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

以下是一些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内容:
1. 注意控制血压:手术前可以向医生咨询有关药物调整和控制高血压的建议。

确保血压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2. 正确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高血压药物,并且不要停药。

如果手术前需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手术后尽快恢复药物的使用。

3. 控制饮食: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减少摄入过量的盐分和饱和脂肪。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

4. 积极锻炼:根据医生建议,在手术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增强身体素质。

5. 心理调适:手术期间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可以适度地进行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活动,如冥想、听音乐等。

6. 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

7. 遵守医嘱: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如及时更换药物、记录血压变化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重要提示:本文仅为一般性健康教育内容,具体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健康教育建议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患者数量众多。

然而,围绕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争议。

为了提供更准确、规范和安全的麻醉管理指导,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专家共识。

一、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特点对围绕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管理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类患者的特点。

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如左心室肥厚、心脏功能减退等。

此外,高血压还伴随着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因此,在麻醉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并加以适当处理。

二、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治疗的基本原则1. 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围手术期麻醉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完整的病史记录、身体检查、血液检测以及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和并发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在给围术期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药物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避免剂量过大引起血压波动。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此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是关键环节。

合理的液体管理既要满足术中和术后的需要,又要避免血容量过负荷或不足的情况出现。

在血压控制方面,应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低或过高的血压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4. 多学科团队合作围绕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需要麻醉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等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面且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术后的恢复。

三、围术期高血压患者麻醉管理的个体化策略每个高血压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中,个体化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麻醉药物选择、剂量控制、血压控制以及液体管理等。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
概述: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旨在规范手术前、中、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1. 评估和筛查
- 手术前,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初步评估和筛查,包括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病史、家族病史和用药情况等。

- 对于高血压患者,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以确定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
-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调整,确保手术前血压达到理想目标水平。

- 针对需要停止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停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手术风险来决定。

- 提供适当的术前宣教,包括禁食要求和术后护理等。

3. 术中管理
-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根据需要及
时调整药物治疗。

-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应及时有效,包括给予快速降压药物和必
要的紧急处理。

4. 术后管理
-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术后高血压的情况。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确保
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5. 完善记录
- 在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用药情
况和处理措施等,以便后续评估和改进管理策略。

以上是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质控标准的主要内容,旨在指导医
务人员合理科学地管理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提升手术安全和疗效。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其他:大的创伤(烧伤和头部创伤)、膀胱过度充盈、 体温过低、寒战、恶心、呕吐等。
2022/1/9
4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害
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诱发或加重肾功能不全; 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2022/1/92022/1/9
14
利尿剂:主要通过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由于其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加 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且利尿剂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 的体液缺失,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 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可降 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适用 于术前血压控制,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 防止术中、术后心率反跳;
5.如出现高血压急症,通常需静脉给予降压药物,即刻目标是30-60 min内使 DBP降至110mmHg左右,或降低10%-15%,但不超过25%。如果患者可以耐受, 应在随后的2-6小时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左右;
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2022/1/9
9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中处理
监测血压; 积极寻找并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
管预后的主要因素; 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综合评价患者手术耐受情况; 心血管医师、手术者、麻醉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手
术与麻醉方案
2022/1/9
8
围手术期高血压术前处理
监测血压; 完善相关检查; 良好的血压控制:
1.如高血压由疼痛、紧张、焦虑引起,给与镇痛、解释安慰和镇静;
2.1级高血压且不伴代谢紊乱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可不必做特殊处理;
2022/1/9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要点心脏重症是专科重症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是以血流动力学诊治为主的学科,需要更精准地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

心脏重症相关的高血压管理有特殊之处,根据患者病情、病种、靶器官损伤与疾病的阶段不同,其管理策略有所不同。

一、心脏重症的诊治范围及其相关高血压的定义心脏重症诊治范围包括原发心脏病严重到影响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原发心脏病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的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心脏内、外科手术围术期的集中监护。

实时监护系统、心脏支持系统和其他脏器支持手段共同构成了现代心脏重症的基础。

心脏重症与综合重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人群不同,综合重症患者以外周脏器功能不全为主,心脏重症以心血管系统不同程度受损为主,血流动力学监护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由于心脏患者的特殊性,心脏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易出现高血压急症。

