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
《论语》十则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
《论语》中蕴含着孔子的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精髓。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论语》的十则,本文将对这十则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收获。
二、《论语》十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 子曰:“仁者无忧。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7.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分析与解读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巩固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2.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我们应该以己所不欲之事,勿施于人,换句话说,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和善意。
3.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我们要善待自己的朋友,对他们心存感激和关爱,同时不要忘记承担自己在友谊中的责任。
4. 子曰:“仁者无忧。
”这句话表达了仁者的内心状态。
仁者不但有爱心和善意,还有智慧和勇气,因此他们的内心始终清净无忧。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去实践、去总结,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 B 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论语十则备课人审核人督办领导使用时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扫除语言障碍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三省( )吾身不亦说( )乎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2、收集了解孔子及《论语》相关资料①《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二、展示交流1、细读课文,思考本文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翻译课文第一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二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三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四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五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六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七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八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九则(1)句子翻译:(2)重点字词解释:第十则(1)句子翻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重点字词解释: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1、成语总结不亦乐乎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通假字总结,写出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温故而知新:“故”古义:今义: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是知也:“是”:古义:今义:二、展示交流1、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是什么?2、在新知识与旧知识、在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是怎么认为的?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新资料初一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
人教新资料初一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
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时间:执笔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熟读朗诵课文
2、积累文言实虚词,背诵前五那么
【一】课前自主预习
1、搜集关于论语的情况
2、搜集关于孔子的情况
《论语十那么》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时间:执笔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虚词,背诵后五那么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一】课前自主预习
【三】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句子
2、积累前五那么中的成语并解释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检测1.背诵后五那么2.做〔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导学提纲1、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与_,,_合称“四书”3、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愠三省罔殆诲女是知也4、解释词语。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信乎传不习乎是知也弘毅然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堂训练一、解释词语意义1、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1)知温故而知新(2)而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学而不思是知也任重而道远(3)以为可以为师矣(4)行三人行仁以为己任终身行之者乎(5)其则其善者(6)思学而不思其恕乎见贤思齐焉(7)之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知松柏之后凋也(8)为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2、通假字不亦说乎诲女知之是知也二、划分朗读停顿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三、翻译下面句子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与感悟1、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谈了两大问题:和。
求学的内容里又包含两方面:和。
2、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等。
成语:格言警句:(1)谈学习态度的:(2)谈学习方法的:(3)谈修身做人的:青舟。
七年级上10.《论语》十则 导学案
《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读会翻译本文,学会进一步去学习文言文。
2、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成语、格言、警句等。
3、能把文中的学习方法和修身原则学以致用,进一步完善自己。
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查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孔子、论语及儒家相关知识等)2、查工具书,结合课堂检测1,学习重点字、词,并从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进行归纳。
3、听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语气停顿等,翻译课文。
二、能力提升4、反复诵读课文,归纳每则语录的中心意思。
5、这十则语录主要集中在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试从以下三点归纳。
相关语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6、结合以上三个方面,概括出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谈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7、与课文相对照,自己在学习、态度、做人等方面做得好与不足的地方或就某一点、某一句、某一成语,谈谈自己的感想。
上课流程一、由《两小儿辩日》故事导入;二、学生结合课堂检测1、2,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2;三、听读课文,展示基础知识3;四、再读课文,展示能力提升4;五、理解课文,展示能力提升5;六、背诵课文,展示能力提升6.七、全班自由展示拓展延伸7. 课堂检测1、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解释。
不亦说.乎愠.君子谋忠是知.也凋.齐恕弘毅三省.罔.殆.诲愠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而道远2.孔子,名,字,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2)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优秀文化一直沿袭到现在都值得颂扬,你能说出现代社会提倡的一个已在《论语》中存在的流行主题理念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容快乐回收站:(谈感想、体会、收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教学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试1. 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由轻至重分为()A.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正确答案)B.心理困惑、精神疾病、心理障碍C.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心理困惑D.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困惑2.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重要因素是()A.生理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家庭因素(正确答案)D.学校因素3.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是()。
A.意志健全B.思维正常C.智力正常(正确答案)D.情绪稳定4.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是()。
A.平等性B.教育性C.保密性(正确答案)D.发展性5. ()情绪表现为担忧,如担忧自己能否在新的环境独自学习和生活,担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忧专业选择与未来就业等问题。
A.焦虑(正确答案)B.抑郁C.恐惧D.强迫6. 埃里克森的自我理论认为,在人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在个人及其()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A.他人B.社会C.周围环境(正确答案)D.亲人7. 埃里克森的自我理论中,婴儿时期对应的是自我发展中的()。
