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感染综述PPT课件
2.晚期:手术
⑴切开引流:+、++、∣∣∣
⑵切除、植皮。
-
40
三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 指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 急性化脓性感染。
➢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易扩散 金色葡萄球菌—易局限成脓肿
➢ 皮肤、黏膜受伤 其他感染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行播散
-
41
临床表现---蜂窝织炎
(一)浅表:
身不适、食欲减退等,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4、特殊表现: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
捻发音;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
-
11
外科感染---概论
➢诊断: 1、临床表现:局部+全身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肝功、肾功、体液细菌培养等 3、影像学检查:内在感染的诊断 X线透视、X线摄片、B型超声、CT扫描
➢ 2.抗菌药物: 早期联用足量,根据菌培养调整
➢ 3.支持疗法: 补充血容量,输注新鲜血,纠正低蛋白
➢ 4.对症处理
-
69
第五节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
➢ 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并分 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 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为其特征。
1.好发部位:下肢、颜面 2.症状:畏寒、发热、头痛、不适 3.局部:⑴片状红斑
①界限清,略隆起 ②颜色边深中心淡,指压退色 ⑵烧灼样痛 4.附近淋巴结肿大
-
45
-
46
-
47
丹毒 丝虫病 …
淋巴管阻塞
淋巴淤滞
象皮肿
-
48
治疗---丹毒
1.患处抬高 2.外敷用药 3.抗生素
外科感染ppt完整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 心、呕吐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
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在心理支持中作用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 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陪 伴。
指导家属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协 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
培训家属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 干预技巧,如倾听、安慰、鼓 励等,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度 过难关。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分为非特异性 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局 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以及存在有 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的条件 等。
危险因素
年龄(如老年人、新生儿等)、 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抑制剂 使用、手术、创伤、烧伤、血管 内置管、长期卧床等。
蜂窝织炎和丹毒
蜂窝织炎
常表现为境界不清的红肿,伴有剧烈 疼痛,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或坏死, 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 、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 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 痛,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脓肿和化脓性肉芽肿
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03
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课件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34
(一)破伤风
➢ 4.预防
➢ 关键——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 环。
➢ 人工免疫: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1500~3000U。一周后可追加一 次。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35
(一)破伤风
➢ 5.治疗
➢ (1)伤口处理 充分引流 3%H2O2冲洗 ➢ (2)抗毒素的应用
➢ 3.临床检查 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深 部脓肿波动感可不明显,但局部有压痛。
➢ 4、实验室检查 WBC、病原菌鉴定、细菌培养 和药敏实验
➢ 5.影像学检查、局部穿刺等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8
(四)预防
➢ 1.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 2.增加抵抗力 ➢ 3.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 (5)补充水和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 (6)抗生素的使用 青霉素80~100万U iv
Q4~6h 持续7~10天。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6
(二)诊断
➢ 2.实验室检查:
➢ ①WBC↑ 20~30*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 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
➢ ②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 中出现蛋白、白细胞、酮体等、肝肾受损征 象
➢ ③寒战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7
(二)诊断
➢ 对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 或真菌性脓毒症,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或 做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9
(三)治疗
➢ 治疗原则:提高患者抵抗力,积极处理原发感染病
外科感染讲义课件
定期复查与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任何潜在问题。
注意事项
0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 现发热、伤口红肿、疼痛加剧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03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换药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02
遵循医生的建议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和护理,不要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外科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
根据感染的病菌种类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通过抑制 或杀灭病菌来控制感染。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 反应,缓解红肿、疼痛等 症状。
局部用药
对于某些特定部位的感染 ,如皮肤、伤口等,可采 用局部涂抹药物或湿敷等 方式进行治疗。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康复指导
适当运动与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和锻炼,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预防再次感染
向患者传授预防感染的知识,避免接触可能引起 感染的病原体,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ABCD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 烟限酒等,以促进康复。
群中。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 、喉咙疼痛、消化道不适、阴道 瘙痒等,严重时可引起肺炎、心
脏疾病等并发症。
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 抗真菌药物、消除诱因、提高免 疫力等,以消除病菌、缓解症状
