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青岛课标教《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赵洪艳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文庄小学

赵洪艳

课标分析:

《新课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本信息窗的学习

,在整个的教学中始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

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针对本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基本达到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理解并愿意开展实践活动。

如: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学生对分一分已在生活中比较熟悉?所以很容易解决。符合第一学段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问题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达到了能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

2、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调查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加以实践。

如:谁能猜出这两只小兔子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课堂出现短暂的寂静,怎样打破僵局,小组合作,看那个小组最先猜出?人多力量大,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正确的猜测。符合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合作交流问题的过程。达到了: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的情感态度。

3、具有一定探索性,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如:小兔子分萝卜,使学生发现分萝卜的三种分法。做到了创造条件,给学生创新的机会。符合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达到了: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感态度。

4、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平台。

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对问题解决或活动过程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因而本课十分重视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分享学生群体的智慧。如最后的分矿泉水的问题,通过同桌的分做,再进行交流,通过对比,把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得到了清晰的认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学习除法的开始

二、信息窗1的知识:理解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三、信息窗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本信息窗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

“森林聚会”的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知识结构。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分东西:平均分

不平均分两种情况。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

的经验。本信息窗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四、围绕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1、注重故事性。

本信息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聚会的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模拟各种动物的语气,运用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层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本信息窗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由于在认识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并让

学生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两种含义,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

学情分析:

本信息窗1是第五单元的开始,也是学习除法的开始。

初步认识除法,教材在编排上,以发生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的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但要上升到除法,还要在授课时创造条件和机会,抓住二年级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过渡到什么是除法。这对于以后的正确分辨除法应用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做到精心备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利用课件,以狮子大王的语气分为:“发出邀请、帮助分配、闯关比赛”三个环节,使“平均分”这个看着就枯燥的词语,变得充满生机。这种故事性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我想信学生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满怀热情地去解决问题。

本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较多,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或看一看,学生基本上能正确的“平均分”,但我同时也注意启发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叙述分的过程:如:“6个竹笋,平均

分给3只熊猫,每只熊猫分3个。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4只小兔;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2个,可以分给8只小兔”。有多少种分法尽可能的启发学生说出,估计难度较大,为使以后的解答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要去做。

教学设计:

一、课题

森林聚会——平均分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3页信息窗1及3个红点问题。

三、教材简析

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中主动的快乐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