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研究.doc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升级是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升级是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升级,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升级: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造纸、化工、建材、冶金、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41.8%,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4.3%。

大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资产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产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

这一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全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环境压力大的问题。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为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梯度发展规律,实施错位布局策略。

根据梯度推进理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总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呈现出梯度发展态势。

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用地相对充足、劳动力充裕,具备产业发展的明显优势。

欠发达地区要从工业化和城镇化梯度发展的规律出发,强化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重点镇的产业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

例如广西,在中心城市要发挥综合优势,重点布局大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城市以及重点城镇要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收入出发,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为中心城市配套服务的产业等。

要顺应国家产业布局趋势,实施产业扶持策略。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

根据国家产业布局战略,欠发达地区一方面需要大力扶持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布局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形成支柱产业。

从而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发展格局。

广西近年来抓住国家批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在北部湾经济区着力打造一批千亿元产业园,加快形成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临海产业体系,将广西打造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石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面向东盟的出口基地,以及中国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

要按照地区差异,实施分类突破策略。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培育和发展区域产业需要从自身优势出发,深入分析、合理规划、分类突破。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汉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为主 。
为农 业基地 , 着 力开 发特 色农 产 品 , 建 立 绿
色食 品基地 ; 走 深加 工 、 产 供销 “ 一条龙 ” 道 路, 带 动农业相 关的加 工业 、 制造业 、 服 务 业 的发展 , 建 立 区域 性 的 农 贸 交 易 中心 。 ③ 南 部 特 色 产业 基地 该 区域 以 丰 家铺 为 中心 ,包 括 朱 家 铺 、 崔 家 桥 等 乡 镇 ,该 区 域 有鹿 溪 森 林 旅 游 区 、 江 东市水库 、 金 牛 山 等 自然 景 观 以 及 金 牛 山 金 矿 等 矿 产 资 源 ;文 物 古 迹 和 旅 游 资 源 丰
基础 ;
汉 寿 与 常 德 以 及 周 边 市 县 的经 济 、 社 会 等 方 面的联系 , 提高汉寿 县的整体 经济实 力。 2 . 2自 然 资 源 分 析 汉寿县土地总面积 为 2 0 3 4 k m ,农 用 地 1 2 7 5 . 8 k m ,其 中耕 地 5 6 5 7 7 . 5 h m ,林 地 3 8 9 7 5 . O h m ,园地 5 8 3 8 . 5 h m , 养 殖 水 面 1 8 6 6 6 . 6 h m , 全县土 地利用率 高达 9 4 . 1 9 %, 高 出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6个 百 分 点 , 水 域 和 耕 地 占 全 县 土 地 总 面积 的 6 0 . 0 5 % ,土 地 垦 殖 率 2 8 . 0 3 %。 从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看 , 中 北 部 平 原 区 以耕地 、 园地 为 主 ; 南 部 山 地 区 则 是 以林 地
2 . 3 . 5我 国 近 几 年 大 力 推 行 的 重 点 发 展 小城镇 的城镇化 发展战 略 , 以 及 目 前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建 设 大 潮 都 为 小 城 镇 产 业 的 发 展提供 了更多更好 的机会 。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闫俊周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03期一、引言产业集群由M.Porter(1990)首先提出,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1]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竞争优势,带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普遍重视,广东、浙江等许多发达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迅速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欠发达地区主要指农业经济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口众多、思想相对比较封闭、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小差距,一般指我国中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因此许多欠发达地区将产业集群作为当地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总体来讲,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资金和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当前理论界较多关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而对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存在问题关注较少。

因此,本文以河南省这一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 产业和产品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地区的产业和产品如食品制造和加工、机械、化工、纺织、建材、服装等行业聚集趋势较为明显,核心产业的扩散作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如河南省永城市面粉产业集群有面粉企业142家,配套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15亿公斤,从业人员7,700余人,集群实现产值13亿元,增加值1.9亿元,利税9,400万元,而且大大带动了饲料、食品、塑编、运输、养殖、饮食、汽车修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的猪肉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占全国肉制品加工能力的25%;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占河南省粮食加工总量的11.1%,有力地带动了粮食和畜牧业的发展。

县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前言县欠发达地区是指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单薄,贫困率较高的县级行政单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县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难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发展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县欠发达地区的现状与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

