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课时备课(2课时)学习资料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熟悉秋天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听说能力的培养。
2.词汇和句子的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
1.学生在理解思维和表现能力上的提高。
教学内容
1. 导入环节(5分钟)
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一个美丽的季节,你们知道秋天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新知(30分钟)
1.展示秋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秋天的特点,如凉爽、风大、叶子变黄、果实成熟等。
2.通过板书、图片等资料,教授一些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如金黄、树叶、风筝、栗子等。
并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并加以练习和记忆。
3. 操作练习(30分钟)
1.口语练习:教师为学生设计五个口语表述情境。
例:描述树叶变黄、风筝在秋天里飞舞等。
并请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
2.绘画练习: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方式,表现出秋天的某一特点或某种风景。
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
4. 总结反思(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秋天作品,并听取同学们的观点和意见,总结掌握的新知识,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和资料。
2.教师准备板书工具。
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学生表现认真、积极参与、能够介绍和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作品展示:学生通过绘画或制作手工,能够表现秋天的某种特点或某种风景。
参考文献
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4秋天(1、2课时)
4.秋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知道全诗分为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两个局部。
4、学习第一小节,理解总写秋天的景色。
[提升性目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观察秋天的景色。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2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她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板书课题、齐读)“秋天”。
出示学习目标: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会读会写生字词,理解“羊肠小道、烦恼、柔韧、酿造、井井有条”等词语的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1)把课文读2遍,做到准确流利。
没达到要求再读1遍。
(2)看生字表,能盖住拼音,很快地说出本课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习字册上把书后第三题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边抄边记,准备默写。
(4)读一读“羊肠小道、烦恼、柔韧、酿造、井井有条”等词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4.学生读自学指导,理解自学内容。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学中存有的问题。
(10分钟)6.教师指导:(1)朗读:选择2名优秀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在准确、流利方面给予指导。
(2)请大家再读全诗,提醒注意之处。
全班学生齐读出现错误处。
(3)默写:内容为书后第三题,特别注重2名学生的默写,一名为学困生,一名为中等生。
默写完,对中等生出现的错误,当堂评讲。
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个别指出。
(3)理解词语:学生先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准确的教师加以肯定;错误的教师加以引导,或告诉学生,或联系课文让学生再体会。
二、学习目标31、出示自学指导:认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做《补充习题》一、二两题。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
2.通过朗读《秋天》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颜色和气味;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
2.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语感。
然后通过多次阅读和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3.深化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 - 什么时候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 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个颜色?为什么?4.游戏活动(15分钟)通过科普游戏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科普游戏:介绍秋天的气温、日照时间等特点。
- 互动游戏:让学生描述秋天的气味和颜色。
5.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秋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 小组讨论:讨论秋天的特点并制作海报。
- 个人表述: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秋天颜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秋天有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听说读写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 -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 听说读写综合评价:通过听说读写能力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有益的授课策略和方法,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1《秋天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秋天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2.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凉,树叶变黄,果实成熟。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并跟读。
2.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插图中的内容。
4.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小画家”活动,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秋天。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中的内容。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
2. 教师出示一些秋天的诗句,让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
同时,教师还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情感。
2.通过歌曲、图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季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秋天的特点,如凉爽的天气、丰收的季节等。
2.认识秋天的常见物品和景色,如稻谷、玉米等。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季节感知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秋天的整体观念。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
2.CD播放器并准备好秋天相关的歌曲。
3.一些代表秋天的物品,如稻谷、玉米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老师播放秋天相关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摇摆身体,引入秋天的氛围。
2. 导入(10分钟)•老师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秋天会做些什么事情,简单谈谈自己在秋天的感受。
3. 学习(2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秋天》这首诗歌,讲解其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老师向学生展示秋天的常见物品和景色,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4. 拓展(10分钟)•分组让学生合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场景。
•老师播放秋天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对秋天的直观感知。
5. 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鼓励学生回家后多观察秋天,增进对季节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引导学生感知和了解秋天为主,通过图片、诗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秋天有直观的印象。
但在教学中,某些学生可能对季节的概念不够明确,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季节的认知。
同时,在拓展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或实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感知和了解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5篇)《秋天》其次课时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之美,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么?2、(出示第一小节)是呀,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谁情愿来读一读?指名同学朗读。
3、过渡: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娇更红,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让我们跟着,一起走进秋天,去瞧一瞧,看一看吧!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尝过渡:淘气的秋风和我们玩起了迷藏,你们知道它都躲到过什么地方吗?(一)秋风吹过田野、小路、果园,它使田野和果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自己默读课文的3-5小节。
1、田野(1)出示第三小节,这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字词?(2)稻穗儿熟透过“熟”字你仿佛发现稻田里怎样的景象?蝉声儿消从“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野菊花香一个“香”字,你仿佛又发现了什么?(3)多么美的一幅田野秋景图啊,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把它留在我们的心里。
2、田野里还有哪些变化?(1)玉米举着红樱乐了,遗忘了夏天的苦恼,你能说说玉米的苦恼么?(2)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高粱酿出了什么歌?(3)谁情愿来做做忘忧的玉米和高歌的高粱?指名朗读3、果园(1)秋风来到果园,它给果实换了衣衫,谁来读读这一小节?(2)你感觉这个果园怎么样?指名再读。
(3)除了这些果实,还有什么其他的吗?用这样的句式说说。
其实这样把苹果和葡萄当作人来写,我们就叫做拟人句。
谁再来造造其他的句子。
(4)果实们多欢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我们一起来共享他们的欢乐,齐读第4小节。
