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PPT课件
气囊压力在翻身、排痰、吸痰、喂饭等情况 下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这种情况后可以 对气囊压力重新进行监测,以保证气囊压力 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是如果没有气囊测压表时,可以使用 注射器充气,一般不超过8-10ml。但是 应缓慢充气,快速充气的话会影响气囊 压力。
气囊漏气的处理
气囊漏气的原因
气囊 气囊充气导线 单向阀 气囊位置太高
人工气道
当患者自身气道不能行使其正常功能时, 即 需建立人工气道
在手术麻醉、复苏、危重病救治以及慢性呼 衰等情况下,为保证患者的肺泡通气,维持 人体氧的需求,有时需要通过口、鼻或直接 经气管植入导管,建立暂时或永久的气道通 气。
人工气道
主要目的:
维持通畅的气体交换的通道 建立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途径 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有效通气
经口气管插管 ( 22±2)cm 经鼻气管插管
(27±2)cm
(气管插管的深度应该作为交班的重要内 容,患者咳嗽、呕吐、翻身、活动等都 易使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气管插管的方法
插管器械
置喉镜
置喉镜
喉腔
插管
充气囊
记录插管深度
气管切开的概念
将病人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放 入适当大小的套管,病人通过套管呼 吸。
气囊上分泌物清除(简易呼吸器)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原理:
气流冲击法: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 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 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 囊上的分泌物冲出。
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 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相连,于患者
气管切开管(Tracheotomy Tube)

人工气道之气囊管理精品PPT课件

人工气道之气囊管理精品PPT课件
气囊压力表测量
Nursing Manage of Balloon
inflate the balloon
气囊的充气
judge the air-leak of the balloon
气囊漏气的判断
deflate the balloon
气囊的放气
techknowledge of subglottic secretion clean up
Air pressure should be keep in
25~30cmh2o
将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保持在25~30cmh2o
Manage of Balloon
压力—影响因素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irbags pressure fluctuations may be related to intervention
Adjust the air pressure after the sputum suction
吸痰后应及时调整囊内压力
For the existence of swallowing reflex patients should be gas injection correction after 4 hours
高容低压气囊
Constant pressure balloon
等压气囊
Low volume highpressure balloon
低容高压气囊
✓ 顺应性较好 ✓ 椭圆形 ✓ 与气管粘膜接 触面积较大
✓ 囊内压力等于大气压 ✓ 自动调节气囊的充盈度 ✓ 损伤较小
淘汰
Manage of Balloon
Pressure
研究结果理显想示:压患力者?在接受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 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 就应完全充气。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 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 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 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
气囊的作用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 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 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 O(推荐级别:D 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 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 cmH 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 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 内,气囊 压力低于 20cmH2O 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 V AP 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 VAP 预防指南 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然而随着 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草案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病房还是用手触摸气囊,来感受压 力大小 •用手触摸,估计气囊压力,通常会导致压力过大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 推荐意见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0(推荐级别:D级)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推荐级别:B级);无该装置时每隔6h重 新手动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H20;应及时清理 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级)。

细菌,分泌物

在插管套囊周围的微量误吸

聚集,

肺损伤,

VAP
一、气囊的作用
•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 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 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气囊的作用 1、固定气管插管 2、防漏气 3、防误吸
二、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皱褶和通道导致了误吸/微误吸的发生
•目前PVC套囊材料,造成典型的套囊壁折叠现象,是声 门下分泌物流入气管的通道,是VAP的主要原因。
超薄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很多研究显示指出使用超薄 聚氨酯气囊 (ultrathin polyurethane cuff) 可减低 垂直皱纹的形成, 並降低微 量吸入, 从而减少 VAP的发 生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 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三、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人工气道ppt课件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人工气道ppt课件

气囊内压力测量
合适的气囊充气方法
最小封闭压力(MOP):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 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的间隙的最小压力称为 “最小封闭压力(MOP)” 机械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时气 管内径最大,吸气末能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 压力为MOP 相应的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MOV)
合适的气囊充气方法
气管切开管
气切套管的种类
气管切开的指征
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长
(>21 天?11天)
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和对气管插管的
耐受力 比较工作中气管切开和长时间气管插管并发症
便于机械通气安全撤机
避免插管对头面部的损伤
人工气道气囊种类
低容高压型气囊
高容低压型气囊 泡沫气囊
如进入气管,长管腔进入气管时经长管腔通气两
肺闻及呼吸音,则只有远断气囊膨胀。
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
如所接通气管错误,则病人实际无通气
是一种紧急状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
住院
病人一般不采用
也可用于气管插管困难时
气管插管结构
气管插管种类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上呼吸道梗阻
分泌物过多或清除不利 丧失气道保护能力 呼吸衰竭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抽吸
1.
2. 3. 4. 5.
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 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避免发生低氧 血症 吸痰管插到气管插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 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萎陷, 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0-15s 吸痰期间应密切注意心电监测,一旦出现心 律失常,应立即停止抽吸
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充分吸引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 两人配合: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相连,于 患者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同时另一 人将气囊内气体抽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 吸引口鼻腔内被冲出的气囊上滞留物 可重复以上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为止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课件

