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文学作品的个体性决定了其翻译文本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但是由于文化个体之间的差 异以及民族之间的审美差异 这种 忠实 的翻译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作品的 翻译所涉及之问题 其中包括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 语言表达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等 进一 步说明文学翻译是不同于非文学翻译的 它更多的是注重实现原文的审美功能 因而所适用的翻译方法及标准亦 需译者再三斟酌 以求更好的再现原文——即对原文进行审美上的艺术再创造
例 5 Arable lands are few and limited; with but
slight exceptions the prospect is a abroad rich mass of
grass and trees mantling minor hills and dales within
早在 17 世纪 英国的德莱顿就已明确提出 翻 译是艺术 20 世纪 20 年代时 意大利的克罗齐在
美学原理 一书中明确指出 文学翻译是艺术的 再创作 到 60 年代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 里· 列维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应该是使读者从译作 中得到美的享受 感到与原文相应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 对文学翻译的分析与研究也应该从文艺学和 美学的角度入手[1] 同时代在德国的康士坦茨学派
二 美学在翻译过程中的再现
汉民族的美学思想是汉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的浓缩 是汉民族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经历 在文化心理深层的积淀 反映出汉民族特有的人文 思想和艺术审美观 中国的古典文学主观色彩极浓 强调心境意绪的传达 喜欢借景抒情 遗形写神 汉语表达具有简隽空灵 工整对偶 节奏铿锵等特 色 诗情画意盎然 极大地迎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 理 体现出汉民族极富东方哲理的美学思想 如“天
例 6 … and therefore I say that if you should
still be in this country when Mr. Martin marries I wish
you may not be drawn in by your intimacy with the
sisters to be acquainted with the wife who will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 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 原译 从那里 我可以看见下面的整个山谷
那田野 河流和村庄 这一切非常美丽 见到后使 我心里充满了渴望[7]
第 6 卷第 3 期 2005 年 6 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6 No 3 Jun 2005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
陈海苹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例 2 春光在眼前 奈玉人不见
王实甫 西厢记 许渊冲译 With beauties of the spring in view it gives me not to see her face of rosy hue.[5] 一曲 西厢记 笑傲文坛七百年 倾倒无数读 者 它以清新的词曲格律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 情故事 全曲词句华丽 文采璀璨 却自然晓畅 蕴涵无限的艺术魅力 许渊冲教授的译文格调优雅 韵律严格 充满了传神的西方诗学中的意象和典故 美人在我国文化中被比做玉人 形容其如美玉无瑕 但西方文化中则将美人比做艳丽的玫瑰 在春日的 美景中 百花争艳 惟独不见最美的玫瑰 则如同 良辰美景虚设 徒然让人忧伤 失落而已 原文中 的“玉人不见”被翻译成 It gives me not to see her face of rosy hue 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意象的奇思 妙作 这样西方读者见此也能引起丰富的联想 从 而得到一种审美上的共识 通过译文更深刻地了解 原文的审美内涵[6] 例 4 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中文的这句景物描写极富诗意 几个四字词组 简练生动 一气呵成 节奏感强 用英语很难完全 在形式上再现之 但张译灵活处理 借助 come by the name of 这个习语 自然流畅地将两层意思糅合 为一句 既完整地转达了原文的意义 又使译文收 到了同样的审美效果 而原译形式上与原文对应得 很工整 实际上却既失去了本来的语气和韵味 又 造成了几处误译 如 This place (It) is praised 搭配 不当 the people 是“人民”而非“人们” 用 a scenic pearl 译“风景明珠” 英文读者定会不解其意
一 美学与文学翻译关系的理论阐释
在不同的翻译理论的背后 都可以看到与之同 时代的哲学 — — 美学思潮的影响 美学作为研究艺 术Leabharlann Baidu一个哲学的分支 关注翻译问题也很自然 因 为翻译毕竟被很多人看作是一项艺术活动 原文和 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接受 都 受 到 译 者 读 者 和 安 德 烈· 勒费维尔 André Lefevere 所谓的“赞助人”美学原则的影响 美学的 影响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的始终 正是由于这个原 因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了美学对翻 译理论的影响 以具体的美学理论为工具 对文学 翻译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 2005-01-22 作者简介 陈海苹(1972-) 女 汉族 湖南常德人 湖 南农业大学讲师
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 随后该理论被用来指导与 研究文学翻译活动 认为原文作品要经过译者的 阅读 接受 进而在翻译中再创作 从而被译语读 者所接受
事实上 以哲学和古典美学为理论渊源而成长 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理论历来就非常注重审美 效果 从孔子的“言之不文 行而不远” 严复的“信 达 雅” 钱钟书的“化境”再到许渊冲的“三美” 无 一例外都将传达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和满足审美主 体的审美心理作为译者的终极目标
中西民族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意识反映到文学作 品翻译上来 则在行文用字 文体修辞等方面各有 讲究
例 1 这里百障千峰 石林峥嵘 瀑布飞泉 幽谷奇洞 被人们称为风景明珠
原译 This place has old peaks fantastic rocks
waterfalls and springs and aboriginal caves.It is
关 键 词 文学翻译 翻译标准 美学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013(2005)03-0067-03
文学翻译以其对文学艺术的再度创作所展示的 更为艰深 更加复杂的科学艺术特性吸引着众多学 者的不断探索和无尽追寻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审美 问题是其中一个有待于充分开发的研究课题
6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6月
高云淡”一语 寥寥四字 貌若平常 但在汉语这一 特定语言环境中 却能使人产生“海阔天空” “壮志 满怀”或是“秋高气爽”或“秋风萧索”等等的诗的意 境 产生许多丰富联想 但是当译者把这四个字照 搬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 比如译成英语 Th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re thin.英语读者恐怕就不能产 生相似的联想 也自然无从说起能感受到其在汉语 中的审美价值[2] 所以翻译工作者就必须在译语环 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受者 — — 读者产生相同 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 使读者能感受 欣赏到与 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
the major. Such is the Vale of Blackmoor.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孙法理译 这儿的耕地不多 面积也少 一眼
第 6 卷第 3 期
陈海苹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
69
望去 除了几处例外 满是绿草和树木 丰美芊绵 覆盖着高山大壑之间的这片丘陵小谷 这就是黑原 谷的风光[8]
praised by the people as a scenic pearl. 张经浩译 It comes by the name of Wonder Land
for its numerous waterfalls fantastic mountain-ridges towering rocks and deep valleys and caverns.[4]
probably be some mere farmer’s daughter without
education.
