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方法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晶体的生长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由化合物的内因(分子间色散力偶极力及氢键)与外因(溶剂极性、挥发或扩散速度及温度)决定。
晶体的培养实质是一个饱和溶液的重结晶过程,使溶液慢慢饱和的方法(如溶液挥发、不良溶剂的扩散及温度的降低)都可。
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 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 10-25mg 为佳,如果你只有 2mg 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 TLC 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如果你有 50mg 样品,建议你以 5mg 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 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 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 5,6 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 5 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 1:2-1:4。
7.烷基链超过 4 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很好的培养单晶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
很好的培养单晶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
单晶培养技巧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把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为佳,假如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假如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假如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非凡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6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5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
7.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轻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轻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轻易长单晶。
10.单晶培养-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麻烦的方法我就不说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你的固体样品加入一带橡皮塞的容器(最常用的就是核磁管,塞子不是我们常用的硬塞子,而是软的橡皮塞(随便什么塞子都行,只要能密封且能扎针头),先抽真空,然后通氮气,再用注射器加入良性溶剂,充分溶解(超声),然后再用注射器沿器壁加入不良溶剂即可培养单晶指南综述:你将会发现,培养单晶不仅需要耐心,而且还需要一双灵巧的双手。
有机合成单晶培养经验与技巧总结
有机合成单晶培养经验与技巧总结所谓单晶,即结晶体内部的微粒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列,或者说晶体的整体在三维方向上由同一空间格子构成,整个晶体中质点在空间的排列为长程有序。
单晶整个晶格是连续的,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培养单晶主要是为了通过X-RAY确认结构。
一、长单晶经验总结1、低温缓慢挥发。
一般保持在-20度,用微量真空缓慢抽去溶剂。
通常24~48小时里就可以见到结果,成不成。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添加液氮和干冰。
此方法适于室温和空气中不太稳定的化合物。
2、高温溶解缓慢降温。
通常采取高沸点的溶剂溶解样品,然后用铝薄膜包住整个油浴,停止加热,令其温度缓慢下降到室温,再保持1到2天,让过饱和的溶液尽量结晶出来。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降温不能太快,还要注意溶液的浓度。
此方法适合于化合物溶解度差异比较大,而且对无水无氧要求的化合物比较合适。
3、混和溶剂挥发。
用易挥发良溶剂溶解样品,然后小心加入不良溶剂,尽量保持分层状态,令其自我缓慢扩散。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溶剂搭配选择。
4、简单挥发。
也就是用溶剂溶解之后,用septum封住,然后插根细针头,令其缓慢挥发。
5、浓缩。
样品溶解于溶剂之后,加一个90度弯管和一个接受瓶。
整个体系稍微抽一点点真空,接受瓶用干冰冷却,令溶剂蒸气在接受瓶里面缓慢冷凝下来,直到有单晶形成。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冷凝速度,太快不能得到单晶。
6、溶剂扩散。
这是上面(3)的变通。
加工一底下细瓶颈的带teflon stopper的长管。
用良溶剂把少量样品溶解,转入长管,体积大概1~2 mL,加的量刚好在细瓶颈中间。
然后直立长管,在上面加入不良溶剂直到接近上面的出口,堵死。
之后,小心令长管直立绑在没有振动的地方,让溶剂缓慢相互扩散。
此方法适合于少量样品,无水无氧操作。
7、核磁管办法。
这个跟上面的(4)差不多,量少而且需要耐心等待。
8、冰箱冷冻。
通常比较难于结晶的样品,室温下配成接近饱和溶液之后,放入冰箱,令其缓慢结晶。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一:挥发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中,小烧杯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形状不好缺陷多就会给后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无法解晶体结构,那将是非常可惜的;烧杯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减慢挥发速度,长出较好晶形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溶剂用滤纸,如,水等。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二:扩散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或广口瓶中,塑料薄膜封口(用针戳3-5个小孔),放于盛有该金属配合物的挥发性不良溶剂(一般用乙醚)的大瓶子中。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分层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混合溶剂法用两种溶剂混合来挥发培养单晶,方法与挥发法象似,适用于化合物在高沸点溶剂中溶解度小,低沸点中溶解度大。
