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用气道管理技术
急救中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
5
·
6
二.鼻
鼻腔:1、内径(10-11mm)
2、前后孔距离(12-14mm)
3、分部 (1) 鼻前庭(30-32)
(2)固有鼻腔
4、鼻腔外侧壁
·
7
·
8
三 咽峡 位置: 固有口腔的后部围成:由软腭的 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组成 意义:1 张口困难者,峡小。
2 扁桃体肿大者,峡小、易出血。 3 悬雍垂者,置镜困难。 4 舌根后坠者,峡小。 5 婴儿舌体相对大,有其特殊性。
1、呼吸衰竭、心跳停止最关健的应急措施是 给予有效的气道管理
2、保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 合,是基础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
·
3
气道管理的目的
√保证气道的通畅
保证病人的氧合
·
4
相关解剖
• 一 口:
口腔前庭: 为一裂隙,由外面的 唇和颊,内面的上下牙弓围成
固有口腔 :前方、两侧是上下牙弓、 上方硬腭和软腭、下方由舌的前2/3和反折 至口底的粘膜围成
需大于25cmH2O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
• 呼吸道出血的病人。 • 扁桃腺异常肿大的病人。有潜在呼吸道梗
阻的病人,如气管受压、气管软化、咽喉 部肿瘤、脓肿、血肿等。
·
38
(七)、气管插管 ——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径路
·
39
其作用有:
①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利于呼吸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 ④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脓血 ⑤防止呕吐物或返流物所致误吸窒息的危险 ⑥便于气管内给药。
插管喉罩
•
(LMA-
Fastrach, Intubating LMA, ILMA);
开放气道的方法

开放气道的方法在急救场景中,开放气道是救治窒息患者的首要步骤。
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降低窒息的危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开放气道的方法。
1. 仰头抬颏法。
仰头抬颏法是最常见的开放气道方法之一。
当发现患者窒息时,首先要将患者平躺在地面上,然后站在患者头部一侧,用一只手轻轻按住患者的额头,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骨上,然后向上抬起下颌骨,使患者的下巴离开胸部,从而打开气道,让患者可以呼吸。
2. 侧卧头后仰法。
侧卧头后仰法适用于昏迷或休克患者,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仰头抬颏法。
将患者横躺在地面上,站在患者身侧,然后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使头部稍微后仰,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将下巴稍微向上抬起,从而打开患者的气道。
3. 看、听、摸法。
看、听、摸法是一种常见的判断气道是否通畅的方法。
当发现患者窒息时,首先要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摸患者的鼻孔是否有呼吸气流。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呼吸,就需要立即进行开放气道的方法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4. 气道通畅器的使用。
气道通畅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开放气道的器械,适用于口腔出血、牙关紧闭、颌骨骨折等情况下无法使用仰头抬颏法的患者。
使用气道通畅器时,要先选择合适尺寸的气道通畅器,然后将气道通畅器插入患者口腔,使气道保持通畅。
5. 气管切开。
在极为严重的窒息情况下,如果其他方法无法使患者呼吸通畅,就需要进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救治措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结。
开放气道是急救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能够及时有效地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降低窒息的危险。
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放气道方法,并且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正确的开放气道方法,为窒息患者的急救救治提供帮助。
急救中的常用气道管理技术课件

如操作过程中未能遵循无菌原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如口腔、 咽喉或肺部感染等。
循环系统影响
在气道管理过程中,如未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循环系统,可能导致患者 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处理措施与预防方法
严格培训
对急救人员进行严格的气道管理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合理选择气道管理技术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
某医院急诊科成功运用气道管理技术救治一名窒息患者,患者因异物阻塞气道 导致呼吸衰竭,通过及时的气道开放和异物取出,患者成功脱离危险。
成功案例二
某院在处理一起车祸事故时,面对多名伤员的气道损伤,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措 施,利用不同的气道管理技术稳定伤员病情,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实施操作
按照所选技术的操作流程,正确、迅速地实施操 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监测患者反应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处理。
监测患者状况
监测生命体征
01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评估患者状况
。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02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喉鸣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记录护理记录
03
气道管理技术的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状况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通过询问、拍打等手段判断患者 是否意识清醒,能否正常交流。
检查呼吸道通畅度
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喉鸣 、呕吐等症状,评估呼吸道是否
通畅。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 率等指标,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
度。
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技术
口咽通气道
遵循无菌原则
急救气道管理技术

鼻咽通气管置入方法
与脸平面垂直向后将通气管经鼻孔插入 插入长度:从鼻尖至外耳道口的距离 注意事项:插入时尖端向外侧,以防损
伤鼻中隔。慎用于有面部创伤的患者
.
