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淋巴系细胞

合集下载

原始细胞里表达部分髓系标志

原始细胞里表达部分髓系标志

原始细胞里表达部分髓系标志
在原始细胞中,可以表达部分髓系标志的包括以下细胞标志物:
1. CD34:CD34是一种细胞表面标志物,通常在原始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上高表达。

在骨髓中,CD34可以标记干细胞和早
期祖细胞。

2. CD38:CD38是一种酶标志物,广泛表达于早期原始细胞和髓细胞系列,尤其是淋巴-髓系列。

3. CD117(KIT):CD117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广泛表达
在早期和成熟的造血细胞中。

在骨髓中,CD117可以标记干
细胞和多能祖细胞。

4. CD33:CD33是髓系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磷酸酶,主要在粒细胞前体中表达。

它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克隆标志。

5. CD13(ANPEP):CD13是一种脂肪酶,广泛表达在骨髓
中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它是急性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一个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用于鉴定和分类髓系细胞和相关疾病,如白血病。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白血病是一种由于体内恶性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对于白血病的治疗有赖于病情的分型和诊断,因此对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十分重要。

当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白血病分类是WHO 2016年分类标准,该标准考虑了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和病理学等多个方面,可以更准确地帮助医生诊断并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

按照WHO 2016年分类标准,急性白血病可以分成淋巴细胞型、髓系细胞型和基质细胞型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淋巴细胞型包括原发性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T-ALL)和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B-ALL);髓系细胞型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前骨髓样白血病(BCP-ALL);基质细胞型是一种罕见的类型,仅仅占据了所有急性白血病的不到1%。

慢性白血病则按照细胞来源的不同分为淋巴细胞型和髓系细胞型两种类型。

其中淋巴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HCL)、前驱B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髓系细胞型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CML)。

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医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胞学检查,常规的检
查包括外周血液形态学检查、骨髓象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包括白血
病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融合等。

总的来说,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是疾病治疗的基础,医生需要根据患
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诊断,以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当然,患者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合作,包括接受各种检查和治疗等,以提高白
血病治愈率和生存率。

髓系_淋巴系细胞

髓系_淋巴系细胞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与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分化与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的髓系细胞(myeloid 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与单核系细胞,就是狭义的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

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就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就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的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

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与IL-3与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 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AML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医生们通常会采用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等指标,将AML分为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髓系白血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象中髓系细胞比例较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为M0、M1、M2、M3、M4、M5、M6、M7八个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特点,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3.混合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兼有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特点,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中既有髓系细胞,又有淋巴系细胞。

根据髓系和淋巴系细胞的比例,分为混合细胞白血病Mx(髓系占优势)和淋巴细胞白血病Mx(淋巴系占优势)。

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FAB分型,有助于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策略制定: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侧重于化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3.预后评估:FAB分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较差;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FAB分型在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FAB分型,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who造血淋巴系统肿瘤分类

who造血淋巴系统肿瘤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血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为髓系肿瘤、淋系肿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等。

在髓系肿瘤中,包括髓系增殖和肿瘤、髓系/淋系肿瘤以及其他系列不明白血病、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B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和肿瘤、T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和肿瘤、NK细胞肿瘤、淋巴组织间质来源的肿瘤、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等类别。

在淋系肿瘤中,包括原始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系列未明急性白血病、前体淋系肿瘤、成熟B细胞肿瘤、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类别。

此外,原发性皮肤T淋巴样细胞增生和淋巴瘤也被纳入WHO造血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并分为罕见亚型和新的实体等类别。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WHO 造血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因此,在进行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时,应该遵循最新版本的WHO分类标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B淋巴细胞和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缓解的护理措施

B淋巴细胞和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缓解的护理措施
运动指导:根 据患者身体状
3 况,制定适当 的运动计划, 增强体质
饮食指导:提 供营养丰富、
2 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
定期复查:定 期进行血液检
4 查,监测病情 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预防复发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液检 查,观察病情变化
A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04
治疗效果:缓解 率较高,但复发 率也较高,需要 长期随访和监测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药物护理
药物种类:化疗药物、靶向药 物、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副作用:监测药物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 重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药物,避免药物滥用或误用
生活护理
01
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洁患 者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感染。
03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 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0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 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因 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肝脾肿大等,严重者 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临床表现
01
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 02
出血:患者可能出现鼻衄、牙龈出
力等症状。
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03
发热: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发热、 04
淋巴结肿大:患者可能出现颈部、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骨髓淋巴细胞系统介绍: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个类型,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正常值:原淋巴细胞:0~0.004 (0~0.4%)。

