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的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空间距离
B.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增强了国际联系
C.跨国公司使资本和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
D.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解析】经济全球化受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推动,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载体,金融危机恰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 D
2.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交通
【解析】河流汇合处和大道会合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答案】 D
3.读下面两图,有关图中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受河流影响,甲图中城区形态呈团块状
B.甲图中城区分布沿河流扩展,乙图中的城市沿河流分布
C.乙图中形成的城市都沿铁路干线分布
D.乙图中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中城区分布沿河流扩展,乙图中的城市沿河流分
布,是因为河流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

【答案】 B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4~5题。

4.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5.对图中城市布局形态与今后扩展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呈带状,主要沿铁路延伸
B.呈同心圆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C.呈团块状,逐渐向同心圆收缩
D.呈团块状,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
【解析】第4题,丁处在四地中,交通条件最差。

第5题,根据图中城市道路网模式对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推断,其形态与主要交通线相关。

【答案】 4.D 5.D
6.读某城市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场A的布局符合________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两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2)商业街B的布局符合________原则,这里发展商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C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________,为什么?
【解析】商场A位于城市外环线附近,这里交通便利,城区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此外,这里位于城市边缘,地租较低,也是商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商业街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较大,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C商业点的布局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利。

【答案】(1)交通最优交通便利地租较低
(2)市场最优人口密集;市场大;且市场对外的辐射能力强
(3)不合理原因: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因为这里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利。

一、选择题
1.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往来②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发展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高④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操作方式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2~3题。

2.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3.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向西扩展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D.向东扩展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既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又临长江、洞庭湖,水陆交通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3题,城市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该城西面、北面为水面阻隔,发展不便。

东面陆路交通最为便利,区位条件要优于南侧,最适宜城市发展。

【答案】 2.B 3.D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2008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5.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①修建卫星城镇②修建环城公路③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④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948年城市沿河分布,2008年城市沿河、铁路和国道分布。

铁路、国道穿过市区,造成拥堵和污染。

【答案】 4.D 5.B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7.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6题,结合四幅城市形态图可知,①城市没有火车;②城市形成高速环城公路,正处于高速公路时期;③城市有火车、电车路线,正处于火车时期,④城市正处于汽车时期。

第7题,根据图例中的信息,高速公路这种运输方式最晚出现,即图中②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

【答案】 6.C7.B
(2012·北师大附中期末)读下列两幅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有()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如上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第8题,根据图1可判断②正确,根据图2可判断④正确。

第9题,根据两图判断,交通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答案】8.D9.A
据《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年~2020年)》规定: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按照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发展要求,完善商贸体系,进一步增强西安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立足于西安都市圈,影响黄河中上游区域,使西安成为交会东西、带动西部、辐射全国、联通中亚、接轨国际的西部商贸中心。

到2020年,把西安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生态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西部商贸中心。

据此完10~12题。

10.西安市成为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B.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
C.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中心
D.是我国著名的古都
11.历史上曾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而今天以铁路运输为主,经过西安的主要铁路线有()
A.陇海线B.包兰线
C.兰新线D.京包线
12.目前,西安市的商业街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 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
C.资源最优D.市场最优
【解析】第10题,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它的形成与城市政治地位关系不大,旅游地也不一定是商品集散地。

第11题,根据中国的铁路交通模式图,可知经过西安的铁路线有陇海线和宁西线。

第12题,商业街在市中心主要是为了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以利于扩大消费市场。

【答案】10.A11.A12.D
二、综合题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

(2)20世纪20年代后,商业中心移入三里河一带,原因是________,说明城市的分布向________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影响阜阳城扩展方向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

由题干可知:①阜阳城的扩展过程经历了从①→②→③→④,都是受河流、铁路等交通运输因素影响;②最初的城市扩展方向是沿河向下游河道更宽、通航能力更强的区位;③随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由河运变为铁路,工业区、仓库区向更为便利的铁路沿线扩展。

总之,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布局都是随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答案】(1)泉
(2)泉河淤塞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工业仓库
(4)城市空间地域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
14.甲、乙图表示范围相当的两个地形区,根据图示居民点和商店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1)甲、乙两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交通线网较密的是________地区。

(2)就居民点和商店分布密度而言,甲地区较______,乙地区较________。

(3)试比较两地区的居民点和商店在分布位置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通过平原与山区的对比来展示。

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商业网点较多,多是商业街或商业小区的形式;山区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交通不如平原地区便利,商业网点密度较小,且多以流动式为主。

【答案】(1)乙甲(2)密集稀疏(3)沿交通干线分布(或沿公路分布)居民点和商店沿公路两侧分布除沿公路分布外,还沿河流分布
备选答案
①高速化②商业网点③邮政通信④全球化⑤商业贸易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的。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

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

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1日上午8时,上海虹桥站和南京站同时相向发出首列动车,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启“同城效应”新纪元。

材料二
(1)兴建沪宁城际高铁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D.经济因素
(2)下列有关沪宁城际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大型化
B.方便了沪、宁两地旅客的出行
C.缩短了杭州到上海的时间
D.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3)京沪高铁全线和青藏铁路部分路段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请通过下表比较其目的及原因。

(4)下列能体现长三角地区“同城效应”的叙述是(多选)()
A.城际铁路的修建方便了区域内不同城市间市民的出行与生活
B.交通的发展便于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及分工
C.交通的发展利于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D.交通的发展可促进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加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解析】第(1)题,影响交通线路建设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

在现代交通线路的建设中,自然因素一直很重要,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

第(2)题,沪宁高速城际铁路连接了上海和南京,方便了两地及沿线城市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

第(3)题,京沪高铁和青藏铁路虽然都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但由于两条铁路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目的也不相同,京沪高铁是为了节省东部地区的宝贵土地资源,青藏铁路是为了克服多年冻土及保护生态环境。

第(4)题,交通的发展不但可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答案】(1)D(2)BD
(3)
(4)ABC
1.2010年9月26日,青藏铁路向西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建设召开动员大会。

线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最终抵达日喀则,工程全线避让了沿线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地,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点。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铁路建设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完善西藏铁路网②促进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发展③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④线路短,工程量小,工程难度小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
(2)拉萨—日喀则铁路的桥梁和隧道比重较大,原因是()
①节约耕地②地质地形条件复杂③沿线各类保护区众多④避免干扰沿线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可知,该线路虽然较短,但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

第(2)题,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开挖隧道架设桥梁;同时穿过众多保护区,为保护环境而桥梁隧道比重大。

【答案】(1)B(2)A
RS、GIS、GPS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现归纳如下:
(1)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

下图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技术获
取的。

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

(2)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

(3)下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

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的分工、集成功能及应用选取。

第(1)题,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RS技术;GIS系统对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则能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要知道任何一点的精确位置,可用GPS技术获取。

第(2)题,RS技术能够提供影像信息功能;GPS技术能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GIS技术可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

第(3)题,首先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丙为GIS和GPS的重叠部分,因此代表二者的组合。

其次明确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是哪类技术的组合,举出利用相应技术的例子即可。

【答案】(1)RS GIS GPS四(2)①④②(3)GIS与GPS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
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甲、乙、丙、丁任答一点)
2.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报道超强台风“鲇鱼”预计于22日至23日在我国华南沿海登陆。

受“鲇鱼”影响,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可能出现狂风暴雨,次生灾害发生率增大,南海也将遭遇近20年来最恶劣海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台风活动趋势的监督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3)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统计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解析】GPS具有定位的功能,GIS具有分析、模拟、预测功能,RS具有实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功能。

【答案】(1)B(2)C(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