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 殇 》(两课时)
《国殇》教学课件
结 合 注 释 初 步 感 知 全 诗
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 , 魂 魄 毅 兮 为 鬼 雄 !
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 , 终 刚 强 兮 不 可 凌 。
带 长 剑 兮 挟 秦 弓 , 首 身 离 兮 心 不 惩 。
出 不 入 兮 往 不 反 , 平 原 忽 兮 路 超 远 。
天 时 怼 兮 威 灵 怒 , 严 杀 尽 兮 弃 原 野 。
诚 既 勇 兮 又 以 武 ,
首 身 离 兮 心 因 受不 打 。 击惩 而。
不 再 干
。
带 长 剑 兮 握 着挟 秦 弓 ,
鬼 中 的 雄 杰
魂 魄 毅 兮 为 鬼 雄 。
身 既 死 兮 神 以 灵 ,
精 神 永 不 泯 灭
悲也 是 愤是 写 壮对 实 烈生 , 的者 也 气的 是 氛激 祝 达励 祷 到。 ; 了全 是 最诗 对 高激 死 点昂 者 。慷 的 慨颂 、扬 ,
《史记· 楚世家》记载
楚怀王十七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 楚军大败,大将被俘,将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 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怀王二十八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 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 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 2万。 再明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 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 顷襄王元年(前298),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 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
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 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
他的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
《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1、《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国殇》原文和翻译原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屈原《国殇》原文及简析
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①,车错毂兮短兵接②。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③,左骖殪兮右刃伤④。
霾两轮兮絷四马⑤,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⑦,严杀尽兮弃原野⑧。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⑨。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⑩。
诚既勇兮又以武⑪,终刚强兮不可凌⑫。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⑬。
注释①吴戈(ge)战国时吴国所制造的好兵器。
被—同披。
②毂(gu)一车轮中心的圆木。
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
③凌--侵犯躐(lie)—践踏。
④骖(can)—古代战车都用四匹马驾一辆车,中间两匹叫“服”,左右两匹叫“骖”殪(y)—死。
⑤霾(ma)一同埋。
絷(zhi)--栓,捆。
⑥援玉枹--拿起用玉装饰的鼓槌。
这句是形容战鼓声敲得震天动地。
⑦怼(dui)--怨恨。
⑧严杀尽--壮烈牺性的意思。
严在这里作悲壮地解。
⑨忽—同惚,辽阔渺茫的样子⑩心不惩一心中无所悔恨。
⑪武--武艺,这里是能征惯战的意思⑫终一自始至终凌——此处是作凌辱欺侮讲。
⑬魂魄(hun po)指附在人体内的精神灵气。
这些都是唯心的迷信说法。
鬼雄--鬼中之英雄简析《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它是一首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
国殇是指为国牺牲死于战场的将士。
屈原在诗中不但歌颂了在卫国战争中将士们的崇高品质、坚强斗志而且最后以“魂魄毅兮为鬼雄”作结,对国耻的洗雪寄予无穷的希望,从而也反映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首诗采用直陈其意的写法,文意明白易懂。
作品写的是死者,但却永远激励着活着的人。
全诗共十八句,可分为前后两章。
前十句为第一章,后八句为第二章。
第一章主要是记事,叙述将士们为国捐躯的经过。
诗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场激烈战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屈原用简练而又概括的笔法描绘了古代战场双方交锋的情景。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是写敌方人多势众,象天上的乌云一样势不可挡地压来,但楚国的将士毫不畏惧,仍然冒着箭雨,争先恐后英勇杀敌。
《九歌·国殇》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歌·国殇》原文、翻译及赏析《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原盖深悲而极痛之”。
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
于是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歌·国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歌·国殇先秦: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注释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
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
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
殇之言伤也。
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
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
被,通“披”,穿着。
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
错:交错。
《国殇》公开课PPT课件
•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凌 以惧 惩:秦
。
武 ,
, 悔 恨
。
握 着
。
弓 ,
。
.
13
了慨生是
子 身 最、者对
魂 既 高悲的死
魄 死 点愤激者
兮
为
鬼 中
鬼
的 英
雄
兮 神 以 灵
精 神 永 不
。壮励的 烈。颂 的全扬 气诗, 氛激也
雄。
,
泯 灭
达昂是
到慷对
.
14
全诗结构
披挂出发
(1-10)
激战场面
敌我遭遇 奋力死战 为国捐躯
.
6
屈原的主要作品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招魂》等
《 楚 辞 》 封 面
.
7
.
8
车操
错吴
毂戈
兮兮
短 被同
兵 接
犀 甲
“ 披 ”
。,
只为了突出楚军装备
精良吗?
