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指导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指导及健康教育
h at d c t n b y o m v d g t e wi e l d c t n p t wa . e l e u a i y wa f h o p i i m t h a t e u a i a n h h h o h y R
T ep t n s ne mo ea o t t o g l t o e g h ai t w r b u i a u a wld e e k n a c n k n
L a, H NG Qny a UM n Z A igu n
(e a m n ado oai S re ,h A l tdH si lfG inMe w ol e G in5 1 0 , hn D p r e tfC rit r c u r te f ie opt ul t o h c g y i a ao i d d C I g, ul 4 0 1 C i ̄ e i C r sodn uhrZ A i y a) or p n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健康教 育 ,可使 患者认识抗凝 治疗的重要性 ,学会 自我保 健 ,能够减 少术后 并发 症的 发 生,对延长瓣膜的使用时间、提 高患者生命 质量至关重要 。
【 关键 词】 心脏 瓣膜 置换术 ;华 法林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 43 6 文 献标 识 码 :A d i 036  ̄i n17 - 6 9 0 2 2 2 3 o 1.9 9 .s.6 4 4 5 . 1 . . 6 : s 2 00
惦京匠学t 2 2 月 9 J 期 t 0 年2 第1 ̄ 2 衽 1
・
・
2 63・
论著 ・
( 理研 究 ) 护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指导及健康教育
卢珊 .张清媛
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
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策略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修复或替换病损的心脏瓣膜。
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凝块的形成,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并保护手术成功。
一、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意义心脏瓣膜手术会导致心脏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了血液内凝块形成的风险。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凝块形成的机会,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二、抗凝治疗药物选择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常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用于预防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
通常在手术后立即开始使用,并且长期使用。
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常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的剂量调整,以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特定范围内。
该范围通常为2.0至3.0之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抗凝治疗的监测与调整1. INR监测INR是衡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得出。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INR水平,并根据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2. 剂量调整根据INR的结果,医生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要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剂量调整应该逐渐进行,以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副作用或治疗失败。
四、抗凝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 避免过度抗凝过度抗凝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抗凝治疗中要注意避免剂量过高或INR过高的情况。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水平,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避免不足抗凝没有达到足够的抗凝效果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几率。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水平,确保抗凝治疗在有效范围内。
3. 药物相互作用抗凝药物和某些其他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总结: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保护患者心脏健康和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脏事件的发生。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及健康指导
不变 ;量过多者 ,根据 实验室结果给 予注射维生 素 K;出血不 等可减弱抗凝作用 。另外 ,绿色蔬菜可减弱华法林 的抗 凝效
止者在调整抗凝 药量 的 同时应行 妇科检 查。对未 生育 的育 果 ,而有 的食物可增强抗凝效果 ,因此 患者在饮食上 不宜长
龄妇女应指导患者手术 两年后 再妊 娠 ,对 于孕妇 ,有报告认 期单一食用某 一种食 物 ,以免影响抗凝 治疗 效果 。极少数患
凝药代谢的 (如利 福平 )或提 高凝 血 因子 的 (如雌 激 素)等 。
人工机械瓣膜 置换术 的患者 ,抗凝期 间应加 强指 导患者
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 影响 。
慎用干扰 抗凝 治疗 的药物 和食 物。广谱抗生 素 、长 效磺胺 、
2.5 育龄妇女的抗凝 指导 如月 经期 量不多 ,抗凝 药用量 水杨 酸钠 等可增加 抗凝 作用 ;维生 素 K、苯 巴比妥及激 素类
豆、猪肝等富含 VitK的食 物可影 响华法林抗凝 效果 ,长期进 不同 ,凝血功能也 有很 大差异 ,应 根据病 情而定 。刘 岩等
食上述食 品应及时抽血化验 ,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
报道了 40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 法林抗凝治疗 的结果 ,发
2.3 了解疾病对抗凝 药物的 影响 如患有 肝硬化 、充血 性 现 INR上限的最佳值为 2.5,INR最高警戒点为 3.0,控制在
膜置换术后患者使 用香豆 素类药 物华 法林抗 凝治疗 的观察 指导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凝血酶原 时间 (PTT)< 18 S,活 动度 (PTA)> 4O ,INR< 2.O;抗凝过 量 的指 标 为 PTT> 22 S,PTA< 25 ,INR> 3.0。抗凝不足时 ,可酌情加服华法林维持量的 1/8~1/4;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PPT课件
华发林的使用超过60年,安全有效
局限性
1.
