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和微课素材(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成为义和团运动;资 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战后余波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 条约》的签订,损 害了俄、德、法三 国在华利益。
2、实质:帝国主 义在华利益之争。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 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 直接原因
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客观原因:清政府无法承担反帝重任。 (3)直接原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 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 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 取不干涉政策。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16世纪大将军丰臣秀吉 发动侵朝战争,扬言其目的是“直捣大明国”。17世纪 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在其作品中让日本人 占领了南京。19世纪初学者佐藤信渊设计了一个入侵 和占领中国的“秘策”, 提出先攻取满洲,然后“经略” 整个中国。1855年,维新先驱吉田松阴提出“垦虾夷,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君临印度”的狂妄设 想。
战后余波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 条约》的签订,损 害了俄、德、法三 国在华利益。
2、实质:帝国主 义在华利益之争。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 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2 直接原因
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2)客观原因:清政府无法承担反帝重任。 (3)直接原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 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 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 取不干涉政策。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危害。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16世纪大将军丰臣秀吉 发动侵朝战争,扬言其目的是“直捣大明国”。17世纪 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在其作品中让日本人 占领了南京。19世纪初学者佐藤信渊设计了一个入侵 和占领中国的“秘策”, 提出先攻取满洲,然后“经略” 整个中国。1855年,维新先驱吉田松阴提出“垦虾夷, 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君临印度”的狂妄设 想。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共46张PPT)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义和团民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同日、俄军激战
清军和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天津城区大战
廊坊狙击战
联军攻占天津城后,举行了大规模阅兵式。 图为阅兵后联军军官们合影。
联军参加攻打北京城的13700人,赶到各自的出发地。 这是日军在列阵。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内容
影响
赔款4.5亿两,本息合达 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
9.8亿两
了中国税收
设立东交民巷使馆界,各 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国驻兵保护
列强策划侵略的大本营
拆毁大沽至北京炮台,沿 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
铁路线允许外国驻兵
之下
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居 义的工具 六部之首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3、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4
李鸿章 伊藤博文
3、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4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问《题马:关《条马约》关条约》的内容同以前的
项目 条约内容相比有何变化影响?和危害
割地 赔款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
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 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 掏干了。
近 代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
国
开
第二次鸦片
放
战争后开放的通
的
商口岸
通
商
中日甲午
口
战争后开放的
岸
通商口岸
【首发】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6张PPT)
直接原因
材料:“……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 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该材料体现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和帝国 主义列强怎样的立场?
扶清灭洋 你如何看待这一立场?
进步性: 爱国 、反帝
局限性:放松警惕、盲目排外
2.经过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国家在输 出商品,掠夺原料同时,直接向殖民地、 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人教版必修二
日本“大陆政策”
满蒙
中国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 列强以 外交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3.结果及影响
结果:中国战败,于1901年8月与侵略者签订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境地
清 政 府 成 为 “ 洋 人 的 朝 廷”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与影响
• 结果:中国惨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割三地 中国领土损失严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人教版必修一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28张ppt)
日本与三国达成协议:日本归还辽东, 而清廷要付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清廷赎回了辽东。
辽 东
说明: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 (2)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是不是在帮助中国?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过程 3.结果 4.条约内容及影响
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 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 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享优豁除”从中可 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 素是( ) A.外资企业在中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企业享有免税特权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课堂解疑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各是什么?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 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 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 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3、《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对中国影响(3分钟)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5张PPT)
二、1.扶清灭洋 2.瓦德西 三、1.使馆界 外务部 2.洋人的朝廷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1.原因 (1)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大力推行“征 韩侵华”政策,这决定了中日战争势必发生。 (3)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 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4)朝鲜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此后 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__________”,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等国还都不敢低估中 国的实力。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列强视中 国为东亚病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提示:注意八国联军侵华与前几次侵略战争的不同: 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 廊坊附近遭到顽强狙击,被迫退回天津。 (2)7月中旬,占领天津,并再次向北京进犯。 (3)8 月 , 八 国 联 军 攻 占 北 京 , 联 军 司 令 __________ 在北京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
