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合集下载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信仰,起源于古代中华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独具其特殊地位,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通过对道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对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的探讨,展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形成与道家思想的提出和相应的宗教实践密切相关。

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典籍,也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指导。

《道德经》主张人应当遵循自然之道,追求无为而治、无名而达的境界,强调“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真理。

在这一基础上,道教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通神道化的修炼方法,发展出了炼丹、炼神、炼体等一系列特色的修行方式,形成了独特的道教修炼体系。

道教的兴盛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在历史上,道教曾多次成为国家的官方宗教,并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成为经济和政治的基石,庙观、道观成为社会中心,道教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吸收了其他宗教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教派和流派。

二、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1. 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道教的核心思想——追求自然、简朴、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理念与道教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人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修身养性,注重身心平衡。

此外,道教强调修炼身心,追求长生不老,促使中国人注重保健养生,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等,持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

2. 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教推崇的“无为而治”、“无名而达”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不能力劝”的原则,注重阴柔之道,推崇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曲折、柔韧的态度。

中国道教

中国道教

四方护卫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 玄武 根据五行学说,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 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 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 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 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 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 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 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 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 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 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 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 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 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 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 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 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 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 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 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主要称谓
男教徒称道士、道士先生,又可尊称为天师。女教 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方丈、 住持、监院(俗称当家的)。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人生哲学方面的影响 生活情趣上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心理境界做到清净 虚明、无思无虑;生理状态上做到安神健体、养气守 神。

道教的民间信仰和习俗

道教的民间信仰和习俗

道教的民间信仰和习俗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信仰和习俗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道教在民间信仰方面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

一、道教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道教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拜神、祈福、寻仙等内容,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融合多元元素:道教民间信仰汇集了多元的宗教元素,融合了儒家、佛教、民间信仰等各种宗教观念。

这使得道教民间信仰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2. 强调神明崇拜:道教民间信仰中,人们对于神明的崇拜是核心。

人们希望通过祈求神明的保佑来得到好运和幸福的生活。

3. 崇尚自然和谐:道教民间信仰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们通过遵循自然规律和修习道教的方法,以此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二、道教民间信仰的习俗道教民间信仰产生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这些习俗在中国广泛流传并被人们积极参与。

1. 庙会:庙会是道教民间信仰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每到正月十五、七月初七等传统节日,各地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穿着盛装前往庙宇,参拜神明,同时观看各种民间表演和赏花灯。

2.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道教民间信仰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习俗,通常出现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人们会组织划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文化英雄屈原,并希望能驱逐瘟疫和恶鬼。

3. 点香拜佛:在道教民间信仰中,人们会在庙宇或是家中设立香案,点燃香火,虔诚地祈祷神明的保佑。

这是一种表达虔诚心意和寻求庇佑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信仰方式之一。

4. 丰年祭祀:丰年祭祀是道教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农事习俗。

在农民丰收的时候,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来年丰收顺利,同时感谢丰收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5. 护驾仪式:道教民间信仰中,人们在开车、装修房屋、出行等重要场合,会选择进行护驾仪式。

通过祭拜神明和燃香等方式,希望能够避免灾祸,平安顺利。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道教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的习俗,连接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宗教信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起源于先秦时代,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一、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和“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的“道”与儒家的“仁”、“礼”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

其次,道教注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佛教的“涅槃”思想有相似之处。

最后,道教强调心性修养,鼓励人们追求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文化传承的贡献道教对中国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贡献。

首先,道教倡导自然观念,提倡顺应自然规律,这种观念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有重要影响。

其次,道教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道教修炼与养生保健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道教养生之道,为中国古代养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道教还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艺术作品中常常体现出道教的符号和意象。

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道教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道教倡导反对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识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道教尊重自然与环境的和谐,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古代,道教寺庙常常被用作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道教的修炼方式和养生观念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其核心思想的哲学影响、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使道教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道教的思想和价值观中汲取智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八讲 道教

