金 属冶 炼及水处理等。
2020/1/29
式•中(2),由计图算像结可果知保,留温两度位升有高效,H数3B字O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时
2020/1/29平衡
•[答案](1)6H2
•(2)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3)解:依题意
•H2O(l)+H3BO3(aq) [B(OH)4]-(aq)+H+(aq)
•【解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线照到染料敏化
TiO2电极 板上,光敏染料(S)吸收太阳能,使S变为激发态S*,激发态的S*释
放电
I3
子e-(电池的负极)后变为S+,电子通过外线路传递I给3 Pt-导电玻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doc
2017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高考化学试卷分析范文篇一一、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基本体现了高考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试题试卷的设置,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能达到考查学、识、才三者统一的目的。
试题导向基本正确,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能注重基础和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卷特点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1)考试的内容所选的知识点始终围绕着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它包括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氧化与还原、电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2)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2.强化了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复习建议:对题干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需在今后的训练中强化,对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的特殊颜色,重要的工业生产,实验室制备等,要多归纳多总结。
21、考查要点:(1)阿伏加德罗常数,(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电解质溶液(4)离子方程式,(5)元素周期表(6)电化学知识,(7)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8)化学实验三、复习建议1、研读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研读考试说明,关注考试说明的内容变化、重点、难点,要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如我们要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物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在前期弱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必须在复习阶段务必补牢、夯实化学学科大厦赖以生存的根基;再如《考试说明》中明确限制的内容要果断删去,不做无用功。
研究高考试题,明晰高考试题中对各知识块的考查特点和出题形式,以及各知识块在高考理综试题中的题型特点,并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复习方法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教学时间内产生最大的复习效果,既要更新教学观念,也要改进复习方法。
新高考75分钟化学试卷结构
新高考75分钟化学试卷结构新高考化学试卷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下面将分别对三个部分的题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部分:选择题(约占总分的30%)选择题是新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每题4个选项,学生需要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常识题:考察学生对化学领域的常见知识的理解。
2.基础知识题:考察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掌握,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的形成等。
3.化学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如摩尔计算、浓度计算等。
4.化学实验与现象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填空题(约占总分的40%)填空题是一种相对较难的题型,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填空题通常有不同的题型,如简答题、计算题等。
填空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概念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编写能力。
3.物理性质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部分:解答题(约占总分的30%)解答题是新高考中较难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答题通常有不同的难度分级,如简答题、综合分析题和综合应用题等。
解答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概念解答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3.问题解决题: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如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等。
总结:新高考化学试卷的结构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个部分,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种试卷结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022年新高考河北省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解析版)
D.由图乙信息可知,温度低于T时,k1>k2,反应②为慢反应,因此,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D说法正确;
(3)7Fe2(SO4)3+FeS2+8H2O=15FeSO4+8H2SO4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①.+2、+3;②.Fe(NH4)2Fe(CN)6+ClO-+2H+=Fe(NH4)Fe(CN)6+H2O+Cl-+
C. 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 D.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干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
B.由题干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和羟基故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C.由题干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故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C正确;
A. B. C.
(3)解释加入 ,能够生成 的原因:_______。
(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_______、洗涤、润洗;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_______ (以 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D.根据电子转化守恒可知,溴和硫化钡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硫酸钡的化学组成及钡元素守恒可知,n(BaS):n(H2SO4)为1:1,因此,参与反应的n(Br2): n(BaS):n(H2SO4)为1:1:1,D说法正确;
新高考化学题型归纳总结
新高考化学题型归纳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制度已经在我国逐渐推行。
在新高考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考察,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化学考试,本文将对新高考化学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新高考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一般情况下,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形式。
1. 单选题在单选题中,通常会给出一个问题或者描述,然后提供几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深入理解问题,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选出最准确的答案。
例如,给出如下题目:(问题)以下哪个结构是脂肪的结构?A. 脂肪酸B. 蓖麻油C. 丙三酸甘油酯D. 乙醇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答案为C。
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对脂肪的结构和组成的理解,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2. 多选题与单选题类似,多选题也给出一些问题或描述,并提供多个选项。
与单选题不同的是,多选题要求考生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
这种题型更加考验考生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给出如下题目:以下几个有机化合物中,都属于脂肪的是:A. 乙醇B. 甘油C. 脂肪酸D. 乙酸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答案为B、C。
因此,考生需要对脂肪的组成和特点有所了解,选择出所有属于脂肪的化合物。
二、填空题填空题在新高考化学考试中也是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提供的信息或问题,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答案。
例如,给出如下题目: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
在这个例子中,正确答案为氯(Cl)。
考生需要了解电子亲和能的概念,并知道氯是元素周期表中电子亲和能最大的元素。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新高考化学考试中较为复杂、综合性强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展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题可能涉及到实验设计、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等不同内容。
高考化学新题型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考化学新题型分析近年来,以选择题和简单填充题为代表的“标准型”习题在化学考试中占很大的比例。
