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临床 研究数据解读(MOA2nd)
阿帕替尼临床数据 全病种
I期临床研究启动 II期(胃癌)研究启动
II期(肝癌)研究启动
阿帕替尼: 胃癌 阿帕替尼 : 肺癌(II期完成,III期总结中) 阿帕替尼 : 肝癌(II期完成,III期已在开展) 阿帕替尼 : 乳腺癌(总结中),结直肠癌(总结中)
阿帕替尼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
阿帕替尼
Tissue Level of YN968(ng/ml)
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 阿帕替尼在药效靶器官(如肝、肠、胃和肺)中均有分布。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试验总结
对VEGFR-2(KDR)具有专属选择抑制活性 单用在胃癌、肠癌、肝癌、肺癌、肉瘤等移植瘤模型上有显著的抗肿
瘤疗效 联用细胞毒类药物如奥沙利铂、5-Fu、多西他赛、阿霉素能明显增加
80%中位 PFS进行统
计分析
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研究关键结论:
明显改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PFS,阿帕替尼4.7个月 V.S 安慰剂1.9个月 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主要为蛋白尿、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多为轻中度
治疗晚期EGFR野生型肺癌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EGFR野生型、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示意图
Catherine Delbaldo,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12 January;4(1):9-18.
与同类小分子TKI相比, 阿帕替尼 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
IC50: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
二线治疗
失败的晚
期非鳞、 非小细胞
R
肺癌患者
(N=135)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对其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
一、药理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通过抑制EGFR受体的自身磷酸化,阻断受体激酶活性,并阻断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增加,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还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营养供给,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二、临床疗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对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中,与化疗方案相比,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组的总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具有更高的肿瘤缩小率和长时间的疾病控制率。
对于经过一线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一些研究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三、安全性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安全性较好。
临床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疲劳、皮肤干燥等,一般为轻至中度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有效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化疗方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的不良反应更轻,耐受性更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临床应用前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阿帕替尼;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临床试验甲磺酸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基础及临床试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本文就阿帕替尼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1.抗肿瘤作用机制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细胞内VEGFR-2 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1],并且通过与VEGFR-2结合,阿帕替尼能够竞争性抑制和阻断VEGF/VEGFR-2的结合与VEGFR-2的自身磷酸化,同时也能阻断下游细胞外信号相关的激酶磷酸化进而发挥强效的抗肿瘤作用[2]。
2.临床前期研究Tian等[1]发现阿帕替尼能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从而阻断大鼠主动脉环的出芽;同时,在人肺癌、胃癌、结肠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中,阿帕替尼单用或与多种化疗药物联用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Lin等[3]发现阿帕替尼对于VEGFR-2、p-VEGFR-2和VEGF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有明确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显著抑制该类细胞株VEGF的自分泌,并且在该类细胞构建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该研究纳入了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
患者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阿帕替尼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观察期为6个月。
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仅为48%。
阿帕替尼组患者的局部病灶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 vs. 40%)。
阿帕替尼组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明显,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而对照组仅为4个月。
在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但多数患者可通过调整剂量或给予对症处理来控制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低剂量口服阿帕替尼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可以显著缩小肿瘤局部病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副作用较轻。
本研究样本较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观察汇报人:日期:•引言•研究方法•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目•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晚期结肠癌患者数量众多,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