非即时多种食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4.
需频繁监测INR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新的口服抗凝药
1.
Xa抑制剂
Rivaroxaban
2.
凝血酶抑制剂 Dabigatran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共同优势
1. 疗效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2. 较华法林显著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3. 疗效可预测 4. 无需监测 5. 较少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20
一般认为:加服小剂量阿司匹林80100mg/日,确实减低因血栓导致的病 死率 出血的并发症也同时增加
21
ACCP (2001)推荐
主动脉双叶瓣 INR 2-3
二尖瓣
INR 2.5-3.5 或INR 2-3 加每天80mg 阿司匹林
机械瓣术后病人既往有栓塞病史者 INR 2.5-3.5 加每天阿司匹林80-100 mg
7. INR达标且稳定(连查两次)可每月查一次。如遇过高或过低,每次增减 0.5~1mg/d
8. 如果一直稳定,偶尔高,只要INR小于4,可暂不动,3~7天后再查INR
9. 如连续2~3次监测稳定,可改为每3个月一次
10. 1年后如无异常,可适当延长至每6个月一次
25
华法林抗凝监测及标准
PT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是抗凝治 疗最常用的监测指标,它能反映四种维生素K依赖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水平,但PT检验 过程中因方法、技术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 准确性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策略 修改
1
为什么需要抗凝
由于人造瓣膜表面无内皮细胞覆盖,易激活凝血 机制而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使瓣膜失功导致心衰或严重者猝死 血栓脱落还可造成血管栓塞 (脑栓塞/其它动脉栓塞等)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血液与非正常心血管 内膜 的表 面接触 , 启动 凝血反应 导 致纤维蛋 自网与血小板 凝块 的形成 , 血栓 的相对成 分是血浆
纤维蛋 白凝块 或血小板凝集 。 2 抗凝药物的选择 2 1 肝索 . 是临床常用 的抗凝血酶 Ⅲ强化剂 , 口服肝素无效 , 般做 一 静脉注射或静脉 滴 注给药 , 脉 注射作 用迅 速 , 静 很快 达到 高 峰, 排泄快 , 半衰期短 , 0 5~ , 仅 . 2h 因此肝索在临床上一般 只
3 1 服 用 方 法 .
患者术后饮食可 间接 影响抗凝作 用单一 般干扰较 小 , 含 维生素 K丰富的食物能减低药效 , 如菠菜 、 白菜 、 菜花 、 鲜豌豆
等, 但瓣膜置换术后一般不限制饮食 , 应避免一个阶段 的长期
饮 酒 或 单 调 吃 一 种 富 含 维 生素 K的 蔬 菜 。 43 其 他 因素 .
