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资料]
专题七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商业步行区的紧急安全疏 散出口间隙距离不得大于 160m;
区内道路网密度可采用13 -18km/km‘;
步行道路和广场的面积, 可按每平方米容纳0.8-1.0 人计算;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城市广场
交通广场 政治性广场 市民广场 景观广场
道路应满足送货车、清扫 车和消防车通行的要求,宽 度可采用10-15m,其间可 配置小型广场。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商业步行街和步行区
商业步行区距城市次干路的距 离不宜大于2O0m;
步行区进出口距公共交通停靠 站的距离不宜大于1OOm;
商业步行区附近应有相应规模 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或多 层停车库,其距步行区进出口的 距离不宜小于1OOm,并不得大于 2OOm。
达; ●在邻里边界处设置区域性公共设施,
供相邻几个居住区使用; ●公园绿地位于中心,并规定最低标
准。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二、步行系统
居住步行区
雷德邦(Radburn)人车分流系统 美国规划师H.莱特和建 筑师C.S.斯坦于1928年提出雷 德邦人车分流系统,并在新泽 西州进行试验。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1)研究对象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可以拓展为包含所有能够体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气污染、噪声危害、能源危机、土地资源紧缺和全民公平性的、综合的、多样的、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
从国内许多城镇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数据中看出,慢行交通方式是城镇的主要出行方式。
本次“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以速度为界限进行划分,是指速度在20km/h以内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由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步行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具体包含自行车、电动车、残疾人车、三轮车等。
(2)设计原则城市道路本身就是城市的快速通道,慢行交通系统是相对而言,并依托于道路,他的“慢”不单纯是速度上的概念,更侧重于人性化,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连续性、独立性、舒适度、安全性、可达性。
由此确定以下设计原则:改变原则——从生态、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慢行交通系统;健全网络——整合资源,完善慢行网络;改善环境——生态设计方法,全方位改善慢行环境。
(3)理论及方法传统的交通规划对于慢行交通规划的思考路径是以交通为先导,基于非机动车需求的分析构建慢行网络,而道路沿线及交通枢纽环境设计和改造是一个后续的,次要补充与零碎的建设过程,最终构建了为交通而交通的慢行系统。
本次提出的理论方法为“反规划”,即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
通过“反规划”的方法进行的慢行系统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性,即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功能的服务,把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各种综合服务功能的保障置于一个前瞻性的、整合的战略高度来实施。
在此前提下,结合步行出行需求和非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分析,确定慢行交通系统布局。
(4) 慢行交通系统路线结合本次工程片区规划,考虑道路组成情况和坡度要求,慢行交通主要布置在大凤路至普和箐段,其余路段受到地形限制和规划情况,不会产生大规模慢行交通,不单独设置。
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和优化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以提高交通流程的效率和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首先,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应基于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控交通流量、预测交通拥堵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
同时,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优化车辆的行驶路线和速度,以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交通。
其次,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应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协调与优化。
城市交通不仅包括汽车、公交、地铁等传统交通工具,还涵盖了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等新兴交通方式。
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应考虑各种交通模式的协调与优化。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在重点区域和干线道路设置公共交通优先通道,以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此外,通过区域性停车储备区和停车位共享系统,可以减少私家车辆在城市中的停车需求,提升整体交通效率。
第三,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应充分考虑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效率的重要手段。
各交通模式的数据应能够实时共享并互联互通,以便系统能够更好地预测交通需求和优化交通流程。
例如,通过建立统一的交通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和公交车辆的实时数据共享,进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和公交调度。
此外,“互联网+交通”模式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智能交通终端,让交通参与者实时获取交通信息,提供出行建议和导航引导,实现智能化的出行服务。
最后,新一代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对环境和公共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因此,设计和优化交通管理系统时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可以推广电动车辆和新能源车辆,并配备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以减少对传统燃油车辆的依赖。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原则,包括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和促进交通安全等方面。
