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经验与教训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偏差生教育经验与教训案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刘学良
性别:男
年龄:15岁
二、问题行为描述
1、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中游生下滑到下游生。
2、纪律差,经常上网吧,上课时思想不集中,爱睡觉。
3、脾气暴躁。他还喜欢欺负其他同学,但欺软怕硬,有许多次班内打闹现象,都有他的份,经常带刀子到学校威胁同学。
4、他的行为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极力表现自我,不顾及班级学校及其他任何人。
5、无视老师的多次教育,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情绪时常失控,对老师大声嚷嚷。
6、没有责任心,做事随便,即使错了也不用负责。
三、分析与诊断
行为偏差生特别是双差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经常受到责难、歧视甚至惩罚,他们对老师、家长常心存疑惧,在情感上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不消除这种情感上的障碍,我们的一切帮助和教育都将无法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反响。该生究其原因最重要是其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有偏差,学习方法不恰当。遇事好冲动,内心的要求、欲望和感情一经产生便表露在外,并立即采取行动。有干劲、又热情,积极性高,能当机立断,但不善于体察外界的情形以制约自己的行动,头脑很容易发热,有时不顾学校规章制度,做出后果不良的事情来。
综上所述,他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个性较为突出者。他认为老师凡事都针对他,这是一种心理偏差。
四、教育过程
1、首先要对行为偏差生从情感上投资,教师自己要调整好心态,避免冲突,化解矛盾,把握时机。其次,要对行为偏差生从情感上投资,必须搞清楚行为偏差生形成的原因,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才能找到做行为偏差生工作的切入点。也就是说,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态,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寻找心理症结。同时,对行为偏差生的各种情感障碍要有充分的估计,深入分析成因,进行引导,决不能粗暴地处置,而应以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毅力、富有情趣的语言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排遣和消除消极情绪,促使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用爱感化他们,使之在心理上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
由此可见,对行为偏差生要有宽容的气度,要耐心地疏导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让他们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解除精神上的负担,增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经常与他谈话,消除他和老师的敌对情绪。行为偏差学生由于平时表现不好,学习成绩差,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班级舆论的“谴责”。因此,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产生隔阂,甚至形成对立情绪,这是他们为接受教育设置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如不消除,教育就不可能收到实效,或收效甚微。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师如果没有教育的实际行动,不管你把把话说得多么动人,也无济于事。教师只有对行为偏差生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他们的疑惧,形成互相信任的基础。告诉他老师批评教育他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他,希望他进步。同时,说明在他身上确实存有不足,应及时调整不当的行为,例如上课思想不集中,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现象,和同学经常发生冲突等。
2、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给予一定的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
孩子只是行为习惯差一点,信心不足,引起学习没兴起,让他们感到学校与老师是多么想帮助他们,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3、消除“负积累”,捕捉闪光点,帮助行为偏差生养成健康的情感
行为偏差生和优生一样,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赏识,也十分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态度,从心底里渴望教师能平等对待他们。在孩子有错时,及时指出并给予适当的处罚,慢慢培养他的责任心。
五、效果与思考
1、在多次谈话教育中,孩子基本明白老师是为了他好,渐渐消除了和老师的敌对情绪。
2、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他逐渐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了用平等、热情、谦逊、宽容的态度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逐步形成了健康心态,树立起了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行为习惯和学习上也有所进步。
3、存在的问题。虽然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还是存在我行我素的问题。对于老师的批评嘴上都能答应,但一转身就置之脑后。看来还得想更为有效的办法。行为偏差生的转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要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不懈,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恒心去教育转化他们,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郑培勇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