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豆浆专用免浸泡大豆制备中浸泡工艺优化
豆浆专用免浸泡大豆制备中浸泡工艺优化杨道强;邢建荣;陆胜民;杨颖【摘要】免浸泡大豆产品的开发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豆浆制作过程中大豆浸泡环节耗时长以及干豆制浆蛋白含量低且不易吸收的问题.为得到高品质的免浸泡大豆,试验研究了大豆的浸泡工艺,包括大豆原料的前处理,同时以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液浓度为影响因素,以豆浆的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及浸泡后大豆的菌落总数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原料前处理以用ClO2溶液清洗为佳,最佳浸泡液为NaHCO3溶液;浸泡时间、温度和浸泡液浓度对综合评分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大豆最佳浸泡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2 h,浸泡温度15℃,NaHCO3溶液浓度0.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浸泡大豆菌落总数对数值为4.71,制得豆浆蛋白含量为2.68 g·100 mL-1,豆浆稳定性为0.786,综合品质最好.【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27)007【总页数】7页(P1226-1232)【关键词】免浸泡大豆;豆浆;浸泡工艺;蛋白质;稳定性;菌落总数【作者】杨道强;邢建荣;陆胜民;杨颖【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TS214.2大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
组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接近人体所需的理想比例。
大豆蛋白在营养学上被称为“优质蛋白”,有“田中之肉”“绿色牛乳”等美誉[1]。
发酵对食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和降解作用
发酵对食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去除和降解作用发酵是一种自然的微生物反应,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以使食品中的抗营养因子得以去除和降解。
抗营养因子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可以影响或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和外源性抗营养因子。
通过发酵过程,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高人体对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首先,发酵可以降解食品中的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
植物内源性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植物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蛋氨酸磷酸化物和多肽酶抑制剂等。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使得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法被充分利用。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酶来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使得食品中的蛋白质能够被人体充分消化和吸收。
比如,大豆中的胱氨酸蛋氨酸磷酸化物可以通过大豆乳中的乳酸菌的代谢活动被降解,使大豆乳中的蛋白质变得更易被人体吸收。
其次,发酵还可以去除食品中的外源性抗营养因子,如食品中的抗营养物质和抗营养成分。
抗营养物质包括植物中的鞣酸、黏液蛋白等,它们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这些抗营养物质,降低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性。
比如,面粉中的谷氨酰胺酶抑制剂会干扰人体对面粉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但经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谷氨酰胺酶抑制剂会被降解,从而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
除了降解抗营养因子外,发酵还可以增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酶来转化食物中的物质。
比如,微生物可以将食品中的淀粉转化为可消化的简单糖,提高食品的甜味和口感。
同时,微生物还可以产生一些利益人体健康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比如,发酵豆腐中的乳酸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此外,发酵还可以改善食品的贮藏性和食品的安全性。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一些有益菌群,并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发酵还可以降低食品中的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亚硝酸盐和黄曲霉毒素等。
比如,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能够将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进一步转化为稳定的非活性亚硝酸盐,降低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张碧莹;杨蕊莲;张静;唐玲;蒋和体【摘要】选择大豆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探讨其对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所制得豆浆的蛋白质含量、稳定性、色泽、感官品质、粒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电镜扫描分析不同预处理方式下大豆微观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后豆浆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为4.026 6%,大豆细胞结构更加紧密,但其稳定性、感官品质均差于冷冻处理制浆;微波预处理对大豆结构破坏程度最大,所制得的豆浆蛋白质损失严重,仅为3.241 4%,其感官品质、稳定性均差于冷冻处理制浆,且色泽偏暗;经过冷冻预处理的豆浆白度增加为75.12,蛋白质含量、稳定性较高,且感官评分最高,综合品质最好.