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T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人教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共-ppt精品课件

生物必修人教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共-ppt精品课件

1mo 能量L (196.65kJ)
61.08kJ AT P
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5. 概念:
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 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 为不彻底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 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无氧呼吸是否有害?
酒精和乳酸在细胞中大量积 累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释 放的能量太少,不足维持生 命活动的需求。大多数生物 不能长时间用无氧呼吸维持 生命!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 • • • • • • •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练 习 题
6、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的
氧将
A
1. 与氢结合生成水
2. 与碳结合生成CO2
3. 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4. 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练 习 题
3、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
不好,其原因是
D
A、根细胞吸收水分过多
B、营养缺乏
C、光合作用强度不够
D、细胞有氧呼吸受阻
生物必修1人教版5.3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 吸(共 39张pp t)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3节的内容。

在课标中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为:“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初中人教教材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衔接,与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也有密切关系。

本节课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课时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说明两者的异同及联系;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获取并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利用初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点,填写学案,在黑板上贴图、练习等活动。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视频导入新课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跑酷视频,请学生回味剧烈运动时的感受。

教师启发引导并提出问题: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ATP)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中,因此叫细胞呼吸。

导出本节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设计意图:从与本节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二)学习新知识1.细胞呼吸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中教材中的图片(七年级上P125图Ⅲ-26 呼吸作用示意图)回忆初中呼吸作用的定义,请学生参照图示,思考并尝试概括什么是呼吸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60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60张)-PPT优秀课件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 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 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 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 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 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 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 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无氧运动中,肌细 胞因氧不足,要靠 乳酸发酵来获取能 量。因为乳酸能够 刺激肌细胞周围的 神经末梢,所以人 会有肌肉酸胀乏力 的感觉。
呼吸产生的CO2之比为( 1︰3 )
16. 产生等量ATP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
C6H12O6之比为(
)
15. 消耗等量的C6H12O6 无氧呼吸与有氧
呼吸产生的CO2之比为( 1︰3 )
16. 产生等量ATP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 C6H12O6之比为( 19︰1 )
17. 在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 比较吸
是(
)
A. 酒精和CO2 C. 酒精和乳酸
B. 只有乳酸 D. 酒精或乳酸
练习
1. 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 C )
A. 淀粉
B. 糖原
C. 葡萄糖
D. ATP
2. 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其产物一般
是( A )
A. 酒精和CO2
C. 酒精和乳酸
B. 只有乳酸 D. 酒精或乳酸
3. 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曾产生
(A )
A. 1:1
B. 1:2
C. 1:3
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18. 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乙醇发酵, 假如等量的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和乙醇发 酵过程中被消耗掉,则吸氧量和二氧化 碳发生量之比是多少?(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课件
储存水果和储存粮食有何区别?
五、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实验装置及原理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 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呼吸所产生的 CO2 ,红 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的 O2量。装置
二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 的 O2量 与产生的 CO2量 的差值。
(2)怎样保证乙图中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来自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实验开始时,应将B瓶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完瓶 中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 石灰水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甲组石灰水变浑浊,很快又变 澄清,为什么?
后续通入的CO2会和刚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反应,形成了 碳酸氢钙,因而石灰水变混浊后,很快又变澄清。如用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1.本实验的鉴定试剂及现象(p50)
变混浊(据变混 浊程度可确定 CO2多少) 蓝→绿→黄(据 变色的时间快慢 确定CO2的多少) 橙色→灰绿色 (酸性条件)
2.实验过程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 mL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g重铬酸 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1、真核生物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
错。部分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 行无氧呼吸,如蛔虫。
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3、为什么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 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 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H2O生成或有CO2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

人教版教学课件ATP的来源--细胞呼吸说课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ATP的来源--细胞呼吸说课课件

