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何叹“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历史趣谈:只当了88天皇帝袁世凯 是因为没听段祺瑞的预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只当了88天皇帝袁世凯是因为没听段祺瑞的预
言
导语:段祺瑞没有想到,在袁世凯亲口对帝制加以否认的情况下,社会上的帝制活动竟然又加紧了,并且逐渐由暗中转向公开。
不得已,他只好再次求见袁
段祺瑞没有想到,在袁世凯亲口对帝制加以否认的情况下,社会上的帝制活动竟然又加紧了,并且逐渐由暗中转向公开。
不得已,他只好再次求见袁世凯。
袁世凯嘴上还是不承认自己要复辟帝制,不过其态度神情已明显不如以往那样坚决。
在是否要坚持共和这一问题上,袁、段有着根本不同的态度。
段祺瑞虽然一生崇尚强权和铁腕,也配合着袁世凯跟国会唱过反调,但作为“一造共和”的主要参与者,他不可能出尔反尔,转而否定自己的历史。
与此同时,站在现实政治需要和袁世凯的角度,他也深知此举有多么危险——
就世界政治趋势而言,各国大多由君主制改为共和制,鲜少由共和制退回君主制的成功例子。
特别是辛亥革命后,皇室尊荣扫地以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若再行帝制,必将引起人心浮动,有百弊而无一利。
再者,共和乃民国建国之基础,基础变更非同小可。
换句话说,你可以从内心不认同共和,也可以搞事实上的独裁和“终身总统”,但绝不能干脆取消共和。
共和不取消,做什么都是搞政治,一取消就意味着叛国,国人可共讨之。
提到国人共讨之,当时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南方革命党人。
在国体问题上,革命党人历来寸步不让,虽然他们在“二次革命”中落败,但力量
生活常识分享。
读近代史之北洋军阀时期
读近代史之北洋军阀时期随着老师对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的讲解和视频里震撼人心的混战和纷争,我不由对这一段乱世产生了兴趣,而在查阅了各种资料之后,北洋军阀这个曾经被我统一为卖国贼代名词的群体却逐渐变成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乱世出英雄,不论这些人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不可否认,他们在那样一个时代,站在了舞台中央,都非等闲之辈,而段祺瑞则是其中最让我觉得颠覆的一个。
段祺瑞是鲁迅笔下《纪念刘和珍君》中事件的幕后凶手,是被中国革命史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北洋军阀头子,军阀者,应该是厚颜无耻心狠手毒之辈。
而在历史书外,我看到了“三造共和”“六不八勿”的段祺瑞。
段祺瑞是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
皖系军阀首领。
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
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之美誉。
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在人格方面,段祺瑞对得起其所属政治派系及其家庭,外界攻击段氏,鲜见涉及其私德者。
个人认为,段祺瑞在最初对政治未必最有兴趣,之所以在民初一再出头,应该是与其身边众位属僚有关。
以一人之力,能凝聚人心若此,显然非寻常之辈,应算是相当有人格魅力。
在1924年3月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的民意测验中,大学生们选出的“国内大人物”中,段祺瑞得票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与当时青年人的偶像胡适并驾齐驱,令吴佩孚、黎元洪、冯国璋、张作霖等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些也从侧面证实,他应该为人甚善,乐于交际,基本上能够以诚待人。
他一生清正耿介,,一不贪财,二不好色,感觉是“爱权不爱财”的一个人。
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笃信民主共和价值,且身体力行实践之。
三一八案,他有没有下令开枪镇压请愿,众说纷纭,但当知道打死学生后,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信奉佛法,以示忏悔,及至病危,仍坚持守诺,让我尤为敬佩。
民国大忽悠坑了日本1.45亿把甲午战争赔款骗回来一半
民国大忽悠,坑了日本1.45亿,把甲午战争赔款骗回来一半1926年4月12日,鲁迅发表《记念刘和珍君》,矛头直指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
八十多年后,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许多人把“段祺瑞”盖戳为残暴军阀。
而1924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大学生进行国内大人物票选活动。
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位居第一位,新文化革命领袖陈独秀位居第二,大教育家蔡元培居第三位,而并列第四位的是:大文学家胡适和大军阀段祺瑞。
在民国,段祺瑞以一已之力多次救国家于水火,三造共和,居功至伟。
他是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偶像,连大学问家梁启超也这样评价段先生:“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
”今日看来,旧军阀中不乏正人君子,大学讲坛亦有衣冠禽兽。
01 北洋武备学堂021890年冬天,段祺瑞学成归来。
李鸿章调他到威海随营武备学堂任教官,一任就5年。
后随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任炮兵营统带。
到1895年,段祺瑞官任中国第一支野战炮兵部队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气势如摧枯拉朽,而末代皇帝溥仪拒不退位。
谁敢第一个站出来劝走皇帝,就有可能名垂青史,但多走一步,也有可能粉身碎骨。
