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白守黑”——中学历史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留白”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甘明淘来源:《师道·教研》2014年第09期“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以此构成课堂的“虚实效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打造美丽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在导语上“留白”,唤醒学生学习欲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
教师怎样在教学伊始就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呢?这就需要在短暂的导语上下苦功。
导语有多种形式,而“留白”式导语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的导语,就可作如下的“留白”设计:“今天的英国,国家元首是女王,英政府各部大臣到王宫去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坐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上17世纪的古老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是17世纪的穿着,王宫里的士兵,有的戴头盔,有的拿长予,这幅景象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那么,为什么21世纪的今天,英王宫还存在这传统的古老情景呢?让我们学完这节课后再揭开谜底。
”通过这则导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
2. 在时间上“留白”,给予学生思考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但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可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过程。
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留白”艺术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留白”艺术摘要: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留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留白”艺术可以更好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留白疑问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画的虾,可谓一绝。
可是,他从不在画中加上水,奇怪的是,虽然画无水,却好像更能让人想象出“虾在水中游”的神奇效果。
这就是“留白艺术”。
那么留白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这种艺术是故意设点悬念,给他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大脑变得活跃起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学生不仅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且大脑的创造性思维还可能受到压制。
运用“留白”艺术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留出自我学习的空间。
一、导课中“留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是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把“留白”运用于导入新课环节中,更能迎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
从一节课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学中“留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把一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留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所以这种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留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留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学生学到《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解澶渊之盟时,有意不讲它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领会。
学生想到的很多。
有的学生想到,在古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北宋作为胜利者应该趁胜追击,夺回幽云十六州。
计白当黑,灵动古诗词课堂——留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I•教学'语文教学与&'•上半月刊2019年06月0(#计白当黑,灵动古诗词课堂—"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曾超曾超,广西南宁市东盟中学教师/“留白”是中国古典绘画手法,是一种构图技巧,它讲求着墨疏淡,在整体构图中留出空白,从而起到计白当黑、突出主体的神韵和特征的作用。
这一绘画手法的存在使得中国画具备了虚实相生、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随着留白艺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诗歌就是留白艺术拓展的第一场所。
这种故意而为之的留白不但没诗歌的表达效果,而了诗歌的,到了而意”的艺术效果,搭建起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沟桥,读者从的出发读作从而得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悸动。
中古诗中的“留白”艺术,也是以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手法为的。
留白手法构建的中古诗实了生在中的主体了的的空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充发。
留白艺术在中古诗中的用也了古诗中的留白艺术了古诗了生古诗意的了中古诗。
在中古诗中到底留白艺术应用到古诗中的实从以下具体的。
一、循循善诱,相信学生实力的是生在智的挖掘和释放。
中阶段是生释放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生已掌握了足够的 技巧,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具了较好的逻辑思维力独立主的探究知识。
因在高中古诗中应该由衷地相信生实力,发师在古诗中的引导作用生在教师的引导主学习古诗词知识,探究古诗中的留白艺术,用的智慧填补古诗留白受古诗的强魅力。
例:在《诗L采薇》一诗的朗诵中,我就是以循循善诱的帮助生探究古诗的生的古诗朗诵力的。
在的开始先请一生朗读了《诗-采薇》一诗,然后生:你觉得他读得呀很好!”“很味道!生纷纷说道。
你觉得他是不是可读得好”。
“可。
生答。
怎样才读得更好继续道。
再沛一点。
”“读后一段的候声音低沉一点,读出诗人家乡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悲伤。
”“重音和 整一下。
生了一答道。
“那你可 家再读一生。
“可。
”学生答道,随再朗读了《诗采薇》一诗。
“这继续道。
好了!生答。
你觉得他是不是可以读得好着又生针生的这次朗读出建议,并再次邀请生朗读诗次训练之后生的朗读水了的。
让历史课堂在“教学留白”中精彩无限
德育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二、组织自主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但是,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背实验”的教学方式,严重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组织自主实验活动,要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硫实验室制法”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借助“圆底烧瓶、玻璃导管、滴液漏斗、玻璃棒、亚硫酸钠、浓H2SO4、氨水、大烧杯、品红溶液、红色鲜花、蓝色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进行自主实验,并从自主实验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自主实验中加深印象,提高能力,进而大幅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创造开放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开放环境是相对于封闭式教学环境而言的,开放性习题的练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习题练习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为了考试而练习的封闭模式,要借助开放习题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由金属铝制取氢氧化铝时,可以用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如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请假设几种有效的方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得出最佳制取方法。