然后,深入探讨了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接着,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总结了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分析、原则、方法探讨、实施方案、效果评估、总结、展望1. 引言1.1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车辆数量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如何优化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设计,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已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道路规划、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慢行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本研究将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设计的原则,探讨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实施方案,评估优化设计的效果,最终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交通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城市的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机动车,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慢行交通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骑行、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作者:马晨威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5期马晨威【摘要】以车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逐步深化,慢行交通作为辅助交通越来越淡出规划目标之中,无法满足人、车、路、环境的和谐,导致慢行交通发展缓慢,引起了众多的交通问题。
本文以济南某商业区为例,通过现状调查,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建议,对慢行交通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商业区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1引言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提升。
但是现有的土地利用资源无法满足道路交通的需求。
目前,城市道路设计一般是以满足机动车需求设计为主,以满足非机动车出行为辅助,过度关注机动车的需求,过度占用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道路资源,因此造成了交通复杂混乱、机非相互干扰的现象,行人危险因素大大提升。
现如今人们十分向往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出行交通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创建一个完善的发挥生态效益和具有通勤通道能力的绿色慢行通道网络系统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
2济南某商业区慢行现状分析2.1步行系统问题分析①步行设施设置问题。
商业区步行交通设施系统不完善,没能很好的协调周围设施。
过街设施的建设缺乏人性化特色,不满足特殊群体的步行条件,过于单一。
②步行道路管理问题。
商业区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导致机动车和自行车随便在人行道上停放,不能确保连续的步行空间,造成行人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机动车行驶速度。
③安全问题。
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合理城市干道车流量较大,人行过街与车行流线干扰严重,而且没有安全标志警示和信号灯,行人通过交叉口时安全系数非常低。
2.2自行车交通问题分析①停车问题。
商业区交通复杂,停车需求相对来说也比较大。
停车设施供不应求,而且还不固定,给出行带来了不便。
②机非混行问题。
商业区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措施不完善,缺少机非分隔带,再加上骑车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任意串道,导致机非车辆干扰严重,并且对自行车骑车者造成安全隐患。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几点建议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57【关键词】过街设施 信号灯 围栏 共享单车 高速公路1 概述目前在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各种提法,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20 km•h-1的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的主体为非机动车,目前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几点建议文/王洋些大城市的慢行交通的主体基本上就是自行车和步行两种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越发重视慢行交通的发展,为构成完整出行模式,慢行交通和快行交通有几种不同的组合,包括:(1)“步行+自行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2)“步行+自行车+公交均衡”的交通模式;(3)“公交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的交通模式;(4)“公交为主体、步行为衔接”的交通模式;(5)“轨道交通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的交通模式;(6)“轨道交通为主体、步行为衔接”的交通模式;(7)“小汽车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补充”的交通模式;(8)“小汽车为主体、步行为补充”的交通模式。
很多大城市日常出行距离普遍超过3km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宜采取“公交和地铁”为主体、“步行+自行车”为衔接和补充的交通模式。
如上所述,慢行交通主要包括自行车和步行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作为人类相对原始的交通方式一直存在,但从符合时代需求的系统化和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系统方面考量,这两种模式的都还存在相当大的空间有待提高。
从各地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来看,慢行交通系统在未来将成为一个和目前成熟度和系统化比较高的高速公路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公交系统等并驾齐驱的交通系统。
由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真正建立健全尚需大量的工作和时间,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暂时不对慢行交通系统做整体的规划设计,而是选择几个课题来讨论改善问题的方法。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出行的质量,必须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和优化,而忽视了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性。