北洋军阀黎元洪,冯国璋一干将领全在观望,就连袁世凯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千钧一发,46岁的段祺瑞挺身而出:“没人上,还是我来吧!”段祺瑞联合北方诸军统兵大员42人,代表40万将士,给清廷发千余言的电报。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
坊间传:“段大帅歪歪嘴,发发电报,就把大清给推翻了。
”载舟覆舟,只在一瞬。
轰隆隆推倒几千年政体,走稳一步,既是英雄,走错一步,便临万丈深渊。
敢力挽狂澜,一造共和,举国上下,如此气魄,除段祺瑞之外,恐无二人。
03袁世凯(左)和段祺瑞(右)04 袁世凯去世后,国又乱成一片。
大雪落在中国,大雪不止,前途苍茫。
北洋16年内,走马换了20多任总理,最长不过一年多,最短的只有6天。
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一心想要集权,免了段祺瑞总理一职。
颇具争议的_北洋之虎_段祺瑞
4
特别话题
WENSHITIANDI
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同时也是最大的陆 军军事学校— ——北洋武备学堂。同年,段祺瑞 考入该校成为炮兵科的第一批学员。学习期 间,由于段祺瑞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加之其祖 父、叔父皆为淮军将领,便深得同样是安徽合 肥人李鸿章的赏识。1887 年 11 月,段祺瑞以 “最优等”的成绩毕业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 台。1889 年,清政府准备选派 5 个军事人才到 德国深造,名单由李鸿章把关。当时送交到李 鸿章手里的名单中有 3 个山东人、2 个安徽 人,李鸿章划掉一个山东人,将段祺瑞的名字 补上,将其名列于五人之首。同年春,五人以官 费入柏林军校学习炮兵一年。实习期完,除段 祺瑞一人外,其余四人被安排先回国。在李鸿 章的特殊关照下段祺瑞被送到当时世界第一 流的兵工厂— ——德国克虏伯炮厂继续学习半 年。1890 年秋,段祺瑞学成回国,担任北洋军 械局委员一职。1891 年调到威海随营武备学 堂任算学和炮学教官。
WENSHITIANDI 特别话题
颇具争议的
“北洋之虎”段祺瑞
□翁泽红
从 1912 年 2 月 12 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 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 月就任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 1928 年张学良“东 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 虎”段其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 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戎相见”之由否定了段祺瑞的 意见。此后段仍不罢休地继续 发表对日主战言论。袁世凯怕 养虎为患,为加快复辟帝制步 伐,极力排斥段祺瑞。1915 年 5 月末段祺瑞被迫称病退居北京 西山,8 月正式辞职。同月,袁 世凯将复辟提上议事日程。14 日,全国上下拉开了“要求实行 帝制,请袁世凯登基”劝进的序 幕。面对这一猖獗活动,北洋军 阀元老中唯段祺瑞发表了非凡 而卓有见识之言论:“项城帝制 自为的迹象,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出采取共 和之电,如果又拥项城登基,将何以面对国 人?恐怕二十四史中,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吧! 所以论公,我即使死也不会参与;论私,我从 此只有退休,决不多言”。12 月 12 日,袁世凯 正式称帝,改 1916 年为洪宪元年,改中华民 国为中华帝国,并对文武百官进行封赏大赐 爵位。在册封的 200 多人名单中,段祺瑞这位 北洋元勋被除名。12 月 25 日,随着孙中山、 蔡锷领导的护国运动迅速兴起。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
总统黎元洪的誓言
总统黎元洪的誓言作者:庄秋水来源:《读书文摘》2015年第03期在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中,黎元洪的两任总统皆在失败中结束,但仍然不失为他个人的闪耀时刻。
但对于民国,则是悲剧性的,黩武主义逐渐开始取代宪政,而国家也开始走向分裂。
1916年6月6日,正是端阳佳节。
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民国元首出现了短暂的真空。
接着北京东厂胡同副总统黎宅上演了一出好戏。
一向远而敬之的总理段祺瑞,在总统府秘书长兼教育总长张国淦的陪同下,上门拜访。
丁中江在《北洋军阀史话》里对这关键时刻做了一番活灵活现的描述。
据说一路上段总理表情凝重,一言不发,让张国淦如坠五里雾中,摸不清总理的意图。
到了东厂胡同黎宅,张抢先进入内院向黎报告:“总理来了。
”接着又仓皇又喘着气说:“总统过去了。
”接着主人坐在长方形楠木桌子的主位上,段、张分坐两边。
段祺瑞忽然起立,向黎元洪三鞠躬,黎亦欠身答礼。
礼毕,二人仍归原座。
段不开口,黎也不出声,张更不敢讲话了。
段临走时向张交待说:“副总统方面的事,请你招呼!”张这才抢着问:“国务院方面的事呢?”段答:“有我。
”一面说一面上了汽车,车子就开动了。
丁中江认为,之所以演出这幕哑剧,是因段祺瑞发自内心看不起黎,毕竟清末他的官爵便比黎元洪高许多。
如今袁世凯一死,却要奉黎元洪为老大,内心里自然不情愿。
只是护国军以拥黎为旗帜,北洋一系内又各怀鬼胎,段祺瑞也只好暂奉黎元洪为总统了。
次日上午10时,黎元洪便在东厂胡同就职。
他的总统就职典礼,可谓极为简略。
只有黎府门前悬挂着两面五色旗,东厂胡同的两端停有十数辆汽车马车外,才显示出本宅有大事发生。
典礼仪式即将举行的客厅内,也只是临时悬挂了几面旗帜;厅北面放了一具屏风,庭中站了一队军乐队。
没有前来祝贺的外国使节和各界精英。
唯有段祺瑞及内阁阁员见证了这一时刻。
10时10分,黎元洪穿着军服在数名幕僚和军官的簇拥下,来到厅中站在屏风前,向排列侍立的阁员鞠躬。
各部长也向黎鞠躬三次。
接着,黎元洪发表了就职宣言:“现在时局艰难,补救之方,以遵守法律为主。
史说段其瑞
史说段其瑞01 三句话推倒了清家皇上?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联合四十六名北洋将领,由他亲自领衔,向北京发出了主张共和,奏请清帝逊位的通电。
电文系徐树铮手笔,洋洋近千言,其主旨是撇开已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让清廷将政权直接移交给袁世凯。
段祺瑞的逼宫电洋洋洒洒,到段府家人嘴里,就被归纳成了言简意赅的三句话:兵力单薄,粮草缺乏,清家皇上你快退位吧!段祺瑞的“三句话”一出,犹如给清廷下了一道催命符。
