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白艺术研讨
化学课堂布白艺术论文
浅谈化学课堂的布白艺术摘要:画家绘画,总是要留点空白,正所谓密不透风,疏可奔马。
“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要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
文人写文,讲究含蓄,“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劳道,伏采潜发”,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到无尽之意。
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也可借鉴“布白”的手法,将“布白”运用于教学,并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其思维。
下面就化学课堂教学,谈谈几种“布白”的方法。
一、引而不发,形成“心理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悱”其实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上的空白。
教师可精心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呈现一触即发之势,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并引而不发,使学生形成心理空白,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故意停顿,形成“时间空白”在处理新课或解决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马上指定或催促学生回答,而应该故意停顿一下,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默默思考,以适应其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他们在静思中理清思路,孕育融会贯通的种子。
例如,在学习完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分子反应机理之后,我故意停顿一下,问学生:是不是所有的醇都可以脱水生成烯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回答:只有在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的醇才能脱水生成对应的烯烃。
这样通过短时间的思维调整,使学生对反应本质有了理性的认识。
又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中,阳极放出cl2,进而可推得cl-失电子能力比oh-强,这时教师放慢声调:真的如此吗?学生经过紧张思考后,有学生说:不一定,沉默片刻后,又有学生说:我赞成这个观点,因为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而oh-浓度很小,当然阳极产生cl2,若[cl-]≤[oh-],可能阳极得到o2。
教师及时赞赏,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比较cl-和oh-失电子的难易。
这种有意识的停顿,学生被压抑的思路全面解放出来,怀疑精神顿生,灵感由此而生。
象这样在时间上留下一块“空白”,给予学生消化、吸吮,驰骋的天地,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历史教学中巧用“布白”艺术
历史教学中巧用“布白”艺术布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心理学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它。
如此追求一旦实现,便能产生愉悦感,成为质疑、搜求真知的驱动力,使人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启迪,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而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其主要功能有: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布白艺术的原则:布白既然是一种艺术手法,那么它就应该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教学中的布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布白而布白,所布之“白”要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布白艺术。
教学布白艺术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教师只要巧妙地安排课堂结构,就可以造出恰当的“空白”,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布白的方法呢?一、在导语中“布白”如果教师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悬念,妙用布白,设问质疑,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使学生疑中学、思中求、乐中取。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的导语,就可作如下的“布白”设计:“今天的英国,国家元首是女王,英政府各部大臣到王宫去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停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上17世纪的古老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是17世纪的穿着,王宫里的士兵,有的戴头盔,有的拿长予,这幅景象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那么,为什么21世纪的今天,英王宫却还存在这传统的的古老情景呢?让我们学完这节课后再揭开谜底。
”通过这则导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
二、在讲授新课中“布白“问题”是一条把人引向知识殿堂的钥匙,由于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的质疑开始的,带着问题学习才能启动思想的机器去勤于思考,乐于思索,才会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
巧“布白”,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头脑风暴”
讲 , 样 就 给 学 生 留 下 了暂 时 的 “ 识 空 白 ” 这 样 就 给 学 生 这 知 , 提 供 了静 思 的 时空 . 研究 表 明 , 在 静 思 的 时 候 , 思 绪 最 迅 人 是 疾 的时 候 . 为 静 思 要 求 学 习 主 体 的 注 意 力 高 度 集 中 , 样 因 这 来 可 以使 他们 积 极 思 维 的 特 点 得 到 更 大 发 挥 , 学 习 内 容 对 进 行 更 高 层 次 的深 度 思 维 , 有 利 于 理 解 、 悟. 果 教 师将 也 感 如
●
教 学 方 法
鸯 0
. .
.l - -, .