慢行交通体系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还能促进城市空间的活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探索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的新路径,对于构建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相关问题,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概述、设计原则、优化策略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实施路径建议,旨在为城市交通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的探讨,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改善市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特点和问题,探讨设计原则和优化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借鉴,为更好地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推动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安全、环保,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1.3 研究意义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可以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交通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若能通过优化慢行交通体系,提高出行效率,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方式,有效缓解因交通拥堵带来的出行不便和心理压力。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共54页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09-b-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1)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应设置在交通繁忙、过街行人稠密的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路段或平面交叉处。同一条街道 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统一考虑,一次建成或分期修建。
(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城市景观的要求, 并与附近地上或地下建筑物密切结合,出入口处应规划人流 集散用地,其面积不宜小于50m。。
(5)一般认为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地震多发地区的 城市,人行立体横断设施宜采用地道。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1 行人过街天桥及地道设计 二、设置条件
(1)在路段上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可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①过街行人密集、影响车辆交通、造成交通严重阻塞处。 ②车流量很大、车头间距不能满足过街行人安全穿行需要,或车 辆严重危及过街行人安全的路段。 ③人流集中、火车车次频繁的铁路道口、行人穿过铁路易发生事 故处。
(3)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置应按规划永久横断面考虑,并 注意近远期结合。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1 行人过街天桥及地道设计 一、设置原则
(4)比较修建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两种方案时,应对地下水位 影响、地下管线处理、施工期间对交通及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等进行技术分析,经过社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后确定。
➢ 城市公园、广场、商业区及重点公共建筑的人行道口 设置提示盲道;
➢ 建成区的公交车站设置提示盲道;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4 无障碍步行系统设计 二、实施内容
➢ 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的通路符合轮椅通行要求,且入口 设置提示盲道;
➢ 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主要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 和人行地道设置符合轮椅通行的轮椅坡道或电梯,坡道和台阶 的两侧设置扶手,上口和下口及桥下防护区设置提示盲道;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
性的 设 施 , 包 括 人 行 道 (sidewalk)、 人 行 横 道
(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
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 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
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
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 街等)。
1.6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
德国、丹麦、瑞典等欧 洲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
⑤ 人行道铺装 人行道采用的铺装材料应具有防滑性能、并且容易维护(如抵抗翘曲、抗裂等)。同时铺装 要满足稳定、牢固和抗滑。特殊地区或是中心区通常会采用特殊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设施设 计,如采用彩色或是图案的水泥、砖块或是其他铺装物,其铺装方式需确保人行道表面平 整。
1.3慢行交通的特点
绿色环 保 实现门 到门 缓解交 通拥堵
特点
覆盖 点具 体 适宜 短程 出行
占用资 源少
1.4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方面
步行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成本 最低、最环保、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 和健身休闲方式。 尽管大部分出行以车代步,但人们 走出小汽车,也要依赖步行。让人们自 由、安全、舒适的在街道上,而不是在 公园里行走、骑自行车、玩耍和嬉戏, 市城市最好的礼物。
1.5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
城区道路改造中慢行交通系统设计优化浅析
城区道路改造中慢行交通系统设计优化浅析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区道路呈现出了越发混乱、拥挤的状态,所以为了使城区道路的使用价值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必须要针对城区道路进行全面改造。
同时要明确慢行交通系统在城区道路改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城区道路的通行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区道路慢行交通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相应的设计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区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案引言:慢行交通系统主要为自行车和步行服务,一般城区道路中的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含非机动车系统以及步行系统。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中的人口急剧增加,所以在一些慢行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存在道路不连续或者设计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慢行交通系统空间功能的发挥。
所以应该针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进而使其更好的为城市交通运行服务。
一、城区道路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现状分析当前在城区道路慢行交通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慢行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并且其整体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大部分城区道路对于城市主干道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在功能布局方面也更加倾向于提高城区主干道的通行效率,进而导致慢行交通系统中的相关服务设施并不完善。
