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中 型 毒轻 症至 状中 。度 脱 水 或 有 轻 度 中 • 轻 型 • 无 脱 水 , 无 中 毒 症 状 。
风寒泄泻 症 脾肾阳虚 泄泻症 湿热泄泻 症
中医 辩证
脾虚泄泻 症 寒湿泄泻 症 伤食泄泻 症
1、风寒泻
辨证论治
证候 大便清稀夹泡沫,色淡, 臭气不甚,肠鸣腹痛,腹 部喜温喜 按,常伴发热, 恶寒,鼻塞流涕,轻咳咽 痒,唇舌色淡,舌苔 薄白, 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化湿和中。
辩证施护
(1)病室应避风,患儿出现腹痛、 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2)兼有恶寒发热者,可艾灸神 阙穴,每次10~15分钟;也可用 暖脐膏加丁香、胡椒粉各0.5g 敷于脐部,或用食盐60g,生姜、 大葱各9g炒热,布包后 熨肚脐,可散寒止痛。
2、湿热泻
辨证论治
证候 泻下急迫,水样或蛋花 汤样,夹有粘液,色黄褐, 味臭秽, 腹痛阵作,肛门 灼红,伴发热,烦躁,口 渴,呕吐,纳差,尿 短赤, 身倦,舌质红,苔黄厚, 脉滑数。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 腹泻Ⅰ号散 腹泻Ⅱ号散 痛吐散 生石膏散 纳脐散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刺足三里、 三阴交 发热加曲池; 呕吐加内关、中脘; 腹胀加天枢; 伤食加刺四缝。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疗法
(2)艾灸疗法:隔姜、隔盐等温灸神阙、中脘、关元、及 足三里等穴。 食滞明显,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 每日1次。或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患儿取仰卧位,点燃灸条,距 离皮肤2—3cm,灸至皮肤红热为 度,时间约为15—20分钟。
28
谢谢
西医的病因
易感因素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差 人工喂养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病毒、 细菌、寄生虫和真菌 引起)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过敏因素
肠道外感染(发热和 病原体毒素作用)
气候因素
中医的病因
内 伤 饮 食
内伤饮食
• 并致不或宜饮小 走宿消不,食儿 大食化洁乳不脾 肠内食,哺知常 而停物过不自不 成,,食当节足 泄清损生,,, 泻浊伤冷饮若运 。不脾瓜食调化 分胃果失护力 ,,或节失弱 ,
病机
为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分类
按病程分: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按病情分:
重 型
增白烦 重 高、躁 度 )体、 脱 。温精 水 不神 或 升萎 有 ,靡 明 白、 显 细嗜 中 胞睡 毒 计、 数面 明色 症 显苍 状 • (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推拿治疗
①风寒泻 ②湿热泻 ③伤食泻 ④寒湿泻
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每日1次。
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 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 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 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
目录
一、腹泻的概述 二、腹泻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腹泻的病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辩证 (一)、辩证论治 (二)、辩证施护 五、我院儿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概述
西医病名定义
腹泻是一组由多 病原、多因素引起 的以大便次数增多 和大便性状改变为 特点的消化道综合 征。
概述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刮痧
中药
推拿按摩
温和灸
药物敷贴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敷贴疗法
该疗法可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 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我院的中药制剂
适用 泄泻早期 恢复期或久泄 呕吐、腹痛 发热 久病、体虚 穴位 神阙 神阙 神阙、中脘 双侧涌泉 神阙 用法 姜汁调敷2~3小时 姜汁加温水调敷2~3小时 姜汁调敷2~4小时 蒜汁加温水调敷2~3小时 藿香正气水调敷,睡前至次晨
25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推拿治疗
3、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 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 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 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4、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 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26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推拿治疗
