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记录单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2019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单(原创)

新教科版2019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单(原创)

新教科版2019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全册原创)
必做实验目录:
1.1种子的发芽实验
1.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的实验
1.3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1.4蚯蚓与环境
1.6做一个生态瓶
1.7 改变生态瓶
2.1 光和影
2.2 阳光下的影子
2.3 光是怎样传播的
2.4 光的反射
2.5 光和热
2.6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2.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3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4 土壤中有什么
3.5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3.7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8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 我们的小缆车
4.2 用橡皮筋做动力
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4 测量力的大小
4.5 运动与摩擦力
4.6滑动与滚动。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进程与方式: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说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方式。

设计模拟实验,探讨阻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熟悉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讨阻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教学预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教学进程】一、引入一、下雨是一种常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

雨水会可不能对土地产生阻碍?土地会发生什么转变?雨水会发生什么转变?二、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阻碍土地一、咱们先来看两幅图。

(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你平常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你以为显现如此的景象的缘故是什么呢?二、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看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大体操作方式,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实验前认真观看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看“降雨”进程中的土地,和“雨水”和“径流”的情形,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依如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可不能阻碍土地?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并试探: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如何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聚集的水流又会如何改变地形。

三、阻碍侵蚀的因素一、若是咱们适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若是斜坡上长满树木,若是降雨量专门大,结果又会如何呢?什么缘故?二、学生回答。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教案反思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教案反思

一、教学背景教案名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教案反思章节:第一章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基本概念,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雨水侵蚀问题的关注度。

3. 通过对雨水侵蚀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2. 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3. 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4. 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雨水侵蚀土地的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原因和过程:分析雨水侵蚀土地的原因和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与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雨水侵蚀土地的实例和防治方法的资料,以加深对雨水侵蚀问题的了解。

2.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雨水侵蚀土地现象的纪录片,直观地感受雨水侵蚀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

3. 参观实地: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侵蚀土地,了解雨水侵蚀土地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雨水侵蚀土地概念、原因、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环境保护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层面: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雨水侵蚀土地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以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科目:____ ___年级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11月
实验名称
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实验器材
混有沙石的土、生长着有沙石的土和生长着植物的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中,并倾斜一定角度;2、用瓶子做喷水器模拟降雨,分别洒在两个水槽里;3用烧杯接住流下来的水和沙土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生长着植物的土被“雨水”侵蚀作用较小,混有沙石的土被“雨水”侵蚀作用较大。
实验结果
有植物覆盖的土被“雨水”侵蚀作用较小。

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3-6年级总表

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3-6年级总表

小学科学实验进度表3-6年级总表周序次号课题实验活动名称类别实验器材、药品(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演示组2.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生长过程,观察水生植物,观察叶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发育过程。

3.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观察蜗牛,观察蚯蚓,观察蚂蚁,观察金鱼,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

4.材料的性质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吸水性,观察纸的性质,制作纸,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认识木头,观察砖和陶瓷的性质,观察黏土的变化。

5.空气和水的性质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进行流动比赛,比较水的多少,认识量筒,探究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包括狗尾草、大树、水葫芦、浮萍、水花生、牙签、玻璃片、菜叶、塑料瓶、玻璃瓶、水果、面包、培养皿、白纸、小瓶盖、浅盆、鱼食、红色食用色素、滴管、小刀、铁钉、木棒、塑料棒、橡皮泥、废纸、毛巾、实心物品、水槽、木筷、电路检测器、砖、碗、黏土、黑色袋子、醋、牛奶、空气、洗涤剂、报纸、蜡光纸、试管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实验教学进度表包括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空气水的性质。

实验器材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器具和材料。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发育过程,认识材料的硬度和吸水性,探究空气和水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种能够装水的包括量筒、不同大小的杯子、塑料瓶、烧杯等。

可以用它们来演示装入不同量的水并进行编号。

空气有重量吗?可以使用天平、气球、皮球、平衡棒等工具来演示。

同时还可以使用气筒来观察空气的重量。

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可以使用豆类种子、凤仙花等植物种子以及放大镜等器材。

同时还可以制作带根的植株,使用试管、植物油等进行演示。

除了观察种子和植物的生长,还可以观察蚕卵、蚕宝宝、蚕茧、蚕蛾等昆虫的生长变化。

使用放大镜、桑叶等器材进行观察。

温度和温度计的研究可以使用水、温度计、秒表等器材来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同时还可以观察冰的融化和水的蒸发等现象。

