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公开

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公开

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公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应急管理在保障公众安全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时,信息共享和公开是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素。

本文将探讨在应急管理中信息共享与公开的重要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信息共享是指在应急管理中,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共享信息和数据,以增加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决策和应对能力。

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反应速度: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迅速获取准确的信息对于做出及时反应至关重要。

各相关部门能够共享实时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态的发展,并迅速采取行动,提高事态的应对效率。

2. 加强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各个部门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有效地进行协调和调配,从而提高应急管理中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紧急情况下,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保障公众安全的关键。

3. 强化信息传播: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强对公众的信息传播。

通过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从而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信息公开是指在应急管理中,将有关紧急事件的信息向公众公开,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和应对能力。

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众安全: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公众对紧急情况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公众安全水平。

公众了解事态的真实情况和可能对自身造成的影响,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2. 加强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可以增加对应急管理部门的监督和问责,保证各部门在应急事件中遵循规定程序和标准。

公众通过监督和舆论监督,可以推动应急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 增加透明度: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和信任。

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展现出对公众权益的关注和尊重,有利于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三、采取的措施为使信息共享与公开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高效传递和共享。

应急体系调研报告

应急体系调研报告

应急体系调研报告应急体系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在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本次调研对我国应急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应急体系的组织机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应急体系主要由国家、地方和群众组织等多个层面的组织机构构成。

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机构和队伍。

此外,群众组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队等。

2. 应急资源的配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在应急资源的储备和配置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储备物资库,存放各类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等。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储备系统,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各种应急情况。

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应急生产基地,使得生产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应急培训和演练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在应急培训和演练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定期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各种应急演练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应急信息的及时发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至关重要。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应急信息发布机制。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发布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准确传达。

三、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了解。

在一些方面,如应急资源储备和配置、应急培训和演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地方应急能力仍存在差距、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等。

四、建议与展望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地方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水平;2. 加强应急资源的储备和配置,完善应急物资库系统,提高应急响应速度;3. 加大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力度,提高应急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4. 提高应急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应急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5. 增加应急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应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原创版】目录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背景和意义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定义和分类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构建和实施四、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五、结论正文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突发事件的频发,如何快速、准确地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实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定义和分类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是指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将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送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构建和实施1.构建统一的信息报送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制定完善的信息报送流程,明确信息报送的责任主体、内容、时限和方式。

3.建立健全的信息报送制度,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规范信息报送的行为。

4.加强信息报送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采集、处理和报送的能力。

四、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及时采集、处理和报送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信息报送的完整性:在信息报送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的决策失误。

3.信息报送的保密性:在信息报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信息泄露。

五、结论实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摘要: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概述1.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2.信息报送的重要性3.信息报送机制的目的和作用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组成1.信息收集与传递2.信息分析与评估3.信息报告与发布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流程1.事件发生2.信息收集3.信息传递4.信息处理5.信息发布四、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挑战与改进1.信息真实性保障2.信息传递效率提升3.信息分析与评估能力提升4.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五、总结正文: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是针对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迅速做出决策。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概述(1)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2)信息报送的重要性信息报送是突发事件应对的第一环节,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对于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信息报送机制的目的和作用信息报送机制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确保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

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组成(1)信息收集与传递信息收集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测、报告系统,确保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信息传递则是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传输至相关部门和领导。

(2)信息分析与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3)信息报告与发布将分析、评估后的信息报告给决策者,同时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发布,确保公众对事件的了解和配合。

三、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流程(1)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信息收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监测、报告系统收集事件信息,确保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

2021年2月总第36卷第1期Feb,2021VOL.36NO.1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法学研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徐俊峰李莹(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701)【内容摘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任何政府都不可回避的实践难题,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应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消除谣言重要途径前,中国应突发公共事件法律法规虽然有重大突破,但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立法仍停留在效力较低层面,缺乏专门立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律机在运行程中操作性较低,在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程中暴露很多问题章着力析了现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规制的存在法律力较低、配套法律缺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全准以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方存在境,并从升立法位阶、完善相关配套立法动信息发布机以及强化信息公开失职追责力度方出相关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法律规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21)01-0107-08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任何政府都不可回避的实践难题,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消除谣言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虽然有重大突破,但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全国性立法仅有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修订)》(以下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公民信息获知需求与政府信息公开不对称的现象。

