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理论
第一部分 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部分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探求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的问题的活动。
并取得科学认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活动。
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问题。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在探索中获取新认识的过程,是人们进一步揭示教育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活动。
这是教育科学的本质和目的。
第二,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搞教育科研就要按照这些方法的要求进行。
第三,教育科研的结果是获得认识,形成科学的结论,既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
其具体形式就是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其他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那种虽然在头脑中思索了,也有了新认识,但未写出来的研究和虽然写成了论文或经验总结,但没有新观点,未形成新认识或新理论的教育科研是不完整的教育科研,也不是成功的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探索活动。
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
用什么样的方法,便形成什么样的成果。
常见的教育研究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总结、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研究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全部解决的问题。
因此,要求搞教育科研的同志应热爱真理,忠诚老实;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畏险阻,勇攀高峰;谦虚谨慎,团结互助。
这样,才能把教育科研工作搞好。
教育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3.教育科研与教育工作有何区别在教育活动中常有以教育工作代替教育研究的情况。
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表一教育科研与教育工作的区别为教育工作服务。
教育工作应有科学的决策,有研究的因素,为科研提供场所和条件。
教科研理论学习资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
教科研理论学习资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科研理论学习资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科研理论自学资料教育教学案例一、什么就是教育案例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
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写法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来看,案例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必须存有一个主题。
写下案例首先必须考量我这个案例想要充分反映什么问题,就是想要表明怎样转型差生,还是特别强调怎样鼓舞思维,或者就是了解如何非政府小组讨论等等。
动笔前都必须存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见解。
比如说学校积极开展研究性自学活动,相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可以遭遇相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存有自己的独特性。
文学创作时必须从最存有斩获、最存有鼓舞的角度瞄准,挑选并奠定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课前的预案、设想而没实行的结果,教学史事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了解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必须表明教学的思路、叙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为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含学生的充分反映和教师的体会等。
读者晓得了结果,将有利于增进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介绍。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
因此,对于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度内容科研理论学习的目的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科研理论学习的内容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科研方法:教师需学习科学的科研方法,如调查、实验、问卷调查等,以便科学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能力。
3.科研成果的应用: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学习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科研成果的应用也是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重要内容。
学习方式和途径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包括:1.学校组织研讨会、讲座、研修班等形式,提供科研理论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
3.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科研成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学习效果的考核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的效果应当得到考核和评价。
考核可以通过个人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报告、科研成果应用等方式进行。
通过对教师的科研理论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科研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结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建设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推动小学教师不断探索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研成果,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要点包括:
1.制定明确的科研学习目标:教师应明确自己在科研学习中的目标,明确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学校应向教师提供科研学习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书籍、期刊、研讨会等。
3.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校应充分重视教师的科研学习,确保教师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科研活动。
4.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主动申请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5.组织科研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学校可定期组织科研研讨会和交流活动,让教师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6.评估和反馈:学校应对教师的科研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改进意见和支持。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为小学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教研活动的理论基础(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合作、交流、研讨等方式,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活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理论等方面探讨教研活动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理论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合作、交流、研讨等方式,将教育教学问题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从而建构起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学系统理论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要素构成。
教研活动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系统理论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框架,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研活动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理论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心理学理论1.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关注个体的潜能和需求。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为教研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同伴关系等,通过团队协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能力。
教育科研理论培训计划
教育科研理论培训计划一、计划背景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是指针对教育领域科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种培训活动。
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旨在提升科研人员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科研的创新和发展。
二、培训目标1、提升科研人员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促进教育科研的创新和发展;3、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培训内容1、教育科研理论基础知识培训;2、教育科研理论应用能力培训;3、教育科研创新理论培训;4、教育科研理论实践案例培训。
四、培训方式1、课堂教学培训;2、案例分析培训;3、讨论交流和体验式培训。