现状分析前景不明朗县欠发达地区的一大问题是前景不明朗。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单靠传统产业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新兴产业的尝试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缺乏迅速响应,导致市场发展缓慢。

产业结构单一县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产业相对单一。

农业生产劳动力占比较高,生产方式也较为原始。

农业产量和效益不高,无法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

缺乏人才资源县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本地人才流失速度较快,高端人才难以留住,进而导致技术水平不高。

在新产业领域,缺乏具备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能力的人才。

对策建议拓展新兴产业县欠发达地区需要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发掘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可以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以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招才引智县欠发达地区需要招才引智,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等高端人才资源,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人才的同时,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的高端人才进入。

通过人才引进、聚集,壮大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县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向青年人才推荐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让他们有冒险精神、理解创新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同时,通过有效的产业、金融、政策等支持,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引导他们投身这一领域,成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

结语通过拓展新兴产业,招才引智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县欠发达地区可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提高人才素质和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加大对县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优质的资源,共同推动县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崛起。

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

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地区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现状欠发达地区一般指的是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农业落后、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水平低下。

欠发达地区大多地处山区或者荒漠地带,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匮乏,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

这导致了农业产业的脆弱性和单一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3. 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急需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4. 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薄弱。

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相对薄弱,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民的收益空间有限,导致了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了,在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改革。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以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西北三省(甘,青,宁)的实证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西北三省(甘,青,宁)的实证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
基于西北三省 ( 甘,青,宁 ) 的实证分析
张锦 文
(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 02 ) 5 0 1 摘 要: r gr 格 兰杰 ) Ga e( n 因果关系 检验表明: 西北三省产业结构 变动和经济增长之 间存在单向 长期因果关系, 明显的中短期单 ̄G agr 但无 r eN果关系: n 产业部 门分解模型实证证明 了 该地 区经


结构的变化? 下面就西北三省回答这个问题 。 1 指 标 、数据来 源 、分析 方法 及计 量结 果 . 目前表征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有: 一是经济学家Ca ( l k克拉克) r 所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 1 即第一 产业 的从业人 员数 占社会 就 业总人 数 的 比重 ,该 比重越 小, 明结 构 调整 的速度 越快, 业 结构 的高 级化程 说 产 度 越 高 ;另一个 是 国 内学者 在分 析 我 国产业 结 构调 整 问题 中经 常使 用 的是 结构 调整 系数 S, 即第一 产业 2 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这里我们采用s对于经济增长, 2 我们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 p 以17 g ( 9 8年 d 的不变价格计算)。为了平滑时间序列的指数关系及消除异方差,我们将三省数据进行加总平均, 并做了 对数处 理 ,即L 2=o (2 S lgS),Lg p lgrd ) rd =o( p,此 处L 示 自然对 数 。下面 我们 应用 统计 软 件E iw 做计 g 表 ve s 量分析, 利用s和rd 两个指标 17 年 ̄20 年的统计数据 , 2 gp 98 03 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为此先对L 2Lgp S, r 两个指标的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加 以分析 。 d 我们利用A g et um n d e Di e2 ul ( F c yF lrAD )单 位根 检验 法【来 检验 变量 的平 稳性 , k e 2 J 再利 用Grn e agr的 因果关 系检 验法 检验 变量 的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实证分析

回归结果说 明, 第一产业G P D 比重的收入弹性是0 22 .6 - 0 07 1y 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 , .6 4 , n 第一产业部门生产比 重下降, 且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 口弹性为10 8表明如果收 人 .5 ,
入水平不变 , 人口增长1 则第一产业G P %, D 比重上升 108 。 .5% 本文主要从总量( D ) G P 的角度出发, 对德州市经济增长 这是 因为人 口的 增长 从 而劳 动 力 的增 长 , 味 着 乡村 劳动 力 意 与 产 业 结 构 变 迁 之 间 的关 系进 行 实证 分析 , 归 方 程 为 : 回 的大量增加 , 从而推动G P D 的增长。 一般来说 , 着体制的不 随 () 断变革, 】 劳动力可以 自由流动, 第一产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第 其 中, 是用比重来表示有关的经济结构 , 是以不变价 二和第三产业部门转移, X y 随之促使第一产业生产比重的下降。 格计算的人均G . F D I P,是总人 口。 1 对() 和F 式y 1 分别求导 , 并乘 这说 明了德州市第一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 , 其层次与水 以y : 得 平不高。 第二产业G P D 比重的收入弹性是00 2+ .66 y . 7 0 0 1I , 6 n n = Ix + . YIn I n n
济 增 长 不 相 适 应 的 问题 。 文 以 山 东省 欠 发达 地 区一 一 德 州 市 为 例 , 欠 发 达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对 产 业 结 构 变迁 影 响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 本 对
借此 为类似 的地 区提 供制度 结构 创新 的依据 与建 议 , 以促进 欠发达地 区的经 济增 长 长对 产业结构 变迁影 响研 究—— 以德 州市 为例 的实证分析