%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ybean pretreatment methods on the quality of soybean milk,four pretreatment methods were chosen;the contents of protein,stability,color,sensory quality,particle size and quality of soy milk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The changes of micro morphology in soybean were extrac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oybean pretreatment method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soy milk.For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soybean,its protein reached to 4.026 6%,and soybean cell structure are closer,but soybean milk sensory quality was not as good as freezing pretreatment,and it had a poor stability.Soybean structure was severe damaged by the microwave pretreatment,with darker color and a big loss of protein,its content was only to 3.241 4%,the sensory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soy milk were worse than freezing pretreatment.Moreover,after freezing pretreatment,the whiteness of soy milk was increased to 75.12,thesensory evaluation scores,the qualitv and stability of soy milk were all improved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oy milk was the best.【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7页(P134-140)【关键词】豆浆;预处理;品质【作者】张碧莹;杨蕊莲;张静;唐玲;蒋和体【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豆浆是中国人传统早餐中的主食,老少皆宜,且豆浆中不含麸质、胆固醇、乳糖等物质,因此特别适合乳糖不耐症和素食主义者食用[1]。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脲酶测定法判定豆浆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情况研究
脲酶测定法判定豆浆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情况研究林菁菁;伊娟娟;王振宇【摘要】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分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高温加热钝化的方法使胰蛋白酶抑制剂失去活性.豆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饮品之一,因为脲酶测定方法比较简单,目前多以加热钝化后豆浆脲酶活性来表示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定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脲酶的活性研究豆浆加热过程中二者失活是否具有一致性,判定以脲酶活性来体现豆浆安全的科学性,同时通过豆浆加热程度与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情况的关系,对家庭豆浆制作提供一种安全的加热模式.【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营养因子;失活;豆浆【作者】林菁菁;伊娟娟;王振宇【作者单位】圣元国际食品营养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F)。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凝集素、植酸、脂肪氧化酶等,这些抗营养因子严重阻碍了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对食用和饲用价值均产生不利影响。
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约30mg/g,它对植物本身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大豆籽粒自身发生分解代谢,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能调节大豆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但同时,胰蛋白酶抑制剂因子与肠内胰蛋白酶结合后随粪便排出体外,使肠内胰蛋白酶数量减少,引起胰腺反射性亢进,分泌量加大,增加内源氮损失,导致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耗散性缺乏,造成体内氨基酸代谢失调或不平衡。
生大豆食入后,在胃肠内适宜的水分、温度、pH条件下被激活,激活的脲酶将大豆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机体氨代谢障碍或中毒。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STI)。
生大豆中主要有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一种是库尼兹胰蛋白抑制因子,另一种是鲍曼-贝尔克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与动物小肠液中的胰蛋白酶结合,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消化利用率下降,并能引起动物生长抑制作用,如引起老鼠、小鸡的胰腺肿大和增生等。
因此,钝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改善和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有重要意义。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检测方法
常用来检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方法是脲酶检测法和氢氧化钾检测法。
生大豆中的脲酶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相近,变性失活的程度也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相似,故可用脲酶活性作为大豆加工适宜程度的检测指标。
而氢氧化钾检测法是用来评估大豆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的最佳方法。
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直接测出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方法
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在物理失活、化学失活、生物学失活等几个方面获得明显的进展。
其中,物理方法包括热失活法、超声波失活法和其他失活法。
到目前为止,热处理仍是消除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主要方法。
其
原理是通过加热,破坏饲料中对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
通常在120℃条件下加热10分钟,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可以失活,并且较好地保存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精)