、预防复发。
REPORT
CATALOG
外科感染病PPT课件
介绍了外科感染病的定义、分类以及 常见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ppt课件
感染监测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防止感染扩散。
外科感染的院内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手卫生
01 手卫生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基础,所有医护人员
பைடு நூலகம்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加强手术部位管理
03 术前彻底消毒手术部位,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和
手术器械,降低手术感染率。
加强患者教育
05 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
布和流行趋势。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针对耐药 菌株进行筛选和优化,提高抗
菌效果。
感染防控策略
研究外科感染防控策略,减少 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外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改进
01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多重耐药菌等难点,研究 新型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效 果。
02
免疫调节治疗探索
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病程延长
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导致 伤口愈合速度降低,进而延
长整个病程。
抗生素耐药
并发症可能导致病原体对常 用抗生素产生耐药,降低治
疗效果。
多重感染
并发症可能引发新的感染, 如二重感染,增加治疗的复
杂性和难度。
06
外科感染的未来 研究方向
外科感染治疗新技术的研究
新型抗菌材料研究
外科感染的特点
局部症状明 显
外科感染通常会导 致局部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这些 症状是感染部位明 显的标志。
易引发全身 症状
外科感染如果不及 时治疗,可能会引 发全身症状,如发 热、寒战、乏力等。
治疗需综合 考虑
外科感染的治疗需 要综合考虑感染部 位、病原体种类、 患者自身状况等多 个因素,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
外科感染PPT医学课件
• 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 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
呕吐,有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 • 休克发生时间晚,血压下降慢,病人多有谵
妄和昏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原发感染的部位、脓液的性质、判断为哪一类细菌引 起的败血症。 血培养、脓液培养、药敏试验。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
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
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及时换药,
疖、痈的护理要点
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痈或感染病灶,尤 其是“危险三角”的疖,避免感染引起颅 内化脓性感染。
伴有全身反应的病人,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
严格无菌操作,痈的创面、脓肿切开引流 者,应及时换药,可服生肌散,促进肉芽 生长。
三、急性蜂窝织炎
4.临床表现
局部:微隆起,红紫色,界限不清,中央有 多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 如“火山口” 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
5.治疗: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 用干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2、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呕吐,有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 • 休克发生时间晚,血压下降慢,病人多有谵
妄和昏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原发感染的部位、脓液的性质、判断为哪一类细菌引 起的败血症。 血培养、脓液培养、药敏试验。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
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
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及时换药,
疖、痈的护理要点
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痈或感染病灶,尤 其是“危险三角”的疖,避免感染引起颅 内化脓性感染。
伴有全身反应的病人,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
严格无菌操作,痈的创面、脓肿切开引流 者,应及时换药,可服生肌散,促进肉芽 生长。
三、急性蜂窝织炎
4.临床表现
局部:微隆起,红紫色,界限不清,中央有 多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 如“火山口” 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
5.治疗: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 用干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2、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外科学课件12外科感染
感染控制技术
01
02
03
04
抗菌药物的使用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和耐药性,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引流管的护理
对外科手术患者留置的引流管 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引
流管引起的感染。
伤口护理
对外科手术伤口进行定期换药 和清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预防伤口感染。
免疫预防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情况,合 理选用免疫预防措施,提高患 者免疫力,预防感染发生。
提供适当的营养和饮食,以增强患者 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压力。
康复指导
适当运动与休息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 的运动和休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 合。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锻炼、关 节活动等,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骨关节感染
骨髓炎
骨髓炎是骨膜、骨质及骨髓组织的化脓 性炎症,常有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 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包括全身抗生素治疗 、局部引流及清创、手术等。
VS
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关节内的化脓性感染,表 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 化脓性关节炎的方法包括全身抗生素治疗 、关节穿刺引流及手术等。
对感染部位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促进愈 合和功能恢复。
05
外科感染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伤口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 洁干燥,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 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外科感染》课件
辅助性治疗和预后管理
综合管理
1
外科感染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和预防策略
2
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前、中、后的全面管理
3
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策略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控制措施
