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备

苏教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备

小学年段集体备课记录表程: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建立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之上的,计算的算理与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完全一样,可以应当迁移规律进行教学。

1、课始把例题中的144户改成44户,列式44×15,引导学生回忆计算方法,一是简便计算44×5×3;二是44×5=220,44 ×5=440,220+440=660;三是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计算。

2、改成144×15,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最后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3、评讲,总结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教材第5页的第5题,是研究积与乘数的变化规律,教师很容易做习题做做、填填简单地处理。

这个知识是为五年级学习小数乘法服务的:1、研究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扩大10倍、10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100倍……,最后归纳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就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

2、反过来研究(同上),归纳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缩小相同的倍数。

3、把上面的两个规律合并成: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再研究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变化的情况,归纳出: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缩小相同的倍数。

5、最后把得出的两个结论合并成: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缩小多少倍,积也随着缩小相同的倍数。

6、应用:已知 24×18=432,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240×18=2400×18=240×180=240×1800=24×36 =48×180=蒋:第9页的思考题对没有学过奥数的学生来说是难了点,但是也不是不能研究的,1、出示题目:用1、2、3、4、5这5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积最大,是什么算式?如果学生说是:543×21,我问:你为什么这样组算式?生答:因为积最大,所以我把5放在了三位数的最高位。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进一步掌握有关括号的运算顺序知识。

(二)精心编排计算题组,加强对运算顺序的体验,提高练习效率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混合运算能力,需要练习。

练习题不是越多越好,应该精心设计安排,以较少的题量获取最大的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十一和练习十二里,编排了四个计算题组,每组2道或3道混合运算题。

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比较同组的题,能够获得关于运算顺序的体验。

练习十一第2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25×30+25×20和25×(30+20);840÷40-400÷40和(840-400)÷40。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使用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最后的得数相同。

在练习运算顺序的同时,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和除法运算性质。

第5题里有两个计算题组:60÷10+120÷60、600÷(10+120÷6)和(600÷10+120)÷6;26+14×70-30、26+14×(70-30)和(26+14)×(70-30)。

同组三道题中,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括号,而且括号的位置不同;有的没有括号,有的有一个括号,有的有两个括号。

因此同组三题的运算顺序不同,最后结果也就不同。

第10题里有四个计算题组:45+25×12和(45+25)×12;20+12+60÷3和20+(12+60)÷3;68+185÷5+32和68+185÷(5+32);800-432÷6×9和800-432÷(6×9)。

同组两道题中,一道没有括号,另一道有括号,要求“(不算出得数)直接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画‘’”。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23年6月20日下午2:00-4:00
地点:学校会议室
主持人:李老师
参会人员: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
会议内容:
一、学段回顾
1.回顾本学段教学内容,讨论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薄弱环节。

二、下学段教学计划
1.确定下学段教学目标和计划,制定教学计划表。

2.讨论教学方法和教材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3.探讨教学手段,如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资源共享
1.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推荐教学辅助工具,如教学软件、视频等。

四、其他
1.讨论教学考核和评价标准。

2.确定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会议总结:
通过本次会议,全体四年级数学教师明确了下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加强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研究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
一方面,通过计算比较,感受积的变化规律。P5第5题通过填表、比较,可以体会乘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并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简便算法。
另一方面,用题组以旧带新,让学生学会新的口算。以上所说的口算,也是通过计算、比较,体会新的口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
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4安排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0,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出的积后面添几个0。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0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0,应该3个0,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2. 揭示课题。
谈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集体商量积最大问题: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积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别应该是最大的两个数字4和5,低位上的数字应尽可能小。)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四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主备课人:XXX二、时间:2019-3三、主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参加人员:XXX XXX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六、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抽,能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的教学,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