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当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发政府信息公开度的境,探寻政府信息公开公民知情权的最佳平衡,以期发政府信息公开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度鉴思考。

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缘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是全依法治国然要求,是中国法中重要(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定重大突事件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以下简称《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事件应法》(以下称《突发事件应法》)等法律法规中有现。

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善后处理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及其研究

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善后处理机制中的存在问题及其研究

( 一) 有 利 于及 时恢复 受 灾群 众 的正 常生 活
重影 响群 众 的健 康 、 社会 行 为和心理 活动 。 因此 , 自然灾 害发 生 使他 们 回复生理 和心 理健康 , 重 建 自己的家 园。
自然 灾害造成 的危机 往往会带 来各种 各样 的危 机后遗症 , 严 府 工作带 来 了难题 。
在立法 完整 的情 况下 , 政府做好 监督工 作是保 障应急 管理科 学化 的重 要条 件 。但是我 国立 法体 系和 问责 机制 的不健 全给 政 首先 , 应 急专 门法的效 力不 强。 我 国行 业领域 的应 急法 只有 《 突 发公 共卫 生事件 应急 条例》 , 但 是都 以条例 的形 式存在 , 效力
表现 为 以下几个 方面 :
统计 手段 的落 后和统 计人 员的主观 判 断 , 导致灾 害评估 不科 学 ,
从现 实意 义上说 , 构建 自然灾 害善 后处置机 制 , 提升 了政 府 往往 在各 级 的灾情报 告 中都有相 当多 的“ 水 分” 。
( 二) 自然 灾害善后监督 问责工作不严
我 国善 后机 制。
关键 词

应 急管理
重 大 自然 灾害
善后 机制
作者简介: 曾音支,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0 1 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苏垫,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0 0 9 级教育经 济与管 理 专业硕士 研究 生。 、
中围 分类号 : D 6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0 4 . 2 0 4 . 0 2
{ I } J 占 缸金
◆ 城 乡建 设
2 0 1 3 ・4 ( 中)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条预警信息发布要准确、及时、客观、全面,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健康,维护单位财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条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有关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相关工作岗点进入预警期,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和宣布解除警报。

第三条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四条隐患预警通知单由办公室按职责分工拟定发出,紧急预警信息由办公室直接发布。

第五条险情发生时,调度员应立即按照处置要求,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和处置命令,分析原因。

第六条充分利用预警通知单、调度通讯、手机短信等传播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第七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做好防御和处置工作,避免或者降低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八条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及时了解现场情况,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及时向应急救援处置相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一旦出现灾情,要立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九条全体员工有义务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供预警信息,瞒报、漏报的将严肃追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信息。

第十条预警信息发布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息的发布出现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根据工作需要,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惠民县林业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霍先成(惠民县林业局局长)副组长:柏和岭(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张子政(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军(惠民县沙窝林场场长)周承江(惠民县森林公安局局长)韩小利(惠民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负责人:柏和岭(惠民县林业局副局长)成员:惠民县林业局相关科室人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韩小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害的预测无法达 到一些发 达 国家 的水 平 ,使我们 不断 受
( 二) 地方政府防灾规划不系统
各 地方政府 虽制定 了 自然 灾害应 急预案 ,但是并没
到自 然灾 害的威 胁 。0 8 , 国不仅遭受低 温雨雪冰 冻 20 年 我 灾 害和汶川地震两 次 巨灾 , 台风 、 洪涝 、 灾 、 旱 冰雹 和泥石 年 因灾死 亡( 含失踪 ) 口、 接经 济 损失 、 塌 房屋 和 紧 人 直 倒
是 ,经过不 断的实践 检验 ,这种 模式仍 显现 出其不足 之 处, 表现 出一定 的松 散性 、 责分 工不 清 、 织 间不易 协 职 组
调 等等 弊端 。
( 地方政府 自 一) 然灾 害应急管 理的界定 自然灾 害应 急管理 是指政 府及 其他公 共机 构在 突发 自然灾 害的事前预 防、 事发 应对 、 中处 置和善 后管理 过 事 程 中 , 过建立 必要 的应 急机 制 , 取一 系 列必 要措 施 ,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
活动 。
二、 地方政 府 自然 灾害应 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f ) 急管理 的法 律法规 不健全 -应 一
我 国 目前 在 自然 灾 害管理 领域 的立法 ,总的来说 已
地方政府应 急管理 的主体 则 是政府 ,客体 是突发 公 共事件 。 在这个过程 当中 , 当公 共管理 职责的政府处 于 担 关键地 位 , 并发挥 着 主导作 用 , 目标 是 快 速反 应 、 时 其 及 处理 , 害造 成 的损 失 和冲击 降 至最 低 点 , 将灾 因此 , 方 地 政府在灾害发 生后第一 时间 、第 一 现场所 做 出的反应 尤
【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 ; 警机制 ; ; 预 问题 对策
【 中图分 类号】 G 2 70

