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倍”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倍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倍”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倍”的概念。

2. 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活动,探究“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引出“倍”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2. 初步认识“倍”(1)让学生观察图片,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3. 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操作活动,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三年级倍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倍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倍的认识说课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倍的认识”这一主题,进行详细的说课。

首先,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关系,能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倍数的规律。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教学用具,如小棒、卡片、计数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说明。

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倍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那么两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倍数关系。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倍的认识。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来表示苹果的重量,通过增加小棒的数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倍数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计数器来表示倍数,通过拨动计数器的珠子,让学生理解倍数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倍数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与倍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不同的难度,既有基础的倍数计算,也有一些需要学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倍的认识》说课稿(正式)

《倍的认识》说课稿(正式)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原本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后,现在则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之后,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虽然“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之前知道“几个几”的概念,有一定的数感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也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之中,让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倍”的概念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理解能力。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语言叙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在操作中建立“倍”的认识,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理解有关“倍”的概念,能从图中找出相关“倍”的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图片等。

二、说教法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启发谈话法、做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三、说学法: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内容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和分数、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最新的教材中,“倍的认识”这一单元通过丰富的情境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倍的概念。

教材首先从比较两种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引入倍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建立倍的表象,理解倍的含义。

二、说学情咱们的孩子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

比如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比较数量多少的情况,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但是对于“倍”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可能还不太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得想办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直观、更具体,让孩子们能轻松地接受。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有 6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几倍?结果好多孩子都答错了,他们直接说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3 个。

从这件小事儿就能看出来,孩子们对于“倍”的概念还很模糊,需要我们耐心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能够正确说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果园的图片,果树上有2 个苹果,6 个梨子。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一、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计算数量的情况,而对数量进行倍数的认识,是儿童数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篇说课将针对“倍数”的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认知上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找规律,使用乘法进行倍数计算的方法;•能够将已知的倍数关系,用数学符号进行表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倍数运算的过程简便、便捷,从而提升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倍数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倍数关系的表示。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讲述一位农夫要将自己的10头牛全部卖掉,问学生他卖多少头牛后才能算卖掉其中的一半?通过本题,学生会发现卖掉其中的一半就是5头牛,然后引入倍数的概念。

2.倍数概念的引入和讲解(10分钟)在学生自己乘法表的基础上,讲解倍数的概念,例如:2,4,6,8…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前面数字的两倍,这些数字都是2的倍数。

然后向学生介绍“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例如:2的倍数可以表示为2×1、2×2、2×3…,用2的n次方的形式表示为2n。

3.倍数的计算(15分钟)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进行倍数计算,例如:如果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3和6,那么6就是3的倍数,即6=3×2。

再举例,反问学生:如何得到8的倍数?让学生通过乘法学会寻找规律,发现可以使用8×1,8×2,8×3等形式得到多个8的倍数。

4.应用(15分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如果我一个月花费了100元,那么三个月的花费是多少?如果我借了200元,每个月还款100元,多少个月能还清借款?5.总结(5分钟)通过示范问题和让学生自己操作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进行适当地应用。

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倍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倍的认识》说课稿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倍数的理解较慢,我需要在课后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今后要在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倍数的概念和倍数关系的建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让学生分组摆小棒,每组摆出相同数量的2倍、3倍等,观察和总结规律。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通过倍数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关系和运算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通过图示和实物操作,增强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倍数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掌握倍数的表达方式,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倍数关系的建立: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倍数关系,并能用乘法运算表示。
(3)解决实际问题:将倍数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以“2的倍数”为例,让学生通过数数、摆小棒等操作,理解2的倍数的概念,掌握2的倍数的表达方式,如6是2的3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谈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其特点,对所授知识进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和能力。

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拔萝卜”的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通过智慧课堂平合让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倍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对倍的概念仍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倍的概念。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倍的知识。然而,对于求倍数的方法这一难点,部分学生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从而更好地理解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倍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情况?”比如,我们想知道三辆自行车和一辆自行车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倍的认识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
1.倍的定义:通过数线、图片等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倍的概念。
2.求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小棒等工具进行倍数的操作练习。
4.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倍数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一、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倍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倍的认识》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准备实物模型、计数棒、磁性数字等,用于直观展示“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多媒体资源:运用PPT、教学视频等,展示与“倍”相关的图片、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倍”的概念。
3.技术工具: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倍”的概念;实现人机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的反馈,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总结和应用提示:在板书右侧,提炼出本节课的要点,并给出实际应用的提示。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
-在课前准备好板书的框架,确保逻辑清晰;
-在课堂上边讲边写,适时擦除不必要的细节,保持板书的整洁;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板书结束后,引导学生共同回顾,确保学生能把握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理解“倍”的概念,掌握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会通过乘法运算求解一个数的几倍;
3.学会通过除法运算求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能够运用倍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倍”的概念,能够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3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相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相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起先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内容支配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推理、迁移的实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实力。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纳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得学问。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详细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简单建立表象。