稳定 , 可改为 3个月测 1次 , 以后可适 当延 长测量 时 , 均要及 时复 查P, r 严密观察及时 调整 剂量 。 r
出血原因多为抗凝过量 , 根据化验指标 出血程度分为一般 出血和严重 出血 , 一般出血主要表现为鼻出血、 牙龈出血 、 下 皮 结膜 出血 、 血尿、 月经量过多 , 重者可导致颅 内出血引起 昏迷。 如有 出血倾 向, 即使 P T在正常范围内也应减量或暂停。 5 2 血栓形成 和栓塞 . 长时 间抗凝不足 , 容易在人工瓣膜 周围形成血栓 , 导致人
维普资讯
・
1 4・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 0 7年第 4卷第 l 期 l
瓣膜 置 换 术 后 抗凝 治疗
李 丽 牟丰英 秦 德春 张余芳 马灵敏
瓣膜置换术( R) V 是治疗心脏瓣膜病 的有效手段 , 随着医 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 手术死亡率越来越低 , 但此类 患者的长期 预后并不乐观 , 其死 亡 原 因主要 是术 后抗 凝弓 起 的并 发症 。 I 机械瓣术后需终 生抗 凝 , 生物瓣 术后 一 般也需 抗凝 3~6个 月, 掌握适 当的抗凝治疗 是巩 固瓣 膜置换 术疗效 及患者 生命 安全的保证。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标准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标准(原创版)目录1.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的必要性2.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3.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并发症预防4.生活注意事项正文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标准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问题。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的标准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的必要性主动脉瓣置换术通常采用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修复。
机械瓣为金属材质,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因此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而生物瓣则来源于动物组织,其抗凝时间较短,一般需要抗凝 6 个月。
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避免瓣膜功能障碍或循环栓塞等并发症。
二、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1.抗凝药物选择: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
华法林分为进口和国产剂型,进口剂型每片剂量为 3mg,国产剂型通常每片2.5mg。
2.剂量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首次剂量为 3-5mg,随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
抗凝目标值(INR):机械二尖瓣 1.8~2.2,机械主动脉瓣 1.6~2.0,机械三尖瓣 2.5~3.0,生物瓣 1.5。
三、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并发症预防1.监测: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结果会给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 INR 调整华法林剂量。
在摸索合适药量期间(即找出用药规律期间),一般隔日验血一次,找到规律后可每周测一次。
如反复测定多次都很稳定,可 2-4 周测定一次,最长可 3 月至半年一次。
2.并发症预防:抗凝不足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瓣膜功能障碍或循环栓塞等并发症,抗凝过量则可能导致出血。
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生活注意事项1.遵医嘱: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抗凝治疗,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瓣膜华法林抗凝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
瓣膜华法林抗凝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一、引言华法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口服抗凝药物,其抗凝效果显著,但治疗窗狭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因此,合理制定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瓣膜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新标准及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尤其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2)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3)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4)心房颤动及瓣膜性心房颤动。
2.禁忌症:(1)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严重高血压。
(4)对华法林过敏。
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调整1.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遗传因素、合并用药等因素确定初始剂量。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初始剂量为2.5-5mg/日。
2.剂量调整: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
INR 的目标范围通常为2.0-3.0。
3.监测:建议每周监测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范围。
此后,可每4-6周监测一次INR。
四、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指南1.饮食指导: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受到食物中维生素K含量的影响。