第八讲 道教
第六讲 道教 29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 枕上日高卧,卖与世间荣贵人。帆力劈开 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浮名浮利浓于 酒,醉得人心死不醒。(郑遨)
第六讲 道教
30
3、道教对民间习俗的影响
(1)中 国 人 对 於 神 明 的 态 度 是 两 重 的 一 方 面 是 对 之 敬 畏 , 平 时 不 敢 冲 撞 他 们 。 一 方 面 又 有 很 强 的 功 利 色 彩 , 求 神 是 为 了 请 神 保 佑 。 所 以 人 神 之 间 有 许 多 富 有 人 情 味 的 交 往 。 中 国 民 众 对 神 灵 的 崇 拜 形 式 体 现 著 这 一 特 点 。 比 较 常 见 的 有 :烧 香 ;还 愿;报 赛 。
第六讲 道教
3
一、道家渊源
道家学说:道家的宇 宙观、人生观、方法 论是道教宗教哲学的 理论基础,也是道教 修炼学说的指导思想。 老子还被奉为祖师。 《庄子》中有关真人、 神人、至人成为神仙 信仰的依据。
第六讲 道教
4
二、道教简史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3、隋唐至明中叶为道教的兴盛和发展时期
第六讲 道教
5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太平道:为冀州巨鹿人张角所创。 此名直接来自《太平经》(道教最早的经 典),即“行太平之道”。经十余年教徒 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全国三分之二以上 地方。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失败后销 声匿迹。
第六讲 道教 6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第六讲 道教
8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2)北天师道:寇谦之(365—448), 吸收儒、道思想,克服了原始道教中的巫 术色彩和造反教义,抛弃旧道教的繁琐的 修行方法把原来的讲求符咒医病去灾变为 偏重斋醮科仪,从而使道教更接近于作为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经他 改造后的北天师道在北魏首次取得了国教 的地位。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北宋陈抟将其内丹思想形象化於《无极图》中, 由无极出发,由得窍入手,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最後复归於无极。这是对道教内丹学的一 次重要的理论总结。
4、元时,道教形成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派别
正一派亦称正一道 是由天师道演变而成的,崇 拜鬼神、道术、画符、念咒。 1304年38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 一教主。
6、 民国道教
1912年北京白云观成立全真派的全 国性教会组织「中央道教会」。与此同 时,第六十二代张天师在上海筹建正一 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中华民国道教总 会」,但未取得政府核准。在上海还成 立过地方性的道教组织「中国道教总 会」、「中华道教会」等。民国道教基 本上停滞不前,对社会的影响及发挥的 功能越来越弱。
据说紫微北极太 皇大帝协助玉皇 大帝执掌天经地 纬,日月星辰和 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南极 天皇大帝也是星宿 演变而来。称他协 助玉皇大帝执掌南 北极和天地人三才, 统御众星,并主持 人间兵革之事,在 一些拜告天地、祈 祷降雨的呈文中, 勾陈与玉皇、紫微 大帝同列榜首。
后土皇地祗(女神),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 美与大地山河之秀(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 道的玉皇大帝相配套。
女皇武则天,虽号称佞佛, 但也利用道教图谶为其登上 皇位制造根据,并拉拢利用 道士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武 则天在信仰上毫无疑问是笃 信佛教的,但对道教的神仙 长生也是有所追求的。到了 晚年更是如此。她曾令道士 为其章醮、投龙作功德,又 令道士炼药,供其服食。总 的看,武则天与道教的关系 较为复杂,既利用又抑制, 视政治上的需要而定。
(二)产生
1.五斗米道
道教的最初形式是东汉张陵创立的五 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张陵是东汉顺帝 时沛国奉人,今江苏奉县人。126年到144 年,他客居四川,在鹤鸣山上(今四川大 邑县境内)修道,制作符书,以符水及中 草约为人治病,凡入道者出五斗米,故号 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所称的张天师, 这个称号是世袭的。五斗米的目的是“防 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 带有灾年互救的性质,即慈善之意,颇得 四川青城山老 人心。

道教

道教

二是五斗米道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三国志· 张鲁传》和 《后汉书· 刘焉传》中说: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 (鹄)鸣山中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受道 者,出五斗米”,故世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 其子张衡及其孙张鲁继续传教,此即是历史上所 说的“三张”;由于太平道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 之后,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播,而张道陵创立的五 斗米道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道教正统。后世论及 道教的创立,一般都认为是从张道陵开始。张道陵 后被尊为张天师,认为是道教的开创者。
♦ 隋唐时期道教与皇权结合,成为皇
族宗教。道、儒、释形成鼎足并立的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宋代皇室也尊崇道教,宋真宗称其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元代统治者也支持道教,当时
影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 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 省。
葛洪丹灶
古代丹炉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
葛洪《抱朴子》是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之 作,此书是外丹派的代表作品,核心内容是论证金丹 不死的可能性,纠正了早期民间道教淫祠巫祝之说。 书中对道教的一些基本问题,从宇宙的本体到人的本 质和生活哲学,从神仙的存在到成仙的可能,从斋醮 的方法到养生健体、炼制金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论 证。这些论述使道教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形态而具备了 哲理体系,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框架,在道 教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由于道教的基本信仰就是希望通过修炼能够得道成仙,能够 长生不死。所以道教不仅信仰神仙,还信仰鬼神,因此从这 种宗教信仰出发可以分为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 • 丹鼎派通过炼丹、吞吃仙丹而成仙。它又分为两派:内丹和 外丹。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