简易呼吸器:
可单人或者双人使用,配合正确的手法开放气道或者口咽、鼻咽通气道 面罩加压给氧可有效控制病人的通气。但是对于饱胃或者气道分泌物较 多的病人使用前必须充分吸痰保障呼吸道的通畅
我科目前使用的是 第三代双管喉罩和 可插管喉罩
ASA和欧洲复苏委 员会指南都已将其 列为气管插管的替 代方法之一
.
目前喉罩有7种型号,分别用于新生儿、婴儿、 儿童和成人。
分别是1、2、2.5、3、3.5、4、5号 成年女性常用3号(30-50kg)或4号(50-
70kg); 成年男性常用4号或5号(70-100kg)。 儿童根据体重计算,一般用2.5号或3号。 婴幼儿可用1号或2号的喉罩。
2、术者左手食指摸出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上缘,再用食指 和拇指固定甲状软骨侧板,右手持小刀或其他锋利的金属片,稍 用力插入环甲膜中部横行切开约1cm,用气管钩提起环状软骨或 用刀柄或止血钳撑开伤口,使空气进入,随即插入橡皮管或气管 套管并固定.
.
3、梗阻缓解后,应尽快补作正规气管切开 术。消毒并缝合环甲膜切口,敷料包扎。
.
禁忌症
咽反射存在 有意识 服用腐蚀剂的病人 已知食道疾病或食道静脉曲张 16岁以下 <150cm或>2m的病人
.
ETC的优点
可迅速控制气道,盲插成功率高 可限制反流误吸及胃扩张 使用简单,容易掌握 可在自然体位插管
.
ETC的缺点
必须用于没有反应和没有咽反射的病人 不能完全避免误吸 大多数有反应的病人拔管时会出现呕吐 可能会损伤食道 目前只能用于成人
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气道梗塞急救技术

▲ 背部叩击法
操作:协助患者取头低背高体位,急救者 用掌根在两肩胛区的脊柱中线处用力叩击.
注意:患者头部应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 胸部水平,否则有可能使异物滑入更深的气管.
五、注意事项
1. 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 面色、瞳孔等变化,如患者的意识由清楚转为 昏迷、面色发绀进行性加重、颈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应立即停止排除异物,迅速进行心 肺复苏。
(1) 腹部冲击法
(2) 胸部冲击法:用于腹围过大、肥胖和妊 娠后期的患者
①意识清楚的患者 操作:使患者呈站立顶住患者胸骨中下部,另一手握住 拳头,快速向下冲击,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 出.
▲ 手拳冲击法
(1)腹部冲击法 (2)胸部冲击法
二、病因
1.进食的食物粗大,未切成细块,咀嚼及吞咽困难。 2.因年老咽反射迟钝。 3.口中含有食物时大笑,或在行走、奔跑、讲话
时吞咽食物。 4.儿童将各种玩具放在口中,或进食果冻、糖球、花
生等发生气道梗阻。
三、呼吸道异物梗塞的判断
1.部分气道梗塞表现 (1)表情痛苦 (2)尚有较好的通气者,多有剧烈、有力的咳
(1)咳嗽法 操作:鼓励患者尽力呼吸和自行咳嗽,重复
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 自救法
(1)咳嗽法 (2)腹部手拳冲击法
操作:患者一手握拳,拇指侧置于胸廓下和 脐上的腹部,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 做快审连续冲击,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 自救法
(1)咳嗽法 (2)腹部手拳冲击法 (3)上腹部倾压椅背法
气道梗塞急救技术 (obstruction of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一、概念
气道梗塞:又称呼吸道异物梗阻;指异物 不慎被吸入喉、气管、支气管所产生的一系列 呼吸道症状,多发生于小儿和老年人。病情程 度取决于异物性质和气道梗塞的程度,重者可 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常用急救技术操作

⑺一切人员离开患者及床旁,操作者两手握紧电极板,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 触,双手拇指放于“放电”按钮上。
⑻如未成功,可加大能量,再次除颤,一般可反复除颤2—3次。若2次除颤未成功, 可查找原因应用药物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再进行一次能量更大的除颤。但最 大能量不超过10J/kg。
手拇指要同时迅速用力按下“放电”按钮。
(九)非侵入性急性心脏起搏术
1.适应症 ⑴病情危急,经静脉起搏时间不及、条件不具
备。 ⑵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⑶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趋向者。 ⑷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危险者。
⑸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和既往三尖瓣置换 术者。
2.操作方法 ⑴清洁胸部皮肤,多毛者剪除。
(9)若除颤后,示波器屏幕出现窦性心率,示为除颤成功。 (10)除颤结束后,密切观察心电活动情况。 (11)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安慰患者。
3.注意事项: ⑴病人需置硬板床上,取去枕平卧位。 ⑵松解衣扣、裤带,充分暴露胸腹部。 ⑶除颤前需观察心电活动。 ⑷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或溴苄胺以提高室颤阈值。 ⑸每次除颤前均应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⑹操作者除颤时,身体必须离开床边30cm,双
(1)患者仰卧,肩下垫一薄枕,使头稍后仰,颈部过伸位 (2)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 (3)在甲状软骨下方纵向切开4~5cm长的皮肤及肌膜,钝性分离纵向走
行的肌肉并止血。 (4)将峡部上推或切断结扎止血,切开第三、四气管环,立即吸除血液
和分泌物。 (5)将气管切口撑开,插入合适的器官套管立即拔出管芯,换置内套管 (6)缝合皮肤切口,用布带将套管绑于颈后固定,创面纱布覆盖。
4.呼吸器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⑴面罩:
⑵气管内插管:适用于神志不清的病人,应用 时间不超过48-72h.