5、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 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 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 “运内八卦”, 作100300次。 6、揉中脘 推拿方法:中脘穴在剑 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 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中医病名定义
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是由于湿盛与脾胃功 能失调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 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ຫໍສະໝຸດ Baidu样为特征的病症。 古代以大便溏薄、次数稍增者为泄,大便 清稀、量多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 为泄泻。
概述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 多见。
迁反脾不皆失先 延复胃分可宜天 不发虚,导,禀 愈作弱并致或赋 。,引走脾久不 甚起大胃病足 则的肠虚迁, 脾腹而弱延后 病泻成。不天 及,泄水愈调 肾常泻谷,护 , 。
脾 胃 虚 弱
脾胃虚弱
•
感 受 外 邪
感受外邪
• 暴暑寒邪外 泻湿湿均感 可风 热)致、 入 内侵泻寒 迫腹。、 大部冬暑 肠,春、 。夏多湿 骤秋为、 成多风热 ( ( )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 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 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⑤脾虚泻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推拿治疗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 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 经”,100-300次。
2、揉天枢 推拿方法:天枢穴在肚 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 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 次。
辩证施护
(1)宜控制饮食,待各种胃肠道 症状缓解后再进少量流质、半 流质饮食。忌食油腻和不易消 化的食物,可用炒焦米煮稀粥 服食,必要时禁食。 (2)伤于肉类者煎服山楂15g; 伤以面类者煎服炒莱菔子10g, 炒麦芽15g;伤于谷类者煎服鸡 内金、炒神曲、炒谷麦芽各10g。 (3)出现腹胀时,可做腹部按摩, 或艾灸神阙,
27
我院儿科中医特色治疗
中药灌肠法
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 36—37℃之间,药量按1~2ml/kg·次,保留灌肠。 禁忌症: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
刮痧
在患儿胸10、11、12夹脊部位,先擦适量的生姜汁或 麝香风湿油,再以瓷汤匙刮拭,轻重以勿使皮肤破损为 度,每侧一般刮200次左右,至皮肤呈潮红,若呈暗红 色或紫色,疗效更佳。每日1次,连续治疗2或3次。
辩证施护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可用地锦草、马齿苋、 铁苋菜各15g煎水代茶饮。 (3)兼发热、口渴欲饮者, 可予绿茶、白糖、细盐适 量泡水频饮。 (4)臀部及肛周皮肤发红灼 痛者,可用黄柏10g煎水外 洗后,涂上青黛膏或氧化 锌鱼肝油。
3、伤食泻
辨证论治
证候 粪便酸臭如败卵,夹食 物残渣、奶瓣,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痛则欲泻,泻 后痛减,纳呆恶食,嗳气 酸腐或呕吐乳食,夜卧不 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 脉滑实有力。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推三关
5、脾虚泻
辨证论治
证候:大便稀薄,色淡不臭, 夹有不消化的乳食,多于 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 倦乏力消瘦纳呆,舌质淡, 苔薄白,脉弱无力,病程 迁延,时轻时重。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辩证施护
(1)注意腹部保暖。 (2)可用丁香粉0.5g、肉桂1g加 入小膏药中,制成膏剂,贴于 脐部。 (3)可食山药粥或健脾八珍糕等 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 之品。
6、脾肾阳虚泻
辨证论治
证候:久泻不止,粪质清稀, 完谷不化,病程缠绵不愈, 甚或脱肛,面色白,精神 萎靡,肢冷畏寒,纳呆, 消瘦,睡卧露睛,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辩证施护
(1)饮食宜热而软,少量 多餐。 (2)采用三字经流派推拿 法,揉二马、揉外劳宫、 清补脾、平肝等。手法频 率约150-200次/分,每 日操作1次。 (3)取足三里、中脘、神 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 每日1~2次。
4、寒湿泻
辨证论治
症候:大便稀薄如冰,淡黄 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 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 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 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 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辩证施护
(1)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2)中药宜热服。 (3)推拿疗法:补大肠,补脾经, 推三关,揉外劳宫,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