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对比阅读1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对比阅读1(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对比阅读1(带答案)

23《马说》对比阅读1(一)《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⑴且欲与常马等()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食之不能尽其材()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6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二)《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

(17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马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8 马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读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食:同“饲”,喂养;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向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

《马说》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①介冑: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故.常奇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介冑而.驰C.食之未能尽其材.致远之材.也D.不以.千里称也不幸相继以.死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4.(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答案】1.A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3.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4.【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6.8《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6.8《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 1、B • 2、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
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他能日行千里的本领 来喂养它。
• 3、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 4、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 [译文]太宗命封德弈挑选贤才,过了很久也 没有音讯。太宗追问 他是什么原因,封德
•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 出的人才啊!
• 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 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 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 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 道。
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
流干就继续流着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 氏说:“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 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 命名为“和氏之璧。”
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译文]隋文帝在位时,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给隋文 帝),千里马的马鬃拖到地上,叫作狮子骢。 只有郎将 裴仁基可以驾驭它。它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就可以到 达东都洛阳。隋灭亡后,这匹千里马也不知所踪了。 • 唐太宗发布命令在全国寻访这匹马。同州的刺史宇 文士寻访到了这匹马。这匹马已经衰老了,在市井中的 一家面店里拉磨。千里马的尾巴已经烧焦脱毛了,皮肤 上满是伤痕,宇文士及见到后悲伤哭泣。皇帝亲自出城 来到长乐坡,千里马到了新丰后,朝西边嘶鸣跳跃。皇 帝得到它很高兴。马老了,喂它吃钟乳,它生下了五匹 小马驹,都是千里马。后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第23课《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第23课《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虽有嘉肴》,然后完成题目。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子思言苟变于卫侯①曰:“其材可将五百乘②。

”公曰:“吾知其可将。

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③,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①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⑤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有删改)【注】①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思想家。

苟变:战国时卫国人。

卫侯:指卫慎公。

②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③官人:任人为官。

④杞梓:指优质的木材。

⑤干城:用来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

干,盾牌。

城,城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才美不外见.见:(3)其材可将.五百乘将:(4)公再拜.曰拜: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2)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译文:3.【甲】文中,千里马因食马者的“”而遭埋没。

【乙】文中苟变因“”而不受卫侯重用。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同“现”,表现、显现(3)率领,统领(4)拜谢(4分,每小题1分)2.(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含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一)(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①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

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御:马夫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

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

⑥组:编织。

5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策.之不以其道策:(3)乡.寡人曰乡:(4)昔者舜工.于使人工:5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其.真无马耶(《马说》)5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练习题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马说》中考比较阅读(附参考答案)

《马说》中考比较阅读(附参考答案)

《马说》中考比较阅读(附参考答案)(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已,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奶,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注】骥:千里马.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喂养C.才美不外见.见:看见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人不知而.不愠B.康肃笑而.遣之C 野芳发而.幽香 D.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已而听于人。

(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课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课后解析)

23《马说》(课后解析)
一、参考答案:表达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藏之情。

解析:文章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在论证这个观点的过程中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藏之情。

二、参考答案:变换称谓,如把“千里马”称为“名马”“马之千里者”;使用代词“其”“之”代替“千里马”。

不断变换称谓的方式,加上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语势,读来一气阿成,痛快淋漓。

解析:先找出文中的例子,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参考答案: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它吗叫,却个能迪晓它的意思………
4.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解析:第1题中“一食”“或”“尽”的翻译要准确。

第2题要注意反问语气,注意“且”“等”“安”的翻译。

第3题中“而”是转折连词,“意”是关键词。

第4题要注意感叹语气,注意“邪”的翻译。

四、提示:这则历史资料中的封德彝就是一个典型的不识千里马的“食马者”,结合《马说》,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谈如何做到识别人才,人尽其才。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对比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马说》比照阅读2021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9. (12分)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文壬里登二二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Z\ZS ZKZ^/'w^\Z^/X/SZ'v>ZKZ*v*S/</\Z\ZXZXZ\ZXZ^/SZX/*V«\ZXZ%/\ZX>SyXZSZ\X<ZKZ'v*<Z\Z'v*\Z\Z>.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Z\Z\Z\Z\Z\Z\Z\Z\ZXZ\ZS/XZXZ\Z\Z\Z\Z\Z\/\Z\Z\Z\Z\Z\Z\Z\ZXZ\ZXZKZN/\ Z\Z\ZSZX/'v*\Z\Z'v*XZSZS/\/\/N/XZ>ZSZSZ\Z\Z\/\Z\Z\Z\ZXZ\/\ZV\Z\Z'v«\ Z\Z\Z\ZXZ\ZXZX/SZ\ZXZ\ZXZ\Z\ZSZS/SZ\ZS/\ZXZ\Z\ZXZ>.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千金求马》)【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

②期年:满一年。

(1)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 •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D.骈死于槽杨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策而临之(面对)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3)以下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古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

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

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

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

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广起,夺而杀之B.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策之不以其道成,将以攻宋D.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__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__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参考答案:1.D2.B3.D2023年《马说》阅读附答案2[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对比阅读2(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对比阅读2(带答案)

23《马说》对比阅读2(一)(19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是马也(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6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5分)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

(2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答案【甲】【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马说》对比阅读1
【答案】
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0.5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答案】
17.(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1分)
18.(4分)(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19.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20.(4分)反面(1分)正反对比(1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