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的艺术本质与舞台特征

歌舞伎的艺术本质与舞台特征
歌舞伎的艺术本质与舞台特征

外国戏剧研究歌舞伎研究

李 颖

与舞台特征

歌舞伎的艺术本质 日本歌舞伎,是根据“歌、舞、伎”这三个字的字意与艺意的组合而称名。歌舞伎的舞台艺术创造,是在德川幕府统治者的几番禁演、几度指令的反复交替中,历经庶民阶层的几番改造、几度创新的多次更迭艺变过程,而形成的独特戏剧舞台。

歌舞伎是继日本的能乐、狂言之后产生的民族戏剧。歌舞伎舞台艺术的生成,既综合性的吸收了日本传统的舞乐、能乐、狂言、净琉璃的舞台艺术表现方法,又与能乐、狂言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保持着很深的传统承继关系。然而,歌舞伎的戏剧艺术本质,既同能、狂言有着

明显的区别,又极富有自身艺术内在的本质特性。

一、歌舞伎的艺术本质日本的能乐简称“能”是在足立时代(公元1300年)产生的舞台艺术,至今已延续了六个世纪之久。能是以唱为主、以念白为辅、讲究韵

律文辞典雅华丽、文学剧本称为“谣曲”

(韵文、散文)。能舞台是经历了无数次峻烈、精进、鞭策、雕琢等,在人世间无法与之相比的反复矫正,才形成为今天这样具有日本高度传统文化的古典艺能。

能是极静的高雅艺术,却又不局限于表面的静。能舞台含有极为猛烈的强度,演员的舞台动作呈现出无限的内在力度。“能”不是简单地表现执念,而是将一切表现都隐于内心。演员的动作是运用了超出内藏极限的压挤才溢于其外。能的艺术本身建立于孤高、素洁的基础之上,含有浓郁的超自然主义色彩。在能舞台上演的神灵能、男能(修罗能)、女能、狂物能、鬼能,都充分体现着世阿弥所主张的“强而娴静”的风体,即:暴烈的音乐、娴静斯文的动作、优雅华丽的本质特色。

日本的“狂言”起源于室町时代,至今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狂言在日本的演剧舞台艺术之中,是唯一不用化妆的净脸表演艺术。狂言是用现实生活的人形体姿,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表演动作,直接表现人类的感性意识,淋漓尽致地直面表现世间喜怒哀乐。狂言从平安朝期的猿乐开始,就与“幽玄”为主的能乐同台演出,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在能舞台演出神、男、女、狂、鬼这五段能的中间,都要插演狂言。

能与狂言戏剧形式相比较,能是幽玄的象征主义、狂言是辛辣的现实暴露主义。能是伴奏的杂子、地谣,狂言是不需要伴奏的对话。能演员的扮装是绚丽豪华的贵族趣味,狂言则是简单朴素的庶民趣味。能的女人是端立的女面华丽的唐织服装,而狂言的女人是呈素面的美男假发(白布卷头),世市间平凡普遍的一妇人。

3

5

狂言是在能之后产生的科白剧,是以白话为主,动作为辅的讽刺滑稽剧。能乐是以描写贵族英雄猛将的悲壮故事为主要内容,深受日本武士贵族的喜爱。(武士阶层主要来自地方豪族的子弟、庄园里的富裕农民,忠实于主人、充当主人的私人武装)。狂言是以嘲笑达官权贵的愚蠢、蔑视贵族阶层生活为内容,深得普通民众的欣赏。普通观众对能舞台远而敬之,对狂言则持亲近态度。

日本歌舞伎与能乐、狂言相比较而言,能是水墨淡雅、净化灵魂的“幽玄”戏剧;狂言是诙谐幽默、陶冶性情的“讽刺”戏剧;歌舞伎是色彩浓郁、情感丰富的“市俗”戏剧。能舞台展示的戏剧本质是虚幻,狂言舞台展示的戏剧本质是高雅,歌舞伎舞台展示的戏剧本质是风流。能乐属于贵族武士文化;狂言虽然从属于贵族武士阶层,却又偏重于市民文化;歌舞伎则纯属于市俗文化。

江户时代是继镰仓之后在武家统治支配下的封建时代。16世纪的日本,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先后实行的都是幕府是封闭的锁国政策、强调封建的道德观念,极不注重提高庶民的文化素质。在封建统制政策的强制弹压之下,处于社会普通阶层的庶民,在政治思想方面,丝毫没有向上发展提高的余地。在生命生存的生活空间仅仅保留着男女之间的情爱、情感性欲的放纵、肉体享乐的贪恋、闲情逸志的发泄。庶民阶层那长久酝藏、那长时间被压抑着的情爱欲念,必然在寻找自身抒发和伸展的契机。在江户时代慰藉庶民阶层情感兴致的游乐场所,如火如荼地迅速发展建立,则是那个历史社会的必然。因此,在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封建统治时期,娼妓作为一种被国家公认的社会产业,被幕府命名为“游廊”。所有那些家境贫寒、负债累累,被生活所逼而自卖其身的卖春妇女,都被集中安置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从事娼妓行业。在日本关东的江户(东京)有吉原游廊,在日本中部的京都有岛原游廊,在日本关西的大阪有新町游廊。在游廊自体营生的地带,同时也养育了小说、绘画、演剧等多种游廊的自