食品营养中心资源库食材百科植物食材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所谓抗营养因子是指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人体健康和食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包括下列5类。
1、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豆类中含有许多种蛋白酶抑制剂,有胃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等。
存在最为广泛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胰蛋白酶因子),会影响人体对蛋白的消化与吸收,会造成机体胰腺增重。
抗胰蛋白酶因子用加热的方法可使其失去活性,因此豆类食品应彻底煮熟,忌食半生不熟的豆类及其制品。
加热30分钟或者大豆浸泡至含水量60%时,水蒸5分钟即可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
大豆中尿酶的抗热能力较胰蛋白酶抑制剂强,且测定方法简单,故常用尿酶实验来判定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否被已破坏。
我国婴儿配方奶粉中明确规定,含有豆粉的婴幼儿代乳食品,尿酶试验必须是阴性。
然而,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蛋白酶抑制剂作为植物性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具有抑制肿瘤和抗氧化作用,对其具体评价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植物红细胞凝血素(phytohematoagglutinin,PHA)植物红细胞凝血素是一种存在于豆类中含量很少的有毒蛋白质,它能凝结人血液的蛋白质,也是影响动物生长的因子。
食用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未破坏的大豆及其制品,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加热可去除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3、豆腥味大豆中含有许多酶,其中的脂肪氧化酶可以水解大豆脂肪,使其变成低级脂肪酸、醛和酮类物质,是产生豆腥味及其他异味的主要酶类。
采用95℃以上加热10~15min,或用乙醇处理后减压蒸发、钝化大豆脂肪酶等方法,均可脱去部分豆腥味。
4、胀气因子胀气因子(flatus-producing factor)大豆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产酸产气,引起肠胀气,故称为胀气因子。
冷冻处理对大豆质构及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
冷冻处理对大豆质构及豆浆品质特性的影响豆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植物蛋白饮料。
随着家用豆浆机的问世,家庭自制豆浆已成为我国豆浆的主要消费形式之一。
而浸泡是家庭豆浆制作中最繁琐和耗时的工序。
通过冷冻可以改变大豆组织结构,有利于开发新型免浸泡大豆,实现干豆直接制浆,同时减少干豆直接磨浆可能对豆浆营养成分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课题采用电镜扫描、超高速离心、粒径分布(?)(?)SDS-PAGE电泳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经浸泡-冷冻-干燥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冷冻处理对大豆的微观结构、豆浆品质、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豆浆中蛋白和油体理化特性的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论如下:(1)冷冻处理会导致大豆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诱导油体相互融合,蛋白体被破坏,并与油体发生聚集。
冷冻后大豆的子叶内部出现较大空隙和通道,快速冷冻产生的孔隙尺寸小于慢速冷冻。
这种多孔结构使得大豆种子在浸泡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吸收水分,未处理大豆常温浸泡8h后吸水率约为110%,而-10℃冷冻样品浸泡4h吸水率则可达到107%。
此外,冷冻还有助于降低大豆的硬度,缩短蒸煮时间。
未处理大豆硬度为152.0g,冷冻处理的样品硬度仅为90g左右,降低了40%。
(2)对豆浆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冷冻前后豆浆粒度的分布有着相近的趋势,均在0.375-10μm与30-115μm处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
但冷冻处理后,豆浆的粒径在这两个范围内体积百分数降低,而在10-20μm范围内出现较小的峰,且随冷冻时间增加平均粒径显著降低。
冷冻使豆浆获得较好的风味,冷冻1天的样品豆腥味评分最低,香甜味和感官评分最高(85.5)。
冷冻处理的样品白度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浸泡、干燥等处理过程导致了油体含量的增加。
冷冻样品的黏度及沉淀离心率均升高可能是由豆浆的提取率和浓度增加所引起。
(3)未处理、浸泡和冷冻处理样品中豆浆的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处理样品的油脂、钙和铁提取率最高(15.76mg/mL,68.84mg/kg和4.40mg/kg),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低聚糖、植酸和单宁的提取率显著高于未处理样品,而与浸泡样品的提取率相当。
豆浆营养成分分析
不同加工工艺对豆浆营养成分的影响摘要:豆浆是豆用水泡后磨碎、煮沸而成。
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浆富含植物蛋白质和脂肪,还有卵磷脂、胆碱及多种维生素B1、B2和烟酸、铁、及膳食纤维等等有益物质,是一种健康的营养食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
但不同制备工艺榨出的豆浆口感不同,与其营养成分含量密不可分。
营养成分有多种指标,口感也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因条件和时间有限暂测定这两种成分,本实验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和酸水解法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来比较不同制备工艺对豆浆营养成分的影响。
豆浆机制备工艺榨出的豆浆蛋白质和脂肪两项指标都明显高于组织捣碎机,说明边加热边搅碎,利于豆浆营养成分溶出。