(Jane Austen Emma ) 刘重德译 所以我说等马丁先生结婚的时候 你若是还待在这个地方的话 我愿你不要因同他姐 妹亲近关系而结识他的太太 她可能只是一个农民 的女儿 没有受过教育 [9] 张经浩译 所以 如果马丁先生结婚时你还住 在这儿 可千万别碍着他两个妹妹的情面去搭理他 的太太 说不定他会娶个十足的乡下人的女儿 没 有一点儿教养 [10] 这是作品中爱玛对哈里特小姐说的一段话 爱 玛反对哈里特与马丁交往 因而言语中对马丁充满 反感的情绪 不同的译者根据自己的想象体会特定 情景下人物的情感态度 从而产生不同审美意象的 译文 刘译的人物语气比较平淡 读者感受到的审 美形象就可能是爱玛对该问题持较温和态度 从而 导致审美的不等值 而张译则通过“十足的乡下 人”“没有一点儿”体现了强烈的反感情绪 充满了鄙 夷的情感色彩 使读者感受到更鲜明的审美形象 “趋美” aestheticwardness 是人类语言的共性
原文 “minor hills and dales within the major”传 递了一个“小山小谷在大山大谷中”的概念 译者在 转换时首先运用想象对画面进行组建 从而将“高山 大谷”与“丘陵小谷”的层次勾勒得十分明晰 因而形 象生动逼真 栩栩如在眼前 从而有效地传达原文 的形象内容 使译文读者获得尽可能同等的审美效 果
总而言之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由作者创造 同时又由读者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实现 而对于 文学翻译来说 译者首先得实现原文的审美价值 再将它转换成新的审美对象 最后在译文读者那里 得到复现 上述过程就是译者对原文审美效果的艺 术再创造 而再现源语与目标语审美效果最大限度 的审美等值 就成了中国文学翻译者和文学翻译批 评家用以检验译文是否优秀的第一标准了
改译 从这里望下去 整个山谷一览无遗 只 见那田野 河流和村庄 全都美不胜收 真叫我心 驰神往[7]
原译不顾源语与译语的各自特点和差异 追求 的是译语和源语字与字 结构与结构的机械对应 而导致翻译腔十足 令人觉得索然寡味 而第二种 译法则冲破了原语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束缚 运用 人们所熟悉的汉语言体将原文的审美效果很好地表 达出来
审美是文学的重要功能 文学以语言为介质 因此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重要的审美对象 它具有与其他 文体不同的风格特征 也因此文学翻译语言的审美 功能也是毋庸质疑的 它也应该有文学的风格特征 译者首先是审美主体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无时无 刻不面对自己的审美客体 — — 原文和译文 审美活 动贯穿翻译的全过程 所谓审美活动包括了美的鉴 定 美的判断 美的认知 美的品味 美的享受 美的创造等丰富的内涵 语言转换过程中 面对如 何再现原文的思想信息 审美信息和语言风格 如 何传达异域文化的意蕴等问题 译者需要充分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 并且由于译者与原作者在文化背景 地域 历史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实现译文的审美价 值 译者有时并不能完全忠实原文 而需要对译文 进行一些补译 以弥补不同文化之间的审美差异 最终使译文达到或接近原文的审美效果
西方民族在这方面则大相径庭 西方哲学的鼻 祖亚里士多德就主张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照事物应 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一“摹仿论”早已渗透到了西方 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 并且一直成为西方传统艺术 和美学的基本立场[3] 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偏重客观 理性 主 客观对立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英语句 式严整 表达思维缜密 行文注重逻辑理性 用词 强调简洁自然 语言上最忌重复累赘 追求一种自 然流畅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