体文化。

“游廊”是江户时代的特定历史社会的产物。“吉原游廊”是被称为吉原的夜樱和不夜城,同时又被视为最娇媚生艳的最大欢乐别天地。吉原游廊位于今日东京的浅草、上野附近,由东西三丁目至南北二丁目的仲之町。游廊是通往男人们的极乐世界,是通往女人们的地狱之门,充满了封建历史社会的等级罪恶。歌舞伎的演剧舞台,便是现代人唯一能够窥视到的江户游廊,唯一能够看到游廊的游女卖春的生态环境。歌舞伎的众多戏剧场景,赤裸裸地再现了江户游廊男女之间的情爱与情死。在歌舞伎的传统剧目里边,有相当数量不少的传统剧目,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描写了游廊游女的感情生活;有相当多的戏剧内容,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与游廊游女相关的故事情节。透过歌舞伎的舞台,我们能清晰明澈地审视出江户庶民的生活趣味与情感嗜好。歌舞伎作为庶民自身养育的戏剧文化,歌舞伎的演剧舞台是唯一再现300年前江户时代社会风情的活生生的实体。在歌舞伎演剧舞台上,能够生动、丰富、形象地活现与表现江户时代的市俗风情和社会风貌,明确地讲,这正是歌舞伎的艺术本质的充分体现。

《助六由缘江户樱》、

《曾根崎心中》、

《笼钓瓶花街醉醒》是描写游廊的歌舞伎代表作。以《助六由缘江户樱》的舞台为例:吉原的仲之町樱花盛开、娼妓楼灯火通明,妓女们浓妆艳服花枝招展,整襟跪立地排列成一行,恭候着恋男、情人、嫖客们登门任意择选。这种绚丽豪华的舞台,良辰美景的戏剧情境,正是活现出吉原游廊传统的“花见世”场面。

“花魁道中”是吉原游廊坚守的传统,是江户时代形成的惯例。江户以来,吉原游廊每一百年举行一次“花魁道中”,每一百年要精选出一名最有姿色、最有才气、最有音乐文学教养的最高级的妓女,被封名为“太夫”头衔。“太夫”是吉原游廊的代表,是吉原100年间最幸福的人。在一百年内只举行一日的[花魁道中]仪式中,“太夫”必须按照吉原游廊的严规戒律,从头

45

到脚身穿华贵艳丽的服装,由侠男持伞相伴走在游廊游女队伍的最前面。在“太夫”身后,是根据吉原游廊的妓女能力水平,被称名为“花魁”级别的妓女相随、依照身份高低、按名次顺序排列成行,慢步行走在仲之町上抛面亮相……“花魁道中”这种隆重的礼仪方式,既充分地展露了游廊游女们各自的娇姿美态、花容月貌。又明确地显示了吉原游廊的太夫、花魁、游女,不同等级的妓女身份。

吉原游廊在明治44年(1910年),在一场大火中被焚烧燃尽。如果说百年一次的“花魁道中”再没有二度复苏的话,演出《助六由缘江户樱》、

《笼钓瓶花街醉醒》的歌舞伎舞台,却至今完完整整地保留着江户时代“花魁道中”的隆重礼仪形式。剧中女主人公一扬卷、九重,作为游廊倾城倾色的高级游女,浑身上下穿戴着豪华贵重的艳丽服装,左手搭在情郎的肩膀之上,右手托着鲤鱼饰物、脚穿三齿的黑下驮、迈着一踏一摇一晃的八字步型,后面排列着长长的游女队列。每一百年举行一次的“花魁道中”仪式,就在装扮成吉原仲之町的歌舞伎舞台上举行。太夫、花魁、游女的仪仗队伍,从舞台左上方出场缓缓行进,径直走上歌舞伎剧场的独有“花道”上,漫入“花道”两旁的观众席间……。

江户时代游廊的“花见世”、

“花魁道中”,其善恶是非及其伦理价值,在此我们虽然另当别论,但是,“花魁道中”在特定社会历史时代的环境之下,它是江户庶民的生活文化,它又是江户蔗民多年积淀的文化精华,它更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庶民阶层的文化象征。它是我们唯一能够直观看清江户庶民阶层文化审美意识的证明。它是歌舞伎的戏剧艺术在日本本土形成的根基,它是形成歌舞伎艺术本质的核心,它是歌舞伎演剧舞台的精髓。

歌舞伎是江户时代形成的必然产物;江户时代的历史背景是诞生歌舞伎的温床;江户时代的社会生活是歌舞伎生存的土壤;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性情嗜好是歌舞伎发展的营养。歌舞伎的艺术本质,必然是与江户蔗民阶层审美心理相吻合,歌舞伎的戏剧样式,必然是在江户庶民阶层认同的基础上构成。以肉体美为中心,以性爱为根本,以色相为基准,以追求性解放为目的,这便构成了歌舞伎艺术本质的内容。