京城亲贵们人人为之震恐,就连良弼也发出哀叹:“现在除共和外无别路。
”就在清廷收到逼宫通电的当天,革命党人对良弼发起刺杀行动并取得成功,这位反对共和最卖力的亲贵被炸弹炸成重伤,两天后毙命。
至此,亲贵们不但是怕,而且是要逃了,他们纷纷前往天津、青岛、大连等地避难,不能走的只能拉下脸来央求袁世凯派兵保护。
在这种内外夹攻的情势下,隆裕太后接连召开两次御前会议,并且在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决定让清帝逊位。
消息传到冯府,冯国璋颇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慨,他用感叹的口吻对随员们说:“唉!皇族甘愿退让,我们今儿还给谁打?这样一来,大清国的江山就算完啦!”虽然隆裕太后已做了逊位的决定,但在包括恭亲王溥伟在内的几个近支王公的坚持下,清室还想尽量拖延时日,以待变化。
在段祺瑞的逼宫通电发出一个星期后,清帝退位的诏书仍未正式下发。
为免夜长梦多,段祺瑞下决心采用靳云鹏的第三策,即使用武力,胁迫内廷宣布共和。
1912年2月5日,他联合第一军八名协统以上的将领发出代奏电,指出共和国体已成时代潮流所向,可是现在却因为“二三王公迭次阻挠”而无法顺利实施,结果导致了“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的局面。
电报发出之后,段祺瑞真的将自己的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保定,做出了要率兵入京的姿态。
2月6日,袁世凯召集王公大臣,把代奏电交给他们传阅。
看完这份明对“二三王公”,实对清室的兵谏式通电,人人都相顾失色,噤不敢言。
只有恭亲王溥伟愤然骂道:“本爵因朝廷愿让政权,已署名认可,何竟指为败类?祺瑞此电,逼迫太甚!”虽然他这话听上去还算有点勇气,实际也是色厉内荏,已无半点招架之功。
段祺瑞
段祺瑞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市肥西县金桥乡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年幼时期1869年初,其父段从文为避刘姓土豪报复(土豪刘楠、刘枢横行乡里,段佩仗义诛杀,遂结下仇怨),举家搬迁到寿州炎刘庙。
1870年,其父段佩回乡探亲,决定迁至合肥城西桥大陶岗(今肥西县三十岗乡陶岗村)农村定居,购置了百余亩田地。
1872年,祖父段佩时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段祺瑞随到江苏宿迁兵营里,到附近私塾读书。
1879年4月22日(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二日),祖父段佩(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去世,段祺瑞哭护灵柩归葬合肥城西乡大陶岗,从此家道中落,到侯大卫村续读了一年私塾后辍学。
青年时期1881年,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徒步数十天二千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哨书。
1882年10月1日,父亲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段祺瑞请假奔丧未获准,只得致函合肥知县,请求缉凶,不久案破,凶犯被正法。
1883年5月10日母亲范氏因悲伤过度去世,抛下大妹启英十二岁,二弟启辅十岁,小弟启勋九岁,段祺瑞返乡治丧后回军营。
1885年6月,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
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
1886年,段祺瑞与宿迁举人吴懋伟之女吴氏在合肥结婚。
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
学习 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
1889年春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年炮兵,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1890年秋,段祺瑞学成回国,派任北洋军械局委员。
段祺瑞身后多凄凉
段祺瑞身后多凄凉?以"三造共和”在北洋时代留下大名的段祺瑞,曾三度下野,退居天津。
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段祺瑞离京退居天津,并通电表示拒不承认黎元洪命令,此后他在位于意大利租界二马路20号的寓所内,蛰伏了两个月。
1917年年7月14日,段祺瑞先怂恿张勋进京复辟,驱逐黎元洪,再反戈一击终结张勋复辟的闹剧,此一出风云大戏唱罢,“北洋之虎”不仅赢得了再造共和的美名,而且实现了重返京城权力之巅的春秋大梦。
然而,段祺瑞执掌的北洋皖系却有些外强中干,在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中,直系曹锟、吴佩孚只用了五天时间,便彻底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北洋之虎”。
虎落平阳下,段祺瑞只得再次退居天津,并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不问政事,只信佛、吃素、下围棋。
但二度退居天津时的段祺瑞并没有真正地将风云放下,所以当奉系张作霖联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将直系曹锟、吴佩孚击败后,他又“审时度势”地接受了张作霖、冯玉祥的推举,返京出任了北洋时代独此一例的“临时执政”。
只是,这“临时执政”终究是傀儡,迎来的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虚假辉煌。
1926年,因为在京城制造了“三一八”惨案,61岁的段祺瑞带着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惨淡下台,并从此告别了他纵横几十年的北洋大舞台。
第三次退居天津后,段祺瑞每天专心吃斋念佛,下午下围棋,晚上打麻将,再无半点风云野心。
然而,在段祺瑞终得悠闲晚年的同时,他的境遇却很是寒酸。
据说,1926年6月黎元洪曾将段祺瑞告上法庭,原因竟是段祺瑞无力偿还7万大洋的欠款。
经济拮据下,为了节省开支,那一时期,段祺瑞改掉了从不管家的习惯,每月亲自过问家中的账目。
由他亲自管理家中开支,那座由旧部提供的公馆规模缩小了,厨房里的伙夫也少了,当差打杂加上看门的,一共不过十来个人。
