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狱中杂记》》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教学重难点设计一、教材分析1 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关于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理解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理解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其中对选修古代散文的学习要求是: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2 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狱中杂记》是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推荐作品。

单元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

经过本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阅读和学习,本文是一篇推荐自作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我校一直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课课堂教学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交流讨论理解稍有难度的文言文;同时本单元前几篇散文已经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三、教学目标1感知内容要点,梳理文中典型事例,把握文章内容要点,体会杂而有序的文体特点。

2感受作者在简淡质朴文字下的对于刑狱黑暗腐败的痛心,体会桐城派散文的写作特点。

3了解清朝司法刑狱的黑暗腐败、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本文的内容要点,梳理文中典型事例,把握文章内容要点,体会杂而有序的文体特点。

难点:感受作者在简淡质朴文字下的对于刑狱黑暗腐败的痛心,体会桐城派散文的写作特点。

五、教法学法1体现选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重点放在“读”和“研”上。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1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1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狱中杂记一、教材分析《狱中杂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推荐作品,是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作品。

本单元所选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所选文章在情感和逻辑是统一完整的。

作者用质朴的文笔,再现了清朝监狱内的惨无人道。

本文记载内容繁富,涉及人物众多,作者利用对话、设问、典型事件的陈述等方式,有条不紊地将繁杂的内容一一呈现,符合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之说。

从文言字词方面而言,基础词汇较多,兼有生词,在阅读梳理的过程中需要细心总结。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词汇,能够自主梳理文章大意。

同时,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对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此单元多是散文,学生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倦怠,有必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重点在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报道,联系课本内容,体会方苞所倡导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为文之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展示报纸制作理念和对文本的再叙述处理理念。

2.能力目标:总结方苞《狱中杂记》的构思,理解方苞的“义法”理念,提高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对观点的质疑能力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本质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理解方苞的“义法”观念,理清文本的内在逻辑。

2.难点:理解文章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安排。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的教学借助学生课下制作的新闻报道展开,通过学生展示报纸的制作理念,引入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习方苞对内容和结构的安排。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报纸,提高其自主疏通文意、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制作、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

教学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入狱”,描述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的经过;第二章“狱中”,描绘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入狱的原因以及狱中生活的状况。

2. 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斗志,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分析并评价作者在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狱中杂记》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第一、二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入狱的原因,探讨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第一、二章入狱: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狱中:描绘狱中生活的艰辛及囚犯间的关爱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作者信念与斗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敢揭露社会黑暗;作者在狱中关心他人,展现出人性光辉;作者的勇敢与坚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全集》中的相关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教学案新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十九课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新课入门须知][知作者]1.《狱中杂记》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

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他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宗旨,较有现实意义。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陶庵梦忆序》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其小品文成就尤为突出。

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他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知背景]1.《狱中杂记》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序》是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

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狱中杂记方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狱中杂记方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都第五单元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
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

2新设计
1、尝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理解文章所涉及的情景。

2、加大课程容量,培养自学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4重点难点
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3、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作者及背景
1、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

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背景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与。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文章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及文章主旨;2. 分析并欣赏《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文、PPT、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背景及创作情境介绍:讲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创作背景:X4. 文章主旨:X5. 艺术特色: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监狱生活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监狱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记》
官吏: 株连、折磨↘


禁卒:勒索、虐待→ 系
犯人
老胥: 舞弊、偷梁换柱→ 奸民: 威胁、敲诈↗
秉笔直书,揭露黑暗
课堂总结 以“金钱”为中心线索,选材组材,有一般叙述,有具体描写;有问题揭
发,有材料印证;有逐层深入,有条不紊有重点铺叙。“杂记”记叙过程中爱憎感 情也就表现出来。(叙事方式)作者对狱中含冤负屈的受难者怀有深厚的同情,对 为非作歹的狱吏抱有强烈的憎恨,其爱憎关注于对客观事实的具体记述之中。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写作者因《南 山集》案被关押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文章涉及到几十个人和几十件事,材料丰富, 头绪纷杂,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 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 文流派,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 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问题探究一 活动设计(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结构) 文章题目为《狱中杂记》,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狱中情况 的?作者记了哪些人和事情呢? 两年多的牢狱生活作者亲 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哪些黑暗现象?(小组探究,分组讨 论) 导读提示:
余叩所以(原因) 别置一所以羁之(所:处所; 以:连词)
春气动,鲜不疫矣(少)
余感焉(兼词,于此)
吾生若(使……活)
竟行之(最终)
2、通假字: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少”通“稍”,稍微
皆闭其中:“矢”通“屎”
③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通“倘”,倘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狱中杂记(共40张PPT)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狱中杂记(共40张PPT)