道教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道教简介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主要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主要教导的是“道”,认为万物皆有道,要顺应自然、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心灵的洁净和精神的自由。

道教主要分为道家和道教两个派别。

道家主要注重“道”,强调通过修炼道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而道教则围绕诸多神祇、崇拜神仙,发展出了一套体系完备的宗教仪轨。

二、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与道德道教中的“道”是一种宇宙的原则或者法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它是大自然的规律,无处不在,包容一切。

而“道德”则是遵循“道”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2. 阴阳五行道教对宇宙的认识主要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代表了宇宙的动态变化,五行则代表了宇宙的物质构成。

在道教的传统中,对于宇宙的一切都能用阴阳五行来阐释。

3. 长生不老道教强调通过修行、炼丹、服用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密宗、丹道、内丹术等实践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达到长生的目标。

4. 神仙教道教所崇拜的是各种神祇和神仙,认为他们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世间百姓,实现人类的愿望。

这些神祇多数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有众多经典著作,主要有道德经、道藏、无上文经、中庸通辩和太上清净玉册、周易等。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道德经,被誉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4. 道教的历史影响道教在中国古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智慧、医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5. 道教的布教传播道教的传播主要包括民间传播和官方传播两种方式。

道教的祭祀、庙宇、道观、道士等都是它的传播方式之一。

在中国,由于政府的支持,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6. 当代道教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道教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的改革,使道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以上就是对于道教考试的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道教的基础常识,也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的内容。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道教

道教

科技
• 化学——“还丹”化学反应“丹砂烧之成水 银,积变又成丹砂” •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 医学:1葛洪《抱朴子》、《肘后备急方》 (天花,肺结核,免疫法);陶弘景《视 农本草经集注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千金翼方》2 ,道家养生衍生出各种强 身健体的武术气功,太极拳、形意拳、八 卦掌,内家拳(张三丰)。
道教四大名山
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泉州清源山
道教影响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 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 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 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 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 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 教”。
徐福
• 徐福:秦时方士,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琅砑人(今山东胶 南,诸成一带),是道家医学的创始人。
东方朔
• 东方朔:西汉方士,字曼青,西汉时平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著有 《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精通道家命相学,医药学。人称 “仙人”。
张道陵
• 张道陵:东汉人。他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实际创立者,东汉沛 国丰人(今江丰县)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天师。
基本教义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璞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1.道教道教三祖: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别称: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道教思想:除"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2.道教发展史战国中期,齐国,兴盛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道教

道教

礼仪
三不问: 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家常籍贯。 三不言 : 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 三不起: 即道人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 道人也不得应声而起。
禁忌
戊不朝真: 道教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 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烧香、不诵经、不 朝拜,不建斋设醮。 饮食方面:
9.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 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 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
春秋老子 (老聃)、 道德经 -〈老子〉 、战国庄子 (庄周)、 南华经-〈庄子〉 、战国列子 (御寇) 、玉 虚冲经-〈列子〉 、战国关尹 (尹喜) 、文始真经〈关尹子〉 、西汉刘安 、淮南子 、东晋葛洪 、抱朴子、 以及明清的张三丰等
Hale Waihona Puke 6.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 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许多道士文化素质
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 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 延续。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
发展
1.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2.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3.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 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4.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 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 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5.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 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 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中国古代宗教道教