原先太太小姐们每人屋里的三个四老妈子也被压缩成了一两个,除了继室,其他的姨太太也都一个个遣散了。
段祺瑞
段祺瑞段祺瑞段祺瑞,字芝泉,原名啟端,安徽合肥人也。
祖佩,素與劉銘傳善。
歷任淮軍銘部團練、統領。
祺瑞少隨祖仕,以聰敏見知,頗異之。
及祖卒,徒行二月,輾轉投於族叔從德,留作軍幕,專掌司書。
北洋重將弱冠,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習炮科。
居學堂日,攻讀苦勤,學業冠諸生,官費咨送遊學於德國。
光緒十六年,歸國,任軍械局隨營教習官。
自甲午海戰始,附軍戍威海。
袁世凱練兵小站,擢陸軍炮隊統帶,武衛右軍各學堂總辦。
凡號令行下,處事值機,世凱所倚重之,由是顯名。
與馮國璋、王仕珍並稱「北洋三傑」。
宣統三年八月,辛亥首義,革命黨軍置軍政府。
既下武昌,復取漢陽,據漢口,清廷惶。
九月,乃起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節制長江水陸各軍。
祺瑞亦超遷之,詔令署江北提督、總統第二軍。
協國璋部戰於灄口,水陸夾擊,連陷漢口、漢陽,指日下武昌。
捷傳數日,世凱懷異心,遽令停攻,藉此拜總理內閣大臣,祺瑞代攝湖廣總督。
民國既立,改西曆。
元月,祺瑞奏曰:「側聞共和思想,近來將領頗有勃勃不可遏之勢。
」二十五日,連署四十六將,致內閣代奏電曰:「渙汗大號,請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清廷震怖,隆裕太后方擬詔旨,秘不發,意仍拖委。
復急電曰:「共和國體,原以致君於堯舜,拯民於水火,仍因二三王公,疊次阻撓,以至恩旨不頒,萬民受困。
現在全局威脅,四面楚歌……事於今日,乃並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富尊榮之典,四萬萬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見許。
祖宗有知,能不恫乎。
蓋國體一日不抉,則百姓之兵燹凍餒死於非命者日何啻數萬。
瑞等不忍宇內有此敗類也,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
謹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
祖宗神明實式鑑之。
揮淚登車,昧死上達。
」遂移師保定,作兵諫狀,果驗。
二月十二,帝遜位,詔授袁世凱等五人定議國體,祺瑞亦在名列。
鼎革初,按循約法,孫文辭臨時大總統,世凱代之。
以祺瑞共和首功,拜內閣陸軍總長,歷七任。
中華民國二年,間權國務總理,後署理湖北都督、兼領河南都督,權傾朝閣。
1926:段祺瑞的悔与罪
2 1 . 0 ◆ 下 ◆ 镯 导 文 苯 01 1 91
节 。 和珍 惨 死前 6天 , 玉祥 的 国民军 与张 作霖 的奉 军 交战 正 刘 冯 酣 。本 应保 持 中立 的 日军 ,竟 然 派军 舰 护卫 奉 军进 入 天津 大 沽 口 , 向 国民军 开炮 。 不 可遏 的 国 民军 毅然 开炮 还 击 。 并 怒 孰料 , 日
本 国以 国民军 破坏 《 辛丑 条 约》 为借 口, 联合 英 美法 等八 国公使 , 向段祺 瑞 执政 府发 出最后 通牒 ,要求 执政 府 拆 除大 沽 口国防设
为 表 明 自己的忏 悔 。长 跪之 后再 度 站起 的段祺 瑞誓 言 终
生吃 素 。 生命 的最 后几 年 , 家人 多 次劝 说体 弱多 病 的段祺 瑞 吃点 荤, 改善 营养 , 回答 说 :人 可死 , 他 “ 荤不 可开 。” 今 天 , 望还 原历 史 真相 的人 们 说起 段祺 瑞 , 渴 不免 会说 起 段 祺瑞 在 “ 三一 八 ” 案 后 终 生素 食 的举措 , 惨 以及 长 跪 不起 的那 个 动作 , 以此 说 明段 祺瑞 并 非 十恶不 赦 的坏 蛋 。 以一 生 的长度 看段 祺 瑞 ,他 当然 不是 十 恶不 赦 的坏 蛋 。但 是 , 在“ 他 三一 八 ” 案 中的 罪责 , 不 能 以功 相抵 的。我们 不 能 惨 是 因为他 的长跪 不起 , 不能 因 为他 的终 生 素食 , 而豁 免他 对 刘 和珍 们 的罪责 。 作 为一 个有 着 “ 三造 共 和 ” 美誉 的临 时执 政 , 应该 知道 , 他 早
因为 国务 总理 辞 职而 烟消 云散 ,不 能 因 为卫 队首 犯依 法 受惩 而
一
了百 了 , 也不 能 因为诚 心忏 悔而 一跪 了之 。
“三无总理”段祺瑞
“三无总理”段祺瑞作者:金满楼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12期若说段祺瑞是“军阀”,其实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军阀”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己直辖的军队;二是有一手控制的地盘,缺一不可。
以此标准,被称为“三造共和、五任总理”的段祺瑞非但不是军阀,简直就是“三无总理”:一没钱、二没地盘、三没枪杆子——其何德何能,敢称军阀?读者或许要问,段祺瑞这也没,那也没,他又如何能做上总理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多年积累的赫赫声名。
段祺瑞出身于职业军人家庭,其声名得来并不容易,早年他是天津武备学堂首批炮科学员,并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后被派到德国柏林军事学校留学。
在其他同伴学成回国后,李鸿章又令他前往克虏伯兵工厂实习,以熟悉世界最先进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形同深造。
袁世凯小站练兵后,段祺瑞被委为炮队统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炮兵部队,段也可称为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
清末时期,随着袁世凯的不断升迁,段祺瑞也跟着水涨船高,他陆续做过保定军官学堂等军校总办及北洋各镇统制之职,由此门生故吏遍天下,关系盘根错节,隐然自成一派。
辛亥年间,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领衔发出“共和通电”,此“一造共和”;清朝覆灭后,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隐居西山,袁世凯死前却又将国事托付于他,此“二造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击败辫子军,此“三造共和”。
袁世凯死后,手握重兵的各省督军大半为段祺瑞曾经的同袍或门生故吏,在旧道德和实际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军阀纷纷唯段大哥或段老师马首是瞻,这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话虽如此,这位“三造共和”的元勋,给人的印象却是很不好打交道。
