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营管理学_第八章 哈佛的员工管理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狠抓道德管理

职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需要和利益所引起的生活活动的主观动机、生活观念是其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它推动、制约、支配和调整着职工的各种活动,是构成职工生活态度、生活行为的关键和调节器。

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尤其要注重职工的道德管理与生活方式。这对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事关重要。随着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全面展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创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改变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旧的生活方式及观念,怎样创造和建立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当前人们,特别是青年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要问题。

职工生活是社会主义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职工的生活方式在职工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合理地安排它,逐步使职工的生活方式科学化、健康化和文明化,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劳动中、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地推动企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全面提高职工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职工采用何种生活方式进行生活,就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是一个能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列职工生活的幸福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以前,生活方式的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以致在企业中出现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职工的精神生活不丰富、不高雅,劳动环境不好,住房条件差,伙食质量低,职工的幼儿入托难,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抛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调动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

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为我国人民在生活方式方面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所谓生活方式,就是一种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的一定方式。

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活动,都是既受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又同时受自己的主观条件制约。这些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所不同。它们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人们在各自的生活活动中,都必然具有独自的与他人不同的特点和特征,这些特征和特点的总和就构成了人们生活活动的一定形式,即生活方式。

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是指职工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所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它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职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需要和利益所引起的生活活动的主观动机、生活观念是其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它推动、制约、支配和调整着职工的各种生活活动,是构成职工生活态度、生活行为的关键和调节器。

而职工生活方式的外在因素则是指他们的社会生活活动,是主观动机、生活观念、生活态度的实施和体现。职工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制约,又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

但是,由于人的意识的复杂性和变化着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二者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期间也会出现不平衡的脱节现象。

一定的生活方式的性质、基本特征和变化发展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基本特征和变化发展决定的。职工的生活方式也是这样。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生产物质资料的社会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制约和决定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必然不同。

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个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各阶级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别。

新型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出现,则标志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类型的社会生活方式相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它消灭了旧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平等的政治制度;同时,它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为人们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热爱劳动和平等互助作为人们指导自己行为的原则。

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都将日趋完善和合理。这无论与封建的自给自足、闭关保守、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相比,还和以金钱至上、极端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相比,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反作用于生产方式。从一个企业或工厂来说,这不仅表现为职工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特点对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制约作用,而且表现为,职工的生活方式还通过对其精神状态的影响制约着他们的社会生活活动,并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作用。

合理的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能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促进作用,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则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阻碍作用。

人们的生活方式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具稳固的历史继承性,任何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都要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反映和体现到他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活动中去,使其生活方式带上时代的烙印。

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职工的生活方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职工生活方式的生命力所在,标志着其发展趋势和进步程度。

但是,职工生活方式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一面,其中包含着前人生活方式的精华,继承了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凝固化了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这是新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基础。新旧生活方式的交替并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要经过一个过程。其交替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纵向联系,而这种纵向联系则构成了生活方式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它既是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继承,又是对旧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发展。

目前,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随着科学文化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收入增加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到处盖新楼,绿化环境,人民到处购买高档消费品,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富裕型转化,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由物质型向文化知识型转化……总之,人们按照新的方式生活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人们包括广大职工,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地调整、控制和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在更高的层次上朝着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向前发展,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道德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职工大会上,谈到生活方式的其本内容时,职工的实际生活系统包括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既有劳动生活,又有家庭生活;即有物质消费生活,又有精神生活和闲暇生活。职工生活的这些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但它们又相互区别,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因此,我们可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区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等。而每一种生活方式又都是一个具有不同构成要素和活动特点的整体,都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所以,认识和把握职工的生活方式,不仅要从总体弄清其构成要素和总体特征,而且要认真把握其每一分支生活方式的内容、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劳动生活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人生观和劳动观指导下,为谋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或提供劳务的相对固定的活动方式。它由劳动职位、劳动形态、劳动态度、劳动生活习惯等要素构成。在有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下,由于人们的劳动活动主要是在职业生活中进行的,所以,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具有着强烈的职业特点。

在职工的生活方式系统中,劳动生活方式居于主导的地位,它是整个生活方式和其他分支生活方式的基础,它制约和决定着其他生活方式的内容与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以及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不同,人们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生活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