五、培训对象1、教育科研人员;2、教育管理者;3、教师。
六、培训教材和教具1、教材:主要包括《教育科研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科研理论应用能力》、《教育科研创新理论》等;2、教具:主要包括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七、培训方式1、课堂教学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和讲解,向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传授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技术,提升其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案例分析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向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展示教育科研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3、讨论交流和体验式培训:通过讨论和交流,向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传递教育科研理论的思想和理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前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评估;2、培训中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等方式对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3、培训后评估:通过学员考试、论文等方式,对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九、培训师资力量1、专家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传授和分享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技术;2、教研员: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理论研究能力,能够指导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3、行业专家: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能力,能够向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分享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教育科研理论培训
教育科研理论培训第一讲教育科研概述1.教育科研的意义1.1.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对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以揭示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2.教育科研的意义⑴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⑵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⑶.加强教育科研,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需要;⑷.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⑸培养教育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1.3.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⑴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⑵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⑶有助于教育改革;⑷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2.教育科研的内容、任务2.1.教育科研的内容⑴实际教育工作中所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⑵实践中最成功的教育经验的研究;⑶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某些缺欠、失误,为改进方式方法的研究;⑷为了掌握事实和发展趋向的调查研究;⑸为了发展教育科学而进行的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⑹对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和方向的推广或预测的研究;⑺整理教育遗产的研究;⑻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研究;⑼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研究;⑽批判各种错误和反动教育思潮,清除不良影响的研究。
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应用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三是处理好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
2.2.教育科研的任务⑴总结教育经验;⑵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⑶探索教育改革;⑷揭示教育规律;⑸预测教育的未来趋势;⑹.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⑺推动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⑻促进教育的科学管理3.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及原则3.1.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我国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研究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为目标。
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
3,“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优势 草根研究是一种比喻,表明教师的研究是一种扎 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他 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 积极参与,他与学校生存发展,与管理者、教师 的专业发展紧闭相关,具有鲜明的“本土化”、 “校本化”的特征,就像草根一样,虽然很平凡、 很普通,但给点雨水就成活,给点阳关就灿烂,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草根研究,改变的 不仅仅是科研的形式,改变的是参与人的思维模 式、管理模式,让所有参与者站在“同一起跑线 上”,让研究不再孤独,不再上位思考,而是面 向实际。
三是教育科研的引导力。不少校长、教师 埋头于实践,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但往 往所得甚少,有时会感到茫然。可以说, 实践有时可能会使你充实,但一味的实践 又会使你陷入盲干的困境。 教育科研会让你获得一种探究的精神和理 论支撑的力量,让你忠于实践,又超越实 践。
四是教育科研的提升力。 (1)教育科研能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帮 助我们确立正确的办学观,教育观、教师 观和学生观; (2)教育科研可以提升我们的经验,让我 们从经验走向规律,从个别走向一般; (3)教育科研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使教师从现象走向本质,从一般走向概括。
(4)国内外教育的比较研究
目的在于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或两 国以上的教育实践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 共性和个性特征,从中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和趋势。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借鉴别国教育的优 点、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为本国今后发展的教育 借鉴。 选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要研 究发展中国家教育改革研究;世界教育改革与发 展基本特点和规律研究;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趋 势展望。
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科研? 一是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是与教育改革发展 良性互动的科研。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科 研的活水源头,可以为教育科研提供舞台, 提供生长点;反过来,教育科研可以为教 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者互相依 存、密不可分的。
教科研资料教育类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理论依据
教科研资料教育类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理论依据一、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
教学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的探究,注重情感的体验,才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就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教学理论根源,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
”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是指针对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学习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提升小学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学习计划与安排:制定科研理论学习的计划,确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学习资源和材料支持:提供教师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如教材、参考书籍、学术期刊等,以便教师进行科研理论学习。
3. 学习方式和方法:指导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比如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研读论文、进行小组讨论等。
4. 学习评估和反馈:设立科研理论学习的评估指标,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教师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导。
5. 学习交流和分享: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例如定期组织座谈会、论坛、讲座等活动,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研究经验。