我国自然灾害中政府应急信息共享机制亟待建立论文

我国自然灾害中政府应急信息共享机制亟待建立论文

我国自然灾害中政府应急信息共享机制亟待建立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281-01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我国汶川地震及日本大地震中自然灾害应急信息共享情况,并针对当前自然灾害中我国政府进行应急信息共享所存在的诸如政出多门、信息孤岛等应急信息共享机制面临的挑战并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催生自然灾害中政府应急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应急信息共享政出多门信息孤岛3.11日本大强震让全球都始料未及,在为日本强震痛心之时,我们也看到了日本政府与国民在灾难降临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手段,面对地震带来的强海啸、核泄漏等严峻形势时,日本政府没有封锁灾难信息,相反,还主动承认损失严重,愿意接受国外援助。

媒体更是在第一时间直播了地震画面,让信息毫无阻碍地传播给了世界,值得我国借鉴。

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也对我国应急信息的充分共享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国家各部门为提高应急信息共享已做出不少努力,在汶川地震救援的过程中,政府整合应急信息资源,把灾区的有关大量信息,特别是医疗、公共和卫生等应急部门的信息有机地连接起来,使灾后信息可以横向、纵向地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共享,为灾后的各种突发事件及重建等各项工作作出快速反应,保障了应急所需资源能迅速调配到位,在汶川地震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胜利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应急信息共享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其间的一些不足和遗憾也让我们感到,在自然灾害中政府应急信息共享方面,我国还仍亟待改进和加强,如我国已掌握灾后第一时间运用遥感卫星、无人飞机等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具备连续获取动态灾情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各种资源和力量分属不同部门,缺少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灾害发生后各种信息工作分析工作重复、不及时,延缓了灾情信息传递的速度,灾害应急信息共享的发展形势表明,自然灾害发生时信息政出多门已成为有效预防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以及积极稳妥地控制灾情的主要瓶颈之一。

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

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

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1.背景介绍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

而为了保障灾情信息的及时报送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和完善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为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救灾行动,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制度目的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灾情信息的报送程序和要求,确保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能够及时了解灾情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报送对象和范围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救援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

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风暴等)、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如恐怖袭击、传染病爆发等)。

4.报送要求(1)及时报送:一旦发生灾害事件,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当立即采取行动,及时报送灾情信息至上级部门,确保信息的迅速传达和处理。

(2)准确报送:灾情信息需准确无误地报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受灾人数和损失情况等详细内容,以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3)全面报送:对于灾情信息的报送范围要求全面,无遗漏,确保各方能够全面了解灾害的影响和情况。

5.报送流程(1)发现灾情:当地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当密切关注灾害发生可能性,一旦发现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开展灾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报送信息:在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灾情信息及时报送给上级部门,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上报数据: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当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按时上报相关灾情数据和情况,以便上级部门进行统一调度和协调救援工作。

6.报送责任(1)地方政府和救援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灾情信息报送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责任人员在灾害发生时应负责报送灾情信息的具体责任。

(2)所有报送的灾情信息都需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和确认,确保准确性和真实性。

重大灾害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

重大灾害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

重大灾害事件的舆情管理研究在当今社会,重大灾害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

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到人为灾害如工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严重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情管理成为了应对重大灾害事件的重要环节之一。

重大灾害事件的舆情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

其次,舆情的复杂性增加。

涉及的观点、情绪和利益诉求多种多样,真假信息混杂,难以辨别。

再者,公众的关注度极高。

因为灾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所以容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应。

良好的舆情管理在重大灾害事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方面,它有助于及时传递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和恐慌的传播。

