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资料 第十章 政治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政治文化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的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的。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1956年《比较政治体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信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文化的特点:
(1)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占主导地位是经济阶级的政治文化)(2)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主导型文化、次主导型文化、反主导型文化)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称为主导型政治文化。
生活中次级社会组织形成的特殊政治价值和心理倾向,称为亚文化系统。
亚文化系统分为次主导型文化(与主导型文化相协调)和反主导型文化(与主导型文化相冲突)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1.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不同的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要求。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政治文化规定着社会成员内在的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倾向。
3.影响政治过程。
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过程,即对政治体系的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和方式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功能。
(阿尔蒙德:褊狭型、顺从型、参与型)4.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1.西方学者的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从社会成员参政倾向: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文化:是指公民普遍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
民主、平等是这种政治文化的主导观念。
服从型文化:是指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
即使有政治参与的途径,人们也因能力与愿望低下不去参与。
(2)根据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冲突型文化:是指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的冲突。
协调型文化:是指各种亚文化系统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不存在根本冲突。
融合型文化:是指各种亚文化系统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的分野不明确,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
(3)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价值理念的特点: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理想型政治文化把道德、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倾向于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
理想型文化要求道德完人来治理国家,治国原则为人治。
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人不可能是道德完人,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4)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以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为核心。
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特征:
(1)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核心内容。
(2)社会大多数成员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认识态度,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
(3)开拓进取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世界和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
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文化的划分
区分不同政治文化的标准:(1)经济基础。
(2)阶级性质。
政治文化不是超阶级的,它的阶级属性是它的本质规定性,政治文化的不同阶级属性,构成了不同政治文化的本质区别。
可以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一)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剥削阶级社会政治文化划分为: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文化、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具有革命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型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剥削阶级政治文化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政治文化的结构
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第三节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关于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第一篇论文。
1959年,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是最早对政治社会化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
4.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目的与过程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
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二者的关系是极其密切和相辅相成的。
5.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与制约。
表现为政治共同体通过各种手段,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规范和引导。
(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
(3)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总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1)家庭
(2)学校:学校是个体系统地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知识最重要的场所和最重要的阶段。
是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3)社会: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三、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方向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2)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