幼淋巴细胞:0~0.021 (0~2.1%)。

淋巴细胞: 0.107~0.431 (10.7%~43.1%)。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增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注意事项:不适合做检查的人群: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术前准备:病人按照医生吩咐摆好体位。

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检查过程:检查方法:骨髓检查检查过程:1.选择穿刺部位2.麻醉3.固定穿刺针长度4.医生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与骨面成30o~40o角刺入。

当穿刺针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缓缓刺入骨质。

5.抽取骨髓液拔出穿刺针针芯,接上干燥的注射器(10m1或201m1),用适当的力量抽取骨髓液。

骨髓细胞学检查步骤:1.涂片:要求涂片玻片、推片均应清洁,无油灰污染,涂片应薄而均匀,涂片数量10张左右,同时制2张血片作对照之用。

2.染色:常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细胞化学染色常配合使用。

3.低倍镜检查:判断骨髓的增生程度,通常用骨髓片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来判断骨髓增生情况4.油镜检查:选细胞分布均匀处,油镜下分类计数至少200个有核细胞,同时注意有无质变。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了解愈发深入。

造血干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分化途径、分化调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造血干细胞的定义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胚胎早期的胚层组织,主要分布在骨髓、脾脏、胸腺等组织中。

在成年人中,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

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途径非常复杂,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途径:淋巴-髓系分化途径和红系-粒系分化途径。

淋巴-髓系分化途径是指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中,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髓系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等,它们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参与机体的输血和止血等功能。

红系-粒系分化途径是指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等。

红细胞是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

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它们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血小板是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小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等功能。

三、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调控因子。

1.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们能够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生成素等。

2.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

常见的转录因子包括GATA-1、PU.1、RUNX1等。

3. 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们能够调控基因表达。

最近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造血干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们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髓系_淋巴系细胞

髓系_淋巴系细胞

1。

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与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分化与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得髓系细胞(my eloid cells)、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与单核系细胞,就是狭义得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

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就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得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就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得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与IL—3与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得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得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得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得部位),支持这些得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图3)。

(1)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视野中央可见 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一、骨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1)(一)支持造血组织的骨组织结构1.骨小梁: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如丝瓜络样或海绵状,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骨小梁具有一定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一定距离。

骨小梁形成后至20岁左右,骨小梁表面被覆一层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或成骨细胞(o ast),因为都在骨髓腔内表面,故通称骨内膜细胞(endosteal cell)。

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表面,胞浆突起可与周围的成骨细胞胞浆相接,它是由紧贴骨表面扁平的骨原细胞发育来的(1)。

图1 骨髓组织基本结构图2 骨与骨髓组织结构从左到右:骨外膜、皮质骨、骨小梁及骨髓造血组和血管。

石蜡切片H-E 染色100 ×2.骨原细胞:骨原细胞可认为是松质骨或骨小梁表面处于静止状态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不同的因子刺激下可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它常常与附近窦内皮相连续,在骨改建过程中它转化为成骨细胞,由扁平状变为立方状。

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分泌骨胶原,合成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胶原和糖蛋白等)并身包埋在骨基质中。

在20岁以前的骨皮质内侧可见软骨基质(HE染色呈蓝色)及成串排列的软骨细胞,骨内膜面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也较多,软骨基质嗜呈浅灰蓝色。

20岁以后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逐渐减少,成熟骨组织逐渐增多,25岁以后均为成熟板层骨(HE染色呈红色),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也明显减少Islam HHA(1985)认为在适当的造血因子作用下,骨原细胞还可能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并发育或演变为某些造血细胞,如可分化发育为粒系造血细胞。

因常骨髓幼稚粒系造血细胞总是靠近骨小梁表面生长的,并将逐步发育成熟的粒细胞推向骨小梁之间中央区。

即越靠近骨小梁粒系细胞越幼稚,越远离骨小系细胞越成熟。

3.破骨细胞:破骨细胞(osteoclast)是一种大型分支状游动细胞,胞体直径可长100μm ,其分支不规则,形状和大小不一,胞核大小也不一致,数目可由6~50个或更多不相连。

