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依
依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惜
别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的 深
情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理解性默写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
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
消除孤独的苦闷,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
人深厚的友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
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诗意理解④
岔路口,古人送行常 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泪沾手巾,形
不要做
容落泪之多。
译:我们不要在岔路口,像恋爱中青年男女那样让 泪水沾湿手巾。
诗意理解②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这里指杜少府
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与你此时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 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宦游人:做官的人。
拓展链接:王勃此时的职位是“沛府修撰”,这 只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御用文人,并没有实际权力。 杜少府是被外放到蜀州做县尉,这在当时对于一 个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很不屑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不见离别伤感之情,突显出来的是一股豁然 爽朗之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 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 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尾联直抒胸臆,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
诗歌主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电子课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 阳城撼动。 •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被称为描写洞
庭湖的名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 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 • 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孟”,青年时隐居鹿者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素材:/s ucai/
PPT背景:/beiji ng/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下载:/xiaz 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与王维并称“王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
入张九龄荆州幕。
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
逸为主。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
品析诗文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欧阳修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迤 [wēi yí] ,芳草长堤[dī] ,隐隐笙[shēng ]歌 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lián yī] ,惊起沙禽掠岸飞。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 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 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 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 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 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5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读出韵律之声
学法指导:重音、停连、语气、语 调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读出韵律之声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课外古诗词》PPT课件1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卖炭翁》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
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
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
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同学们再见!
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
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
烧炭——运炭——被夺炭
品读诗文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角度三: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角度四:把握作者的情感 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
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 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 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 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屈复《唐诗成法》:“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 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 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 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 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 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 游的人。
(8)兹:声音Biblioteka 。此。(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 “斑”。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 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 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 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 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 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 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 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 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 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 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 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读
指荒僻之地。驿, 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站, 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残破的桥。
无人过问。
遭受。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 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诗
词
解
读
任凭。
普通的花卉, 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轧碎。
驿站外的断桥边, 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 她孤自愁思, 又遭到风雨摧残。梅花开在百花之先, 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 任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 清香却如故。
诗
词
解
读
弯曲的小路。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寺院。
幽静的处所。
僧侣的住房。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使……怡然自得。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人的世俗之心。
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 敲钟开始, 敲磬停歇。
课外古诗词诵读
R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词课题总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 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 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 骤然飞起, 并频频回头, 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 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 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部编人教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送友人》李白 优质课件 PPT
诗歌鉴赏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 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 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 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 烘托出缱绻(情意深笃,难以分舍)情谊,可谓 鬼斧神工。
诗歌鉴赏
总评:
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 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 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 的情景。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 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以后的“他”会像浮 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 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 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马 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 远,令人回味不尽。
思考探究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出了 一幅 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参考: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
绕城东潺潺而过。 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
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思考探究
2、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 “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
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的漫长孤独 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主题归纳
送友人
李白
这是一首意味深 长的送别诗。作者通 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 别环境,营造出深情 美好的送别气氛,抒 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 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 依惜别之情。
拓展延伸
在古诗文中,“孤蓬”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 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 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 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 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 用蓬草来寄托心曲。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加以赏析
早晨的太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 的树林。
首联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时间,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写 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的勃勃生机刻画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 扬的情绪。“古寺”“高林” 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 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寿阳曲.烟寺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 元曲作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 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 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 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 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 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理解型默写
5、写悠长的钟磬音,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 6、中华民族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 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7、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悦情悦心,读一读《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让我们在清幽的环境中享受内心的宁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ppt精编课件.ppt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走近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 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 仅25岁。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温故而知新
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
诗歌
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的诗歌 篇。
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
性质分为 、 、 三类,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 、、 。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整体感知
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 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
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 “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 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 不失身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 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 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气势豁达,变化无穷, 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着看不 尽的风光,因此至今仍广泛流传。
检查预习
关于作者王勃,你所了解的都有哪些情况呢?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 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 人。
2、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 称为“初唐四杰”。
3、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 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 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目录
新课导入 检查预习 律诗的特点 分析诗歌
新课导入
下面同学们就动脑思考一下,在我们背诵过的诗词中,哪 些是讲述离愁别绪的。 大家知道这么多送别诗,那么谁能来 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悲凉, 伤感,惆怅)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 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 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 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4、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文20多篇,诗90多首。 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5、26岁时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渡海溺水 受惊而死。
在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 百首,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 别时赠给他这首诗。那么这位博学多才却英年早逝的诗 人, 究竟在这首诗中诉说了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呢?我 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课件(共58张PPT)
《送友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谢亭送别》
知 识 送别诗常用的意象: 拓 展 ①时间、地点:日暮、月夜、清晨、长亭、渡口、
古道、歧路等。
②景物、事物:斜晖、残月、春草、浮云、流水、
杨柳、班马、烟波、孤帆等
③送别的习俗:如折柳、饮酒、唱歌等。
知
识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拓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唐诗》,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 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此诗是诗人游览 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 了作者淡泊的襟怀和隐逸的情怀。 题,写上,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 禅院,寺院。题咏破山寺后禅院:题咏破山寺及它后面的禅 院。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了诗人游破山寺的所见所感。
(1)对偶,“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 城”,对仗工整,; (2)从色彩角度写景,“青山”“白水”,色彩明 丽;诗人联想到朋友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构想极为 新颖; (2)动静结合,“横”字写出青山的静态美,“绕” 描写出白水的动态美,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 景。
赏析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抒情
悦”即“使……愉悦”,“空”即“使……空”,山中 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表面上 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 愉悦的反映;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平和 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进一步渲染 了僧房幽深、清寂。诗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表达了诗 人欢悦、宁静、空灵的心境。
意象
送 友 特点 人
抒情
山、水、孤蓬、浮云、落日、班 马
阻隔、留恋、孤单地随风飘飞、漂 泊不定、依恋大地、鸣叫不忍离去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优质课件 PPT
拓展延伸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的心境。
.