●
巧“ 白" 让学生的思维经历“ 布 , 头脑风暴”
◎ 刘 颖 ( 苏省 溧 阳职 业 技 术 学校 江 2 30 ) 13 0 布 白艺 术 从 哲 学 上 来 说 , 质 是 “ ” “ ” 和 谐 统 本 实 与 虚 的
课 前 没 有 考 虑这 个 问 题 , 又不 能 立 刻 给 出 结 果 , 是 我 决 我 于 定 把 问题 抛 给学 生 , 扬 这 名 同 学 后 , 学 生 讨 论 , 动 去 表 让 主 探 索 这 个 问题 . 过 一 个 课 堂 事 件 的 “ 白”, 避 免 了 老 师 通 布 既 的尴 尬 , 给 学 生 留下 广 阔 的思 维 空 间 , 学 生 尽 情 的 发 挥 又 让 想象力 、 造力 , 时也培养了学生思 维 的广阔性 、 刻性 、 创 同 深 灵活性 、 独创 性 . 有 化 实 为 虚 , 问 题 可 供 学 生 思 考 、 只 有 探
二 、 学 教 学 中“ 白 ” 术 的 要 求 数 布 艺
内容 面 面俱 到地 讲 给 学 生 , 于 注 重 教 学 的 “ ” 往 只 能使 过 实 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指的是在画面中布置黑白分明的色块,形成对比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常常运用“布白”艺术,从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古代诗词中的布白艺术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就善于使用布白艺术,通过对黑白对比的处理来强化情感表达。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回文敛玉鸳鸯被,乱扔蛾眉两点尘。
”这里的“玉鸳鸯被”和“蛾眉”就是通过黑白对比来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凄凉和孤独。
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低头思故乡,揭帘忽见陌上杨花处。
”这里的“低头思故乡”和“揭帘忽见陌上杨花处”,通过将黑色和白色的对比进行处理,使整个句子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孤单,同样也加深了读者的感受。
在小学语文文章中,布白艺术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有效地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写景方面,可以使用布白手法来突出景色的特点,增强阅读感受。
如在描写“红叶”时,可以写到红叶与周围绿叶的对比,以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枫叶如火,镶嵌在翠绿的树林中,犹如一条爬满嫩芽的火龙,燃烧着秋天的激情。
”在描写人物方面,也可以利用布白艺术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描写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物时,可以通过黑白分明的对比来体现其心理状态的冷漠无情,比如:“他的眼神冷淡而无情,像是被冰封的水般不动,坚定而无可动摇。
”最后,通过布白艺术来处理文章的情感表达,可以使整篇文章更加凝炼有力,并且更加生动形象。
从而可以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共鸣和感受,让文章的价值倍增。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发布时间:2021-02-22T02:22:15.018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9期作者:王强[导读] 教师、学生、教材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
现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堂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布白"在这节课上的应用。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太仓 215400摘要:本文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了"布白"手法在这节课中的运用方法以及原则。
关键词:布白;应用;原则布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留出"空白"。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注重"布白"艺术。
一、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
这种"布白",是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
它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布白"艺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学生、教材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
现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堂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布白"在这节课上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布白内容的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有关化学原理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
臂如在"原电池"的原理教学中,教师可暂时不讲"原电池"的原理,而是先引导学生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进行观察,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学生就能解释上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开卷背景下“布白”在教学中的运用_0
开卷背景下“布白”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布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