6.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科研理论学习与教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给予在科研理论学习领域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通过建立和完善小学教师科研理论学习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12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同样是获得对教育现象及过程
的客观认识。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理论是研究是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之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 间接地把握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因而具有概括性与间接性。 •二 教育理论研究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教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现象研究的多样性。持有 不同价值观、哲学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 同一教育现象所做的研究必然是不同的,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不同 的。 •三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 经验层次,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是对各种 事实的积累过程。 •四 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继承性与超前性 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每一种教育 理论都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发展起来的。
基本的逻辑思 维方法
• 逻辑思维方法是将事物的 发展进程在思维中以逻辑 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制 定理论体系的方法。任何 问题都是应用逻辑。理论 研究正是在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框架中 进行的,受逻辑因素的制 约。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这里讨论的抽象和具体是理性认识阶段的思 维的抽象和思维的具体,而不是认识过程中 感性认识阶段从实践中获得生动直观的具体 抽象,是思维中的抽象,是以简化的方式, 突出地、纯粹地描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和 关系,是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在思维中 的反映。
•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理论研究的合理途径, 包含逻辑起点、逻辑中介、逻辑顺序和逻辑 终点四个环节,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过程。
历史一一逻辑方法
• 历史,指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 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历史发 展过程(如科学史、哲学史、思维史等)。逻辑, 指历史发展过程在思维中概括的反映,是抽象思 维过程和辩证思维过程中认识形式的转化。历史 逻辑方法,指舍弃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的各种细节及偶然因素,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 以"纯粹"的理论形态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 而建立科学理论体系。
教育科研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
教育科研理论学习与交流制度
一、指导思想
现代科学理论是教育科研的先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和质量
的重要保证,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习内容、方式
1、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印发教研学习资料2次。
2、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得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教科室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理论
专题讲座,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理论研讨和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
3、市、县、校级骨干教师应走在理论学习与交流的前列,每学年应有一定的理论学习与交流成果(体会
),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参加培训后要上交一篇学习心得。
4、教研方法学习:教科研方法讲座、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等。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如《课程标准》学习研讨会、课改专家讲座、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新课
程课堂教学研讨会等;
6、定期召开教科研会议和组织教科研活动:如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会、教师论坛等,
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7、加强和上级教科研部门、兄弟学校的科研交流,完善教科研校园网络。
8、理论学习和交流应做到“四有四用”,“四有”是指有计划、有主题、有主讲人、有形式;“四用”
是指用于教研、用于教学、用于发展、用于创新。
教科研理论培训计划
教科研理论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教科研是学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科研理论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1. 教科研理论基础知识通过系统的教科研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增强教师对教科研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加深教师对教科研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科研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2. 教育学基础知识通过教育学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3. 教学设计与评价通过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增强教师对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解和把握,灵活运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加强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理解和把握。
5.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强教师对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解和把握。
三、培训时间本次培训为期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半天。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教科研理论基础知识培训第二周:教育学基础知识培训第三周: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第四周:教学方法与手段培训第五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培训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由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五、培训目标1.培养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
2.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六、培训评估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培训效果。
七、培训后续本次培训结束后,学校将继续进行教科研综合实践活动,深化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讲义
1、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论证)
外在效度表示。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有把握精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就是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的人群和条件的程度。
3、可靠性(信度):研究结果前后的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
大程度上重复。可靠性用信度表示。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 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
4、创新性:新颖、独特,创新是多形式、多层次的,可以反映在 课题选择上、研究内容上、研究方法上、研究成果上。 5、综合性:研究需要从多学科的结合、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综合 进行研究。 6、周期长:教育效果的显示具有滞后性,从而决定教育研究周期 长的特点;教育本身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活动性、能动 性也决定了教育研究的长期性。
三、科研课题选择的途径(课题来源)
(一)、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重要来源)
1 、从教育实践的成功中捕捉课题
《学生自拟考试题的尝试》 《学生学习障碍机制问题研究》 《学习困难生转化研究》 《关于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个案研究、比较研究》
2 、从教育实践的失误中捕捉课题
(五)、从科研规划中选择课题:
“九· 五”、“十· 五”、“十一· 五”规划
总之,题目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
宜活不宜死。 要小题大做。
如:“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太大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和思维品质的关系”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研究”
四、课题选择的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1、应用价值:
(1)应选择当前教改实际工作中最迫切、最急待
⑹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 的能力。