(4)1895年初,日军占领__________,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而告终。
提示:注意战争爆发的地点。阅读《甲午中日战争 形势图》,了解海陆两个战场。
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 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__________、苏州、__________为通 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__________,产品 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势强盛, 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 __________出兵援助,__________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32张)
(2)从日本方面看: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 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
2.影响: (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加速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日本地 位迅速上升,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 争夺更趋激烈。
1.图示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
2.核心词缩记法记忆《辛丑条约》内容: 赔款、划界、拆炮驻兵、惩官民、改衙门、修商约。
要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影响 1.失败的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 使清军作战被动,一败再败。
2.影响: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2)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 地。
[知识点拨] 《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 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 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 意味着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思考: (1)以 1840 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说明材料一中马 克思观点的正确性。 提示:1840 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打破 了清朝闭关锁国状态,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 西方文化,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 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列强对 华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 提示:变化趋势: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 地;由经济掠夺到政治军事控制。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资本输出为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4张PPT)
签订《辛丑条约》
【合作探究2】 3、《辛丑条约》 半
内容
影响
殖
民
①赔款4.5亿 人民更加贫困
地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列强侵华大本营
半
完全控制清政府 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封 建 社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会
⑤设外务部 统治中国的工具
完
全
形
成
【合作探究3】
三: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
艇支队就这样丢脸地毁灭。
最后发展到集体投降。面对全军崩溃的局面,丁汝昌 “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 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 官兵“恐取怒日人也”不肯沉船,使“镇远”、“济远”、 “平远”等十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显赫一时的北洋舰队, 就此全军覆灭。
兵购一数船》。的奏操折演,虽其勤中,说战:舰武过“器少自。光装绪”备十落四后年后,并未添
补充材料:《甲午殇思》——金一南
《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的舰船保养形同虚设,保养 经费普遍被挪作他用。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谈 过他的观感:“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 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
防务松弛
北洋海军在威海围困战后期,军纪荡然无存。
首先是部分人员不告而别,“北洋海军医务人员,以
文官不属于提督,临战先逃,洋员院长,反而服务至最后,
相形之下殊为可耻”。
临阵脱逃
其次是有组织的大规模逃逸。1895年2月7日,日舰总
攻刘公岛,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结伙逃跑,最后“或弃艇
登岸,或随艇搁浅,为日军所掳”。一支完整无损的鱼雷
请各小组长检查组员预 习情况,做好评分。
甲午中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7张PPT)
加重人民负担。
封 建
程③开口岸侵略来自力深入内地。度大
④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大
义的发展
加
近 代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
国
开
第二次鸦片
放
战争后开放的通
的
商口岸
通
商
中日甲午
口
战争后开放的
岸
通商口岸
列强瓜分中国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原因
(1)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满蒙
中国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一一、甲午中日战争(原因)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
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1894年朝鲜bao起义(导火线)
政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两次鸦片战争相比
较,不同之处的是(
)
A.威胁到清5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5、《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 危害是 ( )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③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材料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42张PPT)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 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割台湾岛给日本
B、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 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方
出兵帮助
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 政策”
2、俄国因没有做好侵略准备暂不干涉。
国难当头
问:面对即将爆
发的战争清政府
三 军
败
万 寿 无
如何应对?
绩
疆
国难当头
消极避战
割 地
普 天
求
同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
和
庆
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1、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2、中国:“避战求和”的政策(可乘之机) 3、列强:支持和不干涉日本侵略(对日 有利的国际环境) 4、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 响。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材料: “全日本为一大城,比如:北海道、吕宋、
台湾、满清、朝鲜,都是大日本的藩国。北 海道已经开始对外扩展,清政府暂时可以进 行正常交往,朝鲜可以出兵进攻,如此吕宋、 台湾就唾手可得。
问: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什么样的意图和野心?
本课小结: 背景
从 甲
甲午中
午 中
日战争
过程
日 战
结局及影响
争
到 八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国 联 军 侵 华
八国联 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36张PPT)
210要对0万比求银:分元小析组《2千亿万讨马两两论关白赎,条银辽列约、费三举》条签加 控约订剧 制人 中内后民 国容给负 的并中担 财从国; 政中造列 、
广州、成厦的门哪、些危重害庆?、沙市、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
开埠 福州、宁波、 苏州、杭州 内地 上海
允许日本在华 由商品输出为主到
第二篇章:庚子国难 天涯何处是神州
义阶段过渡,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
导
本侵略。
问题2:简述假甲设午你中是甲日午战中争日的战过争程纪。念馆的讲解员,请
单讲述战争的过程。
1894.11
旅顺
1895.2.2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中国为何战败?