结语
1 外科感染的重要性
对患者健康和手术结果的影响
3 未来的研究方向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2 执业医师的责任
提高对外科感染的认识和预防工作
《外科感染》PPT课件
# 外科感染PPT课件大纲 ## 简介 - 什么是外科感染? - 外科感染的发病机制 -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分类
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周围产生的感染,预防和处理方法
输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术中或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和预防 方法
腔道感染
手术中腹腔或其他腔体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 治疗措施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的原因、症状和治疗
预防
预防措施
手术前的预防 手术中的预防 手术后的预防
消毒操作
正确使用消毒剂和设备的方法
有关手术操作的注意 事项
手术中应遵守的规范和操作要点
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疼痛管理
针对手术后疼痛的控制措施和药物
外科感染的手术治疗
手术干预和处理感染的方法
其他治疗措施
综合管理
1
外科感染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和预防策略
2
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前、中、后的全面管理
3
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策略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控制措施
结语
1 外科感染的重要性
对患者健康和手术结果的影响
3 未来的研究方向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2 执业医师的责任
提高对外科感染的认识和预防工作
《外科感染》PPT课件
# 外科感染PPT课件大纲 ## 简介 - 什么是外科感染? - 外科感染的发病机制 -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分类
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周围产生的感染,预防和处理方法
输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术中或术后发生的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和预防 方法
腔道感染
手术中腹腔或其他腔体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 治疗措施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的原因、症状和治疗
预防
预防措施
手术前的预防 手术中的预防 手术后的预防
消毒操作
正确使用消毒剂和设备的方法
有关手术操作的注意 事项
手术中应遵守的规范和操作要点
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疼痛管理
针对手术后疼痛的控制措施和药物
外科感染的手术治疗
手术干预和处理感染的方法
其他治疗措施
外科感染ppt课件
合理饮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 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
外科感染患者需摄取高蛋白、高热 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体力和 免疫力。
对于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适量 补充蛋白粉、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品。
05
外科感染的并发 症与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外科感染可能导致脓肿、器 官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
症。
预防措施
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合理使 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是预
防外科感染的关键。
早期识别
对感染症状的早期识别和处 理,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
感染复发与再次感染的处理
01 复发感染的应对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锻炼计划,如散步、瑜伽等,以促 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提供均衡饮食
营养补充品
康复锻炼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对外科感染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心理咨询 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
结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外科感染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与健康的结合
健康教育
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外科感 染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促进他们的康复。
谢谢
汇报人:XXX
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
痈
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丹毒
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链球 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
创伤感染
01
创伤感染类型
包括皮肤擦伤感染、切割 伤感染和穿刺伤感染等。
外科感染PPT演示课件
止血与引流
在手术过程中妥善止血, 并放置引流管,以减少术 后血肿和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按照医生指示定期更换敷料,保 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观察感染征象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疼 痛、渗出等感染征象,及时发现并 处理。
抗生素使用
根据医生建议,在手术后适当使用 源自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外科感染的常见原因
手术操作
患者自身因素
手术过程中,皮肤、黏膜破损,细菌容 易进入人体。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止 血不彻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感染。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糖 尿病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护理不当,如伤口清洁不彻底、 换药不及时、引流不畅等,也可能导 致感染。
外科感染的危害
准和有效。
新型抗菌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将为外科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提供更多选择和手段。
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 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外科感染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好的保障 。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 外科感染的监测和研究,不断 完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重病情
并发症
增加治疗难度
影响预后
感染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如伤口愈合延迟、组织
坏死等。
感染可能引发其他并发 症,如败血症、脓毒血
症等。
感染可能增加治疗难度, 如手术难度、药物治疗
效果等。
感染可能影响患者的预 后,如导致功能障碍、
影响生活质量等。
02
外科感染的预防
术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免疫 功能、是否存在感染等进 行全面评估,以便制定合 适的手术计划。
外科感染ppt课件
急性蜂窝组织炎
二.诊断: 症状 体征 检验:炎性指标
三.鉴别诊断
1.硬皮病:
相似:皮肤硬,肿 不同点:不红,不烧 2.小儿急性咽炎: 相似:呼吸急促,不能进食 区别:颌下肿胀稍轻,口咽红肿明显 3.气性坏疽: 特点:伤及肌肉,运动障碍,细菌培养确诊
急性蜂窝组织炎防治
• 防治:注意卫生,选择有效药物,局部切开引流。对证 支持治疗。
淺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 定义: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 结的急性炎症。发于各部位。