磁铁的磁性、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以及指南针的使用都可以使用各种磁铁、回形针、指南针等器材进行演示和观察。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_年_____ 班第____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小:〔〕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猜想: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实验过程: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向平铺上纸巾;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3粒绿豆;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亦皿里的纸巾不滴水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卜来,填在记录表内.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肩阳光的室内发芽了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f的条件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_年_____ 班第___ 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小:〔〕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器材:培养皿2只、滴管1支、第一课中已发芽绿豆种子10粒、黑色纸1张、透明一次性饮水杯2个、湿润土壤假设干猜想:条件不同,绿豆芽的生长情况会后不同实验过程:1、才EW个培养皿里,分别装上深约2厘米的土壤,2、将上个实验中的已经发芽的绿豆芽, 从纸巾里移植到这两个培养皿里,每个里面种植2--3棵;3、把透明饮料杯,一个罩在培养皿上,另一个用黑纸包严,罩在另一个培养皿上;4、这两盆培养皿里的绿豆芽,放在相同温度的地方,浇上相同的水, 每天定时观察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填入以下记录表: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绿豆芽在生长时,有阳光照射的,生长情况是正常,茎叶发绿, 没有阳光照射的那么茎叶发黄,生长不旺盛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评定等级:指导教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班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仞实验二、实验目的: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三、实验原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空气、水和适宜温度等.四、实验器材及装置简图: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银子五、实验步骤:1、取两个一次性杯子,下面放上纸巾2、各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3、一组浇适量的水,一组不浇水.4、定期观察、记录、浇水.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_年_____ 班第____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小:〔〕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小铲子1、放大镜1、银子1、150ml烧杯1、湿润土壤存搅棒1根千、报纸2张、玻璃猜想:土壤里有各种成分,并且各有各自的作用实验过程:1,把土壤倒到一张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2,用银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3,把水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肉眼发现土壤是潮湿的,说明含有水分,里面还有植物的细根、碎叶、腐烂的小虫等动植物的残体.放大镜土壤本身的颗粒也大小小同,有小后子、大小小同的沙粒、黏土微粒、还有非常细小的粉尘颗粒倒入水中土壤颗粒就会沉到水底,可以观察到,泥土是分层沉积的.从卜到上依次是:石子、沙子、黏土、粉砂、植物残体的漂浮物,在搅动土壤时,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宿空气.实验结论:土壤是风化后的岩石颗粒、石子、沙子、黏土、粉砂、以及动植物残体、空气等具他物质的混合物.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____ 班第____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小:〔〕实验名称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实验器材:长方体水槽2、降雨器〔饮料瓶底部钻孔〕1、混有沙石的土壤、接水盆1塑料薄膜、小铲子1、报纸3张猜想: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改变地形地貌.实验过程:1、用混有沙石的土壤在长方形塑料水槽里堆一个斜坡地形, 并用小铲子拍紧,再在土的边缘『个“悬崖〞;2、在一个塑料饮料瓶的底部钻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在瓶里装满水3、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或水槽〕放在废报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膜,并把盒子〔水槽〕的一端垫高;4、把喷水器放到f 的高度,让“雨水〞尽量降落到斜坡的土地上,观察雨水降落到“模拟地形〞时,雨水、径流以及土地的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雨水〞降落到土地上,溅起土壤的颗粒,当雨水流动时,带走了这些泥土的颗粒,原来平整的地面,开始出现了小冲沟,聚集在一起的地面水漫过斜坡,又冲蚀斜坡形成大的冲沟,在接水盆里可以看到是浑浊的泥水.实验结论:雨水会对土地形成侵蚀,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____ 班第____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小:〔〕实验名称探索侵蚀的实验实验器材:水槽2只、铁架台1座、铁划、夹2个、降雨器2个〔底部钻大小、数量不同孔〕、蒸发皿6个、长有茸皮的土壤层2块、纯土壤4块〔分别放置在蒸发皿内〕猜想: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大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坡度小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降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轻.实验过程:1、组装好铁架台,将铁环夹水平旋紧在立柱上,2、将装好土壤层的蒸发皿水平放在铁环夹中间,一种是有茸皮的, 一种是纯土壤3、用同一个降雨器灌相同多的水,在相同局度淋洒这两个不同的土壤层,用接水的水槽分别接住流下来的“径流水〞,观察水质的不同点;4、换上两个相同的土壤层,用大孔、小孔/、同的两个降雨器,分别灌一整瓶水、半瓶水,也是在相同的高度对这两个土壤层进行各自喷淋, 接住径流水后观察;5、同样的方法,换上另外两个相同的土壤层,进行坡度/、同的侵蚀实验,观察径流水的水质有什么/、同点.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无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有植物覆盖的要多;斜坡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平地上要多几倍;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的冲蚀得厉害.实验结论:无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严重;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五年级 班第 组 姓名 年 月 日实验 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 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目的实验 塑料桶、沙子、水草、浮萍、小鱼、小虾、田螺等.器材步1、2、 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F 分; 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骤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4、 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和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版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或结果实 制作态版f 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验实验名称:用实验证实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 〔第一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比照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材料:长方体盒子〔有盖子〕、干土、湿土、蚯蚓、报纸实验过程:1、在长方体盒子〔里面涂黑〕底部铺上一层湿报纸,把5条以上的蚯蚓放到盒子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翻开观察蚯蚓的位置.2、在长方体盒子里一边铺一层干土,一边铺一层湿土〔土不能太厚,中间留一定空隙〕,将5条以上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用盖子盖子上一半,过5分钟观察蚯蚓的位置.