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这是一群英雄战士,
他们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战斗。对全
诗悲壮气氛的形成起到了铺垫作用。
.
21
大家还能想到哪些爱国诗人和 爱国诗句?
.
22
爱国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开 珍 不 牢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创 爱 忘 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未 和 过 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国殇》实用课件
屈原的文学成就
根据刘向、刘歆(xīn) 父子的校(jiào)定和王
逸的注本,有25篇。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远游》
《卜居》
《 楚
《渔父》
辞 》
封
面
九歌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 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 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 篇:
国 殇 》
()
兮兮兮兮兮兮兮 兮兮 屈
为不心路弃击右 士短 原
鬼可不超原鸣刃 争兵
雄凌惩远野鼓伤 先接
15
!。。。。。。 。。
你预习了吗?
国殇 shāng
援玉枹 Fú 援:拿
毂 gǔ 车轴 躐 liè 践踏 左骖殪 cān yì
怼 duì怨恨 挟 xié 用胳膊夹着
霾 mái 通:“埋”惩 chéng 悔恨
① 楚军装备的精良 ② 楚国将士的雄姿英发。 ③ 而描绘将士的雄姿,恰又为下文描写他
们壮烈牺牲埋下伏笔:这是一群英雄战 士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的斗。
旌: 旌
用 羽
蔽
毛日
装 饰
兮
的敌
矢
旗 子。
若
交
云,
坠
兮 矢(shǐ) 士 交坠:流箭
争 在双方的阵 先 地上纷纷坠
落。
凌 余阵兮 躐 余 行,
凌:侵犯。
《东皇太一》 (天神之贵者)
《云中君》(云神)
《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 (主寿命的神)
神 《少司命》(主子嗣的神) 《东君》(太阳神)
《 云 中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8课《国殇》2PPT课件
凌:侵犯。
躐:践踏。 行:行列。
左骖 殪 兮右刃伤。
殪:死
刃伤:为兵 刃所伤。
霾 两轮兮 絷四马,
霾:同“埋”,陷没。
絷:绊住。
援玉枹 兮击鸣鼓。
援玉桴:拿起鼓槌。
不仅写出了敌人 的强大、声势的凶猛, 以反衬楚国将士的英 勇无畏;同时也是用 浓笔重墨,描绘出了 浓烈的战场气氛:天 昏地暗,日月无光。 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 彩。
• 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 •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 • 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 • 身首已分离啊,忠心永不变。 • 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 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侵。 • 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 •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
概述诗歌内容
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 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叙写将 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 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 与颂扬。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浩气长存
思 考:
《九歌》所祭的都是 自然神祇(qí),为什 么最后要祭“人鬼”?
为什么诗歌描写战 争场面要从敌胜我败着 笔呢?
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 曾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楚 败。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 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 复仇情绪,故而在祭神时不但 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 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 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 是可以理解的。
严 :
严
惨
烈 ,
杀
悲 壮
尽
。兮
弃
原
野
。
天
时 :
天
天 象
时
怼:怼
怨
恨兮
威威
灵 :
灵
屈原《国殇》上课ppt课件
凌:侵犯。
躐:践踏。
行:行列。
21
。
左
骖
殪殪
:
死兮
右
刃 伤
刃
:
为伤
兵
。
刃 所 伤
伤亡惨重
22
骖:在辕马两旁驾车的马。 右:指右骖。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 (辕) 、两轮、方形车舆 (车箱) , 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骖马
服马:在中间 驾车辕的马。
屈原的伟大之处, 并非他那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实践 行为, 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进取模式。
4
n 后人对屈原人生选择的巨大认同
三代以下之诗人, 无过于屈子 、渊 明 、子美 、子瞻者, 此四子者, 苟无 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足千古, 故无 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 学者, 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
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 和中国人民同样的 … 国人民愿意把他 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 足见屈原的人格, 在他们的生活中, 起 着如何重大的作用 。也惟其远在屈原死后, 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 嵌进 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 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 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 。 ——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由 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 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 丧城失地,牺牲惨重。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 主义传统的人民。 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 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 这就是《国殇》这一悲壮 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10
九歌 ·国殇
11
13
操
吴
戈
兮
披
国殇课件
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 句时, 《吊古战场文》(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 骈赋)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xiòng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 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 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 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 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 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 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3.《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 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启发学生 回答)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自已总结诗的主题,教师 可给出下列词:不仅……更重要……激励、同仇敌忾、振 兴等等。 四、了解《国殇》叙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 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解释叙赞相结合的写法。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 (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 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 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 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 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 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 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 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 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 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 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 生动的印象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 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 容。) 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几个有一定深度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这两句有什么 内在联系?“路超远指的是离哪里远?从这两句可看出战土 们怎样的心理? ②“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可以用 我们现在在纪念英雄人物时常说的什么话来概括?(“你虽然 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有不少同学可能会 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这“鬼雄”二字,就是来源于屈原的诗。