老段平时一贯板着脸,不苟言笑,就算家人也不敢轻易接近他。
和袁世凯一样,段祺瑞在生活上很刻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不变。
他当总理时,一向家中吃早饭,随后上书房看公事,完了上衙门,中午回来吃饭;中饭后,内客厅睡午觉,然后有客会客,无客与棋手们下围棋或打牌(麻将)。
段祺瑞
民国往事:段祺瑞一跪一斋留英名尽管1920年代的中国政府遭受了国内各个利益集团的妖魔化,甚至连其名字也被说成北洋政府。
然而,北洋政府几乎是近百年中国史上最好的政府,这个事实却逐步清晰了。
北洋政府执政时期,中国宪治轮廓渐成,民众享有言论自由,文字狱几无所闻,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将其称为“北洋政府”的人,是想让人联想到“北洋军阀”,继而“军阀混战”,继而“民不聊生”。
其实,中国近100年来,何时停止过混战,屁民何时聊过生?好到何种程度,与坏到何种程度成比例。
我们来挑选北洋政府最不光彩的一件事情,说一说3·18惨案。
近100年来,有许多惨案。
其中,对中国民众、对中国知识分子心灵造成巨大创伤的,大概是这3个:1926年的3·18,1947年发生于台湾的2·28,另一个忘了。
3月18日,一个黑暗的日子。
当时的中国政府,杀死了47名示威者,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如果他看到后来统治者的罪行,就不会用“最”这个字了,或者加个“截止当时”的时间定语)当时环境很复杂:国民党在南方捣乱,外国驻军,苏联从中挑唆(这个该死的政权多次挑唆中国内战),当时的政府缺乏执政能力,种种因素酿成了惨案。
太复杂,本文不谈前期过程了。
3·18惨案是当时中国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当时社会各界对惨案做出了强烈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的中国政府有诸多可取之处。
尤其是政府总理段祺瑞,不管他在其他地方有多少对错,至少在3·18事件上,段祺瑞留下了千古英名。
杀人固然是罪恶,但杀人之后表示忏悔,并允许被统治者批判,总比杀完人还禁言要好。
愿类似惨案永不再发生,愿中华早日和谐。
1,媒体奋起谴责中国政府当时,诸多媒体加入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地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发生后的12天内,就连续发表了113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103篇。
三一八惨案 (1)
影响
我个人认为没太大意义,应为当时的中国人都已麻木。而 且流血运动有很多,而且人们当时已经认识到北洋政府的 真实面孔,意义不大。
段祺瑞长跪不起 终身食素
“三· 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 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 “暴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是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学人 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 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均有文字见诸报端;梁启超 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刘半农与赵元任再一次词 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鲁迅则有《纪念刘和珍君》等文,尤为悲天 悯人……民意不可违。为此,傅国涌先生称:“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即使和俄 罗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也并不逊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 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长城,是 ‘真的猛士’。” 段祺瑞和他的北洋军阀政府一起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但是当日段 祺瑞其实并不知道其卫兵向学生开枪,更未下令向学生开枪,“三· 一八”惨 案发生后,段祺瑞马上赶到现场,在死者面前长跪不起,并从此终身吃斋, 至死未改是真的。因为这个惨案,1926年4月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 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据《“三· 一八”惨案资料汇编》中的描述,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祺瑞顿 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当时的国会立刻通过了屠杀学生的“首犯应听候 国民处分”的决议,还有国务院的“阁员总辞职”及段祺瑞颁布的对死难家属的“抚 恤令”。而对各个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 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道,段祺瑞执政府也没敢加以阻拦。 段祺瑞虽为武将出身,是个军阀,却是个有文化的军阀。其人格形象颇佳,是著 名的“六不总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这与他的出身有很大 的关系,段祺瑞的祖父是淮军的将领,等到段祺瑞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没落。18岁 那年,父亲在看望从军的段祺瑞的路上,被人杀害,不久,母亲也因悲痛去世。留下 段祺瑞和三个弟妹,兄妹几个人的生活一直很窘迫。即使当上了总理,段祺瑞个人生 活也相当简朴,总是一件长衫,一顶瓜皮帽了事。家里常周转不灵,需要借钱花。如 果有人给他送礼,他只会挑选一两样不值钱的留下,其余一概璧还。