技术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技术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技术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陈永奇1,彭月兰2(11山西大学科技哲学中心,太原 030006; 21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太原 030006)摘 要: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从技术引进的战略选择、技术选择、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技术转移主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1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6)06-0023-02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一定时期内,调整产业结构更多的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武装各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而技术来源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依靠自身的创新研发;二是技术转移(包括从外部引进技术和本地区内部的技术扩散利用)。

后一种方式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技术转移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正确制定技术引进战略,提高技术转移效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究和开发自己需要的所有新技术,引进技术往往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以技术贸易的方式从国外引进技术,后来又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引进战略,开启了技术引进的进程。

现阶段,要在对市场换技术战略进行反思并不断完善的同时,探索以竞争求技术战略和以资源换技术战略。

关于以竞争求技术战略,是指将平等竞争的压力,变为企业不断进行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加速全社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低效率企业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而高效率的企业也时刻面临着被追上的危险,不得不通过改进技术与管理水平来保持其领先地位。

企业取代政府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提高技术水平成为企业自觉的选择。

因此,在此战略下,技术进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下,政府只能通过市场准入机会一次性地促进企业引进技术,还要按照承诺对其市场机会提供一定的保护。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分析——以聊城市为例
a n d t he r e g i o n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o f he t u r b ni a z a t i o n i s i mp o r t a n t s t r a t e g y c h o i c e o f e c o n o my a n d s o c i l d a e v e l o p me n t a t t he n e w p e i r o d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 Bu t f o r u n d e r d e v e l o p e d a r e a s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l a g s b e h i n d i n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0 n .T h r o u he t a n a l y s i s f o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d t he i n d u s t i f l s a t r u c t u r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Ab s t r a c t I n d u s t r i li a z m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r e t h e t wo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n d mu t u l i a n l f u e n c e i n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m p r o c e s s .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湘西自治州的实证分析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湘西自治州的实证分析
良从 金融 角度 分析 了经 济欠 发 达地 区产业 结 构优 化 。张 锦 文通 过 Grn e ( 兰杰 ) J a gr格 因果 关 系检 验 表 明
西北 三省产 业结 构变 动 和经 济增 长之 间存 在 单 向长 期 因果 关 系 , 无 明显 的 中短 期单 向 G a g r因果 关 但 rn e 系 口 。陈永奇 , 月兰从 技 术引进 的战略选 择 、 彭 技术 选 择 、 术 转 移模 式 选择 、 术 转移 主体 等方 面 , 出 技 技 提 有效促 进产 业 结构 调整 的对 策 。陈喜 强 、 晓芳 利 用 计 量经 济 学 方 法检 验 广 西 产业 结 构 变 异度 与利 用 ] 华 外 资水 平变 动程 度之 间的关联 关 系 。李 政 国 分析 了我 国欠 发 达 地 区 产业 结 构 优 化 中存 在 的基 本 制 约

个地 区之 所 以落后 , 很 大程度 上 是 区域 的经 济 结 构 限制 了参 与 竞 争 的能 力 。随着 市 场 经济 的快 在
速 发展 , 欠发 达 地 区所 拥 有 的土地 、 价劳 动力 等传 统竞 争优 势 已不再 是市 场竞 争 的决 定 性 因素 。如 果 欠 廉
发 达地 区经 济还 走 以前 老路 , 面俱 到 , 动应对 , 必将 继续 拉 大与 发达地 区的差 距 。为 此 , 发达 地 区 面 被 势 欠 的产业 结构 调整 优化 就显 得格 外重 要 。
关 键 词 : 发 达 地 区 ; 业 结 构 ; 整 优 化 欠 产 调
中图 分 类 号 : 1 1 3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0 4 2 1 30 6 — 6 0 74 7 ( 0 0 0 — 0 70 J