运用“布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布白”意义;运用和操作;原则“布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
“布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新课标背景下,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布白”的意义和作用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
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布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
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
在“布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布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在“布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4.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布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布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巧置 “ 白” 布 。深刻理解概念 ,培养思维深刻性 在概念 教学 中 ,我们 一般都 是开 门见 山,直接1 鹧 : - 及双曲线的两种定义求出点P =
到f 的距离‰,从而求 出%,判断是否小于、等于一 7 5 ()假 设 P 左 支 ,通 过 用 口 、c 示 ,利 用 一 求e 2 在 、b 表 5
精 细 的 检 查 思 维 过 程 ,能 及 时 发 现 错 误 、纠 正 错 误 。 因 此 在 教 学 中 ,恰 当地 留 有 空 白 ,让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去 不 断 总 结 解 题 经 验 和 教 训 ,进 行 回顾 和 反 思 , 自觉 调 控 思 维 过 程 , 自我 评 价 解 题 思 路 和 方 法 ,寻 求 最 佳 答 案 。
通过学 生思考 ,凭直觉可 以预见到解决 本题 的关键 : 将 已知 条 件 等价 转 化 为 是 否 存 在 线 段 的 垂 直 平 分 线 与所
给 曲 线有 交 点 。
三、巧置 “ 布白” .在反思中求辩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 的批判性表现为善于独立 思考 ,善于提 出问题 ,
用 ,又发挥 了学生 的主体作 用 ,同时培养 了学生独 立思
考 的能 力。
特别是在 能力 的培 养上 收获会 更大。课 堂教学 中的 “ 布
白” ,是课 堂 教 学 中 美 的 升 华 。 “ 白” 艺 术 实在 是 一 种 布 以 逸 待 劳 的 高 操 教 学艺 术。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并且d 尸 I 尸 瞰等比数列。经过 、I 、l 只
几 分 钟 的 思 考 ,启 示学 生得 到 以下 几 种 思 路 :
维 往 往 滞 后 于 老 师 的 思 维 活 动 。 对 老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 学 生 必须 有 一 个 理 解 ,领 悟 、 思 考 的 过 程 , 虽 然 这 段 时 间 里 ,课 堂 处 于 “ 场 ” 冷 ,但 学 生 却 处 于 积 极 的 思 维 状 态 。 如 果 老 师 迫 不 及 待 地 给 出 答 案 或 要 求 学 生 回答 ,就 不 能 充 分 利 用 问题 来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 若 能 巧 妙 利 用 “ 白 ” 布 艺 术 ,给 学 生 留 有思 考 余 地 ,让 他 们 主 动 去 研 究 、 探 索 , 掌握概念印象更深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运用精炼、简练、明晰的文字表达方式,将人物、事件、描述、情节等排列布局使之相互关联,以达到“白描”的效果,使读者形象深刻、生动感受故事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被视为一种语言艺术,应该深入挖掘、理解和应用。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探究、发现、探索的阶段,这为布白艺术的教学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如课文的阅读解析、绘本阅读、单元故事阅读等。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情节内容,导引学生依序理解、熟悉文本,感知人物、环境、情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布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从完整的情节中去理解布白艺术。
另外,在绘本阅读中,布白艺术可以通过图画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推进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观看图画时,联想并叙述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学生对布白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单元故事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轮读、对话、记述、展示等,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观察、感知、思考,梳理故事情节、确定人物特征、了解故事主旨,进而掌握布白艺术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除了从课文、绘本、故事等多种形式传授外,还可以通过自由写作、绘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布白艺术。
例如,在自由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然后进行语言请求、概括主旨、层次分明、配以形象语言等,以达到表达精准、条理清晰、意义明确的效果。