罹.此果报(lí) 繁华靡.丽(mí) 偶拈.一则(niān) 不羁晷.刻(ɡuǐ)
( A)
【解析】 B项“靡”应读“mǐ”,C项“械”应读“xiè”,D项“谪”应
中 国 古
读“zhé”。







返回导航
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 65994363
A.旁见四死室而.则由无窦之出,者,而.日系四囚三常人二百余
B.主其上缚闻者及亦移然.关诸部,犹未敢然.

C.又犹思某摹氏榻以.二不王孝,讼其以.子流传后世

古 代 诗 歌 散
D.其因.乡《人石有匮杀书人》者未,成,因.尚代视承息之人世



( B)
返回导航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解析】 B项,然:代词,这样。A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 表承接,相当于“然后”。C项,以:介词,表原因,因/连词,表目的,来。D 项,因:副词,于是/介词,表原因,因。
返回导航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 65994365
A.惟必大以辟长无安可君要为,质.然,犹兵质乃.其出首
B.每与饮薄.食暮之下气管相键薄.
C.期方.有期.得我决耳斗某所
D.胥暴.某秦之一欲夕无暴.厌卒
【解析】 两个“薄”都当“迫”“迫近”讲。
( B)
纂工作,这时他已五十七岁。他富有民族思想,所作史传,有不少是记述抗清
志士和遗民事迹的。公元一七一一年冬,御史赵申乔告发他的《南山集》有
“狂悖”的话,公元一七一三年,清圣祖亲自下令杀害他,牵连被杀的共有三
中 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5.5《狱中杂记》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5.5《狱中杂记》课件
• 【参考思路】 作者不管是从狱吏还是从狱者入笔叙述,都 紧紧环绕主旨去写,实际上狱吏的凶狠、贪婪、枉法,囚犯 免死、枉死的根源是共同的一个“利”字,这是组织材料的 线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4)本文的主题有何普遍意义? • 【参考思路】 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5)端方、正直/方位/方法、办法/正在/将要 (6)认为/心意、意 图/乐趣/意料 (7)写/文字/书信/书籍
• 四、(1)名词用作动词,开一个窗洞 (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呈报 (3)形容词用作动词,利用……取巧 (4)使动用法, 使……活下去 (5)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 (6)名词用作动 词,报答,报应
• 第四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 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攫取钱财的场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2)文章是如何以锋利之笔描述人间地狱的实况的?
• 【参考思路】 文章以锋利之笔描述了人间地狱的实况,第 一,牢狱生存条件之差,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 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 动辄流行。作者既而指出这一切得到改良的唯一可能就是钱 财开路,这也正是导致恶劣生存环境的主要根源之一,因为 狱卒们正是想借此敲诈勒索。而这一项只是敲诈勒索的小儿 科,更大的、无所不用其极的还在后面,怎样行刑,怎样上 刑具,凡是可以在用刑程度上作文章的都可以拿来作为生财 之道。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2.《陶庵梦忆序》 • 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该文集
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 穷困潦倒,两相对照,不由人不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 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 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狱中杂记》这一篇文章,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第二单元《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背景介绍、狱中杂记的写作背景、文章的结构与主要内容、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近现代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和文章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3. 文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写作背景:近现代历史背景4.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5. 主题思想: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6.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深刻犀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狱中杂记》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要点:从文章的情节、人物、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2. 作业题目:请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举例阐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近现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关注现实社会。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5《狱中杂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5《狱中杂记》学案设计(含答案)

