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3、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 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落4、后局民限族性征:服全先面进推民行汉族化,,最使终鲜被卑先族进丧失民作族为的一先个进民文族明的独征立服性。、 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马克思
【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央政权所在之地洛阳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反动则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孝文帝 改革
短期来看,激化矛盾
曲折中前进
长期来看,文明发展
发展与交融 是历史主流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3. 民族融合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思北严北重魏考魏改,的:“北北统魏革马魏治前上,统举期得治步,学天者维吏下和艰习治”汉。混汉可族乱人否,族民“各之先级马间官上进的吏治矛贪文天盾污下化十现”分象!?尖相锐当,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2.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后疆域
(1)原因: ①北魏建立后,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②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③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时局
1. 五胡内迁
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
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向其收重税,
②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1张PPT)
课程导入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 一……
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
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
4世纪后期, 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 拓跋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 国以来分裂 割据的局面。
孝文帝即位后的16年中,就发生 了29次农民起义……北魏前期,吏治 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 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 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 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 问题。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
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
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答案:C
【课堂练习】
2、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 ) 表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历史 史料 解实 释证
促进洛阳的繁荣 推动北魏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 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 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 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三、十六国与北朝
公元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 武将刘裕灭东晋,建立刘宋 政权。
【合作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各民族间平等相处、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习惯互相影响、生产方式渐趋 于一致,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消除。
民族融合的表现
魏晋墓葬壁画耕牛图
汉 代 跪 俑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 齐 校 书 图
由跪坐转变为垂脚落座
本课小结
政治
分裂割据 政权更迭
经济
人口南迁 江南开发
民族
五胡内迁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阶段, 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
北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前秦统一北方)
东 汉
吴蜀魏
西
晋
(266316)
383年淝水之战
东晋
南朝(420-589)
隋
灭
朝
统
(317-420)
一
宋齐梁陈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的士族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 (2)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通过大族 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 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3)形成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④制度因素: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4)衰落: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
魏晋南北朝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 基础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说课课件31张PPT
六、教学设计——总体设计
1.首先围绕主旨设置问题,构建教学思路。在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史实基础 上,结合史实逻辑,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实施教学,构建历史线索。
2.其次,聚焦方法,阅读材料,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对材料进行释读, 示范研究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七、板书设计
分
政 权
裂
更 迭
西晋短命而亡
政权更迭及其特点分析
东晋统治长久
西晋统治问题 少数民族内迁
动荡与发展的关系再识 门阀政治
江南开发
北朝奠定统一基础
动荡与融合的辩证理解
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
民
族 统一
交 融
目 录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标分析
理论依据:课程目标是指课程 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它是确定课 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 基础。
“通过把握三国至唐朝 前期分和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制度创新以及 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 及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新成 就。”
高中教科书
差异表现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初中教科书以文学作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 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品《三国演义》引入,
分立与民族交融)
辅以三顾茅庐、闻鸡
第16课 三足鼎立
三国与西晋
起舞等成语故事,以
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文本叙述:高中教科 书则以纲要的形式勾 勒起了三国两晋南北
过程强化学生由材料到结论的能力,即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优秀课件
目录
三国与西晋 东晋与南朝 十六国与北朝
第一章节 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局势的形成
(1)时间:东汉末年,外戚专权,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2)三国鼎立:魏—曹丕—洛阳(220—265)
蜀—刘备—成都(221—263) 吴—孙权—建业(222—280)
二、西晋的统一 (1)263年,曹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 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到西晋的 内乱之中,并且逐渐主导了 局势,建立了数个与南方汉 族对峙的非汉族政权,史称 “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西 晋 灭 亡:
•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遭受西晋的压迫,对西晋统治者深恶痛绝,掀
士族制度:
(1)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
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发展:自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因此在东晋时期,士族
政治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族的侵入。
4
刘备
巩固西南,站稳脚跟
1
三鼎 足立
3
三国与西晋
赤壁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 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也 退回北方无力南下
2
孙权
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
三国
三国与西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
南
成
建
朝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康
陈 陈霸 557年—589
先
年
三、东晋与南朝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三)江南开发 南方经济发展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汉代,亦手无工千业金分布之图家。—《史记》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三、东晋与南朝
(三)江南开发:
魏
东
220年
西
汉
蜀
221年
吴
222年
晋
北朝(439—581年)
十 六 国
前 秦
北 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隋 朝
东晋
宋齐梁陈
(317-420
年)
南朝(420—589年)
三、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司马睿 结合漫画,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1、政治:士族专权
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自给自足) (3)政治:皇帝依赖士族支持;九品中正制提供政治保障 表现: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不与庶族通婚;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崇尚清谈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魏:220年,曹丕,洛阳 三国鼎立 汉:221年,刘备,成都
吴:229年,孙权,建业
西晋
三国实力对比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263年 曹魏权臣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思吴考:哪国52万最.有3 实2力3完0万成统一23?万
四、十六国与北朝 (二)北朝 1、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迁都洛阳的原因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
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 ,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 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 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 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 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 历史紧密相连。
两晋“士族”兴衰
之三、十六国与北朝
1.东晋十六国:割据、混战与融合
2.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P32 (1)背景:
A.北魏统一了北方; B.北魏的落后; C.孝文帝的推动。
(2)措施:
A.迁都洛阳; B.汉化政策(服饰、语言、姓氏、典章制度、通婚)
(3)意义:
A.对当时:民族关系 / 社会发展 C.对后世:
3.北朝的政权更迭与隋朝的统一 (1)北朝政权更迭: (2)隋朝统一:581年
境内境外人口比
西汉平帝 东汉桓帝 西晋武帝
33:1 17.8:1
3.4:1
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 势……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到第四 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以致阴历四月降 雪……那时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 度。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 就。
单元概要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7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之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晋与南朝
1.东晋的建立与“士族”势力的逐渐衰弱 (1)建立:317 司马睿 建康(今南京) (2)“士族”势力的强大及其衰弱 2.南朝:宋、齐、梁、陈
两晋“士族”兴衰
之三、十六国与北朝
1.东晋十六国:割据、混战与融合
2.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P32 (1)背景:
A.北魏统一了北方; B.北魏的落后; C.孝文帝的推动。
(2)措施:
A.迁都洛阳; B.汉化政策(服饰、语言、姓氏、典章制度、通婚)
(3)意义:
A.对当时:民族关系 / 社会发展 C.对后世:
3.北朝的政权更迭与隋朝的统一 (1)北朝政权更迭: (2)隋朝统一:581年
境内境外人口比
西汉平帝 东汉桓帝 西晋武帝
33:1 17.8:1
3.4:1
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 势……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到第四 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以致阴历四月降 雪……那时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2 度。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
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 就。
单元概要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7课 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之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晋与南朝
1.东晋的建立与“士族”势力的逐渐衰弱 (1)建立:317 司马睿 建康(今南京) (2)“士族”势力的强大及其衰弱 2.南朝:宋、齐、梁、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东汉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有哪些原因? 有什么影响?
原因: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少数民族内迁; ②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①汉族官员压迫剥削少数民族,激化了民族矛盾; ②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③加速中原人口南迁。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混乱时代? VS 盛世前奏?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探究:士族势力为何在东晋达到鼎盛?
材料一: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
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
①天历下史”。原门因阀:制东度汉形以成的来标的志豪是强九地品主中正势制力的的实发行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田庄经—济—发《魏展晋;门阀政治研究》 ③材力制料,度二更原:无西功因晋劳:琅…九…琊品此王中外司正,马制他睿是在,司在士马晋族皇室制室诸度中王的并中政没既治有无坚威保强望障的,。法又统无地实 ④位政…治…原众多因士:族政名权士依纷赖纷士渡族江,阶恰层好的为支司持马睿提供了这种有份
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继续南移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
唐安史之乱后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二、东晋与南朝
4、南方开发
长江流域原本“火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 耕细作。……
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 以济匮乏,于是下诏:“……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 大。”
原因: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少数民族内迁; ②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面临生存危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①汉族官员压迫剥削少数民族,激化了民族矛盾; ②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 ③加速中原人口南迁。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混乱时代? VS 盛世前奏?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探究:士族势力为何在东晋达到鼎盛?