当灾害发生时,公众急切需要了解事件的真相、救援进展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如果没有有效的舆情管理,各种不实信息就会迅速扩散,导致公众的恐慌和混乱,进而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舆情管理能够增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通过积极、透明、及时的信息发布和沟通,让公众感受到政府在应对灾害时的决心和能力,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在实际的舆情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保障。

在灾害发生的初期,情况往往十分混乱,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并非易事。

但如果发布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及时,就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其次,舆情的引导难度较大。

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一些负面的、极端的言论容易引起共鸣和扩散,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舆论氛围。

再者,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存在障碍。

在应对重大灾害事件时,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如果各方之间信息不畅通、协调不到位,就会导致舆情管理工作的混乱。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是基础。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研究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研究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研究摘要:面对日益频发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各级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纳入规范的轨道中,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文章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突发事件;信息公开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选题背景公共卫生方面,湖南省2012年的手足口病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自然灾害方面,2012 年春季( 3~5月),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云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以及湖北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事故灾难方面,2011年的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引起人民的质疑和忧虑,这些突发事件使政府应急信息公开迎来重大挑战。

政府信息公开在国际上已有了近50余年的实践,但中国是广州于2003年1月1日最早启动政府信息公开,上海、北京、重庆、郑州等地方相继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9年11月27日经湖南省通过《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系列的事实和政府出台的政策都表明,地方政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迫在眉睫。

1.2研究意义突发事件是难以消除的,再加上社会转型不断深化使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来应对人们不同的利益要求和价值观。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更是发挥特殊的作用。

2003年的非典就是因为疫情信息公开不够,导致社会恐慌,使得各个方面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终于导致疫情越来越严重。

可见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从而知民情,顺民心,得民意。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从行政层面,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向公众和特定的公民提供有关的信息的行为。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有效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支持,以便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例如公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部门。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汇总和报送本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将报送的信息及时上报给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便形成快速、流畅的信息传递链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特点:首先,及时准确。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及时、准确。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接到报送信息后,应当立即对其进行核实和确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若报送的信息有误,应及时更正和通知相关机构和公众,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

其次,信息全面。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影响范围、控制措施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公众也有权利知道事件的全貌,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危险程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再次,信息公开。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向公众公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将收到的信息发布到媒体和各类信息平台上,以便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

同时,政府应当配备专门的信息发布人员,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信息联动。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应当实现上下级、跨部门之间的联动和互通。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共享平台,以保障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

同时,还应当加强与社会单位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充分发挥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监督和参与作用。

在实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时,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能够更快速、高效地收集和传递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效能和精准度。

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机制

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机制

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灾害应急管理作为应对灾害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直接关系到灾害损失的大小和恢复重建的速度。

而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各方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

信息共享机制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及时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如果能够迅速获取到受灾地区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情况以及道路桥梁的损坏程度等信息,救援队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救援效率。

其次,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灾害应急管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如消防、医疗、交通等。

如果这些部门之间信息不畅,就容易出现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

而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害。

此外,信息共享还能够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信息、预警信息以及避险指南等,可以帮助公众做好防范准备,减少伤亡和损失。

然而,目前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信息共享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信息来源渠道众多,且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在灾害发生时,各种信息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迅速传播,包括社交媒体、传统媒体、政府部门发布等。

这些信息有的准确可靠,有的则存在误差甚至是谣言。

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核实和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共享存在着技术障碍。

不同部门和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往往不兼容,数据格式不一致,导致信息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出现困难。

此外,信息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多,是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挑战。

那么,你知道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吗?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一)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自然灾害的群发性、频发性、多样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以专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之一是政出多门,应急管理工作条块分割,不利于统一指挥和调度。

从灾害综合管理的角度看,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建立一个由国务院领导人牵头的处理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部门,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自然灾害的职能部门,如自然灾害局,该职能部门的主要功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

同时,该机构还应该建立重大危机时间会商制度。

综合协调部门在平时主要起预警、监控、咨询和业务指导作用,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就转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

(二)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预案的建立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针对雪灾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在平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某些自然灾害还是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不能避免其发生,那么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一旦自然灾害发生,有关部门则可以根据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自然灾害进行处置。

因此,应当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设,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是危机处理的核心,危机产生后,危机所在地政府要立即上报危机事件的最新信息。