借力搞好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借力搞好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样 , 于 第 一 、 二 、 二 产业 的发 展 , 每 个 五 对 第 第 = 在
年规划 中 , 都有 明确 的发展 比例和 目标 。科 学 的
规划 , 有利 于促进 整体 经济 和各 产业 之 间 的协 调
发 展 。我 国 “ 一 五 ” 划 中 , 全 国经 济 增 长 十 规 把
速度 定 为 8 %左 右 , 而全 国不少 专 家 学 者计 算 出 的全 国潜 在 的 经 济 增 长 率 约 为 9 。大 多 数 欠 %
内, 欠发 达地 区各 产 业 持续 增 长 的 主要 动 力 , 主
要来 自各 产 业 之 间 自身 的增 长 。而 我 国欠 发 达
地区, 第一 产业 自身 的增 长量对 促 进其 本 身 长期
稳定 发展 贡 献增 大。据 有关 专 家学 者 的理 论 推
维普资讯
石、 铁合 金 等行 业 的清 理 整 顿 , 抓住 宏 观调 控 和 市 场约 束加 强 的机 遇 , 好 落 实 ; 2 必 须 促 进 抓 () 现 有企业 限期 达产 达标 , 依法 淘 汰掉那 些 破坏 资 源、 污染环 境 , 具 备 安 全 生 产条 件 的落 后 企 业 不 及其 设备 , 真正 促进 产业结 构 的优 化升 级 和增 长 方式 的转 变 ; 3 必须 鼓 励 、 持 重 点 骨 干 企 业 () 支 促 进 技 术 创 新 , 并 、 组 , 正提 高 产 业 集 中 兼 重 真
度 , 高市 场 效 益 ; 4) 提 ( 必须 对 于 新 上 项 目严 格
与此 同 时 , 于 各 产业 之 间 的发 展 比例 , 都 作 对 也 出 了相应 的 规 划 。事 实 上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从 全

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问题研究——以湖南永州市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问题研究——以湖南永州市为例

业转移 中的布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下面 我们 以永 州这样 个经济 欠发达地 区为例 , 探讨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 中产 业
布局存在 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
部地 区正凭借 资源 丰富、要素成 本低 、市场潜力大的优势 ,
积极承接 国内外 产业转移 。 对于 我国欠发达 地区而言 , 如果 能够有选择性地承接 发达地 区的产业 转移 , 不仅能解决发展 资金 的不足 , 拓 展劳 动就业空间 , 还能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得
De c . 2 0 1 6
经济欠发达地 区承接产 业转移布局 问题研 究
以湖南永 州市为例
朱文蔚

全春霞
( 湖 南科技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 南 永州 4 2 5 1 9 9 )
要: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 区突破发展瓶颈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的有效路径 , 而产业布局将直接影响这些地 区经
到优化升 级。
二 经济 欠 发达地 区 承接 产业 转移 的基 础 条件 分析
( 一 ) 承接基础 不断改善
随着 国家 以及 各地 区对 区域 内基础设施的逐年投资 , 各
欠发达地 区承接产 业转移 的基础 条件 有明显的改观 。 湖 南永 州 市最近 几年 ,立足于打造至珠 三角 “ 4小时经济圈” ,全
2 0 1 6年工作报 告》。)航空方面 ,永州零陵机场现 已开通
究方法及模型分析 了国内产业 区际转移 的动 因、 总结了产业
收稿 日期 :2 O 1 6 —0 6 —2 6
至深圳、昆明、 海 口、上海等城市的航班 。 对于一个 中等 欠 发达地 区城市 , 能有 如此便捷 的交通条件 已是不易 了。 且永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报告_调查工作总结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而农村欠发达地区更是整个农村发展的短板。

针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工作,可以有效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农民生活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以下是对农村欠发达地区调查工作的总结。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为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主要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2.掌握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3.研究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情况;4.分析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

通过实地走访可以直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问卷调查可以对大量人群进行全面了解,座谈会则可以倾听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1.经济状况:农村欠发达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但农业收益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动力。

