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39例BECT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在3~14岁,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0例为部分性发作,39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尖波,口服传统抗癫痫药疗效满意。结论:BECT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中央和(或)中颞区棘波或尖波,预后良好。
【关键词】癫痫/诊断;脑电描记术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又称良性Rolandic癫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原发性部分性癫痫,约占儿童癫痫的15%~24%[1]。现将本院近年诊治的39例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0~2010年共收集符合BECT诊断标准的患儿39例,其中男25例,14例,发病年龄3~14岁,其中5~10岁发病者30例,占77%。4例有热性惊厥史,2例有癫痫家族史,1例有生后窒息史。1.2方法 1.2.1脑电图检查:应用康泰KT88-2400脑电图仪,电极安放采用国际10/20系统。均进行睁闭眼反应、过度换气等诱发试验。每例行脑电图检查2~6次,39例均行清醒及睡眠脑电图描记,记录时间1~2h。1.2.2影像学检查:22例行头颅CT检查,17例行头颅MRI检查。1.2.3回顾性分析每个患儿起病年龄、可能的病因、发作形式、初诊时间、发作频度、病程、用药情况、EEG及影像检查等资料。随访时间0.5~6年。2结果2.1临床特点:39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其中刚入睡后发作26例,早晨将醒时发作9例,4例午间睡眠时发作,6例清醒期、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类型:30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9例为继发全身性发作。27例表现为面肌阵挛、流涎,一侧口角最为明显。13例伴有同侧肢体的抽动,9例伴有喉中发声。18例发作前有手及同侧面部麻木感。7例发作前有恐惧感。发作时不能言语,但意识清楚,能理解周围人的语言。发作后有Todd麻痹4例。继发全身性发作的表现为全身性强直或阵挛发作。发作时间最长者12min,多为1-6min,均无癫痫持续状态病史。发作频度:3例只有一次发作,短期发作数次者(仅1~3个月内发作数次)19例,偶发者(1~2次/年)12例,频发者(≥3次/年)5例。2.2神经系统查体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本组神经系统查体均无异常体征,智力均正常。头颅CT及头颅MRI 检查38例未见异常,蛛网膜下腔囊肿1例,侧脑室轻度扩大1例。2.3脑电图特点:在发作间期,所有病例的EEG背景均正常,清醒期13例出现痫样放电,其余26例正常;睡眠期35例出现痫样放电,余4例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均发现棘慢波。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反复出现的棘波、棘慢波,成簇出现或孤立存在。其中一侧改变13例,双侧改变19例。入睡后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睡眠Ⅰ、Ⅱ期放电频率最高。2.4治疗及预后:本组经确诊后,3例因发作少,未抗癫痫治疗,余患儿应用药物资料,21例应用丙戊酸钠,其中2例因短期内发作频繁联合妥泰治疗,11例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分别随访2-3年,35例临床发作得到控制。3讨论
BECT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之一,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年龄依赖性外显。少部分患儿伴有影像学改变或脑部病变史,多为伴随疾病而非真正的病因。
BECT发病年龄一般为2~14岁,5~10岁发病者占80%,为本病发病高峰,本组约占7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组患儿临床没有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智力、运动发育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是该病的一个特点,本组患儿均在睡眠时出现发作,可在入睡不久或清醒前出现。亦有少部分患儿在清醒期出现发作,发作更为局限。BECT的典型发作形式为局灶性运动或感觉发作,部分发作可以继发全身性发作,睡眠时的发作更易于泛化,有时由局灶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的时间很短暂,以致患儿家长很难观察到早期部分性发作,多描述为全面性发作的表现,故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判断发作的形式。
BECT的诊断中睡眠期脑电图有重要价值。本组患儿中清醒期13例出现痫样放电,睡眠期35例出现痫样放电,故在临床中,若清醒脑电图正常或放电不典型时,应进行睡眠诱发试验,防止漏诊。本组患儿脑电图异常放电均见于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与文献报道一致。但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中央颞区放电都是BECT[2],儿童孤独症、Rett综合征、小儿脑瘫、Landua-Kleffner综合征等疾病亦可表现为中央颞区放电,需要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分析判断,避免误诊。
BECT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青春期前后停止发作,成年后的癫痫复发率仅为1-2%。本病对药物反应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托吡酯等均有较好疗效。但应当注意有患儿应用卡马西平后出现BECT变异型表现。一般在服药控制发作2年后,即使脑电图尚未恢复正常,也可逐渐减药,减药过程大约需半年至1年,然后停药。发作次数少者,可暂不用药,随访观察。参考文献[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88-291.[2]董静静, 刘晓燕.儿童及青少年中央颞区放电的临床分析.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 15( 6) : 347-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