淋巴结髓质的组成

淋巴结髓质的组成

淋巴结髓质的组成淋巴结髓质是淋巴结内部的组织结构,它是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网络。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起着过滤淋巴液、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的功能。

淋巴结髓质的组成对于淋巴结的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淋巴结髓质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细胞组成。

其中,淋巴细胞是淋巴结髓质的主要细胞类型。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相应的免疫应答方式。

B 细胞主要负责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而T细胞则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在淋巴结髓质中,B细胞和T细胞互相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和执行免疫应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害。

除淋巴细胞外,淋巴结髓质中还存在大量的浆细胞。

浆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它们通过分泌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在淋巴结中,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浆细胞在淋巴结髓质中的存在,为机体提供了高效的免疫应答平台,保证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淋巴结髓质中还存在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具有高度的抗原递呈和免疫调节能力。

树突状细胞能够吞噬和分解外源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在淋巴结髓质中,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紧密相连,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

这种细胞网络有助于提高抗原递呈效率,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应答的协调性。

除了细胞组成外,淋巴结髓质还包括大量的淋巴滤泡和血管。

淋巴滤泡是淋巴结内的结构单位,它们由B细胞和浆细胞等细胞组成,是淋巴结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淋巴滤泡在淋巴结髓质中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浅叶和深叶等不同区域,这种区域性分布有利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相互作用。

血管则为淋巴结髓质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的代谢活动。

淋巴结髓质是淋巴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淋巴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滤泡和血管等多种细胞和结构组成。

淋巴结髓质的组成决定了淋巴结的功能和免疫应答能力。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一、引言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由多种细胞组成,它们共同作用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分化和分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免疫细胞的分化免疫细胞的分化是指从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免疫细胞的过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细胞类型和功能。

1.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免疫细胞分化的起始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T细胞则分为辅助T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它们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 髓系细胞髓系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等。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树突状细胞负责抗原的捕获和呈递,激活淋巴细胞;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抵御细菌感染。

三、免疫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的功能和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1. 淋巴细胞的分类淋巴细胞可以根据表面标志物的差异分为不同的亚群,如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被称为辅助T细胞,它们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反应;CD8+T细胞被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

2. 髓系细胞的分类髓系细胞也可以根据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分为不同的亚群,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修复和抗炎反应;树突状细胞也有不同的亚型,它们在抗原捕获和呈递过程中有不同的功能。

四、结论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分类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

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通过不同的分化路径形成多种免疫细胞,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骨髓细胞之淋巴系

骨髓细胞之淋巴系

4、小淋巴:直径6-9um。胞核有小切迹。核质聚集 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极少,颇似裸核,常呈 大淋巴
淋巴系统
1、原始淋巴:直径10-18um。胞核圆形或类圆形。 核质呈颗粒状,核仁1-2个,较清楚。胞质少,蓝色, 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
原始淋巴吞噬成熟淋巴细胞
2、幼稚淋巴细胞:直径10-16um。胞核圆形或类圆 形,有时核凹陷。核质较原始淋巴粗。胞质少,蓝 色,偶有少许紫红色颗粒。
3、大淋巴:直径12-15um,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 核质紧密而均匀,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 蓝色,常有少许紫红色颗粒。

髓系 淋巴系细胞

髓系 淋巴系细胞

广义地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1.造血细胞:,分化和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myeloid 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的髓系细胞是狭义的造血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这个名词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

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是指粒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系细胞,但常用的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 。

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和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IL-3,G-CSF和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层幼稚细胞带,3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正常早期粒系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或簇(5个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abnormal localization of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个系列,即中性粒6个发育阶段,3图3)。

(1) 粒系细胞有immature precursor,ALIP )(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骨髓活检组织 3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①原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 4: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始粒细胞( myeloblast),~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白血病分类记忆口诀

白血病分类记忆口诀

白血病分类记忆口诀
白血病,即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和外周血中存在大量异常细胞。

根据类型和进展速度的不同,白血病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亚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白血病的分类,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下面,我将介绍关于白血病分类的口诀。

急性和慢性,以及淋巴和髓系
白血病分类口诀的首要要素是急性和慢性,以及淋巴和髓系。

这些是区分白血病类型的基本方面。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发展迅速,病情进展较快。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发展较缓慢,病情进展较慢。

•淋巴系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异常细胞起源于淋巴细胞系。

•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异常细胞起源于髓系细胞。

通过记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轻松区分白血病的急性和慢性,以及淋巴和髓系类型。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白血病有两个主要的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面是记忆口诀的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好幼稚,早早归天堂。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榜崇高,早早上天堂。

