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 (2)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反思

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反思

进 的 必然结果

作 为合作社 最具生命 力 的集 中表
还有诸多讨论和歧见。比如 , 那些符合农业合作 社 内在 规定性 的股份合 作经 济组织形 式是 与农业
合作社 并列 的合 作经济 组织形 式还是 农业 合作社
的一个 “ 种 ” 对 比就 有 相 悖 性 颇 大 的 不 同看 亚 ,
与合作 社相 并 列 的合 作 经 济形 式 , 是 “ 一 代 而 新
就开 始在英 国和域 外 快速 流行 和 兴起 。14 84年 , 自罗 虚代尔 社 问世 以后 , 合作 社 组织 更 加 迅 猛 其 发展起 来 。通观 合 作社 发展 的行 程 , 体 上 可 以 大
的具有 中 国改 革开放 和中 国特色 的农 业 与农村社 会主义 的合作社 ” 。作 为 当今 中国农 村 一 种新 型 合作经 济组织形 态 的股 份 合 作 制 , 我们 在 这里 要 特别指 出和强调 的是 , 种股 份合作 制 , 一种集 这 是
的内在要求 。 第二 , 股份合 作制在 我 国农村 的诞 生和发展 ,
不是人们 主观 强制 的 产物 , 它是 一种 客观 逻 辑 演
第一 , 合 作制 是 有其 自身特 定 时代 规 定 股份 性 的富有创 意的一种 农村 经济组 织形 式 对于农 村股 份合作制 , 学理 上 分 析 和界 定 目前 在 学界 从
征形 态之一 的股 份 合作 制 的产 生 、 生 和发 展 是 发 个 不问断 的 、 不依 人 的意志为转移 的历史 过程 。
自 空想社会主义罗伯特 ・ 欧文播下了合作社 的种
子 以后 , 2个 世纪 以来 , 作社思潮 和实践 活 动 近 合
法 。我 们认为 : 农业 股 份合 作 制 经 济组 织 不应 是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 土地改革新政策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 土地改革新政策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土地改革新政策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市委确定的农村工作重点目标之一。

为使各地更好了解土地股份合作制情况,并为试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我们根据其他地区的做法和我市各地的实际,就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谈几点粗浅想法,仅供参考。

意义和作用所谓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把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农民把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合作社经营,依股权从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获得分配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

形象地概括就是: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

十多年前,“土地股份合作社”首先出现于广东南海。

目前这一形式已在四川、浙江、北京、辽宁及我省的苏州等多个地方出现。

从各地的实践看,土地股份合作制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转移农村劳动力,化解土地矛盾纠纷,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化解土地矛盾纠纷方面,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化解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矛盾纠纷,可解决其他土地流转形式的一些弊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和过渡分散等局限性,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市通过多种形式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但从实践看,当时的土地规模经营基本上是为解决抛荒问题、完成粮食定购任务而进行的,对原承包土地的农民利益保护不够。

之后,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各地也开始通过承包地的转包、转让、出租等办法实施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通过村集体行政行为进行的土地流转,农民的利益容易被侵占,得不到保证。

历史的演进,在呼唤一种全新的土地流转形式。

我国一些地区已进行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股份化的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可解决其他土地流转形式的一些弊端。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简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指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合作分红的方式,实现土地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然而,这种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基本情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生。

这给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农村经济日益下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农的意见》。

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制度创新的任务。

产生原因1. 土地流转难题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中,土地是家庭的私有财产,很难进行流转。

这导致了一些土地始终处于荒废状态,但却难以用于其他用途。

这就是土地流转难题。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这种制度下,村民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通过合作分红的方式实现了土地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这样一来,村民们就更愿意积极参与土地的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下,农民们都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这种方式不利于农村生产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而土地股份合作制打破了这种隔阂,将农民集合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同时,这种制度也促使农民们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自我发展”转向“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因为土地集中后,通过合作分红的方式,实现了土地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这一点也是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制度下,农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也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和改善。

结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开始探索更为开放的方式,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土地股份合作制就是其中的一个创新,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难的问题,也带来了其他诸多好处。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

对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速,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而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质,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和流转效率,也造成了土地成本和房价的不断上涨。