部分地区还存在土地荒芜、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2.社会状况: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普遍存在教育、医疗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资源利用:部分地区存在农田荒芜、滥伐林木等问题,资源利用不合理,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调查分析农村欠发达地区的问题主要源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方面。

应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讯等条件;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

需要增加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村的人口压力。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地的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愈发显著。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分析这两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并从多个角度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

一、从种类上对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种类相对较为丰富,一般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类。

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金融业等。

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则相对简单。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不高,很多设施和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因此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

因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较高,第三产业则比较薄弱。

二、从收入上对比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所以其收入来源也更加丰富。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销售农产品、林产品和海产品等;第二产业则主要来自于生产和销售各种各样的制造品;第三产业的收入则来自于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例如旅游、娱乐和金融等。

而在欠发达地区,收入来源相对单一。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很多人的收入来源只是来自于农业和手工业。

虽然服务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但是其比重还非常小,远远不能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提并论。

三、从人口分布上对比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为多样化,所以其人口分布也更加均衡。

例如,很多人可以选择在城市中寻找各种就业机会,也可以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和养殖等。

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分布就比较不平衡。

由于大部分的就业机会都来自于农业和手工业,因此很多人只能选择留在农村从事种田和养殖。

四、从国际贸易上对比由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为多样化,所以其对外贸易也更加活跃和多样化。

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出口各种制造品和服务来获得额外收入。

而欠发达地区的国际贸易相对来说稍显单一。

由于其产业集中在农业和手工业,因此很难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通过出口各种各样的制品和服务来获得额外收入。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的完善——以贵州省为个案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的完善——以贵州省为个案
中 贵 省 党 学 21总3 } 共 州 委校 报0. 1期 1( 4 4
思理 双 刊 豢 想论 月
欠发 达地 区产业 结构调整 中知识产权相 关制 度 的完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贵 州 省 为个 案 I
贵州 贵阳 5 02 5 0 5)
● 臧 兴 东 胡 应 梅
( 贵州 大学
摘 要 : 国 欠发 达 地 区产业 结 构不 协调 问题 日益 严 重 , 当利 用科 学技 术 、 我 应 高新 企 业 的发展 来优 化 、 升

1 一 产业 科技 含量 低 . 第 通过 以上对 中西部 地 区经 济数 据 分 析 ,我 们 发 现在 欠 发达 地 区农 业仍 旧 占有 较大 的 比重 ,但 是在 农业 中的科 技 含量 低下 .其 生产 主要 还 是依 靠 传统 的 耕 作方 式 , 自然 经 济特 征 明显 , 基础 设 施 薄 弱 , 农

业商 品结构 单 一 , 没有 形 成农 、 、 、 协调 发 展 的 林 牧 渔 商业 模式 。
2第 二产 业结 构不 合理 , 工业 占相 当比重 . 重 欠 发达 地 区重 工业 占绝对 优 势 ,轻 重 工业 比列 失 调 ,而 且在 重 工业 内部 又以能 源 、原 材 料产 业 为 主。 是典 型 的资 源依 赖性 结构 。 ] I以贵州 为例 , 2 贵州 省 在“ 一五” 十 时期 经济 发展 中 以煤 炭 和 电力 为重 点 的 能 源 工业 . 是贵 州省 工业 经济 的最 大 支柱 。 0 0 2 1 年煤 炭 行 业 增 加 值 占规 模 以 上 工 业 的 比重 为 2 . , 02 比 % 2 0 年提高 了l .个 百分 点 , 工业 各 大类行 业 中 占 05 31 在 有 绝 对 的主 导地 位 ,煤 炭 和工 业 为主 的能 源 工业 占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的 比 重 从 2 0 年 的 2 . 上 升 到 2 1 05 93 % 00 年 的 3 .% . 高 近 1 个 百 分 点 。 92 提 0 3第 三 产 业 发 展 落 后 . 第三 产 业 的发 展 滞后 ,表 现在 其 增 加值 占G P D 的 比重及 其 就业 人 数 比重 低 , 服务 业总 量不 足 ; 内部 结构 不合 理, 展水 平低 , 发 基本 上 以传统 行业 为主 , 新 兴 行业 少 . 信 息 、 告 、 询等 行 业 才 刚 刚起 步 , 如 广 咨 远 远不 能适 应 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