上报的各种数据要准确,做到及时准确,以便于上级政府决策。

同时,搞好信息发布。

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谣言较多,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因此,要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事件的信息,使广大公众了解真相。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应急管理机构统一确定,新闻办负责具体实施。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相关单位和个人需要向有关部门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的一种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发的、重大的、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影响较大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报送相关信息对于政府部门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救援和保障群众安全至关重要。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及时报送信息可以帮助有关部门迅速了解事件的发生和情况。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需要及时了解事件的性质、范围、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危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能够确保各相关单位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向有关部门报送相关信息,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有助于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其次,报送信息可以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理。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可以确保救援力量和资源能够迅速集中到事发地点,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

通过及时报送信息,有关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通报给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

再次,报送信息可以有效传达风险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避险措施。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可以及时发布公众警示和预警信息,通过各类媒体向公众传达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威胁,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避险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报送信息可以为事后评估和总结提供数据支持。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制度,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参考。

通过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数据和相关信息,为事后评估和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能。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是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上报、传递、汇集和处理的过程。

该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给相关机构和人员,以便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的主要内容:
1. 建立上报制度:制定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的程序、责任人和时限等规定,明确上报信息的范围、内容和形式等。

2. 确定信息来源:确保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等。

同时,要建立与媒体、网络等渠道的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3. 强化信息通报机制: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通报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传递和共享相关信息。

同时,要加强对通报信息的审核和把关,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响应级别、响应程序、响应责任人等规定。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5. 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在传递突发事件信息时,要加强
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谣言和误解,维护社会稳定。

6. 总结评估与改进: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总之,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完善制度、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传递和处理相关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预案中信息共享与研判机制

应急预案中信息共享与研判机制
研判机制
研判机制是指对应急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的过程。通过研判机制,可以对应 急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应急响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协同应对
信息共享与研判机制能够促进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应对。通过信息共享,各部门能 够了解其他部门的资源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调资源、配合行动。通过研判机制,决策者 能够全面了解事件态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提高整体应对效果。

03
信息研判机制
研判标准与流程
研判标准
根据事件性质、影响范围、紧迫程度 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研判标准,明确 信息共享与研判的优先级。
研判流程
建立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 评估和反馈流程,确保信息研判的及 时性和准确性。
研判团队与分工
研判团队
组建专业的信息研判团队,包括情报分析人员、应急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等,提高信息研判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分工合作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配合,形成信息研判的合力。
研判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应用范围
将研判结果应用于应急处置、资源调配 、决策支持等方面,提高应急响应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VS
反馈机制
建立信息研判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向相 关部门和人员通报研判结果,促进信息的 共享和交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研判 标准、流程和团队分工进行不断完善和优 化。
通过及时获取和处理信息,可以提前预警 和预防一些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加强信息共享 与研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信息处
理和传递的效率。
强化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他 们在信息共享与研判方面的能力和水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

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1. 背景介绍突发灾害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灾害事件,建立并完善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至关重要。

2. 报送机制的目的及意义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的目的是确保各级政府能够及时获得灾害事件相关信息,以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该机制的意义在于提高突发灾害事件的响应效率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报送机制的内容(1)信息分类:根据灾害事件的性质和程度,将信息分为不同的分类,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

(2)信息要求:明确每个分类所需要报送的具体信息,包括地点、时间、灾害原因、受灾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3)报送方式:确定信息的报送渠道和方式,可以采用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4. 报送机制的流程(1)信息收集: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负责收集灾害事件相关信息。

(2)信息归类: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分类进行整理和归档。

(3)信息报送:按照报送要求,将信息及时报送给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

(4)信息反馈: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反馈应对意见和措施,指导下级政府采取相应行动。

5. 报送机制的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报送机制的顺利运行,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人员培训:对参与报送机制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和报送能力。

(2)技术支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报送的平台和系统,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3)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保护信息报送者的合法权益。