歌舞伎正是适应了社会时代要求,是在庶民阶层慰乐情感过程中滋生的“戏剧宠儿”。歌舞伎自它萌生的那一天起,在舞台上就充分展示出了人性开放的特质。歌舞伎从它诞生的那一日开始,就不是感知抽象的舞台艺术,而是具有庶民阶层的那种感情知觉丰富细腻的戏剧。歌舞伎在庶民中间诞生,讴歌的是庶民阶层的精神世界、描述的是庶民阶层的生活乐趣,展示的是庶民阶层的情姿体态、表现的是庶民阶层的男女情爱。歌舞伎的舞台艺术,充分创造了反映庶民阶层喜怒哀乐的“风流”戏剧场景。歌舞伎舞台上,肉体直感的暗示、情感性欲的裸露,与能乐、狂言的艺术本质相比较,完全是截然相反、矛盾对立的艺术本质。歌舞伎的艺术本质,是在慰藉庶民阶层情感趣味的理念支配之下,从性解放的极度夸张到极度放纵,从现世肉体的极度快乐到现世肉体的极度享乐的艺术本质。

二、歌舞伎的舞台特征

歌舞伎的演剧舞台,在保证艺术本质不变的前题下,充分运用再现生活与表现生活的二重艺术创造方法,竭尽全力摆脱戏剧舞台的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努力打破了戏剧观众视觉与听觉的无情制约,大胆开拓了演剧时空的广阔天地。

歌舞伎的舞台结构,是多幕多场形式的灵活结构。每一场戏基本上是主知、论理、求心、收敛、紧缩的古典主义写实剧的结构方式。每场戏的情节内容,是在构成相应完整故事的基础上,再创造每一幕戏的自体洗炼美。戏剧人物的台词是沉静、深刻、重视展开戏剧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性格化语言。戏剧舞台场面,极力表现生活中残酷的凶杀流血事件,极力再现男女的爱恋与情死等现实生活片断,让舞台充满了激情与恐怖之感而动观众之心弦。中心立意是为了集中调动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全部注意力。演员一登上舞台,立即全身心地投入饰演

55

戏剧人物的特定场景之中,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饰演戏剧人物的舞台行动线,根据每幕每场戏的戏剧情节,将自我的感情,幻觉、联想、同化在舞台设定的戏剧情境之中,去二度创造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观众面对舞台上的市俗生活,情不自禁地去回味、感悟现实的人生。

歌舞伎的每一场戏与每一幕戏之间的结构方式,总体上是相对独立、自由、主情、离心、扩展、飞跃的布局结构。舞台布景设计的自由变化、戏剧人物的自由穿插,创造了演剧舞台上时间与空间的自然流动美。这种流动美的实现,是依赖于歌舞伎的剧场的花道、横向旋转台、二层上下返转台、面积大小不同的穴式升降台等,设计的多体组合的舞台装置。舞台各种设计机关的相间妙用,使舞台上的时空布景变幻无穷。同时,舞台特意设制了精巧的机关,能让演员在舞台上实现令人心惊胆颤的宇宙飞天,能使戏剧人物奇迹般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面对歌舞伎的演剧舞台,能够展开各自理想的翅膀,轻松愉快的尽情享受驰翔、梦幻、自由、欢快的娱乐空间。

日本歌舞伎,自1603年有文字记载的阿国歌舞伎以来,已经走过393年的戏剧发展历史,是戏剧创造与庶民审美心理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舞台生成史。衡量建造舞台的座标,取决于庶民欣赏喜爱演剧舞台的程度。因此,歌舞伎的演剧舞台都是在庶民阶层中间,酝孕、诞生、发展、完善。今天,当你身为一名普通观众,座在剧场里欣赏歌舞伎的演剧舞台,随着一道道幕帘被徐徐拉开,随着一场场剧情的展开,便会渐渐发现舞台的妙奇之点。

其一、巧夺天工的舞台布景设计:春夏秋冬的四季风光与戏剧人物的内心情感相交融。舞台景物设计与戏剧情境相吻合。日本文化与自然密切相关。传统艺术歌舞伎,浓厚地包容了日本人的自然感观。戏剧人物的动作,在色彩浓郁风景如画的景物之中,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华丽的生活画卷。

《妹背山妇女庭训》“吉野川的场”,舞台布景的设计,是上品杰作。满台的樱花竟相开放,

盛开着的花枝从远处的深山,伸展到了舞台的双花道边,一直漫延到观众客席之间。舞台正中的吉野河川,自高山之上急流而下,从左岸大和国、右岸纪伊国之间淌流不息。通往上手背山、下手妹山的左右两条花道上,隔岸相对地站立着反对儿女相爱的父母。整个舞台布景设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酝酿着相恋男女一幕自杀悲剧的发生。

其二、戏剧人物的服饰化妆:歌舞伎的演员充分运用了日本都市异装版面的化妆方法。“隈取”的面部化妆与中国戏曲“脸谱”相近,在颜色的使用上有些异同。俳优在舞台上的服饰多变、演员在瞬息之间相互替身换面,创造了妙趣横生、多姿变幻的戏剧人物群象。

《淤梁久松色读贩》(阿染的七役)就是人物瞬间替身换面的典型剧目。舞台上一个著名演员要在观众视觉的欣赏过程中,连续扮演:油屋妙龄女阿染、阿染的情人丁雅久松、奥女中竹川、后家贞昌、土手阿六、许嫁阿光、艺者小系,这7个性别、年龄、相貌不同的剧中人。演员替身方法和使用道具虽然不难,但演员变身换面的戏剧妙想,令人感叹不已。《京鹿子娘道成寺》则是另外一种服饰多变形式的传统舞蹈剧。

其三、浪漫夸张的“荒事”与写实逼真的“和事”艺风:这两种不同的歌舞伎演剧样式,是元禄歌舞伎时期创造并确立的。人世间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灵魂决斗、肉体赌搏、生命追求的生活内容,在“和事”与“荒事”不同风格的演剧舞台,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体现。