东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宿迁市为例

东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宿迁市为例

表 1 2 0 年宿迁市社会经济状况一 览表 08
地 B- 总 面 积
K m %
总 人 口
万 人 %
宿迁 市
苏北 地 Leabharlann 江 苏 省 8 0 8 3 00
5 3 7 5 . 4 5 3O
120 — 06 0
5 " j 3 8 t
7 7 .0 665
. 2
宿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 ,第一产业在宿迁经济发展 中一 直 占据 着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 该 稳 定 发 展 农 业 , 实 解 决 好 “ 应 切 三 农问题”着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以市 场为导 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 素 , 实行 区 域化 布局 、 专业化生产 、 规模 化建设 。宿迁市工业在全省处于相
技 经 济 市场
东部欠发达地 区产 业结构调整
以宿 迁 市 为 例
王金 龙 徐 明珠 吴 昭
( 中N*- 大学资 源与地球 科学 学院 , /& 江苏 徐 州 2 l1 ) 2 l6
摘 要: 产业结构调整是欠发达地 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 本文 以宿迁 市为对象, 分析 了欠发达地 区产 业结构面f 临的问题, 并提 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相应 的建议和对策。 关 键 词 : 发达 ; 欠 产业 结构 ; 调整
江 苏 省
20 I 06 }
2 07 0 2 08 0
7l
. O 6 9
数 据来源 :江苏省统计年鉴》2 0 — 09 。 《 (0 6 20 )
22 产业发展缺乏集聚效应 。 - 产业整体竞争力不高 宿迁地 区产业结构趋同 , 区产业结构相似水平高 , 地 企业规 模小而散, 集约化程度低 , 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由于宿迁 市工业建设长期缺乏 市场观念 , 目追求完整 的工业体系 , 自 肓 使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域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欠发达地区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逐渐被远离发达地区。

对此,欠发达地区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

一、欠发达地区的现状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共同特点是经济结构单一化、工业化程度低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等。

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远远赶不上发达地区,从而导致了两地间愈来愈大的经济差距。

而欠发达地区在全球化时代的两难境地,也增加了它们的发展难度。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必要性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必须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具体来讲,欠发达地区需要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多元化经济结构,才有可能抓住机遇,追上发达地区。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方法及实践1.工业化转型传统产业的衰退有时候不是因为它们缺少市场需求,而是因为新的技术和产品取代了旧的技术和产品,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进行工业化转型。

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技术含量,改造传统制造业,并发展新兴产业。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动本地制造业与国际产业链进行对接以及合作,才能实现工业化转型的目标。

2.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发展农业中,欠发达地区应该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的“三农”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现代化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操作。

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欠发达地区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

3.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另一个选择。

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具备了开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通过旅游业的开展,欠发达地区不仅可以维持本地人的生计,也能为国家带来经济发展。

四、结语对欠发达地区而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一项变革,也是一项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需要运用现代方法技术手段,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

我国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研究

我国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研究1邹定斌1张芳山2(1、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贵阳 550004;2、南昌大学MPA教育中心,南昌,330047)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应以三大产业均衡发展、安居乐业的民生经济模式作为主要发展模式。

均衡经济是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我国西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才是真正的均衡经济。

中国西部均衡经济的路径选择,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均衡经济模式。

农村金融是发展我国西部三大产业经济的核心。

我国西部地区最好是发展农村直接金融试验区,促进金融下乡,促进现代技术下乡和职业技术教育下乡。

我国西部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配套一些优惠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西部农村金融;均衡发展;区域均衡;生态经济;经济增长极理论[中图分类号] F83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一、我国西部工业化均衡经济思想的基本思路我国西部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结构应均衡。

在乡村发展工业,实现乡村工业化的可能性,费孝通早在民国时期,就精辟论述:“乡村工业是可以有前途的”[1]。

(一)安居乐业的民生经济就是我国西部应有的均衡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且实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发展超大型城市、发展大城市、发展超级规模的机器工业大基地的设想。

其实均衡经济学认为乡村工业在技术上是兼容城市大机器大工业经济的。

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遵守生态经济学规律,发展均衡经济。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必须均衡发展。