注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反复做几次,而且还要多准备一些好动的蚯蚓.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湿润的环境里.实验名称:设计生态瓶〔第一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设计生态瓶,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材料:大塑料瓶〔透明、去盖〕、水草、浮萍、沙石、鱼虾等实验过程:1、先在大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池塘水或河水〔如果是自来水最好静置一天〕.2、在瓶底放一些洗静的沙石,种上水草,放入浮萍.3、待水草成活之后再放入适量的水生动物〔放的动物之间不能存在食物关系〕.结论:制作态瓶一定要注意各种物体之间的和谐.实验名称:改变生态瓶的一些条件、生态瓶里的生物会怎样〔第一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增减水或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验材料:生态瓶、小鱼假设干条、鱼网实验过程:1、增减生态瓶中的水,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次〕, 分析原因.2、增减生态瓶中的小鱼,观察小鱼在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至少数3 次〕,分析原因结论:增减生态瓶中的水和小鱼都会使生态失衡.实验名称:影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单元第1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实验材料:不透明圆柱体、电筒、针架、白纸、铅笔实验过程:1、将圆柱体立放在白纸上,用电筒在不同位置照射〔距离不变〕,在白纸上画出不同位置时的影子.置不变,改变圆柱体与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画出来.3、把圆柱体固定在针架上,分别用电筒照射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在对应的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结论:光照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不同;光照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不同;光照面不同,影子的形状不同.实验内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及太阳高度〔第二单元第2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测量影子的长度及太阳高度,知道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实验器材: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太阳高度测量器实验过程: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3、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4、学习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测量不同时刻太阳高度.5、引导学生分析影子长度的规律、与太阳高度的关系.结论:阳光下的影子在太阳刚出来和要下山时最长,正午最短;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实验内容: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第二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实验过程:1、把3张有孔卡纸用票夹固定并排在桌面上,后面再放1张无孔卡纸,用电筒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照射过去,调整另外两张卡纸的位置,使电筒光能照射到无孔卡纸上,观察3个孔的位置.2、随便将一张有孔的卡纸往旁边稍微移动一下,观察电筒光能不能射到无孔卡纸上.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内容:小孔成像〔第二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因.实验器材:蜡烛、火柴、有小孔的长方形卡纸1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2个, 实验过程:1、把有孔子卡纸摆在中间,蜡烛和无孔卡纸分别摆在两边.2、点燃蜡烛,然后调节距离,使无孔卡纸上能出现蜡烛火苗的清楚倒像,再移动距离观察倒像有什么变化.结论:由于光是没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的光通过小孔传播过去之后,上下左右方向都反了,而且像的大小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实验内容:照亮目标〔第二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利用光的反射照亮不同位置的物体.实验器材:手电筒、书、一个小物品实验过程:1、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用电筒直接将它照亮.2、电筒不动,把书立起来,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照亮书.3、电筒不动,在书的后面放一个物品,用两面镜子反射光将它照亮.4、画出每种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路线图.结论: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内容:光的强弱与温度上下的关系〔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光越强温度越高.实验器材:小镜子5面、温度计1支、白纸1张.实验过程:1、先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拟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反射光的强弱并记录.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拟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记录.、/、A、1注息: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2、镜子的反射光斑调整集中到温度计的玻璃泡部位.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4、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5、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由于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结论:光越强、温度越高.实验内容: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第二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物体颜色、光照角度与吸热的关系.实验器材:白色、粉色、、黑色蜡光、铝箔纸袋各1个,黑色纸袋3个,每个纸袋配温度计1支实验过程:实验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的实验1、把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拟一次.3、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实验2——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关系的实验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根据与地面水平、垂直、与阳光垂直这三种方式摆放在阳光下.2、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记录、比拟一次.3、除了摆放时的角度不同外,摆放的地点、时间和观察的时间、方法等尽量要保持一致.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实验内容: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执水器的构造及原理,学会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器材: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假设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假设干.