关键词:豆浆,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脂肪,酸水解法,含量Different preparation process on the influence of soya-beanmilk nutrientsAbstract :Soya-bean milk is beans after grinding with blisters, boiling and into . Soymilk nutrition is rich, and easy to digest absorb, soya-bean milk contain plant protein and fat, and lecithin, choline and various kinds of vitamin B1, B2 and nicotinic acid, iron, and dietary fiber etc beneficial substances, is a healthy nutrition food is a kind of enjoyed by young and old nutrition food. But differen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o squeeze out soya-bean milk taste different, instead of nutrients content are inseparable . This experiment used trace kieldahl method and acid hydro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and fat conten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process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soya-bean milk nutrients. DouJiangJi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o squeeze out soya-bean milk protein and fat called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mashed machine, explain side organization, to stir ground heating edge soya-bean milk nutrients dissolving.Key words:Soybean milk, protein, trace kieldahl method, fat, acid hydrolysis method, content 豆浆是大豆用水泡后磨碎、煮沸而成。
豆浆前处理工艺对其粒径分布及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
官品质 , 此时其感官得分达到了 8.0分以上 , 但其变 化趋于平缓 。
图 3 煮浆时间对豆浆感官品质的影响
2.3 四种前处理方式对豆浆粒径分布及感官品质的 影响
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均对豆浆粒径分布有明显改 善 , 且作用效果不一 , 具体见图 4、图 5。
图 4 豆浆前处理对其沉淀率和体积平均粒径的影响 A:未处理 , B:160目过滤 , C:250目过滤 , D:1000r/min, E:2000r/min, F:3000r/min, G:4000r/min, H:胶体磨 , I:均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大豆 产地东北 , 由新希望双峰乳业 有限公司 提供 。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 (Mastersize2000) 英国 马尔文公司 ;离心机 (TDL-60B) 上海安亭科学仪 器厂 ;高压均质机 (APV1000) 丹麦 APV公司 ;胶体 磨 (DJM-20L) 上海东华高压均质机厂 ;豆渣自分 离磨浆机 镇江京口谏壁神龙食品机械 厂 ;电子精 密天平 (ARA520) 奥豪斯国际贸易公司 。
DOI :10.13386/j .issn1002 -0306.2010.03.051
俞小良 , 陈 杰 , 孟岳成 , 俞钰炯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浙江杭州 310035)
摘 要 :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考察了离心 、过滤 、胶体磨处理 、均质 、热处理对豆浆稳定性及粒径 分布的影响 , 并通 过感官评价方法对豆浆品质进行了评定 。结果表明 , 离心处理对粒径影响最明显 , 3000r/min, 10min离心可使 D[ 4, 3] 减 小为 0.487μm, 沉淀率仅为 0.44%;250目过滤则仅 对粒径大 于 160μm的颗粒有 效 ;均 质作用比胶 体磨处理 效果更 明 显 ;豆浆经 90℃, 15~in热处理最适 ;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反映豆浆粒径分布状态的差异 。 关键词 :豆浆 , 粒径分布 ,感官评价
消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消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成分,但同时也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那么,怎么消除大豆抗营养因子呢?消除大豆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物理法中的热处理就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呀!将大豆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就像给大豆洗了个“热水澡”。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太低可能效果不佳,温度太高又可能会破坏大豆的营养成分,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呢!就像烤面包一样,火候掌握不好,面包就可能变得干巴巴或者没烤熟。
化学法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但这可得小心谨慎,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来操作,不然可就容易出问题啦!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就好像让微生物在大豆里开一场“派对”,让它们来帮忙消除那些讨厌的抗营养因子。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至关重要的呀!我们不能为了消除抗营养因子而引入新的不安全因素吧。
就好比走钢丝,必须稳稳当当的,不能有丝毫偏差。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确保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而且处理后的大豆质量要稳定,不能今天效果好,明天就不行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方法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把关,像守护宝贝一样守护好我们的大豆呀!那这些方法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在食品加工行业,消除抗营养因子后的大豆可以制作出更美味、更营养的食品,这不是很棒吗?对于畜牧业来说,能让动物们更好地吸收大豆中的营养,长得更壮实呢!而且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成本也不会太高,就像我们找到了一把打开大豆营养宝库的钥匙。
就拿某个豆制品加工厂来说吧,他们之前因为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问题,产品质量一直不太稳定。
后来采用了合适的消除方法,产品的口感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销量也蹭蹭往上涨呢!这就是实际应用效果的有力证明呀!所以呀,消除大豆抗营养因子真的太重要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大豆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