“让我们加重的说中国几千年来并不是没有工业的国家。

”我们现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说,“以前没有工业,现在才从西洋学来了工业;实在的意思是中国的工业技术需要改良,需要现代化罢了。

要正名的话,应该说是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才比较合适。

”[2]1该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乡村精英”时代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1CGL081。

欠发达地区人才结构优化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

欠发达地区人才结构优化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
劳 动 者 。 人 才 从 培 养 生 成 到 发 挥 效 能 不 是 一 蹴 而
可 以看 出 ,衢 州地 区 的产业 结构 由 1 9 7 8 年的 I >
就的, 要经历人 才教科投 入 、 培养生成 、 就业 配置 、
【 收稿 日期 】2 0 t 3 — 1 1 - 3 0 【 基 金项 目 】 浙 江 省 人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科 学 研 究课 题 成 果 ( R 2 0 1 2 B 0 4 3 ) 【 作者 简 介 】 蓝 晓宁 ( 1 9 8 0 一) , 女, 浙 江 龙游 人 , 衢 州 职 业 技术 学 院 经济 管 理 学 院讲 师 , 研 究方 向 : 区域 经 济 。
2 0 0 0 -2 0 1 1年 的实证 分 析 , 认 为 衢州 地 区人 才 结构 与产 业结 构 之 间属 于 弱度 失调 , 应该 增 加 专 业 技 能 型人 才
的教 科 投 入 , 根 据 产 业集 群 发 展 规律 和 产 业 结构 培 养 生 成 高质 量 人 才 , 加 强 人才 的有 效流 动 , 提 升 人 才 效 能发
业 园 区 的机 械加 工 产业 , 以“ 四省边 际 ” 为 中心 的 物流业 、 商贸业 , 以“ 旅游集 散 中心 、 全 国生 态休 闲
旅 游地 ” 为特 色的旅游业 。 衢 州 地 区 的产 业 结 构 在 产 业 集 群 的 拉 动 下 不 断 调 整 ,衢 州 地 区 1 9 7 8年 、 2 0 0 0年 、 2 0 1 1年 的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分 别 为 5 2 . 5:
效能发 挥等环 节 ,每个环节 都将对人 才子 系统结 构产生影 响 , 进而 影响产业子 系统 。 其 中人才教科 投入 环节 、 培养生 成环节 、 就业配 置环节 分别通过 结构 性投入 的调 整 、 培养途 径手段 的调整 、 人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和农民人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各种挑战。

对中国来说,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结构的发展规模不仅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标志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过程。

因此,产业优化与城市化之间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自开展以来,甘肃省的城镇体系逐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有较大突破,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但因为甘肃省地处于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差,城镇化质量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整体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方面仍然落后于全国大多数地区。

对此,甘肃省政府重点提出①,到2020年,城市规模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要更加协调,城镇建设要更具特色,中部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基于以上,讨论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很必要的,这对甘肃省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两者的协调性,具有切实的意义。

近些年,国内学者就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做了许多研究。

曾芬钰[1]对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城市化可以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第二产业的结构进行升级,支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积极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郭克莎[2]等人经过各国比较及实证分析,提出中国的城市
化并非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和工业产值的比重没有太大关联,而和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提出应通过非农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来评定城市化跟工业化之间的相关性,加快对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等建议。

黄晓军等人使用偏差分析方法,认为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工业化的偏差以及就业结构程度的落后,在此基础上使用UN方法比较了不同空间的非农化和城市化水平程度,提出东北地区需根据地区适当地实行城市化发展战略。

王书斌等人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的动态作用。

吴雪玲[5]等人将四川省各市根据产业发展的城市化响应的不同程度分为了3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发展与城市化响应的关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过程,并就不同的响应性区域提出建议。

刘艳军等人对我国31个省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程度分别进行变异系数、离差等定量分析,得出因地区差异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程度有所差别,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是各个城市的开发强度。

本文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算出2000年—2012年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得分水平,并建立协调耦合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再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城市化水平和产业就业结构及产业产值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建立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基础,按照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
化、社会城市化四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来构建甘肃省城市化发展综合测度指标系统;按照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两方面选取了6个指标来构建产业结构测度指标系统。