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九、作业设计:完成第7页的练习一。

十、组内讨论的热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识起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且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抽。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一单元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一单元
三、根据单元集体备课方案,教研组整理研讨重点课时备课,形成通案。
四、完善个案,王教师根据独自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个性设计。
五、王老师进行授课活动,相关数学教师听课。
六、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评课。
七、王老师进行教后反思。
八、教研组教师单元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领导重视,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组织有序。备课研讨中教师们能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最后拿出了比较合理的通案,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案设计。教师们的评课全面,建议合理对大家都有促进。教后的反思能对本节课进行补救改进,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总之,本次活动调动了各位教师的积极性,各位教师在欢快、愉悦、团结的教研组内认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
李家庄完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组:数学
备课单元:一
备课时间:9.6
中心发言人:XXX
参加人员:数教师
主讲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主讲人:XXX




一、王老师制定集体备课单元----第一单元,王老师进行仔细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首先发言交流。
二、集体研讨,交流王老师的单元备课,完善备课内容,拿出完整的单元集体备课方案。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背景本学期四年级数学课程已经过半,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四年级数学组进行了集体备课。

本次备课旨在通过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内容记录本次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教学内容分析: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我们对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找出重点和难点,明确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探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问题,我们探讨了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分享: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优秀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练习题等,以便其他老师借鉴和使用。

4、学生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备课收获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们取得了以下收获:1、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确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探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共享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方便了其他老师的教学。

4、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解答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备课不足与改进在本次备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1、对一些偏难的教学内容,我们还需要多探讨一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在教学资源分享环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分享范围,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3、在学生问题解答环节,我们还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解答他们的疑惑。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备课中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对偏难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邀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或者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2、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分享的范围,可以通过年级组或学校层面的平台,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资源共享中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数位顺序表,尺子,购物小票。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归纳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法等。

六、教学课时:7课时。

集体备课成员:主备人:讨论时间:2013年月日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完整word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

(完整word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简单的四则运算,并且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突出小括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下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

四下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

集体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组四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四(2月6日)地点课题四则运算-6.租船问题主备人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租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步调整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解决租船问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出示情境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租船问题》(板书主题)二、揭示课题,研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了数学信息,再交流汇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组织学生结合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提出问题。

船的种类限载人数租金大船6人30元小船4人24元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一条大船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这样子就没有空位了。

调整为:4条大船,2条小船30×4+24×2=120+48(元)=168(元)180元>174元>168元答:租4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费用是168元。

(3)回顾与反思思考:1、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2、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要把所有的情况列出来,比较。

引导:怎么样来列呢?在数学上要有顺序的列,为了方便,一般使用列表格的方法。

请小组合作,填写表格3.反馈交流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回顾分析与解答的过程,你发现解决租船问题要注意什么?(请学生来说一说)(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三”第4~6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含义。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以下内容:
1.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图形的旋转》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难点:
使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以及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图形的平移》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图形的旋转》
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图形在旋转后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并能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李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把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
例题教学把简单图形连续平移两次,教学过程设计成两段: 第一段让学生体会变换图形的位置,有时需要把它平移两次。方格纸上的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如果按斜向既看不清楚、更难以操作。如果沿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把斜向平移分解成一次水平平移(即左右平移)和一次竖直平移(即上下平移),容易表达也容易操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一、教学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省编教材中安排在第八册,是以单纯计算的形式编排的;而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具体编排及教学建议1.P2~3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的情境,后面一些例题就以此为背景来解决问题。

这里有3个活动区:滑冰区、滑雪区、冰雕区,同时还告诉了三个活动区的人数,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信息。

2.P4例1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中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建议:这样的数量关系在二上已经接触过,如上车下车、借书还书等等,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两种形式是“等价”的,但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来看,要在充分肯定前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一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一单元

新市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复备人:课题四则运算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刘红蕾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主题图练习本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2)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个案补充个案补充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第一至第八单元全

SJ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第一至第八单元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四年级数学组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主备课人:XXX二、时间:2019-3三、主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参加人员:XXX XXX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六、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成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抽,能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的教学,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去掌握。

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九、作业设计:完成第7页的练习一。

十、组内讨论的热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识起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接触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且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至1000,了解其组成方式。

2.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及其大小关系。

3.能够用拓展法和分解法进行数的拓展和分解。

二、教学内容1.数字0至1000的认识2.三位数的读法及大小关系3.数的拓展和分解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0至1000的数字。