注意该法的两种溶剂必须混溶。
方法四:接触法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五:水热法用高压以上是我在培养配合物单晶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做,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或总能培养出单晶,更多的是取决于配合物的结晶性好坏。
总之就是多试:不同的温度、溶剂、混合溶剂的比例……1.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
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
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
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
2.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
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
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伴随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
如何培养单晶
单晶培养的方法一、挥发法原理:依靠溶液的不断挥发,使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
条件:固体能溶解于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理论上,所有溶剂都可以,但一般选择60~120℃。
注意:不同溶剂可能培养出的单晶结构不同方法:将固体溶解于所选有机溶剂,有时可采用加热的办法使固体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或者再加溶剂使之不饱和,过滤,封口,静置培养。
经验:1.掌握好溶解度,一般100mL可溶解0.2g~2g, 50mL的烧杯,0.5g~0.8g.2.纯度大的易长出晶体。
3. 可选用混合溶剂,但必须遵循高沸点的难溶低沸点易容的原则。
混合溶剂必须选用完全互溶的二种或多种溶剂。
※怎么看是否形成单晶:如果析出的固体有发亮的颗粒或者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凹凸的多面体形状。
※怎么挑选单晶:不要等溶剂挥发完再挑,一定要在有母液存在下挑单晶,用毛细管将晶体吸出,滴到滤纸上,用针将单晶挑到密封管中,3~5颗即可。
二、扩散法原理:利用二种完全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
固体易溶于高沸点的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低沸点溶剂。
在密封容器中,使低沸点溶剂挥发进入高沸点溶剂中,降低固体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一般选难挥发的溶剂,如DMF,DMSO,甘油甚至离子液体等。
条件:固体在难挥发的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易挥发溶剂中不溶或难溶。
经验:固体在难挥发溶剂中溶解度越大越好。
培养时,固体在高沸点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或接近过饱和。
方法:将固体加热溶解于高沸点溶剂,接近饱和,放置于密封容器中,密封容器中放入易挥发溶剂,密封好,静置培养。
三、温差法原理:利用固体在某一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使其在高温下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然后缓慢冷却,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一般,水,DMF, DMSO,尤其是离子液体适用此方法。
条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经验:高温中溶解度越大越好,完全溶解。
推广:建议大家考虑使用离子液体做溶剂,尤其是对多核或者难溶性的配合物。
单晶培养的方法及技巧
单晶培养的方法及技巧单晶培养的方法一、挥发法原理:依靠溶液的不断挥发,使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
条件:固体能溶解于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理论上,所有溶剂都可以,但一般选择 60~120℃。
注意:不同溶剂可能培养出的单晶结构不同方法:将固体溶解于所选有机溶剂,有时可采用加热的办法使固体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或者再加溶剂使之不饱和,过滤,封口,静置培养。
经验: 1.掌握好溶解度,一般 100mL 可溶解 0.2g~2g, 50mL 的烧杯,0.5g~0.8g.2.纯度大的易长出晶体。
3. 可选用混合溶剂,但必须遵循高沸点的难溶低沸点易容的原则。
混合溶剂必须选用完全互溶的二种或多种溶剂。
υ※怎么看是否形成单晶:如果析出的固体有发亮的颗粒或者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凹凸的多面体形状。
※怎么挑选单晶:不要等溶剂挥发完再挑,一定要在有母液存在下挑单晶,用毛细管将晶体吸出,滴到滤纸上,用针将单晶挑到密封管中,3~5 颗即可。
二、扩散法原理:利用二种完全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
固体易溶于高沸点的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低沸点溶剂。
在密封容器中,使低沸点溶剂挥发进入高沸点溶剂中,降低固体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液体等。
一般选难挥发的溶剂,如DMF,DMSO,甘油甚至离子条件:固体在难挥发的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易挥发溶剂中不溶或难溶。
经验:固体在难挥发溶剂中溶解度越大越好。
培养时,固体在高沸点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或接近过饱和。
方法:将固体加热溶解于高沸点溶剂,接近饱和,放置于密封容器中,密封容器中放入易挥发溶剂,密封好,静置培养。
三、温差法原理:利用固体在某一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使其在高温下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然后缓慢冷却,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一般,水,DMF, DMSO,尤其是离子液体适用此方法。
条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经验:高温中溶解度越大越好,完全溶解。