平成3年(1991年)在东京歌舞伎座,中村会出演的传统歌舞伎剧目《野崎村》,是典型的“和事”艺风。同年五月团菊祭大歌舞伎,二代目尾上辰之助袭名披露演出的传统歌舞伎剧目《寿曾我对面》,则典型的“荒事”艺风。和事,是用生活的语言、生活的场景、自然逼真的生活化动作,再现庶民的感情生活。荒事,是用文雅的道白、隈取的化妆、豪放夸张的表演动作、表现宫庭、武家的生活情趣。“和事”与“荒事”这两种歌舞伎的演剧风格相得益彰、舞台互补,戏剧性地各自揭示出人性中深层的空灵世界。

65

其四、新编歌舞伎(斯八歌舞伎)的创造:是由市川猿之助(喜熨斗政,1937年生于东京、10岁开始登台献艺)主创的。新编歌舞伎在大胆继承传统演艺的基础上,再度创造了豪华开放型演剧舞台,起到了别开生面的演剧效果。在新编歌舞伎的演舞剧场,戏剧人物能在舞台的空中腾飞;云烟海浪能在舞台上翻滚荡漾;天上人间的神鬼幽灵能在舞台上自由隐现。《加贺山再岩藤》、

《小栗判官》、

《西太后》,是近年的新编剧目。惊险奇观的戏剧场面,即扩大了歌舞伎的观众层,又被现代观众誉为“歌舞伎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

其五、女形(女方)的变身演技:自1628年德川幕府颁布了女性禁演歌舞伎的通令以来,在长达360年的传统演剧舞台上,至今始终保持男性清一色演员登台的严律清规。歌舞伎是再现男女爱恋风情的舞台。由男性的英姿体魄,变作女性骄媚体态的“女形”表演艺技,便是歌舞伎别具一格的舞台特征。女形变身是歌舞伎的花蕊。继男扮女装的阿国歌舞伎禁演之后,历经美少年歌舞伎、野郎歌舞伎的艺变实践,元禄歌舞伎时期的芳泽最先确立的“女形”的艺,而一直持续到今天。由男性演员扮演女性各类人物形象的“女形”艺技,包括头饰、服饰、化妆、形体、台词、动作等男性变女身的一套完整的化妆表演技巧。

活跃在历代歌舞伎的舞台上的“女形”俳优,有:歌右卫门、三世时岁、四世富十郎、二世雁治郎、勘三郎、梅幸、扇雀、雀右卫门、当代富十郎、我童、花柳章太郎、河原崎国太郎、玉三郎、菊五郎、藤十郎、勘九郎、当代十岁、儿太郎、坂东玉三郎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摄州合邦社》的玉手御前、

《本朝二十四孝》的八重垣姬、《曾根崎心中》的阿初、

《助六由缘江户樱》的扬卷、

《倾城阿波的鸣渡》的阿雪、

《恋飞脚大和往来》的梅川、

《鸣神》的绝命姬、

《新版歌祭文》的阿染、《梦的女》的枫、

《京人形》的精、

《毛古村》的阿园、

《神田祭》的艺者市吉等,这一系列年纪不同、性格有异、相貌不一、命运相仿的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的风范典型。正是舞台上的这些女形变身的风范典型,一年又一年、一代接一代、一环扣一环、代代相传,辈辈承继,系结成一个艳丽多姿的女性人物链。生活内容丰富地组合成一个江户时代生机勃勃的戏剧历史博物馆。

歌舞伎演剧舞台的生成、创造、确定,全是以江户庶民是否喜闻乐见才能敲鼓定音。歌舞伎的演剧舞台,是以达到庶民赏心悦目为目的;是以庶民的现实生活为创造源泉;它与歌舞伎的艺术本质相附相承、遥相呼应。确确实实是江户庶民阶层社会生活内容的真实写照。

75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 汉代帛画 墓室壁画 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 汉代石刻 中国美术简史 姓名:赵蓉 班级:美术学13-2班 学号:1

谈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516817.html, 谈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作者:姜南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3期 【摘要】“戏剧”这一概念内涵本质的规定性,也即“戏剧”艺术的本质,明确地规定了“戏剧”必须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有论者为强调这一本质特征,还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戏剧”是“由演员扮演成剧本中的登场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并在舞台凭借其形体动作和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 【关键词】戏剧;表演;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6-01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具有构成“戏剧”所需的“四要素”,这就是作为戏剧艺术所不能缺少的:演员、剧本、观众、剧场。戏剧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戏剧”内涵这些质的规定性,就是“戏剧”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也正是戏剧这一本质特征,将“戏剧”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乃至“电影”、“电视剧”等其它艺术形 式区别开来。即使它们很相近或十分相似,也不至于相互混淆。 一、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电影、电视剧与戏剧有很多相似、相近之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也是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根据剧本中的提示和要求拍摄而成的。观看时也需要有观众、剧场或一定的场所。虽然看似戏剧的“四要素”齐全,但它们仍不是上述严格意义的戏剧。因为戏剧艺术本质特征除有“演员扮演剧中角色”外,还有“在舞台上当众表演”这一质的规定性。“戏剧”艺术要求演员在舞台 上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人观众。演员和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而电影或电视剧演员面对的则不是观众,而是冰冷的、没有情感的镜头。演员不可能与镜头进行交流,只能借助放映机、银幕或荧屏等物质媒介,将剧情传递给观众。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与演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就是“戏剧”必须“在舞台上当众表演”这一本质特征的规定性,将戏剧与电影明显地区分开来的。当然,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的还有一些其它方面,诸如在各自的艺术语言上,在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上也都不尽相同。戏剧主要是通过构设尖锐的矛盾冲突,演示直观的舞台动作,运用独特的人物语言来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语言讲求矛盾冲突的尖锐性、舞台表演的动作性和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等等。在具体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诸如,依靠“幕”、“功”、“暗转”等来实现时空转换等等。而电影或电视剧依靠的则主要是由镜头和画面为中心构成的“蒙太奇”式的镜头语言,讲求的是镜头上的远、近、中景,大、小特写等景别,镜头的推、拉、摇、移等不同拍摄方法的运用,以及叠印、淡出、画外音、内心独白等等。影视时空转换更为容易,只要将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组接在一起即可。上述例证说明,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样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是戏剧相对于电影或电视剧而言,戏剧相对于其它艺术样式亦然,真正能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模板