《狱中杂记》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掌握本文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和方法:体悟本文的主题思想;掌握本文叙事、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思想的局限性;领悟本文为我们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带来的启示。

二、导读1.了解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

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2.解题“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为“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3.背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

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三、导思1.牢狱生存条件之惨的原因是什么?2.第一段中反映了什么极不合理的现象?3.文中第2、3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官贪吏虐的?4.第三段中的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5.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一个怎样的网?6.《狱中杂记》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7.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四、导练【跟踪试题】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窦.(dòu)穴遐迩.(ěr)老胥.(xū)B.户牖.(yǒu)违.(wéi)背矜.(jīn)疑C.骈.(pián)文俾.(bǐ)使大辟.(bì)D.罹.(lí)难绞缢.(yì)日晷.(guǐ)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这)疾易传染与饮食之气相薄(迫)B.俾(使)困苦不可忍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D.贫亦罄(尽)衣装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狱中杂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顺畅通读全文,重点字词能掌握。

2、梳理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选材的典型性。

3、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蕴含的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训练学生文言文诵读及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思想的局限性;领悟本文对我们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狱”中见真相2016年,有部张一山主演的网剧《余罪》曾经很是火爆一时,它讲述的是余罪作为卧底,如何打入敌人的内部,这部影视剧为我们展现了现代监狱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余罪》原著的作者常书欣曾说,我写罪犯写得好是因为我曾经犯过罪。

无独有偶,清代也有这样一位作家,也因官司入狱,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汇于一文,写下了这篇《狱中杂记》。

今天作家方苞,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同学介绍作者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祖籍今桐城义津镇方皋庄。

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震,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导“道”“文”统一,论文提倡“义法”,。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成体为文。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

其作家多,分布地区广。

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5课狱中杂记教案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5课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芜湖一中沈燕【教学目标】1.通过学案让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思想内容。

2.指导学生诵读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并分析表现情感的手法。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思考,深入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案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思考,深入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性点拨:走进文题请同学们关注课题《狱中杂记》中的“杂”字,这个“杂”字的含义是什么呢?点拨:繁杂、繁多、无序……的确,本文中材料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但繁多一定就是无序的吗?卓越的桐城派领袖方苞可以化繁杂为有序,他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揭示。

二、整体性点拨:读狱中“繁杂”事1.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文中牢狱的感受。

学生回答:可怕、残暴、血腥、黑暗……点拨:黑暗这个词,完全可以将其它形容词吞噬,将这里变成一个人间地狱。

2.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出牢狱的黑暗?学生自由诵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

①(牢狱)环境黑暗:此疫作也旁四室无牖,系囚常二百余矢溺与饮食之气相薄.(迫)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不通光、不透气、瘟疫流行、拥挤污秽②(狱吏)贪赃枉法: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③(禁卒)乱施酷刑:行刑者(极刑,绞缢,大辟质其首)主缚者(先折筋骨,至西市伤于缚,或竟成痼疾)主梏扑者(骨微伤,伤肤,即夕行步如平常)④(胥吏)偷梁换柱: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更改)之,增减要语⑤(奸民)内外勾结:以矜疑..(可矜、可疑)减,随遇赦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赢余)总结:作者从环境之黑暗写到人心之黑暗,狱吏写到禁卒再写到奸民,条理层次清晰有序。

文笔细腻,文风质朴,一字一句,表露真情。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义法之间杂记万象涡阳四中——方苞《狱中杂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杂记体散文,因事立义,记叙见闻。

文章记录了狱中乱象,材料繁富,看似散乱无章,却杂而有法,符合方苞的“义法说”。

同时文章中贯穿的情感生发出作者的一种政治诉求。

又因文题是《狱中杂记》,故教者将围绕“杂”“法”“义”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文本,展开教学。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文言难懂,在教授本课时前,先带学生用一课时梳理文本的文言知识,便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开展。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内容繁富、言之有序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中透露出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义法”的主张和实践,理解文中透露出的价值取向。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梳理文言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本。