建议患者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避免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
2.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抗生素等。
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以便调整华法林剂量。
3.妊娠与哺乳:华法林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
因此,妊娠期间应避免使用华法林。
哺乳期妇女使用华法林时应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4.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INR值,评估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如有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应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五、总结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调整华法林剂量,确保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展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护术属于常见手术类型,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血栓发生率,且机械瓣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耐力,在临床中有着广泛应用。
但是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很容易造成出血、血栓栓塞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后续的抗抗凝治疗中,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只有提高患者对抗凝治疗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明确抗凝要点,才能更好维护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风险发生率。
本文主要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抗凝治疗;健康教育;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保障。
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常应用生物瓣和机械瓣,生物瓣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血栓发生率,无需终身抗凝,但是在寿命的延长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机械瓣膜在临床中有着广泛应用,持久性和耐力均较为良好,但是患者需终身抗凝,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问题。
所以为了更好确保抗凝治疗的效果,降低风险发生率,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并加强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分析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常应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一方面。
这种手术方式可矫正患者的瓣膜病变,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进而维护患者健康,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另一方面,人工心脏瓣膜表明为非正常心血管内膜,植入方式属于异物植入,这样会导致瓣膜口周边形成漩涡效应,激活凝血因子,进而产生血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下肢动脉栓塞、脑栓塞等病症,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中,需加强护理干预,确保抗凝治疗的效果,降低风险隐患的发生率,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病的手术,它通过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来恢复心脏功能。
然而,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抗凝药物。
一、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的心脏瓣膜已经被替换成新的人工瓣膜或移植瓣膜,这些瓣膜与人体组织不完全匹配,容易引发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抗凝治疗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
二、常用的抗凝药物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酶的活性来预防血栓形成。
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中,肝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予,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凝血指标进行调整。
2. 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除了抗凝治疗,有时医生也会考虑采用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
通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它们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调整。
医生会定期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确保抗凝药物的剂量合适。
2. 注意用药的副作用抗凝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血风险增加。
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或出血量明显增加,应及时就医。
3. 遵守医生的建议抗凝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治疗过程,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
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等。