气道开放的方法

气道开放的方法
开放气道即保持呼吸道开放使呼吸通畅。
常用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即经过特定手法把颏部向前抬起同时使头后仰,因此使气道开放。
此方法是无创手法,适合现场急救使用。
此外还有气管插管开放气道,此法是经过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来开放气道。
还有气管切开再放入气管导管来开放气道。
后两种方法是有创操作,但气道开放效果确切。
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徒手开放气道手法、鼻咽口咽通气道等。
一、徒手开放气道手法:清除患者口咽的分泌物,根据气道的解剖结构,使患者头部充分后仰。
常用的有仰头提颏法、托颈仰头法、托颌法。
二、鼻咽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管通常呈“S”形,横截面呈管或“工”型,可以通气,喉罩通气等;有创性的有:气管内插管技术,环甲膜切开术等。
这些方法常用于现场或急诊抢救间急救。
此外,还可用简易呼吸器经面罩加压通气等,建议及时就诊。
医院护士工作中的急救技术教程

医院护士工作中的急救技术教程急救技术是医院护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
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护士们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医院护士工作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急救技术,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旨在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的急救技术。
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护士需要立即展开CPR。
具体步骤包括:1. 确认患者是否无反应,不能正常呼吸或发出奇怪的呼吸声。
2. 呼叫医生或其他护士协助,并通知急救团队。
3. 开始胸外按压。
用两只手掌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位置,施加下压力,每分钟100-120次。
4. 结合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
用特定的面罩或自动外部除颤器进行急救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呼吸。
5. 继续进行CPR,直到医生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二、出血控制在医院护士的日常工作中,遇到大出血的情况是常见的。
护士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以防止危及患者生命。
以下是一些出血控制的常见技术:1. 使用压迫止血法。
护士可以直接用手掌或布料等物品,压在出血部位上,以停止或减缓血液流动。
2. 使用止血带。
如果出血无法通过压迫止住,护士可以使用止血带捆绑在出血部位上,来阻断血液流动。
但需要注意,止血带的使用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指引。
3. 使用止血剂。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护士可以使用止血剂,如止血海绵或止血粉末,来促进血液的凝结并控制出血。
三、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能够保证他们的呼吸功能,防止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道管理技术:1. 利用头后仰和下颌推移法(头后仰法)。
通过将头部向后仰并轻轻推动下颌,可以打开患者的口腔,保持气道的通畅。
2. 呼吸道插管。
在患者气道无法维持通畅的情况下,护士可以通过插入气道导管,让空气进入患者的肺部以保证呼吸。
3. 使用吸痰器。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的气道可能会有分泌物阻塞,护士需要使用吸痰器清除阻塞物,以确保气道的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并发症
气管过细则内径过小,过软则易变形,其结果都使呼吸阻力增加,甚 至因压迫、扭曲而使导管堵塞。
导管过粗过硬,容易引起喉头水肿,甚至引起喉头肉芽肿。 插管过深误入支气管内,可引起缺氧和一侧肺不张。 导管消毒不严,可引起术后并发症。
(七)、喉罩的应用
正确的插管体位
(嗅花位)
气管导管的深度
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 男性:门齿不超过23cm; 女性:21cm。 儿童:双唇12cm + (年龄/2)
将患者仰卧,头 后仰, 颈上抬,使口、 咽部 和气管成一直线。