这些关键词有助于记忆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记住词语。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抗原
30.细胞因子(旧称淋巴因子)是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31.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
32.杀伤细胞简称K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IgG的Fc受体。
3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当靶细胞与相应的IgG结合,K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结合,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
41.免疫重建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给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使后者的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
42.超敏反应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异常
43.Ⅱ型超敏反应由循环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基底膜上的抗原结合,通过免疫调理、激活补体和ADCC损伤组织的疾病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正常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
(immunologicdefense)
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
(immunologichomeostasis)
免疫监视防止正常细胞突变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学特性:①组成简单;②功能明确;③效应明显;④应答连续;⑤利弊共存。
22.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23.多克隆抗体采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将抗原物质经不同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经免疫后,分离出血清,由此获得的抗血清
24.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25.基因工程抗体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的抗体分子

髓系 淋巴系区别

髓系 淋巴系区别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与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分化与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得髓系细胞(myeloi d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与单核系细胞,就是狭义得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就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得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就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得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与IL—3与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得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得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得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得部位),支持这些得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最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最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最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

2022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将血液肿瘤主要分为髓系增殖和肿瘤、髓系/淋系肿瘤和其他谱系未定白血病、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肿瘤、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肿瘤、NK细胞肿瘤、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遗传性肿瘤综合征8个大类。

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其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S'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免疫微环境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引起外周血中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

淋巴细胞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根据淋巴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和功能,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群体。

临床上常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外周血中的不同群体的淋巴细胞进行鉴别和计数,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8+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CD56)+NK淋巴细胞,简称为TBNK,及CD3+CD4+CD25+CD127∣ow∕-调节性T细胞(Treg)⑶等。

本共识中将TBNK和Treg统称为淋巴细胞亚群。

血液肿瘤作为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肿瘤,疾病的多种因素会影响免疫细胞的产生、增殖及分化,使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产生异常⑷,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卯6],因此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十分必要。

为了规范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实验方案、技术操作,使更多相关领域的临床、科研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认识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患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指导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进一步促进其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委会结合文献学习和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实践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1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意义□l・1血液肿瘤的发生.进展.预后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有监视和清除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造血细胞: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 cells)广义地分为髓系和淋系两大类。

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分化和发育为系定向髓系祖细胞(如CFU-GM,CFU-E,CFU-MK),髓系祖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形态上可识别的髓系细胞(myeloid cells)。

髓系在广义上包括粒系细胞、红系细胞、巨核系细胞和单核系细胞,是狭义的造血细胞,而把淋巴系细胞视为非造血细胞(见后)。

应该指出,“myeloid cells”这个名词有两个不同含义:一个是指由髓系前阶段幼稚细胞分化的所有髓细胞;另一个含义是指粒系细胞,但常用的粒:红比例(myeloid:erythroid ratio)只表示粒、红系细胞增减情况,正常骨髓粒:红比例为1.5-3:1。

⑴粒系细胞:在关键性调节因子GM-CSF,G-CSF和IL-3和骨髓微环境作用下在骨小梁旁分化,增殖,发育成熟。

成熟的粒细胞逐渐向小梁之间移动,所以,随着粒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组织学上可见越靠近骨小梁的粒细胞越幼稚,形成较窄的2~3层幼稚细胞带,越远离骨小梁越成熟。

骨髓标本超微结构也显示未分化幼稚细胞靠近骨小梁(正常早期粒系生成的部位),支持这些的前体细胞来自骨内膜细胞。

如出现原始粒细胞丛(3个)或簇(5个)远离骨小梁时,则称之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 )(图3)。

(1) 粒系细胞有6个发育阶段,3个系列,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图3 骨髓活检组织小梁之间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视野中央可见 4个原始粒细胞。

塑料切片 H-Giemsa-E 400×①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在组织切片中原始粒细胞胞体中等大小,胞浆较少,嗜碱性,无颗粒。

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1~多个核仁,核膜厚,染色质淡染。

表达CD34+,CD33+,CD13+,HLA-DR+。

这类细胞数目较少。

②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形态学上基本上与前者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胞浆中出现粉红色细颗粒,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