(二)讲读课文第6小节1、这么迷人的秋景都是谁的功劳?为什么?(秋天很多果实成熟了,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它们凹凸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这都得功归于秋风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2、看着这一片片成熟的庄稼,你想到了什么?(人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在盼望的田野上结出了硕果,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烁!)3、齐读第6小节(三)回归整体齐读品尝1、学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秋日更红更娇,为什么秋天的空气会更甜更好吗?(秋日红,由于枫叶、红缨、红苹果、柿子、红枣……衬托的;由于人们丰收兴奋的红脸衬托的;由于秋高气爽,日头红……空气甜,是由于空气中充满着桂花和野菊花的花香;由于高梁酒香甜的酒气;由于果实那甜甜的味道;由于丰收使得人们心中甜丝丝的……)是啊,多么迷人的秋天,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5
1.秋天【教学目的】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词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诙谐“了、子、人、大〞四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几节,认识自然段,拓展阅读关于秋天的童谣诗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教师让你们到生活中去找秋天,你们找着了吗?生:找着了!我在黄叶中找到了秋天。
师:对,秋天来了,树叶穿上了黄颜色的衣裳。
生:我在瓜果飘香中找到了秋天。
师:是呀,在秋天里,我们可以吃到好多丰收的果实。
生:我在同学们都穿上了长袖的校服中找到了秋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天气凉了,同学们都穿上了长袖的校服。
同学们,你们看!教师也去找秋天了,看看我找到的秋天吧。
看!荔枝公园、笔架山、莲花山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渐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天气凉了,同学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
我们校园上方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
瓜果成熟了,一个个像红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
孩子们,秋天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秋天。
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教师一起板书课题。
请齐读课题:1.秋天。
生:1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4页,自己出声朗读课文,这可是咱们第一次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拼一拼、读正确,谁要是一字不落地读下来,谁就是最棒的。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时间到!生:抬起头,挺起胸。
师:如今,请同学们先竖起耳朵听教师读,眼睛看课本,仔细检查,看看刚刚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了。
师范读,生听读。
师:大家都读准确了吗?生:读准确了。
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桌互读。
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同桌读不准的字音,你就帮帮他。
开场吧!三、认识自然段师:同学们,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
每一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格,就是空出两个字的位置,你们看,这里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空两格。
《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风景,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秋天的景象。
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3.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教学重点理解秋天的特点和风景,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材、挂图3.实物道具(秋叶、枯叶、枫树叶等)4.课堂练习题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什么?”2.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为秋天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播放秋季音乐。
步骤二:授课(25分钟)1.朗读课文:老师课堂朗读,学生跟读,注意与音乐的配合。
2.分析课文:询问学生秋天有哪些特点?3.教授生字词和句型:①枫树:介绍枫树的特点,分发枫叶让学生观察,描写枫叶的形状和颜色,在与枫叶相应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词语“枫叶”。
②黄:教授生字和词语“黄”,应用在描述枫叶颜色上。
③红:引导学生描述红枫叶的颜色,并学会词语“红”。
④落下:描述枫叶飘落在地上的形象,学习词语“落下”。
⑤叶子:引导学生熟悉秋叶的特点,并学习词语“叶子”。
⑥天空:引导学生透过课本中的图片,感知秋天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⑦小道:教授句型“一条小道”,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路,感受秋天的气息。
4.学生自读课文。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展示老师带来的秋叶、枯叶等道具,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
2.教师用挂图展示秋天的景象,与学生进行互动,按照课文描述秋天,体验秋天的气息。
步骤四:练习(15分钟)1.个人练习:发放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2.分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扩大视野和实践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此课时主要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锻炼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课堂气氛、教材、实物道具等方式,使学生感官切身地体验秋天的气息,从而加强学习的记忆和体验。
课文(一)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秋天》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学本课,要注重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他们对朗读和识字的兴趣较浓,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气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2.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天(2)引导学生交流: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喜欢秋天吗?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熟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教师的朗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中描绘了金黄的树叶、南飞的大雁、丰收的果实等秋天的景象。
(3)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些景象吗?为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景象都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所以我们喜欢秋天。
5.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和表情。
(2)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秋天的景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秋天还有落叶纷飞、菊花盛开等许多美好的景象。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秋天》人教部编版(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秋天》人教部编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学习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2. 生字:秋、天、高、气、爽、宜、人3. 词语: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习生字、词语。
2.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硕果累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
(3)教师讲解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秋天的美好。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象?你最喜欢哪个景象?(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总结。
4. 拓展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其他美好景象。
(2)开展“我心中的秋天”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秋天的美好,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语。
(2)向家人介绍秋天的美好景象,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4. 学生能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秋天课时备课
《秋天》课时备课(2课时)(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教材分析:《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
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
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 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1秋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1秋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秋天在哪里,秋天天气有什么变化,人们是怎样享受秋天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知道秋天在哪里,秋天天气有什么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头饰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猜谜语导入:教师说:“炎热的夏天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秋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
那么,秋天在哪里呢?找一找,同学们注意,找到后要大声说出来呀!"学生找同学说。
2. 板书课题:《秋天》,齐读课题。
认识“秋”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简介“秋"的起源和故事。
3. 过渡语:同学们,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并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词语:凉爽、游荡、挥动、柿子、葡萄、辫子、扇走了、丰收、忙着采摘。
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凉爽”、“游荡"的读音。
3.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出课文的节奏和韵味。
教师纠正字音及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柿子”和“葡萄"一段。
提醒学生注意前后的连贯。
教师做示范背诵并领读。
学生模仿着背,男女生进行背诵比赛。
4. 结合你在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小组交流解决。
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等会提出来。
5. 课文读完了,你知道了什么?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词语,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了解天气情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说明了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要落下来;了解人们的变化,“庄稼丰收啦!"说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了解感受,“啊!秋天来了!”简单几个字概括了人们的喜悦心情等等……三、识字指导1. 课件出示生字“柿"、“葡”、“农"、“篮”、“哪"、“波”、“枫"、“萝”、“欢"。