总之,布白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布白艺术敏感度,让学生在听、读、写等多种形式学习中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这种语言艺术。
“布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布白”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布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
教学布白艺术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有意留下某些“空白”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事实上,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有它强有力的心理学依据。
下面,我将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个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布白”艺术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看,“布白”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于一点,一般来说,每隔5到7分钟人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到底,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精神不振。
而适当运用“布白”,学生记忆时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较少,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提高思维质量,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完形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去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地填补和完善它。
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以极为愉快的感受。
也就是说,教学中的“布白”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逐步使学生走出教师的影子,充分展示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主体地位。
二、“布白”的核心在“布”即如何设计教学“空白”是教学布白的关键,和历史知识“空白”不同。
我们知道,历史的最大特点在于一切都是过去时。
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空白。
这和我们所说的“布白”完全是两码事。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从 联军有数百人窒息而死 。 上千人双 目 失明。
4 ] 教 师通 过 突破 时 空 限 制的 布 白 . 在 有 的组成部分 。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布 白艺术 据化学史料 .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 【 既 可 以节省 课 时 , 又可 以 的运用谈谈 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事并留下一定 的空 白。 能使枯燥的知识变 限 中寻 求 无限 。 使学生形成 有效 的知识体 系 。 养成 良好 的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布 白” 的 意 义 得趣味横生 , 可 以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潜 许多教 师怕学 生不懂 , 课堂教学一味 移默化之中。 成就了动机的培养、 健康情感 学 习习惯 。
生的年 龄特点 、知识经 验和思维 能力 , 把 握好留 白的“ 度” 。空 白太 多 。 会针 对性不 强。 主次 不 明: 空 白太复 杂 , 需要耗 费较长 时间 。 影 响进度 ; 空 白难 度太大 , 学生 无从
《 新课 标> 指出: 化学要遵循学 生的心
果. 反而 会阻碍学 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 力 理特点 。强调化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已有 的 的发展。有些教 师则将 “ 满堂灌” 改为“ 满 生活经验出发 。使学生如何运用已有 的知
充分地表现 主题而 有意识 地留出一些。 空 白” , 使艺术 品虚实相映 , 达到 了 。 无 画处
皆成妙境 的艺术境界 .给人 以启迪和美
课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巧妙地设计布
白式导语 , 能迅速 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创设 富有启发 性的悬念 .能有效诱导学生主动
的享受。将布 白手法运用于化学教学 . 教 探究 . 迅速进入学习新知识 的最佳状态。
拔引, 使 其达 到心领 神 会 的效果 , 使教 学 内容得 以消化。 要注意布 、 导结合 , 具有选 择性 , 做到 实处 饱满 。 虚处 藏神 , 弓 I 导学 生 在 虚中求探索 , 在实 中求实效。 教 学是一 门艺 术 ,在 新课程 改 革理 念越来越被认 同 的今 天 , 教师更要 更新教
中国绘画的空间布白研究
中国绘画的空间布白研究崔文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有多种。
如线条、笔墨、色彩等等,空间布白也是很重要的形式语言之一。
尤其对以意境为重的中国传统绘画来说.空间布白能影响到整个画面。
布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
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
这样的形象势必造成线内、线外的留白。
留白并非空洞无物。
中国画的留白不仅仅是画材之一.而且还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