推广:建议大家考虑使用离子液体做溶剂,尤其是对多核或者难溶性的配合物。
单晶培养技巧
单晶培养技巧(好帖共享)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把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为佳,假如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假如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假如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非凡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6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5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
7.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轻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轻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轻易长单晶。
10.单晶培养-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麻烦的方法我就不说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你的固体样品加入一带橡皮塞的容器(最常用的就是核磁管,塞子不是我们常用的硬塞子,而是软的橡皮塞(随便什么塞子都行,只要能密封且能扎针头),先抽真空,然后通氮气,再用注射器加入良性溶剂,充分溶解(超声),然后再用注射器沿器壁加入不良溶剂即可。
单晶培养
用洗衣粉水泡泡就行不干净的用王水或者铬酸洗液泡如果是油脂类的用碱液伊春与氢氧化钠配制成的溶液碱液业配制没有严格比例的正规操作:抓一把氢氧化钾用乙醇溶解,把玻璃仪器泡24h,然后捞出用水清洗,用稀盐酸清洗,再用清水清洗,再用蒸馏水洗三遍,倒立烘干用铬酸洗液洗涤干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混合溶液培养晶体具体怎么做啊?请大家帮忙,谢谢先用极性稍大的溶剂把你得到的纯品溶解些,浓度不要太大,不然就会很快析出而得不到较好的晶形。
然后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极性小的溶剂,使它产生微量浑浊为止,然后稍加热使之变澄清,最后把溶液常温自然冷却,静置,放到没人触及的地方,一定不要震动!我的问题是我培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能太大了,一直长不出晶体,我想问问用混合溶剂怎么培养?可以用乙醚类的扩散啊或者与醇dmf等混合找一个溶解度相对来说较差的溶剂,做不同配比的梯度试试,溶解性很好,是什么溶剂呢?楼主说一下吧。
新手求助,关于调ph刚培养单晶,很多不懂,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现在想培养一个配合物的单晶,想问下一些关于调pH的常用做法这个ph一般用什么调(NaOH?三乙胺?)怎么控制?(pH试纸?一系列浓度的碱?)如果是自己制备重结晶的金属高氯酸盐,是不是该先算理论的pH,再用有机溶剂溶解,用碱中和到理论pH,是不是点到拿水浸湿的pH试纸上另外,怎么知道金属和配体有没有配上,打质谱么还有一般拿多少mg培养比较好,貌似太多太少都不太好调PH那两个都可以,关键看你的金属什么加NaOH容易产生沉淀的就加三乙胺刚开始的PH和反应完的是不一样的用量一般为0.3MMOL均可红外20mg楼主,邻菲咯啉和过渡金属用溶液法很容易长的,有沉淀没关系,过滤后静置挥发,如果能加热回流段时间后处理,不出两天就能出来晶体长出来,像细细的毛状,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是针状的可以尝试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一直做常规,长的晶体都不理想,多酸溶于水不溶于水,而有机配体却溶于甲醇有机溶剂,二者混合后就有大量沉淀,请教各位高手应该怎么调节啊?谢谢啊。
mof单晶培养方法 -回复
mof单晶培养方法-回复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簇状聚合物与有机配体相结合构成的晶格结构材料。
它们具有高度可调性、多样性和大孔隙性,因此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以及药物传输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中,MOF单晶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晶体结构信息,并且在多种光学和物理性质研究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MOF单晶培养方法,以帮助实验室新手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了解并开展MOF单晶制备。
1. 选择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MOF单晶的制备始于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选择。
有机配体应具有高配位能力、合适的骨架构型以及充分的溶解性。
金属离子应具有适当的配位数和配位几何,并且能够与有机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2. 合成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可以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制备,通常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例如配体的功能化、缩合反应等。
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其他方法制备,确保其纯度和活性。
3. 晶体生长溶液的制备:通常,晶体生长溶液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适当的溶剂中混合而成。
溶剂的选择应考虑到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溶解度,以及形成单晶的结晶条件。
4. 晶体生长条件的控制:晶体生长条件对于培养MOF单晶至关重要。
其中包括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的控制。
这些条件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MOF体系和晶体结构要求来确定。
5. 晶体收获和处理:在晶体生长过程结束后,需要收获并处理MOF单晶。
通常,可以用溶液过滤或离心法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之后,使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进行晶体洗涤以去除杂质。