关于气囊放气
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2006年)
关于气囊放气
1 放气1h不能恢复局部血流 2 放气囊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 3 高容低压气囊对气管粘膜损伤小 4 放气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
0.25-0.5毫升/次进行 套囊放气,直到有少量
气体漏出为止
对气管黏膜压力 最小
可出现误吸,不能 维持呼吸末正压, 患者实际吸入潮气
量减少。
最小闭合 容积法
先把套囊注气至无气体 漏出,然后以0.25-0.5 毫升/次进行放气,听 到漏气声后向套囊内注 气0.25-0.5毫升,无漏
气即可
保证潮气量和 PEEP,不易出现
误吸
黏膜要承受一定压 力
气囊压力表测压
气囊压力表测压
利用气囊压力表可以科 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 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 工作的准确性、快速性。
气囊监测
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 口腔护理前后监测气囊压力;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SPO2下降、呼吸 机低气道压、低潮气量报警,应重新检查气囊压力。
气囊监测注意事项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气囊充气要缓慢; 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 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血供。
气囊监测注意事项
气囊压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归结出气囊压力受 体位、吞咽 、吸痰 、注气量 、 套管型号 、套管类型 、气压 吸气等因素的影响。
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贯穿机械通气全 程! 气囊管理——贯穿人工气道管理全 程!

气囊的作用
机械通气时,保证潮气量; 协助气管导管的固定; 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PPT课件
• 应用镇静药物或者肌松剂后应立即检查气囊压力。 • 进食前和口腔护理前应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监测注意事项
•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 • 无条件测压时,要掌握最小密闭容量技术
(MOV) • 气囊充气要缓慢 • 对于低血压或者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
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供血。 •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气体漏出.在机械通气时,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 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从 0.1 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听到有 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 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 气囊压力表(CPM)
• 触摸判断法(TJM)
MOV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有助气道 内导管的固定,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气囊上气 道粘膜干燥。
• 但是对于需要长期呼吸机支持的病人仍应选用合 适时机及时更换人工气道。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MLT减少潜在气道损伤,易发生误吸,对潮气量 影响,易导管移位。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 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 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 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 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工 作量,提高效率。
• 如何监测:在呼气相监测气囊压力和容量并记录, 用听诊器放在患者颈部气管旁,听是否有漏气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ppt课件

