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就是说理的
议论文一般特点

一、议论文的主要特点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道理;或者批驳别人的错误意见,指出其谬误。
因此,它具有说服性。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即所谓议论文“三要素”。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上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也开始尝试开放性试题。
二、议论文的考点分析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A、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此考点的形式是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中心论点。
(1)、论点提出的方式:①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开头,有的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有的是引用提出;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名言提出。
要注意文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②放在结尾的,往往是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要注意总结归纳性的语言。
③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述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
要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
这种文章阅读难度较大,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
④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种文章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特点

在日常工作中,议论性的文章经常遇到。党和政府的文件大多数是带有议论性的,阅读这些文件,需要具有分析和理解议论文的能力。我们读报时经常读到一些社论、短评、国际评论、杂文以及各种理论性文章,这也需要一定的议论文知识,才能把这些文章理解得更好。总结工作经验、分析调查材料、讨论学术问题、提出革新建议,这些往往需要写议论文。总的来说,议论是一种常用的而且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议论文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议论文,努力培养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写议论文的能力。国家公务员,就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了。
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作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
3、写法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言之有理,才能说服读者。总之,议论文主要是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议论文也称论说文,这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议论或者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一)、议论文的特点
1、内容的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议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一个问题。
2、语言的概括性
议论文写作指导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 , 为什么, 为什么 问题,可以简称为" 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 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 :说安:确立中心: 提. 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没有安全, 没有安全 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 多彩的. 多彩的.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 多彩的. 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简明.如:平凡的人同样可以变得伟大. 简明. 平凡的人同样可以变得伟大. 就不明确,他没指明由平凡变伟大的条件, 就不明确,他没指明由平凡变伟大的条件,只是列出 一个论述的范围.改为:只要找准位置, 一个论述的范围.改为:只要找准位置,平凡的人同 样可以变得伟大. 样可以变得伟大. 因为有了亲情,友情, 如: 因为有了亲情,友情,使我在困惑时不困 在忧愁时不忧愁,内心更加安稳,不再惶恐, 惑,在忧愁时不忧愁,内心更加安稳,不再惶恐,进 而家里更安宁,社会更安定. 而家里更安宁,社会更安定. 改为:付出真情,收获安宁. 改为:付出真情,收获安宁. 在战争的年代,条件艰苦,需要勤俭节约; 如:"在战争的年代,条件艰苦,需要勤俭节约;到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情况起了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情况起了变化,我们的生活 条件有了改善,我们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呢? 条件有了改善,我们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呢?同样需要 勤俭节约. 这个论点,与得比较罗嗦, 勤俭节约."这个论点,与得比较罗嗦,如果改为 新时期也要勤俭节约" 就显得简明了. "新时期也要勤俭节约",就显得简明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证明什么):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1、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的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
(包括肯定和否定)3、如何寻找文章的论点?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明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还应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④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4、论点的呈现方式: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表明);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
议论文写作应遵守的逻辑规则

议论文写作应遵守的逻辑规则黄平科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
说理的实质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它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从逻辑角度看,证明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任何一个具体的逻辑证明,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要使证明能正确进行,就必须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则。
一、论点(论题)的逻辑规则1.论点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即对于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
如“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这个判断,就肯定了“中国人民”具有“勤劳勇敢”的性质。
任何一个判断,总有真假之分。
具体而言,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判断,是真判断;反之,就是假的判断。
如“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就是假判断。
议论文的论证首先要用明确的判断标明论点(或叫论题),如果表达论点的判断不清楚,就会犯“论旨不清”或“论题模糊”的逻辑错误。
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开篇即提出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运用判断句,明确清晰地提出论点,毫不含糊。
对议论文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
这就要求作者对所论证的观点有深入的了解,把握其本质属性。
从判断的逻辑要求看,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①概念要明确,这是判断恰当的前提。
只有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
否则,会使人琢磨不定,影响判断的正确。
例如“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盐、虾、碱等各种水产”这个判断,对“碱”这个概念不明确,因为“碱”不属于水产。
又如“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该反对”这句话,把“经验主义”和“经验”混为一谈,以“经验主义”代替“经验”,偷换了概念,因此,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②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时,要保持思想的同一性,防止思想不确定,自相矛盾或杂乱无章。
如,“魏魏长城,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这里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天然屏障”两种矛盾的属性同时运用于“长城”这一对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形成了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造成文章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议论文主要是议论事理的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一个事物的议论文一般在标题或开头就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说明文在开头就说明了自己要说的事物,以便后来更好的说明我个人觉得并没有什么疑难之处,还是要多做阅读,积累了经验就好了议论文是发挥自己的主题,批评别人的意见,以说服别人为目的的一类文章.说明文则是解释事物,说明意义,使人得到事理或物象的知识的一类文章.议论文多主观的判断说明文多客观的描述区别:说明文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议论文则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说明文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机器、用具的使用说明,报刊、杂志的解说,字典、词典的注释,以及旅游介绍、影剧介绍等等,都需要说明文。
此外,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要对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说明,这也需要用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说明文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机器、用具的使用说明,报刊、杂志的解说,字典、词典的注释,以及旅游介绍、影剧介绍等等,都需要说明文。
此外,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要对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说明,这也需要用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记叙文中考技巧及答题格式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高考优秀说理议论文