有核旁空晕及高尔基氏器区,染色质开始聚集,表达CD33+,CD13+,CD15+,CD34-,HLA-DR-。

因嗜碱性颗粒溶于水,在切片上不能分辨出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从早幼阶段到成熟阶段,胞核形态变化与嗜中性粒细胞一致,胞浆充满粗大橘黄色的颗粒是其特点。

过敏性疾病嗜酸细胞可明显增多,急性与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可见较多早幼嗜酸细胞。

③中幼粒细胞(myelocyte)及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随着细胞发育成熟,胞浆嗜中性颗粒明显增多,核仁消失,核分裂停止,染色质逐渐增多,胞核形状由半圆形(中幼粒细胞)发育成肾形。

④晚幼粒细胞,胞核比中幼粒小,最后形成杆状(bandform)及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form)释放入外周血或进入组织。

(2)红系细胞:红系细胞造血虽然没有粒系细胞造血那样复杂,但调节过程也是很复杂的,除生长因子(GM-CSF 、IL-3和IL-11)外,主要是红细胞生成素(EPO),它是一种诱导定向的红系祖细胞增殖发育成熟的蛋白质,是由肾细胞对缺氧反应而产生的糖蛋白,对红系祖细胞起着促分裂及生存的作用。

EPO受体在原始红细胞上很多,但在成熟红细胞上缺乏。

血红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起负反馈调节,使骨髓微环境减少红系细胞生成,红系中最不易识别的幼稚红细胞是原始红细胞,这些幼稚红细胞表达转铁蛋白受体和血型糖蛋白A。

LCA和转铁蛋白受体抗原表达随着红细胞成熟而下降,血型蛋白表达仍很高。

只有中幼以上阶段红系细胞有核分裂能力,网织红细胞通过骨髓窦壁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成为成熟红细胞后可存活120天。

在体内平衡状态下大约每天产生红细胞3~4×109个/kg体重。

原始红细胞逐步分化为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细胞。

最终,核染色质凝聚、固缩排出,形成无核成熟红细胞。

骨髓中有核红细胞随年龄变化较大,10%~40%不等。

红系细胞有5个发育阶段,在组织切片中各阶段红系细胞的形态特点有:①原始红细胞( pronormoblast):胞体大而圆,胞浆嗜碱性,核圆形居中,核膜薄,核仁1~3个不等,染色质颗粒不清,核切面呈淡灰蓝色。

②早幼红细胞( Basophilic normoblast):胞体圆,核圆,居中。

有时核周胞浆可见一圈线状空晕,染色质出现凝集,核染色深浅不一,胞浆嗜双色。

③中幼红细胞( polychromatophili normoblast):胞体圆,核圆,居中。

胞浆红色,核染色质呈粗块状,龟背样,无核仁。

④晚幼红细胞(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胞体小,胞浆丰富,红色,核浓染,看不清染色质颗粒和结构,无核仁。

切片中不能见到网织红细胞(reticlocyte)。

⑤成熟红细胞,胞浆嗜酸性,无核,在切片中见不到网织红细胞。

(3)巨核系细胞:①巨核细胞有两个显着特点与其它系细胞不同: a.过去文献报告认为巨核细胞从原始到成熟阶段一般不伴有丝分裂,而是经核内复制使胞核分叶增多而无细胞分裂,即胞核倍体数增多,体积增大,核叶增多,胞核数量不增加;但从骨髓组织学上是常可见巨核细胞核分裂的。

b.最早可在光镜下识别的原始巨核细胞为8倍体(8N)细胞(而其它系细胞为2N细胞),因此,胞体较其它细胞大,直径约20~40μm,随着巨核细胞发育成熟而倍体数增多。

如巨核细胞分化或发育异常,胞核倍体增多或增多不明显,但胞核不分叶而呈单圆核巨核细胞,包括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也可呈多圆核巨核细胞。

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前原始巨核细胞(巨核祖细胞)是一种胞体很小,胞浆少,核圆,染色质细的巨核细胞,在细胞涂片上无形态特征性。

除表达HLA-DR外,这些细胞还表达CD34,CD33,及不同程度表达CD41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在电镜下于核周池及内浆网可测到血小板过氧化酶(PPO)。

成熟巨核细胞从窦壁细胞间隙伸出胞浆突起(伪足),这些伪足脱落形成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也可进入循环。

巨核细胞多在窦样结构旁,距骨小梁有一定距离,连续切片显示,在正常骨髓所有巨核细胞均连续着窦样结构,并将其胞浆突起深入窦内皮细胞间隙,巨核细胞胞浆逐步脱落形成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巨核细胞就成为“裸巨核”。