而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方式,近年来在我国的试点推广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为何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土地供应的紧缩和土地使用效率的低下,土地股份合作制可以打破土地所有权的束缚,促进土地的流转使用。

通过股份合作制,可以让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资产以股份的形式注入股份合作社,通过组织和规划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其次,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可以缓解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房地产泡沫。

目前,由于土地市场的制度性问题导致土地流转效率低下,土地成本不断上涨,房价也水涨船高。

而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降低城市房价的高涨压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第三,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可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传统的土地流转模式下,农民往往面临土地流转难、土地会计难、土地维护难等种种难题,无法对土地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推广可以通过社会化、资本化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四,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资源变成股份,成为股份合作社的股东,从而获得股份分红和土地流转价值。

同时,合作社也可以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提高其土地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是一项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缓解房地产泡沫等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实践。

同时,也需要在试点过程中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确保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有效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3-10-29•引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现状•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思考•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对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政策推动01政策层面,国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旨在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实践需求02实践层面,传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如产权不明晰、流转不顺畅、农民权益难以保障等,需要股份制改革加以解决。

研究意义03研究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有助于深入了解改革的实践效果,为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实践案例和专家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02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现状改革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陆续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将农村集体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实现产权明晰和收益共享。

改革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应运而生。

当前现状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资产的量化管理和收益分配。

改革历程与现状改革成效与问题•改革成效•产权明晰:通过股份制改革,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和权益,保障了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可以灵活运用资产进行投资和经营,增加集体收益和农民的分红收入。

•推动城市化进程:股份制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改革不彻底:部分地区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集体成员的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多维思考

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多维思考

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多维思考.2006-9-19 韦俊虹阅读657次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原有运行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凸现:“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要,规模经营受到制约,集体资产有被“空壳化”的危险,土地征用补偿中干群矛盾激化。

鉴于此,广东等地农村积极探索新模式,试行股份合作制。

1987年,国务院确定首批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区后,各地纷纷进行探索。

农村股份合作制先是如雨后春笋般地试行,发展到如今的燎原之势,尽管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曾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得与失以及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涵义与特点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整合了股份制的一些优点,以自然人或法人的资金、实物、技术等形式入股,联合经营,提取公共积累,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村股份合作制融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于一身,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双重特征:一方面,它具有自愿互利,互助合作,利益共享,提供公共积累后按照一定比例按劳分配等合作经济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合股集资,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独立经营等股份制的特征。

但是,农村股份合作制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

主要表现在:在联合方式上,股份制是资金的联合,合作制是劳动的联合,股份合作制却是资金、劳动双层联合;在分配原则上,股份制是按资分配,合作制是按劳分配,股份合作制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股分红;在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方式上,合作制是直接结合,股份制是间接结合,股份合作制既有直接结合,又有间接结合;在股权配置上,合作制实行一人一票制,股份制实行一股一票制,股份合作制是劳股结合制。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在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运行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民参与意识不足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中,农民是参与的主体,但是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打酱油”心态。

这是因为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经验习惯较为保守,缺乏对股份制企业的了解和认知,不了解自己的利益和权益,同时对发展股份制企业的信心也不足。

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法,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信心,促进其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中。

二、股份制企业运作方式不够科学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之后,很多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成立了股份制企业。

但是,许多股份制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股份制企业的优势,管理不规范,运作方式不科学,致使企业的发展遇到困难。

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完善企业制度和运作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资金支持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由于农村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不发达,很多股份制企业的运作资金不足,致使企业难以发展。

因此,需要改革金融体系,完善融资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助力农村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四、土地流转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增强了土地的流转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流转空间不大、流转期限短、流转价格低等。

这些问题 restrict 了农民的积极性和投资的兴趣。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制度,扩大土地流转空间,确保土地所有权权益,为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运行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完善企业的制度和运作机制,改革金融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制度,为农村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农村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

农村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

农村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一)摘要:股份合作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首创。