四、结语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和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
不同的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在治疗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自身的变化,并遵守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综合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
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心脏瓣膜置换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及健康指导
的时机 ,多倾 向 于心 包 、纵 隔引 流量 明 显减 少 或拔 除 引 流 管 3.3 认 识 指 导 建 立 康 复 登 记 本 ,嘱 患 者 将 历 次 检 查 、
后 ,一般于术后 2—3 d开始 抗凝 J。具 体 为 口服华 法林 ,首 INR结 果 及 口服 华 法 林 剂 量 逐 一 记 录 ,同 时 记 录 调 整 抗 凝 药
出现这一现象 的原 因为体 外循 环过 程 中凝 血 因子 、血 小板 的 排患者生活 、工作 ,饮食上给予高 蛋 白及维 生素含量 丰富 的食
数量及质量明显下降 ,血 液稀 释及术后 早期纤溶 活动亢 进 ,使 物 ,对 于 心 功 能 不 全 服 用 强 心 利 尿 剂 的 患 者 ,根 据 尿 量 适 当补
有 争 议 。Cannegieter等 通 过 随 访 发 现 :香 豆 素 类 药 物 联 合 况进行交谈并讲解心理 、情绪对疾 病的影 响。在患者 焦虑 、烦
抗血小板药物行抗 凝治疗 并 不能减 少栓 塞发 生率 ,反 而使 出 躁 时 给 予 关 心 、理 解 、鼓 励 和 支 持 等 心 理 治 疗 。告 诫 患 者 抗 凝
血液化验指标 可作 为抗凝 治疗 的参考标准 ,即 frr、凝血酶原 活 量 J。如 心 房 颤 动 、巨 大 左 心 房 及 左 心 功 能 不 全 等 均 是 栓 塞
动度 (PTA)和 INR,目前 国际上通用 的是后者 。合 理的抗凝治 发 生 的危 险 因素 ,华 法林 用量 要 适 当增加 ,INR最 好 维持 在
的循 环动 力 学 改 变 ,明显 改 善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血 栓 栓 塞 是 调整用量 ,以提高生活质量 。
人造心脏瓣膜 置换术 后 的严重并 发症 ,因此不论 应用 机 械瓣 2.2 监测时间 口服抗凝药要定时监测凝血 ,初次 服药后 36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标签:心脏瓣膜置换术;华法林;抗凝治疗;护理34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3]。
如何在抗凝预防血栓的治疗中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期间的科学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及生存质量[4]。
为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本科收治的172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行机械瓣膜置换术172例,其中男82例,女90例,年龄22~83岁,平均(50.00±16.50)岁。
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28例,二尖瓣置换术69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5例。
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术后48h 或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开始口服华法林,一般从2.5mg(国产华法林)开始,每日服用一次。
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剂量。
1.3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脑栓塞及其他周围器官栓塞现象;5例患者发生皮下淤血、瘀斑,占比2.91%(5/172),经停药2天减量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无咳血、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2护理方法2.1用药护理:瓣膜置换术后48h或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当日晚按医嘱从2.5mg(国产华法林)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目前我们采用INR检测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5]。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
Meschengieser随访59例机械瓣术后患者92次妊娠 情况,发现应用此方案患者和仅用华法令抗凝患者之 间的流产率及胎儿致畸率均无明显差异,而前者栓塞 率明显高于后者。可见,肝素在影响胎儿方面并无优 越之处,且华法令抗凝效果更好。
国外早年华法令抗凝的胎儿致畸率高达58%~69%, 但近年降至5%以下, Vitale等发现,华法令用量 <5mg/d的妊娠妇女,可明显降低其胎儿致畸率。国内 尚未见有胎儿致畸的报道。所以,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后女性患者妊娠期间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令 (<5mg/d)行抗凝治疗,相对安全和方便,且胎儿致 畸率较低。
目前使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三类:(1)香豆 素类药(华法令、新抗凝片等);(2)抗血小板 类药(潘生丁、阿斯匹林等);(3)肝素。
Cannegieter调查13088例,共53647病人年心 脏机械瓣术后抗凝情况后发现,术后未用抗凝药 物者,栓塞率4%病人年;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者, 栓塞率2.2%病人年;而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者,栓 塞率最低,为1%病人年,说明后者抗凝效果最好。 此类药中,因新抗凝片易导致颅内出血,近年已 少用。目前,以华法令最为常用。
(3)其他,如酒精中毒,进食差等。
2.抗凝治疗常见并发症
2.1 出血
出血是中国人抗凝治疗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 发生率0.68%~10.4%病人年,欧美国家报道出血率 约1.4%~2.4%病人年,总体来讲低于国内。出血发 生率与栓塞发生率之间无负相关关系。根据其程度
不同,出血分一般性出血与严重性出血两种。
瓣环心内膜交界位郁滞区 过瓣血流形成涡流 巨大左房