•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形成肿
块、疼痛加重、皮肤红热脓肿形成、全身感染 急性淋巴管炎:淺层—红丝疔;深层—条形触痛区
• 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发病
淺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 菌血症 是脓毒症的一种,多指临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 菌血症,血中检出病原菌,但不指一过性的如拨牙
• 病因 致病菌多、毒力强、抵抗力低 • 途径 静脉导管感染、肠源性感染、局部感染扩散
常见致病菌
• 1、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变 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 。多见于腹腔、肠道、 泌尿系
第十一章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第一节 概论
• 一·定义: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 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
• 感染 • 病原体
炎症反应(局部 全身) 人体 外科感染:需要(可能需要)外科治疗手段
感染灶
第一节 概论
• 二·分类
• 1.病原体:非特异性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甲沟炎
• 定义: 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
《八章外科感染》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分析原因,揭示机制
详细描述
外科感染的病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以及创伤、烧伤、 动物咬伤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的感染。发病机制涉及微生物粘附、侵入、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等多个环节,最终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观察症状,科学诊断
详细描述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的红肿热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 等。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的病 原体和治疗方案。
新药研发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结词
新药研发是未来外科感染治疗的重要方向,需要加大投入,开发更多高效、低毒的抗菌 药物。同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也是关键,需要制定严格的用药规范,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
详细描述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新药研发成为了对抗外科感染的关键。科研人员正在努力 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替代那些已经产生耐药性的传统药物。此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也至关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
等症状。
治疗气性坏疽的方法包括彻底清 创、高压氧治疗、应用抗生素等
,同时需及时处理并发症。
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属引起 的真菌感染,可发生在皮肤、 黏膜、消化道等多个部位。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因感染部位 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的症状 包括皮肤瘙痒、口腔溃疡、消 化道不适等。
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方法包括应 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等, 同时需提高免疫力、注意卫生 等预防措施。
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和清理坏死组 织,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学外科感染PPT精品医学课件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在感染应用某种广谱或联合的抗菌 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的病菌被制止, 但耐药的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 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一)、病原体致病因素 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 和毒力有关
毒力:(内毒素或外毒素)
病原体形成的毒素或胞外酶的强度 以及入侵、穿透和繁殖的能力
病理 :
掌面的皮肤与指骨骨膜间有许多纵形纤维索,将 软组织分为许多密闭小腔,在发生感染时,脓液不易 向四周扩散,故肿胀并不显著,但形成的压力很高。
脓性指头炎
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
一、概念
脓毒症(sepsis): 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
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菌血症(bacteremia):
3、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
九、外科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 制止病菌生长,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以及促进组织修复
第二节 浅部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
1、定义:俗称疗疮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病因:
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 菌或其他病菌致病。
丹毒
4、临床表现 :
开始即有恶寒发热 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微隆起,境界清楚 严重者可有水泡 近侧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全身性脓毒症重 皮肤和淋巴结的病变却少见化脓破渍。
丹毒
5、治疗
以应用抗菌药物为主,如青霉素等注射或 选用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口服
局部可涂敷金黄散或玉露散等 与丹毒相关的足癣、口腔溃疡或鼻窦炎等
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甲沟炎
指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 皮肤沿指甲两侧向远端伸延,形成甲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陷,营养不良)。
3.病程演变
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致病菌的毒力②机体抵抗力③治疗措施
转归
炎症好转或局部化脓 ( ① < ② ) 炎症扩散 ( ① > ② ) 转为慢性炎症 ( ① = ② )
临床表现及诊断
1.浅部软组织感染的局部症状 五个典型症状: 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2.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 3.全身症状: 寒战、发热、头痛、 乏力、食欲减退、脉快 4.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 气性坏疽 5.辅助检查
3.改善全身状态
① 体温 ② 纠正体液失调 ③ 加强营养,提高病人抗病能力 ④ 治疗感染前已发生的疾病 ⑤ 纠正感染性休克、MODS。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
俗称,疔疮。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表现 :好发颈项,头面和背部
• When, 中国 Who:
What?
约瑟夫·李斯特公元1827~1912
外科感染的特点
• 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为感染早期时单一 细菌所致;
• 大部分感染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明显突出,发展可引起化脓 及组织坏死;
• 常需手术或换药处理; • 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导致功能障碍。
痈 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 1.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表现 : 好发于项部、背部,也见于上唇、腹壁。 早期:局部隆起、色暗红,质韧、界限不清 后期:中央区多个脓点,破溃后呈蜂窝状,再发展为“
火山口”样….