02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03研究阿帕替尼对晚期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研究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观察其肿瘤缩小情况、生存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生存曲线绘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等。
0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入组标准晚期结肠癌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8-75岁,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肠癌,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肿瘤病灶,ECOG评分0-2分,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晚期肿瘤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
给药方案及治疗流程给药方案阿帕替尼500mg/d,口服,连续服用2周后休息1周,3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流程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直至出现不耐受的毒性反应或疾病进展。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比例。
疾病控制率(DCR)CR、PR和稳定疾病(SD)的比例。
无进展生存期(PFS)从治疗开始至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总生存期(OS)从治疗开始至死亡的时间。
03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肿瘤缓解情况总结词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有效缓解肿瘤,显著缩小肿瘤体积。
详细描述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测肿瘤体积,发现阿帕替尼可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表明该药物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详细描述相较于传统化疗方法,阿帕替尼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此外,生存期的延长还与阿帕替尼的靶向作用、低毒性和个体化治疗有关。
总结词生存期延长情况VS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效果分析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者,且自愿尝试三线治疗,口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对服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9例,进展10例,疾病控制率达到67.74%;本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35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为Ⅰ-Ⅱ级腹泻、骨髓抑制,无死亡病例,无患者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
结论采用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取得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引言乳腺癌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早期发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化疗是现阶段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探讨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为患者采用靶向药物三线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此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0月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详细探讨,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且均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者。
本组患者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2.36±3.26)岁。
所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且部分患者发生病灶转移现象。
所选患者满足以下标准,因而纳入研究:(1)一线、二线治疗后提示病情进展;(2)未开展手术治疗者;(3)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者;(4)自愿参与三线治疗者;(5)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
1.2治疗方法本组31例患者均口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国药准字H20140105;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425g(以阿帕替尼计)】,每次口服剂量为0.850g,每天服药1次,餐后30min温开水送服,28d作为1个治疗周期。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艾坦(阿帕替尼)的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其商品名称:艾坦®;分子式:C 25 H 27 N 5 O 4 S;分子量:493.58;作用机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研究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mg, qd;药代动力学:T½为9小时,支持qd给药,也支持bid给药;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等,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阿帕替尼:850mg qd vs 425mg bid。
有效性:PFS:3.67个月vs 3.20个月,OS:4.83个月vs 4.27个月;安全性:850mg qd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便捷性:850mg qd 更方便;阿帕替尼Ⅲ期给药方案推荐为850mg qd。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研究结论: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在艾坦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仍有7.6个月,较对照组延长2.6个月,死亡风险下降接近40%。
阿帕替尼的安全性较好;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极大提高患者依从性。
艾坦(阿帕替尼)--精准强效全球首个晚期胃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艾坦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强效抗血管生成;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可预期、可耐受,可控制、可逆转。
艾坦(阿帕替尼)功能主治:艾坦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艾坦(阿帕替尼)用法简介艾坦(阿帕替尼)用法用量:推荐剂量:850mg,每日1次。
服用方法: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