《秋天》教学设计内容 (2)
《秋天》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会写1个笔画。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认识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可爱。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吧。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们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
(指名读,同桌互查)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天气、树叶、大雁)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能读读这段吗?(2)区分一片,一片片。
(3)你觉得树叶飘落的景象美吗?师:金黄的树叶转着圈儿,从树上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叶子,远远望去,真是一个金黄的世界!(4)指导学生边想象边读课文。
(5)比一比谁读得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1)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动物却要和我们告别了,它是谁呢?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板贴图片)(2)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3)为什么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4)大雁马上要出发了,你想对大雁说什么呢?(5)“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学期拼音
秋天
【教材分析】
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的共十五,描写了一幅秋高气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选取的景象很具有代表性,课文的两幅图突出了秋天其它的景物、动物,可以作为拓展。
【教学重点】“一”的不同读音,认识自然段,了解秋天的特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词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
诙谐“了、子、人、大”四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几节,
认识自然段,拓展阅读关于秋天的童谣诗句。
【教学目标】
1.认识天气,树叶在秋天有不同的颜色;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句式练习。
2.写字“人、大”,拓展儿歌。
【教学流程】。
1《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如“黄、叶、树、果、熟、收、丰、喜”等。
3. 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5. 学生能够培养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如“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2. 运用观察和想象,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秋天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秋天景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天的特点和活动。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并引入课文《秋天》。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用手指指着生字词,认读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如“黄叶”、“丰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如“黄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卡片,组成句子,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秋天的特点和活动。
2. 学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2. 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朗读、讲解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想象,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和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秋天诗歌。
3.学习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4.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秋天诗歌的朗读。
2.掌握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3.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11.教师课前为学生拍摄秋天的照片或挂上秋天的画。
2.教师请学生围着画或照片看,引导学生感受和描述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声音。
3.学生介绍他们看到或想到的秋天的食物。
活动21.教师呈现诗歌《枫树》。
2.教师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跟读。
3.教师解释诗歌中的词语和意思。
4.学生自己读诗歌。
活动3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秋天”两个字。
2.教师请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和秋天常见的食物,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活动41.学生和教师一起发散思维,将秋天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
2.学生和教师一起举例说明秋天与其他事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3.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秋天的特点和秋天的食物。
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喜欢的秋天的特点和食物。
2.学生分享自己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食物,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情趣。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 秋天》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秋天》,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秋天美景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金黄、凉爽、菊花、枫叶、苹果、丰收。
2. 句子学习: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菊花开了,枫叶红了,苹果熟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3. 课文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词语学习和句子学习。
2.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词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词语,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 学习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正确朗读。
4. 课文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词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跟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词语学习、句子学习和课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善于表达。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秋天美景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课文《秋天》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秋天》的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秋天》。
(2)能够理解课文《秋天》的主要内容,体会秋天的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
(2)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
2. 读书指导法: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秋天》。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美。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展示自己的秋天画作,分享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朗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
2. 深化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造句,互相交流学习。
3. 实践与应用(1)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关于秋天的短文。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学习。
(2)学生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分享学习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课时备课(2
课时)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
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
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
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2.树叶黄了。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
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
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3.齐读第3自然段。
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课堂达标:1、背诵课文。
2、例: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___那么___,那么_
_。
大雁一会儿___,一会儿__。
教学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备人:孙明使用人:累计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
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
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
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阅读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2.能正确书写文中所出现的生字,知道他们的笔画顺序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子、人、大”字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教师巡视指导
3.重点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4.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三、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当堂达标:
1.检查背诵课文《秋天》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说话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