凝集——纤溶系统激活
瓣膜表面负电
接触激活 因子Ⅻ
Ⅻa
激肽释放酶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
是 人 体 本 身 的组 织 , 液 易在 瓣 膜 及 其 附 近 凝 固造 成 血 栓 , 响 血 影 瓣 膜 功 能 或 血栓 脱 落 造 成 栓 塞 。 为避 免 血 栓 形 成 , 物瓣 膜 置 生
郝 占平 , 丁
敏
关 键词 : 造 心 脏 瓣 膜 置 换 术 ; 血 酶 原 时 间 ; 康 指 导 人 凝 健 中 图 分 类号 : 4 3 5 R 7 . 文 献标 识码 : C
do : 0 3 6 /.sn 1 7 —4 4 . 0 9 0 . 6 i 1 . 9 9jis. 6 4 78 2 0 . 2 09
血 及 栓 塞 是 换瓣 术 后 常 见 的危 及 生 命 的并 发 症 , 占所 有 换 瓣 术
2 1 制 订 健 康 指 导 计 划 表 ( 表 1 . 见 )
表 1 健 康 指 导 计 划表
1 2 指 导方 式 I
药 物 有 降 低 抗 凝 作 用 , 抗 凝 治 疗 中使 用 以 上 药 物 应 尽 量 的 改 在 用 替 代 药 物 。如 必 须 使 用 应 根 据 P 值 调 整 抗 凝 药 物 的 用 T 量 , 时 注 意影 响抗 凝 药 物 的 生 理 因 素 , 年 龄 、 身 情 况 、 同 如 全 疾
膜 置换 术 10例 。现 将术 后抗 凝 治 疗 的健 康 指 导 报 告 如 下 。 0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10例 人 造 心 脏 瓣 膜 置 换 术 病 人 , 6 0 男 8例 , 3 女 2例 ; 年龄 1 6岁 ~ 6 7岁 , 尖 瓣 置 换 术 ( 二 MVR) 1例 , 动 脉 瓣 置 换 7 主 术( AVR 2例 , 瓣 膜 置 换 术 ( VR) 7例 ; 盲 7例 , 学 4 ) 双 D 2 文 小 O 例 , 中 3 例 , 中 以上 2 初 3 高 o例 。
心脏瓣膜手术后抗凝治疗指南
心脏瓣膜手术后抗凝治疗指南由于人工瓣膜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严重者可能发生血栓脱落,造成各脏器血管栓塞,导致偏瘫、失语、下肢动脉栓塞等,甚至会卡住人工瓣叶,使瓣膜不能开启,导致心衰或猝死。
故换瓣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恰当的抗凝。
抗凝不足易引起血栓栓塞等恶果,抗凝过量,则导致出血,主要有、牙龈出血、、血尿、月经不止,甚至颅内出血等,所以抗凝是关系生命的大事,一定要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处理好。
1.抗凝药及其使用(1)目前抗凝药主要有华法令。
华法令口服抗凝,60公斤体重病人,一般需要每日一次3mg左右的华法令(国产为2.5mg一片,进口为3mg一片)。
但不同的患者对抗凝药的灵敏度不一样,故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
(2)华法令经胃肠道吸收,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经肝脏代谢,服药后12小时开始发挥作用,48小时达到高峰作用,血浆半衰期为44小时。
每天服用一次抗凝药经5~7天方可达到稳态,所以应每隔5~7天再改变维持剂量。
停药后5~6天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严重出血时,可使用维生素K(Vitamin K)对抗华法令作用。
口服维生素K后经12~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静脉注射维生素K后只需3~5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3)华法令首次使用应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一般首次剂量为2片(5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动态变化调整剂量。
(4)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活动度在80%以上。
瓣膜置换术后,应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5~2.0倍(一般在19~24秒)或活动度为35%~45%。
现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抗凝剂检测的国际化标准,即国际正常比(IN R)。
瓣膜置换术后应控制INR在2~3之间。
INR值克服了各医疗单位测定值有偏差的缺点,可以在各通用。
中国人容易发生出血倾向,所以抗凝时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出血现象。
(5)如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的2倍或活动度低于30%,可减少用量的1/4或1/8;如活动度低于25%或凝血酶原时间高于30秒,可停用一次,第二天化验后再调整。
D-二聚体在心脏换瓣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I N R监 测 的抗 凝 强 度 远 远 没有 达 到 正 常 水 平 , 但 仍
有 7例 的 D 一 二 聚体 为 阴性 ( 浓度 < O . 5 1 x g / m 1 ) , 阴性 率
・
1 0 4 -
中国现代 医药 杂志 2 0 1 3年 4月第 1 5卷第 4期 MMJ C, Ap r 2 0 1 3 , Vo l 1 5 ,N o . 4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 0 1 3年 4月 第 l 5卷 第 4期 MMJ C, A p r 2 0 1 3 , Vo l 1 5 ,N o . 4
・ 1 0 3 ・
D 一 二聚体在心脏换瓣术后患者抗凝治疗 中的指导意义
陈 玉清 窦敏
心脏换 瓣 患者 , 植 入 的机 械瓣 膜作 为 异 物介 入 , 且 非生 理性 血 流 的出 现 。 通 过 对 内皮 细胞 的损伤 . 血
已控 制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 但仍 需 加 大 抗 凝 强 度才 能 有
效 避 免血 栓 形 成 。在 2 3例 I N R< I . 5的 A组 中虽 然
作者单位 : 3 6 5 0 0 0 福建省三明市第五医院检验科( 陈玉 清 ) ; 福 建 省 立 医 院检 验 科 ( 窦敏)
3 0 . 4 %, 即这 些 患者 没 有 血 栓形 成 , 若按 传 统 监 测 手
段盲 目加 大 口服 抗凝 药量 则 反而 容易 导 致患 者 出血
参 考 文 献
而 发生 危 险 , 因此 我 们 认 为 仅用 传 统 的 P T( I N R) 监
测抗凝 治 疗 是不 足 的 , 应 结合 患 者 血浆 中 D 一 二 聚体
7 7例 心 脏 瓣 膜 置换 术 后 进 行抗 凝 治 疗 的患 者 作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指导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能有效解决心脏瓣膜病变所导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人工瓣膜可分两大类,一类为生物瓣,一类为机械瓣。
