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与基质效应
药物色谱分析中基质效应理论
药物色谱分析中基质效应理论基质又称为基体或者介质,是指在分析样品中,除了目标物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组分,称为该目标物的基质[1]。
需要强调的是溶剂亦属于基质。
在药物色谱分析中,由于药物之间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每种基质对药物的影响也不相同,直接影响方法的重现性、线性和准确度,这些干扰和影响被称为基质效应[2]。
基质效应多出现在气相痕量检测、气相串联质谱和液相串联质谱。
基质效应产生机理当分析一个多组分样品时,一旦基质和目标分析物一起进入分析系统中,就会产生基质效应。
液相串联质谱中的基质效应是由于基质中的非挥发性组分与目标分析物,在雾滴表面离子化的过程中产生竞争,影响电喷雾接口处的离子化效率。
气相(串联质谱)的基质效应是样品中的基质成分与目标分析物分子竞争进样口或柱头的金属离子、硅烷基及其他活性位点,从而掩盖了这些活性位点,使得目标分析物与活性位点接触诱导的吸附、分解等于干扰大大减少,从而使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的含量较纯溶剂中的含量在色谱响应上明显增高。
图1很形象的描述这种现象[3]。
.基质效应的来源产生基质效应的干扰物主要有内源物质和外源物质[3]。
内源物质主要是样品中存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经样品处理后仍然存在。
外源物质并非来自样品本身,而是来源于方法建立过程中外部环境,包括缓冲盐溶液、离子对试剂、有机酸、溶剂等[4,5]。
笔者大量实验证明,在气相色谱中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较其他溶剂更易发生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评价文献报道了评价基质效应主要有柱后灌注法、监控法、提取后加入等方法。
柱后灌注法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它是用溶剂制备的纯的目标分析物标准溶液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之间的三通注入后所得到色谱图与将溶剂和样品溶液直接进样的色谱图进行比较,如果样— 1 —品溶液的响应信号明显增强或减弱,则说明存在基质效应[6]。
在这里笔者介绍两种简单方法:相对响应值法和标准曲线法。
1)相对响应值法是以对照溶液与样品加样溶液中目标分析物的响应值进行比较,以百分比表征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传统的消除基质效应的前处理方法有: ➢蛋白质沉淀(PPT) ➢液液萃取(LLE) ➢固相萃取(SPE) ➢样品稀释(或减少进样量)等
其中,蛋白质沉淀的效果最差,液液萃取可以达到较好的进化效果,但 对于极性化合物的回收率较低,固相萃取柱为最有效的消除基质效应的 方式。 但对于不同分析物,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方法。
11
采用基质标准溶液校正
基质标准溶液,即将空白样品经前处理后,加入一定量待测物标准 ,用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是最常见的补偿基质效应的方法。
12
外源性组分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带来基质效应,其由样品前处理过程引 入,包括塑料和聚合物的残留、邻苯二甲酸盐、清洁剂(烷基酚)、离子对试剂、 有机酸、缓冲液、SPE柱材料、流动相等。
5
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 ➢优化质谱分析条件 ➢选时非挥发性的基质组分与分析物离子竞争产生,这些非 挥发性基质组分将雾滴牢牢吸在一起,阻止其分裂成更小的微滴。根据接口处 离子化和离子蒸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这种竞争可能妨碍(离子抑制)或增强(离 子增强)所分析目标物离子的形成效能,亦即分析目标物离子的形成效能与进入 电喷雾源的基质密切相关。
ESI的离子化主要是在液相中发生,而APCI的离子化过程是基于气 相反应。APCI离子抑制效应的影响较小,是由于当分子间的反应发 生时,待测成分已处于气相中。
10
选择合适的内标
内标选用与待测成分结构相似,性质相近的化合物。 同位素内标是消除基质效应首选的内标物,其与目标物具有相同 的化学性质和保留时间,可以抵消质谱离子化过程中的基质效应, 同时消除前处理过程中的差异。
LCMS测定中生物样品的基质效应问题
《浅谈基质效应》课件
VS
详细描述
近年来,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基质材 料,如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这些材 料在基质效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基质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可以显 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降低背景 干扰,为生物分子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提供有力支持。
基质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理论模型是研究基质效应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理论模型 可以深入理解基质效应的机制,为实验研究提供指导。
校正因子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需要使用校正因子来校正基质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校正因子的 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文献报道获得。ຫໍສະໝຸດ 03基质效应的消除与减小
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
01
基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基质效应的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是减小基质效应的关键。
02
应选择与待测物相容性好、热稳定性高、挥发性低 、无毒无害的基质材料。
02
通过建立校正曲线或校正模型,将基质效应校正到理想状态,
可以提高目标分析物的测定准确度。
注意校正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避免引入新的误差或影响测
03
定结果的可靠性。
04
基质效应的实际应用
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对生物样品分析的影响
生物样品中复杂的基质成分可能对目标分析物的检测产生干扰,影响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
基质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添加剂
基质中加入的添加剂,如盐、缓冲液等,可能会对基质效应产生影响。
杂质
基质中的杂质,如残留的有机溶剂、重金属等,也可能对基质效应产生干扰。
基质效应的定量评估
峰面积变化