右手拇、食、中三指分开上、下唇,左手 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用镜片侧翼 将舌体左推,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然后
检测——PetCO2
通气和氧合
通气和氧合是目的 气管插管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通气比插管更重要
气管插管并发症:
插管时动作粗暴可致牙齿脱落, 或损伤口鼻腔和咽喉部引起粘膜出血。 用力过猛尚可造成下颌关节脱位。
所以,气管插管时忌用暴力。
气管插管并发症:
气管插管可引起剧烈咳嗽、憋气或喉支气管痉挛。 有时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产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
选择大小恰当 过大可能阻塞喉部组织
造成损伤 过小将舌根后推阻塞气道
口咽通气管置入方法
先清除口和咽部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 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向上抵住舌轻轻放入口
腔,旋转180°使其凹面向下,前端置于 舌根后位于上咽部固定。或可正向直接置 入。
口咽通气管尾端固定在患者上下门齿外, 用胶布固定在唇面部以防移位或脱出
急救中的常用 气道管理技术
气道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效的气道管理是呼吸衰竭、心跳停 止抢救中最关健的应急措施之一。
2、保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改善通气 和氧合,是基础生命支持的重要措施。
气道管理的目的
√保证气道的通畅
保证病人的氧合
气道不畅通的原因: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1、异物 2、分泌物及其它 3、舌后坠 4、各种压迫 5、本身疾病所致 6、无呼吸或呼吸弱
将通气罩后面涂上润滑油,但前面尽量少 涂或不涂润滑油,以免插 入后诱发患者咳嗽;另外,在通气罩内部润滑剂过多还可以形成黏痂 阻塞其通气口。
诱导与置管方法
◆所需麻醉深度与口咽通气道相似 丙泊酚 2.5mg / kg
◆多数不需使用肌松剂 ◆体位:嗅花位 ◆方法:盲插法和喉镜明视法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五)、鼻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形状类似气管导管,较短。 是软橡胶无套囊导管,在鼻和咽之间 提供气流导管。
用于清醒咳嗽和咽反射正常的患者
鼻咽通气管置入方法
与脸平面垂直向后将通气管经鼻孔插 入
插入长度:从鼻尖至外耳道口的距离 注意事项:插入时尖端向外侧,以防
损伤鼻中隔。慎用于有面部创伤的患 者
3、梗阻略见缓解后,应尽快补 作正规气管切开术。消毒并缝 合环甲膜切口,敷料包扎。
4、手术时应避免切伤环状软骨, 以免术后出现喉狭窄。
5、情况十分紧急时,用一粗的注 射针头经环甲膜直接刺入声门下 区,亦可暂时减轻喉阻塞症状。 应准确掌握进针深度,如过浅针 尖孔未刺入声门下区,过深则刺 入气管声门下区后壁粘膜内。
禁忌证
喉水肿
急性喉炎
颈椎骨折
喉头粘膜下血肿
气管内插管术分类
1.根据插管途径: 经口腔插管法 oral 经鼻腔插管法 nasal 经气管造口插管法
tracheostomized
上呼吸道三轴线
正常情况下,口轴线、咽轴线、 喉轴线相交互成角,为了达到暴露 声门的目的,必须想办法使这三条 线重迭。
正确的位置
●套囊尖端位于食管上括 约肌 ●套囊边缘覆盖在梨状窝 ●套囊上缘位于舌根部 ●会厌置于勺状凹陷内
即使位置不佳,多数情 况也可保持良好的通气效 果
使用前检查
◆漏气检查 轻度过度充气检查
◆弯曲度检查 弯曲180O是否能恢复原状
使用前准备
尽可能抽尽通气罩内气体,使通气罩形成一个边缘后翻的椭圆形盘。
操作者用非优势手推患者的头部,使患者的颈部伸展,头后仰(嗅花 位)。由助手或操作者用优势手的中指张开患者的口腔。
操作者用食指和拇指握持LMA,握持部位应尽可能靠近通气罩和通气导 管的结合处。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食指盲插法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通气罩的开口面向患者的颏部,紧贴患者上切牙的内面将LMA的前端 插入口腔内。
2、 喉镜(laryngoscopes)
喉镜由喉镜片(blade)、喉镜柄(handle) 和灯泡(bulb)构成。
直型喉镜 根据喉镜片的外形 (straight blade)
弯型喉镜 (curved blade) 喉镜根据其大小可分1~4个型号。
气管插管前备用物品图示
气管插管的适应证 呼吸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者行机械通气 气道阻塞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内麻醉及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
左臂用力上提暴露咽腔(不能以牙做支点
上撬,以免损伤牙齿)