农村股份合作制具有出资方式多样化,资合人合性质,适合土地现代化经营及村民自治等特点。

搞好农村股份合作制,对加快解决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的组织性问题,原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问题及对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当前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立法现状看,应加快和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立法工作。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农村股份合作制立法探讨一、股份合作制与农村股份合作制(一)股份合作制的有关问题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中国农民的首创,最早的“股份合作制”法律性文件是1987 年浙江省温州市通过的《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农业部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规定(1990 年2 月12 日颁布)对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定义性的规定,其第2 条规定:本暂行规定所称农民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有三户以上的劳动农民,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实行民主管理,以按劳分配为主,又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有公共积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批准建立的经济组织。

股份合作制是不同于合作制、股份制的企业。

股份制是指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金和财产集中起来,实行统一使用,共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企业组织制度。

合作制是指劳动群众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谋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制度。

股份合作制吸取了上述两种经济组织的优点,具备了自己的特色。

1、股份合作制是资合与人合的结合。

现代公司制度(股份制)是建立在资本信用的基础上,资本原则使公司的组织、管理、决策、分配严格按照出资额进行确定,因此我们说公司制度(股份制)具备典型的资合性质。

而合作制是建立在对成员信赖的基础上,成员的身份对于能否成为合作制的成员起决定作用,第三人对于经济组织的信用也是建立在对于成员人格信用的基础上。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我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股份制的方式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运行问题。

本文将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的看法。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一是股份合作社规模小、经营不规范。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于股份合作社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导致股份合作社的规模偏小,经营不规范。

一些股份合作社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生产经营活动过于零散,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营效益不佳。

一些股份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

我认为,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股份合作社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其规模化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二是资金缺乏、融资难题突出。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在当前情况下,一些股份合作社的资金缺乏,融资难题突出。

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尚未完善,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股份合作社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影响了其正常经营和发展。

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股份合作社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运行问题之三是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合作意愿低。

在一些地方,农民对于股份合作社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合作意愿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于股份合作社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对股份合作社的信任和认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导致农民对于参与合作意愿不高。

我认为,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于股份合作社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合作意愿,推动股份合作社发展。

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思考和建议

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思考和建议

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思考和建议作者:季建业来源:《群众》2008年第10期一、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1、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把农民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释放了农村生产力。

但是经营权模糊造成了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权、收益权、抵押权等缺位,当前农业经营方式已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农民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方式与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营水平发生很大冲突,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以及土地产出效益的提高。

因此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寻求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新突破。

3、千家万户的生产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营已经明显不适应。

同时由于农民组织程度低,农民获得土地收益主要是生产过程的收益,难以获得加工、流通等过程的收益。

这个问题不解决。

就无法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无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4、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不仅使失地农民增多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凸显,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让农民变市民,即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实现农民从增加收入到持续增收再到增加农民的财富积累这个跨越,已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

我国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与全面小康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虑:如何变农民的土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土地资源为资产,从而实现农民有恒产。

6、国家对“三农”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但只靠财政“多予”难以根本解决农民致富问题。

可以说“少取”已到极限,“多予”毕竟有限,只有在“放活”上做文章才是出路。

二、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势在必行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率先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一、现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起来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是农业经济组织的一种新发展形态。

它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的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土地入股、权益共享、利益联结、自治经营”的经营模式。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进行股份投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生产经营水平较低。

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不足。

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作不够灵活,无法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合作社的资金积累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受限,难以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对策思考1. 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为了解决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重组合并、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重组合并可以将小规模的合作社整合成为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引进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带动合作社的发展,提高资金规模,增强竞争力。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加强农民参与,提高积极性为了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程度和认同感,可以通过改善农民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农民有更多机会了解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参与决策,增加合作社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灵活运作为了提高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可以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和水平。

村级股份制改革思考

村级股份制改革思考

村级股份制改革思考随着现代农村的发展,我国村级股份制改革也已经进行了多年,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村级股份制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村级股份制改革的意义村级股份制改革是指将村庄作为一个整体,由所有村民共同出资,组建一个村级股份合作社,并按照股份比例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村级股份制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农村综合经济的发展。

借助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力量,可以集中资源,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等产业,拓宽村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综合经济的发展。

2.推动农村社会建设的进步。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可以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的进步。

3.提高农民的群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不仅可以发挥经济效益,还可以组织文化和教育活动,促进村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村级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1.资金来源不稳定。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往往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在发展初期容易陷入资金瓶颈。