生物瓣具有术后所需抗凝时间短、耐久性差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机械瓣的特点为,耐力好、持久性,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患者必须终身抗凝治疗是机械瓣最突出的问题,从而使患者存在潜在性血栓栓塞或出血的危险。
由于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术后不能正确的自我保健。
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现象,因此出院指导十分重要,可以保证患者在出院后,正确的抗凝治疗,并能使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标签: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因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掌握适当的抗凝治疗是巩固术后疗效与患者安全的保证。
笔者所在科室通过对59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发现合适的抗凝治疗及抗凝强度对术后避免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594例,其中男259例,女335例,年龄16~74岁,平均50岁。
2抗凝治疗指导
2.1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定时检查,并及时对抗凝药用量进行调整。
华法令和新抗凝片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一般术后2~3 d,开始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至正常人的1.5~2倍,(18~24 s)活动度在35%左右。
笔者所在科室常用进口华法令片,首次口服4 mg,次日服3~4 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服用维持量(华法令2~4 mg),特殊体质患者除外。
在抗凝早期,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一般每日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抗凝药的最佳服用剂量。
稳定后,一般1次/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出院半年内,一般1次/月复查;半年后,1次/3个月复查;2年后,6个月复查1次。
应用正常血液标本对每次检验结果进行对照,更换抗凝药批号或更换药物种类时,应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及时复查。
2.2减少或避免干扰抗凝作用(1)药物干扰。
抗生素、阿司匹林、磺胺类、液体石蜡、酒精、奎尼丁、苯妥英钠、安妥明、保泰松、氯丙嗪、消炎痛等,均能使抗凝作用增加。
消胆胺、催眠药、利福平、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维生素K1(包括富含维生素K1的食物和蔬菜)、止血药等药物,可使抗凝作用降低,应慎服或忌服。
(2)疾病影响。
导致抗凝药敏感性增强的疾病有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热、甲亢等。
能使抗凝药效果减弱的疾病,呕吐、腹泻、肠道吸收差等,应及时给予治疗[1]。
2.3对出血倾向进行密切观察华法令和新抗凝片是双香豆素衍生物族,具有抑制肝内凝血因子Ⅱ、Ⅶ、Ⅳ和Ⅴ合成的作用,使用不当,可造成出血的风险。
因此,若出现下列现象应及时就诊,如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呕血、黑便、血尿、月经量过多、皮肤瘀斑等。
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减少抗凝药用量和增加维生素K。
此外,若出现左下腹痛、腰痛、关节痛等,应该考虑到有抗凝药过量的可能,应积极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2.4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调减抗凝药用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择期手术或需要拔牙时,术前抗凝药应减量,使凝血酶原时间比治疗要求的水平上限稍高,但低于正常。
孕妇应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分娩,分娩时可用肝素抗凝。
肝素是一种高分子量物质,其不能透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无影响;也可以在预产期前1~2个月,使用肌注维生素K 10 mg替代华法令。
分娩后,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给予抗凝治疗。
3日常生活指导
3.1护理人员的解释工作要耐心,尽早解除换瓣后患者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接受生物瓣置换的患者,向其说明瓣膜的处理过程,解释新生心膜能很快将置换的瓣内膜化;接受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向其解释“钟点样”响声的原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响声,对于不能耐受,并影响睡眠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定类药物[2]。
3.2出院后,患者应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半年内保证足够的休息,不参加剧烈活动;半年后,可以循序渐进地参加一些低体力劳动和工作,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重和疲劳;以后,可以根据自己心脏功能恢复的狀况,逐步恢复正常工作。
3.3婚育这类患者可以结婚生育,但应避免术后2~3年内生育。
生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妊娠时要继续抗凝治疗,优于华法令能透过胎盘屏障,妊娠前3个月,采用肝素皮下注射替代华法令治疗。
(2)围产期也要继续抗凝治疗,预产期前1~2周,停用华法令,采用肝素治疗。
如果产后出血多,应用鱼精蛋白给予对抗。
若胎儿娩出后24~48 h,无出血现象,应继续华法令治疗。
3.4洋地黄用药指导对于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半年至1年应口服地高辛治疗。
地高辛的中毒计量和治疗剂量接近,要谨防服药期间地高辛中毒。
其毒临床表现,心跳<60次/min,心律不齐,黄视、恶心、呕吐等,若出现以上表现,应立即停药、就医。
3.5定期复诊对植入的人工瓣膜功能定时检查,若有少尿、水肿、咳白色泡沫痰、心悸、气促等表现时,应及时返院就医。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62. [2]朱晓东,薛淦兴.心脏外科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