实验过程:1、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及原理2、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根底上完本钱组的设计和制作;3、升温举措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反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4、保温举措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实验内容:光的色散实验〔第二单元资料库〕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实验器材:三棱镜实验过程:将三棱镜的侧面对着太阳光,然后慢慢旋转,使阳光出现七种色光.结论: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实验内容: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三单元第3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温度变化、流水等会使岩石破碎、变形.实验器材:较小的岩石块〔最好是板岩〕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镣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假设干.实验过程:实验1——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1、点燃酒精灯,用镣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实验2——流水对岩石的作用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局部,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3、取出石专块观察,并与原石专块进行比拟.结论:温度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实验内容: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三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知道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实验器材:一些新鲜湿润的土壤和枯燥的土壤、小铲子1个、塑料盒1个、报纸1张、放大镜1个、塑料杯、镣子1个、筷子或小棍1根、水半瓶、牙签1 根.实验过程:1、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新鲜土壤中有什么.2、用牙签将干土按颗粒大小分类,看书了解各种颗粒的名称及特点.3、把新鲜土壤放入水中,先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再将土壤搅散、静置.4、观察沉淀后水面和杯底能发现什么.结论: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实验内容:雨水如何浸蚀土地〔第三单元第5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雨水及雨水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改变地表形态.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梢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假设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实验过程:1、在塑料水梢底部一角钻一个孔,在水梢中装一些湿土,做一个斜面,在离小孔一定距离的地方做成悬崖、用小铲拍紧.2、用洒水瓶在一定高度往斜面上喷水,小孔下面用盆接水,注意观察土壤和水的变化.结论:雨水的重力和形成的径流会带走土壤、并破坏地表形态.实验内容: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浸蚀〔第三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梢2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假设干、有植物生长的土壤假设干、报纸2张、塑料薄膜2张、小铲子1个、脸盆或水桶2个、喷水器2个〔孔有大小之分〕、水2瓶.实验过程:1、在一个水梢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另一个水梢中装上有植物覆盖的土壤,坡长、坡度一样.2、分别往两个斜面上洒水〔高度、水量一样.〕,下面用盆接水,3、观察比拟两个水梢中土壤及水的变化.结论: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浸蚀.实验内容:河流对土地的浸蚀和沉积作用〔第三单元第7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河流会浸蚀土地,并改变地形地貌.实验器材: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梢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假设干、报纸1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2个、木块1块实验过程:1、在水梢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注意空出盒子的三分之一不要装土〕做成一个斜面,稍微拍紧,然后在斜坡上挖一个宽、深都约一厘米的“河道〞. 并用笔记录好河道的形状、深度宽度.2、在河道上方用木块固定一个漏水的瓶子〔剪去底部〕,让水流进河道,上面不断加水.3、观察水流速度及河道的变化.4、根据实验结果画图.结论:河流会浸蚀土地,并改变地形地貌.实验内容: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四单元第1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拉力大、小车就运动得快.实验器材: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假设干、秒表1个.实验过程:1、用线拴住小车,另一端捆一个挂钩,确定小车的出发位置.2、在挂钩上不断增加垫圈,看要挂多少个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3、测出挂不同数量的垫圈时小车运动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至少重复3次〕4、比拟垫圈数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厂注息: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拟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结论:垫圈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实验内容:用弹簧测力计测定力的大小〔第四单元第4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力的单位,能比拟准确地估测,会用弹簧测力计正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假设干.实验过程:1、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 0〞位置,不准的请教师调整.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拟.3、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到达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4、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实验内容:物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第四单元第5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盒、砂纸1张、两块木板实验过程:实验1——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3、在光滑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相同数量钩码的纸盒, 读数、记录、比拟.注意:比照实验时,光滑程度的差异要大些才好.可以同时把接触的两个面都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大大增加.实验2——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装有不同数量钩码的纸盒,读数、记录、比拟.结论: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大.实验内容:滑动、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第四单元第6课〕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滑动时摩擦力比滚动大得多.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实验用小车1辆、线绳1根、纸盒1个、钩码1 盒、胶带. 实验过程: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的关系.2、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讨论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并记录.3、在同一平面上分别用测力计拉动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的两辆小车,读数、记录、比拟.结论:滑动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五年级学生实验记录表

