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对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教学时,除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要让学生寻找并观察周围存在的大量的对称物体,从中感受和体验什么是对称现象。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展一展、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色彩纸,信封,题组,情景图片,剪刀,大白纸(贴作品)
学生课前准备:铅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1、交流寒假生活?
2、交流师生姓名和年龄姓(王)年龄38
3、热身广播体操第一节(在生活中对称现象的寻找中素材)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谈话:寒假期间老师参加了一个民俗艺术节,那里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特意带来了几福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本情景图片欢快简短音乐】看完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生1:漂亮;生2:也想去。

若这样答,师: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金鱼与风筝,京剧脸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两边都是一样的;两边都一样);也可能学生直接说:两边都是一样的,或左右都是一样的】
2、咱们发现了共同的特点,两边都一样,为了看清楚,老师把他们画了下来,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他们有什么特点?(生:两边都是一样的;生2:对称,师;你用到了对称,知道的真多,你认为什么是对称?(两边不多不少,两边一样)
师结: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两边一样,如果操作一下,会不会有一样的发现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图形,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请各组组长打开1号信封。

3、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4、交流发现,揭示概念::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我相信大家有了进一步发现,我们来交流一下。

首先,说一下你用了什么
方法?(生1对折),看来大家都用了对折这种简单的方法。

再说发现吧?(生2对折图形两边是一样的)生3对折形状、大小相同,对折后完全重叠)师:在数学上,我们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书:后完全重合)我们把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书图形)
5、下面把图形展开,观察有什么新发现?(生:线)怎么得来的?(对折留下的痕迹)我们简称为折痕,数学上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齐读题。

把你手中的轴对称图形交给组长收好。

(二)折一折,辩一辩
其实,我们和轴对称图形早已经是老朋友了,在以前学过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很多?今天老师也把它们请来了,【示课件:自主练习】小组内交流一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全班交流)有什么好主意?(生折一折)请小组长打开2号信封,(折,交流),重点是关于箭头、平行四边形)
有时候,我们也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需要试一试,把东西交给组长收好。

(三)剪一剪
你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一个漂亮的图形吗?想清楚怎么剪才能保证剪出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了以后,在你的作品上写上你的名字,展示在黑板上,下面就发挥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剪刀和彩纸来试一试。

咱们以快来欣赏一下,大家作品,发现大家真的是心灵又手巧。

表扬最快,问你是怎么剪得?(对折——剪;生:对折——画——剪)喜欢哪种方法?(对折——剪——修)
(四)猜一猜,找一找
1下面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猜出他是什么?(医院标志,0,M,田,蝴蝶),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来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找。

(交流:建筑,物品形状,数字)字母、汉字、符号等!!/\[]{}<>《》())2.出示图片及实物。

师:认真观察,辨别一下,是对称的拍拍手,不是的摇摇头。

师: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学生动作是否是对称的动作。

(全班交流)
(五)欣赏
刚才,这些同学,(指作品)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特点,剪的又快又好!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其实啊,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来感受一下【示:课件播放音乐如美丽的对称世界,蚂蚁、剪纸人物、建筑多个,汽车,飞机等】欣赏完了,有什么感受?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交流)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生活,感受了神奇的对称现象,还初步认识了轴对称。

图形,其实,关于对称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后我们将会继续学习。

(六)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大屏幕展示练习)
出示达标练习
(七) 课外作业: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能找到那些对称图形吗?试一试。

2搜集植物的一些种子,利用轴对称知识做成粘贴画。

附板书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效果分析
一、首先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

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

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

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

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开展有序、有效的活动。

1.首先在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

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去强调定义。

而是出示在学
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

三、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试一试
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五角星
卡1:智力大比拼:我能行!下面哪些是对称图形!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对称轴。

学生对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课前需要学生准备好折纸、剪刀、各种几何图形,需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观课报告
非常有幸聆听了《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这节课。

这节课教师首先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猜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然后巩固升华,通过辩一辩、猜一猜、剪一剪的方式,最后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判断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辩一辩中让学生辨认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先观察再操作,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

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的方式猜出完整的图形,该过程中学生意见不一致。

剪一剪环节,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通过听这节课,我有以下感触:
首先教师在剪一剪环节,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自己贴到黑板上,这个过程中同时播放优美的音乐。

数学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真是太有创意了。

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其次,教师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比如,事先准备好盒子,里面分类装好剪纸。

选取优美音乐,给这堂课提升了档次。

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坐在一起,并安排小组长负责。

还有,课堂中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探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所有的课堂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不成熟的几点建议:
1.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再加斟酌斟酌,这节课的效果还会更好,比如开始讲课时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

老师问同学们欣赏完这组图片有什么感受?结果几乎没有学生举手,费了一番周折才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如果能问,看一下这些图片的左右两边,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他们是不是就容易答到点上,从而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效率呢?还有在欣赏完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后,老师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的的表现也是不好回答。

2.辩一辩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学生齐答。

为什么不开火车回答或抢答呢?对于个别有分歧的问题让学生举手表明想法,然后再折纸验证。

3.猜一猜环节,到底是0还是3?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讨论讨论,然后再引导,就轻松多了。

总之,刘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态亲切、富有感染力,把微笑带入了课堂。

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是一堂好课。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新课标指出,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
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严格数学定义,只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确定“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目标。

本册教材课标中讲到:不要求画出图形的对称轴,比原来老教材降低了要求,因此确定了“知道对称轴”这一目标。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而观察和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我确定了“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这一目标。

本节课大量的素材来自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我确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