6. 结论建立健全突发灾害事件防控信息报送机制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该机制,提高突发灾害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档案》 2009 年第 2 期
· 问题研究 · 23
■ 文章编号: 1005-9652 (2009 ) 02-0023-03 中图分类号: G273 文献标识码: B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地方政 府;信息发布机制 ■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LIU An-fu, SHENG Zhi-xi ) ■ Keywords:major natural disasters;emergency management;local government;information publishing mechanism ■ 收稿日 期: 2008-12-18
[ 2]
由此可见, 灾难对
人们心灵的创伤, 不仅事发当时就表现出来, 而且不易
上一级政府通报的具体时限不得影响险情的管控。
由裁量权, 抑制地方政府自行其是的可能性, 使公众对 “9.11” 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 总统即发表电视讲话, 媒
政府行为有一个合理预期, 避免人为的混乱。 如美国在 体不间断地发布实时消息, 介绍政府的应对措施, 对在 中信息公开的目的是,既要让民众对公共危机事态的
Á
24 · 问题研究 ·
3.信息公开可以让政府行为透明化, 约束政府自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中, 信息发布
%& ’()%* !"#$ ./01
《山西档案》 2009 年第 2 期
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突发事件, 可直接上报, 并同时报 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 详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的, 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 同时抓紧核查, 3 日内补报详情。一般性农业自然灾害 对于造成死亡人口 (含失踪人口 ) 信息, 定期逐级上报。 10 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 及时上报省自 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办公室和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在重
温、 降水、 光照等气候条件, 水文、 汛情等水文资料和农 业自然灾害灾种等情况。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与其保 与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网 水文等部门以及流域管理部门的灾 预警, 如收到气象、 农业重大自然灾害。
持稳定畅通的信息交换, 定期 、 不定期的会商; 农业局
络系统。 若出现相关异常情况, 立即发出农业自然灾害 害预测预报、 干旱等进行性自然灾害趋重、 其他突发的 2.重大自然灾害信息上报
疫 没有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 每逢突发重大公共事件、
方政府部门的 “常规动作” 是 “捂盖子” 、 封锁消息。 在他 们看来, 过多的解释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慌, 其本 意是出于稳定民心, 但实践证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国目前应对自然灾害的流程如下表所示:
+,-
自然灾害的主动性与有效性。我国目前关于自然灾害 的采集途径为气象、 水利等部门采集, 采集内容包括气
有些影响可能在发生危 是现时的, 也有可能是长远的。 机的当时就显现出来,有些危害性和破坏性则需要经 过一定时期才会反映出来, 如 5.12 汶川大地震中灾难 过后, 已经有多名灾区干部自杀。 消除, 有一个较长的影响期。 2.突发性和紧急性 大多数自然灾害来得突然, 又有很强的冲击力和 破坏力, 往往使人们措手不及。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带来巨大的破坏,需要社会公众 和政府部门及时拿出对策, 化解危机, 消除影响, 减少 损失。 由于危机突然出现, 可利用的资源又是十分有限 的, 技术手段的缺乏、 物资保障的不到位等都会影响到 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 使决策和指挥控制、 民众 反应与配合都显得十分紧急。 3.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是相对于其突然 发生、 时间紧急, 不清楚、 不明白具体原因所致, 对于渐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的 信息发布机制研究
刘安福 1, 盛志喜 2
(1.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 2 路 139 号; 2.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 一、 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 一。 平均每年洪涝成灾面积 500 万公顷以上, 干旱成灾 面积 1000 万公顷。每年登陆台风约为 7 个。各种海洋 气象灾害分布广泛并时有发生。 草原森林病虫、 鼠害每 年发生面积分别超过 2000 万顷和 800 万公顷 。 我国 70% 以上的人口, 80% 以上的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 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 1.危害性与破坏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分为有形的和无形 现时的和长远的。 有形的危害和破坏包括物质财富 的、 受损、 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 无形的危害和破坏是指 造成了人们心理、 精神上的伤害, 造成了灾害发生单位 或地区形象的破坏,社会基本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威胁
1.重大自然灾害信息采集
政府信息获取能力与渠道关系到地方政府应对
网站和新闻媒体。 警报电话既可作为信息收集的工具,
பைடு நூலகம்
政府网站也可以作为一个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其提 供的信息可以是动态的、 多维的。 新闻媒体在重大自然 灾害中提供确切的消息能消除各种不安因素,使公众 迅速了解事态的进展以及救援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 发动社会力量来抵抗灾难。 四、 信息发布机制的完善 1.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既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也是维
准确、 客观、 全面。 事件 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 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 步核实情况、 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 并根据
