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9章 思 维【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思 维

一、简释下列名词

1.动作思维

答: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如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聋哑人靠手势与摆弄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也是动作思维。成人有时也出现动作思维,如体操运动员一边进行运动操作,一边进行思维。成人的动作思维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并在整个动作思维过程中由词进行调节和控制,与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幼儿的动作思维不同。动作思维是人与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但是人的动作思维与动物的动作思维具有本质的区别。

2.聚合思维

答: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会聚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同。这种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规范,有组织,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有聚合思维。在开始进行这种思维时,思维者并不知道这个答案,但通常人们是知道这个答案或赞同这个答案的。聚合思维不过是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找出人们已知的一个答案。

3.分散思维 

答: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这种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可通过考察个体对有关开放性问题回答的数量、灵活程度以及新异的成分得到。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答案、结论或假设。与创造生思维关系密切,是创造力水平的决定因素。

4.合取概念 

答:合取概念是概念的一种,指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合取概念通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值来定义的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这类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即相加的规则。如“红旗”这个概念就是由“红色”和“旗帜”两个维度相加而得。

5.析取概念 

答:析取概念又称选言概念,指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概念。包含的事物可同时具备两个要求的属性,也可只涉及其中之一。在这种概念的属性之间,起作用的规则是“和”和“或”的规则。如在一项运用各种有色形状作刺激物的概念形成实验中,一个析取概念是“红的或方形的”东西,这样任何红的或方形的刺激,包括既是红的又是方的刺激,都被认为是符合要求的。

答:人工概念指对某些自然概念的模拟,它是由实验者人为地将事物的几个属性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种概念,旨在探索和阐明概念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人工概念是可以精确定义的,且具有可规定数目的相关特征,每个特征有一定的取值范围。根据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人工概念由事物的各种有关特征和联合这些特征的规则两方面组成。

7.问题空间 

答:问题空间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纽威尔和西蒙)。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8.功能固着

答: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二、问答题

1.什么叫思维?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①间接性是指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②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

A.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B.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2.简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答:(1)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①从思维的特点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之所以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语言本身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功能。如果语言不具备这些功能,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惟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惟一手段。人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符号系统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②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思维和语言也有密切联系

思维以语言作为客观刺激物,特别当具体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③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④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2)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现象。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从本质特征来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由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信息符号系统,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

②从生理机制来看

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器官则主要是眼、耳、喉、口腔等的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语言器官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会使人丧失语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

③从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

语言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其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思维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