通过比较目标物在不同基质上的峰面积变化,可以定量评估基质效应的大小。
浅谈基质效应
调查偏差(survey bias): 用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制备物(如室间质评样品) 时往往得不一致结果,这种差异称作调查偏差 校准偏差(calibration bias): 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同一批新鲜血清的结果一致,表 示这项常规方法没有方法误差,如有差异则代表常规方法 的“校准偏差”(calibration bias)
比方法重复测定结果均值的均值。
结果解释
将处理过样本的 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到其预期 值,并将 、
值在
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
的95%预期区间,如果处理过样本的
的95%预期区间之外,说明处理过的样本存在基质效应,反之则说明其没有
基质效应
减少基质效应的主要措施:
• • •
改进室间质评样品,使其作用更像新鲜人血清;
及 ,再以 lg Xi为x轴, 为y轴绘制散点图,对新画的散点图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或多项式 回归分析。
•
计算预期区间:
值可以计算出一个预期 的95%预期区间= 值
根据回归曲线,对已给定的 再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n为绘制回归曲线所使用的患者样本的数目;Sy.x为回归曲线的标 准误,其计算公式可以参考CLSI最新的EP9文件; 为第i 个患者样本或 处理过标本比较方法3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但是本实验判断结果时只 需要计算处理过样本的预期 值的预期区间; 为所有患者样本对
浅谈基质效应
叶桂样
相关概念
•
基质(matrix):又称基体或介质,是指在分
析样品中,除基质。
•
基质效应(matrixeffect):指检测系统在分析
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
基质效应
10
2.色谱条件的优化
基质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一同流 出色谱柱,从而产生竞争抑制引起的。优化色谱条件,改 变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使其流出 的速度不同,从而进入质谱的时间不同,这样便可以去除 或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
11
3.质谱条件的选择
基质效应在液质检测中有所体现,但在液相-紫外检 测中却没有,这与其检测原理相关。在液质分析中,电喷 雾离子源(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较常使用。 ESI源由于其电离原理是液相离子化,内源性物质与待测 物竞相竞争液滴表面,从而基质效应比较明显。故在实际 应用中,如果遇到使用ESI源基质效应较大,可以考虑换 用APCI源尝试一下,看看响应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基质效 应是否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考察一下正离子检测模式 和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基质效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负离 子的背景噪音要低于正离子的背景噪音。
基质效应
洪
倩
倩
2011.02.11
一、基质效应的概念
所谓基质(Matrix),指标本中除分 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以测定血中红霉素 的浓度为例,除了红霉素之外的蛋白、磷 脂及其他内源性物质皆为基质。
1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文件,基质效应的定义为: ① 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 测定值的影响; ② 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 干扰。广义说来,基质效应也应包括已知的 干扰物(如红霉素测定中磷脂、血红蛋白、 抗坏血酸等都是干扰物),但目前只将基质 效应限于生物材料中未知或未定性的物质或 因素(如粘度、pH等)的影响。
7
第二种:样品处理后加入法(可以定量)
8
五、基质效应的消除或降低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什么是基质效应?基质是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
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
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
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评价方法较简单的采用相对响应值法A:在纯溶剂中农药的响应值B:样品基质中添加的相同含量农药响应值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B/A×100比较复杂的标准曲线测定法配制3组标准曲线。
第1组用有机溶剂配制成含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标准曲线,可以做5个重复。
第2组标准曲线是将5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品种的的空白样品经提取后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制得。
第3组标准曲线采用与第2组相同的空白样品在提取前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再经提取后制得。
通过比较3组标准曲线待测组分的绝对响应值、待测组分与内标的响应值比值和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确定基质效应对定量的影响。
第1组测定结果可评价整个系统的重复性。
第2组测定结果同第1组测定结果相比,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
基质和基质效应
基质和基质效应
基质和基质效应是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概念。
基质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依赖的基础物质,比如土壤中的矿物质、水分、空气和阳光等。
这些物质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而基质效应则是指植物在特定的基质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生长和发育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基质中的营养成分、pH值、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也可能来自于植物本身对基质的适应性。
比如,一种植物在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土壤中生长,其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可能会比在贫瘠的土壤中更高。