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不良反应观察及疗效相关性分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不良反应观察及疗效相关性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不良反应观察及疗效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不良反应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且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共计213例。
根据实际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不良反应组(100例)和无不良反应组(113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为46.9%。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乏力、食欲不振和恶心,分别占不良反应组中的78%、54%和43%。
不良反应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乏力(OR=1.831,95%CI:1.093-3.064)、食欲不振(OR=1.315,95%CI:1.076-1.886)和恶心(OR=1.538,95%CI:1.126-2.101)等不良反应与疗效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乏力、食欲不振和恶心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且与治疗疗效呈显著相关性。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阿帕替尼;晚期食管癌;不良反应;疗效引言: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晚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且疗效较差。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日益受到关注。
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
虽然阿帕替尼在改善疗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且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共计213例。
根据实际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不良反应组(100例)和无不良反应组(113例)。
《2024年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肾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范文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肾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学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在肾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甲磺酸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肾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肾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二、甲磺酸阿帕替尼的实验研究1. 实验原理甲磺酸阿帕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在肾癌细胞中,甲磺酸阿帕替尼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两种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中,将肾癌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的甲磺酸阿帕替尼共培养,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动物模型中,通过注射肾癌细胞建立肿瘤模型,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毒性。
这为甲磺酸阿帕替尼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三、甲磺酸阿帕替尼的临床研究1. 研究对象本临床研究共纳入XX例肾癌患者,其中XX例为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实验组,XX例为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
2. 研究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观察其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治疗或观察。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在肾癌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3. 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后,肿瘤生长得到明显抑制,生存期得到延长。
同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毒性。
这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在肾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在肾癌的治疗中,甲磺酸阿帕替尼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o/al Vol33No.522213.4牛血清提取物人工泪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素高捷疗、主要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低分子肽和寡糖。
能够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细胞代谢修复,适用于各种角膜溃疡角膜损伤以及角结膜变性。
4合理使用人工泪液4.1在眼干燥症治疗上,人工泪液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并不能根治,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症状的人工泪液来缓解不适症状。
4.2即使是单剂量包装没有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也不能长期使用。
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眼干燥症时,每天药水的使用次数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泪液蒸发过度型的干眼症患者,太过频繁地使用药水会破坏正常的泪膜环境,冲走泪膜,反而加快泪液的蒸发,一般一天的使用次数在4次以内,最多不要超过6次4-。
4.3明确眼药水的开启时间及贮存方法,一般眼药水开启后最多可用4周,放置阴凉区即可。
但由于有的药水本身具有的特性及制剂特殊性,则需要根据说明书正确贮存,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易贝)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须在开启一周内用完,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一般打开用后即弃,需要冷藏的,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为蛋白类药液,保存温度为2~8巳,避免高温并避光保存。
4.3人工泪液的大多数使用者为门诊患者,在用药问题上,没法确保患者使用药品的规范性以及自觉性,时常会出现药品的滥用以及频繁更换不同种类滴眼液的情况。
而大部分滴眼液均含有防腐剂,其对人的眼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还可能会加剧干眼症状。
在用药方面上,需要医务人员加以引导。
现在人工泪液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干眼症以及其他眼部疾病的辅助药物治疗,临床上人工泪液的使用量很大。
随着干眼症人群的不断增多,作为眼干燥症的基础治疗用药,药品种类也非常多,但是可以说没有一种人工泪液是完美的,在成分以及作用效果上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粘稠度比较高,保湿性能好;有的能补充泪膜脂质层,减少泪液蒸发;有的能促进角膜上皮修复;有的具有一定抗炎效果等。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MOA2nd)