组织学生在解答该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培养合格的人才作出相应的贡献。
•编辑杨兆东让历史课堂在“教学留白”中精彩无限黄姣(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学)“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的部分,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行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行动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行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利用“留白”艺术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留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留白艺术;学习效果;批判思维能力引言高中历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一直是历史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行动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利用“留白”艺术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留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一、留白艺术的概念及特点“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刻意去除一些细节和情节的描绘,以引发观者的想象,使观者参与其中,从而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留白”艺术,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具艺术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留白”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蕴含深远的意境: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观者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引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意义的思考。
2. 引发观者主动幻想: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时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让观者自主填充想象,从而让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
3. 培养观察力和批判思维:观察一幅留白的艺术作品需要观者主动思考,同时也需要观者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从中发掘艺术家的意图。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的意义和作用1. 提升学习效果: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留白”艺术,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教学的“留白”艺术
72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史学素养。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历史观。
历史事件是必然性事件还是偶然性事件?历史是线性发展的还是循环发展的?历史是清晰的还是一座迷宫?等等。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灌输、填鸭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与历史事件对话,与历史事件中的人对话。
研究历史,我们不仅要着眼于过去,我们还要着眼于未来。
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说,更要鼓励学生探究、思考历史的细枝末节。
一、在历史教学留白中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历史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单维度的事实呈现。
通常我们认为,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历史不可以从“新”开始。
但历史教学者不同于历史研究者,它可以允许学生假设、猜想。
在设想、猜想中,发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力。
比如教学《戊戌变法》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是不是力有不及?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够一举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戊戌变法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从戊戌变法中我们会汲取怎样的历史教训,等等。
这样的一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史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假设:如果康有为的变法,不是依靠那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而是依靠握有实权的慈禧太后支持,结果能否成功?结果会怎样呢?这样的历史假设,能在激发学生历史思维基础上,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引发学生的热议。
对于学生的历史见解、观点,教师不宜采用简单化的“对与错”“是与非”等来加以评判,而应当保持“中立”,加以适当的启发、点拨。
如此,学生的历史学习就一定不会枯燥无味,一定会多姿多彩。
历史课堂一定能绽放未曾预见的精彩。
二、在历史教学留白中激发学生深度探究历史探究不是“创生历史”“衍生历史”,而是一种对“历史的再创造”。
历史留白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度探究。
比如在讲解《七七事变》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留白”:分析国共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策略等的对比。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嘉定区朱桥学校孙建【摘要】本文粗浅地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布白”艺术手法的依据、功能、方法及原则,旨在在本市二期课改不断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对教学艺术的探讨,以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布白艺术布白功能布白原则布白方法布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因而也应该追求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把艺术中的“布白”手法应用到教学之中。
1、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学依据教学布白的艺术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有意留下某些“空白”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运用教学布白艺术不仅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手法,而且有其心理学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人不完满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从而倾向于知觉到经验到完美的格式塔整体,即完形整体。
在这个改造、补充为完形的知觉过程中,刺激了大脑,提高了知觉的兴奋度,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
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觉知到的不完美刺激。
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受。