这就是基质效应的体现,说明植物对基质的适应性对其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误
分类:固定系统误差和比例系统误差
差
特点:有一定的方向和大小。客观恒定,多次测量不能减低。
正确度
trueness of measurement 即检测真实度,是大批量测量结果的均值与真值的一致程 度。
偏倚
Bias 是与正确度相反的统计量,即检测结果的期望值与被测量 的真值之差。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特定组分,并采用一系列方法进行分析,按照统计 学规律推断和评价本批次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以 此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 环节中的不满意因素。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 意义: 1.通过对质控结果的统计判断,推定同批次患 者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控制本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监测其准确度 的改变,提高常规工作中批间或批内标本检测 结果的一致性。
➢ 不同基质的质控品稳定期各不相同。
3.瓶间差
➢ 是指不同质控品瓶与瓶之间的差异。 ➢ 来源:厂家混匀分装等生产过程,实验室复溶过
程,效期内不同使用时间的缓慢变化过程。 ➢ 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变异是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和
质控品瓶间差异的综合。 ➢ 质控品的瓶间变异应小于分析系统的变异;只有
将瓶间差异控制到最小,检测结果间的变异才可 真实反映日常检验操作的不精密度。
减少复溶引起的瓶间差的措施
4.定值与非定值
➢ 标示出了各项目测定结果及预期范围 ➢ 标示值包括一些常规分析方法均值和标准差 ➢ 定值质控品或非定值质控品,用户都必须在
自己的检测系统中重新确定均值和标准差 ➢ 使用自己确定的均值和标准差
4.定值与非定值
➢ 特别说明: 1、厂家的定值同时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
➢ 不一定能反映远离该点的较高或较低分析物的 检验质量是否也符合要求。
基质效应的评价
基质效应的评价基质效应是指细胞外基质对于细胞行为和功能的影响。
基质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结构,包含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在细胞外基质中,细胞能够感知到并与基质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存活等生理活动。
下面将从细胞生长、细胞迁移和细胞信号传导三个方面来评价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基质提供了细胞黏附的支持,并提供了细胞生长所需的生理和机械信号。
细胞黏附在基质上时,会通过细胞外基质中的信号分子激活细胞内的生长因子受体,从而启动细胞生长和增殖过程。
此外,基质中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子也可以直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进一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细胞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细胞迁移是许多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
基质可以提供细胞迁移所需的支持和方向性信号。
细胞在基质上的黏附和运动依赖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蛋白和整合素等分子的相互作用。
这些分子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的纤维网络可以提供细胞迁移所需的支持和导向。
此外,基质中的化学和力学信号也可以调控细胞的迁移速度和方向性。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迁移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细胞信号传导具有重要影响。
基质可以调控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包括细胞外信号分子的识别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
细胞外基质中的分子可以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此外,基质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也可以直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
例如,基质的刚度可以影响细胞外信号分子的受体的活性和信号通路的激活。
因此,基质对于细胞信号传导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基质效应对于细胞行为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质通过调控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信号传导等过程,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基质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过程,并为疾病的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基质效应——精选推荐
基质效应基质效应、Carry over和Cross-talk⼀、定义:1.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如果分析的是⽣物样品,那么⽣物样品中的基质可能会增强或者抑制其响应,从⽽对我们影响我们检测,这就是基质效应;2. 如果我们的线性范围很宽,ULOQ很⾼,那么在分析完ULOQ后,可能在系统中残留⼀些待测物,这样就会对低浓度的检测有影响,这就是Carry over;3. 我们进⾏MRM或者SRM检测时,不同的离⼦通道间可能存在相互⼲扰的现象,这就是Cross-talk。
备注:ULOQ是定量上限,定量下限是LLOQ⼆、基质效应产⽣的原因MS中,⼀般认为可能源于待测组分与⽣物样品中的基质成分在雾滴表⾯离⼦化过程的竞争。
其竞争结果会显著地降低(离⼦抑制)或增加(离⼦增强)⽬标离⼦的⽣成效率及离⼦强度,进⽽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也有⼈认为基质效应是由于待测组分与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共洗脱⽽引起的⾊谱柱超载所致,这些成分常因在⾊谱分析中与⽬标化合物分离不完全或未被检测到⽽进⼊质谱后产⽣基质效应。
三、基质效应的评价⽅法⽐较实际样品和空⽩溶剂在Q1SIM中的响应值。
更加⼀个实际的⽅法是将被分析物的纯品加⼊空⽩基质和纯溶剂中,⽐较两者的信噪⽐。
