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使学生了解金陵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词的艺术特色分析。
3. 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历史典故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桂枝香金陵怀古》全文及其注释、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了解诗词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金陵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金陵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化知识。
2. 诗词学习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指导朗读技巧。
2.2 学生自读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2.3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大意。
3. 艺术特色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4. 情感体验4.1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6. 作业布置6.1 学生回家后,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6.2 搜集其他描写金陵的古诗词,下周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诗词中的历史与现实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中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教师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有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问题。
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分享解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使学生了解金陵(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 掌握金陵(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金陵(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诗歌的特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梳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桂枝香金陵怀古》及相关注释。
2.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历史资料:介绍金陵(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涵盖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以及金陵(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清晰、准确地讲解诗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难点内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的艺术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重点
(1)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首诗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例如诗中的对仗工整、用词精准等。
(2)把握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哲理思考:学生需要通过诗句分析和背景探讨,理解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诗中对六朝兴废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等。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诗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诗的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诗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解析,包括其背景、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同时,通过分析诗中的历史感悟和哲理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事件的把握。
2. 诗中典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内容、结构、艺术特色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鉴赏法:品味诗文中的美景、佳句。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诗文全文、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学资料。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安排等详细信息,以便我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b.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文背景及作者(10分钟)a. 介绍诗文创作的背景,如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
b. 讲述作者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分析诗文内容(15分钟)a. 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典故。
b. 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阐述诗人对历史、现实的感慨。
4. 品味诗文艺术特色(10分钟)a. 分析诗文的结构,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b. 讨论诗文中的佳句,欣赏其意境美、语言美。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b.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深入探讨《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内涵。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关于诗文内容、作者背景的填空题。
2. 选取诗文中的一个佳句,分析其意境美、语言美。
3. 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谈对诗文主题思想的认识。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导入:北宋时期,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登上金陵的高处,面对大好河山,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这位词人就是王安石。
《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意思是说:有三十多首写金陵怀古的“桂枝香”词,但王安石的这一首是最好的。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金陵:金陵: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秦淮河畔建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春秋时期的吴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
所以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那么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说: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
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
三、播放朗读音频,或者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四、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与同学们一起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虽然是一副秋景,却丝毫不见萧瑟悲凉之感,眼前所见,高远明丽,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提问:“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答:用典:化用谢眺《晚登三山环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之句。
比喻: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动静结合: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的下片,王安石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个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来追忆六朝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最后的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的“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词的意象意境特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诗歌,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难点:理解本词借景抒情、用典和借古讽今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推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二)整体感知1解题:请学生解读诗题。
桂枝香是词牌名,金陵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2诵读感悟: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诗歌,圈出不会的字词,画出读来特别有感觉的句子。
3讨论交流扫清字词障碍、交流美句感受4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板书】(三)深入研读1绘景:学生诵读词的上阕部分,教师提问词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组成的意境的特点。
明确: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2体验景中情上片景中有何情感?明确: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同时又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爱祖国情感。
5抒情:学生诵读词的下阙部分,提问鉴赏所抒之情和抒情的方式?1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2用典: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孙仲谋处”“周郎赤壁”“小乔初嫁”“封狼居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词更加凝练。
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案标题: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桂枝香·金陵怀古》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该作品的背景知识、鉴赏技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杨洪基的创作意图。
2. 掌握该诗的基本词句和韵律特点。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诵、讨论等形式,展示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4. 朗诵和讨论的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金陵(现今南京)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诗?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和想法?”步骤二: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全文,并简要介绍杨洪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如金陵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等。
步骤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整首诗,并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夸张等。
3. 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四:情感体验与表达(15分钟)1.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整理学生的作品,展示他们的表达成果。
2. 向学生提问:“你们通过学习和表达,对《桂枝香·金陵怀古》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3. 对学生的朗诵和表达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3.背诵默写整首词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一读诗词:明白表层意思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明白表层意思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也可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实词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填充内容:诗词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转化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开始肃杀。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彻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峭拔犹如一束束箭簇。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处,江中洲上的白鹭飞起,这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描画充分。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可不要空叹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剩下那寒冷烟雾和凝聚着一片苍绿的衰草。
直到如今的歌女,时时放声歌唱着《后庭》遗曲。
二读诗词:明白深层意思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领会深层意思明确写出了什么意境(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品标题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2、通过诗句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
一、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字,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曾书仁宗,提倡变法。
神宗即位,主持变法,积极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出知江宁府。
八年,再相,次年复罢。
谥文。
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之一。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阙和下阙的内容。
2、用一个字概括全词情感。
三、任务一:再读诗词上片,思考:
1.词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找出喜欢的语句加以分析。
2.作者是如何描绘画面的?请你分析。
四、任务二:三读诗词下片,思考:
3.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总结方法。
请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从创作目的、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考虑。
怀古词的特点:
1、创作目的:
2、词的内容:
3、章法结构:
4、表现手法:
5、词的风格:
六、全词总结。