教学所布“空白”及空掉的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教学完善、完满为一个整体。
2、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其主要功能有:(1)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初中历史由于没有中考升学的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都要稍逊于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为了升学,即使老师讲课比较乏味也大部分学生同样能用功学习。
“布白艺术”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布白艺术”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书画艺术强调“计白当黑”,课堂教学应讲究“布白艺术”。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足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大一些,探究合作的机会多一些。
但在实际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假讨论”等现象仍泛滥于课堂,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探索、发现和交流,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布白艺术”,即善于等待,学生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去阅读、思考、想象、体验、感悟、质疑、探究与交流,课堂里才会有学生的真实生成状态,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笔者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运用“布白艺术”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布白是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易于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
(二)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布白”,有利于点拨学生思维,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成功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尊。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
如果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搞得水泄不通,使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白”,易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运用“布白艺术”的策略(一)导入时“布白”,引人入胜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在开课伊始,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布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有意给历史与社会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学习的序幕。
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成才之路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吴浩(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如皋226500)摘要:“留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提升教师水平的需要。
从选择合适的“留白”方式、把握恰当时机布局“留白”和实施教学“留白”的注意点几方面,研究“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留白;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82-01作者简介:吴浩(1973-),女,江苏如皋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
“留白”是国画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地表现主题,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
这种“以无胜有”的创作手法,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达到高妙的艺术境界。
在历史教学中有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唯恐容量不够大、学生收获不够多,讲得面面俱到。
试想,如果一幅国画中,人物景致纷至沓来、拥挤不堪,能算得上好的作品么?因此,历史教学也应讲究“留白”。
一、“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讲什么”“如何讲”,通常是采用讲授、演示等方法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师的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学习内容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等方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实施教学“留白”成为需要。
(2)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教师设计“留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历史学习模式。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摘要:中国书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
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
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
为此,教师应该有意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科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科学的理解。
关键词:科学教学留白艺术课堂留白一、课堂“留白”的含义“留白”,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计白当黑”,通过虚实相间的布局,往往能带来空灵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一个课堂好比一幅画,任何一副美妙的图画,不可能所有角落都填上内容,“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
”通过这句诗酒能体会到“留白”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课堂也一样,也需要适当的留一些空白。
课堂上的“留白”不是知识的空洞,也不是教师思维的停顿,更不是教学过程的断流,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与联想的空间与时间,是笔断意连式的意味深长,教学中的“留白”展示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堂之美。
它为课堂的高潮积累了能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提供了时间,为提高学生的自信提供了机会。
二、课堂“留白”的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求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发展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那么教师要给机会,给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
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
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再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
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独立自主的人。
”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教学中留下的“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思考,探索中形成了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应用
商鞅 变 法
3于课文 的结尾处设 置空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 整 . 堂课 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讲到《 隋唐统一多 民族 国家的 发展》 这课时设计 了这样一个结尾 :