绘画色彩艺术特点 所谓色彩,是人们的眼睛、大脑和生活经验对光的一种视觉效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对色彩有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借助个人的推理、想象、分析等,将大自然中常见的、丰富多彩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色彩理论,并且广泛的应用于实践。美术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关注和应用开始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发现色彩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随后这种发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绘画中。后来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至印象主义,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至于整个印象派就是一个研究色彩的画派,并且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巨大。到了当代,三位色彩大师塞尚、梵高和高更引起了色彩在20世纪的大变革,并且为现代绘画色彩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未来主义、达达艺术等现代绘画思潮和绘画流派,都是在他们三位的色彩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1世纪,人类社会有了全新的面貌,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艺术形式,色彩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绘画色彩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一当代绘画色彩的特征呈现 1丰富多元———当代绘画色彩特征之一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代名词,或者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表现,所有事物的多元化,都是来源于经济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也是如此,这种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具体到艺术上来说,艺术多元化是指艺术的观念、主张、形式、风格等组织结构多元共存,求同存异的一个局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面对视觉图像的发展态势,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有困惑,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绘画色彩的多元表现为继承和创新。首先是继承,西方绘画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老一辈的画家们在对西方绘画充分吸收和借鉴之后,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民族欣赏情趣的中国绘画色彩观,如靳尚谊、苏天赐、朱乃正、徐悲鸿等人,无论是写实主义色彩还是“苏派”色彩,都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相结合,呈现出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艺术美感。后来的画家们接过前辈们的画笔,如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陈丹青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充分的展现,这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色彩的观念和表现。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了“建立中国油画自己的色彩观”,将色彩看作是中国绘画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 征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l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史“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德国古典美术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3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第二种,“主管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沦为后来的唯意志主

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采那里,主管意志被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3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管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 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注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对“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绘画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绘画艺术的特点》。我主要 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把枯燥的理论讲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低位 2、让学生对所讲内容确实的感受体验,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区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 教材,备课本,范画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黑板上有两个词:美术、绘画。 美术是不是就等于绘画呢?说说你的理由? (美术是一个大概念,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画,也有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人们为什么会将美术和绘画联系得如此紧密呢?这反映了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大家都知道,美术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建筑和工艺美术,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绘画艺术有什么特点,怎样去欣赏、分析一幅画。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像,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2、绘画的分类: 绘画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分出很多种类。 绘画的种类:(1)工具材料、技法 中国画、油画、版画(根据板材分: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根据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水彩、水粉 (中国画:技法,工笔、写意。内容,山水、花鸟、人物) (2)描绘对象 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 (3)形制与功能不同 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组画、单幅画 注:可以启发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让同学们回答是什么画种: 《梅竹双雀图》《永乐宫道教壁画》(说明一幅画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种类) 3、绘画艺术的特点: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l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史“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德国古典美术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但是,黑格尔关于美和艺术的看法又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理念”是内容,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 3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第二种,“主管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1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沦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2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采那里,主管意志被说成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3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管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 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2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注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对“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研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艺术形象性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一说的形象性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