本共识主要涉及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的管理,囊括高血压急症同时合并心血管系统相关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重症情况,二者互为因果,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力衰竭(AHF)、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围术期高血压急症也属于高血压急症的范畴,具有群体特殊性,这些情况均需迅速降压以阻止病情进展。

心脏重症高血压的管理以维持有效与最佳的血流动力学为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心功能与心脏的前、后负荷相匹配,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同时仍要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

二、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目标人群及总原则(1)ACS:治疗原则为基础的抗血小板、介入、溶栓或搭桥治疗,血压控制以降低心脏后负荷并不增加心率、减少心肌氧耗同时不影响冠脉灌注为主。

(2)AHF:治疗原则为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避免复发及改善远期预后,降压总的原则为心脏减负同时改善心脏功能。

(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要为主动脉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应尽快手术,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累及位置不同行介入、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

降压治疗原则为镇痛、尽快降压以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主动脉压力(dp/dt),减缓主动脉夹层的扩张,防止主动脉破裂。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是否需要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是否需要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学术争鸣•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是否需要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马志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中心,北京100044邓君曙(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宜兴214221)本题应属临床交叉学科尤其与手术学、麻醉学专 业相关的复杂研究课题,许多结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早在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麻醉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 hesiology,ESC/ ES A)发布了《非心脏手术指南:心 血管评估和管理》,其中对有高血压者,推荐非心脏手 术前短暂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丨)itor,A C E 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推 荐等级i u、证据水平c,仅仅是得到几个n类证据水 平的支持。

同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 A)也发布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的评估和管理指南》,却认为围手术期继 续服用ACEI/A R B是合理的;若术前暂停ACEI/ A R B,术后应尽早恢复这两种药物,显然与欧洲指南的 意见相左,但表达上很婉转。

及至2016年10月,加拿 大心血管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发布了《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该指南共提出了 29条推荐建议,其中强 烈推荐建议有8条。

认为长期服用ACEI/A R B的患 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前24 h推荐暂停服用上述药物(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提示手术24 h内患者低血 压发生风险最高.若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医师可 考虑术后第2天让患者恢复ACEI/A R B药物。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马正良,王天龙,王东信,王秀丽,王国林(负责人),王海云(执笔人),石学银,李金宝,余剑波,张卫,祝胜美,夏中元,喻文军,鲁开智,薛荣亮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一)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1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和<80正常高值120-139 和(或)80-89高血压1级(轻度)140-159 和(或)90-992级(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重度)≥180 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P≥180或DBP≥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餐后2h 血糖~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 mmol/L)血脂异常TC≥L(220mg/dL)或LDL-C>L(130mg/dL)或HDL-C<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颈动脉超声IMT或动脉粥样斑块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选择使用)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mol/L(dL)女性124mol/L(dL)蛋白尿(300mg/24h)外周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糖尿病空腹血糖:≥L(126mg/dL)餐后血糖:≥L(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踝/臂血压指数<(*选择使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ol/L(~dL),女性107~124mol/L(~dL)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mmol)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背景介绍通过推广专家共识,可以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整体管理水平。

此外,通过改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总结和规范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目的与意义01020304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术前诊断风险评估麻醉管理手术操作术中监测术中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术后并发症预防优化患者生理状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等。

评估与准备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器官功能、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术前准备计划。

心理支持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和预期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术中并发症03020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疼痛管理早期康复训练高血压老年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性早搏等,需密切监测并治疗。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尿失禁急性肾损伤03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综合征0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02低血糖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并发症脑血管意外神经衰弱神经系统并发症1 2 3全面评估疾病诊断与治疗术前准备重视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充分评估其风险和效果。

麻醉深度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稳定,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用量。

疼痛管理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镇痛治疗,以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康复。