A.信任(正确答案)B.坚强C.自信D.自我同一性8. 在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对应的是哪个时期()。
A.儿童期B.青春期(正确答案)C.青少年期D.中年期9. 要发展好自我,首先需要对自我有一个()。
A.认识(正确答案)B.感悟C.观察D.批判10. ()是一种微弱、弥漫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情。
A.情感B.心态C.情绪体验D.心境(正确答案)11. ()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A.焦虑B.恐惧C.嫉妒(正确答案)D.羞耻12.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提出著名的()。
A.社会交换理论(正确答案)B.经济法则C.三维理论D.杠杆理论13. ()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目标明示】1、背诵、摘录文中格言,积累名言警句。
2、掌握文中“愠、罔、殆、弘、凋、怒、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换三弄四补五调六揣七注意。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换(单音字换成双音字)弄(弄清虚词的用法)补(补充出省略部分)调(调整句子的语序)揣(揣摩句子的语气)注意(注意古今义的不同、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3、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1)正音(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
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标检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弘()毅凋()矣()2、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制作人:审核人:编号:10 授课时间:2012.10班级:姓名:学号评价结果: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自主学习】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说愠三省传不习罔殆诲女是知也凋恕业亦矣已己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习:说:朋:知:愠:君子:2、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为:3、翻译本则:(二)、第二则1、重点词语:吾:日:为:谋:忠:交:信:传:2、固定句式:“不……乎?” 译为:3、翻译本则:(三)、第三、四则1、重点词语:故:新:知:可以:为:罔:殆:2、翻译三、四则:(四)第五、六和七则1、重点词语:⑤诲:女:① 知之:②知:为:是:③知:⑥贤:齐:焉:内:自省:⑦三:行:必:焉:择:其:善者:从:改之:2、固定句式:⑤“……也” 译为:3、翻译这三则:⑤:⑥:⑦:(五)第八、九和十则1、重点词语:⑧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可以:⑨然:凋:⑩其:恕:欲:勿:施:于:2、翻译这三则:⑧:⑨:⑩:【合作探究】一、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名师讲坛”走进作者、文学常识、生字难词、重点聚焦、难点突破、写作借鉴知识点串讲全揽括;“自主课堂”轻松把握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阅兵”知识迁移,提升综合能力。
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10.《论语》十则第一课时自主课堂名师讲坛走近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倡导施行“仁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学说也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492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官定的读本“论”读“lún”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愠(yùn) 自省( xǐng) 罔(wǎng)殆( dài) 弘(hóng)毅传( chuán)不习乎诲(huì)通假字不亦说(yuè)乎(“说”通“悦”,愉快)诲女( rǔ)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 zhì)也(“知”通“智”,聪明智慧)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并且)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却)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的知识)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助词,不译)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助词,的)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其.恕乎(语气词,大概)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知.之为知之。
(明白)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做,当)知之为.知之(是)仁以为.己任(作为,看作)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故时有物外之趣(因此,所以)自有朋自.远方来(从)内自.省也(自己)古今异义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教版语文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0课 论语十则》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2020—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生本课堂导学案10《十则》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资料1、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课前理解记忆1、读准下列字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①论语(lún) ②说(yuè):通“悦”,意思是愉快。
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
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
⑦传(chu 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⑧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⑨殆(dài):有害。
⑩弘(hóng)毅:强毅。
2、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课堂探究3、从《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4、用文中的话回答如何对待“贤”与“不贤”,我们应该怎样做?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6、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己所欲”时就要“施于人”吗?7、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8、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初一七年级语文 《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论语〉十则》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自主学习】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说.愠.三省.传.不习罔.殆.诲女.是知.也凋.恕.业.亦.矣.已.己.二、词语解释和翻译过关:(一)、第一则1、重点词语:时:习:说:朋:知:愠:君子:2、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为:3、翻译本则:(二)、第二则1、重点词语:吾:日:为:谋:忠:交:信:传:2、固定句式:“不……乎?”译为:3、翻译本则:(三)、第三、四则1、重点词语:故:新:知:可以:为:罔:殆:2、翻译三、四则:(四)第五、六和七则1、重点词语:⑤诲:女:①知之:②知:为:是:③知:⑥贤:齐:焉:内:自省:⑦三:行:必:焉:择:其:善者:从:改之:2、固定句式:⑤“……也”译为:3、翻译这三则:⑤:⑥:⑦:(五)第八、九和十则1、重点词语:⑧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可以:⑨然:凋:⑩其:恕:欲:勿:施:于:2、翻译这三则:⑧:⑨:⑩:【合作探究】一、总结一词多义的现象: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则》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十课《论语十则》导教案学习目标1.累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育勤学好问、永不知足的学习态度,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文学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期间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 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流传,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以致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假如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含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能够看出很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品涵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预习自测1.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 )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收集孔子及其《论语》的相关资料。
3.试翻译下边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讲堂解决。
课内研究学始于疑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涵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涵养:怀疑研究1.学生试作标注,归纳、归类每则内容粗心。
2.累积格言警语和成语。
运用“ __________ 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相关”句式说话。
七年级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导学案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1.文学常识。
了解孔子和《论语》2.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诲女.( )知之乎不知为.( )不知是知.( )也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4.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
【合作展示】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2)格言警句类①谈学习态度的:②谈学习方法的:③谈修身做人的:4.思考下面的问题。