动画概论

1.电影史上的动画的创始人——法国人埃米·雷诺 2.美国动画之父--温瑟麦凯,日本动画之父--下川凹夫、幸内纯一和北山清太郎 3.动画的特性 娱乐性、商业性、假定性、艺术性、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制作性、时尚性 4.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 动画片按照叙事风格分可以为文学性动画片、戏剧性动画片、记实性动画片、抽象性动画片。 1、文学性动画片,这种类型的动车具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性质。这类影片没有一条戏剧冲突的主线,而是围绕主人公或某个事件的生活线索生发出友情、爱情、烦恼、愉快、幻想回忆、追求等等生活细节枝叶,运用生活细节因素的关联性反映复杂的社会关系,深入剖析人的活动及其内心状态。 2、戏剧性动画片:戏剧性叙述方式的动画是按照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强调冲突率、戏剧性的因果联系。代表作《白雪公主》和《埃及王子》,除了故事结构是严格意义上的遵循传统戏剧冲突律外,还体现了戏剧性叙事方式的动画片所特有的规律性:夸张的动作刻画、个性突出的音乐主题曲和煽情的歌曲。 3、纪实性动画片:纪实性动画片在这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之所以称其为“记实”是它在内容上是有具体的时代背景,通常以真实事件为创作依据,形成上更写实逼真,时间和空间的演变更加符合自然规律。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往往具有时代的烙印,揭示的是社会性问题,体现的是具有道德与责任感的主人公所特有的品质。代表作《萤火虫之墓》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4、抽象性动画:这种动画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所表现的是多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或者哲学内涵和诗意境界,更多的是对音乐的诠释 5.动画的定义 动画的英文有: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比较正式的"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 6.动画的特征 动画是造型艺术在形式上的一种延续、动画是想象创造的、动画的运动方式是创造出来的。动画是一种动态的视觉艺术。它包纳了造型,声音,摄影与电脑图形技术等的创作,而结为一体的视听语言艺术。由于创作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其他艺术创作形态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一.综合性;二. 假定性;三.幽默性;四.极简与夸张性。 7.温瑟·麦凯及其作品 不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代表作:1914年的《恐龙葛蒂》·《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动画手段表现的纪录片。) 8.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号 9.动画学术涵盖的两大范畴——动画理论体系、动画学科体系 10.动画分镜台本的重要性和作用 重要性:分镜头台本作为动漫作品将要呈现出的面貌的一个总体结构的框架,它决定了将来各个镜头组接的位置是否得当,这对于动漫作品的成功与否来说可谓至关重要。分镜头台本是以剧情发展过程的连续画面形式出现的,它是被纯化、形式化和艺术化了的具体的视觉形态,是内容和情感的承载体,分镜头台本要集中地表现出脚本内容的起、承、转、合的发展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与美术其它门类的根本区别,是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长于描绘是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 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如本课图版选印的《有鲑鱼块和柠檬的静物》中,可以感受到所画物象形体质感的逼真性。虽然随着不重形似的中国写意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兴起,精确的描绘已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商品广告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效果图仍然体现着绘画这一特点。 与再现性绘画相反,表现性绘画则是着眼于表现主观世界。不仅表现主观心态、思想哲理,还可以描绘幻想、梦境,如《错误的镜子》。有些表现性绘画排除描绘的技术性,但它必须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在于形式的独创性,手法的新颖性,造型给人视觉冲击的强烈和形式美感。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画种独特的艺术趣味和画家驾驭艺术语言的功力美感。中国写意画,是利用宣纸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晕墨色的艺术效果,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有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制的美感。水彩画讲究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分丰润的艺术美。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把握绘画构图的以下几方面: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一

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绘画的第四课。本课教材分为古代的西方绘画、近代的西方绘画、现代的西方绘画三部分。古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近代的西方绘画部分介绍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各种艺术特征。现代的西方绘画部分则介绍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各主要流派的绘画艺术概况。 学生分析:对于我校高中部二年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不困难,一方面因为他们都是美术特长生,长时间学习绘画技巧,对于美术语言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整个西方美术的脉络已经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的发展演变概况。了解西方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和常用艺术语言,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到现代的西方优秀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通过感受西方绘画的主要成就和优秀传统,欣赏和理解古代到现代的西方优秀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东西方绘画的差异,懂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及文化交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的发展演变概况 难点:对于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导入:在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反复追问着绘画的理想、绘画的观察方法、绘画创作方法、绘画的技巧及语言、绘画的个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绘画该怎样认识它的源头在哪里它的方向又在何处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对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的分析,进一步的理解绘画艺术。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

Chapter1 动画概论 1、动画的定义:动画片是一种以“逐格拍摄”为基础的基本摄制方法,并以一定的美术形式作为其内容载体的影片样式。 2、动画的本质:(1)创造性的塑造各种造型并赋予各种形象及符号以生命力;(2)创造性的应用“动的语言”,(3)用各种千变万化的动作来表述一切事物;创造性的表达人们可能持有的任何思维。 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3、动画的特征:(1)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2)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艺术;(3)动画是假定性艺术;(4)电影语言是决定动画片质量的关键;(5)动画的幽默;(6)夸张变形是动画的法宝;(7)拟人化的手法 4、动画的假定性:(1)画面表现形象的假定性;(2)画面表现动作的假定性;(3)画面表现环境的假定性;(4)画面表现摄影的假定性;(5)画面表现形式的假定性。 5、动画的夸张性:(1)创作上的夸张:情节的夸张、构思的夸张、造型的夸张、形态的夸张。(2)制作上的夸:张动作的夸张;物理性夸张;速度夸张;变形。 6、动画的分类: 按传媒类型:影院动画、电视动画、网络动画 按工艺类型:手绘动画、定格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 7、影院动画的特点 (1)选题:有自编也有改编,多取材于经典文学作品。 (2)结构:①与戏剧相似: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冲突多为正与邪的二元对立 (3)人物:具有典型性、层次性 (4)音乐:具有感染力的主题曲 (5)画面:大多采用数字技术 Chapter 2 动画及其艺术形式 1、动画的镜头特点:(1)利用分层来表达纵深感(2)多采用散点透视 2、动画的光效特点:(1)多采用柔和的光效(2)戏剧化的光效(2)分明暗 3、动画的表演特点:(1)采用仿真表演(2)程式化的表演(戏曲、歌舞剧)(3)偶类片中仿真与艺术的结合。 4、单线平涂:通过勾勒线条,然后在线条围成的区域内填色的绘制工艺。 5、动画题材的特点:(1)具有地域特色(2)题材走向两个极端:纯取艺术,放弃叙事;在