例如目前有些步行道路相对较宽,则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节省交通占地面积,直接隔离出了另一条非机动车道。
进而造成在上下班期间自行车通行速率相对较慢,并且也对步行出行方式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还有部分道路因为受到建筑退让线的影响,使其整体的宽度较窄。
设计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常会取消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非机动车专用道。
在人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时,不得已要占用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这种混行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行人的危险性,也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时,如果没有设计专门的非机动车道而导致自行车辆出现了倾倒现象,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慢行优化设计方案
慢行优化设计方案1. 引言慢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倡缓慢地行走,放慢脚步,享受旅途的美好。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种慢行的美好。
为了回归慢行的价值,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慢行优化方案,以提供更好的慢行体验。
本文将介绍慢行的优势、慢行设计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慢行优化设计方案。
2. 慢行的优势慢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许多优势。
首先,慢行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系。
慢行让人们能够细细品味身边的环境,彻底领略自然的美丽。
其次,慢行有助于增加身体健康。
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紧张和压力过大,而慢行则能够放松身心,减少压力,提高健康水平。
最后,慢行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慢行,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 慢行设计的原则在设计慢行优化方案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慢行的效果最大化。
首先,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慢行的路线和目的地,需要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
慢行活动往往发生在室外环境中,因此需要确保慢行路线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最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便利性。
慢行的目的之一是放慢脚步,但也不能过于繁琐和耗时,需要提供一些便利设施,以方便慢行者的使用。
4. 慢行优化设计方案基于以上的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慢行优化设计方案:4.1 路线规划在设计慢行路线时,需要选择美景优美、环境素净的地方作为路径。
优先选择自然景点、文化遗址等,以提供丰富的慢行体验。
在路线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景点之间的距离,避免过长的行程和过于繁琐的路线。
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参考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以挖掘更多的慢行亮点。
4.2 设施改进为了提供更好的慢行体验,可以在慢行路线上增设一些设施。
例如,在沿途设置休息点、饮水点和卫生间,方便慢行者休息和补充能量。
另外,可以考虑设置信息牌或导览设施,提供关于路线和景点的介绍和解说。
这样,慢行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09b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pptx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2 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设计 一、设置原则
7. Y型交叉口可结合导向岛设置行人横道(见图),若行人流 量较少时,可不设A段行人横道;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2 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设计 一、设置原则
8. T型交叉口的行人横道布置如图所示,当交通量或行人较少
9.7.2 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设计
一、设置原则
1. 应设在车辆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交叉口, 与行人的自然流向一致,并尽量与车行道垂直; 2. 进出口道机动车道达6条时,应在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新 建交叉口岛宽应大于2.0m,改建、治理交叉口应大于1.0m; 3. 行人横道的宽度与过街行人数及信号显示时间相关,顺延 干路的行人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行人横道宽度 不宜小于3m,以1m为单位增减;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1 行人过街天桥及地道设计
四、天桥和地道的选择
要充分考虑使用方便、对交通的影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施工条件、维修管理的难易以及治安等问题。一般情况下, 人行地道工程修建和维修费用较高,维持治安工作较多。但 在名胜古迹风景区、跨线桥下净空有问题的地点、降雪多的 地区、跨线桥利用率低的以及高填方造价低的地点,修建人 行地下通道是适宜的。
(5)一般认为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好,因此地震多发地区的 城市,人行立体横断设施宜采用地道。
9.7 慢行交通系统优化设计
9.7.1 行人过街天桥及地道设计 二、设置条件
(1)在路段上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可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①过街行人密集、影响车辆交通、造成交通严重阻塞处。 ②车流量很大、车头间距不能满足过街行人安全穿行需要,或车 辆严重危及过街行人安全的路段。 ③人流集中、火车车次频繁的铁路道口、行人穿过铁路易发生事 故处。
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优化设计