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西太后 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避战求和,由此导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你认为这种说法妥当吗?
问题1: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问题2: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问题3:列举《辛丑条约》的内容,它给中国造
样的危害?
问题1: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列强进一步瓜分中
问题2:简述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问题3:列举《辛丑条约》的内容,它给中国造成 了怎样的危害?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 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 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年武装起来的台湾民众 1945年台湾民众庆祝光复
——
甲“午吾中国日四战决千争年的愿大影 唤 (1醒),《实马不自关条甲人约午 割 危害台湾,愿偿二人百 后 之 有 ( 中 的 ( 民华族23危始群巨))“民民机徐 骧 ︽ 台 民 布祸也体列客甲—族族。,。意观强午—拱手而让台面意义中”掀上大梁临识促起华的亡的败启战死而失台成瓜民觉国觉成超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29张PPT)
一思:清政府 二思:国人的救国探索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三思:根源?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日本的“大陆政策”
背景 朝鲜东学党起义
经过:1894年7月丰岛海战
8月清
政府迎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
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结果:《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背景: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
控制。
设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拆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
反帝斗争。
惩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改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 控制。
量
结
中
与
华
国
之
之
物
欢
力
心。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4、特点:
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 力量为主要目标。 5、影响: 对中国:
是 学 习 方 法 ,就是
刘公岛
历史悠久,扼守京 津门户,横踞海上, 形成天然屏障,是 扼守东陲海疆的军 事重地。这里是中 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清政府北洋水师的 诞生地,也是中日 甲午战争的古战场, 著名的黄海海战就 发生于此。因此, 刘公岛素有“不沉 的战舰”之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 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3、背景及原因: (2)日本:出台
“华野大根心陆本蓄政原谋策已”因久,。侵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腐败 懦弱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日本的“大陆政策”
背景 朝鲜东学党起义
经过:1894年7月丰岛海战
8月清
政府迎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
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结果:《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背景: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
控制。
设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
拆
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中国人民的
反帝斗争。
惩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改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 控制。
量
结
中
与
华
国
之
之
物
欢
力
心。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4、特点:
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 力量为主要目标。 5、影响: 对中国:
是 学 习 方 法 ,就是
刘公岛
历史悠久,扼守京 津门户,横踞海上, 形成天然屏障,是 扼守东陲海疆的军 事重地。这里是中 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清政府北洋水师的 诞生地,也是中日 甲午战争的古战场, 著名的黄海海战就 发生于此。因此, 刘公岛素有“不沉 的战舰”之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 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3、背景及原因: (2)日本:出台
“华野大根心陆本蓄政原谋策已”因久,。侵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腐败 懦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32张PPT)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1. 原因 2. 经过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廊坊
天津
北京
3. 中国各阶层的表现
清政府: 利用义和团
爱国军民: 义和团和爱国清军英勇抵抗
镇压义和团,“尽心议和”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北京
北京
山
直 隶
直 隶
廊坊 天津 廊坊 天津 大沽
渤
大沽
海
运
冠县
西 河
河 山 东 黄 济南 山
巩固练习
1、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 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D
2、《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 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 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江 苏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宁死不屈的义 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联军在乾清宫内
把义和团全 部剿杀!!
光绪帝
(1)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 爱国运动
(2)积极作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 灭亡
第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战争起因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 市场狭小,因此需要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民起义。(导火线)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P60-61页)
1. 原因 2. 经过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廊坊
天津
北京
3. 中国各阶层的表现
清政府: 利用义和团
爱国军民: 义和团和爱国清军英勇抵抗
镇压义和团,“尽心议和”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北京
北京
山
直 隶
直 隶
廊坊 天津 廊坊 天津 大沽
渤
大沽
海
运
冠县
西 河
河 山 东 黄 济南 山
巩固练习
1、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 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D
2、《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 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 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江 苏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宁死不屈的义 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联军在乾清宫内
把义和团全 部剿杀!!