如果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已知,则可将分析物加⼊纯溶剂中,使之达到与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样。
如果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未知,或者是纯粹的⽆分析物的基质⽆法得到,则可⽤分析物的同位素内标分别加⼊到样品和纯溶剂中,⽐较⼆者响应差别。
通常基质效应可⽤抑制系数衡量,绝⼤部分情况下降低信号响应,抑制系数<1,少数情况下,也能增强响应信号,此时抑制系数>1.⼀般是1)⽤流动相配制⾼中低三个浓度的待测物,并加⼊内标,测得响应值; 2)空⽩⾎浆提取后加⼊与1)相同浓度的待测物和内标,测响应值基质效应 ME%=响应值2/响应值1×100%这样,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基质效应和内标的基质效应均可得到。
浅谈基质效应
FDA关于基质效应的规定
FDA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中对基质效应的规定——凡 是使用液质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时,必须考察基质效应 对化合物测定的影响。当基质的影响控制在LLOQ的20%以 下,这个方法才能被接受。
问题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 柱后灌注法的原理是什么 标准曲线法需要配制哪些样品 通过哪些方法消除或降低基质效应
标准曲线法
另外,有学者建议使用低、中、高三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 (QC)来评价基质效应的大小;有人建议使用定量下限 (LLOQ)水平的6个个体的基质来评价。
柱后灌注法 (Post-column infusion method)
将空白生物样品的提取液和空白溶剂分别进样进行液质分 析,同时利用注射泵将含相同浓度待测物的标准溶液通过 色谱柱与质谱接口之间的三通注入到色谱柱流出液中。如 果同空白溶剂的萃取离子图谱相比,空白提取液的萃取离 子图谱的响应信号明显减弱或增强,则表明存在基质效应 的影响。
柱后灌注法
柱后灌注法
样品配制:分别用液液萃取(正己烷-异丙醇)、固相萃取、 沉淀蛋白(乙腈沉淀和高氯酸沉淀)
1、正常配制空白样品 2、用水代替血浆配制样品 3、流动相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ESI
乙腈沉淀
高氯酸沉淀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APCI
乙腈沉淀
高氯酸沉淀
监控法
由于基质效应是无法监测的,所以消除困难。如果能够用 一种物质代表基质效应,那么我们就能够直观的看到基质 的具体保留行为,从而分离基质与待测物,消除基质效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正离子检测模式和负离子检测 模式下基质效应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负离子的背景噪音 要低于正离子的。
基质效应消除
内标物的选择
浅谈基质效应终版.ppt
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因血浆来源不同而不 同的共同影响。
优选
10
标准曲线法
绝对响应值比较 如果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测得的相应的响应值分别用A、
B、C表示,可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基质效应(ME),提取回 收率(RE)和方法效率(PE): ME(% )=B/A×100………… (1) RE(%)=C/B×100 …………(2) PE(%)=C/A×100=(ME×RE)/100………… (3) 公式(1)计算得到的ME为绝对基质效应。相对基质效应通过 对不同来源样品间的B值进行比较获得。当ME值等于或接近 100时,表明不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当ME值大于100时, 表明存在离子增强作用;当ME值小于100时,表明存在离子 抑制作用。
浅谈基质效应
优选
1
浅谈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基质效应的确认方法 基质效应的消除
优选
2
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
优选
3
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
所谓基质,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一切组成。以测定血 中红霉素的浓度为例,除了红霉素之外的蛋白、磷脂及其 他内源性物质皆为基质。 基质效应,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 件的定义为 ① 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 ② 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广义说
优选
12
标准曲线法
另外,有学者建议使用低、中、高三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 (QC)来评价基质效应的大小;有人建议使用定量下限 (LLOQ)水平的6个个体的基质来评价。
优选
13
柱后灌注法 (Post-column infusion method)
生化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毕业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3分×8=24分)1. 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
2. 基质效应: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3. 阳性预测值:指诊断性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正“有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4. 允许分析误差:允许分析误差用E A表示,它被规定为95%样品的允许误差限度,即95%的病人样品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度。
5.医学决定水平:用Xc表示,临床判断结果具有意义的分析物浓度。
6.BE:是指血液pH值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为38℃,1个标准大气压,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就是BE,表示全血或者血浆中碱储备增加的情况。
如需用酸滴定,表明受测血样缓冲碱量高,为碱剩余,用正值表示(即+BE)7.糖化蛋白: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基化蛋白。
合成的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质降解后才释放,故能持续存在于该蛋白质的整个生命中。