2024年《国殇》公开课课件(完整版)
03
历史背景与民族精神体现
2024/2/29
11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概述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公元前770年 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周朝逐渐衰落,各诸侯国 之间争霸战争不断,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铁器的广泛使用 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 确立。同时,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殇》公开课课件 (完整版)
2024/2/29
1
目录
2024/2/29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背景与民族精神体现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探讨 • 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2/29
3
《国殇》背景及作者简介
《国殇》创作背景
9
战争描写手法和审美价值
2024/2/29
战争描写手法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环境烘托、气氛渲染等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激烈、紧张 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战争场面更加形象、生 动。
审美价值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表现,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存亡时的英勇和悲壮,激发了 读者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国殇》所表现的战争美学也丰富了文学 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课程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 作业,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2024/2/29
5
授课内容与安排
授课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国殇》的文本解读、主题思想探讨、艺术特色分析等内容。同时,还将结合 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国殇优秀教学设计5篇
国殇优秀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作者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国殇优秀教学设计5篇。
国殇课文教案篇一国殇课文教案国殇课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意境的分析来把握诗歌内涵。
态度价值观: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重点:诗歌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精神的高度。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较早较有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较早,较有名的一篇。
一、介绍《楚辞》和屈原的常识1、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一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他各篇大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贾谊等。
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词》2、屈原,名平,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不久,因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诋毁,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
顷襄王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就自沉而死。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诗人,和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榜样。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而改编的组诗,共11首。
3、背景介绍(课文导读)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
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较后由楚国统一中国。
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
语文下册《国殇》课件长春
故事梗概
1
开始的平凡
李明是一个普通学生,过着平凡的生活。
战争的爆发
2
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李明的生活陷
入了困境。
3
逆境中的奋斗
李明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寻找希望和出
战争的殇
4
路。
故事以战争的殇作为高潮,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故事主题探讨
1 战争与人性
2 生命的价值
故事通过描写战争对人性 的摧毁和扭曲,引发人们 对战争与人性关系的深思。
故事中,人们在战争中失 去了生命,通过对生命的 价值的探讨,故事让人们 反思生命的意义。
3 亲情和友情
故事中展现了家人和朋友 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 性,呼吁人们关心和珍惜 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作品亮点
情感真实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刻画 得非常真实,让人产生强烈的 情感共鸣。
语言优美
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和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作品更 加生动和感人。
主题深刻
故事通过对战争和人性的探讨, 让人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战争 对社会的影响。
文学意义
1 社会关注
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让人们关注战争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2 文化价值
通过作品的阅读,可以加深对文化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同。
3 美感享受
作品具有艺术的美感,给人们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结语和总结
语文下册《国殇》课件长 春
《国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揭示了社会动 荡时期的个人命运。通过故事的梗概和探讨,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战争对人性 的影响和文学作品的力量。
故事背景
1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中 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社 会动荡不安。
改写国殇——精选推荐
改写国殇《国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背景知识,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与人格魅力。
2.通过学习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段,掌握《国殇》中叙赞结合及各种方法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通过掌握古诗结构知识,深刻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并提高诵读、欣赏、扩写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诗歌中所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情感。
2.感受诗中死而不已的执着精神,树立为实现理想坚定不移的决心,弘扬诗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教法学法1.教法:点拨法2.学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设想《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迸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
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很多,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穿越漫长的时光仍然充满着力量与壮美情感的诗篇的美,仍需从情感入手体味涵咏。
《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
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准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阅读课文,上网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了解《国殇》的写作背景,了解楚辞的创作和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请同学们听一首同名流行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请大家为它起个标题。
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例:“安息”、“誓言”等,可自由发言。
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元素入手,选择了最新形式的国殇歌曲,以情感为切入点,直接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为下文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殇》(两课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背景知识,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与人格特点。
2.通过学习生字词知识,攻破认读难点并学到古汉语中的虚词、实词用法。
3.通过学习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段,掌握《国殇》中叙赞结合及各种方法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
4.通过掌握古诗结构知识,深刻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并提高诵读、欣赏、扩写古诗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文艺作品中有哪两种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吗?