光绪帝
(1)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 爱国运动
(2)积极作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 灭亡
第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战争起因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 市场狭小,因此需要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民起义。(导火线)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P60-61页)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27张)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同点 (1)打开市场镇压革命 (2)攻占京津大肆劫掠 (3)皇帝外逃被迫签约 (4)促进反动势力勾结 A.(1)(2)(3) B.(2)(3)(4) C.(1)(3)(4) D.(1)(2)(4) ( B ) 11.《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都体现 了 A 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 A ) B 清政府成为侵华的工具 C 清朝中央机构逐步近代化 D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 深。
8.义和团的传单中写到:“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 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由此得出 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C ) A 反映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 B 反映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 C 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D 说明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9.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有①直接 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②客观上促进清政府改革③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A (1)(2) B (3)(4) ( D ) C (1)(3) D (2)(4)
2.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战争后日 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3.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②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二)甲午中日战争过程和结果(自主学习) 黄海海战 签订《马关条约》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临阵脱逃
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没 签订《马关条约》
●败在哪里?
军事实力
力量相当
据史料证明: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 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 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 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南洋、福建水师)。 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钓鱼,剪刀 上写着“欧洲的干预”, 正要剪断鱼线。鱼竿钓 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 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 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辽东 半岛给日本。六日后,俄国、 德国与法国为了自身利益,以 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 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资本输出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输出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 从中掠夺原料并向中国倾销商品。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
西方列强用过剩的资本对中国进行投资或贷款, 具体方式为进行政治贷款、修筑铁路、开矿、 办厂。最终结果是列强获得高额利润,中国经 济殖民化程度加深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⑤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灭
实
洋
业
救
救
国
国
变 法 救 国
革 命 救 国
甲午战争后著名企业: 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 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 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
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放宽民 间设厂规定 ②列强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而且带 来技术、资金 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四)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②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2)对东亚
列强在东亚矛盾加剧
(3)对中国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②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 争。 ④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败在哪里?
民众
中国民众国家观念淡薄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 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 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 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战争初期,陷入危机的日本民众对于战争没有任何兴趣, 但是在政府爱国主义的鼓噪下迅速掀起对于战争的狂热,即 便生活贫困也还是从口中省出十个八个梅干钱捐献给前线的 士兵,并对战争后可以获得多少敌国的土地和赔偿金表现出 极大的兴趣,国家成功地将民众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捆绑在 一起。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1894年11月英国报纸上 的一幅关于甲午战争的 漫画“令人同情的诉求”
“他把我打的很惨,为什 么没人阻止他”
1、日本
(1)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 2、直接原因(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败在哪里?
财政支持
中国财力不支
甲午战争前,清朝年财政收入8000万两白 银,但每年的军费支出只占到了财政收入的 1.6%左右。
1889-1893年,日本政府年均收入已经达到 7000万两白银,与清朝年收入已差距不大。 但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军费所占比重一 升再升。从1870年代军费占财政支出达到百 分之十几,上升到甲午开战钱,军费支出已 经占年度财政总支出接近甚至达到30%。
大陆政策:指岛国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 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 侵略总方针。
材料一: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 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而日本国内 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因此急需对外寻求原料 和市场。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 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
——刘亚洲上将谈甲午
资本主义制度(日本)
vs
封建制度(中国)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马关条约》内容和危害
项目
内容
危害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 屿、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赔款 二亿两白银
●败在哪里? 指挥系统
中国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败在哪里?
统治集团
腐朽
中法战争失败后,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 料名义上作为建设海军之用的购船经费,大半都被挪用 于修建颐和园。因此,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 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自1893年后的6年间,明治天皇每年从内库中拿 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这笔费用超过皇室开支 的1/10。此举带动日本政府和议员主动献出1/4薪俸用 做造舰,其他公务员也捐出薪俸的一成用于海军发展。
开埠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免税 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
内地免收内地税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 强通过政治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 脉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 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 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刺激列强瓜分中国,中国半殖民 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标志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由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帝
国主义)阶段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经 济发展形势对比图
材料(二):甲午一战,日本打败中国,索取赔款、 赎辽费等约合三亿四千七百二十五万日元。另外, 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战利品……其价值也有一亿 多日元(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才有八千 万日元)其中85%用于扩张海陆军。
——人民网《甲午战前:日本天皇“饿肚皮”带头给海军捐款》
●败在哪里?
军事人员
中国将领贪生怕死
日本《日清战争实记》写道:“支那(中国) 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 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 夭夭。”
梁启超写过:(日本人出征时)“亲友宗 族把送迎兵卒出入营房当作莫大光荣。那光荣的 程度,中国人中举人进士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