绘画艺术的特点(整理完)

高中第一册第五课绘画艺术的特点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名字叫,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绘画艺术的特点》 首先我将对我说课的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课。通过本节课我将完成以下的教学。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难点是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3、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及讨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本课内容安排为1课时来学习。 六、教学过程: (1)首先导入新课(5分钟)提问导入 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形式。通过课前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本节课的内容。 (1)下面我将讲授新课部分(30分钟) 1、我将直接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绘画? 通过PPT展示绘画的概念。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

论绘画艺术审美特征

论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者:马龙潜文章来源:山东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一 绘画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绘画艺术一方面偏重客观,偏重对于对象的客观再现;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表现,这两者使绘画更为个性化了。色彩、线条、形状往往既是展现个性化的客观对象的形式,又是个性化的艺术家主体表现的形式,它们都是线与面在二维空间中的展开,这与偏于客观的认识在空间中展开的本质有某种内在联系(正如声音在时间中流转与情感在时间中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样)。相对地说来,色彩长于认识,线条长于表情,这使绘画艺术既能个性化地、具体地透视客观对象的本质与必然,又能细致复杂地展示主体的主观意象与精神情感。 绘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之中,这使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别或形态,具有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相异于其它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绘画之在二维平面中建构的艺术传达手段,一方面决定了它以艺术家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为充分运用艺术材料(媒介)如色彩、线条、形状等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场所,因而在客观地反映对象方面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单就色彩而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深浅浓淡的极细微的差别,便可把主体方面的情绪——情感、精神——心理状态,与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时心中引起的特别兴趣,情感都渲染出来。同时,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生