中国古代宗教道教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全真道至元代丘处机时达到全盛时期,丘处机在王重阳 的七大弟子中声名最高,他应成吉思汗之诏西行论道,劝诫 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清心寡欲”、“不嗜杀人”, 在中原文化受到威胁和破坏之时,全真道糅合儒、释、道三 家思想,对延续中原文化和沟通各民族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这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陶弘景,梁朝茅山道士,道教茅山宗的开 创者。南北朝时期南方道教的重要人物。陶 弘景“性好著述”,对天文、历算、医学、 药物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写了大量道经, 从养生学、炼丹术、医药学等各方面发展了 道教修炼理论;他还以现实社会的封建等级 关系为蓝本,整理和确立了道教庞大的神仙 系统,主张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而且以 道教神学理论对王朝施以重要影响。他虽于 中年后隐居不出,但朝中每有凶吉征讨大事, 无不向他咨询,故有“山中宰相”之称。陶 弘景将儒道互补的处世观作为自己的处世原 则,身处山中却参与朝政,出世与入世矛盾 统一。成为融通调和儒、佛、道三家的先驱。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 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 ”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原始信仰中用巫术来沟通人 神,而能够在二者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祝”,他 们的职责是降神、解梦、预言、祈雨、治病、占星, 是古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 春秋战国至秦汉,神仙崇拜盛行,关于神仙的描述, 先秦典籍如《庄子》、《楚辞》就有很多。道教信仰的 神仙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的无限延伸,其最大特点就 是形如常人却能长生不死而且神通、逍遥。 由对神仙境界的追求,引出以“不死”之方为主旨的 方术的产生。方士们为迎合“长生不死”的社会心里, 专事神仙方术。神仙思想成为道教重要的思想资源,神 仙崇拜也构成了道教信仰的核心。

道教

道教
体系。 北魏道士寇谦之和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在整顿和重 建道教组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寇谦之调整改善了道教
与皇权的关系,使道教由原来的民间宗教变成官方宗教 ,他改革后而成的“新天师道”一度成为北魏国教,称北 天师道;陆修静广集道书,总括道教义理,倡导斋仪科 范,其倡导的以斋仪为修道本的天师道,称南天师道。 道教在唐代地位最高,皇帝认老子为先祖,加尊号 为“太上玄元皇帝”,极力扶持和利用道教,使之成为皇 族宗教。唐宋时,南、北天师道等道教派别合流形成 以讲究符箓为主的“正一道”。唐宋之后,道教又出现了 一大派系“全真道”。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古代化学: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长生久世,得道成仙。为 此,道教徒们炼制并服用丹药。为了制作丹药,道教徒 们写了许多炼造金丹的方法。因为这些炼丹理论和实践, 翻开了中国古代化学史重要的一页。 古代文学艺术:志怪小说《汉武帝内传》、《搜神记》 古代医学、药物学:道教炼丹家往往兼攻医学和药物学。 如葛洪《抱朴子》里记录了灵芝、云母、雄黄等药物。 此外,他还撰有《金匮药方》等,到今天仍是药物研究 者的宝贵资料。隋唐的道士孙思邈也是精于医药。 近年来的盛行的气功也是源于道教,其源头之一是道教 的守一、存思、服气、内丹等修养方法。
3.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道教信仰的根本核心为“道”,它源于先秦老 子,不过其涵义已不是老子原意,已宗教化、神学
化。道教认为它是宇宙主宰,是生成万物、主宰万
物的造物主,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神秘力量的人格化 的神。道教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 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因其无名无形, 故早期道教不搞偶像崇拜。道教所尊奉的祖师太上
教派别“太平道”。
2.道教的形成:
原始道教有三支,其一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1. 导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主张“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万物皆由无形的道构成,鼓励人们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

老子的思想被写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3. 道教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信仰体系。

在汉朝时期,道教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道家儒家的正式体系。

众多道士组成的道教组织开始建立庙宇,信徒逐渐增多。

4. 道教的发展道教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道教被皇室和贵族广泛接受,成为帝王和权贵们追求长寿和永生的信仰。

此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道教经典和仪式。

5. 道教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对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道教鼓励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许多中国文人的创作和思考。

其次,道教对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的价值观强调谦逊、无私和和谐,对整个社会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6. 道教的传播道教在传播过程中也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对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两者形成了许多共同的信仰和仪式。

道教在东亚各国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日本和韩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7. 道教的当代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道教在当代中国的地位有些下降。

然而,道教在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道教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结尾: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度和独特性。