3.治疗
①及早应用抗菌药物 ②初期红肿阶段,治疗与疖同 ③切开引流
治疗:
➢ 休息,抬高患处 ➢ 以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类)为主,疗程要长(不
宜过早停药) ➢ 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涂金黄散等 ➢ 预防复发
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致病菌
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
①血常规 ②尿常规 ③脓液涂片 细菌培养+药敏 ④血细菌培养+药敏 ⑤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查,CT,MRI
治疗
1.局部疗法
① 患部休息、固定 ② 外用药、热敷 ③ 脓肿需切开引流
2.抗菌药物的应用
金:PC、苯唑PC、氯唑PC; EM、头孢类、环丙沙星、万古霉素 链:PC、氨苄PC+氨基糖甙类;EM、头孢类、万古霉素 大: 哌拉西林+GM、FPA; 氨苄PC、头孢类、PPA 绿: 羧苄PC+GM、环丙沙星、多粘菌素;羧苄PC、新头孢、阿米卡星
外科感染的范围
• 一般感染 ➢ 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 ➢ 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
• 特异性感染 ➢ 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手术或创伤所引起的感染 ➢ 切口感染、伤口蜂窝织炎等。
• 远离伤口部位的感染 ➢ 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 器械检查或插管后感染
分类
1.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 ①非特异性感染 ②特异性感染
四、丹毒 (erysipelas)
➢ 是皮肤内淋巴管网的急性非化脓性 炎症。
➢ ß-溶血性链球菌 ➢ 大多常先有病变远端皮肤或粘膜的
某种病损,足趾皮肤损伤,足癣, 口腔溃疡,鼻窦炎 ➢ 易复发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下肢和 面部。
片状红疹,色鲜红, 中间较淡,边缘清楚, 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 红色消退,除去压力后 红色即恢复.
感染 稠厚, 粪臭
尿道、胆道、腹膜炎
绿脓杆菌 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 淡绿,甜腥臭味 烧伤创面,尿路感染
1.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菌的毒力)
• 黏附因子及荚膜、微荚膜 • 病菌毒素 • 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度
2.机体的易感性(机体抵抗力)
①皮肤、粘模的缺损。 ②管道梗阻,如阑尾粪石可导致阑尾炎。 ③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④全身抵抗力下降(严重损伤、内科病,老人、儿童,免疫
浅层淋巴管炎 (丹毒、管状淋巴管炎) 深层淋巴管炎
治疗 :
主要对原发病灶 的处理,急性淋巴结炎 形成脓肿时,应作切开 引流.
六、脓肿
1、浅表者:局部隆起,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2、深在者:‘红、肿、热’ 及波动感不明显
2.按病程为分 ①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者 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 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3.其他分类有 ①条件性感染 ②二重感染 ③医院内感染
常见致病菌
病菌
感染特点
脓液性质
常见感染
金葡菌 局限性组织坏死, 转移性脓肿 黄稠,无味
疖,痈,脓肿,骨髓炎
溶链菌 容易扩散,不易局限,多无转脓 稀薄淡红量多
4.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 时治疗疖,以防止感染扩散。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 ①一般性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②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③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④新生儿皮下坏疽 ⑤老年人皮下坏疽
治疗
➢ 应用抗生素 ➢ 早期热敷、中药外敷 ➢ 切开引流、减压 ➢ 改善病人全身状态
疖病
多个疖同时发生或反复出现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糖尿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
危险三角区
上唇、鼻周围危险三角区,如挤压,感染 可沿静脉丛达到颅内海绵窦,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
①红肿之炎性结节可理疗、外敷药,不要挤压 ②有脓头时切开引流 ③面部疖及有全身症状的疖应用抗生素
二、痈 (carbuncle)
• 1847,匈牙利 Semmelweis: 漂白粉洗手
• 1867,英国 Lister: 石炭酸冲洗手术器械
• 1877,德国 Bergmann: 建立外科无菌原则
• 1889,德国 Furbringer: 手臂消毒法
• 1890,美国 Halsted: 倡议戴无菌手套
• 1900,现代无菌-抗菌原则确立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第一节 概 论
• 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的 病理过程。
•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发生在创伤、手术后、 插管治疗后的感染等。(占外科疾病的1/3-1/2)
对感染认识的历史过程
3.病程演变
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致病菌的毒力②机体抵抗力③治疗措施
转归
炎症好转或局部化脓 ( ① < ② ) 炎症扩散 ( ① > ② ) 转为慢性炎症 ( ① = ② )
临床表现及诊断
1.浅部软组织感染的局部症状 五个典型症状: 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2.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 3.全身症状: 寒战、发热、头痛、 乏力、食欲减退、脉快 4.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 气性坏疽 5.辅助检查
3.改善全身状态
① 体温 ② 纠正体液失调 ③ 加强营养,提高病人抗病能力 ④ 治疗感染前已发生的疾病 ⑤ 纠正感染性休克、MODS。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一、疖(furuncle)
俗称,疔疮。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表现 :好发颈项,头面和背部
• When, 中国 Who:
What?
约瑟夫·李斯特公元1827~1912
外科感染的特点
• 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为感染早期时单一 细菌所致;
• 大部分感染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明显突出,发展可引起化脓 及组织坏死;
• 常需手术或换药处理; • 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导致功能障碍。
痈 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 1.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表现 : 好发于项部、背部,也见于上唇、腹壁。 早期:局部隆起、色暗红,质韧、界限不清 后期:中央区多个脓点,破溃后呈蜂窝状,再发展为“
火山口”样….