1000mg/天,N=3 850mg/天,N=6
750mg/天,N=3
500mg/天,N=3
起始剂量
250mg/天,N=4*
10 Data on file
*:1例患者服药后第10天即进展而出组,故增入1例。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
• 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mg, qd • 药代动力学:T½为9小时,支持qd给药, 也支持bid给药 • 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 合征等,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 无进展生存时间
ITT人群 PFS HR 95%CI
P值
850mg qd组 vs安慰剂组
425mg bid组vs安慰剂组 425mg bid组vs850mg qd组
3.67 vs1.40
3.20 vs1.40 3.20 vs3.67
0.18
0.21 1.22
0.10-0.34
ORR*
DCR**
0.0%
11.63%
7.32%
58.54%
15.0%
40%
*客观缓解率(ORR): 包括CR和PR的病例
**疾病控制率(DCR): 包括CR、PR和SD的病例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阿帕替尼850mg qd组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常见不良反应* 高血压 蛋白尿 手足综合征 *:可评估患者为46例 1-2级(例) 29 16 15 3-4级(例) 3 6 6
11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期研究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优效设计。 主要入选项标准 • 病史 • 二线治疗失败 • 可测量病灶 • ECOG 评分0 or 1 • 合适的肝肾功能 主要终点: 无进展生存期(PFS)
阿帕替尼临床数据--全病种
随访 至疾 病进
展
主要终点指标:PFS 次要终点指标:DCR、ORR、OS、QoL和安全性
80%中位 PFS进行统
计分析
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研究关键结论:
明显改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PFS,阿帕替尼4.7个月 V.,多为轻中度
次要研究终点: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 (OS)、生活质量评分(QoL)、安全性
Data on file.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比较
研究类型
阿帕替尼Ⅱ期
评价指标 不可评价
CR PR SD PD 未评价即死亡 客观反应率 疾病控制率 总计
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支持进入临床研究。 Ⅰ期临床研究
耐受性研究
考察耐受性、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研究
实体瘤患者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食物药代
考察药代动力学特征
健康受试者 单次给药 多次给药
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耐受性研究
DLT:
高血压3度1例、4度1例;手足综合征3度1例。
10.0
58.6
8.6
48.6
750 mg
2.0
64.7
0.0
37.3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治疗晚期肝细胞癌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全国多中心 主要研究终点: 总生存期(OS)
主要入选标准
• 年龄≥18
• 严格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或 经病理学确诊的HCC
I期临床研究启动 II期(胃癌)研究启动
3 李进阿帕替尼临床数据解读
舒尼替尼3
2
帕唑帕尼4
10
VEGFR-2
VEGFR-3 PDGFR-β c-kit FGFR-1 FLT-3
2
-537 420 >10000 --
90
--68 580 58
10
17 8 ----
30
47 84 74 ---
*: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
1. Li et al. BMC Cancer 2010, 10:529 2.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3.Mendel DB,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3, 9(1), 327-337. 4.Harris PA, et al. J Med Chem. 2008, 51(15), 4632-4640.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
药效模型
人结肠癌HT-29
剂量
阿帕替尼 ig 75 mg/kg 奥沙利铂 iv 6 mg/kg Apa ig 75 mg/kg +L-OHP iv 6 mg/kg 阿帕替尼 ig 75 mg/kg
抑瘤率
43.1% 34.1% 58.6% 39.9%
人结肠癌
1
晚期胃癌
李进/秦叔逵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
2
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张力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
3
晚期肝细胞癌
秦叔逵
随机、开放、多中心
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探索性试验
BSC+阿帕替尼750 mg qd (28天为1周期) (N=90)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裸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生存期与阿帕替尼的剂量强
度呈正相关。 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程度与肝癌
细胞 VEGFR-2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 VEGFR - 2
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对阿帕替尼治疗是否敏感的判断
指标之一。
二、 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5163.
[2] 宋东,杨晓玲,冯慧晶,等.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
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9
(7) :469-473.
作者简介:
张磊,易县杏林医院。
·195·
瘤的治疗上用药剂量不一,尚需大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进一步
规范。 目前许多大型临床研究的正在开展,随着结果的揭
晓,可能为阿帕替尼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轼.阿帕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实体恶性肿瘤
的临 床 疗 效 观 察 [ J] . 基 层 医 学 论 坛, 2019, 23 ( 35) : 5162
rate,CBR) 为 25% 。 至随访结束时有 2 例患者疗效评价为持
续 PR 状态,并且其 PFS 长达 14.7 个月及 30 个月。 在非三
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入组 38 例患者
在研究中接受阿帕替尼中位治疗 4 个周期,中位随访 10.1 个
月。 结果显示中位 PFS 及 OS 分别为 4.0 个月和 10.3 个月,
36 例可评价的患者中,ORR 为 16.7% ,疾病控制率( diseasec⁃
ontrolrate,DCR) 为 66.7% 。 2.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012 年中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晚期结肠癌患者常常面临治疗挑战,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随着分子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阿帕替尼成为了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新选择。