优化术中麻醉管理加强术后监测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功能锻炼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舒适性完善术前评估和准备加强术后监护和护理加强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早期康复干预01优化术后护理模式02预防术后并发症03围手术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个性化精准医疗技术的应用探索新型围手术期管理技术。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降30~46 g/L,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术中干预
根据术中情况,对老年患者进行 必要的干预,如输血、输液等。
术后评估
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及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功能评估
评估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如肢体运 动功能、语言表达能力等,以便更好 地进行康复治疗。
0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 略
术前管理策略
01
02
03
术前评估与准备
饮食管理策略
术前饮食
老年患者在术前应遵循低脂、低盐 、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减轻胃肠
道负担,增强身体抵抗力。
术后饮食
老年患者在术后应根据手术部位和 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食 方式,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口腔护理
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应注意口腔卫 生,保持口腔清洁,以预防口腔感 染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能量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能量需求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 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以确定合适的能量摄入量。
蛋白质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蛋白质需求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质量 和手术创伤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手术前后 身体的需要。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部感染
01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
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呼吸衰竭
02
围手术期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维持良好
的通气和氧合状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3
COPD的老年患者需进行长期戒烟、氧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预防围手术期急性加重。

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 但对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为抢救生命,无论血压多高,都应进行急 诊手术;对严重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及状态的,应在短时 间内采取措施改善威胁生命的脏器功能,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和处理。
术前评估原则
▪ 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的两点理由是 ①除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下,推迟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 官损害; ②高血压患者疑有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 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之前,应予以详细的
围术期低血压的处理
▪ 术中低血压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心肌损伤风险;术中、术后低血压 增加术后30天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术中低血压增加术后脑 卒中发生率、加重血栓栓塞性脑梗塞的面积。
▪ 低血压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不同器官灌注的影响有差异。 低血压并不总是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事实上,低血压可能不影响, 甚至增加器官灌注。现有的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较高的血压能够改 善手术患者的预后。
术前检查,衡量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并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与 处理。
术前评估准备事项
▪ 除紧急手术外,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并调 整受损器官功能的稳定。择期手术血压控制的目标是:
①患者年龄<60岁,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年龄≥60岁, 不伴有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50/90mmHg; 老年人群血压可以稍微高一些,保证脑灌注,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②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140/90mmHg。
高血压患者 的围术期麻 醉管理
高血压的定义
▪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 痉挛收缩、玻璃样变和血压的持久升高。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 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 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 的疾病特点:发病率高、 伤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一)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 1 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表3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

二、围术期高血压的病因:(一)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95%,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其他因素如体重超重、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二)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三)紧张焦虑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四)麻醉麻醉期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较多,主要与麻醉方式、麻醉期间的管理以及一些药物应用有关。

1. 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2. 浅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或拔管;3. 缺氧或CO2蓄积。

(五)手术操作一些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牵拉、嗜铬细胞瘤手术肾上腺血流阻断前等,可引起短时的血压增高。

对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肾血管病变、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术中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高血压, 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六)其他除上述外, 较为常见的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还有:①液体输入过量或体外循环流量较大;②颅内压升高;③升压药物使用不当;④肠胀气;⑤尿潴留;⑥寒冷与低温;⑦术毕应用纳络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⑧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恶心呕吐等;⑨术后因麻醉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消失,血容量过多。

三、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一)实施手术与麻醉耐受性的评价1.高血压病程与进展情况高血压病程越长,重要脏器越易受累,麻醉危险性越大;高血压病程虽短,但进展迅速者,即恶性高血压,早期就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麻醉危险性很大。

2.高血压的程度 1、2级高血压(BP< 180/110mmHg),麻醉危险性与一般病人相仿,手术并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而3级高血压(BP≥180/110mmHg)时,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靶器官受累情况高血压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注意了解有无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糖尿病, 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合并症。

4.拟行手术的危险程度①高危手术(心脏危险性>5%):急诊大手术,尤其是老年人;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手术;外周血管手术;长时间手术(>4h)、大量体液移位和(或)失血较多等。

②中危手术(心脏危险性<5%):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头颈部手术;腹腔内或胸腔内手术;矫形外科手术;前列腺手术等。

③低危手术(心脏危险性<1%):内镜检查;浅表手术;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首先应通过全面检查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特别要警惕是否为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

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前, 应予以详细的术前检查,衡量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 并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与处理。

(二)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2007年发表的指南中指出, 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但建议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 )应延迟择期手术, 争取时间控制血压。

如原发疾病为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则血压高低不应成为立即麻醉手术的障碍。

由于严重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数量少, 尚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以目前尚无明确推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

当前推迟手术只有两点理由:①推迟手术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②高血压患者疑有靶器官损害需进一步评估治疗。

