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jī)年,经文通遍。

于闾(lǚ)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qiǎng)负⑥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贾逵勤学》)【注】①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

其父贾徽跟随大学者刘献学习儒家经传,造继父业,曾任侍中、左中郎等职。

②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木片。

③扉屏:门扇和屏风④闾里:里巷。

间,里巷的门⑤振古:自古⑥襁负:用布带子把小儿束在背上。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汇编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14年北京中考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一、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13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3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 4 题。

( 14 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青:靛青②蓝:蓝草③輮( r ó u) : 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 4 分)(1)无冻馁之患矣( 2)不必若余之手录..(3)輮使之然也( 4)虽有槁暴..2.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 4 分)(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余幼时就喜欢研究,但家境贫寒,无法买书阅读。

于是每次都去向藏书之家借书,自己手写笔记,然后计算时间还书。

即使天气酷寒,砚台都结冰了,手指也无法弯曲,他也不敢懈怠。

写完笔记后,他会赶紧送回去,从不敢超过约定时间。

因此,许多人都会借书给他,他因此得以遍览群书。

长大后,他更加崇拜圣贤之道。

但他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硕师名人可以向他请教。

于是,他会趋向百里之外去拜访先达,向他请教经义。

先达德高望重,门徒弟子满了他的房间,但他从未轻视过余,余站在他左右,提出疑问和问题,俯身倾听。

即使XXX有时会严厉批评他,他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不敢再说一句话。

只有等到先达高兴了,他才会再次请教。

因此,即使余很愚笨,最终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XXX两岁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没有依靠。

但他有雄心壮志,把天下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

有时他会熬夜读书,但感到疲惫时,他会用水洗脸提神。

即使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也会啃粥边读书。

后来,他成为一名官员,总是慷慨地讨论天下大事,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但他也曾被人诽谤并贬职,被派往邓州。

XXX刻苦自励,不再重视肉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他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1.A组的词语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

2.(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是借的意思。

(2) “走送之”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3) “或夜昏怠”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4)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们。

3.(1) 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2) 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4.两个人幼年时的共同点是:家境贫寒和刻苦读书。

5.从这两个人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要刻苦勤奋研究;(2)要广泛阅读;(3)要虚心请教他人。

甲]这段文字讲述了余早年热爱研究的经历。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材料原文〔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沟渠。

⑤甫:刚。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自谓可将兵十万【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走送之走:(2)自谓可将兵十万将:(3)会有土寇会:【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小题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和。

(2分)【小题5】结合*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答案【小题1】自谓/可将兵十万【小题2】(1)跑 (2)率领(或“带领”) (3)适逢,正赶上【小题3】(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小题4】借书抄书打仗失败治水失败【小题5】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述了他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以及他对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他家境贫寒,无法买书,于是他就借书、抄书、笔录书,从中汲取知识。

他还常常远赴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虽然受到了师傅的严厉批评,但他仍然虚心接受,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耐心,就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12.请简述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

(2分)答:送东阳马生序记述了作者苏轼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以及他对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1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2分)答:成年后,我更加崇敬圣贤的思想道路。

1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答: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向名师请教时的态度,即虚心听取意见,即使遭到批评也不敢反驳,等待机会再次请教。

15.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研究的道理?(6分)答: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关于研究的道理:1.即使家境贫寒,也可以通过借书、抄书、笔录书等方式获取知识。

2.要有毅力和耐心,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

3.要向名师请教,虚心听取意见,即使受到批评也不要轻易反驳。

甲、既加冠,宋濂更加向往圣贤的道路。

但他没有名师指点,也没有名人相伴,所以他前往百里之外的先达家中,向他请教经义。

先达德高望重,门徒弟子络绎不绝,宋濂站在他身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虚心求教。

即使先达有时会严厉斥责,宋濂也会更加恭敬,不敢出声,等到先达心情好了,又会再次请教。

虽然宋濂自认为愚笨,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乙、王羲之常常向往张芝,到他的池塘研究书法。

池水全都变黑了,这是他曾经留下的痕迹,难道这不是真的吗?王羲之虽然不能因为学问而被重用,但他曾经游历东方,穿越沧海,以山水之间来寻找乐趣,这难道不是他的真实经历吗?他的书法直到晚年才变得精湛,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05《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5《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2022·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

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19篇(分师生版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19篇(分师生版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19篇·学生版1.(2018•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

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③还次.蒲州驿④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烨然.若神人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①则天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部分参考答案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部分参考答案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部分参考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武王至鲸水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

胶鬲曰:“西伯② 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

”胶鬲日:“曷③至9 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

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

军师皆谏曰:“卒病④,请休之。

”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

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

”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⑤矣。

至殷,因战,大克之。

此武王之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鳍(wei)水:古水名。

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

③盍:何。

④病:疲乏。

⑤陈:同“阵”,列阵。

1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使人之所恶奠基于死者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B.故不为苟得也或异二者之为(范仲《岳阳棱记》)C.子以是报矣以是入多以书假余(宋源《送东阳马生序》)D.武王疾行不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12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121.概括(甲)文的主要观点。

