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说课

合集下载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的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针对本课的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过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为目标,注重体现化学学科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来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二、说教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

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十分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本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为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打基础。

同时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所以本课内容对学生十分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 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突破方法:1、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实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

三、三维目标: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初步认识结晶现象。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出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准确描述溶解度概念,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通过简单的计算题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溶液概念设下疑问物质能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2新课学习饱和溶液学习:活动一探究物质能否在水中无限溶解。

如果不是溶解多多少与什么有因素有关,将学生分做实验给出个自的结论。

结论:在温度一定时,溶剂一定时溶解物质有限,当溶剂改变溶解性改变活动二探究温度是否也影响物质的溶解量,实验过程参照教材。

实验结论:溶剂一定时,改变温度物质的溶解量改变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两个活动引出,强调前提条件。

找同学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通过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条件的理解。

固体溶解度的学习:由于刚学习过饱和溶液的定义,所以可以直接给出溶解度定义,并且强调关于溶解概念要注意的几点绘制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曲线参照表9—1 然后和教材对照绘制是否正确,教师指出曲线上任意一点,找学生说出代表的意思。

观察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一道计算题“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学习:学生结合教材的例子和定义自学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我应该掌握的知识点4 课堂作业“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多少克5 板书一饱和溶液1活动一结论:温度一定时,溶剂一定时溶解物质量有限,当溶剂改变溶解量改变2活动二结论:溶剂一定时,改变温度物质的溶解量改变3饱和溶液定义:P34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的转化:P35二固体物质溶解度1定义:p36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溶解度说课PPT课件

溶解度说课PPT课件
溶解度(第二课时) 说课
西林中学 马兰芳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重点难点
5 教学方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2021
2
一、教材分析


教 课标要求


功 能
教材地位

地 位
知识内容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 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 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50 40
. 30
. .20
10
20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16度90 /℃100
六、教学过程—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溶解度曲线“点”含




\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c

曲线上的点:
b
表示物质在20
●●
该点所示温度
a
下的溶解度1。0
湖边晒盐
情景 二
喝汽水时,开盖冒 泡,喝下打嗝
2021
8
六、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出概念
问题 一
20℃时,将20gKNO3加入100g水中,KNO3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
质量为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又恰好全部溶解,则刚才
的溶液为
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 ,溶液的质量为 。
为什么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2021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课题2溶解度(两课时)从容说课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活动与探究”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分析讨论理解了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条件,会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引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一个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

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第二课时:溶解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学生发言]1.能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操作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现象结论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互相交流][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从中 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温度
溶液 状态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20℃ 饱和
100克
31.6克
131.6克
教师的点拨归纳和巩固练习轻松理解溶解度。
六、教学过程—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阅读P36—P38课本内容 1、溶解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KNO3、NaCl、Ca(OH)2溶解度受温度的 影响情况怎样? 3、溶解度曲线有什么意义?
夏天下雨前,鱼儿跃出水面?
六、教学过程--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溶解度(二) 定义:(四要素)
一、固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二、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主要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 但要“学生”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 为课堂的主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 堂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快乐,在快 乐中不断自我认可,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信品 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 可以比较同温度时不同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例如:40℃时,
大于 硝酸钠的溶解度______硝酸钾的 溶解度
80℃时, 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铵的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硝酸钾 > 硝酸钠 > 氯化铵 ____________________ 66 ____℃时,硝酸钠的溶解度 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问题 讨论
食盐与KNO3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哪个大哪个小。
使学生明确溶解性的大小需要什么条件,从而为 突破溶解度涵义的难点,埋下伏笔,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溶解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重点、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讨论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rarr;建立假设rarr;设计方案rarr;动手实验rarr;观察记录rarr;分析现象rarr;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将学习化学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本节课与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本节课是化学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是化学中溶解现象的重要概念。

3. 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本节课的难点是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化学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1. 引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度?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不能?2. 呈现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等形式,呈现化学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拓展知识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 讲解方法通过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引导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溶解度?溶解度与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三、说教学活动1. 活动设计① 比较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的差异。

② 计算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或计算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实施过程①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② 分组探讨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 活动总结通过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四、说课时安排1. 介绍化学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10分钟)。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演示计算方法(15分钟)。

3. 进行比较实验和计算练习(20分钟)。

4. 总结课堂内容,提出思考问题(5分钟)。

五、说课后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化学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溶解度》说课稿_5

《溶解度》说课稿_5

《溶解度》说课稿《溶解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张锋旺,来自尉氏县南曹乡中心学校。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溶解度。

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溶解度在整个第六章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在学习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后,来探讨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性的大小,起到呈上,又为下节学习结晶做好铺垫。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吃力,还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同时,在利用数据研究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问题。

结合新课标、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3、知道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应用;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的概念。

二、学情与学法分析: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

但是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9.2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9.2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9.2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和溶质、溶剂的关系;•掌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分析溶解度变化的原因;•能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够分析曲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和溶质、溶剂的关系;•掌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分析溶解度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关溶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归纳法:通过呈现一系列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探究法:通过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的过程,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图像分析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图像化处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引入日常生活中与溶解有关的情境,例如:你们曾经在家中冲咖啡或是泡茶吗?为什么可以通过加入水来使咖啡豆或茶叶溶解?2. 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系列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溶解的概念。

例如:将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3. 理论学习(20分钟)•介绍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定义和区别;•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强等;•理论学习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溶解度实验,例如:在不同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溶质),记录下每次加盐时的溶解度,最后绘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曲线;•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5. 图像分析(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的特点,如曲线的形状、趋势等;•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与何种因素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说课稿课题2 溶解度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将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相联系,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明确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学生也具备了绘制溶解度曲线所需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曲线的数学知识。