(1)“学而”章“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温故”章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3)“诲女”章《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
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
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岁寒”章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检测反馈】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论语》十则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导学目标】1、巩固文言文的一般常识与学习方法,理解,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吸取圣哲思想精华,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3、背诵全文内容。
【知识链接】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经周游列国。
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学者七十二人。
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自学导航】认真预习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积累有关学习、人生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大声诵读课文三遍。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罔()殆()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弘()毅凋()4.查阅资料,解释下列加点字①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见贤思齐()焉()⑤死而后已()5.参照课下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不懂之处记号,课堂上问老师或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一读、译一译(检查自主学习效果)1.小组竞读2.小组竞译【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出现的“为”“而”与“之”,结合文意,简单归纳其用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十《论语》十则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1.题目解读《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一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
(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
2.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3第一课时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知道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能正确、流畅地熟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通假字及相关成语。
资料助读: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说-悦女-汝知-智)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一、课前预习:1、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着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3、给生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传.()不习乎曾.()子罔.()殆.()诲.()女.()知之乎弘.()毅.()凋.()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学法指导:参照注释,明确生字及通假字的读音,小组采用轮读、齐读、分读的形式,反复读课文,能做到正确、熟练、流畅。
2.小组朗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熟练、正确、流畅)三、(1)参考注释,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能解释。
(2)找出文中的成语,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解释其含义。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哪些通假字和成语的意思不能理解,提出来,合作解决。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1.《论语》十则中,你能熟读或背诵几则?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原创新课堂》1、3、5题。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
2.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合作预习问题导向1.熟读并背诵前五则内容。
2.全班齐读。
3.结合注释,翻译前五则。
(1)、第一则:【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本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第三句讲的是();(2)、第二则:重点词语翻译: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翻译本则(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翻译本则学法指导:翻译句子,应逐字逐句落实到位,做到通顺、完整、流畅、明确。
同学们,这五则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示例:温习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体会,就能领悟到新的内容。
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学法指导: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认识和体会。
4、思考回答: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哪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不能理解,提出来,合作解决。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1.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2.任选一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启示。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思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是知.也()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是知.也()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七、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诲汝知之乎?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
2.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合作预习问题导向1.熟读并背诵后五则内容。
2.全班齐读。
3.结合注释,翻译后五则。
(6)第六则:贤:齐:内:自省:翻译本则找出这一则当中的成语(7)第七则:三:______行:______焉:______其:______善者:______从:______改之:______翻译本则找出这一则当中的成语(8)第八则:士:______弘:______毅:______仁以为己任:______已:______翻译本则找出这一则当中的成语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______(9)第九则:岁寒:______然:______后凋:______翻译本则(10)第十则:以:______行:______其:______欲:______加:______于:______翻译本则——这一则的成语是()学法指导:翻译句子,应逐字逐句落实到位,做到通顺、完整、流畅、明确。
同学们,这五则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的品德修养有何现实指导意义?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种仁爱待人,推己及人的思想,有利于我们建立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4、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哪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不能理解,提出来,合作解决。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3. 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后五则.4. 任选一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启示。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三、翻译句子?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总结归纳,查缺补漏。
2.完成背诵、默写、运用。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合作预习问题导向学法指导:独立完成1、2小题,小组内交流、订正。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
(5分钟)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汝.()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松柏之后凋.() 2、选择: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1)而:A.表示顺接;B.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死而.后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而.道远()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3)之:A.指示代词,“这”;B.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C.结构助词,“的”;D.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请同学们要记住!)(4)固定句式:1、不亦……乎?→不是……吗?2、……也。
→……是……。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哪些地方不能理解,提出来,合作解决。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
《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一、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任重而道远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二、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及其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家经典着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