6. 晶体结构分析:最后,使用适当的实验仪器进行MOF单晶的结构分析。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X射线晶体学。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确定MOF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了解其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
总结起来,MOF单晶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选择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合成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制备晶体生长溶液、控制晶体生长条件、收获和处理晶体以及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等六个重要步骤。
单晶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9年单晶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靳梅芳(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近年来,随着X-光晶体结构解析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同步幅射光源的使用逐渐普遍,解析X-光晶体结构所需的时间已大幅缩短,加上此技术一般说来没有分子量的上限,因此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越来越便利。
所以单晶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单晶;单晶培养;培养方法;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09)06-0040-02收稿日期:2009-04-03作者简介:靳梅芳(),女,山东德州人,安阳工学院教师,硕士。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合成。
单晶结构分析可以提供一个化合物在固态中所有原子的精确空间位置,包括原子的连接形式、分子构象、准确的键长和键角等数据,从而为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提供广泛而重要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位科学家借助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取得十分重要成果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单晶的培养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几种简单实用的单晶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单晶的培养方法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溶剂缓慢挥发法、溶剂热法、扩散法、共结晶法等。
其中最简单的最实用的是溶剂缓慢挥发法、溶剂热法、扩散法,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1.1挥发溶剂法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金属盐和配体溶解在小烧杯中,小烧杯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形状不好缺陷多就会给后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无法解晶体结构;烧杯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减慢挥发速度,长出较好晶形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溶剂有:水,DMF ,DMA ,DMSO 等。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1.2溶剂热法溶剂热法与原来的水热法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溶剂不再局限于水。
反应容器一般用反应釜或玻璃管。
培养单晶的方法
培养单晶的方法1) 挥发溶剂法:将纯的化合物溶于适当溶剂或混和溶剂。
(理想的溶剂是一个易挥发的良溶剂和一个不易挥发的不良溶剂的混和物。
)此溶液最好稀一些。
用氮/氩鼓泡除氧。
容器可用橡胶塞(可缓慢透过溶剂)。
为了让晶体长得致密,要挥发得慢一些,溶剂挥发性大的可置入冰箱。
大约要长个几天到几星期吧。
2) 扩散法:在一个大容器内置入易挥发的不良溶剂(如戊烷、已烷),其中加一个内管,置入化合物的良溶剂溶液。
将大容器密闭,也可放入冰箱。
经易挥发溶剂向内管扩散可得较好的晶体。
时间可能比挥发法要长。
另外如果这一化合物是室温反应得到,且产物比较单一,溶解度较小,可将反应物溶液分两层放置,不加搅拌,令其缓慢反应沉淀出晶体。
容易结晶的东西放在那里自己就出单晶,不容易结晶的怎么弄也是不出。
好象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
---首先看一下产物的溶解度,将产物抽干后用良性溶剂溶解成饱和溶液(如用二氯甲烷),然后加入相同体积的不良性溶剂,若产物不稳定应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操作,完成后置于冰箱中冷冻至单晶析出,或直接用惰性气体鼓泡直至单晶析出是的,首先所用的仪器要干净,其次挥发溶剂不能太快,仪器上面盖一层保鲜膜,用针刺上几个小孔,慢慢挥发。
还有好多方面要注意的。
祝你成功!单晶培养的经验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单晶培养1
单晶培养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如果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6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5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
7.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体培养步骤:一支管法:在单晶制备时,经常会发现配位一发生,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以前听人说可用扩散法,但受到文献启示,可以找一根长玻璃管,底下注入盐的溶液,上面加一个纯溶剂缓冲层(可长可短),最上面注入(先慢后快)配体溶液,两三个小时或两三天就搞定了。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晶体的生长是一个动力学过程,由化合物的内因(分子间色散力偶极力及氢键)与外因(溶剂极性、挥发或扩散速度及温度)决定。
晶体的培养实质是一个饱和溶液的重结晶过程,使溶液慢慢饱和的方法(如溶液挥发、不良溶剂的扩散及温度的降低)都可。