材料一: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
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
①天历下史”。原门因阀:制东度汉形以成的来标的志豪是强九地品主中正势制力的的实发行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田庄经—济—发《魏展晋;门阀政治研究》 ③材力制料,度二更原:无西功因晋劳:琅…九…琊品此王中外司正,马制他睿是在,司在士马晋族皇室制室诸度中王的并中政没既治有无坚威保强望障的,。法又统无地实 ④位政…治…原众多因士:族政名权士依纷赖纷士渡族江,阶恰层好的为支司持马睿提供了这种有份
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继续南移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
唐安史之乱后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二、东晋与南朝
4、南方开发
长江流域原本“火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 耕细作。……
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 以济匮乏,于是下诏:“……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 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一、三国与西晋
1.1 三国鼎立
建立者:曹丕 都 城:洛阳 时 间:220-265
魏
蜀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建立者:孙权 都 城:建业 时 间:222-280
吴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一、三国与西晋
1.2 西晋的短暂统一
(1)统一历程 ① 263 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南朝帝陵石刻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二、东晋与南朝
3.江南开发 (1)原因
①北民南迁带来劳 动力、技术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 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二、东晋与南朝
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末……兵车勿用, 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 扃(jiōng,门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 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鱼盐杞梓(qǐ zǐ,两木皆良材)之利,充仞八方;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后期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讲汉语、易 服装、改汉姓,与汉族
通婚
三、十六国与北朝
3.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改革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 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刘知幾
促进民族交流和民 族融合,大大缓解
了民族矛盾。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② 266 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③ 280 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
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北魏是北方政权 南宋时期才完成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明立意 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 南经济的发展。 抓关键 材料信息“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体现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排干扰 准确获取材料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个过程,到南 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超过北方。
@《创新设计》
信息解读:从“史料实证”角度证明: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 “石室”祖庙。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探究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史论要点
多元视角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角度 内涵 原因
表现
内容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 (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 (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 (1)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迁居南方。 (2)东汉魏晋时,“五胡”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和汉族长期定居,互相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治者的重视。
(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
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读教材自主学习
提能力合作探究
讲方法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文明曾经遭受过游牧民族的多次重创,引起几次大规模南迁—— 西晋末年(311年)的永嘉之乱。匈奴等游牧民族攻下洛阳,掳走晋怀帝,晋室
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士族豪门纷纷南迁,进入长江以南,史称“衣冠 南渡”。
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兵灭亡北宋帝国,掳走宋朝徽、钦 二帝,宋室被迫南迁,建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这次中原文明的大举南迁, 规模之大,超过以往各次。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内容:家世、行状、定品(一至九品)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品评结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飞入寻常百姓家。
1、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2、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3、靖康之难,衣冠南渡
还有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文明的南迁虽然不是游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发生在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
民族的迁徙造成语言、服饰、文化习俗等等一系列的改变。比如满清入关,剃发 易服,须知“唐装”旗袍并非中原汉人的传统服饰,现在在日本人的传统服装—— “吴服”,就是晋室南渡后吴地的服装,才是汉人的正统服装。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 淝水之战,重现混乱。孝文改革,全面学汉, 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形成背景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庄园经济的盛行;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依赖士族。“王与马,共天下”
制度本质 封建社会维持豪强大地主统治的特权等级制度
门阀士族朋友圈特权:
士族制度
共分三道。 冉闵杀胡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鼎立
公元220-265年 曹丕称帝,曹魏政权定都洛阳
据《晋书》记载:后赵皇帝羯人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 数十万;石虎更是嗜杀成性,他在城墙上挂满了汉人 的人头,将汉人的尸骨做成“尸观”,恐吓路人。
汉人的传奇英雄,武焯天王冉闵发布《杀胡令》。
317-420年 东晋政权
420-589年南朝 宋、齐、梁、陈
东晋与南朝社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政治
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度 南北对峙处入明显劣势;
经济 江南得到开发;
表现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了明显 进步;
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外贸港口—番禺;
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3、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 展的政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闻鸡起舞
五胡乱华
杀胡令-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 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 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 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 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杀胡 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
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小了民族差异
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淝水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之战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 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 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 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动脑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
了,试问其改革的隐患或弊端在哪里?