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道教的智慧,以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和谐与平衡的生活方式。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 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 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早期太平道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 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 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 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 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 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不过,由于太平道的被镇压,道教逐渐发展为一个代表上层阶 级利益的宗教,对女性的态度也由尊重变为歧视。《道迹经》记载:凡生人道难,得为男子难,生中国难,生王 侯国师道士儒林家难,美容明才难,信道难,行道难,得道难。《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记载: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二者去女为男,三者形体完全,四者得生中国,五者值有道君父,六者禀性慈仁,七者 值国土太平,八者与三宝相遇。八者备足,是大善因,有不备者,是名为难。以此诸苦,流浪不还,展转漂沉, 与道长隔。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

道教主要知识点总结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道德经》和《老子》,后来发展成为现代道教。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的核心理念是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自在。

道教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一、道教的基本理念1. 道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它指的是宇宙的根本、源头和本源。

道教认为,宇宙的一切皆源于道,道是一切存在的本原,它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形态,是无形的、无名的、无物的。

道是万物的化育之母,万物生长、运行的根本。

追寻道、悟道、修道,是道教的中心任务。

2. 阴阳道教思想中,阴阳是很重要的概念。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统一协调的。

阴阳对立统一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万物,还适用于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

道教倡导阴阳平衡,追求心灵、身体、社会的和谐。

3. 长生不老道教倡导追求长生不老,主张通过修炼修心,摄生养生,延年益寿,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发展出了大量的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和养生保健的理念。

4.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教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道教认为,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强行干预,以达到政治和社会的和谐。

二、道教的教派和流派1. 全真派全真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道教教派之一,由王重阳创立于宋代。

全真派以修道修身为主,注重内功修炼,倡导清静无为、习武养生。

2. 观音派观音派是中国古代的主要道教教派之一,以崇拜观音菩萨为主要信仰。

观音派重视慈悲、悲悯、救苦救难,以观音菩萨的慈悲为修持主旨。

3. 明教明教是道教的一支,是指道教在明代的发展。

明教主张道教与儒教、佛教的融合,倡导清明、宽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个人修行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4. 混元道混元道是道教的一派,主张融合阴阳、道教、佛教、儒家等多元教义。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

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它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之一,与佛教和儒教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教”。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道家学派,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本文将探讨道教的起源、主要学派以及其核心思想。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是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被整理成《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老子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放弃功利心和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核心学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正一派是道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正一派注重修炼内丹和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全真派是道教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王重阳。

全真派注重修炼内外兼修,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理万物的境界。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强调修炼身体和灵魂,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

道教还注重道德修养,强调慈悲、谦逊和无私的品德。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

修炼内丹是道教的核心实践方式之一,通过调养身体和修炼内丹,追求身心的完美统一。

炼化身体是道教的另一种实践方式,通过炼化身体,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祭祀是道教的重要仪式,通过祭祀神灵,追求与神灵的联系。

修行是道教的基本实践方式,通过修行,追求道的境界。

总之,道教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

道教的主要学派包括道家学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道教的实践方式包括修炼内丹、炼化身体、祭祀和修行。

道教

道教

(3)尊神:三官 尊神: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ě 。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 帝又称“三元大帝” 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广州的三元宫。 广州的三元宫。
2、神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 老而不死曰仙” 仙又有人仙、 老而不死曰仙 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 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 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 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 文昌帝君、 帝、文昌帝君、魁kuí星、八仙、天妃 星 八仙、 娘娘(妈祖)等等。 娘娘(妈祖)等等。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高山道士寇谦之、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高山道士寇谦之、 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 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道 士陶弘景为代表。 士陶弘景为代表。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金元以来至今,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 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正 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原始道教阶段
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 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 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 教主, 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子 宣扬“ 所以“五斗米道” 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的道 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 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天师, 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道教。 ),也属于早期道教 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道教。

道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道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道教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尽管准确的起源时间并不确切,但道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却有着丰富的内容。

本文将从道教的起源、发展、主要教义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秦时期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影响。

其中,道家学说对道教的起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提倡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思想。

这为道教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道教的发展道教的发展可以分为道教初兴、道教发展壮大和道教的兴盛三个时期。

道教初兴时期,道家学说逐渐演化为独立的宗教体系。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被尊奉为道教的始祖。

道教发展壮大时期,道教吸收了其他宗教的元素,如民间信仰、神仙崇拜等。

随着道教门派的兴起,如全真道、正一道等,道教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教派体系。

道教的兴盛时期,道教开始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之一。

三、道教的主要教义道教的核心教义是“道”,道家学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力量,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道教强调个体寻道修养,追求永生不死和融入宇宙的境界。