关键词:中国画空间布白笔墨意境无论是在西方绘画还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间都是极其重要的元素。
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
而西画上逼真空间的出现得益于透视法的运用。
早在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就在透视学上进行研究并取得很大成果。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传统绘画有极大的不同。
,中国画的透视称为布白,是从画面本身来思考的。
“布”,有谋略之意:“白”指笔墨不及处.亦即“纸素之白”。
布白。
就是在画面中对空白部分的安排和布置。
通过布自来使画面本身更加完美。
一、布白的含义“无画之处皆成妙境”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美学观点。
与其他画种相比,中国画更加讲究意境和情趣,而非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这一点与西方绘画形成了本质的不同,而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因为传统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西方绘画的一大特点。
因此西方绘画的空间效果是真实地再现。
是什么就是什么.空间只是让人们感到画家所画的画面更具有真实感。
中国绘厕中的布白内涵源于道家思想,即有形的实物是空间赖以形成的条件。
空间才是真正有用处的部分。
想象的无限扩张给现实带来了丰富的抽象,可用来平衡和充实心灵的需求。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画喜欢在画面中留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空白来.而西方绘画是整幅厕面都涂满了油彩的。
中国画上出现的这些空白并非无意,有的寓意着天。
有的寓意着水,有的寓意着云雾,有的可能则什么也不表示,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意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布白”是一种常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成绩。
那么,什么是“布白”艺术呢?“布白”是指在讲解时适当运用语调、语气、声音、节奏、动作等多种艺术手段,使语言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悬念和有趣,使听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授人以鱼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中吸收知识,掌握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下面举几个例子:1. 讲授古诗词讲授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适时变化自己的语气、音量和声调,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诗人的感情和意境。
比如,讲“登高”时,可以在朗诵“海日生残夜,江枫入旧年。
”这句诗时,用低沉的声音,带出叙事的宏伟气势和悠长凄清的感慨,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 讲授卷轴文化在讲授卷轴文化时,老师可以动手操作,演示展开各种卷轴,如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打开卷轴,看看里面的内容,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仿佛走进了文化历史的长河。
3. 讲故事讲故事时,老师可以适度运用情景、动作等,加强故事的戏剧性,如:在讲述《小燕子》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小鸟的飞翔动作,跟着故事情节想象,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4. 讲文言文在讲解文言文时,老师可以通过音律、韵律、节奏等技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悟文本内容。
如:讲《离骚》时,可以用起伏变化的语调,显露出楚辞的激情和雄浑。
总之,“布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使学习更加愉快和轻松。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布白”艺术的应用。
浅谈中国画的“布白”形式及影响
浅谈中国画的“布白”形式及影响作者:夏丽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状态。
空白不仅与绘画者所要表现的具体物象息息相关,而且还能衬托画面中的主体,同时也使绘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布白”这一种构成形式在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艺术设计发展也影响深远。
关键词:布白;虚实;影响[中图分类号]: J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一、布白的涵义中国传统艺术对“黑白”极为重视,“留白”在中国画中是十分讲究的绘画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画理。
“空白在中国画中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称之为“布白”,它不依赖于附属之物的衬托,而是高度的概括,通过主体示意,显得更丰富,境大而有魄力,迁想妙得”。
[1]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是整个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画面形象延续与衍生状态。
它不仅与具体物象息息相关,而且衬托了主体,同时也使绘画者在创作过程可以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国画中没有了白的形态变化,墨色的形象也就无所依托,“黑从白现”就是这个道理。
“白”不是实体的客观物象造型之间的空隙,更不是实体物象造型之后空隙的多余,它的形状经营,是对实体造型的制约。
