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7年10月后,淞沪战役广德战场,23集团军 145师中将师长饶国华的部队,战斗尤为惨烈。 饶国华离川时对家里人说:“我此去,为国而 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 • 日军发起总攻,倾泻成千上万吨的炮弹、炸弹。 饶部苦战三昼夜、伤亡极惨重。饶国华说: “前人史可法曾说过‘以城为殉’,我誓与广 德共存亡!”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 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 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11月30日晚, 饶国华举枪自戕殉国、慷慨成仁,年仅44岁。 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
wenku.baidu.com
• 2) 柔石 • 1902—1931,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福 • 《二月》(1929)是柔石思考知识分子 道路的结晶。 • 《为奴隶的母亲》作于1930年,作者以 忧愤之情描写了故乡罪恶的典妻习俗, 满怀同情地塑造出了一个被侮辱与被损 害的劳动妇女春宝娘的形象。
• 3)张天翼 • 1906—1985,原名张元定,湖南湘乡人 • 30年代出版了《小彼得》、《从空虚到充 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集,另有中、 长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等多 部 • 他的讽刺小说表现了反虚伪、反庸俗、反彷 徨的基本讽刺主题,在别具一格的喜剧世界 里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并塑造出了众多的栩 栩如生的讽刺性人物形象。
• 安县曲山镇青年王建堂与朋友分头串联了100 个青年,向县政府请命杀敌。就在他们开拔 前,县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亲王者成寄来 的一面出征旗。当众人展开这面出征旗时, 全都大吃一惊——与祝愿亲人平安远征相反, 这面由一块宽大的白布制成的大旗,居中写 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出征旗的右上方写 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 族份上尽忠!”左上方写着:“国难当头, 日寇狰狞,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 分!”
• 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深 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势武 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殊死决 战。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抗战时期 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 1/5,居全国之冠! • 川军前脚出川抗日,国民政府后脚迁都到 了重庆。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近8年时 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负担。 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节衣缩食、 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边含泪把近 300万子弟再送前线……
• 抗战初期,川军将士即纷纷请缨参战,据说当 时的川军将领杨森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我 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 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 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 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 光。”,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 声。 • 就这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 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 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 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独立混 成第九旅团山崎大队。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 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 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 85%以上。
• 《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 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一个 边远小镇中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 矛盾,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 败。 • 小说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邢方 在茶馆中的争吵,是明线,一条是 邢幺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的勾结, 是暗线,两条线索一虚一实,相辅 相承,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 从作品的基本情节来看,这个意图的确 很明显,新县长宣称要整顿兵役,联保 主任方治国为了抵销自己历来的午弊罪 恶,赶紧把恶绅邢幺吵吵的二儿子送了 壮丁,可就在邢幺吵吵跑到茶馆与他大 吵大闹的时候,却传来已经买通新县长, 把那二儿子释放了的消息,故事的结局 越出人意料,它对大后方黑暗政局的抨 击就越尖锐,使人禁不住要长叹一声: 太腐败了。通过对这一幕丑剧的描写, 有力揭穿了国民党下层政权德性和国民 党兵役制度的本质。
5)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 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 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 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 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 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 驱遣抗敌!”
• 由于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的落后, 中国军队一直伤亡惨重。经过几次 大会战,中国军队兵额的需求量越 来越多,而沦陷区越来越大,可以 征兵的地域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地 方兵源几近枯竭。大后方,尤其是 四川,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兵源基地, 征兵任务一直十分沉重。在四川大 规模的征兵活动中,虽然一些地区 出现了“抓壮丁”的现象,但那并 不代表主流.