据说有一次冯玉 祥送给他一个大南瓜,他不好意思留一半再给人家还一半,于是就收下了。 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看来都是绝无仅有的,于是有 人称段祺瑞为“醉心权术的清官”。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我东三 省,继而又企图控制华北地区,谋划组织华北傀儡政权。曾经亲日的段祺瑞成为日本 拉拢的对象,日本许之高官厚禄,但段祺瑞不为所动。后应蒋介石邀请,于1933年1 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沪,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岁月。到1936年,段祺瑞的身体 已经相当虚弱,病痛不断,医生建议他吃点肉以增强体质,他以“人可死,荤绝不能 开”回答,仍然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段祺瑞
执政纪念银币
家庭
段祺瑞为安徽省六安县太平集(今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
村)人。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生于六安 县太平集迤北三里祖居,祖父段佩(字韫山)早年曾与刘铭传 贩过私盐、办过团练,镇压捻军有功,官淮军统领,领兵在外, 父段从文在家务农,以租地耕种为生,母亲范氏。 1869年初,段从文为避刘姓土豪报复(土豪刘楠、刘枢 横行乡里,段佩仗义诛杀,遂结下仇怨),举家搬迁到寿州炎 刘庙。1870年,段佩回乡探亲,决定迁至合肥城西桥大陶岗 (今肥西县三十岗乡陶岗村)农村定居,购置了百余亩田地。 1872年,祖父段佩时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段祺瑞随到 江苏宿迁兵营里,到附近私塾读书。1879年4月22日(光绪五 年闰三月初二日),祖父段佩(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 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去世,段祺瑞哭护灵柩归 葬合肥城西乡大陶岗,从此家道中落,到侯大卫村续读了一年 私塾后辍学。
江北提督
1907年9月,清政府调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 尚书,削去兵权,10月16日段祺瑞被授镶黄旗汉军
副都统,专意督办陆军各学堂。1908年10月17日, 段祺瑞任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主试大臣。11月慈禧 和光绪先后病死,摄政王载沣欲杀袁世凯,段祺瑞 制造假的兵变,致使载沣不敢动手。1909年1月2日,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被“着即开缺,回籍 养疴”,袁世凯临走前将北京私宅赠与段祺瑞,段 祺瑞仍留军中,常赴河南彰德与袁世凯密议。12月 29日又任陆军第六镇统制。1910年5月25日,清廷 以段祺瑞督办北洋陆军学务有功,赏头品顶戴。12 月18日加侍郎衔,外放任江北提督,驻江苏清江浦, 负责本地治安。
练兵
1904年6月,“武卫右军”改为“北洋陆军”,段 祺瑞任第三镇统制官,辖第五协(统领雷震春)、
民国轶闻 “亲日军阀”段祺瑞晚年拒日本拉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轶闻“亲日军阀”段祺瑞晚年拒日本拉拢导语:段氏一生功过可任人评说,但其晚年拒不附日,仅这一点,便可青史留名。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中,将段祺瑞定性为亲日军阀。
但是就是这位亲日段氏一生功过可任人评说,但其晚年拒不附日,仅这一点,便可青史留名。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中,将段祺瑞定性为亲日军阀。
但是就是这位亲日军阀,却在晚年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坚决不当汉奸,支持蒋介石政府抗日。
在抗日大潮中,段祺瑞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
在袁世凯死去后,作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权倾天下的人物。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反对的就是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
但是1920年的直皖战争,却成为段祺瑞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段祺瑞的皖军不敌直系军队,不过五日即土崩瓦解。
段祺瑞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通电下野,寓居天津。
寓居天津之后,段祺瑞在家里辟了一间佛堂,每天焚香诵经,煞有其事。
段祺瑞吃斋念佛,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目的在等待政局发生变化。
1924年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与张作霖联合打败了吴佩孚,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但是时局已今非昔比,在北京任临时执政的一年半时间里,段祺瑞寄人篱下,不得不仰承张作霖和冯玉祥的鼻息。
1926年4月执政府垮台后,段祺瑞在张学良所派军队护送下,从北京抵达天津日租界,重新过寓公生活。
段祺瑞除了每天静坐念经,看书会客,饭后午睡之外,便是与棋友切磋棋艺。
段祺瑞爱好下围棋,且棋艺较高。
得势时,专门养了一批棋手陪他下棋,其中不乏棋坛高手。
这些人每天必到,伺候段下棋,段对他们也以礼相待。
后来成为围棋大师的吴清源,当时年纪不大,生活常识分享。
段祺瑞的“八勿”遗言
精心整理段祺瑞的“八勿”遗言段祺瑞的“八勿”遗言有个小棋手叫吴清源,任段府的棋手时年纪还小,最受段祺瑞的喜爱。
他在和老段下棋的时候毫不客气,两人经常下个旗鼓相当。
但随着吴清源水平的不断提高,段祺瑞和他对弈往往输多赢少,后来也就不再和他下了,但每个月段祺瑞仍然按时给吴清源发工资。
吴清源后来去了日本,因为有段祺瑞的资助,才能度过在日本的最艰难时期,日后成为日本围棋界的一流高手。
段祺瑞一生没有房产,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