不同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不同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二、谷物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6)1. 谷物蛋白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7)2. 谷物蛋白的结构特点 (8)3. 谷物蛋白的功能特性 (10)三、豆类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11)1. 豆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12)2. 豆类蛋白的结构特点 (13)3. 豆类蛋白的功能特性 (14)四、加工方式对谷物蛋白结构的影响 (16)五、加工方式对豆类蛋白结构的影响 (17)六、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19)1. 水解程度对功能特性的影响 (20)2. 加工温度对功能特性的影响 (21)3. 添加剂对功能特性的影响 (22)七、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营养价值的影响 (23)1. 水解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25)2. 干燥与膨化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27)八、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成果总结 (29)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9)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1)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和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谷物和豆类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传统的谷物和豆类加工方式往往不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者们对谷物和豆类蛋白质的加工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谷物和豆类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低温加工可以降低谷物和豆类蛋白质的氧化稳定性,但能增加其溶解性;高压加工则可以提高谷物和豆类蛋白质的水溶性和抗氧化性。
微波处理、酶解、干制等新型加工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在谷物方面,小麦、玉米、大米等都是常见的原料。
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不同加工方式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适合人体健康的谷物制品。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及消除
滞 留 时 间缩 短 ,营养 物 质 的 消化 和 吸 收 出现 紊 乱 , 导致 消化 不 良 、腹泻 等 现象 的发 生 。降低 大 豆蛋 白
致敏 性 的加 工 处 理方 法 包 括 膨化 法 、热 乙醇 处 理 、 水解 、瘤 胃液发 酵等 。有研究 表 明 ,膨化 加工 大豆
气 ,引起 胃肠 胀气 。 胃肠胀 气 因子 耐热处 理 ,但 可 溶 于水 和 8 %乙醇 ,豆类 发酵 也能 减少其 含 量 1 0 。
这 是一 类有 机小 分 子 ,在豆 粕 中含 量极 微 ,其
前 体 物是硫 代 葡 萄糖苷 ,单 个硫 代 葡萄 糖苷 是无 毒 的 ,但 在硫 代 葡 萄糖苷 酶 的作用 下会 产 生致 甲状 腺 肿 的一 系 列小 分子 物质 。在豆粕 中硫 代 葡萄 糖苷 与 硫 代葡 萄糖 苷 酶是 内源 性 的 ,只有 当组织 破 碎并 在
合适条件下( 、温度等) 水 才能起 系列酶解作用 ,所
以杀 灭 尚未酶 解 的硫代 葡 萄糖苷 酶 ,则 有利 于 阻止 致 甲状 腺 肿 素 的产 生 。通 过热处 理 和化 学钝 化处 理 降低 其活性 。
a a dp op ou e uldsye nmelo o igpg[ . m, n h shrsi d h l b a a'r rwn is ] n e o f g J
[ 5] Tyo , rm el , id manM D e 1Efc fe e o rlr SL Co w lGL Ln e n , t . f t lvl f a e o
s p l me t lp y a e o l a ie tb l y o mi a a i s a c - u p e n a h t s n i l d g s i i t fa n c d ,c li e i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摘要】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脂肪氧化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直接影响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
本文综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抗营养作用以及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抗营养作用;消除方【正文】(一)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和氨基酸平衡性好而成为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发展家畜、家禽和鱼的重要蛋白质饲料来源,但是其中还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凝集素、单宁、植酸等,它们不但使大豆的营养价值受到影响,还对畜禽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大豆及其加工产品的利用效率。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理化性质、抗营养作用机理以及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综。
(二)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1、物理失活:大豆中部分抗营养因子对热不稳定,充分加热即可使之变性失活。
目前,膨化法是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最常用的方法,对全脂大豆及其副产品进行膨化,不仅可降低其所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还会改善大豆所含蛋白质的品质,提高其消化、吸收和利用率,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可以分为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KTI的热失活,而第二个阶段则是BBI热失活,BBI的热稳定性之所以比KTI强,是由于BBI的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二硫键,而KTI则只有2个二硫键。
大豆制品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失活程度,多数报道认为失活70%~85%效果较好。
刘寅哲利用膨化豆粕代替普通豆粕饲喂肉仔鸡的研究结果表明,肉仔鸡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提高12.9%,31~49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提高13.5%,膨化豆粕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普通豆粕。
2、化学失活:利用抗营养因子的化学特性,添加某些化合物消除或缓解抗营养物质。
用化学试剂处理破坏KTI和BBI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结构,可破坏其活性,同时氨基酸的组成不发生明显变化。