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优化设计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设置慢行交通过街中央驻足区无障碍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优化设计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设置慢行交通过街中央驻足区无障碍行人过街横道模式单侧人行横道二次过街人行横道十字交叉人行横道B一次过街人行横道ADC行人过街横道模式适应性行人过街横道模式单侧人行横道二次过街人行横道十字交叉人行横道B一次过街人行横道ADC行人过街横道模式适应性行人过街横道宽度服务水平 A B C D横道最小宽度(m)pp oi v qqg )(3+pp oi v qqg )(2+pp oi v qq g )(2.1+pp oi v qq g )(5.0+q——进入人行横道的过街人流率,(人/s);q o——离开人行横道的过街人流率,(人/s);g p——行人信号绿灯时间,包括绿灯闪烁时间(s);v p——行人步行速度,(m/s)非机动车交通过街模式右转非机动车分离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伦敦市道路过街交通处理非机动车双停车线设计方法L图6—5 小型交叉口双停车线示意图A——自行车停车区AB 4-34LLL∆+=1BqLρ⋅'=1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不应超过2条双停车线设计方法交通效益分析周期(s)自行车通行时间(s)机动车通行时间(s)相位数交叉口自行车通行能力(辆/h)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pcu/h)现状120 15 42 2 1854 2240 双停车线法120 7 50 2 2251 2667 比较—-8 8 —+22% +19%慢行交通信号控制设计叉口慢行交通优化设计行人类型 绿灯速度(m/s )绿闪速度(m/s )老年人 0.74 1.04 一般行人1.332.64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优化设计),max (min pd pp pe c g v W g g +=W p ——人行横道宽度,(m );pe g ——红灯聚集的过街行人的消散时间 pd g ——满足过街人均延误限值的时间WWL 0L 0L 0WW=0L 0L非机动车相位最短绿灯时间21m in t t t +=bfV L t =2()WQt f L t 101+=排队自行车起动过程示意图)(h q x w z j t t t t t t +-++=CED停SVW ♦ ≥ ♦ ♦♎ ♦⏹ ♦♦ ♦△ ♦ ≥ ♦⍓ ♦♦ ♦❑非机动车相位绿灯间隔时间机动车轨迹自行车轨迹不利冲突点L M M (L B M )L M B (L B B )L'BM (L'MM )L'BB (L'MB )BMBB MMMB()kM qM xMM wM zM jMM t t t t t t +-++=()kB qB xMB wM zM jMB t t t t t t +-++=()kM qM xBM wB zB jBM t t t t t t +-++=()kB qB xBB wB zB jBB t t t t t t +-++={}jBB jBM jMB jMM j t t t t MAX t ,,,=路段慢行交通过街优化设计慢行交通二次过街、设置中央驻足区公交停靠站。
谈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交口及过街;标志标线前言“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及快速交通行为方式而言的,也可称之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transportati-on),一般是指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
由非机动车与步行两大系统构成。
非机动车具体行为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车等,步行具体行为对象是人。
慢行交通系统不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信号灯的简单结合,而是慢行行为方式、与其相关的各种物质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合。
慢行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体现城市生活品质的交通网络[1],是集通勤服务、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体验、城市形象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廊道[2]。
1现状调查及慢行系统问题分析本文针对合肥市蜀山区做抽样调查结果,对居民出行特征及慢行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1.1居民出行特征1.1.1居民出行次数由省统计局2016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蜀山区人口达到123.8万人次,按照人口规模人均出行次数约在3.0次/人•日左右,日出行总数为371.4万人次。
1.1.2居民出行方式公交车:蜀山区拥有公交车停靠站51个,公共汽车423单线,额定载客量达到5250人,客运量668.6万人次,合每日约129990人次(3.5%)。
出租车:估约9402辆,年载客量达到25712.73万人次,合每日714242人次(19.23%)。
私家车:暂估蜀山区家庭拥车率为三户两辆,估占出行交通的22.27%。
可见蜀山区居民出行方式中慢行方式(包括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约占55%。
1.2慢行交通发展现状1.2.1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中心城区现状主次干道中,除快速路外一般都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宽度3m及以下、3~5m、5m及以上的分别占34%、6%、60%(此数据为预估数据)。
采用机非隔离带的道路仅占5%,大部分非机动车车道宽度为3~6m。
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公共空间慢行系统优化设计 吴佳玲
基于活力提升的城市公共空间慢行系统优化设计吴佳玲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特色不足、活力欠缺、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入慢行系统的概念,通过对人和人的的行为活动的分析,探讨慢行系统优化设计对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作用,以新的解决策略优化提升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满足人们对慢生活及充满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关键词: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形成重要因素,也是城市魅力塑造的重要方面。
很多城市公共空间偏居一隅,与城市其他部分缺乏联系,人们参与度低,活力不足。
慢行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现代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环境,都给慢行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以及人的活动是场所活力的本质,人性化的慢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融合是城市魅力塑造、活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1.相关概念及理论1.1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指城市公共生活活动的空间,即包括了大量人的行为参与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场所,比如城市自然景观、广场、街道、公园等城市公共地段。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城市生活质量和活力的重要途径。
城市公共空间可以给在其内部活动的人群带来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同时也能影响到人民交往的深度和可能性。
1.2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城市的“活力”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城市设计的重要指标。
其中注重人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是构建城市活力的核心因素,是城市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的根本在于人,以及人参与的活动。
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营造,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要满足使用人群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还应促进空间中人群的聚集和活动的多样性,进而提高空间的场所性和使用效率,以提高公共空间的独特品质和赋予的社会意义。
2.慢行系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2.1慢行交通与慢行系统1)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主要指包括步行、非机动车等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