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 北方战乱,司马重建。东晋士族,国家支柱, 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公元221—263年 刘备称帝,蜀汉政权定都成都
公元229-280年 孙权称帝,东吴政权定都建业
公元280-316年,西晋重新实现短期统一!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背景: 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 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
主要內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主要影响:
1、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 2、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3、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晋书》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全面汉化”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变革税制; 迁都改籍、易服汉话、易姓通婚; 实行均田、改革租制……
评价:
大同(平城)云冈石窟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 了基础。……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
政 治 保 障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族名人代表:王羲之,谢灵运 庶族名人代表:陶渊明
起 军 迁家,宁秘累远书迁将衰郎长军亡,史,原—征”江因—西。州《将庾刺随地向晋军亮史着主崩书庾“”南力溃》亮临。北量。卷(薨晋经兴八,明济起十上帝文和《疏穆化唐王称皇差末羲羲后异农之之之缩民传清兄小起》贵)请义、有为的科鉴参冲举裁击选,吏,制士度族打制乌击度衣最、巷终中走小
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士族豪门纷纷南迁,进入长江以南,史称“衣冠 南渡”。
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兵灭亡北宋帝国,掳走宋朝徽、钦 二帝,宋室被迫南迁,建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这次中原文明的大举南迁, 规模之大,超过以往各次。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内容:家世、行状、定品(一至九品)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品评结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飞入寻常百姓家。
1、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2、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3、靖康之难,衣冠南渡
还有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文明的南迁虽然不是游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发生在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
民族的迁徙造成语言、服饰、文化习俗等等一系列的改变。比如满清入关,剃发 易服,须知“唐装”旗袍并非中原汉人的传统服饰,现在在日本人的传统服装—— “吴服”,就是晋室南渡后吴地的服装,才是汉人的正统服装。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 淝水之战,重现混乱。孝文改革,全面学汉, 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形成背景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庄园经济的盛行;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依赖士族。“王与马,共天下”
制度本质 封建社会维持豪强大地主统治的特权等级制度
门阀士族朋友圈特权:
士族制度
共分三道。 冉闵杀胡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鼎立
公元220-265年 曹丕称帝,曹魏政权定都洛阳
据《晋书》记载:后赵皇帝羯人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 数十万;石虎更是嗜杀成性,他在城墙上挂满了汉人 的人头,将汉人的尸骨做成“尸观”,恐吓路人。
汉人的传奇英雄,武焯天王冉闵发布《杀胡令》。
317-420年 东晋政权
420-589年南朝 宋、齐、梁、陈
东晋与南朝社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政治
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度 南北对峙处入明显劣势;
经济 江南得到开发;
表现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了明显 进步;
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外贸港口—番禺;
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3、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 展的政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闻鸡起舞
五胡乱华
杀胡令-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 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 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 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 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杀胡 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
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小了民族差异
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淝水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之战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 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 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 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动脑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
了,试问其改革的隐患或弊端在哪里?
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 北方战乱,司马重建。东晋士族,国家支柱, 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公元221—263年 刘备称帝,蜀汉政权定都成都
公元229-280年 孙权称帝,东吴政权定都建业
公元280-316年,西晋重新实现短期统一!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背景: 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 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
主要內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主要影响:
1、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 2、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3、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晋书》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全面汉化”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变革税制; 迁都改籍、易服汉话、易姓通婚; 实行均田、改革租制……
评价:
大同(平城)云冈石窟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 了基础。……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
政 治 保 障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族名人代表:王羲之,谢灵运 庶族名人代表:陶渊明
起 军 迁家,宁秘累远书迁将衰郎长军亡,史,原—征”江因—西。州《将庾刺随地向晋军亮史着主崩书庾“”南力溃》亮临。北量。卷(薨晋经兴八,明济起十上帝文和《疏穆化唐王称皇差末羲羲后异农之之之缩民传清兄小起》贵)请义、有为的科鉴参冲举裁击选,吏,制士度族打制乌击度衣最、巷终中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