二、布白的艺术特点清人张式《画潭》云:“空白,非空纸。
空白即画也。
”[2]画面留白处理是否恰当,关系到整幅作品的虚实、节奏、韵律等诸多方面,布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处理好布白在衬托了主体的同时也扩大了画面意境,就是所谓形象的延续。
画面黑白关系处理,就是画面整体结构的处理,留白部分并非空白而是画面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
空白来自取舍,只有对物象布置精心的选择、取舍、概括,才能使布白恰到好处,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如齐白石的《柳牛》,画面中柳条背后的留白好像“烟柳弥漫”又像“晴空一碧”再或者是“水波荡漾,烟波浩渺”,可以任凭观画者做出各种联想。
“布白”艺术妙不可言
苏 教版 小 学语 文课 本 中 ,许 多课 文都 配有 精美 的插
图 ,阅读 教 学 中应 充 分利 用这 些 图 片 ,使 之 成 为 帮助 学
生理 解 、促 进学 生思 维 的有效 教 学 苏 教 版 小语 第 三册 《 株 紫 丁香》 一
位 老奶奶 ,弯着 背 ,戴着 老 花镜 ,不 时 咳嗽 一 下 ,引 得 下 面一 阵欢笑 。学 生见 了也 跃跃 欲试 ,课 堂 的纪 律 有 点 乱 了 。笔 者 又 咳嗽 了一 下 ,用 苍 老 的声 音 说 : “ 呦 , 哎
来是这 样 啊 ! 者装 着恍 然大悟 的样子 说 , “ 的孙 子 ”笔 我 真 了不起 ,都 会讲 外 国话 了 ,将来 长 大 了一定 不 得 了 ! ” 然后 ,又 分别 扮 演爸 爸 、妈妈 、爷爷 等角 色 和 另外 几 位 学生 表演 打 招呼 。第 二 天 问他 们 在 家 的情 况 ,许 多 人 说 都得 到 了家 人 的称 赞 。
在 课 堂 中 融人 生 活 的 场 景 ,能使 学 生 在 轻 松愉 快 、 不知 不觉 中积 累 、应 用所 学语 言 ,还 提 高 了思 维 、表 达 能力 ,进一 步激发 了学 生浓厚 的学 习兴趣 。
这 么多 的小孙 子 小孙 女 ,看 看 哪个最 乖 ,奶 奶就 请 他 来 和奶奶 打招 呼 。 ”学 生一 听 ,立刻 坐得 端端正 正 的 ,小 手 举 得 规 规矩 矩 。然 后点 了一 个 最乖 的学 生上 来 ,他 比较 腼腆 ,声音 很小 ,于是 笔者 把手 放在 耳 朵 边 ,说 : “ 乖
这 里所 创设 的知识 上 的空 白 ,恰 到好 处 地 起 到 了一
望无 际的科 学世 界 的窗 口 ,而 把某 些东 西 有意 地 留 下
布白——让美在语文课堂流淌
固然能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但青少 年的注意力持续 思维的艺术效果 。 通过教师所布之“ , 白”使学生生出“ 珠 , 实” 教 滔滔不 绝 , 往令学生 厌 往 来 , 学生有所思考 , 让 有所探 索 , 以形成无穷 的意味 和幽 性较 差 , 师一味地 口若 悬河 ,
( 者单 位 : 作 吉林 梨树 县金 山 乡中学 )
的充分激发为前提 ,以学生对言语 的亲身体验 为基本要 的长远发展 出发 , 从学生 的切身利益 出发 , 通过英语教师
故事表演等。 可以让学生们 自由结成小组 , 自由选材进行
表演 , 表演过程 中 , 演的同学锻炼 了说英语的能力 , 在 表
不但是信息交 流的过程 , 同时也是情感 交流的过程 , 所以 准》 对基础教育 阶段英语课程教学 内容和 目标做了明确的
一
个好的英语 教师在备课 时就要 千方百计地考虑到在课 规 定 , 括 “ 识 、 能 、 感 、 略 和 文 化 ” 五 个 方 面 。 包 知 技 情 策 等
堂 上 如 何 调 动 学生 的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情 趣 , 整 在重视知识和技 能的同时 , 情感 、 激 在 把“ 策略和文化” 引入教
别无所 有 , 然而顿 觉满纸 江湖 , 波无尽 ; 国古代 《 烟 中 诗 创 造 知 识 上 、 理 上 、 书 上 的 暂 时 性 “ 白 ”追 求 启 发 心 板 空 ,
境 ; 用 灵 活 多 变 的 教 学 方 法 , 学 生 做 中学 , 中用 , 看 表 演 的 同 学 锻 炼 了英 语 的 听 辨能 力 。小 小 的故 事 表 演 采 让 学 从 而 激 发 兴趣 , 得 主 动 , 高 效率 。 学 提 师生 之 间 以 主 、 等 虽然形式简单 ,却激 发了学生 的兴趣 ,使学生能主动参 平 的 方 式 交 往 , 学 气 氛 浓 厚 , 强 了学 生 对 教 师 的尊 重 和 教 增 卜。 j 培 养 学 生 学 习英 语 的兴 趣 , 跃 课 堂 上 的气 氛 , 仅 活 不
浅谈中国画的布白艺术
中国画形式美 的艺术风格是独 特的 。《 易经》 说: “ 一阴一
阳谓之道 , 又说 : 易之为道也 累迁 , 变动不居 , 周流六虚 。 ” 这里
的一 阴一 阳的生命节奏 , 不仅从根本上揭示 事物 的变化规律 , 而且是虚灵 的时空合一 。 中国古典美学受道影 响 , 认为表现天
地万物生活 的艺术也应该像 道 , 天地万 物一样是有 与无 、 实与
三、 布 白艺术对 中国画的意义
中国画 的布 白艺术是建立 在艺术想象基础上 的一种艺术
虚的统一 。 实者 , 黑夜 , 实在的东西常 以纸 帛上 留以空 白。 只有
知自 , 才能守黑。 知 白, 必须以 白当黑。 深知 自处才能处理好黑
创造 , 是 以意象造 型的美学追求 。 讲究 虚实关 系 , 无 中生有 , 展
至 高境 界 。
关键词: 中国画; 黑白 ; 虚 实; 意境 中图分类号: J 2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0 3 — 0 0 4 4 — 0 1
中国古典美学 中有一个显 著的问题就是无 与有 ,在道家
示 了绘画 的独到 的艺术境界美 。中国画以变幻为美 ,虚 空无
处, 黑从 白现 , 虚从 白生。 但虚不等于无 , 是体现一种 “ 虚灵” 的 空间感 , 是 留给欣赏者根据画 中的黑 自觉完型 的“ 万有 ” 。 使画
限, 即笔 墨未 到之 处 , 却是飘渺灵动 , 天人合一 的境界 。 中国画 面虚实相 映 , 形神 兼备 , 从而达到 无画处 皆成 “ 形神兼 备” , 从 的布 白除了在感情 和文化 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有视 觉理 而达到无 画处皆成 “ 妙境 ” 的艺术 境界 , 给人 以启迪 和美 的享 论上 的依据 , 一虚一实 , 一 主一次 , 虚 实相 生 , 主次相辅是 符合
初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的探讨留白,又叫布白、补白,最先来源于绘画与书法等。
运用它,主要是为了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留白留得好,就会让人更加得其玄机,就能令人的思路走得更远。
人的思想、思路、思维渐行渐远,便会产生出更在夕阳边、意在青山外的效能。