显露悬雍垂。再循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 使其顶端抵达舌根,即可见到会厌。
弯型镜片前端应放在舌根部与会厌之间(会厌谷),向上提起镜片,
即可显露声门
Epiglottis
False vocal cord
Vocal cords
Glottis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向上用力将喉罩紧贴硬颚推送入口 腔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将食指置于通气管和通气罩结合处向 内推送LMA(推送中必须保证通气罩 前端未向后翻起)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保持手指对导管的压力继续推进(通 气罩前端到达咽后壁时应感觉到方向 的改变)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喉罩(LMA)是安置于喉咽腔,用气 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喉腔通气的 人工呼吸道。
喉罩一经发明,就迅速在临床普及应 用,它独具特点,可选择性的用于麻 醉,也可用于急症困难气道。
喉罩分类
第一代 普通喉罩(LMA);
第二代 插管喉罩
(LMA-Fastrach, Intubating LMA, ILMA);
第三代 双管喉罩(ProSeal-LMA)。
LMA的优点
◆携带方便 ◆使用简单 可被非专业人士使用 ◆刺激及损伤小(与口咽通气道相似) ◆误插管发生率低 ◆避免特殊工作者的声带损伤 ◆可用于紧急气道的处理
LMA的局限性
◆需张口至少3cm ◆不能完全避免返流误吸(最严重) ◆Paw > 20cmH2O可致胃扩张 ◆气道部分梗阻发生率较高 ◆较少发生会厌水肿和气道完全梗阻 ◆长时间使用致暂时性构音障碍
解除原因或建立人工 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
? 怎样保持气道通畅
一、体位的调整 身体必须整体转动, 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 头、颈、躯干呈直线,双手放于
躯干两侧 解开衣物、领带等
二、清理呼吸道异物
三、畅通呼吸道
(一)、 仰头举颏 法
压前额→头后仰 + 托下颌→ 颈伸直 + 张口 = 通畅气 道 三步法
向上挑开气管环正中
刀刃向上刺入气管,注意进刀深度
撑开气管切开口后插入气管套管
固定气管套管于颈部
Trachea
右手持气管导管沿喉镜片压舌板凹槽放入,到声门时轻旋导管进入气 管内
把 气 管 导 管 轻 轻 送 入 声 门 , 并安置牙垫,拔出喉镜。
固定
判断 看——导管是否有气体随
呼吸进出; 无呼吸者用简易人
工呼吸器压入气体, 观察胸廓起伏情况;
听——听诊器听双肺呼 吸音,是否对称;
(六)、气管插管
——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径路
其作用有:
①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有利于呼吸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 ④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脓血 ⑤防止呕吐物或返流物所致误吸窒息的危险 ⑥便于气管内给药。
气管内插管术的用具
1、 气管导管
现在使用的气管导管均由 聚氯乙烯制成,且为高容量、低压套囊。
LMA的禁忌证
◆张口度 < 1.5cm ◆咽部病变,如血管瘤、组织损伤 ◆喉部或以下气道梗阻 ◆肺顺应性下降或气道阻力增高 ◆误吸的高危患者
目前喉罩有7种型号,分别用于新生儿、婴儿、儿童和成人。 分别是1、2、2.5、3、3.5、4、5号 成年女性常用3号(30-50kg)或4号(50-70kg); 成年男性常用4号或5号(70-100kg)。 儿童根据体重计算,一般用2.5号或3号。 婴幼儿可用1号或2号的喉罩。
盲 插 法
向咽下部推送 直至遇到阻力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固定导管外端 同时移出食指
LMA的标准插入方法
盲 插 法
套囊注气 可见导管自动向外退出约1.5cm
盲 插 法
胶带固定导管
位置正确 闭合声门和食管上段括约肌
位置过高 可漏气及返流 向下推送纠正
套囊进入喉腔 可致气道梗阻
喉罩在下咽部向后反折
(八)、环甲膜穿刺
对于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的喉阻
塞病人,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待
呼吸困难缓解后,再行正规气管切
开术。环甲膜切开术的手术要点如
下
。
1、急速将病人放平,头部尽量后伸, 喉头充分向前突出。情况十分急迫 时可不考虑消毒和麻醉问题。
2、术者左手食指摸出甲状软骨下 缘和环状软骨上缘,再用食指和拇 指固定甲状软骨侧板,右手持小刀 或其他锋利的金属片,稍用力插入 环 甲 膜 中 部 横 行 切 开 约 1cm ( 图 14-20),用气管钩提起环状软骨 (图14-21)或用刀柄或止血钳撑 开伤口,使空气进入,随即插入橡 皮管或气管套管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