(三)麻醉前准备除紧急手术外, 择期手术一般应在血压得到控制之后进行,并调整受损器官功能的稳定。

择期手术降压的目标: 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130/85mmHg,老年患者<140/90 mmHg为宜。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者,血压应控制<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但降压宜个体化,不可过度,以免因严重的低血压而导致脑缺血或心肌缺血。

对于急诊手术病人,可在做术前准备的同时适当的控制血压。

血压>180/110mmHg的患者,可在严密的监测下,行控制性降压,调整血压至140/90mmHg左右。

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建议请心血管内科医师共同商议解决办法。

四、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对麻醉的影响1. 利尿药是抗高血压治疗的传统药物,由于其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增加术中血压控制的难度,同时利尿药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

因此,目前主张术前2~3天停用利尿药。

长期服用利尿药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

围手术期要严密监测血钾,一旦发现有低钾趋向应及时补钾并进行必要的监护。

2.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其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适用于术前血压控制。

术前要避免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防止术中心率的反跳。

围术期要维持此类药物使用的种类以及剂量,无法口服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可经肠道外给药。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治疗剂量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同时,能增强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肌松药和镇痛药的作用,故不主张术前停药,可持续用到术晨。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这两类是抗高血压治疗中最广泛应用的药物,它们在减少蛋白尿和改善慢性心衰转归方面具有独特效果。

高血压患者术中易发生低血压,ACEI和ARB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手术相关的体液缺失,增加术中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ACEI作用缓和,手术前不必停药,可适当调整。

ARB类药物氯沙坦和其代谢产物羟基酸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Ⅰ受体,且羟基酸比氯沙坦效力大10~40倍,目前推荐手术当天停用,待体液容量恢复后再服用。

5. 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若术前突然停用,可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1倍,引起术中血压严重反跳,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

同时,可乐定可强化镇静,降低术中麻醉药药量,因此,术前不必停用。

6. 其他利血平主要通过消耗外周交感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而发挥作用。

服用该药的患者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

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

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而使用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则升压效应往往不明显。

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mg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

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患者最好术前7天停服并改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以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五、围术期高血压的麻醉管理(一)麻醉前用药高血压患者易于激动,术前应充分镇静。

术前访视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手术前夜应保证有良好的睡眠。

术前口服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2~4mg,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

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开放静脉、建立无创监测后,可根据血压、心率和麻醉需要给予咪达唑仑。

对于服用利血平或普萘洛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可给予阿托品,避免心动过缓。

(二)麻醉选择高血压患者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同时提供较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

1. 局部麻醉较小手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时应注意麻醉药中不宜加用肾上腺素,阻滞需完全,并予以适当的镇静。

重度高血压患者不宜选择颈丛阻滞,易引起血压升高。

除低位脊麻和鞍区麻醉外,蛛网膜下隙阻滞一般不宜用于重度高血压患者,因其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

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循环的影响虽较缓和,但阻滞范围较广泛时仍可引起血压严重下降,故必须控制好麻醉平面,注意容量补充,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 全身麻醉除短小手术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手术,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目前大多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吸入麻醉药常用于术中控制血压,尤其是异氟醚具有扩血管和心肌保护的双重作用,适合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

静脉麻醉药中,氯.胺.酮可使血压显著升高,心率加快,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

丙泊酚的心肌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时需注意。

咪达唑仑引起轻度全身血管扩张和心排血量下降。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心率影响均不明显。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轻,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一般不影响血压。

由于其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小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可有效地减弱气管插管的高血压反应。

肌松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肾功能。

因此,高血压患者麻醉以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肌松药复合低浓度吸入麻醉药的平衡麻醉较为适宜。

3. 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及下肢手术。

硬膜外阻滞可有效的阻断手术伤害性刺激,减轻应激反应,便于术后镇痛。

但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迷走反射存在,手术探查可致内脏牵拉痛、鼓肠、呃逆、恶心、呕吐等;阻滞平面过高可抑制呼吸循环功能;有时肌肉松弛不佳。

全身麻醉可使患者舒适、意识消失、肌肉松弛,控制呼吸保证有效通气,满足相应手术要求。

但浅麻醉时不能有效阻断伤害性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