8.δ-胆红素: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二、单选题(1分×26=26分)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1. 自动化特种蛋白分析仪多采用:【A】A.透射比浊分析技术B.散射比浊分析技术C.荧光分析技术D.电化学分析技术E.酶免疫分析技术2. 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B.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C.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D.在标准条件(25℃)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E.在标准条件(25℃)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3. 酶偶联反应测定酶活性叙述错误的是【C】A.待测酶的酶促反应应为0级B.指示酶的酶促反应应为1级C.辅助酶越多越好D.延滞期越短越好E.测定条件应由测定酶决定4. 方法评价试验中回收试验测定的是【B】A.随机误差B.比例系统误差C.恒定系统误差D.总误差E.以上均可以测定5.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B】A.3.33~3.89 mmol/L;B. 3.89~6.11 mmol/L ;C. 3.89~7.0 mmol/L;D.3.89~8.0 mmol/L;E. 3.33~7.8 mmol/L6. 哪种载脂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不在肝脏?[B]A. ApoAIB. ApoB48C. ApoB100D.ApoCⅢE. ApoE7.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浆外观特征是:CA.澄清B.混浊C.混浊或澄清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8. 下列哪项不是骨吸收标志物?EA.胶原交联B.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Ⅰ型胶原α1链螺旋区肽620~633 E.Ⅰ型胶原前肽9.选择性蛋白尿是以哪一种蛋白尿为主?【A】A. 清蛋白B. IgGC. 转铁蛋白D. β2-微球蛋白E. B-J蛋白10. 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E.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11.人体内调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主要器官是【B】A.肝、骨和肾B.肠、骨和肾C.肠、骨和肝D.肠、肝和肾E.胃、骨和肾12.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C]A.50-70ml/min B.60-90ml/min C.80-120ml/min D.120-150ml/min E.150-170ml/min13.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A. 石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牛磺鹅脱氧胆酸14. 某方法经反复测定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A]A.准确度高B.线性范围宽C.灵敏度高D.精密度高E.重复性好15.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BA.体液中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B. 体液中阴阳离子当量数相等C. 细胞内外电解质摩尔数相等D. 细胞内外电解质当量数相等 E. 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16.甘油三酯标本采集前,至少禁食:CA.4h B.8h C.12h D.14h E.16h17.正常人与病人的测定值分布往往是相互重叠的,可用分界值来划分。
基质效应
混合实验法
中心实验室基质实验方法(以D2、D3为例子)
1、因为空白基质难以提取,所以D2-IS、D3-IS(同位素内标)为作为D2、D3的替代物 2、取5个不同年龄段,性别男女都有的血清样本作为基质参考,复溶液作为空白 3、把5个血清样本进行完整前处理(不加内标),得到的样品溶液作为5种基质,然后建立7种 不同比例的(基质/空白)样本溶液,加入同样量的D2-IS、D3-IS,上机检测(比例为0基质、 10%基质、20%基质、40%基质、60%基质、80%基质、90%基质),得到D2-IS及D3-IS的内标峰 面积(表3) 4、基质效应值为:(1-A/B)*100% 当基质效应 5、只有在基质效应控制在20%以内,方法才能被认可
基质抑制效应及基质增强效应
(针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所产生的基质效应)
在生物样品(以血浆为例)中,引起基质效应的主要是磷脂、胆固醇等 内源性物质。他们随同待测物从色谱柱上一起被洗脱出来,经离子源气 化,进入质谱进行检测分析。而就在液滴气化、发生库伦爆炸变成小液 滴直至产生气体离子的过程中,这些内源性的物质由于极性较大,会同 待测物离子竞相竞争液滴表面,从而导致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降低或增 强,引起响应降低或增高,这就产生所谓的基质抑制或基质增强效应
二、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
三、基质效应确认方法
混合实验
柱后灌注法
选取目标分析物的纯溶液、生物基质样本 以及二者的1∶1混合液,分别处理后进样 分析。如果1∶1混合液样本的响应值与生 物基质样本和纯溶液样本响应值的均值相 比,差异低于一定比例(20%),则证明 基质效应是否存在并不影响目标分析物的 准确定量,该法用于评价相对基质效应。 以25(OH)D3为例,分别对其绝对基质效 应和相对基质效应进行考察,由于25(OH) D3为内源性激素,很难找到不含25(OH) D3的空白基质,可通过向经前处理的血清 样本中添加一定量的内标25(OH)D3[2H3]作为后加标样本,与等量的未经提取 的纯溶液样本获得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 考察方法的绝对基质效应;采用混合实验 的方法,即通过检测血清基质样本、溶液 基质样本、二者质量比1∶1混合物这3种基 质样本中待测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来计 算相对基质效应(表1、2)
基质效应的研究
基质效应的研究
基质效应是指细胞外基质对细胞功能、形态和信号传导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效应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逆转录过程中。
研究发现,细胞基质与胞外基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在这种作用下,细胞会改变其形态和细胞骨架的结构,进而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活性。
此外,基质效应还可以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基质效应的研究不仅需要探究其基本机制,还需要探究不同类型细胞的基质效应的异同。