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借用PPT来复习第一课时的所学字词,在扫除字面意思障碍的前提下,一起走进文本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板书“狱中杂记”二、研习文本(一)“杂”生乱人事由文题《狱中杂记》的“记”切入,设问:记了哪些事、涉及哪些人?分四个小组梳理文中事件,学生讨论合作,各小组整理汇报,教师指导梳理方法,并用PPT补充明确。

(PPT表格呈现所记之事、所涉之人)段落所记之事所涉之人第1段监狱的恶劣环境囚犯的悲惨遭遇狱吏的贪赃枉法第2段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索财物第3段老胥偷梁换柱主谳者不敢追究第4、5段郭四逍遥法外李姓代罪致金小结:“杂”!板书圈画“杂”(二)记之有章“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和事的记录方法,教师提示学生从已梳理出来的表格里入手分析。

教师确定:花开数朵、枝叶相通、夹叙夹议。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得出:“杂”中有顺序,“杂”中有章法板书“法”(三)“义”显且神聚回顾表格,请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目的。

学生探讨总结:揭露司法制度的黑暗。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文章导读部分文字。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六安一中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写作特点。

3、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情感,认识其思想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借助注释或资料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通过圈点勾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3、通过诵读品析揣摩本文的思想情感。

4、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认识其思想局限性。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尊重生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理解本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认识其思想局限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出示作者画像)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江城芜湖,与芜湖一衣带水的桐城曾诞生过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一时间“天下文章在桐城”。

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方苞,他在为文上有哪些主张呢?(让学生结合注释回答,板书课题)1、知人,强调内容:清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即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言有物..,说文章要有条理和..,说文章要有内容,有丰富的材料;言有序形式技巧。

(板书)2、论世,强调内容:《狱中杂记》是方苞因受好友戴名世文字狱...牵连而下狱,于狱中写成,主要追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

..和感想二、整体感知,把握“言之有物”。

1、要求学生速度课文,注意字音。

(出示幻灯)窦(dòu)迩(ěr)胥(xū)牖(yǒu)矜(jīn)疑骈(pián)大辟(pì)罹(lí)缢(yì)痼(gù)奇(jī)羡俾(bǐ)2、既然作者写了在刑部狱中见闻..,那么写了那些人和事呢?(提示学生勾划出着重叙描的人物)明确:两类人物,以作者为代表的狱中犯人,还有就是狱官、禁卒等。

3、下面就大家列举的这些人物,看看他们在狱中各有什么表现?这个问题分两步完成:①先指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相应语段,说说读后的感受,认识其令人发指的罪行,注意关键词“械”“取保”“剂”“罹”等。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5狱中杂记教案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狱中杂记如此之多?明确:1.权利大。

“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

”因此牢里每天死上三四人、甚至十数人,可是监牢的人数并未减少,系囚常二百余,2.官吏以案牟利,广加牵连。

具体事例:“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第三小组:阅读“苟入狱”至“于是乎书”,汇报如果被关进清朝刑部监狱会被如何对待??造成了什么结果?明确:首先,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忍;紧接着,导以取保,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结果:造成了“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居板屋”的怪现象。

第四小组:阅读第二段,向大家汇报“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是怎么对待犯人的?明确:行刑者对于“极刑”“绞缢”“大辟”死刑犯的要挟;主缚者会折断不如所欲犯人的筋骨;主梏扑者按照钱财多寡决定拷打审问的轻重。

总结:狱卒滥用职权,敲骨吸髓,视得钱财多寡而决定行刑的轻重,细致深刻的揭示出了他们的贪婪残暴。

第五小组:阅读第三段,具体给大家说一说狱卒是如何篡改公文,李代桃僵,瞒天过海,图财害命的?明确:首先伪造公章;其次,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取同案中罪行最轻的、没有亲属的从犯换掉死刑犯的名字;最后,等叛决书加封上奏时暗中调换一下可以了。

