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唐)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第三句俯仰天地,遥想宇宙,又把 诗歌的背景辟至辽阔空旷的境地。 最后一句,突然推出自己的孤独悲 伤。 这股无法抑制的情感,立刻充满了 诗人前面铺垫的时空。这种遒劲的诗 风,举重若轻的艺术手法,让人根本 无力拒绝,只能心怀激动、感伤,最 终甘心被这诗篇俘获吧。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的措辞、句式,受《楚辞》的影响颇 深。陈子昂似乎记起了屈原,在曾经同样因直 谏而受到迫害的屈原身上,他照到了自己的影 子。 在这一瞬间,诗人的寂寞和先人的孤傲再 次神交了。北方的苍茫和南国的旖旎,也在吟 唱中接壤了。九州大地充溢着诗人的孤独和寂 寞。忍不住滴下的眼泪,正是比血还宝贵的英 雄泪。这里,陈子昂仅用了前两句诗,就把时 间感写得淋漓尽致,仿佛这诗是从远古洪荒而 来,绵延到地老天荒,永无绝期一般。
四是强调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是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统一所呈现的美学风 貌。 五是主张诗歌能“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具有发幽思、遣郁闷,泄导人情的功能。 这五点相互联系和制约,相辅相成,构 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这也是对 先唐诗学成果所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理论总 结。这样,陈子昂便给唐代诗人指出了一 个正确的创作方向。
创作背景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 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 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 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 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 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 (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可以看 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 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 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万。在这蓟北幽 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 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 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 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 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 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 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 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所说的古人,并不单单指燕昭王。 这里的古人,是有着囊括所有唐朝之前的 贤明君主、有为之士的气概的。陈子昂想 起姜尚受命于周室二代君主,成就伟业; 想起燕昭王礼遇乐毅,使其连破齐国七十 余城,垂名千古;想起太子丹知遇荆轲, 壮士的绝唱似乎还在耳边;想起太宗启用 敌臣魏征,终来贞观之治。而“来者”, 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们,又遥遥 无期,无法报效……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
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 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 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 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 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 《登幽州台歌》。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 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之”和“而”),多了一 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 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 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 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自己的 诗学主张,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点: 一是倡导“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 来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的诗风; 二是把“汉魏风骨”与“兴寄”相联系, 明确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既抒写 社会现实内容又抒发具有时代美学深度 的思想感情; 三是把“风雅”与“兴寄”相联系,注 重诗歌风雅美刺的教化功能;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 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念这首诗,读者会深刻地感受 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 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 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因而深深为之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