课前实践: ①全班同学组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进行糯米酒的 酿制实践活动。
课前实践:
②指导两个小组学生设计实验,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 细胞的呼吸方式,并要求实验小组同学将实验报告以 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小组同学在课堂上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 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
4.果蔬保鲜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直观启发,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达到 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预期效果。 2、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
(二)反思: 如何协调素质与应试,任重而道远。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 条件 液颜色变化的时间 液 无变化 有氧 由蓝变绿再变黄/快 无氧 由蓝变绿再变黄/慢 出现灰绿色
(四)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 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学生展示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是否都能进行呼 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物是什么?
(二)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和酒精。
产物检测方法:
• 1、CO2的检测方法
–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 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黄
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赞叹生命之美。 ②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 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③ 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doc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doc

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Z—。

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Z相关的基础知识:以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为其结构基础,以酶、ATP、内环境、三次营•养物质代谢为物质基础,以光合作川和化能合成作JU为能量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牛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牛理解。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有氧呼吸,■其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材没有系统介绍,但这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需要适当分析。

第二课时为无氧呼吸及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③说明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④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⑤进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与利用能力;③通过讨论、展示与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川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与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②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学情分析学生己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二氧化碳的鉴定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鉴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区别,其实验装置应该如何连接,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比较;2.学生探究与展示——暴露学习有点,突现学生的成功之处;3.教师点评一一抓住学牛口学探讨中的盲点、问题点,弄清问题本源;4.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师、学牛展示、交流与素材补充。

人教版教学课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教学课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线粒体 主要场所: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少量能量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6H2O

6CO2 +20 [H] +
少量能量
③ [H]的氧化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 + 6O2

12H2O +大量能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 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 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 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 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 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 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 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无氧呼吸 产生乳酸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 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 的感觉。


+能量(少量)
②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2丙酮酸+4[H] 2丙酮酸+4[H]
2C2H5OH(酒精) +2CO2
2C3H6O3(乳酸)
提示:无氧呼吸只在第一个阶段合成2ATP,第二个阶段 不合成ATP.故 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只合成2ATP。
三、六个反应式: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3个
酶 2丙酮酸 +4 [H] + C6H12O6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 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 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的过程(三个阶段)
C6H12O6

[H] 酶
O2
能量(少量)
2丙酮酸 (2C3H4O3 ) 酶 [H]
6H2O
能量(少量)
12H2O+能量(大量) 6CO2
第一、二、三阶段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比较
第一个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产生能量 ATP 细胞质基质 第二个阶段 线粒体基质 第三个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三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控制呼吸作用的反应条件 抑制酶活性,抑制呼吸作用,减弱 有机物分解速度等
课堂练习
1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 D) A 分解有机物 B 释放能量
C 需要酶催化
D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2 高等植物的细胞呼吸只发生在( A ) A 活细胞 B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 不含叶绿体的细胞D 气孔周围的细胞
三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 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 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 的痊愈。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 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 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 酒精发酵。 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 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 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 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 酸。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课堂练习
3 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 其原因是( D ) A根细胞吸收水分过多 B营养缺乏 C光合作用强度不够 D细胞有氧呼吸受阻 4 如果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时, 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CO2 那么这两种呼吸作用 所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之比是(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ADP转化成ATP的式子 酶
ADP + Pi + 能量 能量来源?
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什么细胞具有线粒体?

有氧呼吸
三个阶段的异同
同: 都放出能量 都在细胞内 都需要酶催化 异: 能量多少 细胞内具体场所 酶种类 发生的反应
这些生物进行无氧 呼吸的实例,说明了生 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的去向? •呼吸作用的本质?
生物普遍具有两种呼吸方式
酵母菌:两种都有
醋酸杆菌:有氧呼吸
乳酸菌:无氧呼吸 破伤风杆菌:无氧呼吸

两种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无氧呼吸由于没有彻底分解有机物,所以 释放的能量少,合成ATP少。因此,利用 有机物分解获得ATP的效率低。
2.实例(判断类型)
a.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 间的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b.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 胞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肌肉酸胀。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酒精发酵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C6H12O6+6 O2 + 6H2O

6 CO2+12 H2O +能量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错 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
两种呼吸作用,有何共同点?
不仅在过程上有共同点,而且都具有分解 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