②巨核细胞的形态: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三系细胞中数量最少的,体积是最大的,约占有核细胞的1%。

在组织切片中巨核细胞有六种形态。

a.多叶核巨核细胞(multilobated nuclear megakaryocyte):胞体大小悬殊,胞浆丰富,胞核明显扭曲或分叶,无核仁。

一般组织切片HE染色不见血小板,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可见血小板形成。

b.多核性巨核细胞(multinuclear megakaryocyte):胞体中等大小,两个以上的圆形核,互不相连,胞浆与染色质形态与单圆核相一致。

c.单圆核巨核细胞(mononuclear megakaryocyte):细胞直径大于20μm,其中又可分为小单圆核,中单圆核和大单圆核巨核细胞。

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较丰富,嗜酸性。

核呈圆形,核染色质粗,不见核仁(图4)。

这类细胞多见于MDS患者,也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等。

d.小巨核细胞(micromegakaryocyte):胞体直径约在6-20μm大小,其中又可分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涂片上较典型)。

呈圆形,胞浆丰富可有突起,嗜碱性或嗜多色性,核染色质粗,丰富,分布均匀,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无凹陷或分叶,CD41单抗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这类细胞在正常骨髓中很少见。

主要见于病理状态,尤其是在MDS时具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小巨核细胞增多是由于巨核细胞分化发育障碍所致。

e.裸核巨核细胞(denuded nuclear megakaryocyte):为衰老退化的巨核细胞。

无胞浆,核多固缩,可见扭曲,折叠或分叶核等特点。

这类细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纤维化等。

f.无核巨核细胞:仅见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无细胞核。

因在涂片中不易观察到这种现象,故可能是制片时未切到细胞核所致。

图 2-4 单圆核巨核细胞视野中央两个单个圆核巨核细胞,胞浆较丰富,核呈圆形,无核仁。

塑料切片 H-Giemsa-E 染色 400 ×巨核细胞在电镜下有特征性的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免疫组化示CD41,CD42(1/4的巨核细胞), CD61(在石蜡切片上也可测到)等抗原阳性。

(4)单核系细胞:单核系细胞与粒系细胞是同一祖细胞分化、发育而成的,其发育过程与粒细胞完全一样,胞体外形也相似,在PCF固定,塑料包埋病理切片中与粒系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胞浆无颗粒,核膜薄,核染色浅。

在正常人骨髓中单核细胞数量较少,无特定的分布位置。

①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直径15~22μm,胞体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

核染色浅,染色质颗粒细致,均匀分布。

核仁明显(1~2个),核膜薄,胞浆丰富弱嗜碱性,无颗粒。

正常骨髓不易见到。

②幼稚(前)单核细胞(promonocyte):直径15~25μm,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有凹陷或切迹,其它特点与原始单核细胞相似。

③单核细胞(monocyte):直径12~20μm,胞浆丰富淡染,无颗粒,很容易与粒细胞相区别,核圆形者少见,绝大部分呈肾形、凹陷、切迹、扭曲、佛手状、胎儿状、分叶状与肥胖的杆状,核染色质细,核仁明显,嗜酸性,核膜薄。

单核细胞有酸性磷酸酶、过氧化酶、芳香硫酸酶、溶菌酶、非特异性酯酶及氟化钠抑制实验阳性。

电镜下有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较多。

免疫组化示CD14+ 、CD68+/- 、MAC387+/- 溶菌酶、α-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抗原阳性。

(5 ) 淋巴系细胞:正常骨髓中淋巴细胞数量是随年龄变化的,幼儿骨髓涂片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约占30%~40%,成人骨髓淋巴细胞较少,约占有核细胞10%~30% ,成熟和幼稚两者兼有,如造血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相对增多,甚至成熟淋巴细胞高达80%以上。

不能认为是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成人患者可见在骨小梁之间(非小梁旁)有淋巴细胞集簇、淋巴小结或淋巴滤泡,随着年龄增大,淋巴小结有增多趋势。

此时需要与淋巴瘤累及骨髓相鉴别。

成熟淋巴细胞,胞体较小,胞浆少,透明,核圆,染色质稍粗,核膜厚,有或无核仁。

淋巴细胞含有酸性磷酸酶和糖原( PAS 染色呈大颗粒或小珠状阳性)是其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