即使被主审官知道,他为了保全职位,也不会追究。

第六小组:阅读四、五段,说一说狱卒如何“因以巧法”,勾结奸民。

明确:1.郭四已经杀了四次人,不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次次都能免于死罪,并且在牢狱之中竟然还能和他的同伙们通宵达旦地喝酒唱歌,可见其中一定有狱卒从中利用法律条文营私舞弊。

2.山阴李氏,因为杀人被捕入狱,除了被关在牢狱之外,没有看到任何的惩罚,并且在牢里面每年还能赚数百俩银子。

所以当他出狱后他还愿意替人承担杀人的罪名,进入监牢。

可见狱卒是如何勾结这些不法之徒,玩弄法令,残害百姓。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具体的看到了清代刑部监牢暗无天日的残酷现实。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淮北一中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文主张
3、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气脉,探讨文章主旨
4、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体会文章主旨的普遍意义【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气脉,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体会文章主旨的普遍意义【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入文本
选择合适的情境,自然切入文本
二、知人论世说背景
一个人与一个流派——
1、方苞与桐城派
2、方苞与《南山集》案
三、提要钩玄理思路
一个字现狱中世态——
1、杂记记了哪些事?(梳理文本主要内容)
(1)刑部监狱中瘟疫流行
(2)狱吏勒索钱财虐待犯人
(3)狱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
(4)狱吏罪犯勾结舞弊牟利
2、杂记记了哪些人?(梳理人物各自的命运关系)
(1)[狱吏]——
(2)[囚犯]——
[总结1]“利”——组织材料的线索。

[总结2]“义法”——文本的特点。

四、因声求气悟情感
一份情在字里徘徊——
作者力求以冷静的态度、质朴的文笔记录狱中见闻,但是冷静的文字掩饰不住其中流淌的感情,试从文中找出一些语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五、各抒己见概主旨
一篇文绘一个时代——
1.本文描写了清王朝刑部监狱的怎样的现象?
2.作者借这些现象表现了什么主题?
3.本文主题有何普遍意义?
六、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附板书设计:。

《狱中杂记》 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 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方苞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习本文在记事中表达作者见解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反映的狱中的黑暗现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狱治的残酷与黑暗,体会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分析作者通过记事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封建司法制度的弊端及作者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监狱,你们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冰冷的铁窗、森严的戒备,或者是罪犯们的忏悔。

在古代,监狱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方苞的《狱中杂记》,一起去揭开古代监狱的神秘面纱。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方苞(1668 年 5 月 25 日—1749 年 9 月 29 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康熙五十年(1711 年)。

作者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在狱中,他目睹了种种黑暗、残酷的现象,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疑难字词。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狱具矣具:完备(2)有洪洞令杜君者令:县令(3)迩年狱讼迩:近(4)薄暮冥冥薄:迫近2、虚词(1)然犹质其首然:然而(2)以杀人系狱以:因为(3)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倘若3、句式(1)此疫作也判断句(2)行刑者先俟于门外状语后置句(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了哪些狱中黑暗现象?(1)监狱环境恶劣,犯人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极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桐城散文派的为文主张。

2、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清初狱治的腐败黑暗,探讨本文的主旨及写作意义。

3、体会本文艺术特点,了解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探讨清初狱治腐败的根源及本文的写作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导新课
是谁仕途坎坷屡遭贬黜,却为“民生之多艰”而长叹哀泣?是谁穷困潦倒生活窘迫,却依旧心系天下苍生?是谁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不忘收复丢失的国土?是谁身陷囹圄,被判处极刑,依然关心时政初心不改?这些都表现了仁人志士心忧天下心系国事的美好情怀,而一个优秀的文人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在狱中完成的作品《狱中杂记》,了解清初的狱治状况,同时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二、链常识
1、作家名片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

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

乾隆十四年病逝。

享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方苞为文主张“义法”,要求作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全集》。

2、背景探秘
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而被牵连下江宁县狱。

不久,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

《狱中杂记》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刑部狱中写成的。

3、文体知识
杂记——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的《狱中杂记》是“杂记”中的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三、知文意
(一)疏通内容
通读全文,梳理层次,概括段意。