本文通过对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阿帕替尼的药理特点与临床应用:阿帕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靶向激酶BRAFV600E突变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BRAFV600E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约为5-15%,这意味着一部分晚期结肠癌患者可受益于阿帕替尼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单药使用阿帕替尼可显著延长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在耐药性较强的患者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临床疗效观察:一项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使用阿帕替尼单药疗法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60%-70%,其中部分患者取得了长期的稳定疾病控制。
一些临床实践中的病例报道也显示,阿帕替尼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缩小和临床症状缓解具有明显的疗效。
针对阿帕替尼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阿帕替尼与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应用被认为可以显著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降低肿瘤的耐药风险。
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联合应用阿帕替尼和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且毒副反应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早期临床观察数据显示,部分患者使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炎症、恶心呕吐、腹泻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结语: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可以看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不良反应和耐药问题也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阿帕替尼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备受关注。
本文就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临床试验研究方面,阿帕替尼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在各种恶性肿瘤类型中都有一定的疗效。
靶向治疗机制研究揭示了阿帕替尼作用的分子机制,副作用及安全性研究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抗药性研究揭示了阿帕替尼长期应用后可能出现的耐药现象,联合用药研究探讨了阿帕替尼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前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阿帕替尼、恶性肿瘤、治疗、应用、研究进展、临床试验、靶向治疗、副作用、安全性、抗药性、联合用药、前景展望、挑战、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近年来,随着对阿帕替尼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阿帕替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靶向治疗机制研究、副作用及安全性研究、抗药性研究以及联合用药研究等方面的探索,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随着阿帕替尼的广泛应用,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其面临的挑战,比如抗药性的发生等。
展望未来,对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 正文2.1 临床试验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是评估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目前已经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以探索阿帕替尼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的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研究— 来自中国的突破性研究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优效设计
阿帕替尼850mg qd(28天为1周期) (N=181) 随 疾病进展或 安慰剂 qd(28天为1周期) (N=92) 符合终止标准 访 至 死 亡 80%死 亡事件 进行统 计分析
二线治疗失败 晚期胃癌患者
PPS:符合方案集
ASCO 2014.Abstract #4003
阿帕替尼有效控制肿瘤进展 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疗效指标 阿帕替尼组 安慰剂组 P值 0.1695 <0.0001 0.5532 中心研究者评价 ORR* 2.84% 0.00% DCR** 42.05% 8.79% 独立影像学评价委员会评价 ORR* 1.70% 0.00%
临床前研究证实艾坦的有效性
• 抑制肿瘤血管芽生
临床前研究证实艾坦的有效性
• 抑制血管腔生成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
研究考察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数据,为后续临床研究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当剂量为1000mg/天时出现剂量限 制性毒性(DLT) 当剂量为8500mg/天时未出现剂量 限制性毒性(DLT),850mg/天为 最大耐受剂量(MTD)
阿帕替尼临床研究数据解读
江苏恒瑞 袁磊
主要内容
• 研究背景 • 临床前研究 • 临床研究
– I期临床研究 – II期临床研究 – III期临床研究
• 总结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关键机制
血管生成是肿瘤恶性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持续的 增殖信号
细胞能量异常 逃避 生长抑制 避免 免疫摧毁
抵抗 细胞死亡
无限复制
1000mg/天,N=3 850mg/天,N=6
750mg/天,N=3
500mg/天,N=3 起始剂量
250mg/天,N=4*
Data on file
*:1例患者服药后第10天即进展而出组,故增入1例。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期研究结论
• 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为850mg, qd • 药代动力学:T½为9小时,支持qd给药, 也支持bid给药 • 常见不良反应: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 合征等,绝大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
*: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
1. Li et al. BMC Cancer 2010, 10:529 2.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7109. 3.Mendel DB,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3, 9(1), 327-337. 4.Harris PA, et al. J Med Chem. 2008, 51(15), 4632-4640.