道教的修道方法主要包括内丹修炼、外丹修炼和道教仪式等。

内丹修炼注重通过调养自身的身心气神,提升个体的修为。

外丹修炼则强调服用药物或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道教仪式是道教信徒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包括朝拜神明、祈福祭祀等。

四、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并对儒家学说、佛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产生了影响。

在文学方面,道教的思想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例如道教的“仙境”和“长生”观念在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

在艺术方面,道教的神仙崇拜和画面的描绘为中国绘画提供了主题和灵感。

总结起来,道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并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义和修道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于吉编辑成《太平青领书》即道教相传的《太平经》
? 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太平经》主要内容
? 1.奉天地、顺五行、澄清大乱、天下太平
? 2.宣传”生”意义:将修仙与善孝慈等德行结合,认为积德可以长寿。
2.五斗米道
? 沛国(江苏沛县)人张道陵创立
? 为什么叫五斗米道 ?谢米,信米(五行、五德)
? 占卜是表达神的神的意旨,道士为人占卜以预示吉凶;
? 符录是天神旨令与众神的名录;道士为人书符录是以“驱鬼辟邪”
? 祈禳是道士举行的一种仪式,道士为人做祈禳以“驱灾求福;
? 禁咒(神咒、神祝)是天神的语言,念咒以去灾、退鬼、避猛兽。
(二)外丹、内丹
? 外丹:用铅汞及其它药物配置后,在炉火中烧炼而成的化合物。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能作为点服食。再进一步炼,便炼成了可以服食的丹药,即仙丹。
? 范蠡——“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孙子
? 孙子——春秋时齐人孙武,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来,所著《兵法》十三篇,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
? 孙子兵法超越了时空,直到几千年的现代,仍离不开他的军事哲学的范畴
庄子(庄周)
? 阐述、发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最透彻
? 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为南华经》。
? 道教书籍中有很多阐述
? 本是将房中禁忌及驱病之术,后被曲解。。后世道教信徒反对此术。
六、道教的宗派
? 正一道(天师道 ):张道陵所创立。正一道主要从事附录斋醮。
? 全真道:全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该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
? 真大道教(大道教):金熙皇统年间,沧州人六德仁创立。立教宗旨九条。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真常慈俭为宝,
? 俭,即去奢念,清心寡欲,澹泊自守。
? 不敢为天下先,即不逞强称霸,要谦虚,柔弱自守。
? 故道教主张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四、道教所崇奉的神和仙
? 神
? 真人与仙人
(一)神
? 三清尊神
? 四御
玉清原始天尊
原始天尊生于天地之前,元气之始,故名原始。
开天辟地的原始天尊
道教基础知识
一、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老的宗教
? 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 思想渊源: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黄老学说
(一)鬼神崇拜
? 殷商时代:自然崇拜发展到信仰天神、崇拜鬼神。出现了类似的宗教管理仪式。如巫祝。
? 内丹:是人自身修炼而来。修炼者以己身为炉灶(人身即丹鼎),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己身中修炼,使精气神聚凝不散而成为仙丹,称为内丹。
(三) 炼气诸术
? 服气:亦名吐纳、食气,即吸收天地间之生气
? 行气:也称炼气,也泛指一切气法。服气在于服外气以养身,行气则重点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或者用气抗拒外界某种事物的侵袭。
?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约若处之,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而游乎四海之外。
? 列子:“国无率长”、“民无嗜欲”人们“无夭殇”无爱憎、无利害、无畏忌、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美恶不滑其新、山谷不踬其步……那里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年谷常丰。
(三)两汉之黄老道
? 天仙可能为天神
? 地仙则只在人间
? 散仙则天上人间飘忽不定
“八仙”
? 铁拐李、汉钟离、张国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 “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
五、道教的道术
? 占卜、符录、祈禳(rang)、禁咒诸术
外丹、内丹
? 炼气诸术
占卜、符录、祈禳、禁咒诸术
? 如唐代奉庄子为南华真人,奉列子为冲虚真人。
何为仙人?
? 《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