2.社员管理不健全。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社员过多,管理难度较大,而且由于社员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等差异,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困难。

3.组织建设不足。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是关键,但由于条件有限,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效能和组织凝聚力较弱,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村级股份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村级股份制合作社的发展,从而解决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2.完善管理机制。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完善社员管理、财务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制度,提高社员管理水平。

3.加强组织建设。

村级股份制合作社应该加大组织建设力度,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凝聚力,从而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原因分析【摘要】:农地股份合作制产生于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并在有些地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农村土地制度呢?这种制度的产生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文章的目的就在于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起源,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

【关键词】: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外部利润1. 前言农地股份合作制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按照自愿、自主,互利的原则,把土地和承包权以股份的形式交于农村集体统一管理和经营,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农地股份合作制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农用地内部的土地入股方式,这种农地股份合作制不改变农地农用的用途,属于农地内部流转;第二种是农村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农地股份合作制(准确的说,该类型应该称之为土地股份制,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暂且把它归到农地股份合作制一类中),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

为了论述的方便,作者将第一种农地股份合作制称为农地股份合作制Ⅰ,第二种农地股份合作制称为农地股份合作制Ⅱ。

农地股份合作这种制度产生于80年代中期,主要发源于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江浙等省少数大城市的郊区,它是由农民集体自发产生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正式制度变迁,是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显然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问题就显得必不可少和格外重要。

但是由于农地股份合作制有两种存在形式,每种形式的产生机理和条件肯定是不同的,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将用制度变迁理论分别对其二者进行分析,而不是笼统的论述。

2. 农地股份合作制产生的背景制度变迁是一个错综复杂、边际调整的过程。

大的制度环境决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其变迁,而一系列制度变迁也使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同样,农地股份合作制度的产生也是以一定的制度背景为基础的,然而对于目前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农地股份合作制而言,它们既有着相同的背景也有其特殊背景。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讨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集体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有所尝试,但是发展进展缓慢,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概念和背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简称“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一种改革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指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由个人或单位以货币或实物投资,按照一定比例出资认购股份,通过参与经营、分享利益等方式,实现共同经济发展的一种合作制度。

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本积累形式单一,缺乏股本积累。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探索了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以便于发展农村经济。

1999年,国务院发文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并在2006年和2016年加以修订完善。

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必要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使集体经济具备更好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具体来1、有利于资本积累股份合作制改革可以实现集体资产的股份化、资本化,不仅催生了新的资本积累方式,还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机会。

这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规模得到扩大,可支配资金增多,从而实现了资本积累。

2、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可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宣传渠道,增强组织对外联系和合作的能力。

同时,这种制度有助于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经济活动,促进其现代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促进乡村一体化发展股份合作制改革不仅可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还能够与城市经济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实现乡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和一体化发展。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摘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一个十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对其作了文献述评,探讨了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理论本质,即分成制。

本文认为以农地非农用收入为主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集体成员权约束下不断增值的集体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以农地农用收入为主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规避市场风险,节约交易成本;农民自主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是分散风险,提供激励和甄别企业家才能。

关键词:土地股份合作制分成制产生原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轫于广东南海以来,在全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的转变和国家发展战略地调整,土地股份合作制又一度成为理论界热烈讨论、实践界纷纷探索的热点问题。

然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为什么会产生?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地方产生了土地股份合作制,而有些地方则没有?不同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相同吗?如果不同,那分别是什么?这些带有源头性质的问题,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矛盾分歧较大。

本文尝试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进行具体解释和分析。

本文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已有文献做一个回顾和评述;第二部分是阐述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理论本质;第三部分是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进行解析;第四部分是小结。

一、文献回顾和评述对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原因和条件,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说法:(一)利润与矛盾说。

这是一种最普遍最宽泛的解释。

当外部利润凸显,原有的体制导致村庄内外面临许多矛盾,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制度创新来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

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因征地补偿导致的村集体和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征地收益和集体经济收益在村集体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人地合一的“凝固效应”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土地分户承包、农民分散住居与村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之间的矛盾。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农村基础组织的基础上,农民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共同占有并管理固定的土地资源,实行投入和收益的联产联销制度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