2.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大小关系。

3.学生能够用拓展法和分解法进行数的拓展和分解。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2.计算器3.操作练习材料4.学生课本五、教学过程1. 学习数字0至1000教师出示数字0至1000及其相应的拼音,让学生快速拼读。

然后,教师让学生把数字排列成阶梯状,并对数字位数分别进行介绍。

2. 三位数的读法及大小关系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写出几个三位数,并可借助课件PPT进行讲解。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及其大小关系。

3. 数的拓展和分解教师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如“123+200=”,让学生用拓展法和分解法进行数的拓展和分解,以培养学生使用数的意识。

六、教学总结1.学生已经了解了数字0至1000及其组成方式。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读法及大小关系。

3.学生已经熟悉了数的拓展和分解方法。

七、课后作业1.拼写0至1000的数字。

2.默写5个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3.完成书面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针对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加强练习;对于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邓胜千参与研讨老师:周红梅、于丰硕、伍婷婷
主备老师:邓胜千参与研讨老师:周红梅、于丰硕、伍婷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例3
学生看图思考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口算下面各题,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30+24)÷6 (100-60)÷5 90÷(5+4) 25×(10-4)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
(2)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除以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
4、一头牛重48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6倍,一只大象比
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5、(列综合式子解决)一台彩电售价6500元,小红目前有5600
元存款,如果从现在起她每个月存90元,她要几个月才能买上彩电?
四、小结质疑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概念,如平移和轴对称。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能够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和图形,如玩具、卡片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的变换,如玩具的旋转、图形的翻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和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字的位数概念2.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任意整数3.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整数的大小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数位数的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2.上下文理解对数字大小的判断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课堂讲授、示范引导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建、共享。

教学过程第一节:数字的位数1.导入互动提问,询问学生对数字位数的理解。

同时通过教师示范演示数字的单位展示,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教师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数字进行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位数和阶段之间的关系。

•例1:将 17 拆分为 10 和 7,以此理解数字的位数和大小。

•例2:使用千、百、十、个的单位对1048 进行表示,快速读出整数。

3.操作让学生由小组组成,在小组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字位数的判断和快速读出练习。

第二节:整数大小的判断1.导入介绍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字推断:张三的 ice cream 山比李四的high 山高。

2.学习教师介绍现实生活中整数大小的判断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体会数字大小的可比性。

3.操作学生完成课程手册上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整数大小的判断和理解水平。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深入理解了数字位数的本质特征和大小的大小比较规则,提高了读写整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字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与互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意识又得到了增强。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际应用场景与生活体验的共建,让数学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时间
3月8日(第2周)
年级

科目
数学
地点
办公室
出席老师
王林友、邢国兵、
张成范、朱萍萍
主持人
张成范
主备人
朱萍萍
记录人
张成范
集体备课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
一、主备人研读教材,初备感知:
单元解读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四、布置作业:第2、4题。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850×15 = 12750(千克)
850 850 850
×15×15×15
4250 4250 425
8508585
12750 12750 12750
答:……
备课困惑
学生在信息的处理上存在多余条件不能分清的问题,如何解决?解题的途径还存在思考角度偏窄的问题,需要拓展。需要商讨方案加强学生分析能力。
=1000×2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课时分配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教材
分析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联系问题情境学习乘法计算和应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竖式:144×15=2160(元)单价×数量=总价
144 15
×15验算×144
720 60
14460
216015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策略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媒体
使用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挂图等





教学环
节设计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相应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和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160
备课困惑
新学期第一课时,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如何将上学期内容和这学期内容关联?需要研讨。





教学环
节设计
教学过程: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板书其中一题:200×43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教学环
节设计
教学过程:练习一
上课准备:和同学一起浏览整个练习一的内容,指出: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将分两课进行练习,怎么分比较合适?
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分为:计算一课和解决实际问题一课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计算
一、口算:(完成书上的第1题)
老师看好时间,学生统一完成。再校对。
(这里一共有12题,一般的学生应该能在1分钟内完成。)
二、简便计算: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25×4=100,利用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一起来找一找,125×()=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这两个算式对我们的乘法简便计算帮助是非常大的。
观察第6题,以125×16位例:谁能直接算出这题的积?这题可以怎么算?
板书完整的过程:=(125×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