122.(乙)文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

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1.(1)得到(2)全,都(3)交游,交往2. A (A.动词,做,从事\介词,对;B.助词,的\助词,的;C.代词,指老师\代词,指老师;D.介词,来\介词,来;)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够看到各种名样的书。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一)【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廉《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敢稍逾.约超过。

②俟.其欣悦等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

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

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

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

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日出,乃遣入塾。

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才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有删改)[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

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

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卷5篇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卷5篇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卷5篇第一篇: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卷《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解释加点词含义:1、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2、涉猎:(粗略地阅读)3、见:(了解)4、过:(到)5、及:(到了……的时候)6、更:(重新)7、致:(得到)8、假借(借)9、走:(跑)10、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1、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2、叩:(请教)13、援:(引,提出)14、质:(询问)15、患:(忧虑,担心)16、至:(周到)17、俟:(等待)18、舍:(这里指学舍,书馆)19、支:(通“肢”)20、汤:(热水)21、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2、敝:(破)23、腰:(腰佩,腰,用作动词)24、臭:(气味,这里指香气)25、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6、慕艳:(羡慕)二、一词多义: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舒缓语气,不译)2、辞以军中多务(用)余之从师也(舒缓语气,不译)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舒缓语气,不译)计日以还(而)乡之先达(的)俯身倾耳以请(来)口体之奉(的)以以中有足乐者(因)圣贤之道(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把)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的)无从致书以观(来)无鲜肥滋味之享(的)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弗之怠(指代,代抄书)以衾拥覆(用)走送之(指代,代书)4、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他的)3结友而别(顺接)或遇其叱咄(代词,他,指老师)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接)其俟其欣悦(代词,他,指老师)久而乃和(助词,不译)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他们,指同学)5乃始就学(于是,就)6、孰若孤(比得上)久而乃和(于是,就)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比得上)乃乃重修重阳楼(于是,就)若烨然若神人(像)乃不知有汉(竟,竟然)勤且艰若此(像)7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8、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辞益未尝稍降辞色(言辞)益慕圣贤之道(更加)9治经为博士(经书)10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经复执经叩问(经书)非复吴下阿蒙(再)11卿今当涂掌事(事情)1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事见往事耳(事情)假见事之晚乎(事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三、句子翻译: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训练及标准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训练及标准答案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录毕,走送之(跑(赶快))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待)③媵人持汤沃灌(浸泡)④左佩刀,右备容臭(气味香气)2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 】(2分)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24、翻译下面句子。

(2分)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3分)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26、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3分)答: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0.5分,共2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②录毕,走.送之走:③或.夜昏怠或: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每小题2分,共4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答案】1.A2.①假:借;②走:跑;③或:有时;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3.(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题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题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题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题以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答案中考篇一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②________参考答案:1.b2.a3.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意对即可)4.b5.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题以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及答案中考篇二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汇编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14年北京中考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一、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13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答案

• 六、25.① 假:借;③ 谪:降职远调; • 26.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 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27.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 七、28.C 29.D 30.①(我)曾经跑到百 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 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 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31.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 32.(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 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 八、33.B 34.A 35.①到了住所(客 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 (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6.B 37.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 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 九、 40.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不在意生活的贫困。41.()得书之难(2) 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42.参考示例:(1) 学习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 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 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 十三56.(1)担心 (2)周到 (3)全, 都 (4)好坏 57.(1)成年以后,我更加 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 )确实是这样, 你没有欺骗我。 58 .对乡之先达,宋濂毕 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 否,言之成理即可。 59 .艰难求学和答皇 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60.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 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 信任。
• 三、11.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 书信;⑷醒,睡醒。12.⑴抄写完毕,赶快 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 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 间相处十分融洽。 • 13.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 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 分) • 14.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 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 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 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 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2分)。

2023年《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8篇

2023年《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8篇

2023年《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8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答案】6、(4分)(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

(1分)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

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

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一20题。

(共11分)(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专题及标准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专题及标准答案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

(15分)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9.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二、(2008年安徽省)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特别爱好(2)录毕,走送之走:跑(3)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集锦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懈怠,放松)(2)负箧曳屣(背)(3)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4)溥幼嗜学(爱好)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急跑着给人家送去,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还书)时间(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②礼愈至:周到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④主人怪问衡:感到奇怪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

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

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 引来,得到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询问,请教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书信 4颐既觉:醒,睡醒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

感情: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

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不相同。

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用(3)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3分)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

2、辄:就。

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

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余幼时即嗜学(特别爱好)(2)录毕,走送之(跑)(3)益慕圣贤之道(更加)(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儿女)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24、翻译句子(6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 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假:借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降职远调②录毕,走送之走:跑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妻子和儿女。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 分)答: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七、(2008年泉港区),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C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D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答: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5—9题。

(15分)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