1. 股份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行政村基础扩大面积,设立股份制合作社,在村规民约制定内部细则,继续分散承包经营权,彻底摆脱传统大包干模式,实行入股经营,按劳分配。

2. 经营效益的提升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田水利、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 社会效益的增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如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产品的供给。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经营,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各个股份合作社独立运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了经济效益。

2. 组织经营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经营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规范,存在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影响了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和稳定。

3. 缺乏技术支持和管理人才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4. 土地流转风险增加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股份合作社存在土地质量下降、土地保护不力等问题,土地流转风险逐渐增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加强组织管理,推动整合发展应加强股份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推动不同股份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整合,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农村股份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思考

农村股份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思考

农村股份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思考一、我国农村股份制的渊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这样我们国家就形成了早期的农村股份制形式的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即合作化时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经济合作社时期(农村改革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村建制后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应地变更为乡、村和村民小组,为适应生产队的经济职能,又更名为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和经济合作社两个名称同时存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村民率先打破原有的“大锅饭”,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

按照承包土地的数量,农民向国家和集体交纳一定的税赋。

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

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从而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逐步的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一)农村基层的所有权虚化,村委会大量的集体资产由村委班子和少部分居民经营收益,这也造成了集体财产的分配不公,也导致出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日益出现的权益之争,宗派之争。

这样导致干群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的上访、村两委成员腐败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导致广大村民存在严重的分掉集体积累的欲望,出现了分地款、分现金。

我国过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名义上归全体村民所有,但实际上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社员。

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社员们普遍认为集体财产是公家的,集体的收入只有分到手里才是自己的。

因而多少存在着吃光分光的思想,对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则缺乏关心的热情,不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无法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致使集体所有成了一种抽象的理性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任务化、指标化的强势行政推动倾向,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也彰显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历史变迁、经济政治取向、改革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其改革进行反思,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村股份合作制;成因;完善201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股份制的地位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场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现状: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肇始,股份制改革的探索也始于农村。

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也解放了农民的思想。

富裕起来的农民很快认识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但是,农民兴办企业面临着缺乏资金的问题。

在沿海,比如苏南,这些传统上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由于集体经济有较好的基础,往往可以由集体来解决资金问题,由此产生了一批乡镇企业,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

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只能靠向村民集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这就为股份合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模式在经历最初的辉煌之后遇到了挑战。

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和农村的小城镇化为核心,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为农民的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自身的弱点也渐渐暴露出来。

乡镇企业的建立,依靠的是政府的强制力量,集体经济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着自身规模的壮大,其产权不明的缺点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大多数乡镇企业先后进行了改制,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

主要措施是集体经济逐步退出,由企业职工购买股权,或者由企业的经营者购买,成为大股东。

经过改制,原来以集体经济为特征的乡镇企业就转变成了股份合作制企业。

一、概念界定股份公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在罗马帝国时代,当时的商品和货币关系已经非常发达,在宗教、军事等组织中产生了与股份公司相似的经济形式,比如,古罗马的包税人的股份委托公司。

教会在股份制的产生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会对资产进行管理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对现代股份制公司具有重要影响的概念,其中包括:第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观念。

天主教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通常都是由教士来管理和经营的,其所有权和收益权则归教会所有。

这就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最早形态。

第二,信托的观念。

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以后,教士对教会托付给他管理的资产,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才能经营,而作为管理者的教士则必须尽职地为教会的利益服务,这就提出了职业操守的问题。

第三,有限责任的原则。

在中世纪的欧洲,对教会进行债务的无限追索是不能被教会所接受和容许的,因此,教会作为所有者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就形成了现代股份制中有限公司的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基础,对现代股份制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在公元10—14世纪期间,地中海国家的海上贸易非常繁荣,而海上贸易的特点是风险大、投资大,远非单个资本所能够承受。

为了分担风险和筹集资本,地中海沿岸出现了最早的股份公司组织。

15世纪末,新航线的开辟和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向了大西洋沿岸。

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各国纷纷建立了一批特许贸易公司。

特许贸易公司是由国家许可建立的,是一种特权的象征。

但是,它已经具有了现代股份制公司的许多特征:具有法人地位、靠募集股金建立、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业务也日益复杂,股权出现了大规模分散的情况。