五年级学生实验记录表

7
9/28 2/2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8
10/9 2/3 光的传播
年级班级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2 5.3 5.4 5.5 5.1
5.1
26
12/22 4/8 设计制作小车
5.2
26
12/22 4/8 设计制作小车
5.3
26
12/21 4/8 设计制作小车
5.4
26
12/19 4/8 设计制作小车
5.5
14
11/6 3/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5.4
14
10/31 3/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5.5
15
11/8 3/4 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的成分
5.1
15
11/10 3/4 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的成分
5.2
15
11/10 3/4 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的成分
23
12/8 4/4 测量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制3 作橡皮筋测力计
23
12/7 4/4 测量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制4 作橡皮筋测力计
23
11/30 4/4 测量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制5 作橡皮筋测力计
24
12/11 4/5 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5.物1 体重量的关系
5.1
22
12/5 4/3 用气球驱动小车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报告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报告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报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记录单《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记录单组别记录人汇报人《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记录单组别记录人汇报人篇二:影响土地侵蚀的实验实验 2研究题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我们的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实验方法:用对比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器材:塑料箱(桶)、沙石土、植被、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在其盖子上扎一些孔)。

不同的条件:实验组土上覆盖植被,对照组的土上没有植被。

相同条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如土坡的坡度(土质)不变、雨量大小等不变。

实验过程:用相同的降雨量(瓶中装同样多的水,盖上同样大小的孔,以同样的高度、角度“下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地面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泥土流失严重)的程度。

结论:有植被的土地比没有植被的土地侵蚀小。

实验3研究项目: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推测: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坡度越小侵蚀越小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要改变的条件:坡度大小不变的条件:植被情况,雨量大小,土壤结构实验过程:用相同的降雨量(瓶中装同样多的水,盖上同样大小的孔,以同样的高度、角度“下雨”),相同的植被情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坡度地面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泥土流失严重)的程度。

结论:坡度大的土地比坡度小的土地侵蚀大。

篇三:雨水对土地的侵蚀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说课稿黄甫学校赵佳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是大自然的恩赐,它滋润着万物生长,维持着生态平衡。

然而,雨水也拥有另一面,即其对土地的侵蚀。

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雨水的侵蚀却会使得土地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本文将探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雨水侵蚀的过程雨水侵蚀是指雨水冲刷地表和地下土壤的过程,通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 表面侵蚀:指雨水直接冲刷地表,将地表的土壤和植被带走。

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能力时,雨水会在地表形成水流,形成河道和沟壑。

这种侵蚀方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更为明显。

2. 土壤侵蚀:指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将土壤颗粒带走,并在降水逐渐停止后形成沟壑。