富有机要的留白运用在语文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效果明显,留白,运用于写作教学里、在文章写作中,是一种谋篇布局的艺术。
由此来反推一下小范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思考:留白想像,留给无限回味的空间。
留白想像时,学生会想像,教师给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会思索的学生即会对留白的材料有不断再造的能力。
虽然,有时这种再造独具着粗浅、稚嫩的味道或影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灵动地开拓、有机地想像;留白想像时,有时还会带上联想,将留白演绎到精妙绝伦、美轮美奂。
就拿龟兔赛跑来说吧,学生们通过再创造,写出了龟兔相互协作同时到达终点的文章,写出了龟兔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自运用信息技术给自身的赛跑助力的,写出了乌龟为自己做了不少克隆龟,放在每个拐角及终点处的……这些想像,结合着时代特点,均是做到了把文章写得绘声绘色。
如是可见,学生们的想像力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
他们的想像,那是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留白结尾,留给无尽思索的余地。
留白结尾,作者的技巧各有不同。
但这并不影响到留白,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给留白留下发挥的空间等。
不少结尾处,会有省略号这一标点符号作为标志。
还有的,就是虽然没有省略号,可是,有着大于或等于省略号的“玄机”。
如,鲁迅的《孔乙已》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
”这种留白式结局,予人以广阔无垠的想像空间。
这样,虽然故事是戛然而止,但是文意、文脉并没有断,显然,情节还是“暗中”地延伸与行进,文章的整个思路仍然是顺畅无比的。
此种留白式的结局,可以是悲剧式的,也可以是戏剧化的,如,《麦琪的礼物》一文,结尾处戛然而止,悲中含有喜,将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有力地拓展了出来,抒发得如此酣畅淋漓。
论《拟行路难》中“布白”的艺术魅力
呀 !这 个 道 理 , 建筑的设计最能说明 : 首 先 要 考 虑 空 间 的分布 . 虚 处 和 实 处 同样 重 要 。
中悲愤的《 行路难》 之 歌 声 。这 里 诗 人 有 意 “ 布 白” 。 回避 了 正 面 诉 说 自己 的 悲 哀 和 苦 闷 .而 是 着 笔 于 如 何 从 怅 惘中求得解脱 。 在 烦 忧 中 获 得 宽 慰 。这 种 口吻 和 笔 调 。 愈加透露 出作者深 沉浓重 的愁苦 以及悲愤 的情感 . 造 成 了 一 种 含蓄 不露 、 蕴 藉深 厚 的 艺术 效 果 诗 的 结 尾 。作 者 本 想 吐 露 真 情 。 “ 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 人心不 是草 木和 石头 , 不可 能没 有 感情 , 比 较 而 言. 诗 人 的心 性 比 一 般 普 通 人 更 为敏 感 。诗 人 面对 社会
味造成伤害。
接 下 来四 句 , 诗 人转 向 自 己 的心 灵 深 处 。他 并 没 有 直 面 人 间 的不 平 去 高 声 呐 喊 .而 是 首 先 以 “ 人 生 亦 有 命” 的宿命论观 点 。 来解释社 会与人 生的错位现 象 . 并
渴望借此从“ 行叹复坐愁 ” 的苦 闷 之 中 求 得 解 脱 。 继 而 又以 “ 酌酒 以自宽” 来慰藉 自己 . “ 举 杯~断 绝” 倾 吐 心
之 气” 更让他 神清气爽 . 难怪 他要发 出“ 女儿 是水做成 的骨肉” 之 类 的奇 论 。宝 玉 也看 得 真 仔 细 , 连 目 中 的情 、 两 靥 的愁 、 较 比 干 多 一 窍 的心 、 闲 静 时 的姣 花 照 水 、 行 动 处 的 弱 柳 扶 风 都 看 出来 了 。 作 者 没 有 直 接 的落 笔 于 林 妹 妹 服 饰 的描 写 .而 是 巧 借 宝 玉 之 心 理 更 多 的 去 传 神 传情 . 令人叫绝 。 结 合 上 述 .通 过 寄 人 篱 下 的 身 世 ,清 丽 高 雅 的 气 质. 木 石 前 盟 的约 定 。 我 们 可 以想 见 : 黛 玉 的 穿 着 佩 戴 定 会 是 朴 素而 不艳 丽 .淡 雅 而 不 刺 眼 ,得 体 而 不 张 扬 唯 如 此 . 我们才会觉得她更有一种 “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白艺术研讨
布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留下“空白”,以达到以虚显实、虚实相生的目的,从而使主题表现得更为充分、
有力。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完全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追求那种“妙在不言中”的境界。
下面,就以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布白艺
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巧设悬念,创设知识上的空白
二、利用插图,创设画面上的空白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阅读教学中应
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使之成为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常常要借助于表象进行思考。
而插图的运用能
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他们的想象,激
活他们的思维。
但插图的运用有一个“时机”和“技巧”的问题,如果只
是象征性的了解一下画面的内容,那就会使这一环节流于形式。
反之,如
果能将插图作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或是作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阶梯,
那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大禹治水》中有多幅插图,笔者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设置“布白”,帮助学生更
深刻地理解课文,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课文第三段写到“禹在外治