高考优秀说理议论文议论文写作要出新意,经常使用逆反思维,它属于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而运用逆反思维写作议论文,可使文章起伏曲折,引人入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优秀说理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优秀说理议论文篇1有两个关于规则的故事。
其一,不断更换的“警示牌”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
于是改用婉转语,写道:“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
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有电线!”什么,有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规则,难矣!其二,如何分粥某甲乙丙丁戊,个个贪心吝啬。
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毫。
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任君选一,方案一:从五人中选一名大家认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从别处找个人来分粥;方案三:每人轮一次,最后商议而定;方案四:选一个人分粥,另一人监督;方案五:选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拿粥。
君子曰:方案五,甚妙!如此关于规则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谓数不胜数。
社会需要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维护,协作亦需规则的保障,劝说教育人们遵守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这样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难道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规则吗?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道理。
推广到规则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规则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制约呢?任何一种精彩的规则,无不体现“公平地制约”。
违反规则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力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有这样的规则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君子曰:规则社会,多一些聪明的规则。
高考优秀说理议论文篇2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必逢时",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
议论文“就例说理”的八种方法

议论文“就例说理”的八种方法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表达和维护自己的观点。
就例说理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和辩论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就例说理的八种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一技巧。
一、举例类比法举例类比法是就例说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引用具体的事例或类比的案例,可以更直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为了说明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举出成功家庭的例子,或者将家庭比喻为一个温暖的港湾。
二、历史追溯法历史追溯法在就例说理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审视过去的事件或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比如,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一些社会制度衰落,或者为何一些发明对人类的进步至关重要。
三、对比对立法对比对立法常用于分析和论证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主张。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优缺点或对立的立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例如,通过对比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说明何为正义。
四、因果推理法因果推理法是就例说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通过分析其中一种政策的实施和相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该政策是否切实可行的结论。
五、权威论证法权威论证法通过引用专家、学者或权威机构的观点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例如,引用专家的研究结果来支持其中一种观点可以使我们的论证更加有力。
六、感性表达法感性表达法通过直接描述个人或他人的真实感受和经历来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描绘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观点,可以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七、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法通过引用可靠和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观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就例说理方法谈
例证法是议论文讲道理时常用的方法。
佛山吸音板厂家成功的议论文应该把事例和道理相结合,将事实作为论据,通过分析事例。
揭示其中蕴涵的道理,说明它与论点的联系,使论据与论点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有力地论证论点。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研究就事说理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几种分析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
一、假设说理
在证明一篇文章的论点时,如果举的事例是正面的,那么还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反之,如果所举的事例是反面的,也可以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
例如,在论证“任人唯贤,不可感情用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举了“华容道”和“失街亭”两个例证。
赤壁兵败,曹操北逃,华容是必经之处。
诸葛亮明知关羽和曹操有旧情,却偏让他去华容道堵截曹操,完全是碍于关羽与刘备的兄弟之情。
还说“留这人情与云长做,亦是美事”。
街亭是蜀军粮道,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诸葛亮却派了“徒有虚名”的庸才马谡去把守,就因为马谡善于谈论兵法,曾有用攻心战征服孟获的建议,很受诸葛亮器重,再加上两人“义同兄弟”,所以察看不出马谡浮夸的品性。
在作了正面分析之后,又从反面分析:假如当初诸葛亮不顾及关羽与刘备的兄弟情面,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会擒拿曹操;假如诸葛亮不顾及个人与马谡的感情,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
经过这样一番论证,在用人上感情用事的危害就更显豁,论点就更明晰。
又如为了论证“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的论点,一位同学这样论证道: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
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二、正反说理
闻一多先生说:“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
”把两个相反或有差异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清是非,辨清优劣,会使论点更突出,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个学生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习作中,运用了“青蛙实验”的事例:“有两只青蛙身陷奶油之中。
面对四周一片粘稠油腻,第一只青蛙绝望了,退却了,消沉了,于是淹死了。
而第二只青蛙却通过乱蹬乱踏这剧烈的搅动使奶油变为黄油,死里逃生。
同样的遭遇,迥异的结果。
正是第二只青蛙敢于向命运挑战,才驱走了死神,将生存的权力紧紧握在手中。
这启示我,面对困境,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奋起抗争!”这样论述抓住特征进行形象比较,爱憎分明,是非清楚,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又如: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以上两个论据,一正一反,对照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这一中心论点。
三、点面结合说理
这里的“点”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论据,“面”是指由具体的论据所引发出来的概况性的论据或者一般性的结论。
在议论文中不可能列举全部的事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使论证显得更加全面。
例如,为了证明“兴趣的重要”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先“讲道理”——“兴趣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然后概述三个事例——“兴趣,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氰酸;可以使蒙诺索夫以白帮别人干活 40 天而换一本《算术》书;可以使列文为发明显微镜而足足磨了 10 年玻璃片……”如果概述到这里就结束,好像也可以,但总觉得论点还不够鲜明,这就是因为在“摆事实”后少了画龙点睛的“说道理”,如果再添上这样一句总结性的议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有了兴趣,以苦为乐,乐在其中;没有兴趣,以乐为苦,度日如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四、辩证分析
在运用例证法时,要注意辩证分析,切忌以偏概全。
有一篇文章论证高分与高材的关系,先举了高分与高材集于一身的例子: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曾以“高分”考中状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少年时曾以高分考入南开学校,他品学兼优,成为当时唯一的免费生。
这证明,高分与高材完全能统一在一人身上。
然后作者又举出低分也成高材的事例:明代的归有光,八次落榜,但他含辛茹苦,发愤攻读,写下了《震川文集》四十卷;医药学家李时珍三次落第,经过 27 年辛勤劳动,写下了《本草纲目》药学名著。
这说明“低分”者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可成为“高材”。
在举出两种事例后,作者分析道:因为分数的取得往往带有片面性,偶然性。
倘遇考题偏、难、怪,临场紧张、发挥不好,也可能造成低分,甚至落榜。
然而,暂时低分,几次落榜不能视为“低材”。
这种分析就很有辩证法。
就例说理的关键是在论点与材料之间搭一座桥梁,既做到以例服人,还要以理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