做豆浆要不要先泡豆
很多人喜欢自己买豆子来打豆浆喝,既健康又营养。
但很多人对于豆子该不该泡,泡了有没有好处,泡豆子的水要不要倒掉都有不同程度的疑惑。
做豆浆还是先泡豆好豆子在冰箱里泡一夜再倒进豆浆机里面,一点都不麻烦。
但是和干豆直接打豆浆相比,浸泡一夜可以大大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比如植酸,单宁,蛋白酶抑制剂等。
换句话说,豆浆中的营养素就更容易被人体利用。
对消化能力差的幼儿来说尤其如此。
泡豆泡米的水要不要扔?豆子、粗粮和大米一样,都是植物的种子。
不过,它们的结构大不相同,精白米是经过精制的谷粒,表面那层妨碍吸水的种皮已经去掉,所以煮起来很快。
糙米的吸水速度就会慢许多,豆子的质地更为致密,吸水缓慢,烹调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要做豆米混合的红豆饭、糙米饭、八宝粥之类营养主食,就一定要考虑提前浸泡这些“耐煮”的原料。
目前市售豆浆机分为泡豆型和不泡豆型两类,其中泡豆型豆浆机也要求提前8-12小时泡豆。
从口感上来说,泡豆后制成的豆浆显然味道更香浓,口感也更柔美,所以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用泡豆法来制作豆浆的。
一般来说,要想让原料变得柔软,要浸泡8-24小时。
其中各种材料对水的“抵抗力”差异很大,紫米、糙米之类只需要泡3-4小时即可,而黄豆、黑豆要泡8个小时,红豆表皮最致密,泡豆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最好是24小时。
夏天室温过高,泡的过程中容易繁殖微生物而变味,所以夏天泡豆要放在冰箱里,室温放置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
问题是,泡豆子、泡粗粮之后,浸泡水往往会变得浑浊。
如果是泡有色的粮食和豆子,比如紫米、黑豆、红豆等,浸泡水还会变色。
这样的水要不要扔呢?这个问题也一样颇有争议。
从口感上来说,去掉泡豆、泡米水可以改善口感。
这是因为,粗粮、豆类浸泡后,表皮中的植酸、单宁、草酸、花青素、类黄酮类等会溶出,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涩味。
所以,去掉浸泡水可以让饭、粥和豆浆的口感更愉快。
同时,这些成分也属于“抗营养成分”,会妨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去掉它们,对于那些贫血缺锌、消化不良、身体瘦弱的人来说有一定好处。
不同加工工艺对钝化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研究进展
不同加工工艺对钝化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研究进展作者:张彬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7期摘要:胰蛋白酶抑制剂是豆浆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严重影响着豆浆的营养价值。
本文着重综述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方法,并结合大豆预处理方式、制浆工艺及后处理方式分析了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加工手段,以期为豆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豆浆;胰蛋白酶抑制剂;制浆;预处理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915007收稿日期:2020-08-06作者简介:张彬(1987-),女,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粮食深加工与利用。
豆浆作为我国老百姓餐桌上的传统食品,因其蛋白质消化率较高,且富含异黄酮、皂苷、卵磷脂等生物活性因子,不含乳糖和胆固醇,在国际社会享有“植物牛奶”的美誉。
但是原料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着豆浆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价值。
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作为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豆浆的营养价值。
目前,随著豆浆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制浆工艺和后处理手段对STI含量及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成为豆浆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
1;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技术1.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原料大豆制得的豆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存在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豆浆品质上的营养缺陷。
在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家族中,STI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1],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与小肠中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胰蛋白酶被消耗和降解后,导致肠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力减弱,引起外源性氮的损失。
另外,胰蛋白酶数量的减少,还可引起胰腺分泌活动增强,导致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过度分泌,造成含硫氨基酸的内源损失[2]。
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品质和功能性的影响研究
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品质和功能性的影响研究豆制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广泛食用的植物蛋白来源。
而长久以来,人们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改变豆制品中的成分和性质,进一步提升了其品质和功能性。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品质和功能性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一、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的品质影响1.改善口感:豆制品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常常具有更好的口感。
比如,豆浆经过发酵变成豆奶,口感更加细腻柔滑,更易被人们接受。
此外,豆制品经过微生物发酵还能够降低或去除一些原本具有较强豆腥味的成分,使其口感更好。
2.增加风味:微生物发酵可以为豆制品增添各种风味。
以豆腐为例,通过不同的微生物发酵,可以制作出多种风味的豆腐,如葱香豆腐、老干妈豆腐等。
这些不同风味的豆制品不仅能够满足口味上的多样性,还能够增加人们食欲和享受感。
3.延长保鲜期:微生物发酵还可以有效延长豆制品的保鲜期。
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酸化环境、产生抗菌物质等,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延缓了豆制品的腐败过程,从而使其能够更久保存。