标准型有利于知识点的覆盖,也便于“客观”地评分,但往往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利于课外知识的拓展。
这次推荐的“应用型”、“开放型”、“拓展型”、“综合型”和“探索型”习题希望能帮助高三同学开阔眼界。
应用型问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些生产和生实际包括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矿物及其冶炼、工农业生产、合成材料、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食品、日用品、科学实验,化学发展史等各个方面。
应用型的素材直接来源于实际,被“应用”的当然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例饲养金鱼用的自来水需经日光曝晒或在敞开的容器中放置一昼夜方可使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如有急用,需在自来水中溶入少量大苏打。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大苏打的作用。
解析氯气是强氧化剂,大苏打显然起还原作用,其中化合价升高的是S元素。
答使水中氯气分解或挥发。
开放型问题以简述和讨论为代表“开放型”习题对标准型构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受标准型训练的影响,我们甚至已习惯于在A、B、C、D中打勾而不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问题和阐明观点,在没有现成答案待选的情况下,如何准确、简洁、完整、有条理地表述化学原理、实验现象和实验方法目前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例假如给你一瓶均匀透明的液体,你怎样确定它是溶液还是纯净物?解析注意不要“先入为主”,题目没告诉你液体一定是水或水溶液,也没表示溶质一定是固体。
答加热蒸发液体样品后,若是混合物,密度或沸点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是固体,加热蒸发后可能会析出。
拓展型问题课本知识是有限的。
学会应用课本知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推理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目的之一。
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离平衡、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原理和有机合成中都有大量由已知知识向未知知识拓展的题材。
拓展型习题中有些没有给出提示,需要应用已有的课本知识和有关原理;有些带有提示,需要结合提示和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创新型考试题型解读(DOC)————————————————————————————————作者:————————————————————————————————日期: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
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e.坩埚钳f.试管夹(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
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并且为防止坩埚炸裂和烧环桌面,烧后的坩埚要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2)灼烧后含有少量铜其原因可能是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3)利用途径Ⅱ制取胆矾时,必须先加酸将氧化铜溶解,加热通氧气将Cu氧化,过滤除去粗制氧化铜中的不溶物杂质后,然后再蒸发溶剂,冷却结晶,再过滤得晶体,最后将其干燥,由此可写出答案。
(4)根据途径Ⅰ的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和途径Ⅱ的反应方程式2Cu+O2+2H2OS4(稀)2CuSO4+2H2O,可以看出途径Ⅱ的优点是:①产生等量的胆矾比途径Ⅰ耗硫酸少;②途径Ⅱ不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SO2)。
(5)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分别是:①称量坩锅;②称量加入晶体后的坩埚;③称量加热冷却后的坩埚;④称量再加热、再冷却后的坩埚至两次称量的值相差不超过0.1g。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使CuSO4晶体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项均使x值偏低。
【答案】(1)c e b (2)a b (3)蒸发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 (6)a【点评】本题以高一化学教材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复习题(2):用铜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时,可用下列两种方法:(1)Cu CuSO4,(2)Cu CuO CuSO4,浓O硫这两种方法中,哪种较好?为什么?和高三选修教材上的实验——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为题材进行改编、重组,和整合命制的,陌生度小,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融合和思考,拓宽了命题的角度,提升了思维的空间。
【变式训练】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 H+相为:4NH4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度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25.000.2020.20若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 mol ·L -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 (2)18.85%二、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强化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以图表或某一物质为载体,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计算和实验,无机和有机等知识进行融合创新,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
【例2】(2008年全国卷)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和PCl 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 mol 产生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l 3分解成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为T 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 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 5还剩0.60 mol ,其分解率1α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2α,2α 1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 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 和Cl 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 3,然后降温,再和Cl 2反应生成PCl 5。
原因是 。
(4)P 和Cl 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 的△H 4 △H 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 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 与Cl 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06 kJ ·mol -1,所以P 与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s)+23Cl 2(g)=PCl 3(g);△H =-306 kJ ·mol -1。
(2)中间产生PCl 3和未完全反应的Cl 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PCl 5的能量,其△H =-93 kJ ·mol-1,所以PCl 5(g)=PCl 3(g)+Cl 2(g);△H =93 kJ ·mol-1;分解率1α=molmolmol 80.060.080.0-×100%=25%,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Cl 5的分解率增大,2α>1α。
(3)由图可知,P 与Cl 2反应生成PCl 3,PCl 3和Cl 2进一步反应生成PCl 5,都是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且第二步降低温度,有利于PCl 5的生成,防止PCl 5的分解。
(4)由盖期定律可知,一步生成PCl 5和两步生成PCl 5的总热效应相等,即△H4=△H3=△H1+△H2=-306 kJ/mol -93 kJ/mol =-399 kJ ·mol -1。
(5)PCl 5与水反应生成H 3PO 4和HCl ,化学方程式为:PCl 5+4H 2O =H 3PO 4+5HCl 。
【答案】(1)P(s)+23Cl 2(g)=PCl 3(g);△H =-306 kJ ·mol -1。
(2)PCl 5(g)=PCl 3(g)+Cl 2(g);△H =93 kJ ·mol -1 25% 大于(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 ·mol -1 等于 (5)PCl 5+4H 2O =H 3PO 4+5HCl【例3】(2007年四川卷)二甲醚(CH 3OCH 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1)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
(2)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 +H 2)在一定件下制得。
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
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4)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
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①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 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y kg (即2.11y×103 mol )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入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毛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 m 3(标准状况)。
【解析】(1)由于醇与等碳原子数的醚为同分异构体,显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 2H 5OH 符合条件,由于1 mol O 的质量等于1 mol CH 4的质量。
1 mol 碳的质量等于12 mol H 的质量,在C 2H 6O 的基础上去掉1个CH 4而同时增加一个氧即CH 2O 2应符合条件,经验证,没有其他的分子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