此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于是,逐步形成了现代的经理人制度,经理人凭借其经营和管理能力在企业中取得了决策权。

这是现代股份制形成的根本标志。

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股份制在二战后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企业制度。

通过对股份制产生过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有几个重要特征:独立的法人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信托机制有限责任;等等。

结合金光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等条件,在国家现行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已经可以得到保证。

但是,信托机制的形成则不能简单地通过立法的方法加以解决。

我认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概念应该是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整合了股份制的一些优点,以自然人或法人的资金、技术、实物等形式入股,联合经营生产,提取公共积累,并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一)历史变迁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是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下的小农经济长期遭受着社会动乱和封建剥削的摧残,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资料极其落后和缺乏,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单独力量来发展农业,大部分农民难以做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一变革极大地解决了农村生产力。

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从大集体的制度下逐步分离,基本家庭经营的社会经济形势愈久远、愈完善,其创造的生产力越高,但分离的过度又产生了联合的需求。

这表现在:一是农民独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势单力薄,无法抵御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难以对未来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二是分散农户的商品交换、交易方式落后,流通费用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模式与之相应,股份合作制就萌发于这一时期的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村中的乡村集体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市场由无序向有序进化,企业对政府的需求逐渐减少,摆脱控制和束缚的要求却日渐强烈。

(二)经济取向农村股份合作制是筹集资金和改善投资方式的需要。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慢慢发展,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快速提高,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闲散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农民又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而无法创办企业。

如何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充分利用资金,扩大农民就业,加快农村经济,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股份合作制确保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长期被压抑的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渴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投资热情。

(三)政治取向如果说股份合作制的股份因素,更多地市满足农民的经济取向,那么其中的合作因素则更多地满足政治取向。

即我国农民股份合作制是其经济取向和政治取向的双重选择结果。

股份合作制中的合作因素使其跻身于“集体经济”之列,从而在法律上处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由此它的发展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宪法》第6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鉴于我国既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导向,农村社区选择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合作制,又不同于规范的股份制的混合式制度安排,农村股份合作制因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四)改革需求我国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逐步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冲击农村原来的乡村集体企业。

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农村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原有社队的集体财产如何处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农村股份合作制实现了产权制度的创新,重塑了企业的内部关系,把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同企业的经营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是我国农民的自身选择。

三、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1、分配制度不规范通常,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各种股份式的合作制企业往往在分配中出现分光吃光的现象。

例如有的企业并不能考虑到长远发展,把全年的税后利润全部分配完,然后由股东随意决定是否再做生产性投入,使得一些企业在税前开支高额的股息,又在税后利润中分配股利,使得股本收益过高,致使企业资本虚空,缺乏发展后劲。

2、产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兴起的创业热潮中,各种股份式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普遍存在股权设置上的不合理之处,例如企业集体股的设置在股份制实践和理论中都是难题,如何合理分配产权缺乏既成规范。

由于产权制度上的不合理,持股股东面狭窄,许多企业往往是少数股东控制绝大多数的企业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果很难体现企业中应有的合作性内涵。

3、治理结构不健全目前,虽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引入了股份公司的传统治理结构,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组织机构,但是,这些组织还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绝大多数的农村股份制企业每年仅召开一次股东大会,普通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只是听取负责人的报告,其中关于人事安排、分配方案、项目组建等重大项目都是由董事会投票决定,普通股东只是参与投票,被动接受,仅仅是形式。

农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仍旧得不到切实体现。

(二)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的相关建议1、完善股权配置股份配置是将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折为股份,并按一定条件和标准量化到个人,确立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的产权制度。

股权配置既要遵守本地实际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在坚持“在计股时间内,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村民所有”这个大前提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股权配置原则,合理分配股权。

2、优化集体资产产权产权清晰是农业经济组织有效的前提基础。

产权不清晰,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清晰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把集体财产全部折股无偿清晰到自然人;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认真设计股权结构。

3、加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组织治理机构是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运作的前提保障。

对于已成立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应当制度可操作的《章程》,以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和运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