目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还需要巩固和提高,特别是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增强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学生回忆并作答][导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形成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下面同学们先看一则故事,从这则故事中同学来探讨一些问题。

[提出问题]展示课件: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请同学们给他们评一评。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要让他们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溶解能力大小,该怎么办呢?在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水中,看谁溶解得最多。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2 的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第二部分重点讲解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对学生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续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计算等知识也具有铺垫作用。

同时,溶解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如物质的溶解、结晶等,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溶液的形成、溶质和溶剂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溶解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溶解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形成及相互转化,以及溶解度的测定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化学实验室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天平等
-投影仪、白板
2.软件资源:
-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学课件
-溶解度曲线图表
-实验操作视频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习题库
-化学知识科普资料
5.教学手段:
-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
-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出一定能力,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沟通。
3.素质层面:
-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有利于课程学习;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表现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简短介绍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溶解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过程: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包括其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详细介绍溶解度的曲线及其意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在实际溶液制备中的应用。
3.溶解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度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溶解度案例进行分析,如药物溶解、食盐溶解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溶解度变化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过程以及溶液的组成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概念;对溶解度单位的不熟悉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理解不全面,可能无法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需要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内容,以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检测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
(2)掌握溶解度的分类,能区分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
(3)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阶段,我会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吗?为什么有些药品需要用水溶解后才能服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此外,我还会展示一些与溶解度相关的现象,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纪化学下册《溶解度》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纪化学下册《溶解度》说课稿---人教版

《溶解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中理化生组的XXX。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此为本课题的第一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起。

一、教材分析本节包括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关系,是本章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属于中考常考范围。

本课在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上,以两个实验探究为主线,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

据此我确定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把建立饱和溶液概念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作为本节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只是储备确定构建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及转化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教学分析,为促进学生的知识及实验分析能力发展,对本节只是我将采用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抛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思考的教法,最后因材施教,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练习讲解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为使所学知识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可采用实验归纳发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亲身试验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最后做题练习巩固。

四、教学过程复习溶液知识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提出问题“一杯水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溶质呢?”启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课。

首先,以NaCl的溶解实验,是学生观察到NaCl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后振荡,发现NaCl未被完全溶解,得知一定量的水中NaCl的溶解度是一定的。

当不能再溶时,我们就说它达到一个饱和状态,提出饱和溶液的第一个重点即在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3.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计划如下:
1.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溶解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个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活中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目标。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1.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温度、压力、溶剂、溶质)。
2.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3.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4.实际问题解答示例。
板书布局将采用逻辑顺序,突出重点知识,并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使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引导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并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注重字迹工整、符号规范,并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度的变化,如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同一种溶质。
2.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即温度、压力、溶剂、溶质,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3.引入溶解度曲线的概念,解释其表示方法和作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课题3溶解度(说课稿)

课题3溶解度(说课稿)

课题3溶解度(示范课)教师:韩雯时间:2011年3月14日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题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为以下:.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了解溶解度曲线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掌握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基于以上的基础引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过举例让同学们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因素加深理解。

从而引入溶解度曲线,让同学们亲自动手画溶解度曲线、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用生活中的几个小实例引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三、教学目标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溶解度曲线;3.气体溶解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我准备采用“启发——再现,引导——思考,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板书]:(一).溶解性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说课
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
【重点、难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全文请下载】
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折液体是溶液D、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的7、将接近饱和状态的熟石灰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取的方法有①蒸发溶剂②加入溶质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其中正确的方法是……………………………………………()A、只有①B、①和②C、①、②和③D、①、②和④8、将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整个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硫酸铜B、稀硫酸C、硫酸亚铁D、稀盐酸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肯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B、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则溶液变浓了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相同质量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D、向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加大量的水,则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了。

10、计算某温度下了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必须是……………………………………()A、浓溶液B、饱和溶液C、稀溶液D、不饱和溶液11、由固体溶解度曲线可知………………………………………………………………()A、在任何温度下溶质溶解的质量B、能溶解溶质的物质C、溶解溶质所需溶剂的质量D、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2、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气体溶解度减少的原因是……()A、温度变化B、液体蒸发C、压力减小D、压力增大13、20℃时8克某物质溶解在25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8克B、32克C、24 .2 克D、25克14、为了使KNO3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大量的KNO3固体B、升高温度C、加入大量水D、降低温度15、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 克,蒸干得到 2.5 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25克B、20克C、20 D、2516、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日晒可使氯化钠蒸发B、日晒可使水分蒸分C、日晒可使海水分解D、日晒可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17、t ℃时,A物质的溶液120克,若蒸发掉20克水或加入5克A物质,溶液均达饱和,则A物质在t ℃时溶解度为…………………………………………………………()A、5克B、25克C、105克D、125克18、现有A、B、C三种物质,在20℃时,分别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已知A物质1克溶解在20克水里;B物质200克溶解在1000克水里,C物质70克溶解在250克水里。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A、SA > SB > SC B、SB >SC>SA C、SC>SB>SA D、SA>SC>SB19、某温度下, a 克水中溶解某物质 b 克,溶液恰好饱和,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B、克C、D、20、t ℃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质量比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溶液:溶质=11:1 B、溶液:溶剂=11:10C、溶剂:溶质=11:1 D、溶质:溶剂=1:921、已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水D、加硝酸钠能使饱和硝酸钠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能增大硝酸钠溶解度的方法是…………………………………………………()能减少硝酸钠溶解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