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着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凯以送套房子给他养女的名义,给了段家一栋房子。
这栋房产的原房主是与袁世凯打牌输了40万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给袁世凯的,可没给房契。
等老袁一死,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来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
段祺瑞见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话没说,带着一家人搬了出去,这栋房子只住了两年。
后来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居,一生没有置产。
最可称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气节,不与日寇合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想请他出面组织华北政府,并承诺日本将会全力支持。
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段祺瑞始终以严词拒绝,誓不与日寇同流合污。
尽管罪魁祸首不是他,但他必须承担领导失职的责任。
段祺瑞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亲笔遗嘱,内讲“八勿”,阐述国家复兴之道,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败得血本无归!面对民主政治大门口的一堆又一堆的历史废墟,段祺瑞无能为力。
而正是这一堆堆废墟,堵在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当口,致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异常迟缓。
生不逢时,段祺瑞只能无奈发出千回百转把栏杆拍遍的英雄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祺瑞何叹“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杨开亮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
当时的国会立刻通过“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国务院内阁总辞职,段琪瑞颁布了对死难者家属的“抚恤令”,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段祺瑞执政府和国会在事件的处理上及时而到位,段祺瑞本人的态度也算诚恳而坚定,但终究覆水难收。
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无论性质如何,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开了枪,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界限荡然无存。
诚如周作人所言:屠杀学生和平民的政府,其“同情、信用与期望之损失是无可估量,也无法挽救的”。
无论是谁下令开的枪,政府的都难辞其咎,作为负责北京城防的军方最高长官鹿钟麟罪责难逃,作为执政官的段祺瑞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并要为此付出良心和道义的代价,“元凶”“刽子手”的骂名将如影随形直到坟墓。
自作自受,由它去吧。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试者换个角度谈谈段祺瑞,尽管这样做要冒一定的道义风险,但我还是愿意从人性的层面解剖一个元凶,从中排列出几个值得称道的基因,供大家研究。
面对死者,长跪不起,感慨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是段琪瑞心灵深处人性之善的瞬间回归,也是段祺瑞有别于历史上同类屠夫的明智之举。
我之所以这样柔和的笔调挖掘段祺瑞内心深处的人性之善,是出于比较鉴别之后的一种理性陈述。
我在想,假如有两个屠夫,一个人杀人后,突然良心发现,追悔自己的蠢动,翻然悔悟,放下屠刀,痛哭流涕跪倒在死者的身旁真心忏悔;还有一个人杀人后,不仅没有任何悔意,而且还举起滴血的屠刀仰天大笑,对他的同伙说:“对软弱不必仁慈,对死亡不必怜悯,对屠杀不必有眼泪。
”然后呼朋引类,举杯痛饮,弹冠相庆。
哪一个更可恨?所以,两相比较,我宁愿宽恕前者,诅咒后者,基于这个简单而无奈的的理由,我宁愿树立一个有人性的屠夫给没有人性的屠夫作一个榜样,规劝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因此,即使段祺瑞是个魔鬼,我也愿意在阎罗面前给他说几句好话。
我说的三句好话是:一世英名是其实,毁于一旦是其悔,皈依佛门是其真。
先说一世英名是其实。
段祺瑞在武昌起义后,作为清王朝主力部队的统帅,机智拒绝执行王朝的镇压命令,并以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兵谏相威胁,力促清廷接受孙中山的共和制,之后又坚决反对帝制复辟,人称有三造共和之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为了对付武昌首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清廷急调北洋军主力前往镇压。
这时段祺瑞也被从江北提督任上调出,担任北洋军第二军总统,又署湖广总督,兼领北洋第一军,与湖北军政府对峙,段祺瑞按兵不动,为起义军提供了难得的壮大机会,助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段祺瑞屡次向朝廷进言,陈述共和思想,并联名北洋集团46名高级将领,发出致内阁代奏电,要求
清廷“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并提出“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但不为清廷接受。
同年2月,段祺瑞准备以清君侧为名实行兵谏,联合第一军8名协统以上的高级将领发出代奏电,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