唐 前 期 的 民族 关 系
唐 后 期 的 民族 关 系
当然 , 历史课 堂教学 中的空 白艺术不能滥 用 , 做 要 到合理 、 准确 、 有致 , 特别要 把握好 时间 , 意与其他 教 注 学手段 的配合使用。 ( 责任 编辑 庞丹丹 )
中学 教 学 参 考
教学 时空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 —
中学历史课 堂教 学 中空 白艺术 的应用
浙江余姚 市 高风 中学( 1 40 黄 华君 3 50 )
也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 第四, 利用课 堂空 间留空 白。不教师 上课 时总是 把讲 台和黑板 当做 自己神圣不 可侵犯 的阵地 , 他们 一节
6 8 中学教学参考( 下旬) 2 1_ 总第 4 期 。。2 2
课 只顾坚守 阵地 , 滔滔不 绝地讲解 , 这反倒 给某些 开小 差、 做小 动作 、 打瞌睡的学生以可乘之 机 , 果也不见得 效 好。 其实 , 可随着教 学活动 的进程 , 使讲 台和黑板成为训 练学生的场所 或表现才干的舞 台。例 如讲 到《 金的建立 和宋金和战》 这节课 时 , 笔者在黑板 上列了金 与辽 、 金与 北 宋 、 与南宋三对关 系 , 金 让学 生看 了课文 后到黑 板写 出它们 的关系演变情况 , 学生 的兴致一下子提了起来 。 第五 , 设计精巧板 书 , 创造空 白。 它具有 以下几个优 点: 助推 学生的思维进 入积极状 态 ; 强教学 的直观性 ; 增 加 深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 , 使记忆深刻 。
于无声处听惊雷——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家 乌申斯基也说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 不是一 门科学 ,
而 是 一 门 艺术 ,是 一 切 艺 术 中最 广 泛 、 最复杂 、 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 而 各 门艺 术 之 间 是 相 通 的 , 在 我 们 进 行 课 堂
实施的条件 、 内容 、 影 响等方 面考虑 , 而
不 是 为 了得 到 想 要 的答 案 而 全 盘 托 出 。 我 在解决这一 知识难点 时 , 也 对 课 堂 进
作 中“ 虚 实相生 ” 的 规 律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让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去 质 疑 、 讨论, 努 力 追 求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的 艺
时空, 展开 合理 的推 测 与想 象 , 在 大 脑
中构 建 起 当时 的 历 史 场 景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 史 必 修 二 第 2课 是
面才 能 制 成 ? 再请 他们 想象 唐 朝 越 窑 的
术效果 。教师通过 恰 当“ 留白” , 让 学 生 有 所思考 、 有所 探索 , 从 而 引 起 学 生 的
联想 和想象 , 最终生 出“ 实” 来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不 仅 激 发 了学 生 的 求 知 欲 , 而 且 提 高 了课 堂 教 学 的效 果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 史 必 修 一 第 2课 是
现 的各 种 状 况 . 做 出“ 弹性化 ” 的 预 设 方 案, 要 为 学 生 的 自 由思 考 留 出 足 够 的 时
一
“ 过 去式 ” 的特 点 , 留 出空 间的 空 白 ,
给学生 提供一些相关 史料 . 让 学 生 穿 越
间 。教 师 要 有 意 识 地 留 白 , 遵 循 艺 术 创
恰当的“留白”使初中历史教学熠熠生辉
恰当的“留白”使初中历史教学熠熠生辉【中文摘要】:高中历史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养料,充满了“沉甸甸”的厚重之美,还历史教育的本真,努力重构以人文生态为呼吸的课堂,将人类历史中的的人文因素,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应有的位置和视野中,并尽心呵护人文教育中那怕是最为纤细的根茎,成为当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人文生态课程理念探究历史浩瀚博大,纵览风卷残云的万千气象,深思关乎人类命运的历史事件,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生命个体,都有其警世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不少智者和先行者,已经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后人得以机缘,窥见历史更细微更本真的原貌。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做这样的先行者,并且站在史学和现实的高度,带领学生行走于历史广袤的原野中,收获“沉甸甸”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育,30%是启发,70%是等待。
对儿童如此,对成人亦如此——教育应该是留白的艺术。
艺术需要空白。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图画“无画处皆成妙境”,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
空白处就是翻腾挪移的云朵,历史教学,适当留一点空白,更是包孕着无限生机和“韵味”,给学生以无限的探究可能和多维度的解读。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李惠军老师在讲解在《战争与革命》的结尾处这样说道:“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幅令人百感交集的照片。
这是人们在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时的一瞬。
人们的表情中的无奈、怀念、离愁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不知道!而一位老者写道:‘人们在悄悄传说,革命已经复活,生活在神圣天国里。
据说天国并无上帝,那是卡尔和伊里奇的国度……他们必将重临,将审判一切死者和生者,并在人间建立普通大众的千年王国!’我每每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感情是复杂的。
但是,当我临行下来时,一个问题似乎永远在我心中挥之不去:有天国吗?有永恒的天国吗?天国在哪里呢?”然后,整节课在这样的悬念中戛然而止。
李老师有意在此时制造了悬念和空白。
这样的悬念令人回味悠长,使人欲罢不能,必将如惊雷一般激起学生心中“漩涡”般的张力。
无声胜有声——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无声胜有声——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留白”艺术高峰(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安徽合肥230031)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变“教”为“导”,适当“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留白运用在国画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刻意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这种做法称之为“留白”。
国画大师的“留白”艺术给观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往往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艺术家学习,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多,很多教师唯恐教学中讲得不够详细、学生收获不够多,每节课都讲得面面俱到。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历史学习效率这一问题,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要求变“教”为“导”,转变机械式的教学方式,适当“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哪些“留白”艺术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精心选取“留白”内容初中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许多学生课前都进行了预习,但喜欢历史的同学并不一定都喜欢上历史课。
如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情精心选取留白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执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时,笔者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唐诗比较熟悉,精心设计“唐诗大比拼”游戏环节,留出一定时间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进而思考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