本文选择2000年—2012年甘肃省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时间段,数据均来自2001年—2013年《甘肃发展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是经过计算整理后的结果。

二、研究模型与方法
(一)熵值法熵值法可以有效的规避因主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客观实际的数据信息来确定相应指标权重。

两个(或两个以上)序列是否有长期关系,但有协整性并不代表序列之间就一定有因果关系,因此需要做格兰杰检验。

(五)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在V AR模型中给误差项加一个冲击,观察它对内生变量现在值和未来值的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城市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发展综合分析从表1中可知,经济城市化权重最大,在城市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口城市化作用最小,这反映出现阶段的城市化不再仅仅是大量的农民从农村向城市移动,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达到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化。

从产业结构指标权重大小能够得出,在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就业权重最大,起主导作用,表现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在产值结构中,第一、二产业产值作用性相当。

由图1可以得到,甘肃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处于逐步上升的状态,除了在2006年出现小幅度跌落,整体上一直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整体上在2000年—2012年间处于下滑阶段,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0.5以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协调发展状态,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在2000年两者差距最大,达到0.58,之后逐渐缩小,到2007年最小,为0.01,之后差距又逐步扩大,在2012年达到了0.57。

甘肃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性在2000年—2012年间,经过了失调衰退阶段、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从2000年的0.24提升到2010年的0.65,年均增幅达到10.47%,之后耦合协调程度逐渐下降,2012年降到0.60,说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协调发展,两者之间还有差距(表2)。

(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组成因素的关系分析为更直观、具体、真实反映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相关情况,分别从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两方面来探讨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具体关系。

选取变量分别为城镇人口比重(LnUR);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LnEm1、LnEm2、LnEm3);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比重(LnVa1、LnVa2、LnVa3),并对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取对数,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时间序列引起的异方差现象。

1.单位根检验由表3检验结果可得,城市化水平LnUR、三次产业就业比重LnEm1、LnEm2、LnEm3一阶差分后的序列统计值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原序列是不平稳的。

进行二阶差分后,统计值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即它们是二阶单整序列:Δ2LnUN~I(2),Δ2LnEm1~I(2),Δ2LnEm2~I(2),Δ2LnEm3~I(2)。

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LnVa1、LnVa2、LnVa3一阶差分后的序列统计值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即为一阶单整序列:ΔLnVa1~
I(1),ΔLnVa2~I(1),ΔLnVa3~I(1)。

检验结果表明,LnUR对LnEm1和LnEm2的效应明显;但反过来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可得出城市化水平是第一产业从业比重、第二产业从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

4.脉冲响应函数图2中,横轴表示10年的响应期,纵轴表示影响程度,实线描述的是实际影响值,两条虚线描述函数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

分析如下:从图(a)可知,城市化水平对第一产业从业比重的标准差扰动在起初并不明显,在第二期正向响应达到最大,从第三期开始,逐期减弱,接近为0。

表明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对城市化影响较弱。

从图(b)可知,在整个响应期里,城市化水平对第二产业的从业比重的冲击响应呈现低水平的平稳态势,接近为0。

表明第二产业从业比重对城市化基本不存在影响。

从图(c)可知,第一产业从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差扰动在起初并不明显,之后表现出很强的负效应,第5期以后逐渐平缓。

表明城市化水平的进步对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有显著的作用。

从图(d)可知,第二产业从业比重对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差扰动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逐渐平稳的过程,在第2期正响应程度最大,而后下降,在第5期以后响应程度基本为0。

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第二产业从业比重升高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上,甘肃省城市化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就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良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历年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得分情况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性,得出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并没有达到良好
协调发展状态,两者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使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后得出,城市化只与第一、二产业的从业比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城市化的进步是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从业比重升高的格兰杰原因,但反过来效果不明显,即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二产业的从业比重分别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通过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比重的V AR模型,对甘肃省2000年—2012年的城市化及就业结构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甘肃省城市化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就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良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另外,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它的发展滞后会导致城市发展水平低下。

而由上述结论可知,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在甘肃省城市化进程中作用不大,第三产业所处地位较低,没有发挥出第三产业具有的强大优势。

因此今后发展中,甘肃省应加快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积极发展并鼓励第三产业,利用宏观调控促使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更加协调、高效、稳定的发展。

作者:汪慧玲马文娟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