教育科研基础理论
教育科研的原那么:
方向性原那么 客观性原那么 科学性原那么 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 应用性与群众性结合原那么 继承性与创新性原那么 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教育科研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经历总结法 行为研究法 案例法
三、教育科研的根本程序
选题 立项 研究过程
教育科研的意义:
1、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需要。 2、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3、加强教育科研,是丰富和开展教育理论的需要。 4、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5、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
化开展的需要。
教育科研的内容:
1、教育方向研究。 2、教育模式研究。 3、教育规律研究。 4、教师技术行为研究。 5、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科研研究过程:
〔一〕建立假设 〔二〕制定研究方案: 1、确定名称 2、目的意义 4、确定假设 5、研究内容
么 7、确定方法 8、具体步骤 9、组织机构、参与人员 10、保障机制
3、研究现状 6、根本原那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召开开题会 定期组织活动 阶段成果总结、评选先进 课题结题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指的是运用教育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和客观现象的创造性活动
一、教育科研概述
什么是教育科研?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指的是运 用教育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教学及其管理 中的现象与问题进展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的研究, 从而提醒教育现象和客观现象的创造性活动。它既有 理论又有实践。
课题结题需要材料:
申请书 人员变更表 实验报告 结题验收表 装订整理材料〔四卷〕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什么是教育科研?所谓教育科研,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活动的内外部规律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这个概念的界定需要明确四个问题:1、明确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2、明确教育科研是大教育科研。
3、明确教育科研方法是一个科学方法体系。
4、明确教育科研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二、教育科研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
2、有利于教育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3、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5、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建设与发展。
三、教研科研和教研的关系总的来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表现在:1、在研究目的上;2、在研究内容上;3、在研究方法上;4、在研究类型上;5、在研究关系上;6、在研究过程上;7、在研究成果上;8、在研究评价上。
四、教育实验(一)教育实验的特点及类型特点:1、控制性;2、因果性;3、变革性;4、教育性;5、可重复性。
类型:1、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2、探索性实验;3、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
(二)教育实验的功能1、教育实验能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必然规律,通过教育实验推进教育科学化进程。
2、教育实验是教育改革的先行官。
3、教育实验是教育理论的源泉。
4、教育实验是培养学者型教育工作者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实验方法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机械抽样法、类型取样、整体取样法)。
2、分组方法(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3、控制变量的方法(控制实验因素或因子、控制非实验因素)4、验证实验结果的方法。
四、教育实验的基本程序1、提出课题(或选择课题)(1)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行性;(2)课题反映国内外教改发展进程与趋势,实验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3)课题要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超前性;(4)选题角度要恰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2、建立假说3、设计方案(1)课题(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背景);(2)指导思想和原则;(3)理论依据;(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5)实验内容;(6)实验目标;(7)实验因子的选择与确定;(8)实验的周期与步骤;(9)成果形式。
科学教学的关键 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教学的关键: 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是推动科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实践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师科研成果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是指通过教育研究、学术研究等方式取得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成果。
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探索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此外,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还包括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教学资源的最新进展,了解到哪些教学资源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编辑教材、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教师科研成果的实践教师科研成果的实践是指教师根据科研成果的理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和验证这些理论。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科研成果的理论,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课程。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实验的反馈和评价作为教学的参考,并不断调整和改进实验课程的设计。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实践,开展自主教学研究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教学难点或问题,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分享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分享是指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与其他教师共享这些成果。
通过转化与分享,可以促进科研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教育科研定位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性质:既是一种教学研究,又是一种校本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
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应以教学为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一种教学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师“要遵循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
校本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它是指密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自行确定课题、自行设计计划与实施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和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的本身就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校本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学校自身工作实际。
在校本研究中,校长和教师都是研究者,都要自觉地承担起教育研究的职能。
校长是管理者,又是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都要扮演双重专业角色。
校本研究的结果是学校工作实践的改进,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工作遇到的问题,归宿点应体现在学校面貌的改变、师生员工的发展上。
对此,从某种意义说,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校本研究。
2.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的关系教研可分为常规教研、专题研究和教育科研。
常规教研与教育科研在研究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常规教研属于低层次研究,而教育科研属于高层次研究。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可以有机结合。
联系是:教育科研是常规教研的先导,常规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科研促进常规教研质量的提高,影响常规教研工作的认识;而常规教研又为教育科研提出课题并扩大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的区别是:首先,从研究特点看,教育科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深层次的探索活动。
它有明确的研究课题,有课题实施方案;强调设计科学的假设,进行严密的规划、组织和论证,强调设立实验对比,控制无关因素;强调重复研究、反复论证;强调科研成果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这些形成了教育科研活动的有机整体;而常规教研是低层次的认识活动。
它是针对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中的某一问题,采取某种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或改进等。