此外,针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这一问题,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影音资料让学生对敦煌莫高窟有了感性认识,结合影音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
“布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布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布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
教学布白艺术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有意留下某些“空白”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事实上,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有它强有力的心理学依据。
下面,我将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个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布白”艺术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学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看,“布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于一点,一般来说,每隔5到7分钟人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到底,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精神不振。
而适当运用“布白” 学生记忆时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较少,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质量,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 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完形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去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地填补和完善它。
追求一旦实。
课堂教学的艺术-----留白
课堂教学的艺术-----留白发表时间:2011-07-15T17:14:50.51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黄跃春[导读] 在国画中,有一句描述谋篇布局的话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峰中学黄跃春在国画中,有一句描述谋篇布局的话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就是说空着的地方和着了墨的地方一样,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
这是书家画手所孜孜追求的。
可见“留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画,尽管画得不错,但看起来就是不舒服,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留白”。
留白是国画的艺术技巧之一,也是国画的高度境界表达。
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课堂教学提倡洗炼的粗线条设计,留出足够的空白,给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思维开辟了广泛的空间,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蓝天白云的课堂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
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白”,给知识“留白”,给自己“留白”,实现教与学的交互融合,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以课堂“留白”,能让师生都有自己思索、开创的领地,让课堂教学更能与时俱进。
一、课堂时间上的“留白”1.多给学生学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知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数理,自己掌握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所以觉得学生自己能行的东西,我们老师最好不讲,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尽可能多的活动中去。
2.教师给自己留有反思的时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也是非常关键的,它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也要随时为自己挤时间反思。
课堂教学十大“留白”艺术-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十大“留白”艺术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直白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质疑问难、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更广阔的思考与探究,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导入时“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贴切而精炼的导入犹如一块磁石,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干戈不息》时,先播放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国“ 9?11 ”事件、巴以冲突、美军军事打击伊拉克四个短片,在充分感受了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后,即刻发问学生:“这些事件说明当时世界存在着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可以用哪些办法或途径来解决?”然后引导阅读课文,结合刚播放的短片进行思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把“留白”运用于导入中,课堂起始便留给学生悬念,缩短了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衔接时“留白”,巧把金针度与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有意识地设计“留白”,等学生找到知识的链接点,完成“过渡”后,再讲述下一个知识点。
例如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讲完香港、澳门的回归后,为了接到台湾问题的教学,提出“这是否意味着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的大业呢”。
当学生回答“还有”后,质疑:“是什么阻挡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台湾问题呢?”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使新知识的衔接水到渠成。
三、高潮时“留白”,一语天然万古新在课堂教学中,讲到高潮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把成功的体验和顿悟的享受留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在讲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和向西洋寻宝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后来明朝终止了下西洋,为什么由实行开放政策改为闭关自守?”“怎样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这些问题迫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客观冷静地思考,有利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白守黑”——中学历史课堂中的留白艺术
[摘要]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自然也需要独特的留白艺术。
知“白”守“黑”,并非是对教学“程式”的悖反,而是通过布白来实现对历史的自主思维,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的还原,让思想“天马行空”,在“空白”深处尽“情”挥洒,最终生成“笔墨”的建构。
[关键词] 历史教学,布白,有效
所谓教学布白艺术是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大胆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与以往“启发式”教学不同,布白需要教师要注意教学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中迸发出来的。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当如何巧妙合理的布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并借鉴他人的经验之谈,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布白艺术的实施进行简要之探究,不当之处,多多指正。