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 包括授权发布、 散发新闻稿、 组织报道、 接受记者采访、 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公众有权了解包括灾害发生的时 地点、 背景, 灾害造成的损失, 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 间、 灾区的需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指出, 行政机关应 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 当及时、 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
《山西档案》 2009 年第 2 期 口转内销。 多年的教训已充分证明, 国际信息倾销不仅 倾向性, 还容易使民众滋生 附加了大量的外来价值观、 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继而远离国内主流媒体, 转而选择 境外新闻传播机构。 政府应尊重公民的知情权, 在信息 及时 、 维护国家安全 、 尊重个人隐 公开时应坚持客观、 私等基本原则。政府真诚的公开信息的态度往往会获 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有力地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和物 资资源, 结果必然是大大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缩短 危机持续的时间, 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2.制订规范化的信息发布制度 关于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信息发布制度包括多方 面内容, 一是对要发布什么信息, 如何发布, 由谁发布 二、 关于信息发布的时机 等相关事宜做出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是尽量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真 地方政府应该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解释, 相。三、 避免公众引起恐慌。 四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力军作用, 同时也要考虑到突发性事件变化发展的复杂性,充分 利用其他信息发布渠道, 如开设网上对话、 开通热线电 话等回答民众提出的问题, 以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准确性, 及时消除公众疑虑, 安抚人心。 3.强化与大众社会权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 从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不难 发现,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大众传媒在树立公众价值观 念、 强化公众意识、 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发 政府和媒体应相互信任互为联动, 建 挥着巨大的作用。 立便捷畅通的信息沟通、 发布和反馈渠道。 政府应放弃 对公共信息垄断的特权,立法机关要尽快着手制定相 关的法律法规, 使信息公开有法可依, 在规范化 、 法制 化的轨道上寻求突破。媒体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和实 践提供监督, 政府应从善如流, 及时纠正偏差, 整改不 足。媒体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体现在二者互为联系, 政 府为新闻传播营造最佳环境,媒体为政府管理提供舆 论支持, 二者的共同目的, 就是通过职能互补, 实现政 府对社会有效的治理,为社会公众赢得更大的共同利 益。 4.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 我国地方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逐步形成连 接省、 市 (州 ) 、 县 (市、 区 ) 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 纵横 联系、 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应急平台建设的核心 在于 “内容” , 在于对信息和内容的综合分析, 应具备初 步的信息分析和处理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目前越来 越多的数据传感网络与图像监控网络进行了有机的整 合, 异常的压力、 温度、 浓度等信号出现后, 现场的相关 联图像立即被自动送往控制中心,供决策者或值班人 员处理确认。应急平台具备风险分析、 信息报告、 监测 预测预警、 综合研究、 辅助决策、 综合协调与总结 监控、 评估等功能。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
[ 1] 等。 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危害和破坏, 都有可能
变性的, 如旱灾与洪涝灾害, 产生的原因清晰, 危机发 生、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控制 的。但还有很多自然灾害, 如地震、 海啸等突发性的灾 害, 在现有的条件与技术环境下, 还是具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与突发性。 4.社会性与扩散性 重大自然灾害是一种影响大众生活和社会秩序 的公共危机, 其发生和发展具有动态的特点, 其影响和 随着危机的加剧, 其影响范围 危害就具有扩散的特点。 将越来越广,并极有可能由此成为另外的公共危机的 对全国都造成了 导火线。正如 2008 年初南方的冰灾, 重大影响, 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 3]。 二、 重大自然灾害中相关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1. 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最大程度地了解危机真 相, 及时准备, 有效预防。 在现代社会里, 由于信息沟通 渠道的空前多样和人们思维的空前活跃,事情往往并 不因为你不发布消息而使真相得到掩盖。 因此, 当突发 事件来临时, 如果信息不透明, 对危机发布的信息没有 科学的解读, 就难免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 严重时会谣 言四起, 反而可能放大危机, 造成人心慌乱, 产生更加 严重的后果。 2.信息公开制度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理解 和配合, 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适时公开相关信息,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参与权与监督权, 及时准 确的信息公布, 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 形成 “同 舟共济” 的团结局面, 避免大规模的社会恐慌。这里还 是以 5.12 汶川大地震为例, 我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将 地震信息对社会发布并采取极积的行动,引导群众自 救与政府开展公救, 并接受国际救援。由此可见, 公开 和共享信息, 也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合作, 实现研究上 的突破, 尽快解决问题。同时, 还需完善信息的上报制 度,严格限定险情发生地的当地政府在接到险情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