1.Ferrara. Nat Rev Cancer 2002; 2.Folkman. NEJM 1971; 3.Senger, et al. Science 1983;4.Ferrara and Henze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89; 5.B.I. Terman, M.E. Carrion, E. Kovacs, B.A. Rasmussen, R.L. Eddy, T.B. Shows Oncogene, 6 (9) (1991), p. 1677
贫血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高血压 蛋白尿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慰 剂组
6.25
4.17 4.17 4.17 0 0
安慰 剂组
18.7 5 6.25 12.5 0 8.33 4.17 12.5 0
阿帕替尼 850mg qd
19.15
38.30 29.79 48.94 40.43 27.66
*客观缓解率(ORR): 包括CR和PR的病例 **疾病控制率(DCR): 包括CR、PR和SD的病例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阿帕替尼850mg qd组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1-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血液学/非血 液学不良反应
R
(N=273)
分层因素:根据受试者转移脏器数≤2个,>2个
• 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 • 次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 率 (DCR),生活质量评分(QoL);安全性 (Safety)
ASCO 2014.Abstract #4003
在FAS集阿帕替尼显著延长 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
在FAS集阿帕替尼显著延长 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
FAS集中,阿帕替尼组的mPFS较安慰剂组延长0.8个月(P<0.0001)
FAS:全分析方案集
ASCO 2014.Abstract #4003
在PPS集阿帕替尼显著延长 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
PPS集中,阿帕替尼组的mPFS较安慰剂组延长0.9个月(P <0.0001)
Terman分离 提纯VEGFR25
1787
1800
一些德国病理学家观察到 部分人类肿瘤高度血管化, 从而提出新生血管可能在 肿瘤进展中重要致病作用1
1971
1983 & 1989
Dvorak.H.F及 其同事发现了 VPF/VEGF3
1990s
Ferrara.N与他 的同事确立了 VEGF的重要地 位4
VEGFR-2是血管生成的中心调控者
阿帕替尼药物简介1
• 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 商品名称:艾坦®
• 分子式:C25H27N5O4S
• 分子量:493.58 • 作用机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 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 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
甲磺酸阿帕替尼化学结构式
组织新血管生成
45.65
28.26
2.08
0
4.26
2.13
13.04
6.52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期研究结论
•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 阿帕替尼:850mg qd vs 425mg bid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III期研究结论
• 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提 供新的治疗选择
– 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在艾坦组的中 位总生存时间仍有7.6个月,较对照组延长2.6 个月,死亡风险下降接近40% – 阿帕替尼的安全性较好 – 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极大提高 患者依从性
有效性:
• •
PFS:3.67个月 vs 3.20个月 OS:4.83个月 vs 4.27个月
– –
安全性:850mg qd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便捷性:850mg qd 更方便
•
阿帕替尼Ⅲ期给药方案推荐为850mg qd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n=48)
A:Placebo 模拟片 po qd
(N=144) 随 (n=48) 机 (n=48)
B:Apatinb 850mg po qd C:Apatinib 425 mg po bid
阿帕替尼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 无进展生存时间
基因组不稳 定性和突变
持续 血管生成 侵袭& 转移
促进肿瘤 的炎症
Hanahan D,et al.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血管生成理论的进展历程
最初描述血管生成 by Dr John Hunter
里程碑的发表: Judah Folkman 提出肿瘤生 长是血管生成依赖的2
阿帕替尼
425mg bid
17.39
32.61 39.13 39.13 39.13 34.78
阿帕替尼 850mg qd
2.13
2.13 4.26 0 8.51 2.13
阿帕替尼
425mg bid
6.52
4.35 8.70 4.35 10.87 4.35
手足综合症
腹泻
4.17
4.17
25.53
17.02
FAS集中,阿帕替尼组的mOS较安慰剂组延长1.8个月 (P=0.0149)
FAS:全分析方案集
ASCO 2014.Abstract #4003
在PPS集阿帕替尼显著延长 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
PPS集中,阿帕替尼组的mOS较安慰剂组延长2.6个月(P=0.00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S:符合方案集
ASCO 2014.Abstract #4003
P值 <0.001 0.0017 0.119
生存率(%)
时间(天)
Jin Li,etJ Clin Oncol. 2013 Sep 10;31(26):3219-25
阿帕替尼有效控制肿瘤进展 优于安慰剂组
疗效指标 安慰剂组 阿帕替尼 850mg qd组 ITT人群 患者数 ORR* DCR** 患者数 ORR* DCR** 48 0.0% 10.42% 43 0.0% 11.63% 47 6.38% 51.06% PPS人群 41 7.32% 58.54% 40 15.0% 40% 46 13.04% 34.78% 阿帕替尼 425mg bid组
1.阿帕替尼说明书
与同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 阿帕替尼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
IC50(nM)* 作用靶点 VEGFR-1 VEGFR-2 VEGFR-3 PDGFR-β c-kit FGFR-1 FLT-3 阿帕替尼1 70 2 -537 420 >10000 -索拉非尼2 -90 --68 580 58 舒尼替尼3 2 10 17 8 ---帕唑帕尼4 10 30 47 84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