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在
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插图,禹出外治水时,他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体会“禹在外治水13年”,而路过家门只有“三次”,回家的机会是很难得的。
这时问学生:“禹真是一个无情无义,毫不想家的人吗?他家里有妻子、有儿子,他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吗?假如你就是禹,这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禹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
会怎么想?”同时出示:禹路过家门时,他()。
禹的儿子日渐长大,他()。
教师这一简单的转换,能让学生联想出远比这两幅图要丰富得多的
画面来。
而且学生脑中的画面是灵动的,是活生生的,是充满感情的。
听
了他们心中所想,你会惊叹他们怎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想象力,把“禹对家
人强行压抑的思念之情,全身心投入治水之中”,把“儿子对父亲的日盼
夜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图片是惯常使用的,
是最简单易行的手段,如果能像上例中一样适当地运用“布白”手法,那
么图片就能发挥它的超常功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形象直观上了。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视听上的空白
教学的现代化使教育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多媒体也较为频繁的进
入课堂。
确实,借助多媒体所制作的课件能出色地完成教师的设想,它所
产生的视听效果,是静止的画面和非同步的磁带录音所无法比拟的。
不可
否认,多媒体使教学艺术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境界。
它能使阅读教学中的
“布白”手法运用得更加自如。
比如,教学《云房子》时,在学生对云房
子的可爱有了一定感悟之后。
把多媒体画面定格在小鸟们叽叽喳喳叫着在
云房子中飞过来飞过去。
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小鸟们造云房子时的心情
怎样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又会怎样想呢?”不加限制,让学
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引导他们归纳出“兴奋”、“得意”的心情。
接着
进一步启发:“云房子造好了,小鸟们兴奋不已,它们互相串门,这时会
说些什么呢?”学生看着画面充分展开想象,扮演小鸟进行说话,创造了
视觉上的空白。
同样,最后一段中“水汪汪”一词较难理解,笔者没有让
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含义,而是运用多媒体,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
直观的画面,就像在放无声电影,创造听觉上的空白,使学生身临其境,
仿佛头顶上便是这么一片美丽的天空,沉浸于雨过天晴之后,蓝天的明净、清纯之中。
四、引入情境,创设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
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其实,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
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此时再“开其意”,“达其辞”就能水到渠成。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中《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就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篇童话
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
生活。
如果采用简单说教的方法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笔者根据教材中的一段文字,安排了角色扮演,创设了对比情境:一群蚂
蚁围着餐桌吃着香喷喷的馒头,谈着笑着唱着,好不热闹;三只蝈蝈在寒
风中又冷又饿,蜷成一团,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
此时,适时地向学生提
出一个要求:趁这三只蝈蝈还听得见,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争先
恐后地发言,有严厉的批评,有意味深长的教育,也有对他们的同情和惋惜……无须再去问“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老掉牙的问题,
无须再落入“你以后准备怎样做”这样的俗套,只要把握契机适时点拨,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再难的问题
也能迎刃而解。
除了以上所述,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语言技巧,创设语言上的“空白”,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或者结合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创设“大
音希声”的美学境界。
教学中也可以利用板书设计,创设板面上的“空白”,即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有的在板书中体现出来,有的
则可隐去,让学生去领会、去思考、去联想。
当然,阅读教学中运用“布
白”艺术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教师所布之“白”,不仅要精当自然、不
着痕迹,而且要能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生出更为丰富、更具深意的“实”来,这才是真正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