一、全局把握合理布白
1、巧借秋风声更远
其实细数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荀子《劝学》里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假于物”就是巧借之意。
曹操借天子之名召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借雷声掩饰心中隐秘;诸葛亮借江上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借擒放孟获服人心、安边
疆……”而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自然也可以“善假于物”,巧设空白,从而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记得我曾今开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经济大危机》,我一改以前首先交代背景逐步引入新课的教学步骤,而是一上来就直接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大大的空白,让他们去思考去自学,“今天,我要大家用医生的诊断方法,以经济学家的眼光,写一份诊断书。
诊断对象是美国20世纪末到30年代初的经济问题。
要求有病因、病症、诊断、处方和医生签名。
因为你们是实习医生嘛,所以不要求单独出诊,5人一个小组,协同合作,一起完成一份简洁而深刻的诊断书。
”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去开始主动学习本课内容了,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反弹琵琶奏奇效
反弹琵琶:原本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
现在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说就是“不走寻常路”。
例如,我在教学《工业革命》一课时,由于是属于科技文化类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内容繁杂,假设只是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我想大部分学生都会非常的反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试着换一种方法,用布白的书法,先抛出本课最后总结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学生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中去找印证这句话的证据,于是学生要为了寻找证据,就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知识目
标,也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
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回答情况,适当进行知识的深化、引导与总结。
二、环节探究巧妙布白
1、课堂导入:未有曲调先有情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爱好、个性和特长,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应当给我们的课堂“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绽放异彩。
把布白这一手法运用于导入中,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给学生悬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有意识地给新课内容蒙上一层神秘的“黑面纱”。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这样导入:“在20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英国的议会要员必须走下汽车,坐上17世纪的马车,穿上17世纪的官服才能进入王宫内,宫内所有的布局装饰及卫兵、宫女的服饰都是17世纪的。
为什么在20世纪的英国却还要保持17世纪的风格习俗呢?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20世纪的的人们还念念不忘这些17世纪的风俗习惯呢?”如此导入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岂不妙哉!
2、课堂高潮:巧把金针度于人
在历史课堂上,在较长时间的大段讲述之后,如果我们能够突然出现一段“空白”,那么结果就是“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苏
霍姆林斯基语)。
为学生提供一个反刍、消化的时空,一个静心回味的余地,平添了几份含蓄与空灵。
总所周知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高潮,高潮的作用是巨大和令人难忘的。
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总是会用生动的讲述等各种手段,给课堂掀起若干个高潮,倘若我们能够在此时巧妙地留出一个“空白”,会使高潮的作用延伸、扩展,让学生去感受“弄潮”的激动。
这时也会形成另一个形态的高潮——静态高潮。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当我讲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向海外其他国家显示中国的强大时,一位学生打断我的课说:“听说是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去海外寻找他侄子建文帝的下落。
”此时学生的兴趣忽然被提起来了,纷纷议论起那些他们看过的电影电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了。
面对这一课堂生成,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明朝终止了下西洋,为什么由实行开放政策改为闭关自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课堂立刻由动转为静,这样既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再次集中起来,思维活动又重新回到教学中来。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天然万古新”啊!
3、课堂小结:探得风雅无穷意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其实也是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善始善终,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自然,课堂小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若设计得精妙,则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个富有新意、回味悠长的结尾,能使课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一个响亮的圆满有力的让人震动的
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结尾有多种形式,设置恰当的空白,即是一种较好的结尾形式,能让学生的心灵去体验、感悟、回味,使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可以使课堂达到“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教兴国战略》一课的结尾时,我一改以往的传统课堂总结方式,而是别出心裁的给学生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国策无私,三年免税还拿贴”;要求学生课后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对出下联。
结果,第二天课堂上让我始料未及的结果出现了,学生们非但没有悄然无声,反倒是各个跃跃欲试,还真对出了很多比较恰当的下联,如“孩子有福,九载攻读不用钱”、“党政有情,穷娃求学能受助”等佳作。
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手法,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具体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美的升华。
当然我们也要分清“留白”不等于“虚无”,毋宁成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唯一的“形式”。
知“白”守“黑”,并非是对教学“程式”的悖反,而是通过布白来实现对历史的自主思维,透过具体的历史情境的还原,让思想“天马行空”,在“空白”深处尽“情”挥洒,最终生成“笔墨”的建构,我想这才是“布白守黑”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杨春华知.白守黑,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探究[M] ·历史教育的盛宴·2009
[2]陈洪义.“布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3]叶长文.论教学布白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