❖ 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 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 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 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可是词人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 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尽的,夜晚 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 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 存在
诗句
思想感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
拓延伸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 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 1 )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 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 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 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储蓄,“撼”字衬 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 意思对即可 ) (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 希望自己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 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9.( 资阳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2 )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 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 广州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第三单元
•pMrUkz16l7zcvbm,mrtdpMrUkz16l7zcvbm,mrt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文化的民族性又和文化的世界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从文化发展史来看,它们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 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ppt课件(19页)
简析: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写出古 寺清新幽静的环境。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弯曲的小路 幽静的深处
曲径通幽处,
僧人居住的房舍。
禅房花木深。
今译: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 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简析:颔联用小径的曲折,禅房的幽深 渲染了古寺所特有的幽静氛围。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新知讲解
解释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题意思:通过 对“后 禅院〞的描写,抒 发的是作者忘却世 俗、寄情山水的隐 逸胸怀。
新知讲解
读准字音
chán 禅院
lài 万籁
qìng 钟磬
新知讲解
读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出色赏析
新知讲解
7、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为什么只有老河 兵的方法是对的?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 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 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 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五年 〔公元72年〕进士,仕途坎坷,直到 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 今存诗五十七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 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 幽静的境界。
新知讲解
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 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 竹径,山光、潭景等,尚可一一指出, 让人们从中体会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 意境。常熟虞山是苏南风光名区,现已 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1
《赠从弟》(其二)
课前三分钟演讲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朗诵、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诵读、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我们热爱古代 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温故知新,古诗常识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 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 一种格律体诗,分①绝句②律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赠从弟 》(其 二)课 件(共20 张PPT)
十二、课外积累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赠从弟 》(其 二)课 件(共20 张PPT)
四、积累字词
从(旧读zòng,今读 cóng)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sè) :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 凝寒:严寒
五、感知诗意
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
啸的狂风。 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课件
达芬奇的求职信:《致米兰大公书》我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作战机械发明者达·芬奇,希望可以成为阁下您的军事工程师,同时求见阁下,以便面陈机密:一、我能建造坚固、轻便又耐用的桥梁,可用来野外行军。
这种桥梁的装卸非常方便。
我也能破坏敌军的桥梁。
……此外,我还擅长建造其他民用设施,同时擅长绘画和雕塑。
如果有人认为上述任何一项我办不到的话,我愿在您的花园,或您指定的其他任何地点进行试验。
精准抓住对方需要充满自信的语言孟浩然千里马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壹贰叁肆孟浩然,唐代诗人。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干谒诗】【投赠诗】相关信息干谒是“求拜”之意,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
古代读书人想出仕的话,一是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就是权贵举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太清:天空八月秋高,湖水盛涨,与岸几乎齐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夸张】湖水充盈,湖面开阔时间:秋天写景起兴静景湖水涨得满满的水面与岸上齐平湖面平静✔X 写景,交代季节,“平”齐平,夸张,衬托,写出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混”写出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气蒸云梦泽,撼岳阳城。
湖的澎湃动荡充满活力实写湖①对偶、夸张、化静为动、虚实结合、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②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③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湖的广阔浩大烟雾萦绕、蒸蒸日上写景动景借代,代指洞庭湖陪衬,陪衬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对偶、夸张、化静为动、虚实结合、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②“蒸”,蒸腾,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撼”,摇动,两个动词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③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石渠记》2.《冷泉亭记》《初中古诗文课外读本》课件(共34张PPT)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 《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 《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石涧记》
听读原文,标注重点词语
自 (hé)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 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 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 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tiáo)鱼。又北曲行 (yū)馀 ,睨若无 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 美箭 ,可列坐而 (xīu)焉 。风摇其巅, 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
写作背景
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 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长 庆二年(822)政治混乱,白居易屡屡上谏,但 终未被采纳,又不愿陷于朋党之祸,因而请求 外任,移官杭州刺史。此次外任对白居易来 说深含隐痛,济世之抱负累累受挫,使他对 宦海生涯抱怀疑态度,来到杭州过起了半官 半隐的生活。作于长庆三年的《冷泉亭记》
原文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 (yì)朽,决疏土
石 ,既崇而焚,既 (shī)盈。惜其未始 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 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要求:自由朗读,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 在书上及时做好标记
原文
指袁家渴(一条 溪水的名字)。
不到
发现
• 自渴hé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课前准备:
预习《初中古诗文课外读本》一二两篇
(《石渠记》《冷泉亭记》)
单元导读
本单元选取了柳宗元、白居易、苏舜钦、王 质的四篇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以其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把 旅途所见所闻,诸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 情和山川形胜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下来,给人 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内容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 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 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 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 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
想象一下,你就站在两千多年前的 画卷里,你看到了什么?