3.治疗
①及早应用抗菌药物 ②初期红肿阶段,治疗与疖同 ③切开引流
治疗:
➢ 休息,抬高患处 ➢ 以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类)为主,疗程要长(不
宜过早停药) ➢ 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涂金黄散等 ➢ 预防复发
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致病菌
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急性淋巴管炎
(acute lymphangitis)
①血常规 ②尿常规 ③脓液涂片 细菌培养+药敏 ④血细菌培养+药敏 ⑤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查,CT,MRI
治疗
1.局部疗法
① 患部休息、固定 ② 外用药、热敷 ③ 脓肿需切开引流
2.抗菌药物的应用
金:PC、苯唑PC、氯唑PC; EM、头孢类、环丙沙星、万古霉素 链:PC、氨苄PC+氨基糖甙类;EM、头孢类、万古霉素 大: 哌拉西林+GM、FPA; 氨苄PC、头孢类、PPA 绿: 羧苄PC+GM、环丙沙星、多粘菌素;羧苄PC、新头孢、阿米卡星
外科感染的范围
• 一般感染 ➢ 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 ➢ 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
• 特异性感染 ➢ 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手术或创伤所引起的感染 ➢ 切口感染、伤口蜂窝织炎等。
• 远离伤口部位的感染 ➢ 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 器械检查或插管后感染
分类
1.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 ①非特异性感染 ②特异性感染
四、丹毒 (erysipelas)
➢ 是皮肤内淋巴管网的急性非化脓性 炎症。
➢ ß-溶血性链球菌 ➢ 大多常先有病变远端皮肤或粘膜的
某种病损,足趾皮肤损伤,足癣, 口腔溃疡,鼻窦炎 ➢ 易复发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下肢和 面部。
片状红疹,色鲜红, 中间较淡,边缘清楚, 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 红色消退,除去压力后 红色即恢复.
感染 稠厚, 粪臭
尿道、胆道、腹膜炎
绿脓杆菌 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 淡绿,甜腥臭味 烧伤创面,尿路感染
1.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菌的毒力)
• 黏附因子及荚膜、微荚膜 • 病菌毒素 • 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度
2.机体的易感性(机体抵抗力)
①皮肤、粘模的缺损。 ②管道梗阻,如阑尾粪石可导致阑尾炎。 ③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④全身抵抗力下降(严重损伤、内科病,老人、儿童,免疫
浅层淋巴管炎 (丹毒、管状淋巴管炎) 深层淋巴管炎
治疗 :
主要对原发病灶 的处理,急性淋巴结炎 形成脓肿时,应作切开 引流.
六、脓肿
1、浅表者:局部隆起,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2、深在者:‘红、肿、热’ 及波动感不明显
2.按病程为分 ①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者 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 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3.其他分类有 ①条件性感染 ②二重感染 ③医院内感染
常见致病菌
病菌
感染特点
脓液性质
常见感染
金葡菌 局限性组织坏死, 转移性脓肿 黄稠,无味
疖,痈,脓肿,骨髓炎
溶链菌 容易扩散,不易局限,多无转脓 稀薄淡红量多
4.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 时治疗疖,以防止感染扩散。
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 ①一般性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②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③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④新生儿皮下坏疽 ⑤老年人皮下坏疽
治疗
➢ 应用抗生素 ➢ 早期热敷、中药外敷 ➢ 切开引流、减压 ➢ 改善病人全身状态
疖病
多个疖同时发生或反复出现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糖尿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
危险三角区
上唇、鼻周围危险三角区,如挤压,感染 可沿静脉丛达到颅内海绵窦,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
①红肿之炎性结节可理疗、外敷药,不要挤压 ②有脓头时切开引流 ③面部疖及有全身症状的疖应用抗生素
二、痈 (carbuncle)
• 1847,匈牙利 Semmelweis: 漂白粉洗手
• 1867,英国 Lister: 石炭酸冲洗手术器械
• 1877,德国 Bergmann: 建立外科无菌原则
• 1889,德国 Furbringer: 手臂消毒法
• 1890,美国 Halsted: 倡议戴无菌手套
• 1900,现代无菌-抗菌原则确立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第一节 概 论
• 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的 病理过程。
•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发生在创伤、手术后、 插管治疗后的感染等。(占外科疾病的1/3-1/2)
对感染认识的历史过程