(学生中议论:有爱情的,个人奋斗的,历史人物的,战争的,还有………)
老师:归纳总结刚才大家讲的,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两大类的题材一直为文人墨客们大书特书:一是关于爱情的,一是关于战争的。
写爱情大都是歌颂纯真美好的情感,鞭挞虚伪邪恶的行经;写战争也大都是描写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赞颂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中将士们的英勇。
上堂课我们讲一首古代爱情诗《关雎》;这堂课我想为大家介绍一首描写古代战争的诗歌《国殇》。
对这首诗的学习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知识,我们分成五个步骤来学习。
(一)学习《国殇》作者、背景的知识
老师:《国殇》的作者大家都知道吗?它属于哪种类别的古诗?(学生答:诗作者是屈原,《国殇》属于《楚辞》中的一首。
)
老师:回答正确。
下面我详细和大家谈谈屈原和《楚辞》以及《国殇》产生的背景。
这时我们学好这首诗是极有益的。
1.关于屈原。
(可简要写版书)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卒、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把诗歌推向新阶段的一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
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过左徒,后楚怀王听信谗言,两次流放屈原。
也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屈原愤投汩罗江而死。
2.关于《楚辞》
《楚辞》是《诗经》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巨大而丰富的源头之一,《楚辞》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黑暗势力不妥协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远游》《下居》《涣父》共25篇。
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
3.关于《国殇》
它是《九歌》(共11篇)中的一首。
《九歌》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祭歌。
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都是自然神祇,为什么最后要祭到人鬼的国殇?因为从楚怀王后期开始,就曾经和秦国交战,大都是秦胜而楚败。
(可参改“背景”)后当楚怀王入关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固而在祭神时不但最后列入阵亡将士,而且用极其沉痛的心情历史地描绘战争实况,以示不忘激发斗志,这是可以理解的。
(二)学习《国殇》生字词及诵读知识
老师:为了,简要介绍了背景和作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领读一遍,让学生默读,找出诗中的生字词)
归纳一下生字词:(版书)
国殇(sháng)被犀甲车错毂(gǔ)
旌(jīng)蔽日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
挚(zhí)四马援玉枹(fú)天时怼(duì)霾(mái)
1.给所有的生字词注音后解释含义,加以理解;指出通假字,如霾(同埋)被(pī)同披反(同返)等;
朗读时除注意一些生字,也要弄懂文中常用字的含义,注意读法,如矢、行、既、惩;注意虚词“兮”“以”等的用法。
2.熟读生字词后,逐个从字面上解释句子;
3.讲解诵读规律,《楚辞》为七言,上四下三拍。
此诗可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兮拖长声。
也可细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注意每句的重读音。
(三)学习《国殇》结构内容的知识
老师:首先看看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前十句是叙,后八句是赞。
(朗读前十句)大家听到没有,这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跳转“框架结构)
开头四句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接下六句写激战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
提两个问题:1.作者在战斗开始后的情况,为什么要从敌我双方两个方面描写?(用敌方的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反衬楚方将士的奋勇、善战)。
2.“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仅仅说明伤亡惨重吗,还突出了什么精神?(不仅点明楚军的伤亡情况,还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
教师在介绍了《国殇》第一部分的内容结构后,可以插入一些课堂练习。
例一:
(插入课堂练习:写出《国殇》中赞颂楚军将士临阵时坚毅沉着、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品格的诗句)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学习《国殇》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主要表示对陈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歌颂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
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
这不仅再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武形象,而且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扬。
他们虽死犹生,精神永垂不朽。
提问:1.指出楚军将士在战场上宁死不屈英武形象的诗句?(带长剑兮扶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
2.指出最后两句与主题的关系?(点题──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不仅为祭悼之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国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振兴楚国。
)
3.总结本诗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
(四)学习《国殇》艺术特色的知识
老师:同学们,《国殇》反映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
作风格,是一篇场面描写广阔悲壮,情感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本诗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
突出了“三个既写三个又写”: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
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
(提问: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三个结合是什么?)
在写法上,做到了三个结合: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暗写敌人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使之互相补充、映衬。
更加凸现战斗场面。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叙和赞相结合。
前者叙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
提问:这种叙赞结合的写法对突出全诗中心的作用是什么?(先生动再现了楚军将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博杀的场面,再歌颂楚军将士刚毅勇武至死不屈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精神,使全诗情绪昂扬,风格刚健悲壮,表现出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情哀悼和由衷的崇敬,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
(五)学习欣赏、改写古诗的知识
1.参考以下资料,让学生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松骨峰战斗”的句子与《国殇》中有关诗句相对应,边对照边朗诵,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
2.根据《国殇》中描写古战争场面的诗句写成一篇300—400字的小短文,注意描述出战场的激烈和将士们的勇猛、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