本词上阙写,奇伟壮丽,气象开阔;下阙抒,追古思今,叙议结合,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原因,表达了作者,透露出。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是《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对于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和理解。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古代诗词感到晦涩难懂,缺乏阅读和理解的耐心。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不敢或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7. 综合能力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语言理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答案: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如“千里江山一时新,落花时节又逢君。”拟人如“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意境创造题
题型:请结合《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分析诗人的意境创造手法。
答案:诗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如“千里江山”、“落花时节”、“寒烟芳草”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景物描写,创造出了一个既美丽又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怀古诗词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金陵的古诗词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怀古诗词的魅力或特点。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一等奖教案
让学生怀旧王安石: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革命先行者王安石的精神,以及他为中国统一的作用;
2. 通过具体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探索历史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革命先行者王安石,包括他的生平故事和功绩;
2. 学习《金陵怀古》这一伟大诗篇,深入理解其文字内容,了解王安石古代文明的本质;
3. 听课后进行讨论,扩大学生对革命先行者王安石及他的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解王安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王安石有一定的理解;
2. 互动法: 个别细节内容的讨论,增加学生的活跃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 讨论法: 引导学生就《金陵怀古》这篇诗作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探究古人文明的精神。
四、教学环节
1. 课前热身: 介绍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讲解: 通过文字、图片等讲解王安石的生平故事及他的功绩;
3. 讨论活动: 就《金陵怀古》这篇诗作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诗中描述的文明图案;
4. 课后回顾:回顾课上内容,总结学习经验。
五、教学材料
1. 文字材料: 王安石的生平故事及《金陵怀古》这篇诗作;
2. 图片材料: 一些王安石的照片及当时的地图资料;
3. 多媒体材料: 关于王安石的网络视频资料等。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诗词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典故。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5. 诗词朗诵:(1)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注意语气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复习和背诵。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和解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并对下次课进行准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诗词的基本阅读和理解技巧。
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
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背景知识和诗词结构。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阅读理解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第二章: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背景介绍2.1 诗人简介李清照的生平介绍。
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词背景解释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写作背景。
介绍宋代金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3 诗词主题阐述诗词中的怀古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金陵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第三章: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3.1 诗词的结构分析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数量和排列。
解释诗词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3.2 韵律特点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四章: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析4.1 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主要意象,如桂枝、金陵等。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4.2 修辞手法解析解释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引导学生通过修辞手法的解析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第五章: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5.1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和回答来检验自己的理解。
5.2 欣赏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启示。
第六章:诗词创作背景的深入探讨6.1 历史背景详细介绍金陵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包括建都历史和文化遗产。
分析宋代政治、文化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6.2 文学传统探讨金陵题材在宋代文学中的传统。
分析桂枝香这一词牌在宋代诗词中的流行和特点。
6.3 诗人心理分析分析诗人李清照在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怀古之情中的感伤和思考。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号,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背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
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3.解题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
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4.了解“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棹()鹭()簇()矗()谩嗟()2.解释下列词语①澄江:②练:③星河:④门外楼头:⑤悲恨相续:⑥谩嗟荣辱:⑦商女:(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三、文本研究【思考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思考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思考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理解和古文知识点。
2. 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2.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勾画出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教师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写一篇关于《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习心得评估:阅读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其对诗词的感悟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金陵的古诗词,拓宽视野。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教学目标1.搜集资料,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
3、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美,体会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4、背诵整首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幻灯片(自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你要读懂王安石,就不能只知王安石变法,你要懂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高洁品质;你要看他“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怀壮志;你要懂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故乡之思。
当王安石行至金陵城,他又写出什么样的诗篇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板书标题)2.知人论世师说:“请大家翻到语文课本156页。
”师说:“认真阅读学习指导,找位学生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作者。
师展示幻灯片,一组朗诵作者简介。
幻灯片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文。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
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但能“一洗五代旧习”。
《桂枝香·金陵怀古》即为其中一首有代表性的词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据传,苏轼见到这首词,也说:“此老乃野狐精也”。
师:“通过预习提示的介绍,我们知道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教案的主题和内容。
2. 激发学生对金陵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金陵的风貌。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2. 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请学生谈谈对金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3. 图片展示:展示金陵的相关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第二章:桂枝香词牌介绍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特点和结构。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感受其韵味。
1. 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桂枝香词牌的结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桂枝香词牌的起源和发展。
2. 诗词欣赏:欣赏桂枝香词牌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桂枝香词牌的诗词。
第三章:金陵怀古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金陵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金陵怀古诗词的背景和主题。
2. 诗词欣赏:欣赏金陵怀古诗词的典型作品,学生发表感想。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金陵怀古诗词。
第四章:金陵古迹考察1. 引导学生了解金陵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2.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金陵的相关古迹。
2. 观察记录: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所看到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
教学内容:1. 金陵的古建筑:中山陵、明孝陵、紫金山等。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本诗上阕通过潜江、翠峰、归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彩舟、云淡、星河、鹭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的清新明阔的秋景,营造了隐隐清冷、萧条的氛围,点明时间、季节、地点,表达了作者对金陵风光的喜爱,为下文由登临所见产生的怀古之情做铺垫。
(1)上阕: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小结:上阕主要描写了诗人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写景)
(2)下阕: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④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⑤ 寄托了词人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文本小结
本词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词人在金陵之所想,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诗人登高望远,又将眺望到何种景色?生发出何种情感呢?
五、诵读悟情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画面。
自由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导学案
一、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二、根据课文注释,了解本词写作背景
三、细读全词,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全词,说说“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中的“此意”指的是什么?
2.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画金陵盛景的?
3.词的下阙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关于金陵怀古的诗词,它们所表达的情感与这首词有哪些异同?
四、拓展比较
《西河·金陵怀古》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吊古伤今之作,对象同为古都金陵。
但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各有异趣,请试作简要分析。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①佳丽地:指江南。
更指金陵。
②南朝盛事:自东晋灭亡列隋朝统一为止,中国历史上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南方有末,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皆建都于金陵。
③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
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系:拴缚。
④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伤心:一作“赏心”,指赏心亭。
《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亭为北宋丁谓建。
淮水:指秦淮河。
它横贯南京城中,为南朝时都人士女游宴之所。
⑤酒旗:挂在酒店的酒招。
戏鼓:演戏的场所。
甚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