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少数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少数民族之乡—云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3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旨在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例外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崇例外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为此教材一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56个民族是一家”,“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我发现这三篇课文的安排顺序知识能力的学习到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连贯的、递进的,教学层次十分清撤。如“56个民族是一家”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大团结。“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则是使孩子们知道我国有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了解民族自治区制度及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进云南,知道云南是多民族特征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之乡,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是本单元学习主题的严重组成部分。
二、说目标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它主要安排了“民族建筑、民族文化”和“知识闯关游园”这两大版块的内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定位: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多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3、了解纳西族的东巴文,杨丽萍的孔雀舞。
4、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5、通过收集资料,闯关答题进一步了解关于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情况。
6、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重点: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多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难点: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三、说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板块,分别是:(一)资料交流,激起兴趣(二)借助多媒体图片,初识云南(三)走进云南民族村(四)智力问答、升华主题。下面我将结合教学理念依次进行阐述。
(一)资料交流,激起兴趣
欣赏着“十八怪”奇景,把孩子们带进这块奇特的土地——云南。说说地方特点,激起孩子们深刻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图片,初识云南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还强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回归儿童
的生活。”四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比较少,对云南就更陌生了。课前资料的收集,就显得尤其严重了,通过地图,认识了云南的地理位置,还了解名字的由来,一张张风景如画的云南美景图,身临其境,还有云南特有的乐器葫芦丝,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等资料的补充,使孩子们对云南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走进云南民族村
我们都知道,教材所呈现给老师、学生的范例,只起到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能照本宣科、看图讲话。教材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与当地的实际状况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吻合,应根据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敏掌握和进行再创造。如何创造?要引导学生收集活动需要的资料或知识,由于条件无限,孩子们收集到的东西很无限,需要我们老师找更多有用的资料。
课前孩子们通过书籍的阅读,对云南的民风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师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中资料的交流,共同学习,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多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的情况。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纳西族的东巴文,杨丽萍的孔雀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要的是学会了体验、沟通交流,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填塞情趣的活动中,培养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表演创新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实践活动为学生彰显独到自我的个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了歌舞表演、讲故事、音乐欣赏等多种活动的方式,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焕发出了兴旺的表现力,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四)智力问答、升华主题
本课尾声,学生通过闯关活动,对学所、所见、所闻进行了回顾,加深对云南印象,升华主题。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