潇潇雨幕终停了,茵草仿佛又青绿些。她寻寻 觅觅,不知不觉走到了高楼上,远眺这城外的 一切,听见了城外流水的吟唱声,似昨天他与 自己共抚的曲子,袅袅缠绵。 再次远眺不止,似乎在寻找着那一抹青色,步 履繁杂,单手扶着粗糙的石墙。来来回回,回 回来来,终是模糊了视线,双眉紧促、眼神暗 淡下来、似垂头思忆着什么...... 忽而一阵料峭寒风把姑娘从回忆中催醒,誓言 仍在耳边缭绕,暮色渐晚,孤影茕茕孑立。 笙歌渐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重章叠句
情程 感度 递加 进深
,
“复沓不是要说的少,是为了说 得少而强烈些”
——朱自清
“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 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方玉润《诗经原始》
“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 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有一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 思之如狂。”
子衿
作品简介
《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 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 国名,姬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挑战背诵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____,____? 微君____,____!
式微,____,____? 微君____,____!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 ______心 。 纵我____,子宁____?
青青____,______思。 纵我____,子宁____?
“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
接地气,真性情,诉心声。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 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 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 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而君主却昏晕无能,征兵、罚劳役 等坑民政策。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 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 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 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 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 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你)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 的事,(你)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 自身的事,(他)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女 身份:底层阶级,劳动者的 妻子 写作目的:心疼丈夫,思念 丈夫,为丈夫的辛劳愤愤不 平,抨击统治者夺人丈夫, 归家不得......
挑______, ______。
拓展阅读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
静:闲雅贞洁。 姝(shu):美好的样子。
隅。爱而不见,搔首 城隅:城角。
踟蹰。
爱:同“薆”,隐藏 踟蹰(chichu):心思
不定,徘徊不前。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贻:赠。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怿(yueyi): 喜悦。
牧:旷野,野外。归: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 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抒发了家人 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对 亲人非人处境的关切,对统治者的满腔愤 懑。
艺术特色一
式微
不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言 怨
而
故意设问
怨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自 深
。
巧用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38
考题
1、《子衿》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 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②从结构上看,诗 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子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 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怅惘与幽怨。
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 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 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 言情心理描绘矣。”
主旨归纳
此诗写一个热恋中女子在城楼上等候 她的恋人却不得的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 强烈思念之情。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 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 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 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赠送。荑:勺药,一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种香草,男女 相赠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
示结下恩情。 洵:信,实在。 异:奇特,别致。
考题
10、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 11、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0、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 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 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11、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于郑, 是为郑桓公。“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而其中“郑风”中绝大部分是情诗。
挑战朗读
jīn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nìng sì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tāo
tà
què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节奏,会正确的朗读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意蕴,体会其中流露的情感。 3、积累并背诵诗歌。
挑战诵读
式微
《诗经 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gōng
gōng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挑战一:读准字音不增不减
挑战二:一分钟之内背诵
重点词语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 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深思的样子。 宁(nìnɡ):岂,难道。 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 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古今对译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古今对译
式微①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②君之故,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式微:天快黑 了。 ②胡:为何,怎么。微:非,不是。故:事情。 ③乎:于,在。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④躬:自身,这里指君王自身的事。
“躬, 身也。”——《尔雅·释言》 “路, 露也。言人所践蹈而露见
那么漫长。
艺术手法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 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 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 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心理活 动,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 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 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又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从而将其强烈 的思念与埋怨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