? 仙与神有所不同,天神好比执政管事的,如人间帝王和下属官吏。仙则是不管事的散淡人,犹如人间的名士和富贵者。
? 神享有祭祀,仙则大都由得道而成,并不一定得到祭祀。
仙之分类
? 仙有天仙、地仙、散仙。
性命双修
? 性即道性,也称自然真性。它是人本来固有的。修性即是修心,人通过修炼复归清净无染的自然本性。
? 命即生命。从道教本身立场来说,如果只言修性,而不讲炼形长生,那就与主张“见性成佛”的佛教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道教主张性与命都要修炼。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慈,即如父母慈爱子女般地爱护宇宙的完事万物维护宇宙的和谐。
? 认识和体验到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养性、处世。
传统八德
男人八德: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女人八德:
孝顺和睦慈良贞静
贵己重生
? 道教的人生观——以贵己重生的价值观为本,探讨如何使个人精神快乐和生命永恒的问题。
? 人的生命最为重要,身外之物、天下与自身相比,身外之物为轻 。
? 人不受名利物欲的牵累和损害,是首要的行为准则
上清灵宝天尊
? 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
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 先天地而生
? 无世不在,无时不存
玉皇大帝
? 称昊天金爵至尊上帝,为总执天道之神。如人间之皇帝。
? 玉皇大帝掌管天上地下一切天神、地祇和人事的死生禍福。
中天紫薇北极大帝
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之神。
“道”与“德”
? 《常清净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生出混沌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天地万物。
太极图
? 周朝:鬼神崇拜更加系统,天神、人鬼、地祇。成为道教多种神教崇拜的来源。
(二)神仙信仰与方士方术
? 战国时期以后(公元前475-221)我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神仙学说
? 方士和神仙家
? 先秦古籍记载了仙人、仙境、仙药
? 阴阳五行家与神仙家结合形成方仙道,成为道教信仰神仙的来源
仙人、仙境的描述
? 存思:使外游之神返回身中的修炼方法。内观、守静的目的是存神,使神不外游。而存思的目的是使外游之神返回身中。行存思之法借有一定的仪式和程序。
? 守一:即使意念专注于身中之某一处,守气、守神,静身存神。一般守一多指守“丹田”。
? 辟谷:断谷、休粮。即不食五谷和肉类。
(五)黄赤之道(房中术)
? 五斗米道有自己的教义教规 1、诵习《五千文》;2、不妄祀;3、有罪首过;4、符水治病;5、用章表与鬼神誓约;6、修路;7、行黄赤之道立二十四治,;8、收信米五斗。
? 五斗米道已形成道教集团,有其独特的 组织体系,初建二十四治(教区的中心)。
二、老子及其他道教人物
? 老子
? 倪子(儿子)
? 太一道:金熙宗天眷属年间(公元1138~1140))创始人为卫州(河南汕县一带)肖抱珍。其教传“太一三元发录”之术。顾名太一道。
? 胎息:指炼气能不用口鼻呼吸,如在胞胎中。胎息是指服自身内气(元气),身不衰老,内食太和元气为首,清净自炼,达到长生久视。
? 导引:是肢体运动与行气、按摩、漱咽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治病的方法。
(四)内观守静等修真之术
? 内观(内视):“慧心内照,名曰内观”。
? 守静:守静使神不出游。人如能清净自居,除去俗念妄想,便可使神长存于身,百病不加,凶邪不入,守静不止,长生不死。
? 《庄子》: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各方面,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立身处世等都有大用处。
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
? “我命在我不在天,长生可为,方术有效。”
? 主张为追求长生而积极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
三、道教基本教理教义
? “道”与“德”
? 贵己重生
? 性命双修
? 慈、俭、谦
? 黄是黄帝,老是老子。他们是先秦道家的旗帜。
? 受儒家和佛家影响,推崇黄帝、尊崇老子,汉武帝以后逐渐形成黄老道
黄帝和老子成为道教后来信仰的至尊之神。
(四)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太平道
2.五斗米道
1.太平道
? 汉成帝时(公园32-公元前7年)甘忠可将黄老道与儒家内容相结合造作《包元太平经》,创立了太平道

? 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
? 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 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无时不存。
? 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

? 自然的始祖
? 万法所有的法则

? “德”——德的意思是得道。
? 孙子
老子
? 老子——被道教崇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
? 老子:大智慧不说话、不写文章
道德经被逼而写
? 老子西游至幽谷关,西度流沙。
? 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求道,
? 老子过关拿不出关牒,结
果被逼传道,留下
《上下五千文》
倪子
? 倪子——计然子,范蠡(春秋时人)的老师。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所用的就是道家的学说,
勾陈上宫天皇上帝
? 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祗
称承天效法土皇地祗,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