第1段:记述刑部狱中瘟疫流行的情况和原因;
第2段:记述狱吏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罪恶行径;
第3、4段:记述奸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罪恶行为;
第5段:记叙奸民与恶吏内外勾结,把监狱变成牟利赚钱的场所的罪恶行为。

(二)细剖深析
1、全文描写了清朝初期刑部监狱的哪些现象?简要概括。

文章揭露狱治的黑暗与残酷,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监狱中的起居与卫生条件极端恶劣,不顾犯人的死活,以系囚的人多为增利之术,因此往往疾疫大作。

(2)刽子手、主缚者以及专管上镣铐和打板子的狱卒,都以自己执行的职务作为敲诈勒索的手段,穷凶极恶,无以复加。

(3)在监狱里任职多年的役吏,私自篡改文书,偷换奏章,改填姓名,草菅人命,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4)久在狱中屡次犯罪的坏分子,与差役、狱卒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以监狱为牟利之所。

2、本文以记叙为主,夹以议论,请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
作者在此段力求冷静、客观、真实地记载刑部监狱贿赂公行的事实,并通过自己与役吏的对话剖析他们的心态,最后在段末引用孟子的话来表现自己的态度,议论冷峻而深沉,我们从“信夫!”的感叹中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愤懑之情。

(2)“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

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恶吏无所不为的深恶痛绝,是对良吏不明是非胡乱断案的扼腕叹息。

这是作者在冷静、客观、真实的记叙后的忍无可忍的情感爆发,表现了一个文人的良知与正义。

(三)探究争鸣
1、当时最高司法机关(刑部)与它直接管理的监狱,对那些蒙冤的小百姓来说,简直是人间地狱;对那些强徒恶吏来说,则是为非作歹的乐园。

这些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其根源在哪里?试探讨。

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本是一个“利”字(当然是不当之利),是“利”之恶的典型。

这个问题比较开放,可以从人性、社会、制度等方面探讨,加深认识。

2、本文表现了什么主题?就本文主题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作者用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的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施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狱中杂记》真实地揭露了清初监狱中骇人听闻的黑暗与腐败,可谓是方苞的文章中最富有批判现实之精神的一篇。

这篇文章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完善司法制度的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
据《望溪先生集外文》中此篇后的按语说,方苞出狱后,旋即蒙诏入南书房,曾为老监开窗出资,由刑部主事龚梦熊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此文中所揭发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主管官吏的重视。

他自己曾记曰:“其后韩城张公复入为大司寇,静海励公继之,诸弊皆除。

”如果真是这样,也足见此文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了。

四、赏技巧
1、“杂”而有序,散中见整
写作方面方苞提倡“义法”,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有序”。

该文是“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
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先从牢房的情况、牢狱的管理写起,勾勒出一幅阴森恐怖的画面,使读者对牢狱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然后分别叙写有关的人物和事件,把各种黑暗现象,群魔乱舞的情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选材典型,“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2、行文严谨,真实可感
本文从目睹实情写起,通过作者直接见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铺叙,深入揭发封建官吏狱卒榨取钱财玩弄法令的情景,更以同系同逮者的相关事实加以佐证,人证物证确凿有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逻辑严密行文严谨,可信度高,说服力和真实感强。

3、笔法朴实,夹叙夹议
文章记狱中事实,在触目惊心的叙述中,间作冷峻深沉的议论。

作者貌似客观冷静的叙述,实质上是经历过大痛苦、大愤怒之后的冷峻,正如痛哭之后的无泪,悲痛之后的清醒。

这种客观冷静,给读者的又一印象是作者对这样的罪恶所见所闻甚多,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就更易引起读者的震撼。

【教师小结】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

从"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

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

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等等。

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

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

五、启智慧
《狱中杂记》杂叙所历所见,痛心于刑狱黑暗腐败,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而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生活的土壤中,以奏出时代的声响: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运用上面材料,以“心忧天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