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如若不然将“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同时,为了强势压服清政府,段祺瑞将其司令部由湖北孝感回迁至距京畿一步之遥的保定,对清廷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兵谏对清廷退位、推进共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名义颁退位诏,帝国王朝终于正式宣告覆亡。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被袁世凯委以陆军总长,成为民国初年最耀眼的主将。
一个庞然帝国,短短四个月零两天就灰飞烟灭,教训极为深刻。
当共和理想已经深入人心,而执政者却拒绝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时候,一个蝴蝶效应就可以让一座帝国大厦轰然坍塌。
从段祺瑞对武昌起义和大清帝国的态度上可以证明,当民主与独裁、共和与暴政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进步理想、人心所向、公理正义成为最终抛弃王朝走向共和的决定力量。
载舟覆舟,只在一瞬。
所以,无论是公车上书还是下跪上书,都是社会良知传递给执政者医治病态社会的强力速效救心丸,宁可备而不用,也不可武力相拒。
如果执政者情不能感、理不可喻,那只有一个结果,康有为跑了,孙中山来了。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此言不虚,吾当铭记。
以上闲话,回到正题,说说段祺瑞反对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定称帝,段祺瑞身为袁的老部下,采取了不合作和暗中抵制的态度,并暗中倒袁,袁世凯在举国反对、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形势下,皇袍加身83天就取消了帝制。
在这场反对复辟帝制的斗争中,段祺瑞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原第一副总统黎元洪依法继任大总统。
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掌握军政大权。
由于《临时约法》的缺陷,黎、段之间的“府院之争”剑拔弩张,黎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
安徽督军张勋以进京“调停”为名。
率其“辫子军”入京,解散国会,并将黎元洪赶出总统府,并公然拥废帝溥仪复辟。
段祺瑞闻讯旋即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并于天津马厂誓师“讨逆”,将六千“辫子军”杀得片甲不留,维护了共和体制。
段祺瑞出任执政府总理,身名显赫。
再说毁于一旦是其悔。
“三一八惨案”发生,彻底粉碎了段祺瑞的英名梦,尽管事发后段祺瑞立刻跑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长叹: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并严惩凶手,发布抚恤令,告慰死难学生家属,国会为此召集了非常会议,裁定“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
在知识分子和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内阁总辞职。
但段祺瑞的执政府彻底失去了民心,作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已经完全丧失殆尽,难以继续维持。
段祺瑞良心受到煎熬,四处派人解释说清,主动与吴佩孚、张作霖进行联络;同时找到张学良,希望各方诸侯原谅他的屠杀行为。
但事关人命,人命关天,杀一人就是地狱的种子,何况是四十七个鲜活的年青生命,铸成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大错,在劫难逃,永无轮回,谁敢原谅他?谁敢继续支持他?谁敢让他继续执政?此时,吴佩孚又大军压境,并要求驱逐段祺瑞。
负责城防、镇压学生的鹿钟麟突然于4月10日发动军事政变,包围段宅,并发布公告,将屠杀的责任全部转让给段祺
瑞。
四面楚歌,内外交困,段祺瑞见大势已去,遂于4月20日通电下野。
此时距“三一八”惨案发生仅仅32天,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一世英名毁有一旦,常使英雄泪沾巾啊。
皈依佛门是其真。
段祺瑞最终皈依佛门,修居士戒,是其真心本性的回归,谚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愿如此。
但我想,无论怎样,段祺瑞作为“执政”,滥杀无辜罪不可赦。
唯一可恕的是,事件发生后,他能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宣布自己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
杨老认为,此举虽为善举,但丝毫不能减轻其罪孽。
罪孽的深重,不在于杀人的数量多少,而在于杀人的性质,以政府名义进行的灭绝人性的杀戮,杀一人与杀万人,反映出的都是独裁、暴力、黑暗。
宋王朝枉杀岳飞,虽为一将,但直接后果是导致民族凝聚力全面崩溃,最终葬送了一个王朝,始作俑者秦侩跪在岳飞坟前跪了近千年,其夫人裸露的双乳被过往行人摸来摸去,本是黑铁所铸,如今亮度和光洁度几近于不锈钢。
苛政猛于虎,屠杀犹猛于苛政,祸及己身,还得泽及妻室子孙,因果报应,分毫不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如此,政治如此,平民如此,政客如此。
不同的是,一个普通人的不慎,影响的只是他的一生;一个政客的不慎将会留下万代骂名,成为供后人不断反复解剖的尸体标本。
历史的价值取向是无情的,任何人都不能将功补过,更不能功过相抵,佛语曰: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无法取代,无法替代,神通再大,不敌业力。
为民为政,当以通鉴。
还有一句,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斯大林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不知害了多少人),而是由人民书写的。
段祺瑞不能写,秦侩亦不能写,斯大林更不能写。
杨老之所以点灯熬夜要替段居士说几句好话,只是因为——段祺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下跪方式向人民谢罪的最高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