• 4) 叶紫 • 1912—1939,湖南益阳人,原名余鹤林 • 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中篇小 说《星》大多取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 农村的生活,以简化的人物设置和结构方式突 现了农民与地主的阶级对立,以鲜明的时代感 和强烈的爱憎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阶级压迫以 及农民的觉醒和斗争,具有阔大悲壮之美 • 其代表作《丰收》和茅盾的《春蚕》、叶圣陶 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样都以“丰收成灾”为 主题,但画面显得更加逼真。
• 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业于 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 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沙 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 落的封建家庭。7岁读家塾。 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 乡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 豪绅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腐 败情形非常熟悉。
• 8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 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组成二个集团军。 邓锡侯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军,刘湘率领 第二十三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 • 为抗日,川军执行了蒋介石“军队国家化” 的指令,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整编。而一心 想插手四川的蒋介石以几道军令,把刚出 川的川军分得个七零八落。从此,川军的 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 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
•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 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 川不成军”之说。出川抗战的 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 (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 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 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 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 之一。
•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 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 的重要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 2010年清明节,成都万年场“川 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几 位八旬以上的老川军战士神情庄 严地敬献花圈、长时间地低头默 哀……
• 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 县。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弹尽 粮绝,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残部顽强抵抗, 腹部中弹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 “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日军怪叫 冲来要抓“大俘虏”。周身血糊糊的王铭章, 挣扎着高呼“杀敌,抗战到底啊!”他用枪口 对准自己脑门,“砰”一声枪响……受重伤的 300多川军官兵,不愿被俘受辱,他们大叫: “小日本必亡!”这些战衣破裂、伤痕累累的 中国军人,以手榴弹爆炸,消失在烟雾中…… 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 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 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 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 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30年代的小说
• • • •
一、左翼小说 一)“普罗”小说 1. 成员 普罗小说家主要是太阳社成员,如蒋光慈、洪灵菲、 楼建南、钱杏邨、戴平万、孟超,还有后期创造社成 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 2. 主张
• 强调文学与政治相结合,主张作家走向实际的 革命运动,把文学作为革命呐喊的工具。为了 发挥文学的宣传作用,普罗小说家们站在鲜明 的革命立场上,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
• 从成军之时起,这样的部队事实上就只是某人 的私人卫队。从个人而言,他们也许从来就没 有感受过“国家”对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知 道,“打内战”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他们 也许曾横行乡里、也许曾鱼肉百姓,但只有在 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领 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时,他们才真 正体会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和荣誉!只有在争 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体内火一样的 激情才被唤醒,并且象火山一样地迸发出来, 令他们可以无视敌我实力的悬殊而奋勇前行---为了身后四万万同胞,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 不后退!
• 根据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 公布的数字:四川一省征兵,无论 配额与实征数额,均约占全国总额 的1/5,居全国第一;全国约有15万 知识青年登记从军,四川一省有4万 人以上,居全国第一。全国抗日军 队中每不到10个人中有一个是四川 人,因此,中国军队有了一句俗语, 叫“无川不成军”。
• 抗战爆发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的青 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一共有350万川 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 人的五分之—还强! •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 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 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 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 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 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 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3. 创作模式 • A、以小说进行革命的鼓动,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 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 并且将革命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 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 B、普罗小说中还有一类是侧重反映大革命前 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在这 类题材的表现中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革命+恋 爱”的主题模式。 • C、 塑造群像。没有单个主人公,目的是为 了表现集体主义思想和群众的革命精神。
•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 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 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 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 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 “无川不成军”的名声。在数十年的内战中, 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没少干过坏事、甚至伤天 害理的事,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多高的文 化水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们很难有现在 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 益间关系的感悟,身逢乱世,他们也许感受最 少的,就是“国家”这个概念,感受最多的应 该是大大小小的“大帅”。
• 《包氏父子》 • 以讽刺的笔法表现了一个下层小市民的悲喜剧。 • 门房老包把改变自己低贱的社会地位的希望寄 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费尽心机地供奉小包上 洋学堂。但小包却沾上了纨绔习气,最后被学 校除了名。小说强烈地讽刺了小市民一心往上 爬的庸俗观念,但老包理想的破灭,也在客观 上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 四川兵在各战场都很受欢迎,他们吃苦耐劳, 英勇善战,往往还没等到分配,就被各部队闻 讯抢走。 1944年,为解兵源短缺之急,蒋 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号召,动员青年从军。这 一年,四川多所大学校园内,宣传从军的标语 随处可见,巡回演讲往来不断,操场上的“从 军报名处”人头攒动,激昂的歌曲一刻不停, 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安稳地坐下来去读“圣贤 书”。学生纷纷报名,已订婚的推迟了婚期, 免服兵役的独子坚决从军……就连一些高官子 弟也踊跃报名,其中有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 张群的公子张继正等。
• 4. 代表作家
• 1) 蒋光慈 • (1901—1931,笔名光赤,安徽六安人)。他 以写情绪激昂的新诗登上文坛,诗集有《新 梦》、《哀中国》。 • “五卅”运动后,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飘 泊者》 • 1927年4月,完成中篇小说《短裤党》 • 大革命失败后,写了《野祭》、《菊芬》、 《冲出云围的月亮》等作品
• 1932年出版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同 年加入“左联”并继续创作。以《兽道》、 《代理县长》等一批反映川西北乡镇生活 的别具一格的沉实之作著称于左翼文坛, 被鲁迅誉为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 • 与艾芜被誉为中国文坛上双星同曜的双子 星座。 •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 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