二、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的功能性影响1.增强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可以使豆制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
比如,豆腐中的植物蛋白经过发酵后,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更小分子量的氨基酸,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进一步增强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2.降低抗营养因子:豆制品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嘌呤、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对人体健康不利。
微生物发酵可以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改善豆制品中的成分,使其更为健康。
3.增加功能成分:通过微生物发酵,豆制品中的一些功能性成分还可以得到增加。
比如,发酵豆制品中常常含有更多的益生菌,对人体的肠道健康有益。
此外,还有些微生物能够合成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能的物质,为豆制品赋予了更多功效。
现如今,微生物发酵对豆制品品质和功能性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豆制品中的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掌握了更多微生物对豆制品的发酵工艺。
豆制品中的抗营养因子
豆制品中的抗营养因子
刘楠;刘传民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1996(0)20
【摘要】大豆及豆制品不但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还含有一些抗营养成分。
若在制作和食用时不注意消除这些抗营养因子,就会影响人体对大豆营养的吸收,而且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一、胰蛋白酶抑制素:是一种能抑制体内蛋白酶活力的物质,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胰蛋白酶抑制素较耐高温。
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使其破坏。
半生不熟的大豆食品或未充分煮沸的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素并没有被破坏,食之过多便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总页数】1页(P35-35)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素;抗营养因子;消化率;大豆食品;肠胃胀气;脱脂大豆粉;豆制品;蛋白酶活力;蛋白质;球细胞
【作者】刘楠;刘传民
【作者单位】副主任医师,甘肃榆中,73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1
【相关文献】
1.发酵豆制品酿造过程中组分和营养功能因子的变化及调控 [J], 马艳莉;李里特
2.微生物发酵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刘利晓;黄志伟;许小友;李洪波;徐彬;陈如水;黄元林
3.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抗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 [J], 吴新民;丁巧丽
4.不同方法去除糙米中抗营养因子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J], 寇帅;毛鹏;代岚;姜忠丽;张之琼
5.豆粕与发酵豆粕中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及体外消化率的比较分析 [J], 李莹; 韩云胜; 赵青余; 汤超华; 张铁鹰; 张军民; 秦玉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项目编号: 2008BAI58B02) 。 作者简介: 朱晓倩 ( 1988— ) ,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营养与食品安全。
66
中国食物与营养
第 18 卷
中。Shar现其单宁含量分别下降了 42% 和 51% ,测定 浸泡豆 子 用 的 水,其 单 宁 含 量 分 别 为 8. 8 和 7. 3mg / 100mL。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小扁豆在浸泡和加热后 单宁含量上升,研究者认为其原因是浸泡和加热使单宁 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形成的复合物分解从而 使单宁释放出来[12]。
调,其植酸和植酸盐含量在统计上都少于加入泡豆水烹 调后的含量,结论是浸泡后去除泡豆水再进行烹调,是 最有效的降低单宁含量的方法。
2 萌发对豆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萌发处理后豆类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活性显著降低。Osman[18]研究发现,扁豆在发芽 1d 后,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即显著降低 ( P < 0. 05) ,且随着发 芽时间的延长,降低更为显著,5d 后其含量下降 19. 4% 。 Vidal-Valverde[12]等人以 2 种小扁豆为原料,发现经 6d 发 芽后其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分别下降了 23% 和 28% 。
Mubarak[23]的研究表明,绿豆经 3d 发芽处理后,其血 球凝集素含量显著降低( P < 0. 05) ,下降比例为 79. 0% 。 郭鸰等人测定了发芽过程中 5 个大豆品种的血球凝集素 含量的变化情况,5 种大豆均在第 4 天发芽时出现不同 程度的改变,凝集素含量随发芽天数的延长而降低,但 在发芽 4d 后降低缓慢甚至有所回升[19]。
史海燕等[15] 发 现,以 黄 大 豆 为 原 料 的 家 庭 制 豆 浆 与豆渣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步 大幅度降低。与干豆制浆相比,无论是对大豆进行常温 浸泡还是 4℃ 冷藏浸泡 12h 的处理,其抗营养因子保存 率均明显下降。在豆浆中,以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浸泡后 保存率下降最大,其次为总多酚、皂甙及单宁,植酸保 存率相对较高。研究者还发现,常温浸泡 4h 后,单宁、 植酸、皂甙及总多酚含量下降速度减缓,而胰蛋白酶抑 制剂含量却在 4—8h 之间显示出最大的降低速度,同 时,浸泡温度也有影响,冷藏浸泡 12h 的大豆中抗营养 因子含量均高于室温条件下同样时间浸泡后的大豆,且 以植酸和总酚的差异最大。