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10-25mg 为佳,如果你只有2mg 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TLC 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如果你有50mg 样品,建议你以5mg 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5,6 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5 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
7.烷基链超过4 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是指将金属配合物溶液逐渐蒸发,使溶液中的金属配合物分子逐渐结晶形成单晶体的过程。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理论上,金属配合物单晶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准确测定,从而揭示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金属配合物单晶结构也是研究金属配合物的光学、磁学、电学等性质的重要手段。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方法通常包括溶剂慢蒸发法、溶剂混合法、温度梯度法等等。
其中,溶剂慢蒸发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金属配合物溶液放置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内放置硅胶或氯化钙等干燥剂,将容器封闭,控制加热温度和环境湿度,使溶液中的溶剂逐渐蒸发,最终形成金属配合物的单晶。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金属配合物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溶解度过低会导致溶液中无法形成足够浓度的金属配合物,从而无法得到单晶。
其次,溶剂的选择也是关键。
溶剂的挥发性和溶解性对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挥发性较低,且能够与金属配合物发生适当相互作用的溶剂。
再次,培养过程中的加热和冷却速度以及环境湿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过程中的快速加热和冷却以及湿度变化会导致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形成单晶的质量。
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成功后,需要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将X射线束照射到晶体上,然后测量被散射的X射线的方向和强度来确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确定金属配合物晶体的晶格常数、原子坐标和结构对称性等重要的结构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类型,如单斜、正交、四方等。
总之,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能够为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随着人们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的不断深入,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一:挥发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中,小烧杯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形状不好缺陷多就会给后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无法解晶体结构,那将是非常可惜的;烧杯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减慢挥发速度,长出较好晶形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溶剂用滤纸,如,水等。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二:扩散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或广口瓶中,塑料薄膜封口(用针戳3-5 个小孔),放于盛有该金属配合物的挥发性不良溶剂(一般用乙醚)的大瓶子中。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分层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混合溶剂法用两种溶剂混合来挥发培养单晶,方法与挥发法象似,适用于化合物在高沸点溶剂中溶解度小,低沸点中溶解度大。
注意该法的两种溶剂必须混溶。
方法四:接触法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五:水热法用高压以上是我在培养配合物单晶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做,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或总能培养出单晶,更多的是取决于配合物的结晶性好坏。
总之就是多试:不同的温度、溶剂、混合溶剂的比例,,1.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
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
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
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
2.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
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
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伴随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
单晶培养技术教学内容
层铺法:
上层:不良溶剂 中间:混和溶剂缓冲层 下层:良溶剂的溶液
下层溶剂比重应比 上层大,且两种溶 剂必须互溶。
良溶剂
不良溶剂
下层:CH2Cl2 (CHCl3) 上层:己烷 (庚烷、辛烷等) 下层: CH2Cl2 (CHCl3) 上层:甲醇 (乙醇等)
甲醇-水,水-甲醇?
不行
3
➢ 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之间进行扩散:适用于反应 物溶解度好,而产物溶解度很差的体系。
单晶培养技术
三、常见的单晶生长方法
1. 溶剂缓慢挥发法:挥发化合物的近饱和溶液
干净光滑的器皿,但是全新的玻璃仪器效果往往也不好
合适的溶剂:沸点适中,不能太高或太低,60 ~ 90 度较合适。可以用不良溶剂和良溶剂的混 合溶剂溶解化合物 (不良与良溶剂必须互溶, 且沸点要高于良溶剂。如,甲醇里可加适量水), 以避免在溶剂体积特别小时才析出晶体。