活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可以容纳自然的天地造化,人工的精巧创造,也可容纳面目各异的人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能够描绘各色人物的容貌神态,而且能够表现人物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在心灵冲突和情感色彩。绘画大大扩展了客观的主体性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范围,其题材的广阔性造成了其样式的多样性,除了人物肖像画外,风景画、静物画、人物情节画等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其艺术传达手段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也造成了其体裁的多样性,如绘画之分为油画、水彩、素描、中国画等等。浮雕、木刻可以说是从雕塑到绘画的过渡,是联系两种艺术形态的中介和桥梁。 绘画艺术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但此种展现并不在于单纯地摹拟人物和客观事物的外貌,它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情与活动等可视的因素,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同时也实现主体内在情感的传达与表现。绘画中艺术形象的建构与每一根线条、每一点色块的具体运用相联系,这使它最适于描绘生活的细节,使艺术家能够借用刻划生活中某一可视的瞬间,来概括事物发展过程中与之密切联系的前后阶段,从而使定型化了艺术形象在观赏者头脑中引导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联想,激发对动态过程前因后果的丰富奇丽的想象。如莱辛所说“作品不仅仅让人看一下,还要让人考虑,让人长期地反复观赏……;让想象自由活动才是最有意义和效果的,我们愈看下去,就愈能在里面想出更多的东西来。”(L 《拉奥孔》第三章)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去再现与反映生活,不但追求视觉上的逼真性、精确性,还力图借助视觉形象的描绘,表现人类主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由于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和艺术现象的多变性。很难对艺术的本质予以充分而准确的界定。艺术的本质是离不开“形象”、“情感”和“审美”的。 概而论之,以艺术的本质论为理念,可将艺术的本质性特征界定为艺术的精神观念性、艺术的表载型号性、艺术的转换情感性和艺术的变异创生性几个方面。 1 艺术的精神观念性 对艺术的认识无论有多少歧见,有一点却是无异意的,即艺术是人之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整合转换外化存在。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绝非单纯的物质性生产行为,而是兼容着审美观、审艺观、人文精神与社会化观念指令的创生行为。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是价值观的指令和转换呈现的整合。艺术是人类特有本质与价值观对象化的凝结创生形态。如果去掉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特质,艺术将不再成其为艺术。正是因为艺术持拥着精神观念性的特质,才使艺术得以润泽人之心灵。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某个时空里集中性地将其“所思所想”予以努力转化创生的结果。艺术的精神观念性,也揭示出了艺术作品特有意图放置与展示的内涵。换言之,艺术行为,总是艺术创造者有必需而特别要表达的内容转换外化实现行为。“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纯物质性的内容,而主要是精神性的观念内容。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否定的。 2 艺术的表载信号性 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等艺术形态,有一个共同性的内涵,那就是模糊性。 分析起来,行为主体所依据的既不是纯粹的所谓艺术形象,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化信号。从艺术传播学视点看,艺术的制码表现、展示与传播和艺术的译码接受与传播,都依赖于特有艺术行为过程或艺术行为成果所表载的信号内涵。所谓信号,是指行为主体用来传递信息或命令的光、色、波、声音、动作、形象、图示等符号性信息载体。艺术的表载信号性,就是指艺术的创生表现、传播与接受,具有制码与译码的信息实现特征。当然,特定艺术作品所呈现和传导的信号是指艺术化的信号,而非一般的如电闪雷鸣、风吹草动……那样的非人工性信号。 作为艺术表载的信号,都是人工制造的。而且是具有深刻艺术价值观和丰富艺术性的内涵。不论是音乐的声调、音响等象征性艺术信号,还是舞蹈的体姿动作、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光波连动画面、美术的图示等指代实义信号,都必须是艺术化的信号。即艺术的表载信号,是经过艺术创造者创造性组合而生的特定信号。艺术表载的信号,可以分为象征性和指称代用性或实义性信号两大类。总之,不论是创生传递听觉艺术,还是接受视觉性或视听综合性艺术,都离不开特定人工制造的艺术化信号。 我们之所以能有效感知音乐艺术的美丽,就在于我们对音乐之声与音信号的捕获与理解。对美术的表象图示与意蕴,对舞蹈艺术的体姿动态……等信号的创生放置、捕捉、翻译、理解,是艺术创造者与艺术欣赏者之主体行为得意成功实现的依据与可能。认知艺术独具的艺术化表载信号性特征,既有助于克服艺术惯例带给人们对艺术的片面性认识,又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研究艺术的内涵,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艺术文化和拓展深化艺术创造实践。 3 艺术的转换情感性 无论是意识形态艺术,还是自在或本体形态艺术,其都具有突出的、鲜明的“转换情感特征”。即艺术永远是艺术家独有艺术情怀理解与调控的转换性宣泄的行为使然。艺术家也正是以此种情感宣泄的方式,才得以灵动地、积极地去进行始终充满幸福感的艺术实践活动,并提供了让他人去获得心灵上的艺术享受的可能性。艺术接受者也因在欣赏饱含艺术家理解转换性独创情怀的艺术作品过程中,受到感染或启迪而创生新的情感内涵,从而获得艺术滋润之福。任何门类的艺术,如缺少艺术家个体的主题意识的积极运作与丰富的情感蕴藏和理解转换性宣泄,整个艺术领域就只能是呈现充满了理智至上的呆若木鸡状。由此也将使艺术失却了让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 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就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认为理性世界就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就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就是第三性的。 二、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就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就是康德,尼采。 三、“模仿说”或“再现说” 在西方文艺史上,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她们认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与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说,艺术生产本身就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其次,从艺术的性质与特点来瞧,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艺术就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应,第二方面艺术生产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愿望。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两方面通过艺术家作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审美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具有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从艺术创作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揭示了,艺术作品与鉴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艺术的形象性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形象具有主体性。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就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就是真善美的结晶,就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 统一。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起源于“模仿”,就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与亚里士多德。 2.起源于“游戏”,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与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起源于“巫术”,就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4、起源于“劳动”,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位的信》 5、起源于“表现”,就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6.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 1.准艺术 2.艺术的游戏说 3.简述艺术起源理论中的劳动说 4.艺术起源的巫术说 5.艺术起源的游戏说的主要观点就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与局限? 6.什么就是艺术的民族性?应该怎样处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第一课 绘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课绘画的艺术特征 【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分析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学习难点】 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以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感知能力。 【知识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 3、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自主学习】 1、中西绘画由于文明的差异、历史的不同,而导致了中西绘画 特征和手法的不同。 2、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变化丰富的来表现形象,达到的艺术美感。如南宋画家梁楷的《》。 3、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具特点的体裁,它独特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在此画种中透视的特点在这里充分展现出来。代表作品有北宋画家王希孟的《》。而西方绘画则以透视为主,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如代表作品是荷兰画家霍贝玛的《》。 4、20世纪中国美术迅猛发展,其中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画家 的作品,画家李焕民的作品《初踏黄金路》在体裁上属于 画种。 5、五代画家的作品《》和李可染的作品《》,可让我们感受到作品所呈现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点。 6、西方的油画特点突出,这一绘画艺术产生于崇尚观察,关注特点的文艺复兴时期。如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作品《》,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等等。 7、19世纪的主义画家迷恋对空气和光的研究。法国画家莫奈的代表作《》,是他用画笔在同一地点去捕捉不同时间中的光线变化,从1890年至1891年,共画了24幅。 8、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一反传统的的手法,通过将画面形象进行处理而更加鲜明地强调了画家的感受。如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9、绘画因为审美传统和创作手法的差别,会在表现形象和空间方面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如西方绘画形象的感和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和法来表现,而中国绘画中,形象与空间处理多采用的远近层次变化和法。【要点讲解】 1、绘画的概念?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同意。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重要

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使用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开阔思路、深入理解,不可拘泥于机械记忆,对于本章的学习,至少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明确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从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并依倨此理论灵活地、密切地结合实际地学习和理解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2课时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课程重点与难点: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3)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艺术生产理论与艺术系统的关系及对艺术系统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艺术的本质总结

艺术的本质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从根本上和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形态的艺术,都是适应于一定经济基础并为巩固和维护其经济基础服务的。如果经济基础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艺术为它的服务就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反过来又应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从根本上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也正是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正含义。 艺术与政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他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与经济基础。因此,艺术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他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邓小平说:“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政治,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任何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直接或曲折的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观点或倾向性。 虽然从历史总体上讲艺术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或一定的阶级性,但不能做简单的庸俗化解释,把艺术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知道人们的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应。 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的道德、建立新的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矿藏、汲取营养,真实地反映生活并真诚的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如果一味的模仿前人或别人的作品,它的创作即使在技巧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根本上会是苍白无力的,也缺乏艺术价值。 艺术反应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同经济基础,以及同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的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艺术反应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它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的、情感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在艺术的视野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 艺术家对于题材、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的选择并不能规定艺术的本质,但他们的任何选择都是在从某一个方面、以某种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及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