所以,课的起先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起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1、相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觉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

本章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除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倍”的概念,他们还是初次接触,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倍”的概念,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倍”的理解。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对“倍”的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倍”的概念和求倍数的方法。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或者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0篇)《倍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和除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倍数关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本节课的说课稿。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倍数的概念。

比如,如果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那么两个苹果的重量就是200克,我们就说200克是100克的两倍。

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倍数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我们首先让学生观察几个数字,比如3和6,然后让他们找出6是3的几倍。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发现,6是3的两倍,因为3乘以2等于6。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倍数关系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来展示这一点。

比如,如果一个班级有15个学生,那么3个这样的班级一共有多少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将15乘以3来得到答案,即45。

这个过程就是倍数关系的计算。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简单的倍数计算,以及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某个物品的总价,如果知道单价和数量的倍数关系。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将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倍数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解决倍数问题时的策略。

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还能够掌握倍数关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将为他们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一、引入(100字)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倍的认识”。

倍的概念早已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所涉及,但是学生对于倍数的概念理解仍然不够深刻。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将带领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深入探究倍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200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倍数及其应用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求出一个数的倍数;掌握常用的容量单位,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加深对倍数的认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注重实际运用,探究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200字)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1.重点:让学生掌握倍数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700字)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小明一天吃了两顿饭,小李一天吃了四顿饭,小李比小明吃得饱两倍,你们知道什么叫倍数吗?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

2. 讲授(25分钟)2.1 倍数的概念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倍数的概念,如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即为倍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倍数的概念。

2.2 倍数的实际应用引入购物例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倍数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购买某种商品,它的单位是克,如果我要购买1千克该商品,我需要购买多少袋(每袋500克)?教师现场演示、引导全班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并思考数学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3 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容量单位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涉及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1000毫升、1升=10分升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说教材分析】“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与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

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分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

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

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说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说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迁移及表达能力,发展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说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说教学准备】课件,实物。

【说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拍手游戏,有节奏的拍几个几,在游戏中感知蕴藏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1)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渗透分类数学思想(ppt播放主题图)师:小兔听见我们的拍手声,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请你找一找上面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学生混乱的找,师提示)师:刚才老师感觉你们在找数学信息时候眼睛都看花了,而且也花费了很长时间,那大家能不能整理一下呢?……师:我们将萝卜分分类,一一对应,就能很快的得到数学信息,老师现在请人上来摆一摆(生上台摆)师:现在大家再数一数,每种萝卜的数量各是多少?生回答(2)初步感知倍师:请同学们看看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预设1:红萝卜的数量比胡萝卜的数量多4根(师:你们真的太棒了,这个是我们以前学的比多比少的关系,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的知识都掌握的特别好,老师给你们点赞,那还有怎么样的关系预设2: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

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倍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倍数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倍数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倍数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2. 倍数关系的表示方法:例如,6是3的2倍,可以写成6=3×2。

3. 倍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苹果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几个苹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倍数吗?”“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达倍数关系?”2. 探究新知- 教师板书倍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总结倍数关系的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物品(如小棒、豆子等)进行操作,加深对倍数关系的理解。

3. 巩固练习- 教师设计有关倍数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练习。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倍”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倍”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倍”的概念,能用除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倍”的概念,会用除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形成清晰的“倍”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卡片游戏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3个2是多少,引出“倍”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物操作、卡片游戏等活动,深入理解“倍”的概念。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倍”的概念。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倍”的理解。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倍”的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倍”的概念。

可以设计如下:倍的概念—— ÷ ——倍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作业,了解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说课稿《倍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倍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

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

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

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

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

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

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

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最大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

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习。

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1、数学生活化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认识》说课稿3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

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

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习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习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

”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