过滤:注意避免将滤纸上的纤维带入滤液。
封口、挥发:可用保鲜膜封好口,用很细的针
戳孔,通过孔的数量来控制挥发速度。
清洁稳定的环境
晶体在底部生长
注意:缓慢挥发,不能让溶剂完全挥发。
长在上面?
常用溶剂:甲醇、乙醇、氯仿、甲醇-水及 CH2Cl2-正己烷等。
2
2. 液相扩散法
➢ 向良溶剂的溶液中扩散不良溶剂:适用于两 种溶剂中溶解度差别很大的化合物。
形状:最好选三个方向尺寸相近的,过大的可以用解剖刀切割,切割时 要用惰性油或凡士林。 品质好的晶体,肉眼看光泽很好,在显微镜下观察,应该是均匀、透明、 没有裂痕、表面干净、有光泽、有规则外形 (多面体,不是球形!球形的 往往是液滴凝固生成的) 。
六、送样
相当一部分晶体里含有结晶的溶剂,如甲醇或二氯甲烷。从母液中拿 出后,随着溶剂的挥发,晶体将发生分解 (风化),变成粉末。可将晶 体放在浓度较小的母液中 (含较多不良溶剂和少量良溶剂的饱和溶液), 密封以防止溶剂挥发,然后送样。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金属配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在催化、荧光、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复杂性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金属配合物的单晶结构非常困难。
首先,需要配制溶液。
溶液的配制要求溶剂纯净,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浓度要适宜,并且要保持配位键稳定。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基甲酰胺(DMF)等。
其次,需要对溶液进行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过滤或蒸发浓缩来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
过滤可以使用精密滤纸或微孔膜来进行。
接下来是成核和晶体生长。
成核是指在溶液中形成微小的晶核,晶体生长是指晶核逐渐生长成为大晶体。
成核和晶体生长的条件要根据具体的金属配合物来确定,一般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搅拌等因素。
晶体收集是指将晶体从溶液中收集出来。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和溶剂蒸发等方法来进行。
收集到的晶体应该保持尽量完整和无缺陷的形态。
最后是晶体处理。
晶体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晶体表面的杂质和保护晶体。
可以使用溶液洗涤、气体吹扫和热处理等方法来进行。
在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安全,避免杂质的污染和化学品的损伤。
其次,要控制实验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
这些条件对晶体的形态和质量都有影响。
最后,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金属配合物单晶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实验技术,但通过合理的实验操作和条件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金属配合物单晶,为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单晶培养
单晶培养常用的方法
①
溶剂缓慢挥发法
②
液相扩散法
③
气相扩散法
单晶培养 常用的三
种方案
方案一
好的单晶仅需冷却溶液即可生长,可加热溶液至所有物质完全溶解达到过饱和后,慢 慢冷却析出晶体
方案二
选取一种目标化合物的良溶剂制成饱和溶液,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将具有较低密度且与 上一种溶剂混溶的不良溶剂小心地铺在小瓶中饱和溶液的上面,单晶将在两相界面上生长 (溶剂系统有:CH2Cl2/乙醚或戊烷 ,THF/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水/甲醇, CHCl3/正庚烷)
方案三
将盛有饱和溶液的小瓶放置在另外一个较大的瓶中。在外面的大瓶中加入第二种溶剂并 且盖紧盖子。第二种溶剂将会慢慢地扩散到饱和溶液中,晶体就会出现了!为了进一步 减慢这个过程,可将这个扩散装置放在冰箱中
单晶培养 的要点
① 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以10-25mg为佳 ② 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样品越纯越好 ③ 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可采用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④ 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一天看一次)
溶剂的选择:溶解性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不能挥发太快也不能太慢 结晶速度:尽量慢的让溶剂挥发,一旦析出结晶,过滤,可能得到单晶也可能是混晶,千万别用母液洗晶体 环境的选择: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震动,否则即使得到单晶也全完了
THANKS
金属配合物单 晶的培养方法
1
挥发法
在小烧杯中用良溶剂将其溶 解,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 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减慢挥 发速度,使其长出较好晶形 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
溶剂用滤纸,如,水等
2
扩散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晶培养方法1
单晶培养方法汇总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常用的有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一、单晶培养要点1、一般以10--25mg为佳,如果你只有2mg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2、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也可用一些TLC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要多养几次。
3、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如果你有50mg样品,建议你以5mg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25mg。