浸泡处理对豆类植酸含量的影响因豆类种子种类的 差异而不同。Bishnoi 等人[13]研究发现,浸泡会使豌豆 的植酸含量下降 4% —5% ,并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植酸含量下降更显著,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浸泡过程 中豆类种子与浸泡液中植酸浓度梯度的影响,使植酸盐 离子 溶 液 于 泡 豆 水 中。Vidal-Valverde 等 人[12] 也 发 现, 浸泡 会 使 小 扁 豆 中 的 植 酸 含 量 降 低。但 与 此 相 反, Egounlety 等人[16]发现,大豆浸泡 12—14h 后植酸含量 由 1. 27% 上升到 1. 71% 。Yasmin 等人[14]的研究则表明, 浸泡对红芸豆植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萌发处 理 也 使 豆 类 中 植 酸 含 量 显 著 降 低[20]。 Bishnoi[13]等人研究发现,发芽能显著降低 4 种豌豆中的植 酸含量 ( P < 0. 05) ,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 显: 发芽 12h 后降低了 6% —8% ,48h 后降低了 67% — 83% 。Vidal-Valverde[12]等人对 2 种小扁豆进行测定,经 6d 发芽后,其植酸含量分别下降了 66% 和 44% 。Yasmin[14]等 人 测 定 红 芸 豆 经 4d 发 芽 后 植 酸 含 量 下 降 42. 6% ,Osman[18] 测 定 扁 豆 发 芽 5d 后 植 酸 含 量 下 降 49. 9% ,Ghavidel[21]等人对绿豆、小扁豆、鹰嘴豆和豇 豆发芽处理,植酸含量平均下降 20% 左右。吴非[10]等 人证实,大豆萌发处理能使豆乳中植酸含量发生不同程 度的下降: 发芽 1d 时,豆乳中植酸含量下降 20. 15% ; 发芽 3d 时,豆乳中植酸含量下降近 50% ; 发芽 7d 时, 植酸含量下降程度高达 80. 61% 。大量研究表明,豆类 在发芽过程中植酸含量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发芽过程 中植酸酶活性的增加使植酸盐发生降解[22]。
第1 期
朱晓倩等: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67
一方面是因为多酚氧化酶的作用。Yasmin[14]等人测定红 芸豆浸泡 6h 后经过 4d 发芽其总酚含量下降 54. 5% 。一 些研究 发 现,豆 类 经 发 芽 后 其 单 宁 含 量 显 著 下 降, 如 Sharma[11]等人研究 2 种蚕豆发芽 24h 后其单宁含量分别 下降 79% 和 71% ,48h 后 单 宁 含 量 分 别 下 降 90% 和 91% ; 红芸豆发芽 4d 后单宁含量下降 68. 6%[14]。Ghavidel [20]等人测定了绿豆、小扁豆、鹰嘴豆和豇豆发芽后 的单宁含量,平均下降 19% 。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发 现,某些豆类经发芽后其单宁含量会上升 ,如 VidalValverde[12]等人测定了 2 种小扁豆生 豆 单 宁 含 量 均 为 3. 9mg / g,发芽后其单宁含量分别为 5. 9 和 6. 2 mg / g; Osman [18]测定了扁豆在发芽过程中单宁含量的变化,发 现随着发芽过程的进行单宁含量逐渐升高。
第中Foo国1d期食an物d 与Nu营tri养tion
2012,18( in China
1):
65-68 朱晓倩等: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6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朱晓倩1 ,许钰麒2 ,范志红1
(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营养部,杭州 310014)
Bishnoi[13]等人发现,发芽显著降低 4 种豌豆中的多 酚含量 ( P < 0. 05) ,其降低效果比浸泡处理更加显著, 在发芽 12h 后多酚含量降低了 44% —53% ,发芽 48h 后 降低了 84% —96% ,并认为造成多酚含量下降的原因一 方面是多酚类物质溶解于浸泡和发芽过程中的水中,另
一些研究表明,常温水浸泡可降低各种豆类的胰 蛋白酶抑 制 剂 活 性,浸 泡 后 加 热 处 理 效 果 尤 为 显 著。 吴非[10]等人将大豆经过清洗、浸泡、去皮后,以豆水 比1∶ 7. 5磨浆,过滤后煮沸,测定豆乳中胰蛋白酶抑制 剂活性,生豆乳和熟豆乳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 为 0. 0316mg / g 和 0. 0105mg / g,熟 豆 乳 比 生 豆 乳 降 低 了 66. 7% 。降低的可能原因之一,是胰蛋白酶抑制剂 可能在浸泡过程中溶出到泡豆水中,而加热则使蛋白 酶抑制剂失活。Sharma[11]等人研究发现,2 种蚕豆种子在 37℃浸泡 12h 后,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降低了 4% 和 5% ,测定泡豆水,发现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分别 为 3. 1TIU / mL 和 4. 2TIU / mL; 而浸泡后再将 2 种种子加 热,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降低了 51% 和 56% 。还 有研究证实,在常温下将小扁豆浸泡 9h 和浸泡后加热处 理,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降低了 11% 和 100% 。 [12]
Fernandes[17]等人对 烹 调 过 程 中 是 否 加 入 泡 豆 水 对 豆类营养成分和抗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纳入的 11 篇研究论文中,3 篇比较了烹调中加入和不加入泡豆 水的区别,7 篇烹调前去除了泡豆水,1 篇烹调时加入 了泡豆 水。研 究 者 认 为,豆 类 浸 泡 后 再 除 去 泡 豆 水 烹
摘 要: 豆类中除营养成分外也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制作豆浆时不同预处理方法可能影响到豆浆中抗营养 因子的残留量。本文就浸泡、萌发和去皮 3 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单宁等抗营养成 分的影响进行综述。与干豆制浆相比,浸泡和萌发处理均可降低所制豆浆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其中萌发大豆处 理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效果最佳。
郭鸰[19]等人测定了发芽过程中 5 个大豆品种的胰蛋 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 5 种大豆发芽前 3d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变化较小或基本没有变化,但在发 芽第 4d 或第 5d 显著减少,5d 后 5 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 剂含量最多降低了 20. 6% ,最少的降低 了 8. 3% 。吴 非[10]等人 测 定 了 生 豆 乳、熟 豆 乳、发 芽 生 豆 乳 和 发 芽 熟豆乳 中 的 胰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活 性,分 别 为 0. 0316、 0. 0105、0. 0263、0. 0053mg / g,证实对大豆进行热处理 和发芽都能使豆乳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且同时 使用时的失活效果更好。研究者认为,胰蛋白酶抑制剂 也属于种子贮存蛋白,在发芽过程中含量降低可能是大 豆本身的酶将其利用或降解[19]。
很多研究表明,浸泡可以显著降低豆类中多酚类物 质的含量[11,13-14]。Bishnoi 等人[13]测定了 4 种豌豆在 30℃ 条件下浸泡 6、12 和 18h 后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 浸泡处理使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着浸泡时间 的延长降低效果更显著。Yasmin 等人[14]将红芸豆室温 浸泡 9h 后发现其单宁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总酚含 量下降了 13% 。史海燕等[15]证实,浸泡处理使豆类多 酚物质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多酚物质溶解于泡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