例如,肿瘤细胞所处的基质环境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基质效应可能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基质效应的研究还涉及到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学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研究者通过设计合适的材料和支架,模拟基质环境,探究外界环境对细胞的影响,并寻找更好的材料和方法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应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
总之,基质效应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生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基质效应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深入的进展。
- 1 -。
《浅谈基质效应》课件
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基质效应的影响因素
样品基质的组成
不同基质中各组分的含量和种类对基质效应 的影响不同。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基质效应的敏感程度和选 择性不同。
目标物与基质的相互作用
目标物与基质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程度会影 响基质效应的大小。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 质效应的大小。
03
基质效应的存在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 检测中需要加以控制和消除。
基质效应的分类
基质增强效应
01
样品中某些物质可以增强目标物的检测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的
灵敏度和准确性。
基质抑制效应
02
样品中某些物质可以抑制目标物的检测信号,从而降低检测的
灵敏度和准确性。
基质无关效应
03
样品中某些物质对目标物的检测信号没有明显影响,这种效应
01
基质效应研究将促进分析化学的发展,提高分析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2
基质效应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复杂问
题,提高分析效率。
03
基质效应研究将推动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拓展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消除技术
研究并开发新型的消除基质效应的技术,如 利用纳米材料、分子印迹技术等。
05
基质效应的未来展望
基质效应在分析化学中的发展趋势
01 基质效应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 的领域将更加广泛。
02 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开发出更加准确、灵敏、可 靠的基质效应检测方法。
03 基质效应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 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临床质谱基质效应做法
临床质谱基质效应做法1.引言1.1 概述临床质谱基质效应是质谱分析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在复杂基质中进行质谱测量时,基质成分会对所测量物质的信号强度产生影响。
这是由于基质的存在可能导致所测量物质的信号被掩盖、降低甚至完全失去。
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质谱基质效应是提高质谱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质谱基质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质的复杂程度、基质中其他成分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在复杂的生物样本中,如血液、尿液和组织等样本中,基质效应往往更加明显。
因为这些样本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蛋白质、代谢产物、药物等,它们可能与所感兴趣的分析物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干扰了分析物的检测。
为了解决质谱基质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样品前处理是一个常用的手段,通过分离、净化和富集目标分析物,降低基质对分析物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使用内标法,即在样品中添加一种被稳定浓度测量的参考物质,以校正分析物的信号偏差。
同时,开发新的质谱仪器和分析方法也是解决质谱基质效应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的认识和应用不仅限于质谱分析领域,还涉及到生物医药、环境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了解和纠正质谱基质效应可以提高药物浓度监测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在环境科学中,质谱基质效应的研究有助于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毒性,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然而,尽管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准确估计基质效应的影响程度、如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如何建立合理的质谱基质效应矫正模型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以推动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研究的发展。
总之,临床质谱基质效应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现象,对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和应用质谱基质效应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质谱分析在临床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价值,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质与基质效应
基质又称基体或介质,是指在分析样品中,除了分析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物质和组分(包括溶剂),称为该分析物的基质。
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
因此,单一纯品的标准液,经过加工处理的商品化的质控品和校准品其基质与临床样本的基质是不同的。
他们与不同试剂使用时所产生的基质效应也不相同,因而临床实验室在使用时必须了解他们的差别,并注意其专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