这时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4、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五六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五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5、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2-1:4,可以尝试的溶剂系统:CH2Cl2/乙醚或戊烷;THF/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水/甲醇;CHCl3/正庚烷6、化合物结构中烷基链超过4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7、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8、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
9、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单晶培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固体样品加入一带橡皮塞的容器(最常用的就是核磁管,塞子是软的橡皮塞(塞子要能密封且能扎针头),先抽真空,然后通氮气,再用注射器加入良性溶剂,充分溶解(超声),然后再用注射器沿器壁加入不良溶剂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配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一:挥发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中,小烧杯的内表面越光滑单晶性越好,否则晶体形状不好缺陷多就会给后面的收单晶衍射数据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无法解晶体结构,那将是非常可惜的;烧杯用滤纸或塑料薄膜封口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减慢挥发速度,长出较好晶形的单晶,一般挥发性稍差的溶剂用滤纸,如,水等。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二:扩散用金属配合物的良溶剂将其溶解在小烧杯或广口瓶中,塑料薄膜封口(用针戳3-5个小孔),放于盛有该金属配合物的挥发性不良溶剂(一般用乙醚)的大瓶子中。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分层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三:混合溶剂法用两种溶剂混合来挥发培养单晶,方法与挥发法象似,适用于化合物在高沸点溶剂中溶解度小,低沸点中溶解度大。
注意该法的两种溶剂必须混溶。
方法四:接触法将金属的水溶液放于试管下层,配体的有机溶剂溶液放于试管上层,中间是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封口。
操作要小心,最好是用滴管伸进试管靠近液面缓慢滴加。
静置至发现满意的晶体出现。
方法五:水热法用高压以上是我在培养配合物单晶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做,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或总能培养出单晶,更多的是取决于配合物的结晶性好坏。
总之就是多试:不同的温度、溶剂、混合溶剂的比例……1.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
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
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醋等。
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
2.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
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
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伴随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
“新生态”的物质即新游离的物质或无定形的粉未状物质,远较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大,易于形成过饱和溶液。
一般经过精制的化合物,在蒸去溶剂抽松为无定形粉未时就是如此,有时只要加入少量溶剂,往往立即可以溶解,稍稍放置即能析出结晶。
3.制备结晶溶液,除选用单一溶剂外,也常采用混合溶剂。
一般是先将化合物溶于易溶的溶剂中,再在室温下滴加适量的难溶的溶剂,直至溶液微呈浑浊,并将此溶液微微加温,使溶液完全澄清后放置。
4.结晶过程中,一般是溶液浓度高,降温快,析出结晶的速度也快些。
但是其结晶的颗粒较小,杂质也可能多些。
有时自溶液中析出的速度太快,超过化合物晶核的形成劝分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往往只能得到无定形粉未。
有时溶液太浓,粘度大反而不易结晶化。
如果溶液浓度适当,温度慢慢降低,有可能析出结晶较大而纯度较高的结晶。
有的化合物其结晶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
5.制备结晶除应注意以上各点外,在放置过程中,最好先塞紧瓶塞,避免液面先出现结晶,而致结晶纯度较低。
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晶析出,可以加入极微量的晶种,即同种化合物结晶的微小颗粒。
加晶种是诱导晶核形成常用而有效的手段。
一般地说,结晶化过程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当加入同种分子或离子,结晶多会立即长大。
而且溶液中如果是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还可依种晶性质优先析出其同种光学异构体。
没有晶种时,可用玻璃棒蘸过饱和溶液一滴,在空气中任溶剂挥散,再用以磨擦容器内壁溶液边缘处,以诱导结晶的形成。
如仍无结晶析出,可打开瓶塞任溶液逐步挥散,慢慢析晶。
或另选适当溶剂处理,或再精制一次,尽可能除尽杂质后进行结晶操作。
6.在制备结晶时,最好在形成一批结晶后,立即倾出上层溶液,然后再放置以得到第二批结晶。
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
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
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
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
晶态物质在一再结晶过程中,结晶的析出总是越来越快,纯度也越来越高。
分步结晶法各部分所得结晶,其纯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但常可获得一种以上的结晶成分,在未加检查前不要贸然混在一起。
7.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一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
这是非结晶物质所没有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结晶的形状和熔点往往因所用溶剂不同而有差异。