其次,从研究范围看,教育科研的范围较为广泛,它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含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和教育过程;而常规教研的范围相对较窄,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途径、方法、组织等方面,基本上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
第三,从研究要求看,教育科研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要准确把握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糸和本质现律。
因此,必须保持研究过程和保证研究结果最大限度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允许带有随意性和个人偏见;而常规教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以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及个人的感受和情感为基础,所依据的材料有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往往是凭主观经验办事,带有主观色彩。
第四,从研究成果看,教育科研成果一般具有普遍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成果要求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意义,要求有应用价值,可推广到一定范围;而常规教研成果则常常带有地区性和研究者的个性特征,只能适用于局部地方。
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可以有机结合。
因为,二者都是以教育领域发生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具有共牲;中小学教师通过常规教研跨入教育科研容易接受,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用教育科研要求开展常规教研。
科研工作比教研工作更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根据科研的要求进行学科教研活动,就会大大提高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科研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其次,把有价值的教研专题加工为科研课题。
例如,把“活动课教学研讨”加工为“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索”。
其方法是:在选题上,从内容的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从小口径的问题中探究大道理和新问题;在实施中,把简单的教改计划加工为实验方案,并严格执行,在研究结束后写成论文或报告,而不满足于搞一次教研活动。
再次,结合常规教研活动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宜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师在习惯的教研活动中推广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
例如我县前些年推广的省优秀教改成果一一单元目标教学和管理,就是科研与教研结合的产物。
3.教育科研的特点与研究指向中小学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以学校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开展行动,以达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目的。
与专业人员的教育科研相比,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特点在于,主要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探究、内省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⑴以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为科研的主要方式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
“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行动研究”,或称为“校本行动研究”。
即: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以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指向,把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行动,在行动中不断改变自己行为,研究的结果必须有助于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的科研又是反思实践的科研。
教师的成长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已经成为教师培养的主流范式,“反思性教学”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界一个新动向。
著名行动研究大师艾略特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最重要的,不是严谨,而是教师有没有对教学反思,寻找证据去帮助了解现况,从而做出适切的判断,改良教学实践。
”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指向①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要抓住关键,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
”(周济)——“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②“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两个“主题词”。
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应该是“以校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在过去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却存在着厚此薄彼现象,“教师发展”的主题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往往单方面强调教师的奉献,忽视了“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的重要意义,淡化了教师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职业的生命活力。
③教育科研必须体现“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群体”。
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指向,努力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主体意识,将教师的发展提升到与学生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让两者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要立足于人本主义的角度,通过校本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和名师。
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提出研究课题①科研的基点是问题,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
必须把“反思”与“问题”联系起来,教师的反思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于问题的诠释,以及解决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它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②科研的内容涵盖了学校“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研究和教师培训研究”等方面,当前的重点是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即“教学研究”。
因此,当前科研课题的重点是: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研究”。
③问题即课题。
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解决学校现实问题的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有利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困惑。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把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继而上升为研究课题,积极反思实践和行为跟进。
④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但是,必须扬弃过去那种“假、大、空”的课题取向,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真、实、小”。
“求真”——有专家提出:“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教学,也就是通过课程的开发、设计和知识在课堂中的传递,实现教学传递和育人工作;二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呵护、教养和促进。
”教师必须围绕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例如当前全县研究的《中小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求实”——科研所面对的问题,必须来源于学校实际,为本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通过反思唤醒教师主体意识;要注重行动,特别强调“做起来”,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
“宜小”——根据“教师做研究”的职场特点,从梳理个人(学校)在教育教学的问题里,选择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切实可行的、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改变行为的“小”课题,以达到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目的。
例如,从教师层面: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讨论”和“提问”方式;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如何解决课堂探究教学中的课时矛盾;研究性学习中“放”和“导”;能否离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备课如何“备学生”;提示、探究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利弊……在课题选择中,也要抓住一些重要的议题,比如,课堂中有价值的生成性的问题,把课程标准中抽象的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等等,找到关系到教师专业能力和链接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键命题,找到一些问题和现象的根源,从而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