这种侵蚀方式主要影响平原地区,特别是在农业耕地上。

3. 土壤溶解侵蚀:指雨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如酸性降水)对土壤中的矿物质进行溶解,进而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和质量下降。

这种侵蚀方式主要影响山区和地下水域。

二、雨水侵蚀的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 水土流失:由于雨水侵蚀,土壤被冲刷掉,形成裸露的地表。

这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植被减少,同时还会使得水库、河流和海洋淤积,引发洪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土地质量下降:雨水侵蚀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得土地变得贫瘠。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被冲刷走,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这会影响农田产量,使得农作物生长受阻。

3. 污染水体:雨水冲刷地表时会携带着一些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等,这些物质会被带入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这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4. 生态失衡:雨水侵蚀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根系等生态系统组成部分。

这会影响陆地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三、应对雨水侵蚀的措施面对雨水侵蚀的问题,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其影响,保护土地资源。

1. 植被保护: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可以将土壤固定在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小学实验报告五年级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小学实验报告五年级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利辛县张村学区前于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实验成员 实验器材: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 槽2两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烧杯)2个 我的猜测:雨水量对小对土地不够成侵蚀 五 班级 1 时间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步 骤:l.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堆一个 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稍稍拍紧,再在土的边沿造一个垂直的“悬 崖”。另准备一个饮料瓶,在瓶盖上扎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 2.在饮料瓶中装满水,盖上瓶盖。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放在废报 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模,并把盒子的一端垫高。 3.用手挤压喷水器,让水喷洒出来。让“雨水”降落到斜坡的土 上,观察“雨水”现象:泥土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结论: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侵蚀明显。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教科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用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最终,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最后,再与现实自然界中现象联系,加深学生对侵蚀的理解,激发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所以,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探究体验雨水对土地侵蚀过程,我将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留到下节课再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能通过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三、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混有沙石的土、塑料盆、玻璃杯2个、水、塑料水杯、记录单、铁架台、牛奶盒、报纸。

教师准备: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课件。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生:下雨了师:对了,老师今天给大家录制的就是下雨声,大家都知道,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雨水洒落在土地之上,土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图片)生1:土地变得很潮湿。

生2:土地会变得泥泞。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一. 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部分学生对于侵蚀现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深入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学会观察和分析侵蚀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侵蚀过程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侵蚀现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侵蚀原因。

3.讲授法:讲解相关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土、水、杯子、彩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讲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展示相关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侵蚀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并用彩笔在纸上记录侵蚀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土地侵蚀?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讲解其他因素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如风力、人类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及其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周围环境的土地状况,思考如何防止土地侵蚀,并撰写调查报告。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下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过程与方法: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表达“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用实验现象和结论推测自然界中的黄土高原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黄河水黄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作用、流水的作用对土地的侵蚀现象,以及学生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和设计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实验方案。

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判断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但是这种判断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猜测,具体在侵蚀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有哪些方法可以用理性的和明确的方法获得验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的。

所以本课教学强调哪些现象能证明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在具体描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判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明确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教学难点:解释黄土高原土地背后和黄河水黄的原因。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课前交流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再次修改完善方案活动2【导入】课前谈话1.聊中秋长假这个话题,过渡到温州的第14号台风重创温州部分地区的情况。

出示台风过后的图片,说:我们是幸运的,没有像受灾区人们一样,那我们更应该好好去研究台风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聊天,谈及台风,让学生说假期感受,由于台风的影响甚大,再出示图片,重温灾区受灾情况,直面冲击学生,感受台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执教者: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周林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用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最终,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最后,再与现实自然界中现象联系,加深学生对侵蚀的理解,激发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所以,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探究体验雨水对土地侵蚀过程,我将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留到下节课再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能通过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三、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混有沙石的土、塑料盆、玻璃杯2个、水、塑料水杯、记录单、铁架台、牛奶盒、报纸。

教师准备: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课件。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生:下雨了师:对了,老师今天给大家录制的就是下雨声,大家都知道,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雨水洒落在土地之上,土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图片)生1:土地变得很潮湿。

生2:土地会变得泥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