原托品碱在氯仿中形成棱往状结晶,熔点207℃;在丙酮中则形成半球状结晶,熔点203℃;在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则形成以上两种晶形的结晶。
所以文献中常在化合物的晶形、熔点之后注明所用溶剂。
一般单体纯化合物结晶的熔距较窄,有时要求在0.5℃左右,如果熔距较长则表示化合物不纯。
不知这些可否对各位朋友有些许帮助?单晶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四条注意事项:1、结晶容器的选择(敞口烧杯,既不能用从未使用过的新烧杯,也不能用很旧的烧杯。
可能原因为,烧杯太新,不利于晶核的形成,而太旧则形成晶核的部位太多,不利于单晶的生长。
) 2、溶剂的选择(合适的溶剂将物质溶解,溶解性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不能挥发太快也不能太慢)3、结晶速度(尽量慢的让溶剂挥发,一旦析出结晶,过滤,可能得到单晶也可能是混晶,千万别用母液洗晶体)4、环境的选择(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你将会发现,培养单晶不仅需要耐心,而且还需要一双灵巧的双手。
结晶过程对温度和其它轻微的扰动都非常敏感。
因此,你应该在相似的条件下多尝试几个不同的实验温度,并为单晶的生长寻找一个没有干扰的安静环境。
这里有一些经验性的贴士供你参考,以利于你的实验开展。
方案#1●有时好的单晶仅需冷却溶液即可生长。
你也可以尝试加热溶液至所有物质完全溶解,达到过饱和,再慢慢地使其冷却。
方案#21)选取一种可以溶解你的目标化合物的溶剂,制成饱和溶液。
2)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对于少量溶液,可使用一种有效的过滤器,其制备方法是:将玻璃毛(甚至可以用面巾纸)塞入一根一次性Pasture滴管中,然后填入一英寸左右助滤物(如硅藻土Celite)。
用新鲜溶剂湿润硅藻土,然后用球形压力器将溶液压过该管进行过滤。
3)寻找另一种溶剂,使目标化合物在其中不溶解(或仅微量溶解),而且这种溶剂能够和前一种溶剂混溶,并具有较低的密度。
4)将第二种溶剂小心地铺在小瓶中饱和溶液的上面。
在两相界面上可看到一些混浊物。
单晶将会沿着这个界面生长。
方案#3●将盛有饱和溶液的小瓶放置在另外一个较大的瓶中。
在外面的大瓶中加入第二种溶剂并且盖紧盖子。
第二种溶剂将会慢慢地扩散到饱和溶液中,晶体就会出现了!为了进一步减慢这个过程,可将这个扩散装置放在冰箱中。
可以尝试的溶剂系统:CH2Cl2/乙醚或戊烷 THF/乙醚或戊烷甲苯/乙醚或戊烷水/甲醇CHCl3/正庚烷一支管法:在单晶制备时,经常会发现配位一发生,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以前听人说可用扩散法,但受到文献启示,可以找一根长玻璃管,底下注入盐的溶液,上面加一个纯溶剂缓冲层(可长可短),最上面注入(先慢后快)配体溶液,两三个小时或两三天就搞定了。
原理是:玻璃管越细,两层间的接触面越小,扩散速度降低,有效避免新手一扩散就出沉淀的尴尬!试管法:反应发生就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
可以找一根长15厘米直径为1-1.5厘米的试管,底下直接放入盐的固体,加大量溶剂(先慢后快)最上面注入(先慢后快)配体溶液(上下溶剂可以相同,但为了保险,可在配体溶液中加入密度小的溶解性差的溶剂,如石油醚或乙酸乙酯;如果不同,一定要注意上面的密度要小!!),两三个小时或两三天就搞定了。
新手两三次就搞定了!原理:文献上都说上下两层均溶液,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如果直接放入盐或者配体的固体,就增加了溶解的平衡,先慢是为了固体或溶液被猛烈撞击,后快是为了让刚溶解的部分死心塌地的呆在他应处的地方(好像违反动力学,但是是真的)有关单晶培养的问题1.单晶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没必要掌握那些难以操作的,如升华法、共结晶法等。
最简单的最实用。
常用的有 1.溶剂缓慢挥发法;2.液相扩散法;3.气相扩散法。
99%的单晶是用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单晶培养所需样品用量一般以 10-25mg 为佳,如果你只有 2mg 左右样品,也没关系,但这时就要选择液相扩散法和气相扩散法,不能使用溶剂缓慢挥发法。
3.单晶培养的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溶解后一定要过滤,不能用滤纸,而是用一小团棉花轻轻的塞在滴管的中下部或下部,不要塞太紧,否则流的太慢。
样品当然是越纯越好,不过如果实在没办法弄纯也没关系,培养一次就相当于提纯了一次,我经常用一些 TLC 显示有杂点的东西长单晶,但得多养几次。
4.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次就得到单晶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培养单晶的时候,采取少量多溶剂体系的办法。
如果你有 50mg 样品,建议你以 5mg 为一单位,这样你可以同时实验 10种溶剂体系,而不是选两种溶剂体系,每个体系 25mg。
这是做好记录就特别重要,以免下次又采用已经失败的溶剂体系,而且单晶解析时必须知道所用的溶剂。
5.培养单晶时,最好放到没人碰的地方,这点大家都知道。
我想说的是你不能一天去看几次也不能放在那里 5,6 天不管。
也许有的溶剂体系一天就析出了晶体,结果 5 天后,溶剂全干了。
一般一天看一次合适,看的时候不要动它。
明显不行的体系(如析出絮状固体)就要重新用别的溶剂体系再重新培养。
6.液相扩散法中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比例最好为 1:2-1:4。
7.烷基链超过 4 个碳的很难培养单晶。
8.分子中最好不要有叔丁基,因为容易无序,影响单晶解析的质量。
9.含氯的取代基一般容易长单晶,如 4-氯苯基取代化合物比苯基取代化合物容易长单晶。
晶体结构解析步骤。
一支管法:在单晶制备时,经常会发现配位一发生,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以前听人说可用扩散法,但受到文献启示,可以找一根长玻璃管,底下注入盐的溶液,上面加一个纯溶剂缓冲层(可长可短),最上面注入(先慢后快)配体溶液,两三个小时或两三天就搞定了。
原理是:玻璃管越细,两层间的接触面越小,扩散速度降低,有效避免新手一扩散就出沉淀的尴尬!试管法:反应发生就产生大量的微晶,再去挥发母液,怎么都长不大。
可以找一根长 15 厘米直径为1-1.5 厘米的试管,底下直接放入盐的固体,加大量溶剂(先慢后快)最上面注入(先慢后快)配体溶液(上下溶剂可以相同,但为了保险,可在配体溶液中加入密度小的溶解性差的溶剂,如石油醚或乙酸乙酯;如果不同,一定要注意上面的密度要小!!),两三个小时或两三天就搞定了。
新手两三次就搞定了!原理:文献上都说上下两层均溶液,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如果直接放入盐或者配体的固体,就增加了溶解的平衡,先慢是为了固体或溶液被猛烈撞击,后快是为了让刚溶解的部分死心塌地的呆在他应处的地方(好像违反动力学,但是是真的)如果有专用的石英管(一端粗、一端细),可将晶体吸入到管中,除去大部分溶剂,但是一定要有溶剂,用打火机迅速封烧较细端,用较细滴管(或针管)吸少量母液,将该管放入离心机的塑料管中,低速离心,使得晶体既保持在母液中,又能完全卡在合适的位置而不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