最小闭合技术
测压表充气技术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 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思考题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压力监测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间断低负压吸引
小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概述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人工气道气囊的充放气方法和压力监测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异常的不良表现 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为了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Thank you
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 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漏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AP 的发生率升高 气囊充气过度: 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血坏死、 糜烂而形成 溃疡,也可损伤血管而出血,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和无名动脉破裂致死亡.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概述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 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 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 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气囊种类
低容量高压气囊
高容量低压气囊
等压气囊
气囊管理概述
固定人工气道
密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鼻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气囊的作用
气囊的作用
气囊的充气方法和压力监测
气囊上的滞留物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培养基,且多为抗生素筛选的耐药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气囊放气或漏气时,含有耐药菌的滞留物易流至下呼吸道导致呛咳、窒息及感染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
持续声门下吸引 在声门与气囊间置一引流管,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分泌物 持续声门下吸引滞留物,可降低VAP的发生率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理不容忽视,气囊管理需贯穿于人工气道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气囊压力 过高是损伤气管黏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气囊压力的建立标准是什么?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为 30mmHg,休克、贫血、内环境紊乱等导致气管黏膜毛细血管平均动脉 压低于正常。在理论层面上,气囊压力应低于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人工气道气 囊的管理专 家共识
气囊的作用
▪ 气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滑出; ▪ 第二,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 ▪ 第三,预防反流、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 建立标准 ▪ 人工气道管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人工气道管理中,气囊管
气囊压力管理不当的并发症
▪ 气囊压力不当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气囊压力不足导致患者通气不足、 反流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囊压力过高则与咽痛、嘶哑、神经 损伤、气管食管瘘、气管破裂、气管狭窄密切相关。
▪ 气囊压力不足 ▪ 当气囊压力<20cmH2O时,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明显增
加。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使用气囊测压表定期检查气囊内压,然 而有研究者发现,由于一些医护人员不熟悉压力表的使用,导致常规检 查后气囊的意外放气,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气囊管理
▪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 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 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受影响,口腔 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相隔阻滞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上滞留物。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的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lphi 分级标准
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 个层次, 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 Delphi 分级分为 A—E 级,其 中 A 级为最高。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A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 B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 C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 D
仅有Ⅳ级或Ⅴ级研究结果支持 E
气囊的作用
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对自主气道保护能力 较好且撤机的气管切开患者,将气囊完全放气可明显缩短撤 机时间、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率以及促进患者吞咽能力恢复。
推荐意见 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 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 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 级)。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始终维 持气囊压力为 25 cmH2O 的患者微量误吸的发生率、 气道分泌物的细菌浓度以及 VAP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
采用气囊测压表进行手动测气囊压,连接气囊指示 球阀门时会出现漏气,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测量后气囊压 力下降约 2 cmH2O,因此每次手动测压时充气压力宜 高于理想值 2cmH2O。当气囊测压管内有积水时,气囊 内实际压力较监测压力小,因此应注意观察并及时清理 测压管内的积水。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 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 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 VAP 发生的重 要手段之一。
为规范我国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中华医学会呼吸 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 本共识。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 2001 年国际感染论坛( I SF)提出的 Delphi 分级标准(表 1)。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前 8d 内,气囊 压力低于 20cmH2O 导致误吸率明显上升,成为发生 V AP 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多项 VAP 预防指南 均推荐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cmH2O。然而随 着时间的延长,气囊发生微漏气,压力出现下降。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 血,研究结果显示,当气囊压超过 30 cmH2O(1cmH 2O=0.098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 囊压超过 50cmH2O 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管黏膜压 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 则导致漏气、误吸等。
Nseir 等发现,在对 101 例 ICU 患者气囊压持续监 测的 8h 内,仅 18% 的时间内患者气囊压维持在 25-30 cmH2O。使用气囊自动充气泵可维持气囊压力于理想范 围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自动充气泵组患者的气囊压力 < 20cmH2O 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动测压表充气组。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_专家共识(草案)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 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 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 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 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 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
Ⅰ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
Ⅱ 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高
Ⅲ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卖家意见பைடு நூலகம்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
Ⅴ 究和专家意见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是进行机械通气,气囊最基本的作用是保持声门以下的 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国内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麻醉师、急救医师仍然 采用指触法经验判断气囊充气是否足够,这往往导致过度充 气的发生,气囊压力甚至高达 210 mmHg(1 mmHg=0.1 33kPa),即使有丰富经验的医师也不例外。因此,不宜采 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充气。
推荐意见 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 囊充气(推荐级别:C 级)。
推荐意见 4: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囊充气,在无 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 级别:E 级)。
3 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气囊充气能否完全密闭气道,阻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除 了与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 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是否匹配、气囊的材质和 形状、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以及吸痰、翻身等操作。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是根据气囊充气防止漏气的原理,患者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当气囊充气不足以封闭 气道时,在患者喉部可闻及漏气声,此时将听诊器放于该 处,边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边听漏气声,直至听不到漏气声 为止。
虽然该技术可使气囊刚好封闭气道且充气量最小,但 往往不能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研究结果 显示,虽然使用最小闭合技术,但大部分患者的气囊压力 仍低于 20cmH2O。
当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时,不再需要气囊防止漏气的 作用,此时是否需要气囊取决于患者的自主气道保护能 力。
患者只要存在防止漏气和(或)误吸的需求,气囊 就应完全充气。
1 气囊的作用
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的存在影响其咳 嗽和吞咽,因此气囊需要始终保持充气以防误吸。
若患者已接受气管切开并撤机,神志清楚、可自主 进食无呛咳等,就可以将气囊完全放气或者更换为无气 囊的气管切开套管,好处是患者可部分通过上气道呼吸, 气道阻力降低,将气管切开口堵塞后还可满足患者发声 需求。
2 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推荐意见 3: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 25-30 cmH2 O(推荐级别:D 级)。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 (推荐级别:B 级);无该装置时每隔 6~8 h 重新手动 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 2 cm 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推荐级别:E 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